孩子学习舞蹈可以塑造素质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是一环,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舞蹈《中国娃》,这首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跳边唱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

二、舞蹈与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韵律活动《小鸡出壳》这一活动中,我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当小鸡出壳后会怎么做呢?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接着我让幼儿听音乐表演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他们有人抖动羽毛,有的闻花,有的原地旋转,有的找虫子吃……表现出小鸡后的情景。

三、舞蹈与幼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经验,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在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练习后,四肢动作协调、优美,这是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此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此外,因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接触了解许多故事,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如舞蹈《拔苗助长》,幼儿不仅了解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还懂得了一个凡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延伸阅读

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1、教养态度为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以惩罚代替教育,这种家庭的孩子或者胆小、自卑、缺乏自信、看别人脸色做人,或者蛮横、撒谎、逆反心理强、不信任人。

2、溺爱型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容易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形成自私、任性、不关心别人、好虚荣的品性。

3、放任型家庭培养的孩子也具有放任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敌视、抵触、个性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

4、民主和谐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尊重、信任。培养的孩子自尊、自立、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由此可见,父母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健康、愉快的成长。

家庭的重大变故是产生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

父母下岗,在许多孩子眼里是不光彩的事,不愿意同学知道,惴惴不安,自卑自抑;另一方面,经济状况的改变,由孩子的生活波及到心理,不稳定与不安全的情绪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让孩子正视现实,了解社会,对下岗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做父母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竞争的压力,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坚强、乐观、无畏的拼搏精神去激励自己、感染孩子,这样,生活变故的风暴才不会摧垮家庭的堤坝,家庭精神反而会在挫折中得以洗礼,孩子的个性也会从中得以成熟完善。

父母离异造成了单亲家庭与重组家庭的出现,家庭结构的瓦解与重组,最受伤害的是未成年人。有的孩子成了父母倾诉的对象、仲裁者或出气筒,心灵不堪重负,只能以冷漠或抵触的情绪武装自己。有的孩子成了父母争夺的对象,而有的成了双方的遗弃物,像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孩子由于阴郁过度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变态、精神扭曲。有的孩子对家庭失去信心,在外寻求温暖,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必须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来看待,正视家庭的离异与重组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否则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少年,父母就成了道德的被告。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础。

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教育研究发现,生活在民主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文明自尊、勤奋好学,而生活在争吵不休的家庭中,孩子性情暴躁、行为放纵、自私、没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

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舞蹈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基本质特征是手舞足蹈地表现人的情感,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由所构成凝聚在律动之中的空间流动的美。家长指导孩子学习舞蹈,参加舞蹈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创作、训练和表演,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对我童性格、气质风度、身体、情操的发展打下扎实而健康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舞蹈,吃苦受累不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这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可全面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儿童智力开发;孩子从小参加包括听、唱、想、做及舞蹈方队、队形、表情、节奏在内的各种实践,通过舞蹈训练将体操、武术、健美操、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戏曲舞蹈等艺术融为一体进行练习,通过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舞蹈训练常常要使孩子出大力,流大汗,动作要反复训练,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所以,舞蹈训练有着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当家长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解之后,年轻的父母可适当购置一点必要的舞蹈书籍,可参照教材示范教孩子学习舞蹈,也可购置一些教孩子学习舞蹈的电脑软件、电视节目录像带等。如果条件许可,孩子又特别喜欢和向往舞蹈艺术,家长可带孩子进入艺校学习舞蹈,或请舞蹈家教教孩子学习舞蹈。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所以,形象优美、动作生动的舞蹈配以富于诗情画意的音乐,立刻能使儿童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孩子的心灵,在示范、讲解时,要尽量把最准确、最优美的表情、动作显示给孩子,让艺术的魅力使孩子陶醉在美的海洋之中。青少年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又比较喜新厌旧,所以,对待幼儿及学龄初期(小学生)儿童,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舞蹈时,在基础训练阶段,必须要加强趣味性,家长(或指导教师)可与孩子共同做舞蹈游戏,排舞蹈小品,活跃孩子的学习气氛,丰富其想象力。在学习进程的按排上,可将民族舞蹈、芭蕾舞、体操等交叉安排,以便使孩子能为断的有新鲜感,有利于孩子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在指导儿童训练过程中,家长容易忽略的一点其实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力所在,那就是“情”。舞蹈不是一系列动作的机械组合,而是通过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家长要启发孩子在领会舞蹈艺术的真谛,用心灵在表现动作,用动作释放心灵,释放思想。要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体验生活,展开理想与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必要的学习舞蹈的环境,如时间、场地、服装、学习材料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舞蹈比赛、表演;当孩子逐渐成为舞蹈园里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时,家长可积极向舞蹈艺术学校(院)、芭蕾舞团、杂技团、体操队艺术团体推荐孩子,以使孩子走向更广阔的舞蹈艺术的天地。

用舞蹈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


当代中国儿童,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情形,不少儿童娇生惯养,缺少必要的磨励,养成不良习气。不少儿童体质赢弱,同时意志力亦相当薄弱。不少人才成长的败北,大多与缺乏意志品质相关。因此,如何解决这一成长中的问题,是舞蹈教育的难点之一。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舞蹈教育要加强积极情绪与状态的训练,或者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动态,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灵,增强其表现力与表现欲,增强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建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理想。此外,培养起他们的善良、乐观、宽容、淡泊的性情,以健康的心态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中生存。以身心协调的运动训练身体,塑造完美的人格。

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舞蹈?


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舞蹈?教孩子学习舞蹈,一般的家长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在让孩子学习舞蹈前,应首先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舞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功能有所了解。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基本质特征是手舞足蹈地表现人的情感,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由所构成凝聚在律动之中的空间流动的美。家长指导孩子学习舞蹈,参加舞蹈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创作、训练和表演,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对儿童性格、气质风度、身体、情操的发展打下扎实而健康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舞蹈,吃苦受累不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可全面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儿童智力开发;孩子从小参加包括听、唱、想、做及舞蹈方队、队形、表情、节奏在内的各种实践,通过舞蹈训练将体操、武术、健美操、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戏曲舞蹈等艺术融为一体进行练习,通过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舞蹈训练常常要使孩子出大力,流大汗,动作要反复训练,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所以,舞蹈训练有着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当家长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解之后,年轻的父母可适当购置一点必要的舞蹈书籍,可参照教材示范教孩子学习舞蹈,也可购置一些教孩子学习舞蹈的电脑软件、电视节目录像带等。如果条件许可,孩子又特别喜欢和向往舞蹈艺术,家长可带孩子进入艺校学习舞蹈,或请舞蹈家教教孩子学习舞蹈。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所以,形象优美、动作生动的舞蹈配以富于诗情画意的音乐,立刻能使儿童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孩子的心灵,在示范、讲解时,要尽量把最准确、最优美的表情、动作显示给孩子,让艺术的魅力使孩子陶醉在美的海洋之中。

青少年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又比较喜新厌旧,所以,对待幼儿及学龄初期(小学生)儿童,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舞蹈时,在基础训练阶段,必须要加强趣味性,家长(或指导教师)可与孩子共同做舞蹈游戏,排舞蹈小品,活跃孩子的学习气氛,丰富其想象力。在学习进程的按排上,可将民族舞蹈、芭蕾舞、体操等交叉安排,以便使孩子能为断的有新鲜感,有利于孩子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

在指导儿童训练过程中,家长容易忽略的一点其实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力所在,那就是“情”。舞蹈不是一系列动作的机械组合,而是通过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家长要启发孩子在领会舞蹈艺术的真谛,用心灵在表现动作,用动作释放心灵,释放思想。要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体验生活,展开理想与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必要的学习舞蹈的环境,如时间、场地、服装、学习材料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舞蹈比赛、表演;当孩子逐渐成为舞蹈园里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时,家长可积极向舞蹈艺术学校(院)、芭蕾舞团、杂技团、体操队艺术团体推荐孩子,以使孩子走向更广阔的舞蹈艺术的天地。

要使孩子快乐地舞蹈就要把舞蹈艺术本身的规律同孩子的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四种方法让孩子爱上舞蹈:

1.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内容,使孩子快乐地学习舞蹈。即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儿童喜欢、熟悉的事和物。例如《好妈妈》《一分钱》等舞蹈,孩子们连唱带跳、感情真切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会了舞蹈;

2.激发兴趣使孩子快乐地学习舞蹈。家长可以让孩子欣赏现场表演或是利用小道具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3.发挥音乐的功能帮助孩子快乐地学习舞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形象生动的乐曲能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表现力,让孩子多听多欣赏音乐,再把舞蹈动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孩子才能快乐的学习舞蹈。

4.利用多种方法使孩子快乐地学习舞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化装、舞台、服装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孩子快乐地学习舞蹈。总之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舞蹈作品教授给孩子,但都要儿童化,避免成人化。

出处:pckid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