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现在九个多月,这个阶段她已经初步有了自我意识,像许多宝宝一样,她开始霸道起来,妈妈拿什么,她要什么,要不就又踢又打,家人对她的霸道行为还比较宽容,但出了门以后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邻居家有个小哥哥叫豆豆,比婷婷大一岁半,他们俩经常在一起玩。婷婷小的时候,豆豆常把好玩具自己玩,玩过的玩具给婷婷玩,婷婷也从无怨言,所以豆豆非常喜欢这个妹妹,经常把自己的玩具拿来给妹妹玩。但随着婷婷的长大,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两个孩子开始抢玩具,婷婷的占有欲更胜一筹,凡是豆豆手里拿的她都要玩,豆豆不给她,她就动手打,豆豆也不示弱,反手又打她一掌……

两个宝贝的打闹让妈妈们看得很心疼,认为既然他们不能和平相处,就不要在一块玩了。

可是孩子的心理真是变幻莫测,两个孩子玩不得也离不得,妈妈无论用什么方法哄她玩,都抵不了外面豆豆的一声叫喊,婷婷拧着身子就要出去。妈妈连哄带吓:你忘了豆豆怎么打你了吗?任妈妈怎么说,婷婷只是抱定一个信念:出去。于是一切又重演了……

原本,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由于我们做父母的爱子心切,不能容忍孩子受半点儿委屈,而且习惯地用成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我们忽略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快乐!在成人眼里,孩子吃亏了,但对于孩子,他(她)记得的只有快乐,这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当时,院子里放着一口大缸,缸里有半缸水,我和一个小伙伴在缸边玩。他拿一个乒乓球拍子扔进去,我拿一根树枝捞上来。如此反复几次,意外发生了,我使劲探身捞时掉进了缸里,幸亏当时有人看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把我捞起来后,父母在安慰我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教训了我一顿:怎么那么傻?为什么他不捞你替他捞?我想分辨,但看到父母的脸色,便什么也不敢再说。父母想到的只是我吃亏了,他们忽略了孩子在这一扔一捞中得到的快乐。

所以,孩子的快乐就在于游戏之中,奉劝天下年轻的父母:不要用成人的标准看待孩子的游戏,也别怕孩子吃亏!

相关知识

宝宝,别怕——如何应对幼儿恐惧


前阵子,小言言害怕警察,而我小时候是怕流氓。傍晚放学回家,一个大我很多的哥哥吓唬我说“流氓最喜欢抓红书包的小孩”,我就恨不得把手里的红书包扔了,时时提防“流氓”从路边突然跳出来,那一路走得好辛苦,呵呵。我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小时候怕过胡同口的傻子。

每个人的幼年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害怕是因为感到不安全,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重度的恐惧可以导致做噩梦,失眠,发烧,呆滞,甚至休克,影响到宝宝的发育;中度的恐惧会成为宝宝的生活障碍,或者留下心理阴影;轻度的恐惧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常常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很多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小宝宝们却可能充满恐惧,比如怕黑、怕鬼、怕狗(或者某种动物)、怕怪兽或者老巫婆等虚幻形象、怕雷、怕高、怕水、怕火、怕电、怕坏人、怕警察或医生或老师或某个成人、怕陌生人、怕亲人离开等。居里夫人说:这世界上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缺乏认识的东西。换而言之,人的恐惧是因为认知的不足或偏差,成人儿童皆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宝宝对每一种恐惧的克服,都是一次重要的成长。

一岁半的时候,言言开始怕黑。晚间她拒绝进入没有开灯的房间,甚至有人陪伴的时候她也很紧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开始的时候,我开着灯让她把房间里的东西看清楚,然后关灯,让她牵着我的手去沿着墙壁寻找床和衣柜;接下来我要她把布娃娃从关了灯的卧室床上拿给客厅里的我,每次她都跑得飞快;后来,我让她站在黑暗的房间里,我数数给她听,开始时数到三十,最后是数到一百;最后真正帮她克服对黑暗的恐惧的是我们在关了灯的房间里藏猫猫。我没有刻意的矫正她,只是见缝插针的和她做这样的游戏,大约有半个月的时间,她就再不怕黑了。当宝宝真的克服了一个困难,总会特别开心,这意味着她自我的强大和自由的增加。其实,宝宝遇到某种困难并不可怕,成长就是一个个克服困难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懂得循序渐进而不是强人所难。

像大多数宝宝一样,言言也有过“怕生”的阶段。我还记得言言大约一岁的时候,嫂子困惑的打电话告诉我说:言言最近突然变了,以前谁抱谁逗都行,现在除了我和咱妈,谁也不让抱,连他爸爸都不行了(我哥哥回家较少)!怎么说也不听,来了客人的时候,好尴尬。

其实“怕生”是百分之八十的婴幼儿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不明显而已。怕生怕生人在心理学上叫陌生人焦虑(strangeranxiety)。大约从五六个月开始,很多婴儿就开始显露出这种怕陌生人的表绪,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这是婴儿心理意识自然发展的结果。熟悉的事物让人感到安全和亲近,成人和宝宝都是这样,我们大人为什么对“名人”关注很多,而接受“新面孔”很难,就是这种心理的延伸。

所以,我对嫂子说不必担心,这是言言又长大了一点的表现。千万不要勉强宝宝和陌生人亲密,而宝宝因别人的逗引或害怕哭泣时,不要责怪宝宝,而是抱紧她,安慰她,给她接纳和安全感。当宝宝对陌生人更加习惯,尤其是建立一种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的时候,怕生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了。

我给嫂子几个建议:

1提醒“陌生人”不要马上接近言言,而是从微笑示好开始循序渐进。

2家中每个成员都带言言、陪言言玩,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

3多带言言串门,多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4多带言言到大街、超市、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去。

嫂子很有意的接受并执行我的建议,结果言言不仅不怕生而且对于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有了很好的适应能力,到她进幼儿园的时候,居然没出现“著名”的分离焦虑。

小宝宝的有些恐惧源于父母的态度,我见过一个小孩不怕骑马却怕狗,他和我在马背上的时候一点也不害怕还非要马奔跑起来,可是对于狗却怕得不行,哪怕是很小的狗、很温顺的狗,后来她妈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她从小就怕狗。我对她说,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辈子怕狗,你就要首先别再怕。

还有些恐惧是因为成人不当教育方式强加给宝宝的,言言怕警察完全是我妈妈的“功劳”,她经常对言言说: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你就回不了家了,我们也找不到你了。在那个大人说什么宝宝信什么的年纪,还有什么比“被穿警服的叔叔带走,回不了家,家人也找不到自己”更可怕的吗?令人欣慰的是,言言现在不怕警察了,这多亏了我的一个当警察的朋友帮忙,他告诉言言,警察叔叔是保护她而不是抓她的,而且他们还成为了“朋友”。

大人的示范也是帮助宝宝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有一阵子,言言喜欢玩高处的游戏,尤其喜欢攀登两米多高的软索,她能灵活的掌握:手向上、抓牢,脚跟上,踩实,看上面,不要回头看下面等这些必要的技巧,当然是妈妈或者奶奶在场的时候。但是,她一直不敢玩旋转滑梯,有时候还因此被急性子的嫂子训哭。可是,后来又一次言言很高兴的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今天玩旋转滑梯了,可好玩了。我说,你不是不敢吗,怎么这次就敢了。言言说因为奶奶。后来妈妈告诉我说,仅凭鼓励没有用,就带着她一起滑,结果没滑几次,言言就不用她陪了,自己滑开了。我跟妈妈开玩笑说:我再也不把您当作老人家批判了,从今后“刮目相看”。

儿童早教:孩子间的交往,别怕吃亏


孩子们在一起玩,不久还热闹非凡、亲亲热热的,可不一会儿便会产生矛盾,因为孩子们也不太善语言,通常争吵没一两句就立即武力解决难题。

妈妈们在一边看见,都十分担忧自身的孩子会吃亏,因而,通常把自己孩子打开带到了家,并告知孩子之后不可以和她们一起玩,但是,孩子们都一些记忆减退,昨日刚打过架,今日又屁颠屁颠地凑一起。

一些母亲以便避免小宝宝吃亏而不许自身的孩子和小朋友们玩,从中作梗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连哄带吓:“忘记了昨日××打你了没有?还嫌吃的亏不足……”但是,应对小朋友的招唤,心痒小宝宝怎能把妈妈语录听进来。

一些双眼只盯在吃亏不吃亏上边的妈妈们把孩子的这类“忘掉心”归纳为孩子笨、缺心眼儿,他们想:要是孩子不出去玩,始终也不会吃亏,并觉得这就是维护,这就是妈妈的舔犊之爱。

实际上,父母忽视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孩子发展中最重要的东西——开心!而开心就在她们手机游戏当中。

在孩子的游戏里,沒有谁更吃亏、谁占了划算这一说,要是她们在游戏里面获得了开心,父母就无须心惊胆战。此外,即便孩子们出現了玩耍,父母也不必参加在其中,由于,此外她们仍在学习培训让步、交涉、协作这些与人沟通的专业技能,这类学习培训,相较父母的千遍百遍批评必须到来合理。

早教知识: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吃点亏


“母亲,堂妹见到我的玩具很美,非得抢我的玩具……”那样的话语,在新年的情况下常常听见。

新年一直孩子们最开心的情况下,难得一见的堂兄妹们,一直爱玩得非常高兴,但孩子终究是孩子,常常会以便一个玩具大吵大闹、争吵,而如今家家户户全是一个商品,一家人全是捧在手心里,害怕孩子受气了,孩子一有憋屈就仅有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变为朋友眼里的“控诉王”,时间长了兄妹们都不愿意与他相处。

许多 孩子遭受欺压的情况下,大概会出现二种解决方案。一是告知父母或是教师,由大人来处理;二是以眼还眼,不可以吃大亏。以眼还眼的对付方法,显而易见没法使孩子创建一个恰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假如放任孩子那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创建启用武力解决难题的思维方式。

喜爱控诉的孩子,太过依靠大人来帮助解决困难。那样手脚、朋友的关联毫无疑问会遭受危害,非常容易被朋友独立。如今的孩子全是独生子,难能可贵感受手足之情,长大了以后也非常容易造成无力感。假如自小不学好解决人际交往和单独解决困难的能力,长大以后就无法融入社会发展,越来越内向。父母何不常常跟孩子闲聊,把大人的亲身经历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告知孩子:“把玩具交给亲妹妹玩吧,她之后有好玩儿的便会积极让你玩的,那样并不是可以玩许多 玩具吗?”

实际上,仅有自身才算是解决困难的重要,让孩子自身勤于思考,学好自身解决困难。例如,协助孩子运用生辰或礼拜天聚会,把有矛盾的同学们、朋友找来,用开心解决矛盾;或是教孩子包容朋友,豁达一点,朋友反倒会自身愧疚,更能变成长期的好朋友。

孩子有矛盾争执,是再平时但是的事儿。假如父母可以把每一次争执都作为一次珍贵的发展机遇,塑造孩子单独解决难题的能力,另外为孩子塑造恰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让孩子珍惜拥有手足情、友谊,爱惜身边的人,这种对孩子的发展比如今吃点小亏更关键!

别跟孩子抢着吃


为了让宝宝多吃饭,就和他一起抢着吃饭,结果却助长了宝宝的自私心理,所以,一定要记住,别跟宝宝抢着吃。

文文一岁零九个月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但就是不爱吃饭,奶奶喂饭的时候她总是闭着眼睛绷着嘴巴使劲摇头。奶奶做好的饭她最多吃两口就不吃了,过一会儿饿了又哭着要饼干吃。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奶奶心里很着急。突然有一天,奶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奶奶端着做好的饭来到文文面前,文文照样是摇头不吃。

奶奶说:“文文不吃奶奶可就要吃了。”文文看了看奶奶,又继续玩自己的洋娃娃了。

“文文快看,”奶奶又说,“奶奶真的要吃了。”奶奶果然吃了一大口。

文文抬起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奶奶吃完了,文文没得吃可就要饿肚子了。”

说着,奶奶又舀起一大勺要往嘴里送。文文突然反应过来了,生气地喊起来,伸手就要抓奶奶的勺子。奶奶赶紧说:“奶奶不吃了,文文吃!”文文果然吃了一大口。

“文文快吃,不然一会儿奶奶又要吃了。”奶奶乘胜追击,文文又吃了一大口。

就这样,文文痛痛快快地把一碗饭吃完了。这个办法屡试不爽,奶奶再也不为文文的吃饭担心了。

抢吃抢出了自私行为

可是没过几天,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这天,妈妈买了一串香蕉回来,让文文分给大家吃。以前文文总是很高兴又很卖力地把香蕉一个一个掰下来,然后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人一根。可是这次,文文却死死抱住那串香蕉怎么也不肯放手,嘴里还含含糊糊地说着:“文文的,不给……”

事实上,宝宝的心灵本是纯洁无私的,是大人有意或无意的行为给他们灌输了自私的意识。老人们都说,抢着吃饭吃得香,奶奶和文文抢着吃饭,本来是想让文文多吃一点饭,但是文文的理解却是如果饭被奶奶吃了自己就没有了,所以要赶快吃光,不给奶奶吃。这实际上是鼓励了孩子自私行为。

好好吃饭有方法

其实,让宝宝好好吃饭的方法有很多。

第二天,奶奶拿起饭碗来到文文面前:“文文,开饭了,你饿不饿呀?”

文文正拿着一本布书翻来翻去,她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

“那小狗狗饿了,”奶奶指着墙上贴着的一幅小狗画报说,“我们来喂小狗吃饭吧!”说着,奶奶递给文文一把小勺子。

文文高兴地接过勺子走到画报前面,要知道,她和画上的小狗可是好朋友呢!

“小狗,吃一口!”奶奶假装喂了小狗一口。

“狗狗,吃……”文文也喂了一口。

“哎呀,”奶奶突然着急地说,“小狗的嘴巴太小,吃不了饭,这可怎么办呀?”

文文看看奶奶,又看看小狗,好像在思考。

“不如,文文来帮小狗吃吧,不然小狗要饿坏了。”

文文点点头,张大嘴巴开始吃饭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