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买了迪士尼神奇英语的妈妈看过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宝宝有一次看disney也哭了。后来才知道是其中小猫大叫的镜头吓着了他。

yj94的回复:(写于8/23/200111:14:35AM)

终于找到知音了,洋洋也是,每当我給他放迪士尼,他就吵着要换片,起先我以为声音太吵,吓着他了,关了声音后,他还是不喜欢,我想可能孩子太小,对抽象的动画看不懂。

zixuanlee的回复:(写于8/22/200110:43:11PM)

这情形和轩儿两岁多时是一模一样的,起因也是当时给他看白雪公主的时候没有陪他。

后来一见迪士尼动画就怕。到现在也不看白雪公主。不过,他看GOGO,可能是动画比较缓和吧。但轩儿的电视恐惧症很厉害,后来连电视都不能看了,甚至GOGO也中断过。不过现在一切都正常。只是仍不看白雪公主。孩子是很敏感的小东西,大人的一点点闪失都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的惧怕心理,第一是淡化,第二还是淡化。

maomaoba的回复:(写于8/15/200110:07:30PM)

当当:

maomaoba的回复:(写于8/15/200110:02:23PM)

我刚上当当看了一下没卖完,在当当主页—图书—少儿读物:迪士尼神奇英语(全26册)+迪士尼神奇英语(13VCD)

golddoudou的回复:(写于8/15/20011:10:03PM)

我给豆豆买的是当当上的188元的VCD加书,我认为很值得,豆豆很喜欢,还会跟着说。

maomaoba的回复:(写于8/15/200112:30:46PM)

我刚昨天收到的《迪士尼神奇英语13vcd+26本书》188元。看了几盘觉得编排的很好,片子和书的质量都挺好的(26本书和3本vcd配套书都是彩色的)。猫猫很喜欢看这片子,不过26本书得等她大些认识中文了再看。书里有许多小游戏和纸工,我想将来等女儿大点了和她一起做一定很好玩。买这套书和vcd很值。

兔兔妈的回复:(写于8/14/20014:46:38PM)

我是128元买的,可是小狗蛋儿并不爱看啊!

语语妈的回复:(写于8/14/200111:14:08AM)

昨天去当当看了一下,单26本书是100元,26本书加13张碟还是188元。语语刚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感兴趣,每天睡前洗完澡我给她看10分钟,不到一个星期就爱上了。这些天睡前不给看都不行,对里面说什么好象不在意,看到鸭子狗什么的出来无比兴奋。

请买了迪士尼神奇英语的妈妈看过来(下)

相关阅读

关心幼儿英语学习的看过来(上)


zhengrong的回复:

RUBIE现在已两岁多半个月,英文和汉语听力上基本一致,不仅能听懂爸爸妈妈的英文,也完全能听懂美国朋友和英国朋友的英文。说话以汉语为主,占70%;英文占30%。我们的体会,她的英语不是“学”来的,而是自然会的(SHE’SJUSTPICKINGUPENGLISHNATURALY)。而我们也不要刻意去“教”,不过与她说话罢了。因为不存在“教”与“学”,一切尽在自然中,因此也不必担心“早教”的种种顾虑。就比方说,家里有个上海外婆看小孩,小孩天生就学会了上海话。

关于父母的英文是否标准的问题,其实也一点不要担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南方的爷爷奶奶都不能带小孩了,他们大部分都说不好普通话。其实孩子以后的学习中,自然会从各种有声教材进一步“改造”自己的口音。本人小时候说很地道的南方方言,无论语音、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都相去甚远,但今天工作、生活中使用的是普通话——自然不如北方人标准,但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英国有70%的人说的英语口音都不是标准BBC口音,有许多人说话我们中国人都是听不懂的。

BPFL方式培养语言,从小孩一出生就启动自然好,但小孩大一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在于父母的积极行动。父母可以在与小孩的交流中逐渐掺入英文单词,半年以后争取10%的语言用英文讲,再过半年20%……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英文与老外交流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就完全可以实施这个方案。如果父母达不到这个要求,那最少应该做到掌握孩子英文课本上的所有单词、句子,把孩子课本上所学的所有英文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比如学了WASHYOURHANDSBEFOREEATING,那么以后任何时候凡要说洗手都用WASHYOURHANDS。

所以,孩子的英语不在于孩子,不在于教材(YOUANDME在深圳要卖到4000元一套,我的感觉4000元不过给孩子买了一副重担。我也借人家的来,但目的是给我看,而不是给孩子),也不在于老师(因为孩子主要与父母在一起),孩子的英语全看父母能否坚持,能否始终保持兴趣,父母能否渡过心理不应期(即一开始父母觉得说英语不自然的时期)。

千千万万的英语教学法,无非不是要创造一个类似母语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谁来创造?亲爱的爸爸妈妈。

关心幼儿英语学习的看过来!(下)

关心幼儿英语学习的看过来(下)


hxysbaby的回复:

谢谢你,我的英语发音不好,看了你的帖子,深受启发,非常感谢。

zhengrong的回复:

发音问题实在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很多人都有错误的认识,包括某些儿童教育专家,都认为父母语音不标准就不能教小孩英语。这也因此成为众多父母不敢与小孩说英语的理由。其实,真正的语音学家都认为这种观点可笑得很。试想一想,我们多少南方的父母,在家里不是对小孩说着并不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吗?还有许多干脆就说家乡话。小孩上学以后,听的标准口音多了,仍会不断修正的。一般认为,在19岁以前,仍可以完美地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语音。再想一想,印度、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很多国家的人讲英语,都带很重的口音,(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口音),他们的口音一生都不会得到纠正,又有什么关系?多少印度人在硅谷使用印度口音的英语。对于英国美国人,印度、巴基斯坦或者是菲律宾的英文的口音比中国人平均的英文口音不标准多了。但他们说的流利,是真正地在使用一门语言。

当然,对父母的英语口音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我个人认为,如果您说的英文,老外和您的中国同事基本能懂,就完全没有问题。英文教师,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大学教师,英语发音都不会是绝对标准,但教幼儿都绝对没有问题。

(本人在中国南方长大,但深研英语语音学、音韵学,并能在美国口音、英国口音和澳洲口音之间自如切换;能分辨英国美国和澳洲各地口音;并多次给本公司年轻人进行英语语音讲座。关于英语语音,您愿意的话,可以相信我。您如果有兴趣,本人可以给您EMAIL一个本人英语的声音文件。)

dongmiaomiao的回复:

谢谢!谢谢!苗苗现在两岁了,害怕他看坏了眼睛,买的“GOGO”也有些日子没给他看了,可他喜欢看。今天看了你的帖子,真如及时雨一般,谢谢!回家后我们也试试!

atree的回复:

又燃起了我学习英语的热情,Letmetryitagain。希望多多指教。

yangqin的回复:

如获至宝,谢谢!

60秒后,请妈妈息怒(上)


60秒之前,孩子第N次犯错;

60秒之内,听不到哭闹,闻不到硝烟

60秒之后,妈妈不再生气,孩子乖乖听话,

这是个魔法吗?不,这只是我们送给妈妈们的一个管孩子的好办法。

两岁的儿子用你的口红在墙上画了比武的小人儿;在你第五次重申“今天不许吃巧克力”之后,4岁的女儿依旧掀开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岁生日那天发现他学会了撒谎……“那一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肺都快炸了!”我的朋友这样描述她当时的感受。和她一样,很多母亲的第一反应是雷霆大怒,而发作之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筋疲力尽,孩子无比委屈,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都哭得挺伤心。然后呢?然后就是你懊悔、道歉,第101次下决心——要镇定,对孩子要有耐心。

所以你需要一种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你需要知道当孩子再次挑战你的家规或者将自己的健康安全视作儿戏,你正确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

所以,请仔细阅读下面这个60秒纪律法则。

能够做到下面的6个步骤并不简单,需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比如要了解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自制力。其实,规范孩子行为的目的不是让他不往地上扔蛋糕,不在墙上乱涂乱画那么简单,而是在向他传递你的价值观,并且让孩子学会像你那样自律。总则:状况发生时,你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而是自己应该做出什么回应。期待值:你不再大动肝火,孩子会清楚知道自己犯错的后果,你可以准确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希望是什么。

做法:只需要做到以下6步:

0-10秒:快速反应

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赶快把口红拿走,把两个扭打在一起的小孩分开,把儿子从窗台上抱下来……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你应该马上采取行动进行干涉,而不是站在那里大声喊“停!”然后等待孩子服从你的命令。

“安全第一”是与孩子相处的首要原则,任何情况都不例外。所以如果孩子的违规行为危及他的安全,你的快速反应就至关重要。你要马上将他带离危险地带,或者拿走他手中的危险物品。

快速反应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或者是你想要和他谈论的问题上来。而他正打算一口吞掉的巧克力或者是在一旁纠缠不休的小朋友可能会分散他很多的注意力。

如果必要,你还可以先将孩子带离“事件现场”,这样做对你自己也有好处,在远离了洒满饼干的卧室或

者被涂得一塌糊涂的墙壁之后,你就会比较容易做到不发脾气,不说那些以后会让自己后悔的话。

10-20秒:保持冷静

乘过飞机吗?还记得飞机上的安全手册是怎么说的吗?“当需要使用氧气面罩时,首先戴好自己的面具,然后再帮助你的孩子。”同样的法则在处理情绪问题上也适用——先安顿好自己的心情。

心里默念“我不生气”往往只是给自己安排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而会让心情更糟糕。孩子们也会比你想象的更敏感,甚至能够察觉你努力隐藏的怒火。所以我们希望你做到的只是学会处理或者是控制自己的怒气。发作没有关系,但发作的方式很重要。如果你想大喊,千万别喊:“你这个讨厌鬼!”你可以喊:“啊————”,或者是“天哪!”这样你既发泄了自己的怒气,又不会令孩子觉得受了伤害和侮辱。

冷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且更容易让孩子听你的话。面对一个大喊大叫的妈妈,孩子更多注意的是妈妈怒气冲天的状态,而根本听不到她到底喊了些什么!

20-30秒:情势评估

用几秒钟时间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对你非常重要。

我听过一个朋友的故事:她2岁的儿子有一次用紫色的水彩笔在客厅中间画了一条粗粗的线。这条线穿过朋友心爱的地毯,爬过她刚刚洗干净的沙发罩。“我当时气极了,盛怒之下甚至撅断了儿子的笔。”朋友回忆说,“而孩子当时看我的眼神却充满了惊讶和无辜,似乎根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生气。”事情过后很久这位母亲才发现,儿子当时之所以那样做是在模仿他刚看完的图画书——《我有一支紫蜡笔》。在小男孩看来,他所做的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事。“我当时要能冷静地想想就能早发现这个事实了。”朋友后悔无比。(接下文)

下一篇:60秒后,请妈妈息怒(下)

爸爸的神奇教子魔力妈妈无可替代


对于一个家庭的角色分工,传统观点是“男主外、女主内”,丈夫赚钱养家,妻子相夫教子,尽管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家庭已是夫妻双方同时在外工作,但在教育孩子的责任,不少家庭仍落到了母亲身上。爸爸的教养似乎可有可无,但真的是这样的吗?父亲在孩子的教养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父亲的哪些“教养魔力”是母亲无可替代的?忙碌爸爸又该怎么融入孩子的生活?

孩子不同年龄段:父亲的四种角色

父亲终其一生都应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但父职的角色内容应按照孩子的年纪发展而变化。知名的父职研究者、现任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NICHD)资深研究科学家麦可。兰布(MichaelE.Lamb)表示。父亲在孩子各成长阶段最重要的角色如下:

1、0—5岁的幼年期:父亲是不可或缺的安全第三者

《富爸爸不如好爸爸》一书提到,一岁起的婴幼儿需要在心理上离开母亲,追求独立个体感,但之前对母亲的倚赖可能让他们在离开的过程中相当挣扎痛苦。此时父亲必须成为那个“安全的第三者”,陪伴孩子、让他们有自信在心理上离开母亲,得以和母亲以外的人建立关系。

2、6—12岁的学龄期:父亲是具权威象征的模范角色

学龄期孩子学着从他律转为自律,此时父亲应善用其权威感,为家庭设立规范,并以身作则发挥影响力,培养孩子内在的道德是非概念与自信。小时候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知道”,一句话就能让使坏的孩子乖乖听话。父母亲虽都能扮演道德规范者,但父亲的象征意义较难以撼动,较适合执行管教任务。

3、13—18岁的青春期,父亲成了儿子的竞争对手、女儿的第一段异性关系

青春期的男孩特别需要父亲在身边做为性别认同楷模,让他了解自己将来的样子。这时的男孩倾向跟妈妈较亲、女孩跟爸爸较亲。儿子先把父亲当竞争对手,在各方面挑战父亲,随后发展出类似父亲的男子气概。女儿则藉由与父亲的互动,形成往后与异性相处的模式。

4、19岁之后,父亲是精神导师

子女成年后,父亲必须在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上给予建议,鼓励并支持他们的职涯发展。这在东方以父系为主的社会更为明显。

父亲关键能力:粗野与敢于冒险的游戏天赋

其实研究显示,经常被视为不适合参与教养的父性特质(如粗野的游戏方式、冒险独立性格、竞争、理性),正是父亲发挥独特影响的关键能力。

父亲爱和孩子玩大肢体、操作型的游戏,如抓到肩膀上坐飞机、骑马打仗、堆乐高。研究发现,父亲粗野的游戏运动方式,带孩子经历激烈的情绪起伏,可藉此磨练社交技巧与冒险性格,让孩子体验竞赛乐趣,大胆勇敢的测试自己的底限。

《好个性胜过好成绩》作者、心理学家约翰高特曼(JohnGottman)指出,孩子从游戏中体验到害怕、却又好玩刺激的情绪,他们会注意父亲的暗示并做出回应。比如说,尖叫和咯咯笑能让他开怀大笑因而延长游戏时间;当父亲宣布游戏结束,他们必须学着从兴奋中恢复平静。奶爸郭恒祺就会和女儿从事“妈妈不放心”的活动。例如,下雨时父女瞒着妈妈跑去淋雨,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当母亲偏重于发展孩子的口语与社交技巧,父亲往往提供了机械性、空间逻辑与数学等概念。全职奶爸陈嘉佑常抱着女儿旋转跳舞,此外他会拿玩具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旋转。有的爸爸会刻意带孩子绕路回家,培养方向感;或购物时让小孩自己算术结账,活用数学能力。

研究显示,爸爸比较不能忍受不必要的倚赖行为(例如某件事不会做就哭着求救),可激发孩子的独立感。郭恒祺的女儿逗家猫玩,不小心被抓了一把,只说“爸爸,我被抓了”,没哭也没叫,继续玩她的洋娃娃,因为爸爸不曾急忙跑来给她安慰。

做好爸爸五大招:

1、从怀孕开始就准备

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几乎未曾提供男性学习当爸爸的任何技巧与提醒。很多父亲都是一边当爸爸、一边在错误中摸索,等真正上手,通常黄金依附时期也过去了。因此嘉义大学教授张再明呼吁,男性最好从太太怀孕起开始投入学习,做足心理准备,才不会在孩子出生后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

2、说故事是最简单的教养

念故事给孩子听是较静态的亲子互动方式,最近日本一群巡回说故事的绘本爸爸从中变了些把戏。他们选择一些含有冒险、无厘头、恐怖、动物生命或科幻元素等偏向“爸爸口味”的绘本,搭配夸张的跳舞和音乐,让说故事有趣活泼起来,也将父性特质传递给孩子。

3、用心参与彼此生活

“亲子关系的经营一定要靠时间,投入愈多,就愈不容易放手。”台湾师大副教授林如萍剖析。爸爸应在每日固定保留亲子时间,举凡一起吃早晚餐、接送上下学、参加亲师会、当说故事爸爸都行。反之,父亲也可聊聊自己的工作,有空时请孩子到公司一起午餐。日本NHK电视台的“PaPaSaurus”节目常介绍创意父亲的小点子,一位设计师父亲想让儿子更了解他的工作内容,便找时间和儿子一起用废纸板设计超炫的变形金刚。虽是纸做的,穿起来也很威风。

4、多点弹性、耐心与重视过程

《教养关键在爸爸》书中提到,父性的特质有切割、统整和支配,通常还有不喜欢浪费、无法等待等过于追求合理化的性格,例如经常听到父亲大声训斥孩子“电灯和冷气不用一定要关掉”。提醒父亲,时时记得调整自己可能过于强势与要求合理化的个性。《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则建议父亲,育儿过程记得多放点耐心和弹性,不要只注重成品(未来孩子成年的样子)而忽略过程(享受当个爸爸)。

5、学会道歉和倾听

当父亲犯错或无法信守承诺时,开口道歉,取得孩子的谅解,让他们知道老爸也有弱点和缺点。跟孩子道歉对许多爸爸来说并不简单,需要反复练习。有五个孩子的天才老爹比尔寇斯比本身是教育博士,他在著作《做个好爸爸》中说:“别怕让子女知道你并不是个完美的父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时时刻刻都在,是可以信赖的、碰到困难可以跑来说‘我有困难’的最佳对象。”

愿意开放心胸、学当好爸爸的父亲愈来愈多。他们开始学习付出,懂得享受育儿之乐;他们积极寻求另一种父子或父女关系的可能,希望延长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赏味期限。“我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至少可以选择要成为怎么样的父母。”爸爸们,加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