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咿呀"学语时,良好的语言教育能促进宝宝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而不当的语言教育却会造成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妈说英语爸讲日语三岁小孩难开口

眼看儿子小强3岁多了还只会简单地叫"妈妈"、"爸爸",尤其近一个月他更是只字不说,完全用指手画脚代替了原就少得可怜的言语,这可把魏女士夫妇急坏了,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

经检查、询问,医生认为,小强无论体格还是智力发育都没问题,之所以语言发育比不上同龄儿,尤其是这段时间的"失语",都怪魏女士家里的语言教育太"超前"。

原来,魏女士在校学的是英语专业,而丈夫是学日语的,小强两岁多,他俩就计划着让小强提前接触一下英语和日语。于是,他俩每天对着孩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几乎是英语、日语、汉语轮番上阵。然而,小强不仅没有"三语"齐头并进,反而连以前会说的一些简单汉语也越说越少,直至彻底"失语"。

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他们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语言,如果家庭语言环境太复杂,会给正在模仿成人语言的孩子造成很大困惑,最终延迟语言发育甚至导致语言发育障碍。

门诊上,经常遇到类似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要么是家长太早开始双语教育,要么是爷爷、奶奶说方言,爸爸妈妈讲普通话。

1岁多开始教孩子说话,最好统一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时,家长要和孩子面对面说话,发音要准确清晰。

想要什么让他说出来家长别太心有灵犀

两岁左右,正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阶段,当他们有某种需求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正是促进语言发育的好机会。可是,当孩子伸手指向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不少家长不等孩子开口,就“心有灵犀”地满足他;有时甚至孩子抿抿嘴,家长就把水递过去了。长此以往,孩子没有说话的需要,势必影响语言发育。

即便是不会说话的小小孩,家长也不能呵护得太过分,哪怕让孩子为了唤起大人对他需求的关注哭闹两声,或用手势表达,对孩子以后学说话也是有好处的;而一旦孩子会说简单语句了,他再用手势表达需求,家长也不能立即满足,要有意识地训练他,如问他“宝宝要什么?这是牛奶,这是面包。”鼓励孩子说出想要的东西。假如他表现得好,就用亲亲、抱抱作为奖励,能增强他主动说话的自信。

两岁孩子“口吃”很正常与孩子说话语速慢一点

“俺孩子这么小,说话就口吃了,长大可咋办?”门诊上,经常遇到家长带着两三岁的孩子来咨询。zJ09.Com

两岁多的孩子口吃很正常,他们的语言发育晚于思维发育,想说的东西说不出来,说话就容易结巴。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能急,否则,孩子可能更结巴甚至自卑,不仅延迟语言发育,严重者甚至引发行为问题。

此时,家长要做的是:跟孩子说话,语速慢一点,留给他充分理解、组织语言的时间;家长可用语言替他表达他的想法,再让他重复一遍;不要把孩子放在有口吃毛病的人群里;一旦孩子三四岁还口吃,需到医院检查。

出生3个月后定期筛查避免智障、听障引发语迟

除教养方式不当,可能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也最不能耽误的就是脑损伤(智障)、听力障碍和口腔疾患,家长如何鉴别呢?

定期带孩子进行生长发育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的最好办法。孩子出生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发育筛查,以后每3个月一次,异常者1月一次。尤其孩子两岁仍不开口说话须及时就诊。

此外,家长(特别是孕期有妊高症、妊糖症或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或分娩时发生窒息、损伤的妈妈们)还要多留心:脑损伤、智力发育障碍导致的语迟,孩子常伴有运动发育晚、精细动作差、模仿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足;口腔疾患导致的语迟,多半发音不清晰,流口水多或吞咽困难;听力障碍引发的语迟,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不清,对周围声音没什么反应。

相关阅读

多语言环境让宝宝更聪明


多国语言案例

一岁的诺亚·塞尔维多生活在一个多语言世界中:他的爸爸说英语,他的妈妈说韩语,他的奶奶和外婆分别说英语和菲律宾的塔加路族语。

在诺亚妈妈的积极配合下,研究人员对诺亚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记录。研究人员给诺亚戴上一个安装有电极的帽子,这种帽子不会引起疼痛的感觉,能在婴儿听到类似“ba”和“da”这些组成语言的最基本元素时,记录下他们大脑中的电子信号活动。

婴儿能区别不同语言

库尔教授表示,在最开始时,婴儿的大脑就像是一张白纸。她说:“新生儿能够区别所有的语言。”然而,当他们长到6个月大时,大多数婴儿就只能对自己从父母和其他人那里重复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而通常情况下他们听到的只有一种语言。

那么,如果婴儿在家里或类似的实验中同时听到两种语言,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研究结果显示,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的婴儿,会对两种语言都作出反应,并且他们对这两种语言所作出的反应分别来自大脑的不同区域。

库尔解释说:“在婴儿的大脑中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电路。其中一个对他们的母语产生反应,另一个则对第二种语言产生反应。”

许多研究都表明,从大脑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转换的能力,能使婴儿在某些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也就是说,多语言的环境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因此,有些家长不要担心语言多样化,会影响宝宝的说话能力甚至智力。当然,家长应该找到更好的语言教育方法。

多语言环境让婴儿更聪明


华盛顿大学的帕特丽夏?库尔教授在对诺亚这样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多语言环境对婴儿的成长有许多好处。

库尔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婴儿学习语言的惊人过程。目前,她在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研究像诺亚这样同时学习好几种语言的婴儿。

在诺亚妈妈的积极配合下,研究人员对诺亚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记录。研究人员给诺亚戴上一个安装有电极的帽子,这种帽子不会引起疼痛的感觉,能在婴儿听到类似“ba”和“da”这些组成语言的最基本元素时,记录下他们大脑中的电子信号活动。

新生儿能区别不同语言

库尔教授表示,在最开始时,婴儿的大脑就像是一张白纸。她说:“新生儿能够区别所有的语言。”然而,当他们长到6个月大时,大多数婴儿就只能对自己从父母和其他人那里重复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而通常情况下他们听到的只有一种语言。

那么,如果婴儿在家里或类似的实验中同时听到两种语言,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研究结果显示,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的婴儿,会对两种语言都作出反应,并且他们对这两种语言所作出的反应分别来自大脑的不同区域。

库尔解释说:“在婴儿的大脑中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电路。其中一个对他们的母语产生反应,另一个则对第二种语言产生反应。”

许多研究都表明,从大脑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转换的能力,能使婴儿在某些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也就是说,多语言的环境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宝宝学说话 如何打造专属环境


宝宝学说话的基础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得来,我们经常看到大人在逗宝宝时,会声音变得“嗲嗲”的。其实,这样的说话声调与口气是非常适合宝宝学说话的。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宝宝学说话呢?小编今天将为您介绍宝宝学说话,如何打造他的专属环境。

如何打造宝宝学说话的专属环境:多和宝宝语言交流

当我们逗宝宝时候,我们会声音变得轻柔、细腻,这种“嗲嗲”的声音是有利于宝宝学说话的。除了语气和声调的改变,爸爸妈妈还可以多多和宝宝说话。比如,在给宝宝换尿布、洗澡、喂奶等等的时候,你就可以跟宝宝说“妈妈要给你换尿布喽”、“宝宝乖乖喝奶吧”、“爸爸要给宝宝洗澡啦”等语句。这样一步一步的在与宝宝交流的过程,也是宝宝由听到说的训练过程。

如何打造宝宝学说话的专属环境:你说的话就是将来宝宝对你说的

宝宝会学习成长中最最亲近的人的说话语气及发音,爸爸妈妈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也要学着规范自己的语言。相信爸爸妈妈都会约束自己,不当着宝宝的面大声吵架、说脏话等,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宝宝将来成长到足够大后,就是爸爸妈妈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你会看到曾经的自己。所以,想让宝宝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乖宝宝,那么首先就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

如何打造宝宝学说话的专属环境:鼓励宝宝多多说话

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去外面走一走,多和宝宝交流。比如,在小区中碰到邻居,就可以告诉宝宝这是“阿姨”或“叔叔”,在一次一次的重复之后,宝宝就会知道,这是“阿姨”,那是“叔叔”了。

Tips:宝宝学说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爸爸妈妈千万不可以着急。对宝宝语言环境的创造,是为宝宝学说话打下的良好基础。相信在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宝宝的语言能力会成长的非常快速。

您还可以浏览我们的《宝宝掉下床怎么办3步护理要记牢》与《宝宝眼睛肿怎么回事爸妈须知3大原因》,了解更多宝宝护理方面的小知识。

宝宝学说话 双语环境PK单语环境


如何正确的教宝宝学说话

曾有新闻报道:妈妈讲孝感话,爸爸是安徽口音,爷爷奶奶分别讲南昌方言和东北方言,南腔北调共处一室,3岁的宝宝懵了,至今语不成句。此前,宝宝曾做过听力、智力等相关检查,一切正常,身体并无疾病,医生推测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为此,小编采访了广州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擅长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杜志宏医生。

对于家中语言环境复杂导致宝宝语言发育出现障碍这样的现象,您如何看待?

杜志宏医生:这样的例子的确存在。宝宝学语期,如果能创造一个统一的、单纯的学语环境当然是最好,但是往往一个家中,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上保姆,总是各有各的方言,各有各的口音,很难做到统一,即使能够统一说普通话或是同种方言,有时候大家的发音也不能做到完全统一。所以,在大家尽量统一说一种语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观察宝宝对语言的反应。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语言是在一岁左右开始出现,两岁多可以在两种或更多种语言中相互转换。家长从小教宝宝学说话时,要注意观察宝宝对语言和事物是否有准确的联系和反应。例如,家长给宝宝喂水的时候就要轻柔地说:宝宝,喝水水,一段时间后,在不喝水的情况下,家长跟宝宝说水水的同时,要观察宝宝是否转头去寻找水水,如果寻找,说明宝宝理解了水水的意思,并且跟现实中的水水联系到了一起,那么可以认为宝宝学会了水水这个词。如果要教更多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测试宝宝是否能接受其他方言,如果跟宝宝说水水,宝宝有反应,可是说water就没反应或是显出疑惑不解的表情,则表示宝宝只知道水水是什么,而不知道water是什么。

不同的宝宝,语言天赋有不同。家长们平时要注意宝宝学语的进度和状态,但不用刻意强求从小锻炼宝宝说多种语言的能力。

如何观察宝宝的学语进度和状态是否正常?

杜志宏医生:对于3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哭叫是主要的发音。逐渐的,宝宝会自己学会调节哭声的音长、音量和音高,通过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求。孩子越大,妈妈越是会发现:自己一听见宝宝哭,就知道他要什么。3个月左右的宝宝,会慢慢发出单韵母或复韵母的音,例如a、u、o、e、i、ai、ei、ou、en等。6个月后宝宝能够感知三种不同的语调愉悦的、冷淡的和恼怒的,并且会用不同的语调表达自己的态度。9个月左右宝宝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听到灯灯后能够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如抬头望或用手指。10个月左右的宝宝会讲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开始模仿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和成人发出的语音,可以发出一连串变化多端的语音,并试图让自己的发音更接近某些词语,这是说话的萌芽。

如果宝宝出现了说话少或不会说话的现象,如何判断宝宝只是不爱开口说,还是真的出现的语言障碍需要就医?

杜志宏医生:婴幼儿期宝宝的语言学习简单来讲主要分为听和说两大部分。判断宝宝的语言功能是否出现问题,就要从听和说这两方面来观察。足月的宝宝应当对声音有所反应(实际上,宝宝在胎儿期,母体妊娠20周左右时就已经开始对声音很敏感了),逐渐的,宝宝可以分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在9个月左右,宝宝可以听懂日常生活中多见的(常见的)、简单的词汇,10个月左右会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发音。如果宝宝出生后对声音无反应(有耳聋迹象)或是9个月至1岁半期间不能对简单的词汇有所反应,也不会开口发有意义的音节,则可能是听力和语言出现了问题,需要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