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发展

2021-03-25 胎教的发展 心里上入学准备 为孩子入学准备

为宝宝自我发展准备环境(上)。

我们常常会低估宝宝的能力,担心他这个学不会,那个理解不了。实际上,宝宝天生就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为他准备了合适的环境,他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可能被触发,而一旦这种能力被触发,他就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行动起来,主动去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为宝贝自我发展准备合适的环境呢?

环境:诱发宝宝自我发展的强劲动力

贝生妈妈在论坛发帖讲述了小贝生一个有趣的故事。某一天,贝生妈带贝生去一家室内游乐场玩。游乐场对面是兴趣班,因为好奇,贝生也特别想去看看。问过管理人员之后才搞清楚,那是4~6岁宝宝的数学兴趣班。管理人员坚持认为像贝生这么小绝对听不懂,因此建议报小班。因为贝生哭闹着非要去听课,贝生妈不想打消他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于是跟管理人员交涉,请求让她去听几分钟课,给她一个体验的机会,并且跟贝生约定,如果她能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她就有机会获准报名去学这个课程。进去之后,坐下不到一分钟,贝生就抢答了一个问题,并且全场只有最小的她认出了“扇形”。老师让她站起来,并特别表扬了她。回答完第一个问题之后,贝生得意地对妈妈说:“一个啦啊。”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管理员也换了一副面孔,温和地说:“你们安心上吧,只要宝宝有兴趣就行。”就这样,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贝生回答了4个问题。下课后,再没人说贝生不能报这个班了。

正如小贝生一样,宝宝自我发展的需求与能力常常会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被触发。这个环境也许是我们有意无意设置的,也可能仅仅是我们偶然闯进了这么一个环境,因为好奇,宝宝就会对这个新环境下的某些东西产生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他试图要去探索的执拗劲儿就会跟着高涨起来,如果我们顺势而为,宝宝就可以在我们提供的特定环境中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了。

需要为宝宝自我发展准备什么样的环境?

提到环境,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那些可视的物质环境。实际上,宝宝自我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环境,也包括了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我们一般不容易忽视,所以很多有早教意识的爸妈从宝宝一出生就会给他买多多的玩具、多多的图书,给宝宝布置舒适宜人的家居环境,设置许多和宝宝一起玩耍的游戏等等。相比较而言,我们对人文环境这个环节可能就不会特别在意。举例来说,不少爸妈抱怨,宝宝不喜欢阅读,对书一点兴趣都没有,看到别人家的宝宝能很认真地看书,并且懂得的东西很多,他们就会很焦虑,甚至可能把问题归咎到宝宝的身上,以为他天性就不喜欢图书。表面看,问题似乎在宝宝身上,而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在爸妈的身上。

宝宝天性是喜欢模仿的,尤其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并且,他们总是盼着以这样的方式来标示自己已经“长大”。这就是言传身教之所以有着特别强大的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了。事实上,在一个有着浓厚的读书气氛的家庭里,我们很少看到不喜欢阅读的宝宝,相反,如果爸妈只对打牌聊天感兴趣,对书本却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宝宝也必定会在第一时间认识那几张牌,熟悉打牌的游戏规则,自然也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了。

宝宝对什么都好奇,图书自然也是他好奇的内容之一。只要我们给他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包括为宝宝提供合适的图书,家里有身体力行酷爱阅读的成人对宝宝施加影响,宝宝通常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自然而然成长为“小书虫”。

宝宝自我发展三阶段Zj09.Com

宝宝的自我发展会以各种外显的能力表现出来,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积累和潜伏期、萌芽期、爆发期。下面的事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论坛有位网名叫姜猪儿的妈妈,猪儿是她家宝宝的乳名。这位妈妈训练猪儿使用筷子的方式非常特别——每天吃饭的时候,猪儿妈都会让猪儿跟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吃饭,并且总是在他的旁边摆上一双筷子。自始至终,猪儿妈并没有提示猪儿使用筷子。一开始,猪儿对那双筷子也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他天天观察大人使用筷子的行为,某一天突然就对筷子产生了兴趣,拿起了身边的筷子。当然,猪儿拿筷子的方式很不科学。不过猪儿妈没有着急,也不急着去教他使用筷子的技巧。猪儿自己探索着,虽然颇费周折,但还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夹到了吃的。这大大地鼓舞了猪儿,于是,他更加热衷于使用筷子了。又过了些日子,猪儿终于可以跟大人一样很熟练地使用筷子了。

下一篇:为宝宝自我发展准备环境(下)

相关知识

为宝宝创造良好音乐环境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为宝宝创造良好音乐环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从宝宝出生到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宝宝建立的所有认识基础,是他日后感知发展和智慧发展的起点。开发这一阶段的智慧,孩子将终身受益。而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因此适时地对宝宝进行音乐启蒙,将对智力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那么,应该怎样给宝宝进行音乐启蒙呢?

一、对宝宝的音乐启蒙应始于胎教。因为早在母腹中胎儿就有了听觉,所以在母亲怀孕期间应该让胎儿多听音乐。

二、爸爸、妈妈要让宝宝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满音乐的天地里,放轻音乐刺激孩子的神经发育,进行音乐的启蒙训练。

三、随着宝宝的成长,爸爸、妈妈可选择各种情绪的乐曲、歌曲和宝宝一起欣赏,并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宝宝,使宝宝会逐步感受乐曲、歌曲的性质,如活泼、欢快、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如高兴、生气,让宝宝分别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达出来。

四、爸爸、妈妈可购买一些小乐器,如铃鼓、电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制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宝宝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发出各种声音,激发宝宝的兴趣。

五、用铃鼓、沙球等打击乐器,让宝宝感知节奏。爸爸、妈妈敲出什么样的节奏,让宝宝也敲出相同的节奏。

六、爸爸、妈妈可以选购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情趣性高、游戏性强的婴幼儿歌曲磁带,放给宝宝听。在宝宝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教宝宝唱。还可以教宝宝做简单的动作,做音乐游戏。

总之,爸爸、妈妈应因地制宜,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在引导宝宝学习欣赏、打节奏、唱歌、表演、做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音乐启蒙,可以使宝宝越来越聪明。

家居环境也能开发宝宝智力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居环境也能开发宝宝智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岁3个月的宝宝好像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即使一个空空的饮料瓶,他也能摆弄很长时间。我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他从我手中夺了瓶盖也学着往瓶口上放,可是总也对不上口,他索性摊开手掌往上按,结果当然是瓶盖滚落到地上。可小家伙并不气馁,捡起盖子还往瓶子上盖,偶尔一次盖上了,他就高兴地龇着小牙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在向我要鼓励。当然妈妈会适时地送上掌声和鼓励,竖起拇指赞赏儿子是最棒的。

好奇心可是宝宝最珍贵的财富呢,我们可不要轻易打击他。宝宝还是小婴儿时我们给他奶瓶,搞笑的是小家伙并不去吃奶嘴,而是去吃瓶底儿。后来再大点玩玩具,比如玩具狗、音乐琴什么的,发现他总是对玩具的背面特感兴趣,抠抠盖子,摸摸轮子,还一脸神情专注的样子。爷爷笑称这是宝宝的逆向思维,外公说这是宝宝善于琢磨,爱思考,长大了一定是个小发明家,还让我们一定要好好培养哩。

专家告诉我们家长,要尽可能使宝宝活动的场所变得有趣一点,比如客厅布置得有趣点,提供一些益智玩具,帮助启发宝宝的智力,应避免一次给他太多的玩具。

彩色环境有利宝宝智力发育


色彩不但装扮了美丽的世界,也为打开孩子的智慧之门创造了条件。有关研究证明,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因素各种各样,其中婴儿居室中彩色图案的布置就是丰富孩子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总是认为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还能会什么?

最多也只能辨别白天和黑夜。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想想看,如果孩子对外界和身体内部的刺激没有反应能力,那么当他饿了渴了的时候,怎么会哭?当他拉了尿了的时候,又怎么会闹?

所有的父母见到自己可爱的小宝宝时,都会面露微笑,于是,小宝宝明白了这种微笑是最美好的,最亲近的,于是,当孩子表示自己高兴的心情时,也会用微笑来回答自己的亲人。更让爸爸妈妈惊奇的是,当孩子看到某种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有趣的东西时,也会面露微笑,甚至笑出声来。

这说明色彩鲜艳的图案能够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并产生感觉良好的表情。没有刺激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无法发展孩子的智力,小宝宝的智力就是在不断的刺激,不断的感觉中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人员将出生后的婴儿放在用白布铺盖的婴儿床上,结果婴儿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发现自己有手,并且会用手触摸物体;3个月的时候,能够用手去触摸吊在头上方的物体。研究人员又选出15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把他们放在五颜六色的床上,床上还放着各种颜色的动物画片,床的栏杆还用花纹图案装饰起来。

实验的结果出现了奇迹:躺在五颜六色床上的婴儿只用1个半月的时间,就学会了用手去触摸吊在自己头上方的东西,比那些躺在白布铺盖床上的婴儿快了一倍。

这个实验还说明,聪明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要学会开发孩子的智力。说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讲一个故事来证明这个道理。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但从前有一个皇子因不得皇上的喜爱,当他刚生下后不久,就被软禁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结果他长大成人的时候,竟然五谷不分,六畜不认,连人为什么哭为什么笑也不明白,成了一个白痴。这说明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人体经过漫长的进化,适应了生存的需要。无数的感觉细胞接触了事物后,神经纤维就会将这种感觉传送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细胞的分析处理和整合,然后做出怎样言行的判断,之后,如何言行的判断又经过传出神经,将这种命令传递到相应的组织器官,而开始表达出言行。

婴儿也是这样,他从刚刚能够看到物体的时候,就开始通过视觉活动来获取外部的信息,进行一种本能性的观察活动,这种观察活动虽然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但确实可以丰富扩大婴儿的视觉印象,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毫无疑问,美丽的色彩是搭建孩子走向聪明的“桥梁”。

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下)


人际社会智能之宝宝不愿意融入人群

人际社会智能指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同情帮助他人,并能与他人分享的能力。表现在1-3岁宝宝的身上,就是喜欢与人交往,能从别人的表情、动作和、和语言等了解他人的意图,顺利地与人交流,乐于助人,并有模仿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宝宝在形成人际---社会智能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地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跟爸妈亲等养育者交往时,需要根据他们的情绪表现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选择最有效的交往方式。

这对他们将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人际---社会智能发展较好的宝宝很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信任关系,从而促进他们向别人学习的动机,以此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与他人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后,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形成良好的性格,这将有助于宝宝今后构建健康人格,为今后的生活和事业典大坚实的基础。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看到别人,从来不会主动去叫他们,怎么才能促进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了解自己的家人:可以把全家的合影挂在宝宝视线所及的地方,让宝宝每天能看到这些照片。同时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指着照片,把爸爸妈妈还有外祖爸妈、祖爸妈的名字,职业等告诉宝宝,增加宝宝对自己家人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爸爸妈妈还有外祖爸妈、祖爸妈过生日的时候,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外祖爸妈、祖爸妈的年龄等。加深宝宝对自己家人的印象。

让宝宝学会关爱他人:通过讲故事,或让宝宝看以小动物为主的有故事情节的电影或电视,通过爸爸妈妈的讲解,使宝宝了解小动物们的此时此景的心情,从而增加宝宝对他人内心世界洞察的能力,同时,也可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欢笑,同悲伤的移情能力。

让宝宝多与他人交往:在周末或其它空闲的时间,多带宝宝在小区、公园或有儿童游乐的大商场与别的宝宝玩。由于现在的居住环境,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又由于独生子女,宝宝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少而又少。当爸妈工作的时候,他们大都接触的是祖爸妈或保姆等,所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为弥补这洋的不足,有必要增加宝宝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肢体动觉智能之宝宝只要人抱、不肯走路

肢体动觉智能指巧妙地处理自身与物体的关系、善于调节身体各部的运动、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在1-3岁的宝宝身上表现为骨骼肌肉发展良好、喜欢用自己的肢体或手指做各种游戏,喜欢跑跳等,动作灵活、身体协调能力强,能够很好地保持身体平衡。肢体动觉智能不仅有利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与此同时,肢体动觉智能的发展,也能使儿童很好地宣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积极情感的产生。

肢体动觉智能的发展,还有利于儿童的意志培养。因为在体能的发展中,十分需要儿童的坚强毅力。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出去不肯走路,一直要抱,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喜欢自己走路:走路,对于对尚未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已经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同样能够很好地促进他们的肢体动觉智能。因此,营造一个宝宝喜欢走路的环境,乃是十分必须的。对尚在蹒跚学步的宝宝来说,平时可以让宝宝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比如将她/他喜欢的玩具放在稍远的地方,爸妈牵着他的手让他走过去自己去取。对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则可在地上用报纸等堆成小土堆等,让宝宝可以跨过去,或踩过去。以此增强宝宝走路的兴趣。

让宝宝学会攀爬:爸爸或妈妈可以匍匐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形成一座小山,而另一方扶持宝宝去攀爬。边唱儿歌,边让宝宝多次练习,让宝宝在锻炼自己攀爬能力的同时,充分地享受到亲子之乐。与此同时,爸爸和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练习看谁爬得快。利用装电冰箱、洗衣机等废旧纸箱,做成小火车,让宝宝通过钻、爬“小火车”,促进其肢体动觉智能。

内省智能之宝宝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但又做不好

内省智能表现为有良好的自我知觉能力。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有很强的独立性、知道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准则。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1-3岁的宝宝表现为,知道自己的名字,对周围充满好奇,会根据别人的反应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凡事都要自己去做,并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事情,如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能渐渐坦然地接受与爸妈的分离。

养育者的问题:

我宝宝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可是又做不好,我是让他做,还是尽可能帮他做好?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了解自己:在家里,可以通过穿衣镜让宝宝来了解自己。有空闲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对着镜子,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等。也可以让宝宝模范自己的动作,伸出自己的手、腿等,对自己的五官和肢体有清醒地了解。

让宝宝做自己的事情:宝宝的自我意识,是随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创设一个让宝宝可以自由地“做事”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宝宝的成长,可以让他们从自己用手抓饭吃到自己穿鞋,直到他们可以自己拿出玩具,结束后可以自己收拾好玩具。

自然智能之和宝宝出去的时候该怎么带他玩

自然观察智能指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善于辨别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的能力。还能对这些现象和事物的内在关联做出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表现在1-3岁宝宝的身上主要有喜欢在户外自然的环境中游戏,对小虫、小鸟等小动物有很大的兴趣,也喜欢看树、花等自然景物。对自然的变化很敏感。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一直要出去,可是带他出去,又不知道怎样陪他玩。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或公园,摄入宝宝眼帘的动物或植物等都指点给宝宝看,并有耐心地陪宝宝对这些自然的景象、动植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大胆的探索。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宝宝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可以对自然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让宝宝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自然:当宝宝在自然的环境保护中,可以引导宝宝用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自然。比如,当白天带宝宝看到日光在树叶婆娑里时而显现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日光下玩追逐自己影子的游戏,也可以伸手去触摸树叶,感受树叶的质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宝宝对光与影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宝宝对树叶等植物的兴趣。

胎教的发展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