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亲子活动

2021-04-14 涂鸦亲子活动 另类童话故事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另类涂鸦”造就创意宝宝。

凯西从彩笔盒里找出一支黑笔,在苏珊给的白纸上涂抹起来。她横一道,竖一道,再转上几个圈,很快,一张白纸被涂得漆黑一团。没有人能够看明白凯西究竟画了些什么。面对凯西那令人费解的作品,苏珊没有训斥。她蹲下身子,用温柔而诚恳的语气询问凯西:“哦,凯西,你画的什么呀?”凯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然后用小手指着白纸上那漆黑黑的笔道一本正经地解释开了:“这是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梅花鹿、小松鼠、小孔雀,还有好多好多小动物。它们一起唱歌跳舞,一起野炊,玩得可高兴了。后来太阳下班了,天就黑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就在黑夜里呼呼地睡着了……”

涂鸦是宝宝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涂鸦和语言一样传递着宝宝的情绪与感觉,通过涂鸦,宝宝站在原创的高度,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的直觉挥洒他的创意,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在有的成年人看来,宝宝的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他们更不明白宝宝用彩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涂鸦客观上对宝宝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从涂鸦期开始的绘画活动,有助于宝宝小肌肉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力的增进,在幼儿的心智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涂鸦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才情。

保护宝宝涂鸦的兴趣,就是保护宝宝的想象力,赏识宝宝的涂鸦,就是鼓励宝宝大胆地想象。面对宝宝的涂鸦活动,不管他涂得如何,父母都不要禁止,也不要过早地教给宝宝绘画的规则,毕竟想象力比绘画技巧重要得多,也可贵得多。如果父母不适当地介入宝宝的涂鸦活动,总是试图给宝宝的涂鸦活动给予指导,试图灌输给宝宝所谓的美感及对色彩与空间的认知,就会扼杀宝宝天生的直觉与创意。

开发宝宝的另类涂鸦活动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宝宝涂鸦的材质也发生变化——只要他够得着的一切都会在他天真幼稚的笔触下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四五岁的时候,宝宝的涂鸦活动就会产生飞跃,他们已经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过手中的笔和纸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明白,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才能挖掘出宝宝作品的真正内涵。

宝宝涂鸦大致经历4个发展阶段:

1、敲敲点点

1岁左右的宝宝小肌肉控制能力比较弱,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小手,涂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刚开始涂鸦时,宝宝只能在白纸上敲敲点点,砸出一些不规则的小点。

2、画出不规则线条

随着宝宝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2岁左右开始非常自信地大胆涂鸦,他在白纸上砸出一些小点的同时,开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这是开发宝宝创造力的大好时机,不管他画出来实际像什么,他都可能在向他人描述时说出一些令人惊诧的答案。

3、画出圆圈

随着宝宝手部肌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3岁的宝宝开始出现有意造型倾向。他开始尝试画出圆圈。一开始,宝宝画的圆圈首尾不相连,与圆的概念可说是大相径庭。画圆对成人来说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对宝宝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因此,父母在宝宝很长时间都无法画出一个像样的圆圈的时候,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4、意愿画

随着宝宝生活常识的增加,他的想象力迅速发展,于是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现力。

开发宝宝的另类涂鸦活动

涂鸦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也可能成为其他探索行为与探索方式获得发展的起点。如果将宝宝涂鸦活动扩展开来,而不仅仅停留在彩笔与白纸的范围,父母就可能引导宝宝进入一片神奇的天空,全面开启宝宝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宝宝在父母潜移默化的诱导中成为一个思路奇特,不落俗套的小小创新家与探索家。

1、让宝宝自制一件花样创意衬衣

如果总是担心宝宝在涂鸦时将家里的墙壁、家具、衣服等搞得一团糟,可以尝试给宝宝购买一种绿色环保水彩笔。这种水彩笔的颜色不会长久停留在这些材质上,只要用湿抹布一擦,或者用水一洗,宝宝涂在这些物品上的颜色就会消失。有创意的妈妈还可以专门给宝宝买一两件白衬衣,每天让宝宝自己给自己的衬衣涂上他喜欢的图案,然后穿着外出,晚上回家一洗,图案掉了,第二天又可以继续涂抹新的图案。这种新鲜感一定带给宝宝很多的惊喜与快乐,也更好地激化宝宝涂鸦的积极性。

2、让涂鸦带给宝宝一些另类的收获

每个宝宝都喜欢涂鸦,但是涂鸦的落点不见得都要归于美术与绘画,况且,并非每个宝宝将来都要朝着画家的方向发展。因此,父母不要过分功利化地看待宝宝的涂鸦,而要在宝宝涂鸦的过程中随时引导,挖掘他涂鸦过程中一些另外的收获。比如,看到宝宝画了一个圆圈,妈妈可以这样描述:“哦,你看,太阳出来了,好温暖啊!”看到宝宝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妈妈可以说:“哟,你看,小虫子也出来晒太阳了。”看到宝宝在纸上戳出一些点,妈妈可以说:“快看,太阳还没下班,星星就出来眨眼睛了。”这样,涂鸦就成为了一项诱导宝宝开展想象力之旅的游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在宝宝涂鸦的时候,鼓励他用自己的话描述他的图画,或者他想象中的故事。即便宝宝将来不可能成为画家、美术家,至少,他也会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拓者。

3、用绘画材质与彩笔探究科学奥秘

将家里不同质地的废旧衣服、包包剪下来,作为宝宝涂鸦的材质,给宝宝准备宣纸、餐巾纸、复印纸等不同粗糙度不同软硬度的纸张,再给宝宝准备不同的画笔,比如炭笔、铅笔、蜡笔、水彩笔、毛笔等等,让宝宝用不同的笔在不同的材质上涂鸦,观察并进行比较。将一层布叠成几层,一张纸叠成几层,或者将布与纸,不同质地的布与纸叠在一起,让宝宝用不同的画笔在上面涂鸦,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宝宝思考什么样的笔能透过什么样的材质?透过材质后图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改变材质叠放的次序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用蜡笔画过之后,再用水彩笔在蜡笔画过的位置继续画会出现什么现象?不同的笔按照不同的次序叠加着画会出现什么现象?总之,父母可以根据手中拥有的材料任意变换,带领宝宝在涂鸦的过程中去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4、给宝宝一支另类涂鸦笔

给宝宝购买一些彩色的细沙或者粉末,也可以用面粉、玉米粉、绿豆粉、黑豆粉等代替。将一张纸卷成漏斗形状,用剪刀剪去尖端,做成小漏斗笔,让宝宝用这支特殊的绘画笔涂鸦,宝宝就能制作出非常具有立体感的很特别的“图画”。将这些粉调成糊状,宝宝又能体验另一种涂鸦状态。在布料上洒上水,或者涂上厚厚的胶水,让宝宝再用漏斗笔将细沙或其他粉末在上面试试涂鸦,宝宝一定会发现很多从来想象不到的奥秘。准备一些果汁或者米汤,让宝宝用毛笔或者干脆用手指、手掌蘸着在白纸或者白布上涂鸦,将这些图画拿到户外蚂蚁洞旁边,或者拿到火上烤一烤,哈哈,看看出现什么了?由蚂蚁组成的图案,看不见的图画在火的烘烤下突然神助般地现形了……这种魔幻般的感觉一定让宝宝眼界大开,也因此调动起宝宝孜孜不倦探究事物奥秘的积极性。

5、大自然带给宝宝的惊喜

夏天去海边软软的沙滩,用手指、手掌、小脚丫作为画笔,来一场涂鸦的游戏。冬天在绵软的雪地上用手掌、小脚印压出一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或者用洒水壶在雪地上洒出一些图案……这一切都会让宝宝感觉其乐无穷。

相关阅读

涂鸦,孩子才有的创新意识


孩子画画,被大人们称为涂鸦。孩子在涂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带有创新意识的“力作”,而这些“力作”,往往不被老师、家长看好,常常是简单的一句“没道理”就把孩子的画作否定了。

前段时间,我和幼师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幼儿园去实习,碰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几幅这样的涂鸦。

幼儿园里有个叫琴琴的4岁孩子,当老师让他们自由画画时,琴琴画了一棵奇怪的苹果树,苹果结在树根上,埋在地底下。老师说:“你画错了,苹果应该挂在树枝上。”她忽闪着大眼睛说:“马铃薯、花生、红薯,它们的果子也是长在根上的,这样就不怕刮大风了。”老师无可奈何,只好向她摊开两只手:“唉,我怎么说你才明白,苹果只应该生长在树枝上。”

另一个男孩子兵兵画了只小猫,被来接她回家的妈妈看见了,妈妈说:“兵兵,你画的小猫怎么安上了狐狸的大尾巴?天底下有这样的小猫吗?”兵兵舔舔嘴唇说:“小猫冷的时候,大尾巴可以当被子盖呀!”妈妈说:“有了大尾巴,就不是小猫了。”他歪着头反问:“你刚才不是叫它小猫吗?”面对这样的反问,妈妈无话可说。

再说婷婷所画的鸡。她画了一只金黄色的老母鸡,愣愣地望着自己下的蛋。这是一只多么大的蛋呀,比老母鸡还大两倍!幼儿园老师笑她说:“婷婷的鸡,下的是气球呀,会越胀越大?”她一听,高兴得拍着小手说:“对呀对呀,蛋也可以长呀,越长越大,越长越大!鸡妈妈也感到奇怪呢!”老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那天,市文化馆的张老师到幼儿园来写生,她是位年轻的画家,休息时,在办公桌上随便翻翻孩子们的涂鸦,赞不绝口,说孩子们的画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新。那天,张老师把琴琴、兵兵和婷婷的几幅涂鸦要走了。后来,这几幅画在全市幼儿绘画比赛中都获了奖。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为他们们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得到创造的快乐。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孩提时代就常常想些、做些成年人看来“没有道理”的事情,遭到老师的非议,可是实践证明,这对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是大有益处的。善待孩子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起步的。

绝招:宝宝另类止哭法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招:宝宝另类止哭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毯子把他包裹起来

大多数宝宝喜欢这种被毯子紧紧包裹的感觉,这会让他感觉好像又回到妈妈的子宫里,温暖而安全。

◇换个人手

妈妈哄不好,换爸爸,也许爸爸上场就管用。

◇用鼻子触摸宝宝的脖子

这让宝宝感觉新奇。

◇换一个奇怪的姿势

让宝宝脸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脸;左手轻轻地晃荡,右手轻轻抚摩宝宝的背。视野掉了个头,宝宝很奇怪,就忘了哭。

◇朝他额头吹气

直接而温柔地朝宝宝的额头连续吹气,他会立刻眨眼、深呼吸,重复几次他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哭。不过,你得肯定你没有传染病。

◇听听流水声

宝宝会被单调的流水声所吸引而忘掉啼哭。

◇来一点小噪音

吸尘器开小档,收音机扭到2个电台之间,录音机放空带,宝宝会昏昏欲睡。

宝宝“涂鸦”爸妈同乐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宝宝“涂鸦”爸妈同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相信有不少的爸爸妈妈都在为宝宝的“涂鸦”行为感到挠头。一方面,怕宝宝满世界乱画,画得家里花花的、身上脏脏的、妈妈忙忙的,妈妈往往是一边收拾烂摊子,一边企盼着宝宝能少点一时兴起;另一方面,希望宝宝能多画画写写,不要压抑宝宝的天性,让他自由发挥,好好发展宝宝的绘画天分。其实,宝宝从周岁以前就已经喜欢在墙面、桌面等空白的地方随意乱画了,当你发现自家宝宝有这样的一时兴起之后,千万不要拒绝宝宝这种兴趣的发挥。这时的爸爸妈妈最好及时地给出鼓励,并且作出引导。比如,在墙上挂一块白板,或是开辟出一片墙壁,让宝宝知道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写写画画。这样不仅对整体的家居布置是一种点缀,宝宝天马行空的创意涂鸦还会令房间“增色”不少。“宝宝天地”涂鸦墙小孟这里借花献佛,觉得不错,就把姐姐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了。姐姐家的宝宝今年已经两岁了,在她的家里就专门为宝宝留出了一面墙,姐姐称那为“宝宝天地”,专门记录宝宝的天马行空。其实,留出的并不是一整面墙,而只是一个墙裙,为了照顾宝宝的身高,姐姐只留出了一米高的白墙,至于上面的一部分,也是属于宝宝的,贴满了宝宝在白纸上的各种涂鸦和手工品。在她家,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整个儿童房,“宝宝天地”反而成了家中最温馨的角落,宝宝房也在不经意间活泼了起来。姐姐经常开玩笑说“这样多好呀,每年就刷一次墙,连装修费都省出来了,还不用担心她会满世界乱画,其实这样更省心了。”姐姐每次提到她家的“宝宝天地”都是一脸的幸福,每次过年过节有客人到她家的时候宝宝房就成了她家最亮丽的风景线和待客展品。当然,墙是每年都要粉刷的,因为时间长了,宝宝就没有地方画了。姐姐专门买了一个数码相机,记录下宝宝每天的杰作。这样既避免了粉刷后留不下宝宝的“墨宝”,又保持了家里的整洁和新意,还能从不同的照片中看到宝宝的进步。“省时省力”涂鸦板如果爸爸妈妈觉得每年粉刷墙壁太辛苦了,也可以为宝宝准备一块涂鸦板,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让宝宝知道他有自己涂涂写写的地方,就不会再乱画了。如果是固定的涂鸦板,最好尺寸能够大一点,方便宝宝想要多一点涂涂写写的小心思。如果真的找不到固定的地方,涂鸦板就一定要轻便小巧了,最好是宝宝自己也能拿得动。爸爸妈妈还要注意把涂鸦板放在方便宝宝拿到的地方,不要太隐蔽,一定要方便宝宝寻找,最好就是宝宝随手抓得到的地方,这样即使爸爸妈妈不方便帮宝宝拿,宝宝也可以随时涂涂写写了。还有就是涂鸦板一定不要放在太高的地方,以免宝宝为了拿到涂鸦板摔伤。“精挑细选”买画笔在为宝宝选择绘画工具时,也是有讲究的。涂鸦板一般自带画笔,这种笔涂写过的东西易擦易洗,一般比较好清洁,比较适合没有充足时间收拾的爸爸妈妈。不过,如果爸爸妈妈想要留住宝宝的“墨宝”,最好选择彩笔或蜡笔,一般比较便宜,而且保留时间比较长一些。这里小孟并不推荐粉笔,因为粉笔比较容易掉屑,不易长时间保存也很难彻底清理,最主要的是,粉笔掉下来的屑一旦被宝宝吸入,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害的。每个爸爸妈妈都想为自己的宝宝营造出轻松舒适的“创作环境”,希望小孟的唠唠叨叨能给爸爸妈妈们带来一点帮助。

看这些特征就知宝宝有没创造力


1、在倾听、观察或做事时,精神高度集中,以至听不见别人的说话或忘了吃饭等。如“哦,我没听见你叫我吃饭。”

2、异常的活跃、难以安静。例如他会说:“我正在思考问题,我不能坐下。”

3、说话时喜欢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别致。如“我觉得自己像一条即将变成蝴蝶的毛毛虫。”

4、有向权威思想挑战的倾向。如“为什么书上说的都对呢?”

5、有追根究底的倾向。如“妈妈,我查看了所有的参考书,也看了电视的特别节目,而且问过老师,可我还是不知道上帝在哪里!”

6、观察事物很仔细。如“嗨,这只蜈蚣只有41条腿。”

7、渴望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

8、即使在闲暇的时间也不放弃创造性活动。如他会说“休息时,我做了样东西。”

9、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如“嘿,妈妈,你的新帽子简直像个飞碟。”

10、坚持把自己的某种想法付诸实施。

11、对各种事情表现出好奇,并渴望了解它们。如“我就是想知道从这个院子的房顶上看出去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顶。”

12、自发地运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我以为面粉加颜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结果都发霉了。”

13、有做各种试验的习惯。如“我往洗鸟池里放过清洁剂,可是没有一只鸟来洗。今天我想试试泡沫洗衣粉。

14、忠实于真理并强烈地探求真理。如“我觉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么妖精。”

15、有独立的行为。如“让我一个人想一会儿可以吗?”

16、敢于提出新观点。如:“我觉得应该允许儿童投票表决。”

17、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还不能出去,我必须等我的试验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8、善于获得物体间的新组合。如“就用线和铅笔做圆规吧。”

19、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雪融化后,白色到哪儿去了呢?”

20、有寻求变通办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倾向。如“这只旧皮鞋可以做个花盆。”

21、能自觉地独创性地学习。如“昨天我去图书馆把所有关于蚊子的书都查过了。”

22、乐于思考或提出一些调皮的问题。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宠物,会怎样呢?”

虽然,家长不能指望以上22个特征会在同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但只要经常细心地注意孩子的表现,就能不失时机地发现孩子身上随时闪现的创造性火花。

涂鸦亲子活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