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你从未听到过她的声音,她却是一直在听着你。早在出世之前,她就一直在倾听你心跳的节奏,还有血液流过全身的声音。

她能辨认出你的说话,因为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你的声音让她感到很舒服。宝宝会特别留意人类的声音,因为人类是他们的看护者。如果有熟悉的声音在身旁逗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开心。推荐专辑:胎教的学问

听个明白

虽然在出世三个月前耳朵的结构就已经发育完整,但宝宝刚出世的时候还不能听得很清楚。因为还有羊水留在宝宝的中耳里,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被吸收掉。

你那有节奏的心跳能让怀中的宝宝很快地平静下来。你说话的时候,宝宝的眼睛会随着你的声音转动。

比起其它声音宝宝更喜爱人类的讲话声,而比起低音的男声则更喜爱高音的女声。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宝宝在出世前听到的大部分是妈妈的声音。但爸爸不需要担心哦,只要保持跟你忠实的小听众聊天,相信很快她就会熟悉你低沉的声音了。

新生的儿的听域比成年人高四十到五十分贝,即是说,着宝宝并不能真正听到周围较为安静的声音。但他们能听到较大的声响,并会出现受惊、眨眼、哭闹、喘气甚至停止进食的反应。

音乐对所有的宝宝都起安抚的效用,就像作用在成年人身上的那样。有证据显示在宝宝出世前对她唱的催眠曲,或者是对她的哥哥姐姐唱的,也能让她感到平静和温馨。

啼哭和嘀咕

宝宝的第一种语言并不需要词汇来表达,她能用哭声让你明白她的意思。如果你正处于授乳期间,她的哭声还能增加你的乳汁分泌。很快你就能明白她的哭声:这种代表饥饿,那种代表不舒服或者疼痛。你的反应令她知道你能听懂她的哭声,她会觉得很欣慰。你的反应令她知道自己的沟通起作用了,她会觉得很开心。

到第四周,宝宝会开始进一步的交谈。她会开始嘀咕,而你也会向她嘀咕。与此同时,宝宝也开始对更多的声音作反应。当听到有东西摔破的时候她会感到受惊,当听到催眠曲时她会感到平静,而对于普通的声响——不太响又不太安静的那种——则不是很感兴趣。

第四到第六周期间,宝宝将开始协调她的听觉和视觉。她会将你说话的声音和你说话时的样子联想在一起。你会发现宝宝在听到你走近的时候就开始笑了。如果你看着她,会发现她好像看到你在跟她说话而笑起来了。再过几个星期,就算你不作声她也会看着你发笑了。这就是你声音的魅力:她会预测到你的声音并作出反应。推荐文章:怎样对待宝宝不同的哭声

呀呀学语

宝宝天生对节奏就很敏感,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宝宝会跟着做动作,宝宝对悦耳的音调或语调也同样的敏感。到了三个月的时候,宝宝分辨高音的能力也更强了。这样宝宝就能从周围环境的声音中分辨出你的声音,尤其是那种妈妈(或者爸爸或者朋友,甚至小孩子)对宝宝说话时就会自然用到的像唱歌那样的高音。用不着感到尴尬,这种语调有时被称为“妈妈语调”,能让你的宝宝听得更清楚和更容易辨清音节。

宝宝天生就能辩清音阶,甚至还能辩清更小的单位:音素。无论是哪种的语言,宝宝们最初学说话的时候能比成年人分辨出更多的语句。在你的宝宝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她可能一直在咿咿呀呀地用日语,又或者是瑞典语或者乌尔都语来说话呢。推荐专辑:语言能力训练

但这种非凡的本领在宝宝一岁之前就会消失。因为宝宝听得最多的还是她的母语,所以也更熟悉。最终她将会掌握这门语言,这是每个宝宝的目标:能和妈妈还有其它人沟通。

提醒:因为听觉是沟通的关键,所以宝宝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专业的听觉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在医院刚出世的时候没有接受听觉测试,请联系保健医师进行该项简单的测试。

音乐与莫扎特

你有没有听过莫扎特?让宝宝听他的音乐,宝宝在数学方面将变得会很出众。当然,并不是必然的。但有这样一项有趣的研究,让三到四岁大的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其中一部分更接受六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琴训练。在测试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这些孩子与数学能力有关的空间-时间想象能力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那些曾接受弹琴训练的孩子获得了进步。

但是,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发现能否在婴儿身上生效。

然而,已经知道的就是音乐能影响你和宝宝的情绪。缓慢悦耳的曲调能够使宝宝感到平静而想要睡觉。活泼的曲调能激发你和怀中宝宝的活力,使你们感到非常愉快。

因为宝宝在出世的时候就具有很好的听觉,她会对更复杂的音乐产生兴趣。而古典音乐的节奏很接近于人类声音的悦耳音调,宝宝会更加喜爱。音乐能否令宝宝成为火箭,科学家还只是在猜想,但会令她感到愉快却是肯定的。

还有一样能让她感到快乐的事情:跟她说话,这同样对她有好处。她喜欢听你说话并从中学习说话。你们都会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对方倾诉,一直都会有的。

延伸阅读

经典儿童电影推荐:《英雄小八路》


50年代,盘踞在台湾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经常对大陆进行军事挑衅,福建沿海许多和平的村庄被炸毁,许多村民被炸死。上级领导为了保证群众的安全,决定将学校的学生转移到后方。

生活在福建前线的中小学生国坚、林燕、铁牛、小明、小华人小志大,勇敢刚强,从小对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恨之入骨。他们要求留下支援前线,并且像董存瑞叔叔要求参军时那样,再三向公社赵书记央求。但赵书记仍然不同意他们留在前线,劝导他们服从命令,并派一辆汽车将他们送往后方。机灵的孩子们在半途中佯装肚子疼,巧妙地逃了回来。

在路上他们见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一直跟踪到营部,原来是到阵地视察的解放军团长。在营部他们遇到了赵书记,孩子们向赵书记要求一定要留下来,并保证一边参加前线工作,一边努力学习。赵书记见到孩子们决心很大,只好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在执行任务中,孩子们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有一次年纪最小的小明负责坚守电话机,因为贪玩和胆怯在敌人打炮前没有及时地敲防炮钟,赵书记和林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不断勉励、帮助他克服缺点。孩子们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阵地参加修工事,运炮弹,帮助民兵看守监督岗,敲防炮钟,给解放军叔叔送茶水、送饭、缝洗衣服鞋袜,在狂风暴雨的黑夜,还为解放军叔叔烤干衣服。同时他们还抓紧学习功课,与后方的同学比赛。在实践中,孩子们锻炼成为坚强勇敢的小战士。

敌勾结,并冒充小明妈妈多年未见的、从南洋回来的弟弟。国坚看出破绽,一面派小明向赵书记报告情况,一面冒险陪特务上军事要地狮子山,暗中监视特务的行动。由于公社党委的周密策划和孩子们的机智勇敢,终于将特务和暗藏坏分子生擒。敌人不断加强对我沿海进行军事骚扰,公路大桥被炸断了,为保证运输,公社党委决定紧急抢修。林老师为抢修桥梁在敌人炮火中不幸牺牲。孩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向团长献上红领巾示报仇的决心。接着,我军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敌人阵地。突然,团指挥部通向三连的电话线被炸断了,电话员小虎受了重伤。在紧急关头,孩子们手拉手,以身体接通了电话。当三连的炮火又向金门岛发射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微笑。

宝宝听故事为何“百听不厌”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宝宝喜欢上一个故事的时候,常会要求你反反复复地讲。你可能讲得头都大了,实在不想再讲了,宝宝还是兴趣不减,甚至当你讲错的时候他还会忙着帮你纠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如此喜欢反反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呢?

你若直接问宝宝为什么,他的回答可能很简单——好听呗!

好听就是宝宝的理由!

故事中的世界是宝宝的世界

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宝宝要求反复讲的故事,就会发现,宝宝要求讲的大多是那些情节简单、人物鲜明、想像力丰富,但对他又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故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也就是说,在宝宝眼里,白雪公主、小矮人、王子、九头的鸟、一足的牛都是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树叶、小草,世间万物也都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有情感的生灵。宝宝相信,树叶会说话,小草会唱歌,它们也和自己一样有时高兴,有时难过,有时困惑,有时惊奇。没错,宝宝就是在和这些小生灵的对话中成长的。从有关这些小生灵的故事中,宝宝还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习得着智慧,同时也感受着希望。宝宝是泛灵论的,与成人不同,他同时生活在想像和现实的世界中,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冲突等问题都可以在故事中得到解决。因此,对于那些和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故事,宝宝总是百听不厌。

宝宝每天都是新的,故事也是

宝宝每天都在无声无息地持续快速地成长着,今天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可能第二天就能开口叫“妈妈”了。宝宝内在的生长速度是成人无法估计和想像的。对于成人来说,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也许没有太大的差别,让我们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是极其枯燥和痛苦的。但是对于快速生长着的宝宝来说,今天的“我”已经不同于昨天的“我”了,故事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听故事的人已经有了内在的变化,因此宝宝每次都能在相同的故事中找到不同于以前的体验。乐此不疲听着同一个故事,对于他来说,不是单调的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发现!等过了一段时间,宝宝发现他再也不能从这个故事中找到新感觉时,自然就会把兴趣转向新的故事。

所以,当宝宝又要求你反复讲同一个故事的时候,请不要粗暴拒绝宝宝,要不然你也许会在无意间打击了宝宝求知的热情,这恐怕是你最不希望看到的吧。

超级奶爸60万字记录儿子成长历程


儿子出生900天,家住南京市清凉门大街华阳佳园的居民和先生,为儿子写了479篇共计60万多字的日志。此外,还拍下了5000多张图片,以此记录儿子美好的成长历程。为此,和先生在网上颇受网友的追捧,他也被朋友们称为“南京版超级奶爸”。

都说养儿难,和先生却利用工作空暇时间,写就如此之多的文字,颇为不易。和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曾几度想放弃,但是家人和网友的期待,特别是自己远在江西老家70多岁的双亲,每每通过看日志了解孙子的一举一动,让他坚持了下来。

60万字日志上网

引来留言上万,网友称他南京版“超级奶爸”

你知道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前80回有多少字吗?答案是61万字。然而,南京这位姓和的孩子他爸,竟然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写出了60万字的日志,记录儿子的成长足迹。而记者在其日志的留言上看到,不少网友惊赞和先生为南京版“超级奶爸”。

60万字,479篇,900天……算起来,和先生平均1.8天写1篇,而每篇的字数平均1250字左右。“真是不容易,不仅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细微成长变化,还要行之于笔端,这不仅需要有妈妈般的细心和耐心,还要有文学家的笔触。”一名网友说,他就是南京版的“超级奶爸”啊!

“牛牛(孩子的小名)体形是越来越发福了,抱在手里越来越沉了。有时想想,就当是练哑铃了。胖乎乎的哑铃,呵呵,感觉很好。”如此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而记者从前浏览至后,每篇日志都有网友点击观看,前后浏览达数万人次之多,而留言更是多达上万人次。

记录孩子点滴

从衣食住行到性格塑造,边写边总结教育的得失

“牛牛的成长,除了体重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尿不湿。最初的一个月,用的是NB码的。后来给他换了S号的。刚换时,还感觉S号挺大的,小屁屁包进去还有富裕空间。如今不行了,明显紧巴巴了,呵呵,里面的空间要小多了。看来马上要换M号了。”和先生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身体力行地照顾小宝宝,肯定是不知道这么细的。”一位网友这样说。而和先生告诉记者,他过去写日志,还只是自娱自乐,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为一种动力了。“他们都非常喜欢看,一开始还只是写着玩的,一两百字就成一篇了,渐渐地,儿子身上表现的乐趣越来越多,文字也就不断增加。很多点点滴滴的细节,就凭借着一天天的观察,找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细节,写下来,就乐趣无穷。”和先生说。

而记者看到,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和先生的日志内容也从开始单纯的衣食住行,进入到孩子性格的培养了。到后面,他在写日志的时候,已是对孩子成长的不断总结,哪些是孩子进步的地方,哪些是孩子做得不好的,需要改进。“一旦沉下心来写的时候,就会认真去想,去总结,然后培养的方式就会有变化。”和先生说。

曾经几度想放弃

7旬父母的期盼和朋友的关爱“力挺”着他

和先生说,从儿子出生开始,他就想写下儿子的成长历程。写这些日志,完全是利用工作空暇时间写的。有时,下班回来,照顾孩子,又累又乏,也曾经几度放弃,但是家人的动力促使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已近不惑之年的和先生说,他也算得上是中年得子,因此,特别疼爱儿子,但又怕因为溺爱而造成教育误区,写日志也是总结思考的一个过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父母亲远在江西老家,今年都70多岁了,身体的原因不能来到南京照顾或者看望孙子。而每天上网看儿子写孙子的日志,还有不时上传的照片,成为老人们了解孙子的一扇重要窗口。

“我母亲今年74岁,父亲78岁了,他们由家里的亲人教会了上网,几乎每天都要上网看这个孙子,一篇都不落下。”和先生说。

此外,还有妻子及其家人的压力,因为喜欢看他的日志,他只要稍微有些懈怠,妻子等人就催促了。还有一些朋友喜欢看。“有时也想,这也算是一种成就感,毕竟能像我这样的超级奶爸,也是屈指可数的。”和先生笑着说。

等儿子长大后

准备将日志整理成书,送给他作为纪念

天天写,有没有记流水账的感觉呢?和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小的时候,一个月、两个月都是那个样子,有点这种感觉,但后来就开始转型了,具有故事性了。

“每篇都是一个个故事,比如第一次会笑,我觉得这还是需要靠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孩子的喜爱。其实核心一点,就是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和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父亲都放弃了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权利,成长的快乐。他则认为,事业上成功是快乐,多挣钱提高生活水平是快乐,但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长,也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现在却常常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而被人忽视。

和先生说,写了这么多,很多朋友建议他的日志可以出书。对此,和先生称,等有条件了,等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出书。“当作孩子成年的礼物送给他,这也包含着对儿子的爱,希望给他留点纪念。”和先生如此说道。

“超级奶爸”的一则日志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宝宝听古典音乐的好处


1、古典音乐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博爱的情怀。

古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心灵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壮阔,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

2、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3、古典音乐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音乐是直觉的艺术。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直接理解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5、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6、古典音乐是完美的听觉艺术。

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