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破坏大王,为什么这么说他呢,因为他总是爱把东西弄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吗?哈,让我来告诉你吧

有一次啊,他在电视上看见有一个人在用棍子敲酒杯,然后就能出来特别好听的音乐声,你猜他怎么着了,他竟然把家里的茶杯摆在桌子上,找了一个铁的衣架来敲,哈哈,敲出来的声音啊,叮叮咚咚,还真好听。啊不好,他正玩的高兴地时候,一不小杯子全被衣架刮倒了,叽里咕噜滚到了地上,啪叽,还碎了两个。结果怎么样呢,你们当然能想象的出来啦,他老老实实的对爸爸妈妈认了错。这一次,他知道敲杯子不对,那么敲别的东西行不行呢?他还真有办法,不敲杯子也成,现在改成敲桌子,柜子,沙发,塑料瓶子和易拉罐了,反正就是不会碎的东西呗,他还总是让我欣赏他的演奏呢,哎呀真是受不了他。

哎,再跟你说件事吧,有一次,一个阿姨新给他买了一个一拍就会唱歌的娃娃,反正就是唱歌,但是唱的什么歌,我俩都不知道。他又开始琢磨了,娃娃为什么会唱歌呢,肚子里一定藏了一个人,或者谁把自己的嘴巴放到娃娃的肚子里了。于是他竟然偷着把娃娃的肚子给剪开了,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娃娃的肚子里没有嘴更没有人,只有两节电池和一些铁线铁片之类的东西。后来呢这个破了肚子的娃娃呀被他爸爸发现了,奇怪的是他爸爸竟然没骂他,还和他讲了娃娃为什么会唱歌的道理呢,当然啦,他爸爸也告诉他下次不许再随便破坏东西。

小朋友,你会不会也是个破坏大王呢,你可不要闯太多的祸呀,有什么不懂得问题还是应该先问问爸爸和妈妈

扩展阅读

幼儿早教:如何为破坏大王挑选玩具


幼儿伴随着孩子年纪的提高,她们的抽象性、思维逻辑工作能力刚开始发展趋势了,好奇心、求真冲动也明显了,因而,孩子在玩玩具时也拥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如何为破坏大王挑选玩具?以便考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以便不许孩子开展盲目跟风地毁坏,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留意:

选择低构造玩具

当孩子刚开始具备较明显的好奇心,姿势的灵活性提高了,早已拥有基本的社会经验和好胜心时,就需要为他选择一些可随便更改样子、色彩艳丽的低构造的玩具,如乐高积木、插座及延展性很大的油垢等,让孩子能够 随意地构建和造就。如何为破坏大王挑选玩具?幼儿

选择智力型玩具

变幻无常的魔棍、魔块、中小型拼图图片等智商玩具,能够 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考虑,促进她们持续提升参加直觉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何为破坏大王挑选玩具?幼儿

选择玩具材料

如何为破坏大王挑选玩具?适度地为孩子出示玩具材料,经研究发现,一些能做玩具的材料对有破坏欲的孩子更有利、更适合,如布、纱、纸、泥等当然材料,能给他大量的探索和造就的机遇。

家有破坏狂--宝宝心理大揭秘


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甚至你会看见孩子把镜子打破了,却努力地用胶水粘,想“破镜重圆”……面对孩子的“破坏”你会怎样呢?生气、呵斥孩子再也不许拆东西,还是帮孩子一起完成他的“杰作”?对此,我们的专家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探索欲。

“这样的'破坏性'其实是值得鼓励的。”幼教专家说,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一个东西,而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

幼教专家认为,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有宽容的心态

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也千万不要说“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等这样警告和威胁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进来

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啦?”……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幼教专家说,家长们在鼓励孩子“破坏”的行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比如,闹钟滴滴答答地走,家长可以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走呢?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要在问题提出后,主动带领他们从“破坏”中寻找答案。

二、“破坏狂”心理揭密--善意、有趣、发泄、好奇......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到:“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随便放东西。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难道破坏东西让他很高兴吗?真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其实,对于爱破坏东西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复杂,有很多种类型,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发现,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轻易地以打骂来应对孩子的破坏。一般说来,孩子爱破坏有以下的几种心理类型:

(1)好心办坏了事

幼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子见金鱼缸里结了一层薄冰,怕金鱼冻死,把金鱼全捞上来包在手帕里;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米篮里用水淘;出去打开水摔坏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接着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自己不懂的事先要请教大人,自己力不能及的事长大了再去做。

(2)感到有趣

有些幼儿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行动的后果,而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例如把图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撕下来折叠玩具;到田里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成人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要适当引导幼儿兴趣,例如对爱撕书折叠的,可给孩子色彩鲜艳的彩纸,由他折叠;对爱乱刻乱写的,可给他硬纸、刻刀、彩笔及作品范例,让孩子模仿着刻画。

(3)发泄心理

因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与大人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成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捣熄了煤炉,让他与家人一起挨饿;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4)满足个人需求

有的孩子因提出的要求被大人拒绝,便耍手段,迫使成人“就范”。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让父母买新的。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东西,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为防止这类行为发生,大人要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就要把原因告诉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不良行为,要严肃批评,且绝不能简单满足他,更不能不容分说就加以打骂。

(5)发泄心理

因爸妈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便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大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大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6)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儿心理的主要特征,他们对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总想摸摸、看看、闻闻、尝尝,弄个明白,喜欢拆卸钟表、玩具、收音机、笔,乱按电器开关或遥控器,从而损坏了东西。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可引导孩子把拆下的东西装配起来,恢复原样。平时,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不能乱摸乱尝的(如电器、药品),以防事故发生。对爱动手的孩子,可为他们购买拼插、组合玩具,使他们在装装拆拆的活动中体会构造的快乐。

(7)盲目模仿心理

爱模仿是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孩子把大人当作行动的榜样,大人怎样做,他也机械地跟着学,由此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见父亲刮胡子,便将小猫胡子剪了;看见妈妈化妆,趁大人不在时,也将自己化成个大花脸……对于盲目模仿的孩子,爸妈在事后要给孩子补充有关知识,使他们明白为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破坏。平时要告诉孩子哪些事可以学成人的样子做(如刷牙、洗脸、摆碗筷、洗手帕等),哪些不能。

(8)嫉妒心理

孩子见别人东西比自己的好,产生嫉妒心。由于孩子的情感外露、冲动,自控力差,嫉妒往往直接付诸行动,搞破坏行为。例如故意剪坏别的小朋友的新衣服,弄坏同伴高档玩具,摔坏同伴新书包、新铅笔盒……嫉妒是一种阴暗、狭隘的心理,它既给孩子心中带来了苦恼,也影响孩子的成长及与他人的交往。为此,爸妈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让孩子的心胸开阔起来。

(9)报复心理

有些幼儿因弱小,斗不过“强者”,便偷偷地采取报复破坏,以求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对孩子的这种报复行为,爸妈首先要及时制止和批评,然后再问清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若孩子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诉对方父母或老师,寻求恰当的解决之道。

三、如何教育小小“破坏狂”?

首先,家长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你就不会面对小小"破坏狂"不知所措了。

孩子在六七个月时,开始对因果关系特别感兴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玩汤匙。当孩子手拿汤匙时,会咬一咬、敲一敲,下一步就是把它扔到地上;你拾给他,他等一下又会把它扔掉。孩子的这些举动,并非故意要惹你生气,其实他已开始探究事情的因果关系。

孩子到一岁时,已经能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说:你会知道按墙上的电灯开关,电灯会亮;玩具小狗上了发条才会走。通常孩子到两岁的时候,就能从结果推想原因了,这种能力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累积而成的。所以,当孩子对某些事物一再尝试,或将家里搞得一团糟时,家长先别生气,因为对一岁的宝宝而言,这正是学习的最佳环境。

既然“扔东西”是这阶段孩子正常的行为,作父母的就不必为此沮丧、发脾气,反而要为孩子准备一些扔不坏的东西,充分满足孩子扔东西的欲望。您可先将家中不能扔的东西收拾好,再设计一些活动,如:准备一篮大大小小、硬的软的球,让孩子尽情地、有目标地扔,训练他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孩子一再重复的实验行为,对父母的耐心的确是一大考验。不过父母必须了解,如果仅仅为了维持一丝不乱的环境而处处限制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浇灭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与兴趣。

给年轻父母一点建议:让孩子自由且安全地探索、发现与学习,只要保持环境的安全与清洁,混乱一点又何妨?

爸爸如何成为“故事大王”


爸爸们如果想成为“故事大王”,首先就要了解宝宝“阅读”过程的发展,还要肩负起为宝宝挑选好书的重任。

0~1岁

把书往嘴里送、撕咬书是这个阶段宝宝“看”书的特点。其实这恰恰说明宝宝对书开始感兴趣。可以给宝宝买一些书看,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更喜欢爸爸来讲。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才能使宝宝更聪明。

选书原则:安全选择那些不容易撕破或掉页、没有尖锐边角的书,讲的时候宝宝抢走拿着也不怕。画面要清楚,色彩丰富但不要刺眼。那些印刷质量不好、色彩也有偏差的书一定要帮宝宝“屏蔽”掉。

1~3岁

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但是这个时候的他注意力还集中不了太长时间。也许爸爸讲得正带劲的时候他就跑了。那也没关系,就拿出爸爸的“绝活儿”,跟他疯一阵儿,再做回你的“故事大王”吧。

选书原则:丰富不仅是故事书,撕纸书、触摸书、外形不规则的书都应该让宝宝接触一下。故事的画面也不要总是可爱的卡通形象,真实的照片、泥塑、剪影、剪贴纸或者油画组成的故事会让宝宝有不同的感受。

3~5岁

这个时候爸爸讲的故事应该可以使宝宝明白一些道理了。故事应该成为父亲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爸爸可以在每天的故事时间里和宝宝分享生活的体验,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乐观、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选书原则:享受一本好看的书,一个好故事能让爸爸和宝宝共同享受讲故事的时光。孩子听了故事有自己的感受,爸爸讲完这个故事也觉得回味无穷。现在很多优秀的绘本非常符合这个双重“享受”的要求。

让宝宝当上故事大王


当爸爸妈妈看到电视里、舞台上一个个年幼的宝宝生动地讲着有趣的故事时,是不是觉得非常羡慕呢?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宝宝也能有这样强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水平呢?其实,只要爸妈能够正确地引导,每个宝宝都能成为故事大王哦。

教宝宝讲故事,不但能有效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观察力、想像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性全面培养方法了。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引导呢?下面来教你几招:

故事新编让宝宝发挥创造力

相信每个爸妈都给宝宝买过书,那些插图精美的故事、那些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只有寥寥数字但生动形象的画报,一代又一代地滋养着人类的童年,爸妈应该尽量利用这些有效的工具来教养宝宝。

传统读法限制多

拿到一本新画册,爸妈们最通常的做法无外乎是先给宝宝讲故事,重复几遍之后让宝宝复述。在这种时候,成人往往会对宝宝惊人的记忆力叹为观止,有很多宝宝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把爸妈所讲原原本本重复出来,即使是年纪尚幼小不怎么会说整句的宝宝也能挑出爸妈前后几次讲述的不同点,适当地表示异议。

但你知道吗,这种方法虽说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宝宝的记忆力,却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为什么有那么多教育学家会呼吁不要让宝宝过多地沉迷于电视之中呢?因为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宝宝只有机械地记忆、被动地接受,却无法参与、创造。而这种讲故事再重复的做法与看电视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宝宝在接触到这本新画册之初就已经有了固定的框架,虽然同样一幅画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可因为这个框架,他们无法再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编出另外的故事。此外,宝宝还往往会忽略画面中那些没有被编进故事中的图案要素,比如背景中的小树、小草、天上的白云,而只注意故事中的主角了,即使是小鸡、小鸭这些主角,也往往因为剧情的原因而使其的颜色、造型显得不那么重要,于是宝宝们能够注意的、能够得到的只有一个情节而已。

“书”尽其用新读法

拿到一本新书最正确的做法是爸妈先同宝宝一起认真看每一幅图画,让他们讲讲自己看到了些什么。给宝宝看的画册往往颜色非常鲜艳,人物造型又很简单,这样的阅读培养了宝宝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实每一幅画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故事的,所以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来用画中的要素编故事,不求情节,但求符合逻辑。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宝宝(3岁以上),还可以将前后几幅有关联的画放在一起,让他们编一个有条理的故事出来。而最后,再用传统的方法给宝宝讲一遍书上的故事,让他来评评是自己编的好听还是书上的好听,不光是评,还要讲出道理来哦。如此这般才算是真正的“书”尽其用了。

故事接龙让宝宝学会“自圆其说”

还记得小时候玩的成语接龙吗?教宝宝讲故事,也不妨可以来一个“故事接龙”哦。

宝宝其实是高手

很多爸妈觉得自己想像力有限,更没有什么文学细胞,编不出什么故事。其实根本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只要尝试几次之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不必费心费力去安排剧情,宝宝们编出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超乎爸妈的想像。比如有一次笔者说的开头首句是“从前呀,有一只小兔子……”原以为儿子编出的无外乎大灰狼、胡萝卜之类,没想到他接的下句却是“小兔子呀,它有一条游泳裤,可是它又不会游泳的……”于是整个大方向完全变了,故事便围绕着如何让游泳裤物尽其用而展开,成了一个完全超越传统框架的好故事。

逻辑性爸妈要点拨

笔者与也常与3岁的儿子玩这样的游戏。比如坐在车上的时间很难打发吧,那么就让宝宝看看车窗外有些什么可以编故事:哇,树上挂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于是妈妈说“一只小风筝飞呀飞呀,一不小心挂在了树上……”儿子想了想便接下句:“风筝哭了,它对树说‘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找妈妈。’……”如此这般,一个小风筝如何离开树枝的缠绕重新飞上天找妈妈的故事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完成了。不要觉得没有讲故事的素材,在宝宝眼里一只飞过的小麻雀、一片发黄的树叶、一朵鲜艳的小花,都可以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在玩故事接龙的时候,爸妈们要注意两点:一是因为宝宝年纪小,他们的思维逻辑不可能像成人那么严密,所以大人便要帮助他把故事编圆满,能够自圆其说。可这个帮助又要把握好尺度,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些问句来指出故事中的不合情理之处,让宝宝自己来想办法弥补就是。第二点是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宝宝编故事的时候会越编越乱,扯得老远,没有中心与主题,这个时候就得大人帮忙在接下句的时候把他们的思维给拉回来啦。

这种小游戏很有趣,可以不受场地限制,不用书本道具,目光所及之处无不可入话,极大限度地训练了宝宝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想让你的宝宝也当上故事大王吗?那就快点试试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