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及学校,故培养此期儿童的智能需家长与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此期儿童智能发育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克制自己,并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开始适应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为培养其智能提供了基础。培养此期儿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语言能力的培养:学龄期是儿童有意识地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是掌握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孩子成材,就要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是培养此期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通过阅读活动,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文字的印象和理解,锻炼儿童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还可从阅读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陶冶孩子的情操。要孩子阅读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读书,而不能强迫。父母的读书习惯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作用,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可给孩子大声念书。要让孩子与课外书交朋友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而不要把孩子完全限于教科书上。家长要为孩子认真挑选适合孩子看的图书,帮助孩子阅读使其理解所读书的内容,但应注意不要鼓励孩子提前阅读高于他们年龄水平的读物。写作是儿童运用语言文字记叙和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7岁以后已具备初步书面语言能力,在正确的指导和训练下可以写简单的作文,家长应鼓励孩子仔细观察事物,掌握描写和叙述的技巧,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命题作文为主,注意帮助孩子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及安排段落层次等。注意此阶段小儿学习写作只是为了中学写作打基础,绝不能强其所难,要循序渐进。还可通过写信、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2)观察力的培养:此期儿童的观察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持久性,故家长在培养孩子观察力时,要根据观察的任务,向孩子提出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要求,使孩子认真、细致、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并逐步养成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有计划的、持久的观察习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多带孩子去认识和观察大自然,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及特征,观察社会上的各式人物等;让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孩子观察之前应为他们提出观察任务,使其带着任务去观察,这样才会获得比较完整的清晰的观察材料;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观察步骤及方法,并帮助孩子比较及编写观察提纲。

(3)记忆力的培养:记忆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龄期儿童的记忆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向孩子提出记忆的任务:家长及教师要善于向孩子提出短期的和较长远的记忆任务,并说明主要记些什么,记到什么程度,使孩子心中有数;对于高年级儿童,要启发他们自觉地提出记忆任务,并激励他们为完成任务而记忆。②掌握记忆的规律: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给以的刺激新鲜,则能激起兴趣,记忆就能强化,所以要激起孩子记忆的兴趣,反复多次、循序渐进、前后联系才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③掌握记忆的技巧:记忆是有窍门的,记忆的方法有整体、归类、联想、口诀、缩略、区别记忆法等多种,在学习中,要根据所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与之相应的记忆法,经常进行记忆锻炼,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④合理地安排复习: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已经形成的联系,巩固记忆,加深理解,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应培养儿童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并科学地分配复习时间的习惯,由于学习材料不同,复习方法亦应有所不同,如交替复习法、列表法等。

(4)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在人的意识倾向支配下,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要发展学龄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加强理想、前途教育,端正想象方向。当孩子想象中出现奇异现象或失误时,家长和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抓住实质给予正确诱导,切勿嘲笑、挖苦,更不能压抑孩子刚萌发的想象幼芽。要有计划地组织儿童参观、旅行等,让儿童亲自观察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等以打开儿童的视野,丰富知识,为想象提供丰富的材料。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儿童的再造想象,通过命题作文、科技活动等创造性实践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力。

(5)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儿童通过观察、实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引导儿童上升到理论知识。及时引导儿童给概念下定义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对要掌握的概念应多练习、多应用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人思维过程的基本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有的儿童读一篇文章不会分段落,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概括不出其本质特征,这主要是思维过程的基本能力差,故应注意培养,应引导儿童动手、动脑,亲自分析、综合,并进行比较及概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孩子用提纲、图表等形式,把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6)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是指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有所成,就必须从小训练孩子的实践应用能力,应从训练头脑、双手、眼光及个性四方面进行。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打开孩子的思路,使大脑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思维,让孩子自己动手以锻炼其双手,同时家长要为其锻炼创造条件,具有创造意识的双眼必须比观察力更深一层,故应注意培养。还要培养孩子有稳定的学习情绪,有自信、勤奋、百折不回的品格及不怕困难的精神,要经常让孩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7)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还可对孩子进行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总之,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使其在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扩展阅读

学龄期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学龄期是指进入小学后到青春发育期前的这段时间(一般为6~12岁),这一时期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较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能力的发展:此期儿童言语能力是从听和说的言语向看和写的言语发展,处于日常生活用语向专门学习系统的母语过渡中,并由口头对话的言语向独白式言语发展,其书面语言的“写”落后于看、听、说。一般词义熟悉或口语常用的字容易识记,在低年级时,由于对字形只有模糊的印象,字义的理解不确切,易出现错别字。在低年级时不能明确掌握语法结构,只是在实际应用上掌握,约从四年级开始,儿童才能自觉地掌握语法结构。

②观察力的发展:此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处于描述对象阶段,虽较学前期儿童发展,但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持久性,其中缺乏目的性是此期儿童观察的一个显著特点,常影响儿童的观察效果。

③记忆力的发展:此期儿童记忆力发展虽较学前期稍慢,但在11岁以前仍有显著的提高,其记忆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记忆储存时间也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意记忆及有意记忆均在发展,但有意记忆发展更快,此期已占主导地位,随着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提高和改进有意记忆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词的抽象记忆快速发展,逐渐占主导地位。

④想象力的发展: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到有意,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的发展过程,此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积累,想象的无意性、模仿性逐渐减少,而有意性、现实性及创造性想象逐渐增多,如在看图作文中能想象出许多生动的、合情合理的情节,但此期儿童想象的目的性、复杂性及概括性还不高。

⑤思维能力的发展: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这种质变是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开始时常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及不自觉性;在整个学龄期,儿童的抽象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总趋势是抽象逻辑思维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对于各门具体的学科来讲,儿童思维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一般对于比较熟悉的,较容易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概念,思维水平较高,对于比较生疏而距形象较远的概念,思维水平较低。学龄期儿童的理解处于不断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儿童以直接理解为主,对于内容的具体形象理解得较好,而对于内容的思想意义方面不能理解;中、高年级的儿童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间接理解逐步占主导地位,并能理解一定的抽象内容。

学龄期儿童语言发育的特点是什么


学龄期是指6、7岁-11、12岁期间的儿童。这时他们的语言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口头语言的发育:儿童入学后口头语言迅速发展,对语言的理解力逐渐摧强,能全面地理解老师逐渐复杂而完整的语言表达。在此期间儿童独白语迅速发展,如复述课文,开会发言,这种独白式语言比对话语言要求有更多的预先思考,要求善于选择词汇,组织内容,主次分明,目的指向清楚,促使儿童口头语言更加完整、连贯。

②书面语言的发育:由于上学开始使用书面语言。如阅读课文、造句、写作等。书面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更高级形式的语言,它可以在人与人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用书面语言的解剖生理基础与口头语言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发现有的儿童因书写无能、阅读无能而造成学习困难,但口语表达仍完好无损。

③内部语言有了明显的发展:内部语言是一种发音隐蔽的默语,句子压缩、简略,具有自我调节的机能,是语言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发展与书面语言及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低年级小学生尚不习惯于出声思考,到了后期先思考再说,或先思考再动手的能力逐渐加强。

学龄期儿童注意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学龄期儿童在学校学习时,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两种注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不随意注意也有了新的特点,更多的是与学习兴趣相联系:教师教学直观性、生动性的教法,以及引起高尚情感的激情演讲和产生美感的图画等都能引起儿童持久的不随意注意。此期儿童能集中注意的时间:7-10岁约20分钟,10-12岁可达25分钟,12岁后能达30分钟。小学儿童能否稳定地保持注意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受成熟因素的制约;

②受教育因素的影响;

③受教育方法的影响,直观而具体生动的教法,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内容,可以使儿童持久稳定地维持注意;单调、刻板的内容则容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学龄期儿童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其主要原因是对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而未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当儿童写字的技能熟练后,他就能分配他的注意,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注意障碍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分心、注意的不稳定,不能将注意长久地集中在任何事物上,注意力经常不断地由一个客体转移到另一个客体上,此外是注意范围的减少,注意的分配能力变弱等等。

怎样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音乐素养?


学龄前儿童教育:孩子有音乐素质和兴趣爱好是很多家长渴盼的事,它能让孩子更有生活乐趣,幸福感更高。做为家长,稍微认真,就能让孩子迷上音乐。如何塑造少年儿童音乐素质?

一、宝宝在肚子里时,您就该多问些缓解怡人的宝宝胎教音乐;孩子面世后,应当培养随时随地让孩子置身于音乐气氛的良好的习惯,顺手给他们播发一些世界名曲,除开入睡以外,不管孩子在干什么,都能无意间地捕获动听的曲子,这种节奏会耳濡目染地内化为孩子的营养成分,你一定要坚信經典的能量。

二、学龄前儿童教育说到和孩子一起享有音乐,儿童对动听的曲子有一种纯天然的憧憬,平常家长能够一边唱一边与她们玩游戏,五岁之前的宝宝是不害怕反复的,一样的童谣人们能够不断唱。

三、挑选一种乐器。我还在院校开展了一些调研,练过乐器的孩子融洽力好,有判定,音乐素养高,学习培训通常也非常好。孩子到四五岁就能够触碰乐器了。练乐器是极为磨练家长坚持不懈力的一项工程,应当留意以下内容: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1、选择乐器尽可能征求孩子的认同,人们家长通常考虑到价格、時间、是不是时兴等难题,忽视了孩子的本身特性,孩子有较明显的玩乐兴趣爱好是坚持不懈长期的一个必定前提条件。

2、学习培训全过程中应重守候轻迫使,重艺术美轻技术性、重全过程轻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