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叔子家有个女儿比我女儿大了五个月,大家就爱拿我女儿和她的小姐姐比较。按我婆婆的话说,我女儿眼睛珠不爱转动,性格很坦白,而且舌头又宽又大,不像她的小姐姐那样机灵,舌头尖尖地,长着巧嘴巴。

我虽然听不太懂婆婆的土话,还是能明白她说我小叔子的女儿比较精,嘴巴巧,我女儿就憨憨的,比较笨。我听了这话心里可不太服气,我的女儿真的就比她姐姐笨许多?

可是我女儿开口说话实在不算很早。

在她一岁八个月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三口推了自行车从一个比她大20天的小朋友家里走出来,在一个水果摊前,女儿异常清晰地开金口对我们说了她一生的第一句完整的话:“我要吃香蕉嘛!我要吃香蕉嘛!”当时惊呆了我和老公!就在此时此刻此地此景,我的女儿如此要求强烈如此口齿清晰地开口说话了!在这之前,她最多也只会说两三个字的短句,没有说过这么完整的话!我说:“香蕉就是10元钱一斤我也要给女儿买来!”我们转了大半个城市,终于买来了女儿要吃的香蕉!

从那天晚上历史性的转折点以后,我的曾经被说成着大扁舌头,嘴肯定笨的女儿在不到2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首朗朗上口的唐诗,还会讲情节简单的故事。

不管走到哪儿,总是有人夸我女儿聪明、能说会道,像个巧嘴八哥。其实2岁大的孩子没什么聪明不聪明的,不过我女儿比别的孩子强的地方在于她几乎没有口齿不清的阶段,开口说话就能很清晰地说话,没有说过吐字不清、需要大人仔细猜测揣摩才能听明白的话。很让她的父母在别人面前得意了一阵子呢!

我很得意地告诉老公:“知道为什么女儿说话这么清楚吗?都是我的功劳呢!”

老公则不以为然:“我这么好的口才,我的女儿哪里能说话不清!这是遗传!好在你的笨嘴拙舌没有遗传给我女儿!”

你说这人!我反驳道:“你知道狼孩为什么不能开口说话?因为没人教!狼孩可是有他父母会说话的基因的!”

我总结我女儿伶牙俐齿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平时和她说话很少用叠音字。从她出生开始,我们和她说话就很少用吃饭饭、喝汤汤、吃果果、上街街、拉臭臭之类的叠音字,和她说话一直就像和大人说话一样,只是语气要温和些。所以女儿从小根本就没有受过说叠音字的教育,开口说话就说正常人的话,当然大人们能很清楚地听明白她的话了!

而且因为我们平时说话时有时候会说些成语、俗语什么的,她的小脑子就记住了,不定什么时候时不时地冒出来一句,能产生很强烈的喜剧效果。电视里的广告语她也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小小的脑袋瓜里词汇量还真不少呢!

看到有的孩子三岁多了仍然大舌头,咬字不清,我都替他的父母着急。其实孩子的语言才能天生很好的很少见,天生很差的也很少见。

做父母的不要自己觉得小孩子应该说叠音字,就自己也跟着什么话都转换成叠音字再给孩子说,这样看起来小孩子说着叠音字好像很乖、很可爱的样子。其实呢,孩子在好不容易学会说叠音字之后,还要再改变说话风格,向成人靠近,说不是叠音字的话,这不是领着孩子走弯路吗?

要想让你的孩子能说会道、口齿清晰,就不要再教孩子说叠音字了!

扩展阅读

请别夸我女儿


小叔子的女儿比我的女儿毕冉大了五个月,大家就爱拿毕冉和她的小姐姐比较。我婆婆说:毕冉的眼珠不爱转动,性格很坦白,而且舌头又宽又大,不像她的小姐姐一样精眉猴眼,舌头尖尖地,嘴巴非常巧。

我虽然不太懂婆婆的土话,但还是能明白她的意思,小叔子的女儿比较精,嘴巴巧,毕冉相对而言憨憨的,比较笨。听了这话我心里闷闷的很无奈。毕冉睁着眼睛楞楞地看着这个世界,除了吃就是睡,好像确实傻呼呼的。

不久,事实证明我婆婆积七十年的育儿经验所下的结论错了。曾经被说成有着大扁舌头,嘴巴肯定笨的毕冉不到2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首朗朗上口的唐诗、儿歌,会讲情节简单的故事。不管走到哪儿,大家都夸她聪明、机灵、能说会道,像个巧嘴八哥。她自己也好得意,我们做父母的也跟着面子上很有光彩。

毕冉一岁半开始上幼儿园,从来没有哭哭闹闹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几任幼儿老师都夸她聪明。我听的多了,心里很不以为然,几岁大的小孩子有什么聪明不聪明的。我一直认为这些老师都是看我们毕冉皮肤黑黑的、眼睛小小的,平时又比较顽皮淘气,没法夸她漂亮了、乖巧了,才违心地夸她聪明的。可是后来,经历了几次惊奇之后,我才明白大家夸她是有道理的。

毕冉四岁多上幼儿园中班时,我回家较早,就去幼儿园接她(平时都是她爸接送)。她的老师拉着我很激动地对我说:“毕冉真是好聪明。我上课时看她小手一直在玩小玩具,想着刚才讲的课她肯定不会,就把她叫起来提问,让她说出我刚才讲的是什么。真是没想到呀!她居然声情并茂地把我刚才教过的小诗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真没想到!我才刚教了两遍呀!我以为是你们在家教她背过,她还很委屈地说你们什么也不肯教她呢!呵呵!这个小人精!”

我也觉得奇怪,我的毕冉有这么能?我让她给我背一遍,她摇头晃脑地就开始背了!天!很不短呢!足足三个自然段!她的小脑袋记忆力真好!

还有一次,我偶尔去接女儿,在一旁看着她玩耍,等着她。听到两个不认识的家长在窃窃私语,竟然指着正在爬上爬下的女儿说:“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上次给你说的毕冉,那个好聪明的小女孩。人家的孩子不知怎么长的。”我听到这话心里好舒服哦。可是,一丝隐忧也随之而来了。

我弟弟五岁开始上学,被老师、同学、邻居公认为“神童”,大家都说他聪明绝顶。我父亲当然很得意他的宝贝儿子,经常带着他到学校、亲戚家、邻居家,甚至在不认识的人面前现场表演五岁的孩子能做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四则运算题,然后享受大家的羡慕和惊叹。可惜,一场十一岁就开始的早恋毁了我弟弟,他后来只读了个技校,除了十八岁时得过市级中国象棋冠军,好像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典型的“伤仲永”故事。我的女儿虽然没被称为“神童”,可是夸她聪明的话太多了,她自己有时也忘乎所以地觉得自己好聪明。我和我先生都是身材比较高大的,女儿却又低又瘦,别人笑她怎么不长个子呢,她会得意地告诉人家:“我是能得不长个!”--天!

有一次我们看少儿栏目的讲故事比赛,但我总觉得那些讲故事的小选手比毕冉的水平差远了,我就想让女儿也去试一试,后来想让孩子这么小就追名逐利更不好,就不敢给她报名了。

大家都夸她聪明的时候,我经常挑她毛病,希望能中和一下。领她出门时我就怕大家没头没脑地夸她,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平静地对待盛誉呢!

我和先生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了共识,我们很少教她知识,她爱学就学,不学就算,绝不强迫,也不超前教育。孩子应该多玩耍,多和小朋友接触,多到大自然中去熏陶,能学会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就行了。至于各种文理自然知识,以后老师会教她的。

就是如此,女儿在学前班的同学里仍然创造了“没有毕冉不认识的字”的神话。才读一年级的毕冉刚学会汉语拼音,就自己琢磨着学会了打字,凭着良好的悟性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上网浏览、聊天、打游戏,而且能正确运用WINDOWS画板中的所有工具作画。我惊叹WINDOWS画板作图工具的形象,也惊叹女儿学电脑的悟性。

看着捧着儿童小说津津有味地阅读的女儿,我祈祷:“上天呀,赐予她智慧的同时也赐予她理智吧!”可是我心里也明白,教育孩子的根本还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我觉得我和先生正在共同绘制一幅画,底色和边框已经有了,能不能成为一幅杰出的作品就要看下面的着墨技巧了。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


为什么我有小鸡鸡,玛丽没有?嗨,大家好,我是小布丁,我是个男孩儿,你呢?你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呢?你知道男孩儿和女孩有什么样的区别嘛?

当然这个区别不是只女孩儿可以穿裙子,男孩儿只能穿裤子,女孩头发长能扎小辫,男孩儿头发短只能留平头,男孩儿和女孩儿有一个好大好大的差别,你有没有发现呢?提示一下,男孩儿和女孩儿上厕所的时候。。知道了吗?大点声告诉我,呵呵,答对了,最大的区别是男孩儿能站着小便,女孩儿只能蹲着,呵呵,这也是我最近才发现的,我以前就觉得女孩子就是麻烦,小便得时候还必须蹲着,难道这样就能显出文静来嘛?

可是那一天我建议玛丽和我一样站着小便,她竟然做不到,我以为她笨过去帮助她,可是我发现原来她是没有小鸡鸡的,她根本就做不到站着小便,真不可思议,她居然跟我不一样,我真有点儿不知所措了,后来还是老师帮助玛丽解决了问题,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男孩儿和女孩儿的区别,只有男孩儿才有小鸡鸡,能站着小便,女孩儿是没有小鸡鸡的,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一张大大的挂图,上面画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啊,原来男孩和女孩是有这么多区别的。

我教女儿学“打架”


女儿璐璐生性懦弱,在幼儿园常受小朋友欺负。谁拉她辫子啦,谁捏她脸啦,谁抢她玩具啦……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有告不完的状。平时在家里和几个表兄弟姐妹一起玩,她也是受欺负的一个;出去玩,一旦有不认识的小朋友对她粗声说话,或是对她做威胁动作,她都会吓得大哭大叫。看着女儿胆小怕事的样子,担心如此长期下去会影响她的身心健康。

1 制订“打架”计划

于是,我郑重地向老公宣布,我要教璐璐打架,学会抗争,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公冷冷一笑:“别瞎折腾!别人想尽办法教孩子守规矩,你倒好,教女儿‘打架’……”

女儿是我的心头肉,我可不愿意她受人欺负。于是,我开始“一意孤行”地实施自己的计划。

来到女儿的小房间,和她面对面席地而坐,语重心长地告诉她:

第一,不欺负人,也不要受人欺负。平时要和小朋友们友好交往,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先出手打人。但是,如果小朋友和表哥表姐们先动手打你,那他们就是坏孩子。对坏孩子不用客气,你得坚决还击,绝不认输。

第二,先搞清楚再出击。在幼儿园里,当有小朋友捏捏你的脸、拍拍你的手时,你要先搞清楚,他们是跟你闹着玩,还是真要欺负你。如果他们是乐呵呵、轻轻地做这些动作,就是跟你闹着玩,不要自己吓自己,可以继续跟他们玩。如果他们是凶巴巴、重重地做这些动作,还骂人,就是故意的,那你就要反击。

第三,打人方法要得当。如果是表哥表姐或其他大孩子欺负你,你还击的时候要注意:你的小手还没什么力气,打他们一拳他们也不会觉得痛,反倒有可能弄伤你自己。所以你还击的时候可以用力揪他们手上和腿上的肉,这样才能弄痛他们,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

2 “打架”初战告捷

我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谁知女儿听了,天真地望着我说:“老师说打人不是好孩子,我要做好孩子。”

我哭笑不得:“傻孩子,先打人的才不是好孩子。”

女儿点点头,我想第一步向她灌输“自强”思想应该算成功了。一个星期后,璐璐从幼儿园回来,满脸委屈地对我说:“妈妈,我才打了他们一下,他们却打我好几下,我好疼。”说完就哇哇大哭起来。

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东东抢璐璐的玩具。璐璐不给,东东见璐璐居然反抗,就重重地拍她的手,一定要抢。于是,璐璐听从我的“教诲”,也重重地还击了东东一下,没想到以东东为首的另外三个孩子,一起对璐璐进行了“围攻”。

我赶紧安慰璐璐:“傻孩子,你做得很好,知道要反击了。不过勇敢的小朋友是不哭鼻子的。你看,警察叔叔被坏人打得头破血流,还照样追坏人,多勇敢啊。璐璐也要学习警察叔叔,从小不怕坏人,不怕疼,好不好?”

“嗯,”女儿哽咽着抹了抹眼泪,眉宇间似乎多了些英气。

以后的日子,女儿回家告状的次数越来越少。同时,我也亲眼目睹了她在表兄弟姐妹面前的“成长”:张着小嘴作威胁状,握紧小拳头作备战状。那“凶狠”的样子虽然只是摆摆架子,倒是帮她彻底摆脱了胆小怯懦的形象,有几次还成功吓退了比她大三四岁的表姐。我在心里暗笑,看来教女“打架”计划已经初战告捷。

3 不再怯懦

星期日我将女儿寄放在父母家。晚上去接女儿时,父亲告诉我:“小东西今天打架了。”原来白天璐璐在公园同一个小男孩抢滑梯玩,小男孩推了她两下,女儿觉得自己吃了亏,便跑过去推小男孩,结果两个孩子就较上劲了。父亲说,那个小男孩还算文明,就揪了几下璐璐的辫子,倒是璐璐对着小男孩的胸口就是一下,打完就跑。

觉得女儿挺勇敢的,知道不畏强势了。看着小家伙得意的小脸,我便故作严肃地说:“知道不受人欺负是好事,但还是要争取和别的小朋友和平相处,知道吗?”“他们不打我,我也不打他们。”

如今,女儿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哭哭啼啼、唯唯诺诺的小女孩了,大家对她的评价都是“挺大胆”、“挺机灵”。在幼儿园,老师也给了女儿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参与表演和比赛,女儿的表现也很不错。当初老公担心我教女儿“打架”会让女儿走极端,现在看来,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和女儿一直坚持“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则,所以女儿从未闯过祸,她依旧是个乖乖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