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4月2日,他都会在全球无数小朋友的阅读中重生。大凡注重儿童教育的父母都知道亲子阅读的诸多好处,近日,看到网上有报道说,研究称美国儿童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六倍。下面是一位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和评价工作的南桥先生的亲身经历,我们从中看看中美儿童阅读的差异。

我上四年级的儿子想看《战争与和平》

前几天,我在美国上四年级的儿子说要我给他借《战争与和平》,吓了我一跳。因为这书对他来说,难度高了一些,我没有同意。当然他读此书有些“动机不纯”,是想多攒阅读积分——《战争与和平》的积分高达160分。

当年,我读四年级时,国内的学校让我读什么呢?《爬山虎的脚》,还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事实上,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怎么让小孩看闲书了,因为这样于考试无益。我在微博上说起此事,有网友说,读不读书跟学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还真有些关系。比如我那时候在农村小学,四周没有图书馆,学校不能提供,我们也找不到别的渠道来看,贫瘠得要命。而在美国,阅读的事,就是学校抓起来的。我两个孩子的学校,都采用了“复兴阅读”公司开发的一个“加速阅读”项目。该项目将大量的图书,分门别类,按照词汇量和难度,分成不同级别。这级别学名叫学力发展水平范围,简称ZPD。每个学生经过测试,有自己的ZPD。学生或许在同一个年纪,但是测试后反映出来的学力不一样,老师就会推荐不同读物。比如我女儿读四年级的时候,经测试,水平为8.5,亦即阅读水平相当于八年级入学后五个月的水平。这样的话,老师就不建议她读四年级的材料,而是选择8.0以上的材料。

与此同时,学校不同读物,分别根据学力发展水平分级,比如著名儿童小说《夏洛的网》,级别是4.4, 亦即四年级学到第四个月的水平,《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级别为5.5,指五年级学到第五个月的水平。分级之后,图书馆也对这些书分门别类,每个小学图书馆有两个图书馆员,分别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各自水平的图书。学校只负责督促学生阅读的量,检查他们阅读的效果,但是并不具体规定学生是看鲁益士的《纳尼亚》还是看怀特的《夏洛的网》。这就让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空间。

学校规定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至少看20分钟“闲书”

学生在每日的教学当中有阅读时间,另外每天回家,家长还要督促孩子每天看至少20分钟的“闲书”,所以每次去公共图书馆,我都看到妈妈爸爸们带着孩子,背着一大包的图书出来给孩子回家看。

与公众对于美国人“不读书”的认识相反,美国中小学生读书的量不知是中国小孩的多少倍。而且我们多讨论一本教材里的篇章,美国小孩可是一本一本在读,所以单纯从量上看,他们看的书多得多。学校如何知道学生真的读了呢?这个办法也简单,因为该项目对于每本书,都有相应的测试题,学生必须用电脑完成这些测试题,积累“加速阅读积分”。这些测试,分成词汇、理解、文学、研究几大块,里面又有各自的细分,比如理解部分包括字面理解,判断和阐释,总结和归纳,分析和评估等。

学期结束,所有学生完成了积分要求,学校会开一个“快速阅读”庆祝会,让学生吃冰淇淋庆贺。所以很多学生都盼着这一天,所以很起劲地阅读,攒分数。

小布什总统促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律的实施

这种阅读系统的建立,小布什总统功不可没,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实施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给人以不怎么读书印象的小布什,其实博览群书。其幕僚回忆,他的书单上包括《局外人》之类的作品。9·11发生的时候,小布什正在佛罗里达一所小学参加阅读活动。当时他也是在为他的教育改革造势。我刚来美国学教育的时候(2002年),小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律正是舆论的焦点,当时很多人(包括一些老师)对此深表怀疑,甚至大加嘲讽。事实上该法令强化了责任意识,使得学校滥竽充数不下去了。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非常强调阅读,与该法令配套的还有不少阅读项目,如“早期阅读优先”、通过学校图书馆提高识字水平等,从多方面把阅读资源提供给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力争让孩子在三年级就能流利阅读,在后来的阶段阅读水平稳步上升。

这些年来,美国儿童的阅读水平提高显著。根据2005年发布的一项报告,当时九岁儿童的阅读水平,为1971年以来最高,是此前28年的总和。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对于弱势群体的孩子特别有利。我的孩子就是受益者:作为少数族裔家长,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指导小孩阅读,幸亏有形形色色的阅读要求和配套的项目,加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令对于学校和老师的问责制,孩子们在家庭环境有所欠缺的情况下,阅读上也没有掉队。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阅读是独立的一门课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状况,我向在小学从事阅读教学的中国老师杭琦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下是她的回答。

南桥:可否介绍一下你所在的学校和你的工作?

杭琦:我在一个非盈利的私立学校教六七年级。因为是私立学校,除了艺术、音乐和体育,我教其他所有的科目,有阅读、拼写、英语(偏重于语法)、写作、数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

南桥:你如何教阅读?

杭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阅读是独立的一门课。这门课侧重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技巧是阅读课的主要部分。在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怎样发音、认读不熟悉的单词。美国有非常丰富的初级儿童读物。比方说,苏斯博士系列,以简单押韵的文字加上有趣的图片,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小学中段(三四年级)会学习更多的词汇,主要内容有: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和结局。到了小学高段(五六年级),会比较侧重学习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老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对所读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理解。

我班里的学生每个学年都会做一个大的阅读报告。学生需要制作一个以其所阅读的一本书为主题的麦片盒子。麦片等谷类食物是美国人常见早餐,品种和包装设计多种多样。我们以设计“麦片盒子”的方式,试图将阅读内容和形式再现出来。设计中,学生要将书的背景、人物特征、主要内容作为麦片盒子的设计成分设计出来。学生还要展示、推销他们的“品牌麦片”。

我还会让学生给作者写信,告诉作者她/他对该书的感受和想法,请教作者关于书中人物或情节的问题。

我所任教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在校的自由阅读时间,每天早上会有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学生每三个星期会去一次市图书馆,借他们自己喜欢看的书。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我们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的帮助和重视程度是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我都会向家长建议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

南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律在学校中实施状况如何?

杭琦:小布什推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计划,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该法律推出后,各州相应推出了州立统一考试,考试成绩成了衡量和监督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这个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阅读

孩子为什么“多手多脚”


5岁的倩倩只要看到东西,就想拿到手里玩一番,尤其是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倩倩坐在手推购物车里,什么东西都要伸出小手抓。妈妈不让倩倩坐手推车,“小人儿”身手更加灵活,自己跑去货架前动手拿自己看上的东西。妈妈不准她随便拿,倩倩就大声尖叫,弄得妈妈很尴尬。倩倩为什么喜欢“多手多脚”,妈妈该怎么办呢?

专家分析——

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家长会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如咬东西、扔东西、“多手多脚”摸东西等。可是慢慢地去观察,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倩倩在超市“多手多脚”抓东西,妈妈会担心孩子的手弄脏了,或把物品抓坏了,因此会不准她随便拿,其实小孩子很单纯,她并不懂得去区分超市的物品是要购买才能拿走的,孩子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去感受某样东西的软硬冷热等的触碰度,不是存心去搞破坏。

除了好奇和探索,宝宝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想模仿大人的行为。这就跟电话响了,宝宝抢电话听,坐车抢方向盘开一样,宝宝想成为一个大人,因此去做大人做的事情。妈妈在超市里购买东西,倩倩就去模仿,这是一种自娱自乐,当妈妈不准时,她就不乐意了。

专家支招——

1.要引导宝宝自己在抓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比如包子是软软的,不能用力抓;花瓶是脆的,松手就会摔破;饮料是可以流动的,容易倒出来;水果用指甲捏会坏的……这样不仅满足了宝宝认识事物的好奇心,也为他提供模仿学习正确生活常识的机会。

2.允许宝宝“犯错”。比如他把鸡蛋抓起来摔破了,家长可以引导他去认识鸡蛋的特点,让他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指责他。孩子的思维世界与大人不同,他们的成长是需要体验的,如果不通过亲身体验,即使是父母告诉他一些生活常识,他也可能记不住,实际生活中,仍然会犯同样的毛病。

3.提供一些机会给宝宝模仿大人。比如协助她打电话给姥姥,购物时可让她去拿某样物品回来,结账时把钱给她,让她交给售货员等。

作为疼爱子女的家长,如果试着以宝宝的视角来考虑和探究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烦恼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解开了。

国际儿童电视日 让孩子正确看电视


世界儿童电视日为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号召全世界广播电视人共同参与的一个年度盛会,旨在让世人正视儿童权益,让儿童有机会透过传播媒体发言,并向全世界展现儿童所特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竟然是时下最热门的儿童娱乐方式。据儿童专家介绍,婴儿在襁褓时期,就容易被电视所吸引;3个月大的孩子,会因为电视中的声音而聚精会神,观看屏幕上影像的变化;2岁半的幼儿已开始逐渐喜欢看电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电视”可说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启蒙老师”了。因此,如何利用好电视,让电视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就成为现代父母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

看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幼儿期的宝宝,所能接受的任何刺激,都是他们体认外在环境的重要开始,因此可以说,“电视”经验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通常来讲,电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有极大的吸引力。尽管这个年龄层次的宝宝,对于电视内容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充足的声光效果,丰富多变的画面,都会让孩子对电视产生好奇和喜欢。医学专家指出,2~3岁的宝宝最喜欢看的是广告。因为,广告画面色彩鲜艳,声光效果强,而且动态变化快,容易吸引宝宝的视线,更能让他们得到视觉上的满足。当然,电视也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引起家长的重视。电视机对人单向交流,缺少思维锻炼,不利于宝宝创造性发展;电视中混杂着很多不健康因素,孩子由于分析思考能力尚未健全,可能会盲目模仿电视中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语言、思考等方面都有不好的影响;某些恐怖、紧张情节,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不安、恐惧孤独的感受,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孩子眼球发育不固定,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导致近视、散光等眼科疾病。

如何选择电视节目

父母必须先看几遍孩子喜欢看的每一个电视节目,千万不要太武断认为卡通就一定是孩子喜欢、适合看的。有些外国的卡通节目太过暴力,或剧情过于荒诞,都不适合幼儿观看。因此,父母必须了解孩子所看的节目内容,以帮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有时间,父母最好能陪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对孩子在人、事、物的判断方面做正确引导,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判断能力;同时,还要安排好孩子看电视的时段,注意孩子的生活作息与电视节目间的冲突。

除了选择适合的电视节目让孩子观看,专家还强调,家长还要正确指导孩子看电视。首先要让孩子与电视保持适当的距离,最佳距离为荧光屏5~6倍的长度,要让孩子保持正确姿势和注意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约半小时休息一下,以减少孩子患近视的机会。

多从事看电视以外的休闲活动

过多的接触电视对孩子并不是件好事,父母可以带孩子从事其他的活动,引导孩子朝着多方面发展。据有关调查显示,每个儿童平均每天看4个小时的电视。可以规定让孩子看1小时的电视,另外1小时阅读书籍或画画,2小时从事户外运动,这样不仅可以分散孩子在电视上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朝着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最后,专家也指出,为人父母者多付出实际的关爱行动,选择好的、适合的电视节目陪孩子一起观看,并与孩子一起分享,以增进孩子对电视节目的理解。如此一来,电视不仅可以成为孩子的陪伴者、益友,还可帮助孩子在认知方面逐渐完善成长,并成为亲子沟通的最佳途径。

PS:

节日的由来

1977年12月14日为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订定的一年一度国际儿童广播日(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ofBroadcasting)。这节日的宗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传媒机构能于当日制作一些以儿童为主的电视或电台节目,希望藉此能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怀、关注。电视机每年都有来自全球两千多位广播电视人,针对这个特别的日子制作一系列特别节目,再透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整合,交由全球各地的电视台播送。据统计,1999年共有一百七十个国家共两千多个频道,在世界儿童广电日当天,规划并播出一系列以儿童为主题的特别节目。

美国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爱笑


曾有人比较过郎平女儿和中国女孩的笑容,并提出个令人沮丧的观点:美国长大的孩子笑容灿烂,而中国女孩则笑得扭扭捏捏。本人虽然不敢苟同这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观点,但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普遍爱笑,这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

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气质吧。我家孩子虽然是经常吃米饭的华裔,但因为他们从小在美国出生长大,还是不免带上了美国人的气质。这种气质是无法控制也不需控制的事。入乡随俗落地生根嘛,中美接轨,那得先从气质做起。同样道理,外国人在中国呆久了,说不定也会具备中国人特有的气质。这次回国我在烟台机场,就见到过两位看上去特像中国人的外国人。中国人啥气质?你问我,我也说不出来。反正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气质不太一样.

关于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这个现象,除了各位作家和网友提到的理由(美国的宽松教育,家长的鼓励等等),本人拙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要比中国孩子多得多。没人会否定下面这个事实吧,不论年纪大小,爱运动的人,体质心态都易健康。咱中国的“健康歌”唱过,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健康的人快乐多。快乐多的人,一定爱笑啦。

美国人重视体育,美国孩子确实跟着受益。仅以我们社区为例,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的课外体育活动,真让你眼花缭乱,不知选哪个才好。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昨天,我五点钟起床,摸黑去我们区的体育中心给孩子报名上游泳课。这个游泳课很热门,属于僧多粥少的那种热门,所以我必须得提前下手报名才能稳操胜券。一大早起来赶集,本以为我会排第一呢。到那儿一看,天哪,几十号美国人早就在体育中心大门前排起了长龙。我们中国人排队买过大白菜,办过签证,或者是抢购过什么热销货。排队给孩子报名参加游泳班的中国父母,恐怕不多吧?

显然,不是我们中国孩子不爱运动,而是孩子功课太多,没有太多时间搞运动。这次回国,我在北京的欢乐谷,和一位来自西安的家长有过一些交谈。她说,她的女儿从上小学起,就开始课外补习算术语文英文,为的是能考上重点中学。孩子忙的,应付功课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哪有时间搞其它的课外运动啊。这位母亲所感叹的,是不是国内的普遍现象呢?

依我之拙见,重视学习忽视运动,就好像只吃肉,不吃水果蔬菜似的。对俺家的孩子,这种方式大大地行不通。时间久了,孩子肯定会闹营养不良综合症。

说到底,孩子的笑容问题,非得追究到书包上才行。被书包压得快要直不起腰的中国孩子,你让他们天天无拘无束地开怀大笑,孩子哪有心思呢。大人面对压力时,都会紧张得不苟言笑,何况是小孩子?可是,假如让孩子扔掉书包,都往体育场奔,哪位家长有这个胆啊?每天孩子能拥有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增加课外运动时间,只有相应减少文化课时间才行。这些,又有谁能来给孩子做主呢?

看来,运动与快乐的关系,确实值得中美家长仔细思考才是。咱乐观地预测一下,什么时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能拥有同样的运动时间,什么时候中国孩子就会拥有和他们一样灿烂的笑容,甚至比他们笑得更美。所以,指责中国孩子笑得扭扭捏捏的叔叔阿姨们,在出口成章之前,还是先想想孩子们的大书包吧。

育儿知识大全之什么是国际左撇子日?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1975年8月13日,英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创建了全名是左撇子国际性的组织,她们构想把全球的左撇子协同起來,相互争得左撇子的利益。育儿知识大全讲到一年后,该组织举办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明确为国际左撇子日,期望有朝一日全球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身的传统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变成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国际左撇子日逐渐获得世界各国左撇子组织的认可,竞相进行庆祝活动。1992年,伦敦左撇子俱乐部队也将8月13日明确为国际左撇子日,并且于当初举行她们的第一届国际左撇子日典礼。育儿知识大全讲到在美国并开设了国际左撇子日专业平台网站,宣传策划国际左撇子日,普及化左撇子专业知识,详细介绍每一年国际左撇子日的活动分配,报导世界各国的庆祝活动。

左撇子们宣言口号,创建国际左撇子日的目地取决于团结一致世界各国的左撇子为争得本身的权益而抗争,勾起全社会发展对左撇子难题的关心,提示大家在一个以右撇子主导的社会发展中改善商品的设计方案并大量考虑到左撇子的便捷与安全性,消释几千年来在各种各样文化艺术上都存有而今日也还要持续生产制造着的对左撇子的成见。如今,有几十个國家的左撇子组织庆祝这一传统节日,遍及全球各洲。欧州是左撇子组织活跃性的地区,庆祝活动更加庄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