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胎教
2020-12-23 创造力胎教 童话故事想象力创造力 怎样培养幼儿的入学准备跟老“美”学怎样培养创造力!。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早期教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老“美”学怎样培养创造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跟老“美”学怎样培养创造力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创造力,父母、老师、孩子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他们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是:
1、鼓励孩子扮演演戏角色。家长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的著名片段,朗诵名诗是很常见的,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
2、鼓励孩子做小实验、搞小制作等。许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实验角”。“小科学迷们”做实验、搞制作、种花、植树、饲养小动物等,许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创造发明比赛。
3、鼓励孩子自制不花钱的礼物。在孩子需要送给别人礼物时,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制作礼物,而不是花钱买,如新年贺卡、祝贺生日卡的节日小工艺品等,这些小礼物新颖、独特,饱含着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福。
4、放手让孩子自办家庭小宴会。家长允许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小伙伴和同学来家里办家庭宴会,房间的布置、装饰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设计,招待饭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选购的,孩子还跟妈妈一起下厨,并给自己做的菜肴起艺术名称,通过这些小宴会,孩子学会了交际礼仪和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5、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布置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星球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象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6、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游戏。搞一些单词连接、智力测验之类的游戏。他们鼓励儿童讲笑话、做各种运动游戏等。
7、利用周围的环境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例如:有时可以让儿童看一看,是否电视机出了故障?插头是否插好?看看家里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的?
8、向儿童提出“假如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等问题。例如“猫掉在井里怎么办?”等等,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9、让儿童集中精力做事情。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不妨让儿童多做些手工,例如削木头、针线活儿、纺织活儿等。
10、采用创造性解问题的方式。讲授科学知识,不妨一起商量在失重的房间里绘画的方法。在儿童睡前活动时间里,不妨让儿童猜猜,17世纪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
11、示例直观模型。如让儿童雕塑鸭子,就领他们参观海洋馆的鸭子展览或者博物馆的鸭子雕塑等。
12、为儿童的想象力加油鼓掌。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如在家里捏粘土团或者面团给儿童看,让儿童照此做各种形状,然后晾干,涂上颜色,交谈时给儿童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告诉其出处或者作用及方法。
13、要常向儿童发问。比如“结果怎么样?”“与什么有关?”等问题。这样,儿童自然会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力往往就是这一瞬间产生的。
相关阅读
美国学校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1.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中国孩子整天忙着应付作业和考试,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可以做富于想象的创造呢?在中国,分数挂帅,成绩说明一切,谁会在乎什么想象不想象的?在美国学校,尤其是在美国小学,学生课余时间多,课后作业又非常少。只有在如此宽松的条件下,美国的小学生才有可能任意想象,并让稚嫩的思想展翅飞翔。
2.美国小学里艺术类功课的设置,要比中国丰富得多。
算术语文固然重要,但艺术熏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达芬奇是位著名的意大利画家。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让我们忽视了他同时也是一位发明家的事实。达芬奇在1495年设计了一幅降落伞的草图。许多年以后,法国科学家根据这幅草图,终于让达芬奇的幻想变成了事实。由此可见,艺术和想象与创造发明大有关联,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家是无法进行创作的。依此推理,让孩子们用艺术的方式,在纸上自由涂抹心中的想象世界,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肯定大有益处。
3.同样是绘画涂抹,中美学校的教学也有不同之处。
在中国小学,老师通常会拿出绘画样本让全班同学临摹。谁模仿得最逼真,谁的得分就最高。在美国小学,你几乎看不到全班学生都画同一个大熊猫。与此相反,美国老师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比如在我家二宝的绘画课上,有一次美国老师就是这样告诉学生的,来,你们都画一个外星人吧。最后这堂绘画课的结果是,美国老师收到了几十个外星人的图片。无所谓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设计外星人的孩子们,最后都得了高分。
4.除了绘画课,美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非常值得称道。
每次参加孩子们的学校音乐会,我都会感慨一番。我们在中国学校时上的音乐课,都学了些什么呀?美国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人人都要选修一门乐器。随后,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这门乐器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学。我相信,选修乐器的中国孩子肯定大有人在。但在中国小学里,高质量的音乐普及教育肯定不如美国。中国孩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总体缺陷,无疑会影响孩子们的想像力。也许你会不解,音乐和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作曲家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的?一定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聪后的贝多芬,他晚期的创作被认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贝多芬的晚期成就。
5.中美小学在语文教学的不同之处
我还发现,在中美小学的语文教学上,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不同之处。我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经常让我们用田字格本,把什么什么字抄写多少多少遍。在美国,我从来没见到过类似的作业。美国老师当然会提醒学生字迹要工整,但美国孩子们不会用大量的时间机械地抄写生字。我听说一些国内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节省时间,主动用左手承担孩子抄写生字的任务。如此看来,大量抄写生字,不妨适可而止。用省下的时间,让孩子做一些有创造性的手工作业,不是更好吗。
记得我在国内上学时,听说过一句话叫实践出真知。在我看来,美国学校可谓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美国中小学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外出远足(fieldtrip)。美国学校外出远足教学的距离有远有近,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无论是课堂还是外出教学,美国学校对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方面非常用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学校借鉴。
美国学校还有哪些新花样?
也许你会好奇,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重视艺术教育,美国学校就没有什么新花样了吗?当然有。与创造最直接的相关教育就是科学研究。美国中小学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科学节(Sciencefair)。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科学节的比赛。这种比赛选题非常随意,没有标准命题,孩子们对什么拿手,对什么感兴趣,就拿什么课题去报名来试试身手。
孩子是否参加科学节,属于自愿行为,学校并不勉强。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态度,很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学习。中国家长望子成龙者多,期望值过高的家长,难免不对孩子苛求。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要服从家长,要听话,要懂事。太服从的孩子,容易亦步亦趋,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创造力。在这方面,美国家长比我们相对要通融得多,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总之,注重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是美国学校和家长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创造能力的培养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给孩子们看一只橘子,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联想。“我想吃它。”
“这是我最爱吃的水果。”
“它是黄色的。”
“它是圆的。”
“水果商店里有卖的。”
“多少钱一斤?”
“柚子。”
“苹果。”
“装橘子的箱子。”
“皮球。”
“酸的。”
“橘子汁儿。”
儿童的心理分析:
孩子们踊跃发言,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同一个场所,同一个时间,看同一个橘子,每一个人的联想却如此不同。这就是“个性”的表露。
如果老师提问:“这是什么?”大家会一致回答:“橘子。”因为老师要求正确的回答上。正确的回答只有一个,孩子们的思考力都集中在这个回答上。这种情况,叫做“集中式思考。”
与此相反,对于同一种事物,可以认为是这样,也可以认为是那样,种种看法和想法向四面八方扩散时,就称为“发散式思考。”当儿童头脑的功能,不是按集中式,而是按发散式使用时,它就变成了有个性的,有创造性的思考。
妈妈的高招:
为了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必须让孩子按各自的个性发挥能力。
通过大人的努力,让孩子学习、理解、记忆,这属于集中式思考,这种训练培养不出创造性。
最近,很多公司、企业也提出了“构思灵活性”的要求。一般所谓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指培养集中式思考的能力,这不适于创造性构思的发展。希望家长注意,从幼儿期开始,就不要热中于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而施之以能更加自由发表各自想法、意见、主张、构思的“培养创造性的教育。”
因此,需要使用自由画、自由歌曲、自由舞蹈、自由思考等“表现形式”来培养孩子们的个性。从结果上看,目的仍然在于培养创造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0-6儿童的发育
0―6岁儿童的发育、发展历程非常特别。
作为医学博士的玛利亚o蒙台梭利从她的研究中知道,人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会让孩子能够将环境中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吸收进来,而在孩子的敏感时期(即0-6岁),这种有效率地吸收能够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在孩子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通过孩子的眼耳鼻舌身,从环境中吸收了许多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大脑里作为日后发展之用。而3-6岁孩子藉由实际的动手经验,即将之前吸收的感官讯息,藉由操作适当的教具,以配对、序列、分类的方式整理感官信息,从而渐渐形成了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蒙台梭利认为教室里的每一个教具就是给孩子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
伊顿的蒙台梭利教室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这种"完备的环境",老师还会给孩子的想象力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操作教具时提供示范和指引,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去自由的发挥和创造。
伊顿蒙台梭利教育法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具有创造力,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对孩子填鸭式的教育体制,却在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而在这方面的科学探索和教育模式,正是伊顿蒙台梭利教育法大放光彩的地方。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在婴幼儿身上虽然有所表现,但是却很微弱和不稳定。因此,家长对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鼓励好奇心
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不断地用身体和感官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积累着知识经验,发展着思维能力。对此,父母不能像对成人般地看待孩子,对他们作出种种限制和随意斥责。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因好奇心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否则就会妨碍智能的发展。
2.培养首创性
为了培养婴幼儿的首创性,特别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关心和了解孩子,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现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避免焦虑感
有的婴幼儿因好奇心而做了错事:如想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结果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坏了。对此,单纯的惩罚只能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父母既应该对他们讲明道理,指出其错误,又要鼓励他们试验探索的精神,以避免对所犯错误的焦虑感。
4.提倡多样性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限制和剥夺他们独立活动的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为其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诱发想象力
创造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之处在于有创造想像成分的参与。孩子天真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父母都要积极地诱导。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广泛而仔细地观察、比较和体验,使之头脑中形成丰富准确和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发展创造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