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三周岁时的例行儿保检查,要做一次智力测试哦。儿保医生会对他们出些什么题呢?快来看一看吧。

语言和逻辑思维

自报名字和住址

医生首先会问宝宝的名字和住址,要求陪同的家长只能重复宝宝的话却不能给任何提示。

名字比较简单,大名、小名宝宝都能说出来。家里的住址就难度比较高了,如果家里没有跟宝宝说过,很难答得上。如果宝宝不能回答,妈妈可以说一遍,看宝宝马上复述是否会出错。

重复医生的话

医生说一句话,让宝宝跟着讲,比如“我是一个小朋友”等。宝宝可能不理解,使劲琢磨医生为什么要说这样奇怪的话?妈妈可以适当提示宝宝,其实只要重复医生说的话就可以了。有的宝宝就是不肯合作,医生就会进入下一环节。

数数

医生会拿出三块小积木问宝宝:“说说有几块呢?”妈妈常常会对宝宝说“数数吧”,马上被医生制止:“下次不可以。”这也算提醒,看来妈妈最好少说话。能不能数正确并不是太重要的,妈妈不要太在乎结果。

拼图

医生拿出两个半圆,先示范一下拼成一个圆,然后打散让宝宝重拼,这项比较简单。然后医生又拿出软纸做的两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换位后再拼成长方形。这项就比较复杂了,宝宝不一定明白两次拼有什么不同。

接词

如医生说:“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宝宝答“妈妈是女的”就正确。其他还是:你是女孩还是男孩;球是用来干什么的;帽子是用来……;白天是亮的,晚上是……

精细动作和大动作

画画

精细动作是用画画来测试的。医生先画个圆圈,让宝宝画一个一模一样的。接下来医生又画了一个只有眉毛和一条腿的小人,让宝宝补充。

并脚跳

大动作方面是并脚跳,要求跳一定距离。通常胆大的宝宝往往能超常发挥,而胆小的宝宝则可能发挥失常哦。

最终,医生会依据宝宝的表现打分,并建议爸妈今后的教养重点,比如数学、猜谜语等。

相关推荐

适合1~3岁宝宝的13道智力测试题


过了1岁,宝贝摇摇晃晃走路了。他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也越来越好动,你清楚他应该在什么时间掌握哪些技能吗?

1-1.5岁

特别提醒:

以下测试以宝贝1岁半时通过即为正常。

1.宝贝会自己翻书吗?

心智发育特点:

翻书,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对宝贝来说可不是那么简单。当接触到图书这个“玩具”时,宝贝一开始只会撕书,或者用小手在书上又拍又打,或者干脆将它摔到地上。

1岁半的宝贝,已经能够熟练地模仿父母翻书的动作。

居家测试要点:

给宝贝一本图书,鼓励他翻书。宝贝能连续翻两页即为通过。

2.宝贝会指认自己的五官吗?

心智发育特点:

到1岁,宝贝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他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加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他开始学会指认自己的五官了。

居家测试要点:

面向宝贝,问他:“宝贝的眼睛在哪里?”“宝贝的鼻子在哪里?”等问题,看他能不能指对。能指对3个以上的器官即为通过。

3.宝贝会坐便盆吗?

心智发育特点:

1岁以后,宝贝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训练坐盆成了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训练,1岁半的宝贝应该有了主动坐盆的愿望。

居家测试要点:

宝贝想要大小便时,问他是否要坐盆?观察宝贝白天会不会尿湿裤子。如果经过大人的提醒知道坐盆,或知道自己主动去坐盆,白天基本上不尿湿裤子即为通过。

1.5-2岁

4.宝贝会搭积木了吗?

心智发育特点:

1岁半后,宝贝对搭积木产生了兴趣,在大人的指导下会竖着搭积木,或者将几块积木排成一列推着走。

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能搭高的积木块数越来越多,小手显得越来越灵活了。

居家测试要点:

给宝贝一堆积木,让他搭个高塔。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1岁半的宝贝能搭高4块,21个月能搭高5-6块,2岁能搭高7块,共搭3次,有1次搭成即为通过。

5.宝贝喜欢穿串珠玩儿吗?

心智发育特点:

随着宝贝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手指的灵活性越来越好,穿串珠的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到21个月的时候,宝贝已经能够将玻璃丝准确地穿进扣眼,并把玻璃丝从另一侧拉出去。

居家测试要点:

用玻璃丝穿扣眼,鼓励宝贝模仿,观察他能否将线穿过5毫米以上的扣眼。21个月的宝贝只要能穿过扣眼,不拉线即为通过;2岁的宝贝能将玻璃丝穿过扣眼,并用另一只手将线拉出即为通过。

6.宝贝喜欢用笔涂画吗?

心智发育特点:

1岁半以后,宝贝对涂鸦开始产生兴趣,他会大把握笔在纸张上乱戳,画出一些点点,到2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拿笔,出现比较成熟的握笔姿势,并能模仿画垂直线和圆圈。

居家测试要点:

用蜡笔画各种道道,鼓励宝贝学着画,观察其反应。18个月的宝贝能画出道道(不限方向);2岁的宝贝能画出垂线和圆圈,画的垂线与实际垂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画的圆可能弯弯曲曲,甚至没有闭合即为通过。

7.宝贝能把图形与实物对应起来吗?

心智发育特点:

宝贝1岁半以前常常将图形与实物混淆起来,所以有的宝贝想吃水果的时候会拿着卡片或者书本上的水果啃;1岁半以后,宝贝已经能分清常见物品的图片与实物的区别,并且将他们一一对应起来。

居家测试要点:

给宝贝准备一些卡片和与卡片对应的实物,拿出卡片,然后让宝贝将与卡片对应的实物对应起来,或者反过来,让宝贝对着实物找卡片。2岁的宝贝能将这些图形与实物一一对应起来即为通过。

8.宝贝会主动说出需要吗?

心智发育特点:

18个月的宝贝能说20-29个字,将2-3个字组合起来,形成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但发音不一定清楚,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常伴有手势。21个月的宝贝对唇音、舌面音掌握较好,如“爸爸”、“妈妈”,舌根音掌握较差,如“哥哥”常常说成“得得”。少数幼儿发不准舌尖音,如“小白兔”说成“小白杜”。对宝贝来说,舌尖后音(卷舌音)最难掌握,所以常常把“吃”说成“慈”。21个月的宝贝能说出由4-5个字组成的简单句,但表达能力较差,常用一个字表达一种意愿。如想喝水时,只会指着杯子说“水”。2岁的宝贝开始能清楚地用字表达,虽然用的字可能不易听清,但已不仅仅是声音的变调了;会说儿歌,但尚不能完整地念;多数只能说出儿歌开头和结尾的几个字。

居家测试要点:

有意识地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的字音,观察宝贝的反应。18个月的宝贝能模仿发音即为通过;针对21个月的宝贝,可观察或询问宝贝有意识地说话的情况,只要能将3-5个字组合在一起,并有意识地说出一句话,其中有主语和谓语即为通过;鼓励2岁宝贝说儿歌,在不经提示的情况下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即为通过。

2-3岁

9.宝贝会跳了吗?

心智发育特点:

2岁的宝贝双脚并跳时,能双脚同时离地和同时落地两次以上;30个月的宝贝能双脚向前连续跳1-2米远;3岁的宝贝能双脚向前连续跳3-4米远,原地双脚跳10-20次,能从20厘米高处跳下。

居家测试要点:

大人先做出双脚同时离开地面跳起的动作,然后鼓励宝贝模仿,观察他能否双脚同时离开地面跳起。2岁的宝贝能双脚同时离开地面,并同时落地2次以上即为通过。

大人先跳过16开白纸(大约20厘米宽),或者双脚在原地交替跳起,然后鼓励宝贝模仿。如果33个月的宝贝能双脚同时离开地面跳起,并跃过白纸,但不踩到白纸上;36个月的宝贝能双脚交替跳起,高度在5厘米以上即为通过。

10.宝贝能自己画圆圈儿吗?

心智发育特点:

2岁宝贝画的圆圈弯弯曲曲,大多不能闭合;到3岁的时候,宝贝涂鸦的能力快速发展,握笔姿势正确,懂得用左手扶纸,会模仿画“气球”、“下雨”、“栏杆”等。

居家测试要点:

在纸上画一个圆圈,让宝贝模仿。2岁的宝贝会画一个弯弯曲曲的圆圈,没有闭合即为通过;3岁的宝贝能画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圈,并且能模仿画出太阳、气球等圆形物体为通过。

11.宝贝能准确辨认出两种颜色吗?

心智发育特点:

2岁以后,宝贝能够区分红色,但不见得能准确地说出颜色的名称;30个月的宝贝已经能够分辨红、绿两种颜色;随后,宝贝对颜色的认知不断增强。

居家测试要点:

拿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图片或积木后,让宝贝说出每一种图片或积木各为什么颜色。30个月的宝贝能认出红色即为通过;3岁的宝贝能认识两种以上颜色为通过。

12.宝贝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吗?

心智发育特点:

2岁的宝贝已经有“你”“我”的概念,自我意识开始形成,随后,宝贝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到33个月时已经有了性别的概念,能正确回答“我是男孩”或“我是女孩”。

居家测试要点:

询问宝贝:“你叫什么名字?”30个月的宝贝能正确地回答自己的名字为通过。询问宝贝:“你是男孩还是女孩?”问话时,要把正确答案放在前边先问,比如宝贝是男孩,就应这样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33个月的宝贝能正确回答出自己的性别即为通过。

13.宝贝的生活自理能力够强吗?

心智发育特点:

30个月的宝贝会完成提裤子的动作,无需大人帮助,会自己伸手套上一只袖子;3岁的宝贝会自己脱衣服、鞋、袜,穿前面开口的衣服,会按子母扣和系大一点的扣子,会自己穿鞋、袜和裤子。

居家测试要点:

把宝贝的鞋脱下,将鞋尖对着他,再鼓励他自己穿上,观察宝贝能否自己穿上。把宝贝的上衣扣解开后,鼓励宝贝自己扣上。33个月龄的宝贝能自己穿上鞋子,但不一定能分清左右,也不一定能系上鞋带;36个月龄的宝贝能自己扣上上衣的一个纽扣即为通过.

4岁至4岁半的智力测试


如果哪道题成绩突出,或整个栏目的比分达到2.0,可跨越本年龄组试题,直接练习下一年龄组试题以求深造。

1、羊、鸡各有几条腿?吃什么?在哪里住?为什么饲养它们?共有12问,每答对1问得1分。以10分为合格。

2、认识6种硬币,会用1角和5角凑成1元,共有8问,每答对1问得1分。以5分为合格。

3、背数到几?(每数30记1分)点数到几?(每数20记1分)。二项相加,以5分为合格。

4、倒数数(每数10--1记1分),倒数(2位3分,3位4分,4位5分)。共计10分为合格。

5、口答:(1)你有几只手,几根手指?(2)3块糖加上2块糖共有几块糖?(3)两个香蕉吃掉两个还有几个?(4)用五角硬币买3角的糖果应找多少?(5)6个橘子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有几个?(6)4个人吃饭要拿几根筷子?每答对1题得2分。以10分为合格。

6、用方形和三角形画房子,方形与圆形画汽车,用其他形状自由作画每种3分,自由画每种东西得2分,模仿画每种东西得1分。以5分为合格。

7、模仿用10块积木组楼梯,或15块搭5级楼梯。一次搭5级(12分),搭4级(10分)。两次搭5级(8分),搭4级(6分)。以10分为合格。

8、听我讲完后复述“天上有星星,山上有老虎,海里有大鱼,家里有小猫”。听一次讲8种(12分),讲7种(10分),听两次讲8种(8分),讲7种(6分)。以10分为合格。

9、任唱一歌,音准,节拍准,吐字清楚,讲出歌名,四项(7分),三项(5分),二项(3分)。以5分为合格。

10、讲家庭地址:市、镇、乡名,街道、胡同、门号(楼号单元号门号)电话号。五项(12分),四项(10分),三项(8分),二项(6分),一项(4分)。以10分为合格。

11、到哪儿换酱油、醋、买铅笔、买创可贴、买冰棍、寄信、买鸡蛋(每答对一项2分)。以10分为合格。

12、用筷子夹10粒花生米入瓶内25秒(7分),35秒(5分),45秒(3分)。以5分为合格。

13、跳远,40厘米(7分),30厘米(5分),20厘米(3分)。以5分为合格。

14、钻过60厘米矮绳,头不碰绳(5分),头碰绳(4分),身体碰地(3分)。以5分为合格。

15、接住离2.5米抛来高过肩或矮过膝的球,3次接2次(7分),3次接1次(5分)。以5分为合格。

结果分析:

1、2、3、4、5题测认知能力,共得40分;6、7题测手的技巧,共得15分;8、9题测语言能力,共得15分;10、11题测社交能力,共得20分;12题测自理能力,共得5分;13、14、15题测运动能力,共得15分。共计可得110分,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范围,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可在3个月内再测定一次,如果两次都在70分以下,应到当地儿童保健部门复查鉴定,以便早期作出干预,孩子在哪道题不合格可在3个月内经过训练再次复试。如果哪道题成绩突出,或整个栏目的比分达到2.0,可跨越本年龄组试题,直接练习下一年龄组试题以求深造。

宝宝3岁前必须纠正的性格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给他未来的成功奠定根基。根据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发表报告,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三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英伦三岛引起轰动。

科学佐证“三岁看老”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4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结语

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给他未来的成功奠定根基。根据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发表报告,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三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英伦三岛引起轰动。

科学佐证“三岁看老”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结语

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