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

2021-04-04 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 一个童话故事 一个公主童话故事

又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上)。

俊俊有一阵也是这样,我想可能是阶段性逆反心理的表现。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不理他,比如说喝完水,让他把杯子拿到外面去,他说不,我说几次,他都不予理睬,我就开始不理他,自己干自己的事,一会儿他着急了,带着哭腔说,妈妈你怎么不理我呀?我就说我跟你说话你都不听,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他便一边哭一边把杯子拿出去了。过后,我会抱抱他,告诉他妈妈那会儿不理他并不是不爱他了,而是暂时有些生气。

第二种方法是如果他老是有意说反话,在有些需要选择的情况下,如果大人已经决定的事就故意不给他机会选择,这是我从某本书上看到的,说不要每件事都让孩子们选择,比如你提到的看GOGO,你就自己放了碟,坐着看,孩子如果真的原意看,他一会儿就会老老实实坐下看。我有一次带俊俊去肯德鸡,他爸爸说俊俊,你敢不敢去向阿姨要一张餐巾纸,俊俊明明敢,也说不敢,还反问爸爸你敢吗?过了一会儿,我给他说俊俊你去管阿姨要张餐巾纸吧,俊俊乐呵呵地就去了。

另外,谈到小虎子爸爸的教育方法,在这里就顺便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觉得虎子爸爸也是非常爱孩子的,只不过他可能本身是比较沉静的人,所以不会象很多爸爸那样与儿子疯成一团。你可以故意给他制造一些机会,让儿子觉得爸爸也是很爱他,也很了不起,比如孩子有问题问你,你故意说,这个问题爸爸知道得更多一点,让他爸爸去回答他,即时爸爸的回答让你不满意,你也不要即时补充,可以过后在分别与儿子和爸爸讨论。要知道爸爸最高兴儿子崇拜自己了,如果把这种机会都给妈妈,在儿子心里妈妈是无所不能的,而爸爸就不怎么样了,这样一来,爸爸心里自然不平衡,偶尔和妈妈找茬发火也在所难免,虎子妈妈,有一套书挺好的:美国人的家庭教育。我前一阵看过,这会儿又拿出来看看,发现俊俊的很多问题,这本书都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俊俊也是一个心重的孩子,连幼儿园的老师都这么说。关于这个问题也想和你讨论一下。

又一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下)

相关推荐

早教启蒙:一个困惑了80%家长的习惯培养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早教启蒙:一个困惑了80%家长的习惯培养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身旁盆友跟你共享她们孩子好习惯的情况下,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存有一个疑惑。这一疑惑便是为何一样的培养方法自己家的孩子就不适合,难道说是方法不对?不应该啊,一样的方法和流程甚至对策。这一疑惑实际上也困惑我十几年,一样的方法为何就无法得到同样的結果。家长的习惯培养问题有哪些?

我的疑惑起源于初中的亲身经历,是关于读书习惯性的难题。那时我了一学期从学渣逆袭来到学神,周边同学们在惊讶闲暇就常常跟我追讨“绝技”。我是善于共享的人,但我察觉自己共享的说白了的密秘方法学生们都是,因此我深陷了不能自拔的自我反省,我该如何小结才可以协助到同学们呢?家长的习惯培养问题有哪些?

那时沒有触碰社会心理学,直到现在我已是在社会心理学界披荆斩棘十余年,对这一疑惑也一些明了,只不过是作为人父的我哪个疑惑早就并不是学习培训难题了,疑惑的目标被亲子教育难题占有了大多数,当回望自身的社会心理学工作经验发觉社会心理学较大 的运用应该是在亲子教育吧。

由于在资询中常常听父母盆友埋怨,为何一样的方法他人家孩子就能培养出好习惯,我们家孩子就不好,难题出在哪儿?问的父母多了,因为我刚开始揣摩这一疑惑,为何坚持不懈恰当的方法却无法得到要想的結果?近期在自身文化教育孩子的全过程中慢慢发现这在其中奥秘,并且好像非常少见有权威专家谈及的。

读大学的情况下触碰数最多的有关习惯养成培养的学科莫过行为心理学。行为主义的方法在小动物训练行业肯定是成效明显的。应用行为心理学的方法能够 让鹦鹉学舌,能够 训练出色的导盲犬,能够 让猫猫学习培训尿尿。我迄今印象深刻的是专家教授个人行为训练课程内容的教师,她生气勃勃的讲她自身是怎么应用个人行为训练方法一步步把他家的猫猫引到洗手间的猫沙上上厕所。殊不知,个人行为训练在训练孩子习惯养成上却远沒有训练动物行为那麼功能强大。

行为主义创办人华生以前曾经说过:“帮我十二个身心健康的宝宝,我能确保在这其中任意挑选出一个,训练变成我选中的一切角色-医师、刑事辩护律师、艺术大师、生意人、乞讨者甚至小偷,无需考虑到他的技能、趋向、工作能力,先祖的岗位与人种”。他的理想化和豪言壮语豪情壮志是一件事情,但具体亲子教育状况确是另一番景色。一儿一女在爸爸严苛的个人行为训练教育方式下,都得了忧郁症,儿子跳楼身亡了,儿子自杀未遂,之后历经长期性的心理疗法才慢慢摆脱心理创伤。

个人行为训练的方法是没有问题,但运用于孩子习惯性培养必须铲除一个阻拦换句话说必须一个基本。那便是心态阻拦,习惯性培养务必理清心态,务必以积极心态为基本,习惯性培养的全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心态应当超过负面情绪感受,简易而言便是孩子在习惯性培养的全过程中从总体上還是开心的。大家常说“以理服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是大家常常做的,怎样在培养孩子全过程中晓之以理呢?融合社会心理学与我文化教育孩子的工作经验,给爸妈们共享三点体会。

一,孩子的好习惯是创建在优良的亲子沟通基本以上的。

倘若说如今想要你去进行一件违反你平常习惯性的每日任务,各自给你的知心盆友与你讨厌的人来让你传递主要内容,你觉得让哪一个人而言你能更想要去做。很显而易见,你能挑选盆友的规定去做,对于你讨厌的人不要说人活一辈子沒有唱反调就非常好了。这类叛逆也是亲子教育中一些爸妈跟孩子关联的切身体会吧,爸妈说东孩子硬要往西。在那样不尽人意的对立的亲子沟通下方法再多也不太可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养成!家长的习惯培养问题有哪些?

二,终止这些让孩子承受不住之重的絮叨,溫柔坚定不移的优化你需要孩子做的实际事儿。

爸妈爱絮叨身后的心理状态缘故之一通常是要向孩子注重事儿的必要性,所以说关键事儿应说三遍。我是彻底认可关键事儿必须说三遍,但假如生活中你一切都对孩子絮叨,那么就代表着一切对孩子而言全是关键的。殊不知,大家孩子的专注力和承受力是比较有限,能够接纳的关键事儿寥寥无几就几个。孩子教育过程中,你需要掌握什么是重中之重,一切都絮叨那麼孩子便会没有事从,因此你越絮叨孩子越迷惘,长久以往应对爸妈的絮叨孩子从心理状态上便是瘫倒在地,最后造成 孩子的推迟、处于被动、消沉。

爸妈爱絮叨身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状态缘故是“我言之有理,我是对的,你也就得按对的来”。亲子教育全过程中假如你坚持不懈自身是对的,那么就代表着立即否认孩子,孩子是错的。“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它是大家所希望的一种理想化的优秀品格,但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必须后天性培养的。

爱絮叨的爸妈必须了解,语言的力量刚好并不是取决于音调尺寸和注重频次,只是取决于信赖。中国台湾有一位著名小说家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水平层面,他只告知孩子每一次写完优秀作文要帮我查验,我只查验错字,不查验你的內容。

这名文学家父亲简直那么做的,由于他的爸爸就那么做的。孩子一般是不愿意把自己优秀作文给爸妈查验的,坚持不懈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受不了,他刚开始积极跟父亲讨论自身的创作內容和关键点。这里边充分发挥出积极主动功效的便是来源于父亲对孩子的信赖及其父亲对孩子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实际可实际操作的规定。

三,培养好习惯的近道是要因人施教。

依据社会心理学的多元智能基础理论,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他们自己善于的一些层面,例如有的孩子是对健身运动,有些是歌曲,有些是数学课,有的擅于说,有的擅于听。培养孩子好习惯全过程中爸妈要善于观察,针对孩子喜爱的、善于的,我们可以多资金投入些活力,针对不善于的层面让孩子维持一些基础的水准,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就可以。

教育学家、书法家启功老先生在探讨书法艺术培养的情况下,他说道过更快的培养书法艺术的方法应该是融合每一个人自身的撰写特性,自然这也是要创建在基本训练以上的。培养孩子好习惯层面,一定要避免“他人家孩子能,为何你也就不可以”的不正确认知能力,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孩子们的关联性,但也是有自身分别不一样的一面。

家长的习惯培养问题有哪些?实际上,这些出色的父母并不是不愿意共享自身的取得成功教育孩子密秘和重要,我认为关键是由于这些幸福快乐的爸妈们大多数沒有意识到这一客观事实,那便是更是自身跟孩子的婚姻关系给与了孩子较大 的成才驱动力。

早教知识:孩子寒假上网注意六个问题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教知识:孩子寒假上网注意六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期到来,上网变成很多孩子暑假生活的內容之一。以便保证 孩子在上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另外,身体健康又不受损,相关人员提醒父母,孩子寒假上网注意六个问题有哪些?孩子假期上网时要留意六个层面的难题:

一、提醒孩子不要在互联网上随便坚信路人。

孩子寒假上网注意六个问题有哪些?青少年儿童性情单纯性、判断能力弱,犯罪分子运用这一点根据互联网骗领青少年儿童信赖后,通常会执行许多预期不上的违法违纪主题活动。

二、提醒孩子不要在互联网技术上公布自身和家人的名字、电話、家庭住址、登陆密码等私人信息和重要信息。

三、提醒孩子不必接受路人的数据库文件。

孩子寒假上网注意六个问题有哪些?一切格式、一切方式的文档都将会被生成过“木马病毒”(一种病毒感染),一旦开启这类文档,电脑上便会彻底被别人操纵,乃至还会继续造成电脑操作系统奔溃。

四、对孩子根据互联网掌握的事情要基础把握,对不健康的內容要应用拦截软件,最好是能守候孩子一起上网。

五、提醒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不必独立见面网民,假如确实必须碰面,务必在亲朋好友看护下开展。

六、孩子上网時间不适合过长,一般不必超出一个钟头,而且要留意调整眼睛视力,维持正确坐姿。

曹小宝的问题(上)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小宝的问题(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在有些不知道他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家里有好多的故事书,各方面的,可是他感兴趣的故事内容很少,而且是那种情节特别简单的,最早开始见讲故事时接触的那些老故事。一个故事5-6幅画面、百余字就结束的那种。我到不希望他非喜欢情节复杂的,但是我着实担心宝宝的兴趣太窄。他喜欢的故事有:小狗汪汪、三只小猪的故事、聪明的小猪、小象学飞行这类的故事。而我为他买的另一套世界著名童话故事,他喜欢的很少,不喜欢白雪公主、不喜欢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我也买了一些科文的科普的大册子,但是他好象更不感兴趣。有时他反而总是拿出识物卡片一遍又一遍的让我和他一起念,尽管那些简单的东西他都快翻烂了,而且我确信他的理解能力也远远超过于此。

说到他的理解能力,又要引起我的另一个困惑。我一直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和引导他。

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开始,(大概不到1岁),给他讲故事就要有选择,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讲小象学飞行中的小象由于长大耳朵没有小朋友和他玩,他就会为小象留下伤心的眼泪,楼下的树上有一直不知谁扔上去的小象玩具,他每天都要去看他,好象给小象安慰。如果小象不在了(我们有一次够下来给仍了),他也会特别伤心的大哭。讲花儿睡梦中哭了,也许是想妈妈了(婴儿画报),他也回哭。讲狼和七只小样的故事中,羊妈妈回来看见小样都不见了,他也会哭。而不喜欢白雪公主的原因也是因为白雪公主的妈妈很早就没有了。每当这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好,我只能抱住他,亲吻他,抚摩他说一些安慰的话。他不喜欢有一点悲伤事情的故事,喜欢最终胜利的故事,是否他太理想主义了?我不希望小宝是个感情脆弱的孩子,我不希望他害怕困难。

我观察发现,好象使他哭泣的故事大多和妈妈有关。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小宝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其实是不爱哭的孩子,特别懂事好带,而且特别是小时侯,并没有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那时我觉的我对他可能只是喂奶的机器,很是暗自伤心(要知道,我所有可能的时间都给了他)。我产假结束后上班,在家看他的姥爷说他嘴里常妈妈妈妈的念叨,但除此之外,别无异常。

在他1岁半,断奶后,我有一次去黄山了1个星期。小宝在家非常乖,姥爷说一点异常也没有,也没闹。甚至我回来,他在院子门口接我,也没有表现出异样。他只是盯者我坐的出租车,看都没看我。我当时真的特是失落。可是进家后,他就显的很高兴,我自己感觉,刚才他是在抑制自己的情感外露,他是在生我的气故意不理我。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更让我证实了自己的感觉。他看着我在黄山的照片,会失声痛哭,伤心之至。直到现在事隔半年多还是这样。而那个星期,他真的一点也没表现出来啊!每想到这,我就感到心疼。小宝是不是太内向了?我该怎么引导他?心痛则乱,每每这时就分析不下去了,悄悄和大家帮帮我好吗,我该如何引导善良、敏感的小宝呢?(转下文)

曹小宝的问题(下)

看后获益非浅的7个家庭教育问题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后获益非浅的7个家庭教育问题”,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如何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妨听听专家们如何作答。

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问:前一阶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您是否赞同这种看法呢?

专家: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我赞成多赏识、多表扬、多鼓励,但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而是综合教育的结果,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包括家长身教、家庭环境、教育方法,而这方法中有表扬也有批评。无原则的表扬不仅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容易使其骄傲自满,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以至于不适应将来的社会。

问:也就是说,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以必要的教育甚至惩罚?

专家:对,也就是负强化。一个没有受过批评和委屈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负面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不能做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

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

问:家长和孩子之间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往往具有很深的代沟与隔膜,在思想上不容易彼此理解和沟通。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办法?

专家: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是当家长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他们变成个“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往往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会好得多。

问:父母由于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而提出过高的标准和要求,是否也可以用您的“阶梯理论”来化解?

专家:不错。教育中有一个现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观点离孩子很远,不容易被孩子接受;你的观点和孩子相近,孩子自然容易接受。因此,家长要先降低标准,找到与孩子相近的地方进行疏导。这就如同上台阶,你想把孩子拉上台阶,你先要走下去,贴近孩子之后再把他拉上来。如果你和孩子相距甚远,孩子往往很难向你靠拢。

谨防“阴盛阳衰”,强化“男性教育”

问:现如今有些父亲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妻子,自己却躲清闲。有的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管;有的是脾气不好,和孩子生不起气;有的则是干脆懒得管,觉得妻子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天经地义。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中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

专家: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阴阳平衡,一定要防止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

我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自古“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极大的错误。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须要一致,双方都主动教育子女,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都很上心,才不敢钻空子。

从婴儿时期的喂养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一系列的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淡化教育痕迹,做到不教而教

问:家长们总是期待着教诲能够立竿见影,却往往事与愿违。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是否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呢?

专家:家长要切记“三分教诲,七分等待”。三分教诲,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七分等待,是指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急躁,便会与孩子产生矛盾。教育有时需要等待,需要孩子亲身体验,甚至需要走些弯路,摔几个跟头。孩子成人成才,更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

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应该有耐心,谈话后不要急于让孩子表态,要让孩子回去想一想。当时马上表态、认错往往是假的。经过思想的矛盾斗争,才会有真正的认识。

问:“不教而教”这种说法最早是由您提出来的,您是否可以详细阐述一下这一概念?

专家:这正是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评斥责,不是强制惩罚,而是淡化教育痕迹,让受教育者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不教而教,就是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