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wujean的原帖:

另外我还发现宝宝有区分语言环境的能力。他总是一开始问和他说话的人:“这是什么?“如果回答的是英文,他就和他说他会的英文,如果回答的是中文他就只说中文。宝宝有他自己的选择方式。随着他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增多,汉语也将说得越来越多,尽管你不断的创造英文环境,99%的语言环境还是汉语。因此我认为在国内的宝宝缺少的是英文环境,而不是中文环境。所以我也就随着宝宝的兴趣让他接触的尽可能的多,我毫不担心他的汉语能力。

以上仅为我个人在实践中积累的一点经验和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而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们一定会结合宝宝自身的情况去为他创造最好的双语条件。

zhangshen的回复:

我家小虎子两岁多了,我一直在想,要不要给他双语教育,我自己是学英文的,每天上班也要和外国同事讲很多英语,可是一到家就犯懒了,中文便脱口而出了。可是我发现小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只要有环境,他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英语。

所以我决定,不强迫他学习,而是要让他有兴趣学习。你的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帮助,谢谢。

Jessie7229的回复:

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双语教育?

如果家庭不处在国外,不即刻移民等等,让宝宝从小能说一口尽量纯正的美语或英语是为了什么呢?能和老外交流?能马上去国外留学,上美国幼儿园英国幼儿园?让周围同样说着中国话的家长们大大羡慕一番?从小做外交官?如果是自己家庭原因,就罢了,为什么整个社会都有这种倾向呢?加强国际交流是如今社会的需求,不错。那真的除了让中国宝宝从小说一口纯正外语就别无办法了?而且比着谁越纯正越好,越能说成母语般脱口而出越好,最好用外语思考?思维行事都象老外,只是仍是黑发黄皮,改不了的一副中国人的种?不开口,混入金发碧眼中,仍是个老外?

我不反对双语教育,真的,如果可以,我也想,毕竟到时候是宝宝语言大发展的时期,我只是不明白,问题在于若真错过了(比如就让他自然地成长,不刻意,就让他玩,和同伴打闹,从中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相处等等),那就真的无法再学好一门外语了吗?学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同样的疑问也有,即全托问题,我也觉得各有各的利弊,宝宝也各异,只是让宝宝晚上不回家,睡在陌生地方(全托舍得舍不得也最集中在晚上睡觉问题上)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晚上回家,呆在身边就无法学东西,无法独立了吗?也许我想得不对,可我真的有些不明白。

nightingale的回复:

你问得很对,很多时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我反对全托,孩子太小离开妈妈肯定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影响。

但说到双语,我想主要并不是想让他学成什么样,而是给他一种多语言的环境,各式各样的语言刺激,这样长大了也许会对他学习别的语言(肯定会有这种必要)打下一个天然的基础,——当然这也只是我希望的,做父母的,现在只能尽自己能力而为了。

谢谢田田妈的文章。我家轩儿也在听英文,用的是GOGO,(小家伙怕白雪公主,迪斯尼那套就送了人。)由于轩儿语普通话都不十分清晰,所以我并没有让他讲,但听还很有长进,有时他会自己讲出英文来,我也随他去了。

因为平时搞翻译,所以英文材料有一些,有时自己出会去寻一些美国幼儿园的儿歌、小故事讲给他听,先是一遍中英夹杂,然后就用英文了,他挺有兴趣的。

我一般不太用中英夹杂的语言给轩儿讲话,要么中文,要么全英文,总觉得记单词不是目的,主要是句子、说法。听懂会说是目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知道我会收获什么呢。

话说双语教育(上)

扩展阅读

成功的双语(英文)教育(二)


belaine的回复:

很高兴有人能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自己也总是在想这个问题。相相现在三岁七个月,跟我说中文,跟他爸说英文。换来换去没问题。要是妈咪一着急说了英文,相相立刻用英文反应。相相喜欢妈妈用中文讲故事。要是妈妈用英文讲,相相会抗议,要求妈妈改用中文。

常有人对我说,相相的双语环境太棒了,但我觉得在英语国家,父母全说中文其实对学习双语更好,尤其对口语,因为学习语言很需要从情景互动中学。

我不认为双语环境中的孩子说话晚,相相开始说话不晚。我知道的绝大多数孩子都在正常年龄说话。但是他们说每种语言的量在开始时要比单一语言环境的孩子少。

我也不认为汉语一定比英语难。对相相同时用中英文说东西,有时他选英文,有时选中文。我也知道有英文背景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学中文(上双语学校),现在中文极棒。英文是入门容易,学好不容易,因为英文的语法实际上比中文有更多的规则。让孩子从小接触两种语言,有利于消除先入为主的影响。

我想要是我只想让相相能听能讲,跟我打交道就够了。但是要是我希望他能写能读,看来还得进中文学校接受教育。我的感觉是父母最好跟孩子讲母语,然后把孩子送到不同的语言环境学另外一种语言。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英文故事,一起看英文录像,这样孩子对英语有比较亲切的感觉。(对我来说,是给相相讲中文故事,看中文录像……)

到底什么年龄让孩子接触双语?说不定要在11岁小学毕业以前。这不是相相妈的什么科学研究成果,只是凭经验推测而已。认识的10岁前移民来的人,一般英语都没什么口音,可几个十几岁来的人,就有轻微的口音了,二十几岁来的自然外乡音更重啦。其实口音是小事,但语法好象也有这趋势。

我认为如有条件,越早越好。我觉得孩子有学习多种语言的潜力,越早接触,小孩越容易对不同语言同时有母语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想对日后语言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一些浅见。如果其他妈妈有什么建议的话很想听到。

aleta的回复:

这个问题是从我怀孕起,除孩子的健康外,想得最多的。尽管看了一些书,也跟一些堪称专家的人士有过交流,但是心里始终对孩子能否同时接受,来自爸爸妈妈的两门不同语言作为母语没有把握。相的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小云出生以后,爸爸跟他讲英文,我尽量跟他讲中文(有时一家三口都在场,不忍心把爸爸排斥在外,就讲英文。对此我有些担心,会不会因此而导致混淆呢?相妈在相小的时候有没有这样过?)。这是我在比较了几个不同的双语教育模式之后选择的一种我认为最自然、最可行的方式。当然,效果怎样还不得而知。

回到这里讨论的主题上来,我认为让孩子接触双语还是早一点的好。不过这里有一些前提,如果不具备,就需慎重。选择哪种模式并不是最重要,而且不同的模式对不同的家庭可能效果也不一样,有一些原则却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第一是坚持,也就是坚持你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所采用的方法,这使父母的教和孩子的学都会容易许多。

然后是提供一个丰富并且是优秀的语言环境。跟单一语言环境中的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两种不同语言的歌曲、故事以及其他语言刺激,跟爸爸妈妈的日常交流,这一点很象相妈提到的"学习语言很需要从情景互动中学",这是所谓的丰富;至于优秀呢,最好是父母的母语,或者父母一方的另一种语言能力自信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否则,给孩子听听英文歌曲,看一些英文录象,培养一点对不同语言的感受,也是大有好处的,没有必要一定将孩子放在一个绝对的双语环境中,去接受并不十分完美的语言刺激,不好的语言习惯养成以后再费力去纠正,何苦来呢?

最后一点就是让孩子喜欢并且自然地去习得两种或更多种语言,如果有条件,孩子的潜能实在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氛围轻松和睦,孩子越小同时掌握几门语言,并都到达母语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到一定程度,孩子大概会在两种语言中互相借用词汇,这个不值得担心,并不一定表示孩子让两种语言给搞糊涂了,因为有的表达法,有的词,甚至有些事物本身,中文里有,英文里没有,或者英文里有,中文里没有,好象“功夫”这个词,借到最后就也成了一个英文词,什么混乱也没有导致。(相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

跟大多数妈妈(或者爸爸)的观点一致,孩子越小学习另一种语言越容易,但并不一定表明一定让孩子成为语言教育上称的“simultaneousbilingualism”,如果不具备一定条件的话;事实上,大多数的我们都是一种consecutivebilingualism,自然比前者难了一些,也不容易达到前者的双语能力相当的境界,但却是比那些无端被放到poorenglish或poorchinese的环境中的可怜的孩子要幸运得多了。(转下文)

成功的双语(英文)教育(三)

双语教育:你开始了吗


tigercoco原帖:

双语教育:你开始了吗?

———第一次参加“妈妈宝宝”的录影

我是和母亲一起去的。这个录影的地点有点偏辟,幸好是周六,坐公交不堵。但下车后还要走大约500多米的路,这段路让人感觉有点受骗上当的意味。在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看到了一小张白纸黑字“妈妈宝宝”,不特别留心是一点都不起眼的。

我们去的早,等了有半个多小时,才真正地坐在观众席,我被安排到了第一排一个特别的位置,母亲坐在我后面。这次的观众除了我和母亲,再加另外一位妈妈外,都是美格双语幼儿园的家长、老师和园长。幼儿园也来了许多小朋友要表演他们的英文歌谣。

录影是件很需要耐力的事情,特别是有小孩子参加的节目。开始就先录他们,一会儿唱得声音小了;一会儿孩子不配合,哇哇地找妈妈;一会儿孩子们又要上厕所。最后的录制效果我觉得也不太理想,因为唱得听不清,有些孩子根本没张嘴,只是跟着领头的老师拍手,跺跺脚。他们唱的英文歌谣是:Ifyouhappy。

具体录影的心情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是把这次讨论话题中印象深的东西记录如下:

讨论的是:有关小小孩子学外语的事情。请来三位专家,都是博士。其中一位妈妈是北大英语系教授,从孩子出生起家里就实行OPOL(onepersononelanguage)的双语教育形式。现场放了一段片子,她的孩子五岁在家里和妈妈自如地用英语谈话。另一位是清华的教授,语言方面的,第三位是儿童心理学博士。

现场就关于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为什么要让孩子学?怎样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等等有关的话题展开主持人与观众、与嘉宾的问答。

现场的家长基本上是这个双语幼儿园的家长,差不多都是3岁送孩子上的幼儿园。有些家长,在国外都呆过,所以好象很自然地就会让孩子学,有些孩子在国外已经会说英语了,送到幼儿园当然也想继续保持语言环境,有的家长是为了孩子不再重蹈自己“哑巴英语”的覆辙,让孩子从小就会说、会听;有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会一门外语增强自信,显示与别的孩子的与众不同,有种不拿下英语誓不罢休的感觉呢。

专家就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专家们认为:学习外语不会对自己的母语造成思维的混乱。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一般家庭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大多数家庭还是以母语为主,象学英语系毕业的家长而又以英语教育孩子的是少数。而且,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只是建立两套认知系统,对于概念的形成更有帮助。另外也能刺激语言器官,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有帮助。他们提倡首要是学好母语,因为对于0-3岁的小小孩来说,母语也正是学习的关键期。专家强调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有兴趣当然更好,没有兴趣,可以引导;如果实在不感兴趣,也没关系,因为在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中外语的学习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孩子的全面成长,而且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孩子的特长,比如: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方面有所长的话,还是要尽量开发,不用只专注于外语教育一方面的学习。另外,据研究表明,12或15岁以前都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现在小学都开设了英文课,据研究和调查表明,上小学再学英语和学前学英语的孩子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当然,如果有条件给孩子一个学外语的环境,还是要鼓励的。另外一点,强调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英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果碰到自己也不会的地方,可以告诉孩子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其他人也能获知知识的方法。在双语教育上,要只讲耕耘,不问收获;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要寓教于乐,强调在游戏中教学。

专家就学外语过程中注重语音的问题作了解答。他们认为语言最主要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拿来说、拿来用的。语言首要是正确,语音纯正当然更好,如果父母自身条件不足,也不必就因噎废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弥补,比如要精心挑选各种英语音像材料、儿歌书籍等,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刻意去纠正一些错误的读音,一是因为这种方法效果不明显;二是因为孩子会自然选择正确的来说。谈到现在市场上相关的出版物,专家很焦虑,因为从画面的色彩到故事的内容和设计来说,精品太少。专家也提醒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发音,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

有的家长本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学英语的环境,孩子喜欢最好,如果不喜欢,就随他。有的家长提出,孩子在幼儿园学了英语在家里用得很少,他们认为是性格原因。专家提出往往是交流不够,首先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另外也要善于引导。

听听专家的讲解当然获益很多。只是到场的家长不具代表性,这点我不太满意。

美国的双语教育不是垃圾!


junwan88的原帖:

看了心痕转贴的“将美国的双语教育扔进垃圾桶”的文章,颇有感触。

体谅美国双语教育的苦衷,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有上万的移民,这其中有多少青少年和儿童。母语不是英语的父母,大多数在家说母语,尤其是中华儿女,决不甘心放弃中文教育。所以,每年新生入学,总是有小部份学生有语言问题。在我身边,就有最好的例子。K是在北京读玩小学五年级,才来到父母身边。在原来的学校,她是年级的优秀生,来了之后,上课听不懂,回家就哭闹着回北京。在学校的双语班补习了半年,加上父母的帮助,现在上课都能听懂。稚嫩的脸上才稍稍露出笑容。把一个小孩子扔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父母亲人,是一种残忍;把一个学童放入一个纯正的外语中,也是一种残忍。我不知道每一个成年人是不是都学会了坚强,但我知道幼小的心灵会受伤害。有多年移民经验的国家,包括加拿大,都有长期的经验,有它存在的道理。

学双语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学习兴趣。P和L今年五六岁,同上学前班。P是四岁来美,没在美上过幼儿园,直接入学。父母的观点有点类似文作者,不教任何东西,希望P象一张白纸一样,接受纯正教育。L随父母从以色列来美,在以学过希伯莱语,在美上过半年幼儿园,母亲还教中文写字,学图画。P和L的英语都属于要上双语课的,每天有半个小时的双语课。几周下来,L比P更快适应了英语课,并且能复述上课内容。

在河边看别人钓鱼,一位渔人曾对我说:“你给孩子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的鱼。你教会他钓鱼,他可以吃一辈子的鱼。”这句话,给我印象特深。一个成功的父母不是给孩子财富,而是给他获得财富的能力。学双语也是如此。

虽然钻石最终会放射光芒,为何不先擦亮它呢!

成功的双语(英文)教育(一)


stmichl原帖:

我的小孩Medee现在刚满14个月,但他的英文听力能力已经提高得很快。请到(蛋糕王国A座7585号)桐桐的家看看桐桐学英文的过程,并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心得。

2001年7月18日(日记之一)

桐桐的英文听力大有长进

这段时间是桐桐听力的关键时期,他可以用语气词跟你沟通,“嗯”就表示同意,“呣”表示“不”,你已经可以用较复杂的英文跟他沟通,例如:他一感觉热的话,就要你开空调风扇什么的,你可以用英文问他:“whatdoyouwant?”,(你要什么?)他会用小手指着空调,然后爸爸问他:“youwantdaddytoturnontheairconditioner?”,他会回答:“嗯”,于是我叫他找来遥控器:“where'sthecontroller?”,“takeitfordaddy.”桐桐立刻会找来拿给我,我说:“Medee,sitdownhere,don'tmove,daddyturnitonforyou,ok?”(“桐桐,坐下,爸爸帮你开,好吗?”)桐桐真的就坐下来,看爸爸开了空调,接着我说:medee,doyouwanttotakethecontroller,youpressthebuttonsoyoucanhearthesound“Bi”(桐桐,想按遥控器吗?你按一下会听到一声“嘟”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桐桐把遥控对准空调,按得“嘟嘟”直响。

guobuting的回复:

我也认为没有perfect的双语环境就不能给孩子perfect的双语教育,而这种perfect的环境,不可否认,在国内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的。我同意给孩子适当听听看看正宗的英语带子,让他对除自己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有一点感觉,这对他的智力发展有利无弊,但我反对在家和孩子说英语,因为无论你的英语好倒什么程度,你毕竟是在说外国话,免不了有些不三不四,我说不出高深的道理,至少我觉得很别扭,孩子听得懂你说的英语并不是件稀奇的事情,因为你经常跟他说,他并没有母语和外语的概念,你给他一个苹果,他知道叫apple,但也许并不知道也叫“pingguo”。

我刚带着不停回上海生活过6个月,确实感觉国内所谓的双语教育走的有些过火。

另外家慧妈说和家慧说英语是因为随时有到美国生活的可能,我倒是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应该多和她说中文,一旦出来,她的英语不会是你担心的问题,你只会担心她会不会吧中文给扔了。

yidandan的回复:

孩子从上学开始,就会有英语课,英语老师的发音到底怎样呢,如果说外语学院毕业的人讲话老外都不懂,那这些师范教育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就更成问题了,孩子们跟他们学又能学成什么样呢。我认为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不必太计较发音之类的。

我有个同学,来自比较偏僻的农村,刚来讲得普通话谁也听不懂,可过了几个月口音就小多了。在学校里常和外籍教师交流的人,不是发音好的人,而是胆子大的人,当然,他们的英语提高得就快。我认为说得不好没关系,关键是敢开口。所以虽然我的英语水平一般,但也打算通过教孩子英文儿歌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好,为学校教育打基础。

championwu的回复:

我想这里有两种家庭,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父母一方以英语为母语,还有象我们,在国内生活父母都是中文母语。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选择非母语的双语教育并且要坚持下去,都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一直对家慧说英语,令人高兴的是,不到13个月的家慧已经开口讲话了!用中文也用英文!而且,她能听懂我的英文,能同我交流!那天,我让她TOUCHTHEGLASSWALL,她居然摸了墙以后又摸我的眼睛,并且说GL!

建议你去看BILINGUALISM的网站,参加MAILINGLIST。我也是在小云妈妈的指点下参加的。

另外,不管我们有多自信,英语总归不是母语,所以要不断学习一求进步,并且要给宝宝多一点正规的语音教育。

成功的双语(英文)教育(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