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问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譬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今天你又学习了什么新本领?

·你的好朋友是谁啊?他有什么优点呢?

像这样的提问,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孩子有话可说,讲述的欲望就会增加。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活动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和孩子“称兄道弟”是门艺术!


你不要对自己强调:他是我的孩子。而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他。

有一天,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同学,他身边带着女儿。我蹲下来,问她:“宝贝,你几岁了啊?”

“4岁。”女孩很乖巧地回答了我。

“那你知道,你爸爸多大了吗?”我指了指老同学。

“4岁。”女孩回答道。

我不禁纳闷又问:“那你妈妈呢?”

“4岁。”

我开玩笑地说:“宝贝,你弄错了吧?你们全家怎么都一样大啊?”

“没错啊,爸爸说自从我出生之后,他才开始当爸爸,妈妈也才开始当妈妈。所以我们一样大。”小女孩煞有介事地解释道。

“爸爸,你说我说的对吧?”女孩问爸爸。

“对,对极了。”老同学一把抱起了女儿。

和这对父女分开后,我还沉浸在那种简单却让人感动的父女情的感动中。

回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个经历告诉了桐桐,讲完后,我还认真地对桐桐说:“我和妈妈都很感谢你给我们做父母的机会,我们做父母的年龄和你是一样的。”

和孩子一样大,你就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

你会说:“和孩子做朋友?他总是闯祸,每次都气得我不轻,让我怎么和他做朋友?”

其实不然。和孩子做朋友,正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好途径。

现在,我尽量多陪桐桐,并且和桐桐相处得很融洽,多半是源于我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我是个让大人头疼的孩子,是我们那片的“孩子王”,经常带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淘气。那时候的顽皮已经成为现在我和妈妈之间的美好回忆了。

如果你现在问我:“你最喜欢妈妈哪点?”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喜欢妈妈把我看做她的朋友,什么话都和我说,我有什么话也都可以对她说,就算做错事,我也乐意告诉妈妈。”

有一次,我和伙伴们在街上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将球踢进了邻居家的菜园子。因为用的劲儿太大了,球进入菜园子之后,把人家的黄瓜架给砸坏了。

当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邻居的脾气可是不得了。我马上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希望妈妈可以出面给邻居道歉。

其实,对于那天发生的事情,我还是觉得很对不起母亲的。一向爱面子的妈妈去向脾气暴躁的邻居道歉,邻居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妈妈一直在那里听着,微笑地道歉。

最后,妈妈给了邻居一些钱,作为补偿。

妈妈回家后,我本来觉得接下来会有暴风骤雨,可是妈妈只是平静地说:“知道你爱踢球,以后踢球时注意些。别再搞破坏了。”

从妈妈眼里,我看到的全是朋友似的关切,没有丝毫的批评之意。

我和妈妈的关系变得很亲近,从此我再也没有因为这样的事情让妈妈为我操心了。

很多时候,孩子有什么心里话,宁可对自己的朋友说,或是将自己的心事写在日记中,也不肯对父母说。

我想说:“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那该多好,孩子就不需要走出家门,寻找自己的说话人。你也会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教育效果便会事半功倍。”

一次,大姐来我家玩儿,她说:“上了高中的芳芳回家后,很不喜欢和我说话,问她为什么,她说没话说。但是一回到自己屋子,就拿起电话,和同学聊得热火朝天。”

芳芳不说,大姐也不好意思问。所以和芳芳之间就保持着这种不尴不尬的境况,让她很不舒服。

我知道芳芳很喜欢女歌手张韶涵,买了很多她的专辑。我试着说服大姐去多了解一下张韶涵,找到和芳芳在一起的共同语言。

大姐那样做了。

后来,听姐姐说,芳芳把她当成了好朋友,甚至会将班上男孩子给她写纸条的事情都告诉她。能将这种事情告诉大姐,大姐自然开心,感到女儿很信任自己。她适时引导芳芳,让芳芳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母女俩无话不谈,让身边的人很羡慕。

和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你不要对自己强调:他是我的孩子。而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他。试试吧,去做孩子的朋友,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确向宝宝“示爱”


爸妈该如何向0岁宝宝示爱?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似乎也涵括了爸妈对刚出生小宝宝的爱。那么,该如何把对宝宝的爱把握得保质又保量呢?

火眼金睛,解读宝宝提供的线索

爸妈都知道,对着宝宝笑笑、说说搞笑的话、做做鬼脸都可以逗乐他,如果宝宝开始回应你的笑容,那就好好地享受吧,并试着让宝宝笑得更多更持久。

每位宝宝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正如手上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所以,请爸妈注意观察你家宝宝最喜欢哪种互动方式。是你兴致高昂、大声嚷嚷的时候,宝宝最有反应?还是你轻声细语、缓慢柔和的时候,他比较快乐?当你抱起他时,他会不会流露出愉快的眼神,开心地动动嘴唇?他有没有用踢腿、摆手来表达对你的依恋?或许,他是用咿呀的声音把你引到他身边,然后作势要你抱抱?爸妈可以刻意用宝宝喜欢的表情、音调和姿势去投其所好。

起初可能是你主动去接近他的几率比较大,你亲吻他、拥抱他、对他说话、温柔地望着他,向他传达爱的时候,宝宝也在接受并回馈他对你的爱:他开始喜欢看着你的眼睛,他开始模仿你的笑容……多多利用喂奶、换尿片以及一起嬉戏的机会,你与宝宝互信互爱的基础便会日益牢固哟。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

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以让他恢复正常?

如果宝宝对你们的亲子关系似乎不大感兴趣,那爸妈就得多花些时间、多下工夫,用更热情的态度去爱他。每天多爱一点点,日积月累总会有成效的。

有条不紊,发掘宝宝的好恶偏好

尝试学宝宝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宝宝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宝宝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宝宝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宝宝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哦。你家宝宝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

宝宝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咯咯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

有的宝宝,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宝宝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爸妈要善于观察,从宝宝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哟。

宝宝学写字 也有大学问


写字,可能是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往以来,关于宝宝应该几岁开始学习写字,大家都是意见多样,但是几乎都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宝宝还没有学习写字的意愿时,尽量不要强制宝宝去学习写字。但一旦宝宝有了写字的意愿后,我们又该怎么样去给予帮助和引导呢?

给他提供蜡笔和纸

在宝宝学习写字时,我们要提供物质帮助。早在宝宝周岁生日的时候,就一定要在他表现出对涂鸦感兴趣时,给他准备好蜡笔和纸或填色书。让宝宝随时尽情发挥,但如果他烦了,就让他停下去玩耍吧。

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只在他面前的纸上发挥他的艺术天分。不过不管你告诉过他多少次,他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在墙上(或地板上或者你新买的书上)画。所以你得准备好在他发挥之后,做几次大扫除,为此,你可以买可擦洗的蜡笔。想办法别让宝宝吃他的工具,不过,实际上,恐怕难免宝宝什么时候会把一点蜡笔吞下肚。你放心,这不会对他造成持续伤害。

让他按照自己的速度学

到了宝宝学习写真正的字时,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学。在这个年龄,大人很容易在教宝宝写字和数数时做得过火。重要的是根据宝宝自己学习的愿望来进行。在学龄前儿童做好准备之前,就强迫他们读和写,虽然他们的确能够做到,而且通常看起来会比幼儿园的同班同学要强,但研究表明,等他们长大一些后,就会失去这种优势。

跟他说话,给他读书

最后,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对你的孩子说话和读书。他听到的语言越多,大脑就发育得越好,这将会在最后对他所有的沟通技能(包括写字)带来益处。

宝宝房间布置9大学问


儿童房布置学问一:“铁”计划:为安全系数加分

儿童房,需要重点重视的还是安全。奔、跑、打、闹,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是在嬉笑中难免磕磕碰碰,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将因碰撞可能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儿童房布置学问二:“钙”计划:搭建合理骨架

儿童房既是孩子们睡觉的地方也是学习娱乐的空间,所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房除了床亦需要具有收纳功能的家具,而作为儿童房“骨架”的“物什”自然是要求有独到特色。

儿童房布置学问三:“锌”计划:点亮智力之光

孩子的房间是孩子探索最初的人生经验的场所,他在这里开始发现世界。家居装饰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觉醒。

儿童房布置学问四:随时可重新摆设的家具

孩子的房间应当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而随时变化:开始时,因为婴儿睡眠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这里的环境应当像个安乐窝一样,安全而舒适。但是很快,孩子要能够在自己的卧室里玩耍。再到后来,孩子要在这里学习,做功课,休息,再后来,青春期很快又到了。孩子的兴趣变化得非常快。房间的布置也要能够随时调整。

Tips:

·性格软弱、过于内向的孩子,宜选用造型略显粗犷、棱角分明、色彩对比强烈的家具;性格焦躁的儿童,则需采用线条柔和、色调淡雅的家具,则有助于塑造健康的心态。

·儿童房的家具宜少而精,给孩子留出充分的活动空间。考虑到孩子们喜欢变化的特点,家具不妨选择易移动、组合性高的,方便他们随时重新调整空间,有助于增加孩子想象的空间。

·充分考虑功能与孩子的年龄和体型搭配,注意多功能性及合理性。比如写字台的椅子最好能调节高度,避免孩子因长期使用高矮不合适的桌椅而造成驼背、近视、脊柱侧弯等疾病。

儿童房布置学问五:地面抗磨耐用

小孩子蹦蹦跳跳、打打闹闹,作为其活动空间的地面一定要具有抗磨、耐用的显著特点。

Tips:

·目前,最为实用而且较为经济的就是选择刷漆的木质地板或其他一些更富有弹性的材料。

·耐磨的地面材料例如软木地板、松木地板,都是家长可以安心挑选的对象。

·不妨在地板上铺地毯,可为孩子创造一席柔软的玩耍之地。

·在楼梯口需装一扇低矮的小门,并在平时经常地加以提醒,防止孩子奔跑时发生意外。

儿童房布置学问六:织物柔软舒适

柔软的织物无疑是孩子们安全生活的一道重要砝码,其实孩子也是颜色的忠实“粉丝”,因此家长在选择织物的时候可考虑一下孩子对颜色的偏爱。可以选择颜色素淡或简单的条纹或方格图案的布料来做床罩,然后用色彩斑斓的长枕、垫子、玩具或毯子去搭配装饰“素淡”的床、椅子和地面,做到张弛有致。

Tips:

·选择一些如今最有孩子缘的毛绒形象,孩子可以闲适的时常发挥其难能的想象力,做一回导演加编剧再加配音。

·在颜色和设计上有所挑选,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品位。

儿童房布置学问七:收纳合理

随着孩子的成长,房间内堆砌的物品绝对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千万不要让凌乱成为儿童房的代言词,运用各类收纳物件化零为整,错落有致绝对不是难事。

Tips:

·物品的材料和质地不宜坚硬,布兜、草筐等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不要把所有的玩具在同一阶段倾囊而出,周期性地加以更换,这样不会使孩子失去对玩具的新奇感;

·充分利用床下的空间堆放一些暂时不用的物品以增大孩子们活动的空间。

儿童房布置学问八:家具装饰时尚新颖

童年,是一个爱做梦的阶段,运用一点点小技巧,家具不再是完成某种功能的器具,而是变成了神奇的玩艺儿。这些东西的外形丰富,像动物或者花朵,颜色艳丽,可以固定、堆放在各个可装饰的地方,改变家具通常的刻板印象。

Tips:

·悬挂式的书架节省出低部空间,可以作为他用,同时能起到装饰墙面的作用;

·孩子的储藏柜色彩艳丽,造型夸张,更多时候选择开放式的储物格,让孩子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视觉上也是一种很好的展示。

儿童房布置学问九:预留展示空间

墙壁永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聪明的家长们可以在上面挂上孩子们平时的涂鸦作品,也可以是全家集体DIY的装饰画,意义深刻又丰富多样;甚至可以在壁面上挂一块白板或软木塞板,让孩子有一处可随性涂鸦、自由张贴的天地。这样不会破坏整体空间,又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该如何向宝宝撒娇


妈妈向宝宝撒娇,这不太可能吧?但答案就是:“YES!”如果父母不能把自己变成被孩子爱的人,那么你给予这个小家伙的东西可能比较单一,爱,是一种能力,让宝贝不仅坚强,而且善良。这里的5个情景范本,让你学会向宝宝撒娇。

X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

What:毛毛要妈妈带他小区游乐场玩耍,妈妈告诉他,要吃了饭才能去。毛毛怒目圆睁双手叉腰指着妈妈骂道:“你这个蠢女人!真罗嗦!”爸爸被毛毛的怪样逗得扑哧笑出声来,不料,毛毛冲过来给他一脚:“笑什么!死老头!”

Why:爱,要样本。宝宝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父母之间的交往方式将决定宝宝学会什么样的爱。毛毛的爸爸妈妈常常吵架,互相指责,毛毛就会学习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他长大之后也不相信别人会爱自己,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意。父母吵架的时候,请远离宝宝。

How:在那些父母相互尊重、彼此接纳,能够良好沟通,用健康方式表达爱意的家庭中,宝宝很容易吸收父母的行为模式,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他们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请给孩子一个爱的样本

“不!毛毛,妈妈饿了,妈妈要吃了饭才去,这样才会有力气,爸爸今天做的饭可香了。你能帮妈妈去盛碗饭吗?快点,好吗?妈妈等着呢,吃完了我们就能去玩了。”

X就是不许粘着妈妈!

What:蒙蒙是十四个月的小姑娘,平时妈妈上班就由姥姥和阿姨看护,表现得很合作。可妈妈回来后就不同了,她不让妈妈离开自己一步,不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还常常哭闹。姥姥总数落妈妈,这孩子不听话,都是你给惯的!

Why:孩子第一个爱的对象是妈妈,他们愿意每时每刻与自己心爱的人呆在一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分享有意思的事情”来向妈妈表达爱意。同时他们相信自己无条件地被妈妈爱着,因此,他们跟妈妈在一起时更随性地展示真实的自我。

How:如果你曾经被人毫无保留的爱过,那个人一定是你的父母。请满怀欣喜地接受他,而不是让他在爱的一开始就遭到挫折。其他家庭成员在妈妈回家之后应当适当地让位,以次要身份更多地参与养育活动中来,这样能够让大家都有休整的机会也能让孩子体验更多形式的爱,发现更多爱的对象。

√理解孩子爱的表达式:

“我说,宝贝,妈妈也最想你了。可是你看,你整天跟妈妈在一起,姥姥和阿姨都嫉妒了,都不高兴了,他们也最爱宝宝,也想抱抱宝宝呢?要不,宝宝,你去抱抱她们,她们会特别高兴!快去!”

X不要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What: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小雨仍然拿着书要妈妈给讲故事。爸爸拿零食把她引出去不到一会儿,她又跑回来要妈妈起来做游戏。爸爸只好一把将她抱出去,锁上妈妈房间的门。

Why: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孩子还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小雨无法感知妈妈病中的痛苦。爸爸可以请小雨帮助照顾妈妈,如:给妈妈倒水、喂药、盖被子等等,使小雨将注意力集中到妈妈生病这件事情上来,而照顾比自己强大的成人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神圣的啊。当孩子学会用积极的行动表达关爱,并获得接纳和赞赏,爱就在他心里发了芽。当然,孩子还不可能持续得很久,这并不是孩子不够爱你,而是他的能力还不够成熟,请宽容他在给你喂药之后完全忘记了病人需要安静休息这件事。

How:父母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如:“洗完一大堆衣服,真够我累的!如果你能给我捶捶背,我一定感到很舒服。”你要唤起孩子同情意识,并帮助孩子找到表达同情关怀的适当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理解和认识人物的感情变化和需求。

√让孩子学会关怀他人:

“给你讲故事,妈妈也想啊,但你看看妈妈的样子,多难受呀!妈妈生病了,感到很不舒服呢,真希望你能给妈妈倒杯水,那样的话,该多好呀!”

X千万不要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What:“爸爸,我要洗碗!”“去去去,别添乱了,这是大人的事情。你看动画片去吧。”

Why:2、3岁的孩子愿意模仿父母做事,由此获得成就感以及归属感。父母总是拒绝承认孩子的能力,拒绝给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机会,孩子就会感到挫败认为自己是无能的家伙,只能被动接受而惧怕付出。

How:父母应该常常请孩子帮忙为家庭分担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扫地、擦桌子、洗碗、取报纸等等。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指指点点,而是感谢他所付出的努力,让他相信他是充满力量的,他是得到家庭认同的重要人物,这令他愿意不断努力,对其他人负责就象对自己负责一样,这种责任心是完全自觉的,意味着他愿意为爱付出积极的行动。因为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项决定、一个承诺。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宝贝你真是可人疼,老爸我在单位累了一天了,真是干不动了,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就老觉得你刷的碗比老爸刷得干净,干吧,干吧,孩子!”

X不要嘴上夸孩子而行为上拒绝

What:乐乐给妈妈分享刚刚买到的饼干,妈妈高兴极了,狠狠亲了宝宝一下:“谢谢儿子!妈妈不吃留给你一个人吃吧!”

Why:当孩子第一次要送给父母东西时,是他生活中第一次创造爱的伟大行为:之前他只是在接受爱,爱别人,现在他在尝试唤起别人的爱。他通过主动地“给”体验自我的生命力,父母愉快地接受并欣赏他的礼物,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充满力量的,是强大的。

How:但是不分享并不意味着孩子不爱父母,在两岁左右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自我意识的确立可能令孩子拒绝分享,这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要强迫他分享,这样会令他缺乏对物质的安全感,失去对他人的信任。但当孩子给予你的时候,也不要嘴上夸孩子而行为上拒绝,小孩子会认为你真的不需要,而重演那个“妈妈只喜欢吃鱼头的故事”。

√孩子的礼物要欣然享受:

“哎呦,给妈妈的?太好了,什么口味的?巧克力的呀,妈妈最爱吃了,妈妈来一块,宝宝也来一块,以后有什么好东西给爸爸妈妈留着呀!”

TIPS:当宝宝向你撒娇时,你也要向他撒娇!

5岁之前的孩子在他们爱的课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被无条件的爱,他们学习爱并使爱变得成熟的过程还相当漫长。此时父母的爱能让他们感到内心充满了安全感,而能够给予父母爱又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强大的力量,当他们感到自己是强烈地被需要着的时候,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熟并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成就更多的事情。

爸妈该如何向0岁宝宝示爱


什么是爱?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爱是莫名其妙的吸引;爱是油然而升的关怀;爱是不计回报的奉献……它是世间最美妙与神圣的感受。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似乎也涵括了爸妈对刚出生小宝宝的爱。那么,该如何把对宝宝的爱把握得保质又保量呢?

亲子互动——爱意传达进行式

爸妈与宝宝面对面的活动,是最直接、最亲密、最自然的感情联系。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宝宝智力、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宝宝向更高层次智力思考迈进的本钱。

一谈到亲子互动,很多爸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亲子班、提升宝宝智力的教学软件、教育性的玩具等等。的确,它们是有各自的优势,但比起爸妈与宝宝自然愉悦地相处、与宝宝快乐地感受爱,它们的优势就相形见拙了。你有没有发现,哪怕与宝宝的互动再简单,他都会对着你微笑,向你传达有关他的讯息:他能理解你说话的节奏(认知力、智力);能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寻找你(动作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认出你(视觉空间、辨识能力)。看!宝宝的一个微笑代表着他正在做以上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呢。

最适合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方法是一对一亲密、自然的亲子互动,而不是刻意地生搬硬套增强智力的活动。

如何爱——三招炼就示爱高手!

如果爸妈的爱不够及时、不合时宜、不分场合,那么给宝宝再多他爱吃的爱玩的,也全是做无用功哟!

火眼金睛,解读宝宝提供的线索

爸妈都知道,对着宝宝笑笑、说说搞笑的话、做做鬼脸都可以逗乐他,如果宝宝开始回应你的笑容,那就好好地享受吧,并试着让宝宝笑得更多更持久。

每位宝宝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正如手上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所以,请爸妈注意观察你家宝宝最喜欢哪种互动方式。是你兴致高昂、大声嚷嚷的时候,宝宝最有反应?还是你轻声细语、缓慢柔和的时候,他比较快乐?当你抱起他时,他会不会流露出愉快的眼神,开心地动动嘴唇?他有没有用踢腿、摆手来表达对你的依恋?或许,他是用咿呀的声音把你引到他身边,然后作势要你抱抱?爸妈可以刻意用宝宝喜欢的表情、音调和姿势去投其所好。

起初可能是你主动去接近他的几率比较大,你亲吻他、拥抱他、对他说话、温柔地望着他,向他传达爱的时候,宝宝也在接受并回馈他对你的爱:他开始喜欢看着你的眼睛,他开始模仿你的笑容……多多利用喂奶、换尿片以及一起嬉戏的机会,你与宝宝互信互爱的基础便会日益牢固哟。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以让他恢复正常?如果宝宝对你们的亲子关系似乎不大感兴趣,那爸妈就得多花些时间、多下工夫,用更热情的态度去爱他。每天多爱一点点,日积月累总会有成效的。

有条不紊,发掘宝宝的好恶偏好

尝试学宝宝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宝宝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宝宝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宝宝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宝宝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哦。你家宝宝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宝宝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格格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有的宝宝,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宝宝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爸妈要善于观察,从宝宝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哟。

你的提问有问题吗?


每天,我们会把几十个问题抛给孩子:

你想吃什么?

我们周末去哪里?.

你现在要尿尿还是等一会?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我们不停地提问,是想知道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获取“我们充分尊重你的意见”的信号。但是许多儿童心理学家都发现,孩子并不喜欢每天被大人问个不休。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我们的日常问话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你发现了吗?

问题一:提问过于简单,答案过于开放

例句:“你想吃什么?”“你想玩什么?”“你想看什么?”

孩子真想马上回答你的问题,但是你给的想象空间太大了,他必须好好思考一下,不能辜负你对他的信任。但是,你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等到孩子的答案吗?

类似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孩子不是毫无主意就是偏离标准答案很远。比如,回答“你想吃什么”时,他说:“我想吃大白兔奶糖。”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孩子想吃什么正餐的话,一定要把问题调整成为选择题:肉酱面还是茄子拌饭?这样既可以缩短思考的过程,也让小家伙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问题二:纯属外交辞令

例句:“你怎么又打人了?”“你难道不打算刷牙吗?”“周末我们去学钢琴,好吗?”

“外交辞令”的问句分两种,一种是那些虽以问号结束,但是却不需要回答的问句。它其实不是问题,而是要求或者禁令。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明白你的态度,不如直接说:“你不可以打人”或者“我们现在去刷牙”。

另一种外交辞令的问句是指那些“准民主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周末我们去学钢琴,好吗?”孩子回答“好”,正遂妈妈心愿。孩子如果说“不好”,妈妈就会坐下来和他商量学钢琴有多么快乐,不学的话妈妈就要生气等等。也就是说,父母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礼节性地知会孩子一声。推荐文章:与众不同的父母

问题三:难以作出判断的问题

例句:“你想学笛子还是吉他?”“我们养小猫还是小狗?”

学龄前的孩子终究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无法对问题中的选项进行评估。他们可能知道笛子和吉他分别长成什么样子,但是他们不知道学这些乐器需要什么样的练习。孩子虽然很早就知道猫咪“喵喵”叫,小狗“汪汪”叫,但是除此之外它们有区别吗?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征求孩子的意见,不如把问题变成:“你觉得笛子和吉他的声音哪个更好听?”“我们养只小白猫还是小花猫?”

这种难以作出判断的问题对孩子来讲通常是无害的。但是,如果每天都有许多这样的问题连番“轰炸”孩子,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为他真的是迷思苦想也回答不上来。很多时候,究竟是吃海苔还是喝酸奶的问题,你就可以帮他解决了。

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对小家伙是合适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总是我们的问题应该符合孩子的经历范围和认知水平。而那些涉及遥远的未来,以及让孩子感到不安的问题,只能让孩子困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