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和记忆的分类

记忆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人的心理特征。

再认是过去的事物在下一次出现时有熟悉感,记得是以前认识的。回忆是以前接触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也能出现。

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

宝宝表现出的是再认现象,但再认保持的时间极短,只能再认相隔几天的事物。而且宝宝的记忆还明显地带着情感色彩,凡是亲切的面孔、色彩鲜艳或活动的事物,都能引起宝宝强烈的情绪,而容易记住并保持下来,对于引起强烈的消极情绪的事物,如害怕、委屈、痛苦等,也容易被宝宝记住,而对于平淡、枯燥的事物宝宝则往往不容易记住。

宝宝记忆的发展

运动记忆

是指宝宝记住自己的运动或动作,宝宝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比如有一个小宝宝把瓶子扔进浴盆,瓶子落入水的时候,发出的溅泼声让她觉得很有趣,于是记住了这件有趣的事情,当同样的场景出现时,原有的记忆就提醒她重复这个动作。

情绪记忆

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回忆,这种记忆出现的比较早。例如刚出生的宝宝已经出现了快乐情绪的记忆,因为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记忆。

形象记忆

是指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2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认识奶瓶了,妈妈一把奶瓶放在她的嘴边,她就笑着张开嘴巴,有时候还轻轻地咋巴着。这就是婴儿的形象记忆。宝宝认识妈妈,知道谁是自己熟悉的人,谁是陌生人,这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依靠表象进行,尤其是视觉表象。

语言记忆

顾名思义,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种记忆在宝宝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因为语言比较抽象,所以宝宝的语词记忆发展也最晚,并且要求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够出现语词记忆。

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力产生及功能

人的感觉器官无时不刻都在接受着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注意力可以使人更多、更好地处理那些由机体或环境的明显变化带来的强烈的刺激,因为人对刺激的处理是有限的。注意的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进行是必不可少的。

注意力的分类

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客观刺激物比较多变、强烈或新异等,或因人的兴趣、需要、态度等主体状态产生。

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

婴儿注意力及发展

婴儿一样存在着注意。但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新生儿阶段

新生儿已有非条件性的定向反射。例如,大声说话能够引起他们停止活动,明亮的物体能够引起他们视线的片刻停留。这都是原始的定向活动。这些定向活动是生物性的,在脑的低级部位,如网状结构发生。

2个月

第二个月则出现条件性的定向反射,即有明显的注意。例如,对成人的脸或声音注意。

6个月

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婴儿注意的客体范围也越来越大,乳儿对周围许多事物都发生注意。但乳儿期的注意都是无意注意,往往由鲜艳的、发光的、移动着的物体或较大的声音所引起。此外,那些直接能满足乳儿机体需要的事物,如奶瓶、小勺等,也能引起乳儿的注意。总体来说,这些注意的稳定性不强。

1岁

婴儿期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其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周围环境中更多的事物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开始注意与成人生活和活动有关的事物,并且开始注意成人的言语。婴儿无意注意的稳定性也有所增长,能在稍长时间内注意某种事物。

当成人对一周岁的婴儿说出某物体的名称,并用手指着它时,婴儿的注意会被引向这件东西,不管它是不是强的、新的刺激物或能不能直接满足机体需要。

相关推荐

发展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能力和人的其他各种能力一样,可以经后天训练而加强。孩子正处于记忆训练最佳期,只要训练方法得当,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记忆力的训练分为4个阶段。

1、注意力的训练

人的注意力是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心理过程。离开了对识记材料的注意,是不会有记忆的,因此,训练注意力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

2、无意识记的训练

孩子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凡是直观、形象、有趣味、能引起孩子强烈情绪体验的事和物大都能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记住,特别是与其情感相联系的事情。所以,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并富有感染力的识记材料,使材料本身能吸引孩子,以充分发展孩子的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能力,促进孩子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能力的发展。如各种材料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有趣的小卡片,各类汉字卡片,能活动的计数器,玩具和实物等。对一些杂乱无章的材料,可采用歌诀记忆法,把需识记的材料编成歌词和诗词,形成一种节奏顺序,以提高记忆效果。

3、有意识记的训练

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识记,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是儿童记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为了培养孩子有意识记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孩子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中,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促进孩子有意识记的发展。如在听故事、外出参观、饭后散步时,都应该给孩子提出识记任务,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孩子是不会主动进行识记的。

4、记忆与思维的协同训练

人的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好的记忆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好的思维能力是快速识记和长久保持的条件。

这一阶段要帮助孩子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周围的事物有意义,为此就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如趣味记忆法和特征记忆法,尽量帮助儿童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如可提出一些问题,如“鸟为什么能飞?”“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游?”等,引导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孩子的记忆力时,对孩子完成识记任务的情况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以提高孩子识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须识记的内容也应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婴儿注意力的发展过程


注意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认知过程,它是“心灵的门户”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起点。

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具备无条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发展成两种注意力。

1.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标、是不由自主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标,是通过主观意愿来支配的注意。

小儿年龄越小,无意注意越占优势。2个月时,当发亮或色彩鲜艳的物体出现在视野内时会睁眼注视,并发出喜悦的声音;3个月后能集中注意一个新鲜事物;5~6月时能稳定地注意某事物。这些注意一般不持久、不稳定、容易分散。6~7个月后小儿开始对周围色彩鲜明、发响、能活动的东西产生较稳定的注意。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随着年龄增长,注意逐步明确,注意时间越来越长。1岁半小儿只能集中注意5~6分钟;3岁时为15~20分钟,5~6岁时为25~35分钟。

小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强,智力发育水平越高。但是,无意注意不等于注意力不集中。它是一种特殊的注意方式。让小儿充分利用其无意注意的优势可传授许多知识,是早期教育的基础。带着孩子郊游时,可让他们观察各种新奇事物和自然景色,不时穿插一些讲解和说明,使小儿在“无意”中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语言生动有趣,配以直观形象的教具和身边实例,也能取得良好效果。随着年龄增大,无意注意将不能完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应逐步训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内容和活动上,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

宝宝注意力发展的奥秘


脑的发育 

出生前宝宝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感觉的正确形成,因为感觉不仅由刺激引发,还是经验的产物。宝宝出生后,面对的挑战很大,他们会被过多、过强的刺激所困扰和迷惑,必须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并完善种种认识。

新生儿的脑部已具备成人脑部的形状和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因此,宝宝刚生下来时,不会说话、不能自主活动,这些能力需要在日后脑发育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具备。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脑部发展总是领先于身体的其他部分。刚出生时脑重大约在350-400克,仅仅是成人平均脑重的25%;1岁时脑重达到800-9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60%;2岁时脑重增至1000-115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75%。可见在宝宝出生的最初1-2年内,脑发育是最快的。孩子的早期经验能极大影响脑部的神经网络结构,因此早期的体验越多,脑部发展就越好。

注意的外在行为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感觉器官无时不刻都在接受着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但是人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是有限的,注意的出现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地处理那些重要的事情。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客观刺激物比较多变、强烈或新异等,或因人的兴趣、需要、态度等主体状态产生;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宝宝的注意在外在行为上,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捕捉行为

包括注视、倾听、嗅闻、触及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指向活动。新生儿早期发生的对某种亮度的光线、某种响度的声音或某种形状的轮廓的注意,是在这些刺激适合新生儿生理上可接受条件下被捕捉的,因而是无意注意。

婴儿时期对许多感觉刺激均可发生无意注意,如中等强度、优美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母亲的高频语调,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的玩具等。随婴儿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意愿、需要和偏好倾向则能诱导有意注意。

2.搜寻行为

包括扫视、视听追踪、辨别、寻找某些刺激物的主动过程。实验人员们发现新生儿有目光扫视活动。半岁以上宝宝能在两三个成人之间辨认出母亲,在许多玩具中,选择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个。这时,宝宝的注意指向和集中于这些他们偏爱的事物或人,是一种主动的、有意注意行为。

3.注守或警觉行为

是指半岁以上的宝宝能对特定的事物较久地保持在心理定向之中。他们对熟悉的、偏爱的事物,以及对与熟悉物稍有差异的新鲜事物,在注视和倾听上,注守较长的时间。对陌生事物、特别是对陌生人产生较长时间的警觉性注意。这是经过内在的比较、匹配过程的有意注意。

宝宝各阶段注意的发展

0-1岁宝宝

1.选择的喜好(0-3个月宝宝)

这个时期宝宝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通过许多研究,专家们发现了以下特点:

*曲线与直线,更喜欢曲线。

*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更喜欢规则图形。

*轮廓密度大的图形与密度小的图形,更喜欢轮廓密度大的图形。

*具有同一中心的图案与无中心的图案,更喜欢有同一中心的图案。

*对称的物体与不对称的物体,更喜欢对称的物体。

2.运动的促进(3-6个月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在身体运动技能上有一定的发展,使他在进一步探索外部世界上有了可能性。其注意的特点表现为:

*头部运动、双手触摸和抓取技能更加精细和稳定,扩展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视觉注意更加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偏好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模像。

*对外部世界更加好奇,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活跃。

*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注意的质量。

3.觉醒的延长(6-12个月宝宝)

半岁后,宝宝觉醒时间增长,逐渐学会了独立的坐、爬行、站立,其注意的特点表现为:

*用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事物,进行社会交往,获得新信息。

*注意不仅仅表现在视觉选择上,更多表现在抓取、吮吸、倾听、操作和运动的选择性上。

*出现了对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选择性反应。

综合上面几个阶段,宝宝的注意在1岁以前更多受外界事物的吸引和诱导。随着身体运动技能的成熟,宝宝注意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为宝宝提供丰富有趣的环境,积累感性经验,是满足宝宝探索外面世界,发展良好注意品质的有益措施。

1-3岁宝宝的注意

1.语言的辅助

1岁以后,宝宝能说出单音重叠词,能够以词代句、以音代物,对成人的言语指令出现相应的反应。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已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就使宝宝的注意又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广阔的领域,使其注意活动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第二信号系统。这个时期宝宝注意活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当他听到成人说出某个物体的名称时,便会相应地注意那个物体。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制约、影响宝宝的注意活动,使宝宝能够对图书、图片、儿歌、故事、电影、电视等感兴趣。

2.客体永久性认识的促进

1岁以后,宝宝能够懂得当一个物体从眼前消失,被移动到其他地方时,这个物体也是仍然存在的,这就是客体的永久性。当宝宝有了这种客体永久性的认识时,其注意活动就更加具有了持久性和目的性,而不再受物体出现与否的影响,这也使其注意活动更具有探索性和积极主动性。

3.表象的影响

表象是指物体不在眼前时,其特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宝宝一般在1.5岁-2岁后,产生表象这一心理现象。由于表象的出现,宝宝的注意开始受表象的直接影响。当眼前的事物和其表象出现矛盾或较大差距时,宝宝会产生最大的注意。曾有科学家对2岁宝宝做过一个实验,当宝宝看到幻灯片中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头拿在手里时,表现出最集中的注意。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1-3岁宝宝注意的时间在逐渐增长,注意的事物也逐渐增多,能注意到自己的内部状态和周围人们的活动。由于大脑神经控制能力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的分配能力也有较大的发展。3岁时,宝宝有意注意的能力提高,能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能和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文:赵艺

发展孩子的音乐记忆力


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创造音乐活动的基础。

怎样发展孩子的音乐记忆力呢?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法。

在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时,每天应让孩子重复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复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记住了。但由于孩子开始遗忘很快,尤其在短时间内遗忘很多,以后逐渐减少,所以重复练习要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这样就可避免遗忘。

2、形象直观法

由于孩子年龄小,思维方法以形象、直观为主,而且感情色彩较快,所以成人应采用形象直观法,发展孩子的音乐记忆力。

3、在音乐活动中,成人应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记忆训练。

4、寓记忆训练于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在游戏中想像是极活跃、丰富的,记忆在反复活动中得到发展,成人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愉快并发展记忆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