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再忙,也要抽点时间把这几个故事说给孩子听,这样做不仅会改变你的教育方式,而且可能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从前,有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这个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成就百年企业。

另一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家里有很多钱,这些将来都是你的。”所以,这个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大把花钱,无所事事。等他接手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

古语云:“富不过三代”,你以为是开玩笑呢?

下面看一个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国外的婶婶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婶婶照顾一下,因此,婶婶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车站接回男孩,婶婶就对他说了一番话:

“我是你婶婶,这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婶婶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婶婶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明白了。”

是啊,婶婶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婶婶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宠爱,不是真爱。

现在,很多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人,而是等同小猫小狗一样的宠物。他们像对宠物一样,为孩子选择好了一切,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而实际上父母们应该做的,仅仅是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人,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真的是人,不是小猫小狗,似乎只需要宠爱就够了。

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会学习的“低能”孩子。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大全:妈妈的语言会改变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妈妈的语气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孩子而言,妈妈是从自己一出生就接触的家人,他们对妈妈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妈妈一定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语气,那么该从哪方面注意呢?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孩子热切期望父母对自己的话语表示重视,表现出充分的信任。比如说孩子想学打羽毛球,妈妈要用信赖的语气说:“宝贝,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给孩子一份自信,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挖苦他:“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令他对自己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孩子两三岁起,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他不听话、对着干,粗暴反对他。如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下,父母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所以,父母应该用尊重的语气:“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语气,让他明白他跟父母是平等的,父母是尊重他的。比如,想孩子收拾整理地上乱丢的玩具,可以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跟妈妈一起收拾玩具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孩子听到责备,心里产生反感,即使按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值得赞赏的。当孩子把画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赞赏、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表现欲得到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事没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事,不要一味批评责备,而应帮助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结果失手打烂了。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鼓励他:“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注意拿碗的方法就不会了。谢谢你帮妈妈做事!”孩子会瞬间改变沮丧的表情,转为快乐的。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注意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千万不可急脾气,孩子一做不好,就埋怨或者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的讲话语气也会收到影响的,并且会随之一生。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孩子的人格决定一生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备受关注。据调查,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1%。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中国大城市儿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本该拥有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何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人格危机?心理卫生专家的分析和建议,或许能唤起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足够重视,纠正大家对于孩子教育理念的一些偏差。——编者

小杨是一名13岁的初二学生,因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管他,从小由奶奶养大。奶奶视小杨为心肝宝贝,给他很多零花钱。整日零食不断的小杨因此养成了爱花钱的恶习。小学时,他经常因为钱不够花而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进入初中以后,小杨开始经常说谎,好发脾气,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好支配和指责同学,缺乏同情心。有一次班级大扫除,他故意将水泼到清扫过的地面,还哈哈大笑。为此,同学们都远离他,他几乎没有朋友了。

许多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小杨到底怎么了?他的父母焦急地找到医生,询问中充满着困惑和无奈。医生告诉父母,孩子目前的情况属于“品行障碍”,很容易导致成年后人格变态和犯罪。

的确,心理异常、人格变态与恶性事件及犯罪关系密切。近几年来,从刘海洋事件到马加爵事件,以及屡屡见诸报端的各种学生自杀、杀父弑母、残害同学等案件,几乎都能从当事人身上看到病态人格的特征。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统计,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了87.5%。广州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人格障碍的学生比例在逐年上升。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城市儿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开始关注,“抑郁症”,“焦虑症”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然而,儿童心理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殊不知,许多的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生活的艰苦,感情的折磨使一些人走入歧途,行为失控;而大部分人可以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掌控复杂的事件;更有不少人激励和升华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重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了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佼佼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遭遇,人生境况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强弱”和“人格的健全与否”。而决定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健全的决定因素在于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心理是否健康。

重躯体轻心理,重智力轻能力,导致青少年心身发展不和谐

现阶段,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而事与愿违的是,“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规矩、缺乏理想……”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常合并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任性娇气、脾气暴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在独生子女中较为突出。当今独生子女教育,重躯体轻心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开发,忽视人格培养的倾向极为严重。

素质教育在我国呼吁了已经二十几年,但仍有些人认为“跑跑跳跳、写写画画或弹弹唱唱”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肤浅之见,甚至是曲解。它实际上只注重了素质教育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最本质的东西——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较好的智力水平,胸襟开阔,人际关系良好,情绪经常愉快,善于客观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毅力和能力。从儿童心理卫生的角度看,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实属必要,能使他们长大后,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对各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后认为,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取决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质。因而有人说:“人格即命运”。也就是说,除了才华和机遇外,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

0~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孩子出生抓起

在我国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婴幼儿健全人格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非常强调幼儿时期的人格培养,他认为:“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而在此期间的人格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孩子出生抓起。

现代心理和教育专家也总结和归纳出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9大敏感期(蒙特梭利)。关键期的正确引导和科学教育可以对儿童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是决定性的结果。如果一个孩子在语言的关键期没有语言的环境,十几岁再训练语言几乎是无用的,“狼孩”的例子即是如此。在儿童的身心发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对于孩子的生理营养补充很及时,但是对于心理营养的补充不但不重视,甚至还“好心办坏事”。例如,有的家长以学习为由,剥夺孩子游戏和交友的基本心理需要,还附加违背孩子心理发展和理解不了的大量“成人化的抽象知识”,更缺乏秩序、社会规范、规矩、礼貌等基本教育和引导。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行为问题层出不穷:学习拿不了第一,就往第一名的饮水中投“铊”;同学关系处不好,就置人于死地;甚至吸毒、自杀、杀人……

科学育儿,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对青少年的培养,应该强调:不求人人成天才,要做到人尽其才,行行出“状元”。

1986年世界儿童代表在美国纽约签署的《儿童和平条约》里写道:“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互相学习、探索和提高大家的生活。”这就向我们昭示了,21世纪儿童人格发展的趋向:儿童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团结人,不仅具有开拓的竞争精神,而且要善于与人合作。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受用一生!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豪华的房子、漂亮的车子,但是他依然不高兴,绝望地想要自杀。正当他走向河边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踉踉跄跄地迎面跑来,富翁扶住了小女孩,小女孩看到富翁后给了他一个甜美的微笑,这个微笑令富翁如沐春风,之后就忘记了自杀的念头。

以上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它想告诉我们的是: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能够给予别人神奇的力量,无论贫富,都要让孩子养成微笑的习惯,一生受用。

1、把微笑教给孩子

有一次电梯里,一对年轻的母子正在吵闹,我冲她们笑了笑,母亲立刻停止了争吵,回我以微笑,儿子则害羞地躲到了母亲身后;有一回在食堂,盛菜的大妈跟前面的人发生了一点口角,我报以一个理解的微笑,大妈一高兴,就给了我满满一勺。微笑总是能带给我们快乐和美好,把微笑教给孩子,一定错不了。

晨晨前几天跟他的好朋友小峰吵架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是越吵越生气,最后僵持不下,两个人好几天没有在一起玩,晨晨心里早就后悔了,但是他又拉不下脸主动跟小峰道歉,就来找我出主意。

我说:“男子汉大丈夫,该道歉就道歉!”

晨晨却争辩,“又不是我的错,我才不道歉呢。”

我想了想说,“那就这样吧,下次你遇见小峰的时候,就主动冲他笑一笑,他就知道你想要跟他和好了。这样你就不会太掉面子啦。”

那天下午,我和晨晨在小区楼下遇见一起遛狗的小峰和小峰妈妈,晨晨冲着小峰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小峰愣了愣,然后也对晨晨绽开了笑容,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和好如初,一起拉着小狗去玩儿去啦。

所以你看,微笑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尴尬,还能避免误会,给人留下好印象等等,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能够快乐的生活,顺利地融入集体,得到朋友的友谊,健康地成长,那么,就应该教会孩子微笑。

2、那么,怎么教孩子微笑呢?

修养礼貌,从微笑开始

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孩子,微笑是一门必修课。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穷富贵,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最受人们欢迎的往往都是爱笑的人。俗话说,张嘴不骂笑脸人,任何人都无法讨厌一个用甜美微笑迎接自己的人。

培养孩子做一个有修养讲礼貌的人,从微笑开始。

让孩子感受到微笑的妙处

微笑当然是有很多好处的,你多笑一笑,也许就会赢得陌生人的好感,多出一个好朋友,消除一个误会,减少一个敌人。要让孩子知道,微笑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当你想要得到朋友的支持的时候,希望朋友善待自己、帮助自己的时候,微笑必不可少。

让孩子明白微笑的好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练习和使用微笑,渐渐地,当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融入孩子的性格当中,成为孩子的一部分。

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

如果你的孩子许久不曾笑过,那么除了你不够关心他之外,还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呢?当你工作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当孩子兴奋地跟你讲学校里发生的那些有趣的事情时,你是烦躁敷衍,还是微笑倾听?

家长不要对孩子吝啬自己的微笑,当他高兴的时候给他一个微笑,让他感受到你的快乐,当他伤心的时候也给他一个微笑,让他感受你的关怀和鼓励,当你将孩子包围在一个微笑的环境里,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微笑。

3、发自内心的笑容才是最美的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只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才是最真挚、最完美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强迫孩子微笑,让孩子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微笑,对孩子的内心是一种迫害。

怎么样让孩子的笑容发自内心呢?如果家长你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只能说不是你的孩子出了问题,而是你的教育出了问题。虽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小小的心里装了很多事情,但他们最初都是真诚的,不作假的,孩子的笑都是真心的,都是璀璨的,是不是你在孩子面前表现了你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才让孩子有了虚假的笑容呢?

当然,微笑只是为人礼貌修养的第一步,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第一步,想让孩子成为有修养、受欢迎的人,还要培养孩子懂礼貌,有爱心,会关心别人。教养孩子的路漫长且崎岖,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最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的人生,那就从现在起,引导孩子摘下微笑这朵礼仪之花吧。

创造力使孩子一生受益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子女。”这道理仍适用于创造力。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创造力互动的主力。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父母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保持积极用心的态度,以及宽厚仁爱的心就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孩子创造力所以能培养,往往是因为父母心胸开放,观念通达,他们真正喜爱小孩,能接纳孩子的奇想,以及孩子的失败。这种民主、慈爱又开明的父母,他的一举一动都将是启发孩子创造力的最佳原动力。

因此,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当然,培养孩子创造力更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孩子会觉得你把他当作试验品。

专家也指出,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

创造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潜能,这潜能是人类得以延续生命,享受良好生活的基源,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有必要大家一起来培育孩子的创造力,并且要从家里做起!

一个人的记忆力很有限,有些资料要靠索引、目录引导,才能快速找到。训练孩子利用目录、索引来找寻资料,可培养孩子善用资料,以及学习归纳、分析。父母与孩子相处时,不要事事代劳,应逐渐训练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这也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创造力。除此之外,有一种名为“形态分析法”的教学方式,也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形态分析法”有以下4个步骤:

1、尽量从多方面想问题。

2、把有关问题的要点一一列举出来。

3、找出每一个要点可能产生的变化。

4、将这些可能产生的变化相互结合,形成许多新观念。

形态分析法,最适合用在作文、说话的教学上,可将同一种主题用不同的组合,把人、事、物做一种新奇变化,重新安排,使故事产生不同的结果。

例如,儿童看了一篇“咪咪流浪记”的故事以后,把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等重要项目抽出来,然后变换这些项目,例如,将“时间”由冬天改为秋天。“人物”将咪咪变为小甜甜。“地点”改在中国……然后将改变的事项依想像,重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属于孩子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创作的。总之,改变的故事,将充满孩子的智慧,因为这可是孩子做一回完整“脑力激荡”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