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专家:您好!我的孩子现在已经1岁7个月了,可仍然只会说“妈妈”、“奶奶”、“爸爸”这三个词语,近四五个月一直没有进展,对新的词语能作出正确的反映,但一个也不学着说。特此请教您,我的孩子是否存在语言障碍。

茅于燕:儿童的语言在1岁半至3岁是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有的儿童先快后慢,也有的先慢后快,都是正常的。有的儿童到三岁才开始说话,长大以后,智力也很正常。

你的孩子已经1岁半多了,按一般情况看,只会说三个词,是晚了一点。但是,他对新的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也就是说他的理解语还不错,只是表达语差一点,所以不要太紧张。

为使孩子的表达语快速发展,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给孩子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不仅是对他多说话,而且是说着自己在做的事,或看到的景像。比如在盛饭时就说:“我给宝宝盛饭呢!”;在看到宝宝搭积木,就说:“宝宝的积木搭得多好啊!”。语言环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听多了,也就学会了。

2、每天有半小时固定的学习语言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要直接教。拿着图片,一个词、一个词地教,对口型。他不学,也不勉强,还是每天按时教,不要不学就不教了。把精力用在“教”上,而不是着急、担忧上。

3、在日常生活中,当宝宝发出语音(如母音、子音和拼音)来,都要表示欢迎,并顺着他发的音接着发下去,巩固他发的音,也让他有自信。

4、常常随意地说些短的儿歌给他听,由于儿歌有韻律,他会喜欢,偶尔也会学一两个词,慢慢就爱学整首儿歌了。

5、孩子现在会说这三个词,分析一下,就可知道,这三个词他最常听、最常用,所以你教他的词,一定要他常见、常用的。比如:奶、水、糖、勺、饼干、要、不要、走、上街、回家等,不要教一些不常见、不常用的字词。

6、带孩子到邻居家去串门,事先和邻居说好,对孩子讲些简单的、常用的语词,让孩子多听,也可以拿着图片和孩子一起看(自己当然也在一旁)。稍为陌生一点的人教他,有新鲜感,可能他会接受。

如果孩子到了两岁左右仍然只说那三个词,则要带孩子到保健部门作全面的智力测验,看看他智力有没有问题,因为语言和智力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智力没有问题,则说明孩子属于迟语症,继续教学一年再看。

相关阅读

小儿语言的表达


新生儿能模仿成人口形的运动,小婴儿天生有自发的无声唇舌运动,这些都是小孩学说话的基础。

1~6个月:为发音阶段,开始只会发一些声母和韵母,4-6个月咿呀含糊不清,偶尔可以从中听到一些单字。

7~11个月:为学语阶段,学会组合单词(无意识地),如重复唇音“dada”“mama”等,时而会发出一些含糊语声。

1~3岁:为单词单句阶段,1岁开始有意识的说名词,1.5岁说动词,如“妈妈抱”等,约2岁会说短语。3岁词汇量增加,急于用语言表达思想,但常发音不够准确,句法不妥而出现口吃。语言表达的关键期在2-3岁。

4~6岁:为成语阶段,6岁说话流利,语法正确。

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懂得在小孩1岁左右时应该断奶瓶,有的小孩已满3、4岁还在用奶瓶吸吮奶类食物,且食物制作非常精细,这样很不利于小孩口腔和舌头的运动发育,口腔和舌头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很差,重者还影响语言发育,这种小孩说话常常偏晚,吐词也含糊不清,家长应予与重视。

有研究表明经常直接给婴儿讲话比只让他们经常听别人对话而不有意地给他们讲话的婴儿语言发育更好。训练小孩说话应使用规范语言,语速放慢,吐词清楚,口形稍夸张,以让小孩看清口形,便于模仿。此外,在小孩出生后不久还可经常读书给小孩听,这样对小孩的语言发育也非常有利。

教宝宝肢体语言表达法


我们的身体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了许多讯息,这就是肢体语言,它是幼儿在能够以字词表达以前的一种与他人沟通之工具。

肢体语言所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意思,有时比说话还更为真实。幼儿由于口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成熟,所以最擅长运用其肢体语言,如高兴时手舞足蹈,生气时捶拳踢腿,难过时嚎啕大哭等,都很明显而容易被了解。因此,肢体语言成为幼儿在能够以字汇表达以前的一种与他人沟通之工具。

肢体语言有天生的,有后天学习的。前者常见的有:噘嘴——不愉快;笑——高兴:打哈欠——想睡或感到无聊;身体打颤——冷;以手推开物品——不想要:伸手向物品——想要:伸手向人——想被抱……等。后者常见的有:点头——要或好;摇头——不要或不好:挥挥手——再见:竖起大拇指——好棒;拍拍手——高兴或好棒;用食指轻触嘴唇——安静……不胜枚举。

幼儿学习肢体语言的途径

1、他人刻意的教导

通常是家人或保母。当小宝宝身体的发展到某一程度,手肢较能灵活运用时,如成人或较大的孩子都乐于教他做一些可爱逗趣的动作,通常是配合语言的教导,如说:“跳舞!跳舞!”就教小宝宝扭动屁股、摆摆腰。说:“万岁!万岁!”就教他高举双手。这些幼儿期的肢体的语言,多数会随他们年龄的增长就慢慢不再使用。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有的会继续使用到成长,乃是辅助、强调语言意义。

2、他人无意的示范

曾有位母亲,有天乍见她的学龄前女儿双手叉腰,横眉竖眼地骂家中的小表弟,她才惊觉原来自己平常自己就是这副德性在管教孩子。有个爸爸下班回家后,常躺在沙发上,跷着脚,一派悠闲地看着电视,他的两岁儿子竟也学起他的模样,看了令人开怀大笑。

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所以父母良好的示范是很必要的。肢体语言与口语一样,有些会带给别人愉悦的感觉,也有些令人不悦,当幼儿表现不雅的或没礼貌的肢体语言,父母应立即予以纠正。父母应从小教导孩子表达合宜适当的肢体语言,它与口语表达的能力训练是一样重要的。

如何训练宝宝的肢体语言

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供父母参考:

1、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

孩子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会乐于表达自己。

2、同理心:

对于孩子咬人、丢东西等行为,要先了解原因,体察他的情绪,再教导他不会伤害到的表达方式。

3、给予想像力的发挥:

给孩子看一些人不同表情、姿势的图片或照片,让他想像这些人为何这样。或与孩子一起看电视,讨论剧中人物的表情、心意。这有助于孩子学习到察言观色的能力与学习合适的肢体语言表达。

4、适时的鼓励与赞美:

当孩子表达方式合适或有进步时,应给予增强的鼓励。

5、注意肢体语言的礼貌:

跟别人说话时,勿用手指指着对方,而眼睛要专注对方的脸孔。不要两手臂交叉抱在胸前,这会使他人有压迫感与被排斥感。

6、留意父母本身惯用的肢体语言: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蹙眉叹气习惯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定也常如此。急躁的父母,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静。

主编小语:

肢体语言可以说是人格的一部分。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总是较受欢迎,并有较佳的人际关系。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婴儿期的宝宝连走路都还没有完全学会,平衡能力该如何锻炼呢?爸爸妈妈知道吗,平衡感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对宝宝的运动能力发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呢?1.和宝宝做摇摇椅

妈妈坐在垫子上,屈膝,让宝宝坐跨在腹部,后背依靠在妈妈大腿上,与此同时,妈妈用手握住宝宝腋下后向后仰,再坐起。反复进行。和宝宝玩这个游戏时,妈妈的动作幅度一定要小,动作要缓慢,同时注意用手支撑住宝宝后颈。

2.和宝宝玩套叠等玩具

宝宝动作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当宝宝动作能力,如平衡协调能力的提高时,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妈妈可以多和宝宝玩一些套叠玩具、穿绳玩具、积木等,这些玩具有助锻炼宝宝小肌肉动作和手指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对提升平衡能力十分有益。

3.看看谁是不倒翁

妈妈坐在垫子上,双腿分开,双脚相对,双手握住双脚的脚腕,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中间,胳膊自然放在妈妈腿两侧。妈妈可边唱儿歌边摇摆身体,同时带动宝宝随妈妈身体运动。妈妈摇动身体时要用双臂将宝宝固定在怀里,以确保宝宝安全。这种不倒翁游戏对提升宝宝平衡力同样十分有益。

怎样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半岁后的宝宝会咿呀学语,发出几个没有词义的音节,大人要利用一切机会跟他谈话,要引导他观察说话时的口形,要观察成人的面部表情,懂得喜、怒、哀、乐。谈话要简单、准确,要有充足的时间,使之成为愉快的享受。婴儿开始用动作表示意思通常为7~8个月,如说“再见”,一边说一边让宝宝摆手,大人也边说“再见”边向他摆手,使孩子把摆手的动作与再见联系起来,逐渐懂得这个词的意思。还有拍手表示“欢迎”,点头表示“谢谢”等,训练他按照家长的话做出相应动作,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当然,让婴儿学习用动作表示语言的前提是他能听懂大人的话。9个月的宝宝能把一些词和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问他“电灯在那儿”,他会将头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对宝宝的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10~11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会一些表示词义的动作。如问“你几岁了”,他会竖起食指向你表示自己1岁。还能把语言和表情结合在一起,如他不想要的东西,他会一边摇头一边说“不”。要鼓励宝宝表示意见,对宝宝每一个小小的成绩,都要随时给予表扬,表扬的结果又促进宝宝言语动作及智力的发展,今后宝宝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就更方便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