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豆妈妈摘自《父母必读》:(写于10/11/0010:20:42AM)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过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有一个假日,我们带孩子去爬山。下山时,我抱起了孩子。途中恰好遇到两位上了年纪的熟人。老人热情健谈,开口便逗孩子:“备备(我的孩子名叫备备),你怎么不下来自己走,让妈妈抱着,那可不乖。”说着用手指着一个正在自己走路的小朋友,“你看那个小朋友多乖……”我想这是人家常遇到的情形,作为父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会不会顺势对孩子说:“瞧,奶奶都说你了,快下来走吧。”我当时是这样做的,我看着孩子说:“不是备备不乖,我们刚爬完山,备备的确有点累了(这是事实),否则备备是不会让抱的,对吗?”这时,孩子用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把脸往我的头发上靠了靠。几乎是不到一分钟,孩子说:“妈妈,我不累了,让我下来走吧。”当时孩子还不到3岁,她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

由此可见,人的自尊心是与生俱来的,只是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尤其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对其自尊心的维护。那么,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步入社会之后,会不会由于不要能处处得到理解而禁不起挫折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通过学习和磨炼找到很多种处世方法。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系密关系,这是今后教育的前提。如果你失去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理解,就失去了你在孩于心目中的位置。当孩子感觉不到他需要你的时候,还能谈得上什么教育吗?

很久以前我去一个熟人家,正巧他们的孩子在练习钢琴,孩子坐在那儿弹琴,孩子的妈妈坐在旁边,手拿一根筷子,每当孩子不耐烦或弹错了的时候。她就用筷子敲一下孩子的手指。我说:“你可以给孩子讲道理,别这样打孩子。”这位母亲不假思索地说:“你不知道,孩子不打不行,她不听你的,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带孩子累死人了,早知这么累,我都不要。”当时我想,这孩子不但钢琴学不好,她与母亲的关系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紧张,事实果真如此。后来我又见到了这位母亲和孩子,我问孩子钢琴学的怎么样了。不等孩子回答。这位母亲就说话了:“早都不学了,整天就气我们。”

我的孩子3岁开始学钢琴,在此之前,我给她创造了很多次接触钢琴的机会,但一直没有要求她学。直到她自己提出学习钢琴时,才开始让她学。她上第一次课时,事实同她的想像完全不一样: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弹琴,而是教她那些连大人都感到乏味抽象的五线谱。在老师几次提问不会后,我看出她学琴的兴趣已迅速削减。问到家后,我问她,学五线谱有意思吗?孩子说,没意思。我告诉她,很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那是没意思的,但以后也许就会变得有意思。之后的两天我都没再让她碰五线谱,我自己也在琢磨。

后来,我终于想出来一种很有趣的学习方法:我先找了一些可以在上面写字的冰棍棒。在每一个木棒上写上音符所在的五线谱位置,然后给这些小木棒起了一个名字叫:“聪明棒”,再把这些小木棒全部放到一个漂亮的小盆子里,给这个小盒子起名叫“聪明盒”。之后,我在一个大挂历纸的背面画上了高低音谱表,然后找来一些圆果冻当音符,我和孩子就开始做游戏。我先从聪明盒里抽出一个聪明棒。按照上面所写音符的位置念出来,让孩子将果冻放在相应的高低音谱表上,每放对一个,我就由衷地称赞她一句。之后,再角色对调。我放对一次,孩子也表扬我一句。有时我故意放错,或者装作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的样子,然后问孩子,她就会自豪地告诉我。于是我向她道谢,并表示下次一定像她一样认真,不再出错。经过几次游戏,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我已经把没意思的五线谱学得有意思了。”(待续)

等待孩子梦醒(下)

延伸阅读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从宝宝小的时候开始给他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懂得珍惜。

针对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用不同的方式训练,让他们体验延迟满足。

0-1岁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仍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延迟满足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分钟。

1-2岁的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明白大概意思,可以边做边说。宝宝想吃水果,但是水果没有洗,你可以让宝宝看一下,果皮是不是脏的,等一等妈妈洗完后,削皮给你吃。

2-3岁的宝宝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可以听懂大人讲的简单道理,延迟满足的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两天。宝宝去超市,拿起东西就要吃,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那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我们随便吃的。”宝宝虽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3岁以上的宝宝宝宝到了3岁,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这种延迟满足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比如一个星期,比如到他生日那天。在等待的过程中,宝宝也会体验到美好的感觉,当愿望得到满足时,他会感到无比幸福,而且得到的礼物会更加珍惜。

本网站小编总结:爱孩子不是要“及时满足”、“超前满足”,而是要“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

要让宝宝学会等待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许多父母总是处在给宝宝“即时满足”的状态。在心理上认为宝宝小,现在生活优越,宝宝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即时满足”的后果

宝宝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宝宝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他去;宝宝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妈妈马上送给他。所有的东西,都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才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宝宝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对哪件玩具,都是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是一件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从长远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宝宝的这种能力,从小给宝宝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延迟满足”课程让宝宝学会等待

0-1岁的宝宝

1岁之内的宝宝,实在太小,对他们来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课程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一边说话,一边去捡玩具,这样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停顿几秒后再递给宝宝。

1-2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经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边做边说是应该的,而且要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

课程

宝宝想喝奶,但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太凉,他却有些迫不及待。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摸摸,奶太凉了,喝了会肚子疼,你等一等,温热了再喝。”

2-3岁的宝宝

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他也基本明白。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二天。

课程1

带上宝宝去超市。当宝宝看到里面那么多好吃的时,禁不住拿起来想吃。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这里面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人随便吃的。”虽然宝宝还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课程2

宝宝刚喝过一杯热奶,却又想要吃一支冰淇淋。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再吃冰淇淋小肚子快装不下了。这样好不好,今天不吃了,明天妈妈带你吃肯德鸡儿童套餐,还能有小玩具呢?”给宝宝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需要等待。

课程3

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小恐龙玩具,也想要妈妈去买。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看今天妈妈没带钱,等明天,妈妈一定带钱给你买。”

课程4

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玩,宝宝喜欢玩秋千,而秋千那里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在玩。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等那个小朋友玩够了,你再去玩,好不好。”不要因为有人玩就阻止孩子去等。因为这会使他明白耐心等候的结果,最终会让他满足自己的愿望。

课程5

家人生日,餐桌上放着诱人的生日蛋糕。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们一起等爸爸下班回来吃。”然后和宝宝一起等一等。

幼儿启蒙早教:等待孩子的智力慢慢苏醒


上星期提及的日本的人们,这周一确实把孩子送去了。她们乘了一个三十分钟的公交车,早上9点半到园,中饭后,大概十二点半离园,再乘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回家了。爸爸说,来回道上,孩子都睡觉了。我每天花费走在路上的時间也是三个钟头,有时候想起悠长的搭车全过程,快快疯了。我钦佩这名爸爸的爱子心切,甘愿路程的漫长,来上大家的幼稚园。幼儿启蒙

幼儿启蒙海外华德福幼稚园一般招生的是4~5岁的孩子,大家园的孩子从两岁到五岁不一,年纪相距三岁,如何融入不一样年纪孩子的要求?从这个星期刚开始,大家给接近4岁及其4岁之上的孩子,提升了中午的主题活动,待定一、三、五中午美术绘画,周二中午手工制作,周四中午液体石蜡。

5月27日大家举办了第四次父母会。大家非常邀约了大学教师徐春艳报名参加父母会。她举了她教过的四个优秀生为例子,在其中2个学员来源于乡村,2个学员来源于大都市。不管在学校学习培训,還是工作中,以前有一段时间,这四个人全是同行业中的引领者。

但已过两年,大城市里长大了的孩子,失去了工作中的驱动力,讨厌所教的技术专业,工作时一天到晚玩街机游戏机;而乡村长大了的学员,持续保持着对课业和工作中的激情,她们了解自身想干什么,并具有优异的工作能力去进行。她们对生活、对工作中,填满着憧憬。尽管这仅仅个例,不具备客观性,却使徐春艳想到到,乡村孩子很可能沒有上过靠谱的幼稚园,城内的孩子很可能自小就遭受“优良”的文化教育,太早的文化教育将会过早地唤起了孩子的智力,造成长大以后失去了工作中和学习的动力。

本杰明在3月份的专题讲座讲到到,丧失儿时的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驱动力。换句话说,最开心的成人是有儿时的人。徐春艳从孕期阅读各种各样育儿书籍,思索着怎样给孩子开展初期智力开发设计。幼儿启蒙如今她深深意识到,孩子的儿时那么短暂性,为何要放弃珍贵的儿时来学认字、算数、科学研究?五岁了解2000字和8岁了解2000字,究竟有多大差别?

华德福教育认为等候孩子的智力渐渐地清醒过来,而不必人为因素地唤起。过早地唤起智力,便是过早地摆脱儿时。本杰明打个比如,就好像太阳光出現了,夜晚的星空就消退,智力出現了,儿时就消退。当今社会的不幸之一是孩子们失去了儿时。成年人后难以找到丧失的儿时。智力的特点之一,是自身与外部分离出来。而孩子生活在美好的全球中,大家应当信赖孩子的当然发展趋势全过程,让智力逐渐醒来时。

本杰明说,现在有很多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让孩子学这、学那,拿孩子做测验,却沒有见到孩子是什么样子。现如今的全球,孩子失去了惊讶感。假如一个人没了惊讶感,再杰出的聪慧,在他眼中,也仅仅专业知识。给不大的孩子界定,而不是品牌形象,孩子便会丧失惊讶和尊崇。孩子晚一点识字沒有多少关联,但假如丧失儿时,便会丧失将来生活的驱动力。

不久前,我碰到一位推销产品幼儿识字书的人,她们设计方案的书籍是以两岁刚开始识字。我心中暗想,那么做有多少成份是以便孩子考虑到?是多少成份是以便盈利?我都想起,在喊着科学研究幌子的商业服务宣传攻势下,有多少爸爸妈妈能抵触“不可以倒在起跑线上”的工作压力?假如爸爸妈妈抵触不上,放弃的便是孩子们的幸福童年。

幼儿启蒙英国普林斯顿华德福学校的郁宁远,帮大家卖我国手工玩具,除开老虎帽,别的物品迅速卖光了,共卖得310美金,扣减成本费外,将所有用以幼稚园。

亲子早教:慢慢等待孩子自然地长大


“妈妈,你帮我打个结吧。”儿子将放满小玩具的塑料袋推倒我的眼前。接到袋子,我利索地打个结,随后拿给儿子,但小宝贝仍未伸出手来接,只是说:“妈妈,你教我系结好么?”亲子

“自然好了。妈妈渐渐地打给你们。”讲完,我左右手各握紧塑料袋的一端,接着让他们交叠而过,然后将在其中的一端从下边绕了一下,再抽上来用劲一拉,一个结就打好啦。以便让儿子看得清晰,每一个姿势我还做得比较慢。亲子

“我试一试。”看过我的演试,儿子高兴地拎过袋子,像我一样地将塑料袋的两边交叠而过,但接下去,他不管怎样也不会将袋子的一端从下边绕一下再抽上来。虽然我从零地教了他好数次,他却自始至终无法学好。最后,我暴跳如雷地吼道:“你简直个傻瓜,两个结都不容易打。”

“不是我傻瓜!”儿子恼怒地一件事嚷着,小脸蛋涨得红通通红通通的。“我不会学了!”

自此的生活里,儿子再未向我求教过系结的事儿,而因为我不想再提。

不久前去图书店购书,付清钱后服务生将书装在塑料袋里拿给了儿子。接到袋子,儿子低下头繁忙了一阵,随后抬起袋子,十分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能系结了!”亲子

“是真的吗?快打一个让妈妈看一下。”

儿子蹲下去身来,将原先的结解除。随后,如同曾经的我教他的那般,让塑料袋的两边交叠而过,接着一绕一抽再一拉,一个结就打好啦。虽然他的姿势还很愚钝,可他真的是会了。他是什么时候学好的?他也是怎样学好的?我不知道的。但那时候的我,却想到了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有通窍的情况下。”这话,就是我的一位朋友说的。

朋友年幼年,她妈妈常常让她拎上二只玻璃瓶去跑龙套与醋,但不管妈妈如何教,她都不可以辨别那二只表面一样的玻璃瓶。没法,每一次临走前,妈妈必须再三嘱咐她,右手拿的是酱油瓶,右手拿的是醋瓶。因此,一路上,她便郁郁寡欢地不断叨唠:“右手生抽右手醋。”可有一次,待她小心地越过道上的一条小河沟时,头脑统统乱掉,谁装生抽谁装醋?不清楚,只有回家了问妈妈……

就是这样已过好长时间,有一天,她忽然“醒”了回来,一下子就懂了辨别二只玻璃瓶的小技巧,那便是用鼻部闻一闻——酸的装醋,咸中带香的装生抽。此后,一切越来越格外轻轻松松……

亲子原先,在孩子成长全过程中,果然有忽然通窍的情况下,就在一瞬间,小孩忽然长大以后。这般来看,对小孩大家既不必焦虑情绪也不必心寒,更不必损害他的自尊;做为妈妈,我理应抱有充足的细心与自信心,渐渐地等候他当然地长大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