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宝宝自我发展准备环境(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常常会低估宝宝的能力,担心他这个学不会,那个理解不了。实际上,宝宝天生就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为他准备了合适的环境,他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可能被触发,而一旦这种能力被触发,他就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行动起来,主动去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为宝贝自我发展准备合适的环境呢?

环境:诱发宝宝自我发展的强劲动力

贝生妈妈在论坛发帖讲述了小贝生一个有趣的故事。某一天,贝生妈带贝生去一家室内游乐场玩。游乐场对面是兴趣班,因为好奇,贝生也特别想去看看。问过管理人员之后才搞清楚,那是4~6岁宝宝的数学兴趣班。管理人员坚持认为像贝生这么小绝对听不懂,因此建议报小班。因为贝生哭闹着非要去听课,贝生妈不想打消他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于是跟管理人员交涉,请求让她去听几分钟课,给她一个体验的机会,并且跟贝生约定,如果她能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她就有机会获准报名去学这个课程。进去之后,坐下不到一分钟,贝生就抢答了一个问题,并且全场只有最小的她认出了“扇形”。老师让她站起来,并特别表扬了她。回答完第一个问题之后,贝生得意地对妈妈说:“一个啦啊。”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管理员也换了一副面孔,温和地说:“你们安心上吧,只要宝宝有兴趣就行。”就这样,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贝生回答了4个问题。下课后,再没人说贝生不能报这个班了。

正如小贝生一样,宝宝自我发展的需求与能力常常会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被触发。这个环境也许是我们有意无意设置的,也可能仅仅是我们偶然闯进了这么一个环境,因为好奇,宝宝就会对这个新环境下的某些东西产生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他试图要去探索的执拗劲儿就会跟着高涨起来,如果我们顺势而为,宝宝就可以在我们提供的特定环境中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了。

需要为宝宝自我发展准备什么样的环境?

提到环境,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那些可视的物质环境。实际上,宝宝自我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环境,也包括了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我们一般不容易忽视,所以很多有早教意识的爸妈从宝宝一出生就会给他买多多的玩具、多多的图书,给宝宝布置舒适宜人的家居环境,设置许多和宝宝一起玩耍的游戏等等。相比较而言,我们对人文环境这个环节可能就不会特别在意。举例来说,不少爸妈抱怨,宝宝不喜欢阅读,对书一点兴趣都没有,看到别人家的宝宝能很认真地看书,并且懂得的东西很多,他们就会很焦虑,甚至可能把问题归咎到宝宝的身上,以为他天性就不喜欢图书。表面看,问题似乎在宝宝身上,而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在爸妈的身上。

宝宝天性是喜欢模仿的,尤其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并且,他们总是盼着以这样的方式来标示自己已经“长大”。这就是言传身教之所以有着特别强大的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了。事实上,在一个有着浓厚的读书气氛的家庭里,我们很少看到不喜欢阅读的宝宝,相反,如果爸妈只对打牌聊天感兴趣,对书本却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宝宝也必定会在第一时间认识那几张牌,熟悉打牌的游戏规则,自然也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了。

宝宝对什么都好奇,图书自然也是他好奇的内容之一。只要我们给他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包括为宝宝提供合适的图书,家里有身体力行酷爱阅读的成人对宝宝施加影响,宝宝通常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自然而然成长为“小书虫”。

宝宝自我发展三阶段

宝宝的自我发展会以各种外显的能力表现出来,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积累和潜伏期、萌芽期、爆发期。下面的事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论坛有位网名叫姜猪儿的妈妈,猪儿是她家宝宝的乳名。这位妈妈训练猪儿使用筷子的方式非常特别——每天吃饭的时候,猪儿妈都会让猪儿跟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吃饭,并且总是在他的旁边摆上一双筷子。自始至终,猪儿妈并没有提示猪儿使用筷子。一开始,猪儿对那双筷子也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他天天观察大人使用筷子的行为,某一天突然就对筷子产生了兴趣,拿起了身边的筷子。当然,猪儿拿筷子的方式很不科学。不过猪儿妈没有着急,也不急着去教他使用筷子的技巧。猪儿自己探索着,虽然颇费周折,但还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夹到了吃的。这大大地鼓舞了猪儿,于是,他更加热衷于使用筷子了。又过了些日子,猪儿终于可以跟大人一样很熟练地使用筷子了。

下一篇:为宝宝自我发展准备环境(下)

相关知识

儿童早教:独处,孩子自我发展好时机


父母过多教育 ,太过地夺走商品独立分辨的机遇,或是以开发大脑的为名运用各种各样学习活动铺满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就会丧失许多 自身探索的机遇。孩子自我发展的好时是什么时候?那麼,父母与孩子交往玩耍的度应当怎样把握呢?

分析:

不一样环节独居的特性

0-一岁

当宝宝心身舒适时,他经常会伊伊呀呀地说着“话”,玩弄着自身的双手、脚丫,时常滚动一下身体,高高兴兴而又不会受到打搅地独自一人玩耍。尽管我们无法准确地掌握他到底在想些哪些,但很显著,他在享有这一段独自一人玩耍的岁月。孩子自我发展的好时是什么时候?

学好爬、学好走以后,商品的兴趣爱好刚开始拓展到本身之外的室内空间与物件,它用双手够着他见到或碰触到的物件,将他们抓起來塞入口中,丰富多彩地品味着这种身负的“食材”。假如他玩完了某一物件,他的视野就会迁移,他的双手就会伸到此外一个更能吸引住他专注力的总体目标,再次他独自一人玩耍的主题活动。根据这类玩耍,他刚开始“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与思索的全过程中慢慢搞清楚自身与周边全球的关联。仅有当他独自一人一个人玩厌,他才会根据又哭又闹来吸引住父母的留意。

1-三岁

一岁之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迅速发展趋势,他独自一人玩耍时已不只是根据抓物、咬合来研究外部世界,大量的情况下,他会自说自话,与他周边的小玩具或是别的器材“沟通交流”。他的独自一人玩耍看上去含有大量享有的成份。虽然有时在父母听来,他的自说自话压根就不明就里。针对早已会走动的商品而言,周边环境确实有过多吸引住她们专注力的事情,因此,她们将会不知深浅地四处闲逛,去发觉、发掘这些令他十分很感兴趣的事情。孩子自我发展的好时是什么时候?

三岁之上

前三年的探索工作经验让孩子把握了大量独自一人玩耍的方法,因此,许多 情况下,他会更为醉心于独自一人修罗神自身手机游戏內容的主题活动中。机敏的姿势融合他聪明伶俐的思维,即便只是是一个他早就了解的简易物块,他也可以高高兴兴玩出许多 花式来,并运用这种物件设计方案自身钟爱的手机游戏。

理念:

在独居中发展自身

不必以成年人的目光来对待孩子的主题活动。

孩子很感兴趣的事情许多 ,一些在父母来看毫无价值的事儿在孩子的眼中也一样充满了引诱,而且拥有非同一般的实际意义。因而,父母不必立在成年人的视角对待孩子的这种主题活动,更不必自高自大地限定孩子的这种主题活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奇妙、气体流动性的美好、太阳洒在翎毛上产生的熠熠闪光、持续转换的光与影、享有独立的开心……全部这一切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財富。

依据孩子的要求交给他独居的時间。

认真观察孩子必须独居的机会。此刻要是别人不干涉,孩子会当然而潜心地独自一人玩耍。自然,他也会期待造成父母的留意,获得父母的关心,当孩子不断地四处张望,乃至刚开始又哭又闹着要想造成父母留意时,不必逼迫他再次独自一人玩耍,给他们一个相拥,拍一拍他的小肩部,这种全是最好是的给与孩子宽慰与关心的方法。当孩子发觉父母仍然在附近关心他,他就会安心地再次他独自一人探索周边全球的主题活动。

让孩子培养重视相互独居支配权的习惯性。

针对这些自觉性较为差的孩子,她们一直太过地期待获得父母的关心。父母能够 和孩子一起讨论,随后作出一些在某一时间范围里相互独居的承诺,让孩子在承诺的時间管理自己要想打搅父母的冲动,学习培训自身想办法去发觉周边环境的奇妙趣味,并试着凭着自身本人的能量去解决困难。

这一承诺的時间一开始能够 很短,例如从五分钟乃至一分钟刚开始,慢慢增加。最好是给他们提前准备一个闹铃,对他说,分鐘来到哪一个部位,他就可以来找爸爸或是母亲。時间由短到长调节,那样能够 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缓存時间,使他渐渐地习惯性独居。

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条件下容许孩子四处闲逛。

孩子自我发展的好时是什么时候?不必由于担忧孩子负伤或是遭受其他事儿而限定他主题活动的室内空间。在家里,父母能够 勤奋清除各种各样风险源,给孩子构建一个安全性的闲逛自然环境。在户外,要是沒有风险,还可以放开手让孩子畅快地闲逛。在闲逛的全过程中,他常常会发觉许多 趣味的事情,这种趣味的事情会变成正确引导他认真观察事情的突破口,对塑造孩子的洞察力十分有利。

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上)


“IQ至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流。为了使自己的宝宝在智力发展上卓越超群,多少爸妈不惜重金,为宝宝的智力发展加上催化剂。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足以使我们对传统的“IQ至上”提出反思。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打破了传统的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只有一个层面的说法,而把人的智力分为8大方面。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也给我们的年轻爸妈注入了一个新的育儿理念,这个理论将会促使我们年轻的爸妈对培养宝宝的智力发展,对宝宝成材的评价体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个8大智能的概念进行初步介绍。并就如何创设环境,培养宝宝的多元智能提出一些建议。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有系统地介绍如何根据宝宝的智能发展水平,来提高宝宝多元智能的一些游戏方法,希望各位爸妈能与我们共行!

如何启发宝宝的8大智能

多元智能是把人的智力分为8个方面,包括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音乐智能、人际社会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语言智能之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办

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加德纳指出了语言修辞方面的重要性,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或根据记忆排序或编程以运用词语的能力;语言是解释概念的能力、并在这种活动过程中理解隐喻价值;人们可以用语言来反思语言,或进行与文化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分析。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运用词语进行沟通和记录,表达强烈的情感,谱写歌曲。在人类历史的早期,语言通过探索及扩展人类智能多种可能性,改变了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定位:口头语言促使我们的祖先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如同他们从为“物体命名”发展到脱离具体物体进行议论;“阅读”使人们能够认识一些并未亲身经历的物体、场景、程序及概念;“写作”则使人能够与素昧平生的人进行交流。正是通过语言及其思维能力,使人类能够记忆、分析、解决问题、策划未来并进行创造发明。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已经18个月了,可是还没有开口,发音也不清楚,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如何创设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宝宝的语言智能呢?其实,语言智能深深植根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与自信。婴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越能够经常练习这种智能,就越容易发展语言技巧,且能够受用终生。具体方法如下:

讲故事:讲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动的语言技巧之一。这种教育方法的运用旨在激发宝宝的动机、解释事件或过程,或者仅仅为了创设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

大声朗读:爸妈的朗读,能通过语言的声音、节奏、音乐感传入宝宝的耳朵。特别是爸妈用充满激情与感触的声音朗诵他们所钟爱的文学作品,由此所激发起来的宝宝的兴致,往往能够维持终生。宝宝在与爸妈一起大声朗诵诗歌和童谣等文艺作品后,能够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

玩文字游戏:爸妈通过文字游戏、与宝宝们分享喜爱的文学作品、充满热情地参与讨论、实地参观、寻访地方戏曲等方式,可为宝宝们提供有效的示范。

数学智能之宝宝没有数字概念

加德纳认为,皮亚杰(JeanPiaget)从“感觉运算期”发展到“形式运算期”的认知发展模式,或许重点是在描述“逻辑一数学智能”方面的发展。皮亚杰有关逻辑一数学智能发展的描绘,源于儿童与环境中的物体的互动。所谓的数学智能,就是发现数字的内在含义,并能把“具体事物”转变为“抽象符号”,再进行抽象事物的处理。最后,来思考假设与陈述间的关系和涵义。

逻辑一数学智能涉及许多构成要素:数学计算、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归纳和演绎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等。数学能力。核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已很会说话,可是,对数字没什么兴趣,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加强对数的敏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加强宝宝对数的敏感至为重要。当给宝宝任何一样吃的食物或玩具或指给宝宝看周围的环境时,可随口告诉他(她):“这是一个洋娃娃”、“这里有三棵树”等。在说到数字时可加强语气,以此加强宝宝对数的敏感。

让宝宝学会数数:跟宝宝在一起取东西或吃东西时,可顺便教他数数。比如,让宝宝数一数碗里的饺子有几个,外边马路上的石子,玩具箱中的玩具有多少等。

玩数字游戏:在玩幼儿的篮球游戏时,可为每个篮框指定一个数字,然后让宝宝排序或进行前后颠倒的排列,使宝宝掌握并逐渐察觉数字的可处理性。

视觉空间智能之宝宝对图画不感兴趣

视觉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比语言符号更为古老。化石纪录显示,远在人类使用语言之前,视觉器官就已经高度发展。视觉器官是人类早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人类最早的绘画是由视觉——空间智能所激发而创作的。

视觉——空间智能集中了其它一些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视辨别、再认知、投射、心理图像、空间理解、映像操作、复制内外心像等,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或表现出上述这些技能的部分或全部。例如,达芬奇等人,就是通过伟大的艺术作品显示其空间智能。其它如牛顿,把宇宙视为由各部分彼此关系所集合的一架机器,这正是微妙内心图像的证明。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对书中的符号或图画好像不太感兴趣,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点缀居室环境:将长椅、座椅或抱枕都成为深受宝宝欢迎的居室辅助物品。在居室中,放置彩色的织布或亮丽的地板垫,就如同展示一些美术佳作。还可布置一些墙报或图画、插花或盆景,或交互呈现不同物品,创设启迪宝宝视觉活力的环境。

放置各种形象化工具:形象化工具有各式各样、包括纸张、粉笔、铅笔、墨水、颜料、照相机、电脑、录影带和投影机等。让宝宝妥善地整理和保存这些工具,既可保证他们随时使用,又避免显得凌乱。

开设家庭展示区:为了避免宝宝在视觉上的负担过度,可选择居室的特定空间展示美术作品、资料或照片。在家庭中展示所搜集的艺术作品,有时可以达到与展览馆相媲美的水平。

音乐智能之宝宝听到音乐没有反应

音乐智能拥有独特的规律和思维结构,与其它智能没有必然联系。

音乐无疑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以人的声音和身体为器具。音乐是与人类共同存在于世界之中的艺术。我们在诞生前,就伴随着母亲的的心跳声一起生活9个月。我们与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律及更精妙的新陈代谢和脑电波活动节律共存。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这种才能。

在儿童早期,对音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6岁是对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够为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布鲁姆的《在幼儿期的天赋发展》一书里,他指出在他研究的天才钢琴家中,很多并非来自音乐世家。不过,他们的双亲都健在,都支持宝宝发展音乐兴趣。同时,音乐家都有一个温馨、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启蒙爸妈。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则有一位严格要求的爸妈。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听到音乐,几乎没什么反应,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把音乐引入居室:在宝宝进入居室时播放柔和的音乐,具有集中宝宝注意力,并提高宝宝身体能量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宝宝进入居室时具有各种思绪、感受、知识水平。音符可以创设一种有助于宝宝专注于学习的积极气氛。

让宝宝的生活环境充满音乐:为使宝宝认识到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可在家让宝宝多听广播、看录像、激光影碟和电视、听音乐等,让这些都成为宝宝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让宝宝接触古典音乐:聆听经久不衰的古典音乐,不仅能促使宝宝的音乐智能的发展,还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更为健康。所以,爸妈可根据宝宝的实际心理状况,为宝宝播放不同的音乐。如有些古典作品可以使宝宝身心得到放松,而有些则可以提到他们的注意力。如果爸妈能为宝宝选择较合适的音乐作品,一定会使宝宝对音乐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加喜爱音乐。

诚如法国的文学家雨果所言,语言、数学和音乐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如果我们能通过我们的建议,使宝宝在这些智能的发展上有长足进步,那么,在他们的一生发展中,会获益无穷。(转下文)

下一篇: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下)

为宝宝创造良好音乐环境


从宝宝出生到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宝宝建立的所有认识基础,是他日后感知发展和智慧发展的起点。开发这一阶段的智慧,孩子将终身受益。而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因此适时地对宝宝进行音乐启蒙,将对智力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那么,应该怎样给宝宝进行音乐启蒙呢?

一、对宝宝的音乐启蒙应始于胎教。因为早在母腹中胎儿就有了听觉,所以在母亲怀孕期间应该让胎儿多听音乐。

二、爸爸、妈妈要让宝宝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满音乐的天地里,放轻音乐刺激孩子的神经发育,进行音乐的启蒙训练。

三、随着宝宝的成长,爸爸、妈妈可选择各种情绪的乐曲、歌曲和宝宝一起欣赏,并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宝宝,使宝宝会逐步感受乐曲、歌曲的性质,如活泼、欢快、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如高兴、生气,让宝宝分别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达出来。

四、爸爸、妈妈可购买一些小乐器,如铃鼓、电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制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宝宝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发出各种声音,激发宝宝的兴趣。

五、用铃鼓、沙球等打击乐器,让宝宝感知节奏。爸爸、妈妈敲出什么样的节奏,让宝宝也敲出相同的节奏。

六、爸爸、妈妈可以选购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情趣性高、游戏性强的婴幼儿歌曲磁带,放给宝宝听。在宝宝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教宝宝唱。还可以教宝宝做简单的动作,做音乐游戏。

总之,爸爸、妈妈应因地制宜,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在引导宝宝学习欣赏、打节奏、唱歌、表演、做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音乐启蒙,可以使宝宝越来越聪明。

宝宝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


一、宝宝自我中心化思维

宝宝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对地下人行通道的台阶产生了兴趣,走下台阶后,又返身上去,上上下下好几遍。正常发育的宝宝,根本就不存在行为问题,有行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不当管教造成的。宝宝受本能驱使,以他那颗幼稚的童心去探索台阶的奥秘,爸爸的反对并不能削弱他的探索精神,只能让他愤怒、压抑、怨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如果大人们也只是闲逛,散步消遣,那就让宝宝尽情地玩台阶好了。

如果没有人参与他的游戏,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失去兴趣,转而找其他的玩法。如果父母有兴致和宝宝一起玩,宝宝可能会多玩一会儿,但宝宝不会永远玩下去的。宝宝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保持是很短暂的,他要不断探索,整个世界对于宝宝来说,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他不会沉湎于小小的台阶,他不会像成年人沉湎于麻将桌一样,这一点宝宝比成人优秀得多如果父母有事情要做,没有时间让宝宝在台阶上尽兴,就果断地把宝宝抱起来,离开台阶,大步向前走:“现在不能玩台阶,爸爸有事要做。”或者说:“爸爸带你放风筝去。”

总之,你要实事求是地、简单地、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坚决而又平和,果断而又亲切地告诉宝宝不让他继续玩台阶的态度和理由,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而且能马上兑现。宝宝不会因此而感到挫折,还会很快地忘记台阶,把注意力转移到爸爸指引的方向。

二、自我中心化≠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宝宝特有的思维模式,是无意识间发生的一系列以宝宝自我为行为目的的本能冲动。比如宝宝间经常发生的争抢行为,其思想基础不是自私的观念,而是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模式。宝宝还不具备分享的思想能力,因此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分享的行为。宝宝的分享行为需要父母逐渐培养起来,从而形成有关分享的价值理念。

不管“自私”有怎样的内容,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自私是成人的专利,至少离两三岁的宝宝还有十万八千里。

因自己的宝宝搂着自己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碰,妈妈就脸红地责骂自己的宝宝“自私”,这是典型的戴有色眼镜看问题,孩子的自我中心化与成人的自私欲念风马牛不相及如何引导宝宝从完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我中心化”走出来,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这是每一个父母面临的养育问题。

从分享行为开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父母给宝宝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多做分享行为。讲很多,不如做一件,宝宝还不能通过教导,理解分享的含义。

●创造分享机会,可以让宝宝分发东西,给宝宝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营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让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是鼓励宝宝学会分享的重要环节。

●树立分享行为的规则,让宝宝知道分享需要顺序、等待、轮流、平等、合作等规则挑战自我是宝宝最大的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大的能力就是不断地挑战自我,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总是试图去做他不会做的事,了解他不认识的事物。父母要了解宝宝的这一特点,创造利于宝宝探索的养育环境。

能走得很好的宝宝,不再满足走,而是要跑了;会跑的宝宝,不会只满足跑,而是要跳了,双脚跳,单脚跳,原地跳,往远处跳,立定跳远,跑步跳远,往高处跳,往低处跳,往前跳,往后跳,向左跳,向右跳。就一个跳的能力,宝宝能不断跳出花样,即使父母不给宝宝做示范,宝宝也会自己不断创新,发明出各种跳的动作。

所以,要想教育一个不自私的孩子,就得要孩子学会如何与人分享,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