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在小时候就听说过儿童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缺乏等字眼,现在,更是经常在报刊中看到治疗这些病症的医疗服务信息。那么,患有这些病症的孩子究竟有什么症状呢?

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往往活动量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一种病态的“注意力不集中”状态需要引起父母的关注,那就是“注意力缺乏症”。注意力缺乏症的全称是“注意力缺乏、行动过剩障碍”(ADHD)。这种障碍是过去称为多动症的行为问题,表现为:行为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于某项工作或者活动过度。

Q:有多少人患有注意力缺乏症(ADHD),他们都是儿童吗?

A:人群之中有5%-7%的人患有ADHD。ADHD对男性的影响要高出女性十倍。这些病症一般开始于4至7岁,大概在8至10岁达到高峰。但青少年和成年人也会患上ADHD。在患有这些病症的儿童中,有30%-70%的患者没有得到治疗,并带着这些病症长为成年人。成年人很少发作ADHD。多动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轻,但成年人仍会存在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并且容易冲动。

Q:注意力缺乏症(ADHD)的病因是什么?

A:ADH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绝对不是由结构异常所导致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神经递质出现问题,并且可能与上脑干和前中脑的活性或刺激的降低有关。也有人猜测,可能是由毒素、环境问题或神经系统不成熟所导致的。

Q:所有儿童似乎都有过一些多动现象,经权威机构认定的注意力缺乏症(ADHD)的症状是什么呢?

A:美国精神病学会列出了14种征兆,其中至少有8种被正式归类为ADHD症状。这14种征兆包括:

1.经常坐立不安,手脚乱动,或者坐着时身子不停扭动。

2.很难长时间静坐。

3.容易因外来刺激而分心。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很难遵守秩序。

5.经常在问题未问完前就脱口说出答案。

6.很难按指示办事。

7.在工作或游戏中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8.经常一件事未做完就转而去做另一件事。

9.很难安静地玩耍。

10.喋喋不休。

11.经常打断或者干扰别人讲话。

12.经常不听别人讲话。

13.经常忘记要做的工作或事情。

14.经常不顾后果地去进行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

Q:这种病症可以诊治吗?

A:这种病症现在通过专门的检查是可以被诊断出来的。通过药物治疗,70%的病人可以治愈。除此之外,也有对这种患儿采用集体治疗、对父母进行教育以及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等一些方法。临床的观察和实验表明,这些方法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延伸阅读

妈咪妙招——培养注意力


宝宝的注意力,也是妈妈们关心的重点之一,因为这种能力是与宝宝的学习能力挂钩的,一个人如果注意力不够,今后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障碍。对自家宝宝的注意力,几位妈妈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让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肖桐记者)

我女儿3岁了,对于一件事的关注程度,完全是她自己的事,我并没有过多关注。小孩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玩。我发现,她对我给她买的各种玩具并没有显示出多大兴趣,相反,她更喜欢天然的东西,比如,走在路上,要是看见了一只小蚂蚁,她可能蹲下来看半天,我要是没有紧急的事,就让她看,并借着这个机会给她讲讲蚂蚁的生活习性,让她观察蚂蚁是什么颜色?吃什么?怎么和同伴打招呼?谁说这些知识非要照本宣科,给孩子规规矩矩地讲呢?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女儿一定记得更清楚。

女儿还喜欢玩水,当她玩水的时候,我就把塑料瓶放进水里,让她看看瓶子在水中是不是浮着,从而告诉她,水是有浮力的,我还拿根吸管过来,让她把吸管放在水里,向里面吹气,水中冒出一个个泡泡,我告诉她这就是空气。在玩中,女儿学得更多,女儿有时甚至不用我管,自己在水盆前能玩上一个小时,不厌其烦地把水倒来倒去的,而我们认为有趣的事,她一件也不做。我认为她也是在学习,索性就由着她玩,并不过多地干涉她。

女儿是个好动的孩子,她更喜欢亲自动手玩的东西,并不喜欢看动画片、看书之类的比较安静的活动。

给儿子制定规矩(雪梅会计)

儿子凯凯2岁半时上了幼儿园,在我眼中,他是最优秀的,可能每个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但有时认识却是片面的。凯凯入园没多久,我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凯凯适应能力很强,吃饭也很好,只是有些坐不住。比如,老师教小朋友说儿歌,让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凯凯的屁股上就像长着钉子,一会和这个说说话,一会儿看看那个,总之,就是不看老师,不听老师说话。”我听了老师的话,有一次也特意从窗外看了看凯凯的情况,发现他确实如此,别的孩子都看老师,他只是玩自己手指头,要不眼睛四处看。长此下去,可不行,今后上学了怎么办,哪学得进东西。于是我分析了凯凯的问题。

凯凯好动,精力充沛,但他没有集体的意识,不知道到了幼儿园,老师上课时,要听老师的。针对凯凯的问题,我制定了几条策略:

1.为凯凯买来一张小桌子,一把小椅子,每天他玩小玩具的时候,就让他坐在椅子上玩。

2.坐姿比赛。我和孩子提议看谁坐的时间长,我俩都坐在那里,我教他说儿歌,他跟着我学。最开始,他只能坐1分钟就跑了,后来,能坐下2、3分钟,如果听故事,那坐得时间更长了,起码能坐10分钟。

3.我经常提醒凯凯,在幼儿园里,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坐得直,听老师的话。

4.我也和老师提议,如果凯凯有能坐得住的时候,就表扬他,他听了表扬的话,会做得更好。

在我们的努力下,老师说凯凯现在能坐得住了。

只给他两样玩具(陶莹全职妈妈)

2岁的乐乐有一个玩具整理箱,每次他玩的时候,就把玩具箱拉到房子中央,然后“哗”地一下子全倒在地上。对于眼前的玩具,他这个拿起来看看,那个拿起来看看,这个拍两下,那个扔出去,最后一个也没玩,站起身走了,去别的房间玩去了。我总说他没有耐性,不爱惜东西,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对哪件玩具的关注程度都不够。这可怎么办?

后来,我查看了一些育儿书,书上说,不能给孩子那么多玩具。于是,以后乐乐再玩的时候,我只让他从箱子里拿出两样玩具。他哭闹着非要把箱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我不允许。在我的坚持下,他最后拿出两辆小汽车。他递给我一辆让我教他玩,我打开开关,小汽车在地上走起来,撞到墙后又翻个身回来了,而他手中的车是放在地上倒退一下后,一松手,就能跑出去,第一次,他认真地玩起来,在我的教导下,也终于明白了两辆小汽车的玩法是不同的。

以后,我又同他一起玩毛绒玩具,表演一些小故事,还拿出小鼓有节奏地敲出鼓点,在我的引领下,所有的玩具都成了他的宝贝。

由此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需要父母引领,教给孩子如何玩,怎样玩得更好,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孩子会玩了,才觉得玩具有趣。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走神,写作业时三心二意,边做边玩,总要写到很晚,没有家长陪着就写不完。写作业会写错字、抄错得数,考试时会马虎大意看错题等等。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呢?我们的父母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可以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来分析

陈秀茹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咨询经验得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原因。有些孩子偏食,本来是该吃什么吃什么,由于家长的溺爱却成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孩子厌食该怎样办),造成许多成长元素的缺乏。其次是运动,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体育锻炼,其实运动最有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运动中,孩子的肌肉、神经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要做的动作。

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心理原因有很多,比如伙伴关系、师生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但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养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父母的过度呵护可以说是孩子专注力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疼爱有加,本来应该孩子完成的事情却由父母来代劳,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因为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完成的,作业错了爸妈给检查,上课没有听明白父母会请家教,这样一来,孩子的专注力必然会下降。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家长要告诉孩子,想换书可以,但是可以给妈妈讲讲这本书的意思吗?每次给孩子玩具也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玩完这些放回原处再拿别的玩具。

2。要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3。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专注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走神。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为20分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则为半个小时。所以,孩子写累了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写。

4。改定时为定量。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八点就写完作业了,于是让孩子额外再做题。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写完也得写,还不如晚点儿写完。

5。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专注力。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

6。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育儿知识:宝宝增高食谱),家长也不要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样等于强化孩子不集中的特点,孩子也会在心里认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陈秀茹老师说,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注意,反映在学习上才开始着急。所以,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抓得越早越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学习ABCD,而是意志品质、性格及专注力的培养。

所以说我们在日常护理中从幼儿开始,就要去培养宝宝的注意力,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而做的,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浅析宝宝注意力问题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注意?

刚出生的新生儿,一睁开眼睛就会盯着眼前的东西看或东张西望,一些特别的或新奇的外界刺激会引起新生儿的生理反应改变,如心率、脑电的改变,并表现出外在的躯体活动。如,在吃奶的时候耳旁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他会减慢吸吮速度甚至停下来,但1个月内的新生儿对物体的注意时间为十几秒。4个月前的婴儿由于眼球肌肉的调节能力较差,东西放在眼前18~20厘米左右才看得最清楚,而看其他距离的东西则模糊不清,像未调对好焦距的镜头。

婴儿喜欢看什么?

6个月以前,婴儿的注意多体现在视觉方面,注意看人脸的时间最长,其次是看形状有些复杂、边界清楚的图形,容易被温暖而明亮的颜色所吸引,如红色。[p5]

婴儿床头会旋转的音乐挂件令很多宝宝着迷,一看见伴随着音乐慢慢旋转起来的卡通或好玩的图形就很专注或手舞足蹈。但少数宝宝却对旋转起来的挂件并不感兴趣,扭头甚至烦躁,这是因为这些宝宝的内耳前庭功能过于敏感所导致,此时就不必强迫宝宝专注地看了。

宝宝的注意能有多长?

随着宝宝每天清醒时间的延长,注意能力也迅速得到发展,持续注意一件事情的时间更长。注意能力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和具体的对象、活动、兴趣、情绪等因素有关。

*1岁婴儿的注意时间可以达5~10分钟。

*3~6岁的注意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最多能集中注意20分钟。

*7~10岁大约20分钟。

*10~12岁25分钟左右。

当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集中注意的时间更长。

3岁前,幼儿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其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出现在眼前才会被吸引并多看些时间。

分心宝宝与专心宝宝的注意力

当周围有声响、动静、光线变化、有人活动时,宝宝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还是停下来去看?

注意分散的程度也是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每个儿童不一样,我们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宝宝称为分心宝宝,能长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而不轻易被外界分心的是专心宝宝。

专心宝宝与分心宝宝各有长短。专心宝宝做事情专注,不太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在画画、搭积木时显得专心致志,甚至呼之不应,他们做事效率高,但缺点是显得难哄,而且如果过于专注一件事也容易忽视其他的事情,甚至是重要情况。比如如果在户外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就可能忽视了安全。

因此,对专心宝宝有必要多提醒他们,家长还要理解因做事情太专注而不理会妈妈的叫声。

分心宝宝在婴幼儿期显得容易抚慰、好哄,能较快注意到周围的事情,但有时显得三心二意,影响做事情的效率和学习成果。

总之,为了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可以多与孩子玩一些串珠子的游戏等来进行培养。

宝宝注意力发展的奥秘


脑的发育 

出生前宝宝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感觉的正确形成,因为感觉不仅由刺激引发,还是经验的产物。宝宝出生后,面对的挑战很大,他们会被过多、过强的刺激所困扰和迷惑,必须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并完善种种认识。

新生儿的脑部已具备成人脑部的形状和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因此,宝宝刚生下来时,不会说话、不能自主活动,这些能力需要在日后脑发育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具备。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脑部发展总是领先于身体的其他部分。刚出生时脑重大约在350-400克,仅仅是成人平均脑重的25%;1岁时脑重达到800-9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60%;2岁时脑重增至1000-115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75%。可见在宝宝出生的最初1-2年内,脑发育是最快的。孩子的早期经验能极大影响脑部的神经网络结构,因此早期的体验越多,脑部发展就越好。

注意的外在行为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感觉器官无时不刻都在接受着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但是人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是有限的,注意的出现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地处理那些重要的事情。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客观刺激物比较多变、强烈或新异等,或因人的兴趣、需要、态度等主体状态产生;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宝宝的注意在外在行为上,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捕捉行为

包括注视、倾听、嗅闻、触及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指向活动。新生儿早期发生的对某种亮度的光线、某种响度的声音或某种形状的轮廓的注意,是在这些刺激适合新生儿生理上可接受条件下被捕捉的,因而是无意注意。

婴儿时期对许多感觉刺激均可发生无意注意,如中等强度、优美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母亲的高频语调,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的玩具等。随婴儿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意愿、需要和偏好倾向则能诱导有意注意。

2.搜寻行为

包括扫视、视听追踪、辨别、寻找某些刺激物的主动过程。实验人员们发现新生儿有目光扫视活动。半岁以上宝宝能在两三个成人之间辨认出母亲,在许多玩具中,选择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个。这时,宝宝的注意指向和集中于这些他们偏爱的事物或人,是一种主动的、有意注意行为。

3.注守或警觉行为

是指半岁以上的宝宝能对特定的事物较久地保持在心理定向之中。他们对熟悉的、偏爱的事物,以及对与熟悉物稍有差异的新鲜事物,在注视和倾听上,注守较长的时间。对陌生事物、特别是对陌生人产生较长时间的警觉性注意。这是经过内在的比较、匹配过程的有意注意。

宝宝各阶段注意的发展

0-1岁宝宝

1.选择的喜好(0-3个月宝宝)

这个时期宝宝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通过许多研究,专家们发现了以下特点:

*曲线与直线,更喜欢曲线。

*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更喜欢规则图形。

*轮廓密度大的图形与密度小的图形,更喜欢轮廓密度大的图形。

*具有同一中心的图案与无中心的图案,更喜欢有同一中心的图案。

*对称的物体与不对称的物体,更喜欢对称的物体。

2.运动的促进(3-6个月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在身体运动技能上有一定的发展,使他在进一步探索外部世界上有了可能性。其注意的特点表现为:

*头部运动、双手触摸和抓取技能更加精细和稳定,扩展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视觉注意更加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偏好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模像。

*对外部世界更加好奇,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活跃。

*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注意的质量。

3.觉醒的延长(6-12个月宝宝)

半岁后,宝宝觉醒时间增长,逐渐学会了独立的坐、爬行、站立,其注意的特点表现为:

*用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事物,进行社会交往,获得新信息。

*注意不仅仅表现在视觉选择上,更多表现在抓取、吮吸、倾听、操作和运动的选择性上。

*出现了对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选择性反应。

综合上面几个阶段,宝宝的注意在1岁以前更多受外界事物的吸引和诱导。随着身体运动技能的成熟,宝宝注意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为宝宝提供丰富有趣的环境,积累感性经验,是满足宝宝探索外面世界,发展良好注意品质的有益措施。

1-3岁宝宝的注意

1.语言的辅助

1岁以后,宝宝能说出单音重叠词,能够以词代句、以音代物,对成人的言语指令出现相应的反应。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已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就使宝宝的注意又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广阔的领域,使其注意活动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第二信号系统。这个时期宝宝注意活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当他听到成人说出某个物体的名称时,便会相应地注意那个物体。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制约、影响宝宝的注意活动,使宝宝能够对图书、图片、儿歌、故事、电影、电视等感兴趣。

2.客体永久性认识的促进

1岁以后,宝宝能够懂得当一个物体从眼前消失,被移动到其他地方时,这个物体也是仍然存在的,这就是客体的永久性。当宝宝有了这种客体永久性的认识时,其注意活动就更加具有了持久性和目的性,而不再受物体出现与否的影响,这也使其注意活动更具有探索性和积极主动性。

3.表象的影响

表象是指物体不在眼前时,其特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宝宝一般在1.5岁-2岁后,产生表象这一心理现象。由于表象的出现,宝宝的注意开始受表象的直接影响。当眼前的事物和其表象出现矛盾或较大差距时,宝宝会产生最大的注意。曾有科学家对2岁宝宝做过一个实验,当宝宝看到幻灯片中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头拿在手里时,表现出最集中的注意。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1-3岁宝宝注意的时间在逐渐增长,注意的事物也逐渐增多,能注意到自己的内部状态和周围人们的活动。由于大脑神经控制能力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的分配能力也有较大的发展。3岁时,宝宝有意注意的能力提高,能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能和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文:赵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