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全脑开发,经常会问,哪儿有全脑开发的玩具或教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开发孩子大脑的教具,不必非要买什么教具,关键是家长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1.训练类别能力

我们每当吃一种食品时,都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东西,是蔬菜、水果、糖果、点心等等,告诉他们的各种食品的特点,到时候你可以将几种食品混合起来,让孩子根据物品的种类、颜色、口味,用途、形状来进行分类。还可以通过分类多问孩子几个:“还有什么食品?”“什么食品可以替代它?”“什么食品与它有一样的用途?”“它们除了吃还有什么用途?”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将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颜色,形状,让孩子分门归类放好。然后让孩子说说:你见过什么汽车呀?孩子可能说出: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吊车……。咱们的玩具里有这些汽车吗?让孩子背诵着说,练习孩子的记忆力。也可以让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给你、通过孩子双手的感知觉,练习孩子的具体形象认识能力,活化孩子的右脑。

2.训练空间认识能力

当孩子早晨起床时,可以问孩子,你的左手在哪里?你的右脚在哪里?左脚应该穿左鞋还是穿右鞋?帮我找出左鞋来!毛背心是穿在里面还是穿在外面?衬衣应该穿在背心的里面还是外面?请宝宝帮助妈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柜子里!等等。站队买东西,可以问3岁左右的孩子:妈妈前面还有几个人?从前面数妈妈是站在第几位?从后面往前数第几个人是妈妈?这样孩子清楚了妈妈所在空间的位置,而且也学会了按数点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让孩子说说排队的人里有几个奶奶、几个爷爷、几个叔叔、几个阿姨、几个姐姐、几个哥哥?通过区别不同年龄段的人,让孩子学会类别认识能力。同时也让让孩子学会等待,懂得遵守社会公德。

平常用过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干净,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1岁之内的孩子可以练习将小瓶放在大瓶里,或将糖米花放在小瓶子里,练习孩子手的精细动作,手眼脑结合的能力。1~2岁可以让孩子将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宝塔。看看你的孩子可以搭几个瓶子。不妨趁这时教教孩子认“数”。洗澡时将它们放在水里,将一个瓶子里放入石子,让其沉入水里。让孩子通过漂浮的瓶子将浮力的信息提前储存在右脑里。这样孩子一定玩得很开心,也学到知识了。不过玩后一定要告诉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宝宝要帮助它们。让孩子养成玩具用后收拾好的习惯。(一定要注意小瓶盖,不要让孩子吞咽了。)

3.训练图形认识能力

带着2~3岁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见大广告牌,可以告诉孩子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那么,我们家的什么东西也是这个形状的?孩子可能说:桌子面是长方形,电视的荧光屏是正方形。看见孩子玩的皮球,可以问孩子:什么东西和它形状一样?孩子可能答:苹果、足球、橙子、月亮、气球、宝宝的胖脸蛋等。如果孩子不费力气说的很多,就说明你的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好。不妨你可以采用我的方法,教给你的孩子认识五角形,圆柱体,圆锥体,梯形,六面体等等。

4.训练形象扩展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家家”。如果孩子去医院看过病,不妨让孩子做“医生”,妈妈做“孩子”。通过“医生”给“孩子”看病的过程,让孩子在联想或表演中,认识了“医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装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愿打针的“孩子”,和“医生”对话。说不定你的孩子还能说出让你感到惊奇的话来。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孩子形象认识能力,练习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减轻或克服了对医生的恐惧心理。

5.训练观察力

带着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车时,不妨事前给孩子布置任务:“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细记住我们要经过几个车站?外婆家的车站有什么特殊的标记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认出它?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认识植物的,动物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的形象,让孩子多认识,多识别。例如让孩子寻找他没有见过的野草和野花,这就需要孩子进行比较,仔细观察,增加了孩子的见识。另外可以通过孩子见到的支离破碎的树叶,让孩子说这是什么树的叶子,使得孩子能从局部认识整体,进一步区分各种不同形象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了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开发全脑的方法就在其中,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的家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采用灵活的办法,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传授知识,孩子会有很大的收益。

精选阅读

什么亲子活动能让孩子开发大脑


智力开发是很多妈妈关心的问题,那么宝宝如何智力开发,宝宝智力开发又有什么法宝呢?下面小编告诉你如何让孩子玩开发大脑的亲子活动。

法宝一:感知大脑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语言功能、数学运算、逻辑思维、分析判断,擅长理性思考,称为“知性脑”;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图像感觉、音乐韵律、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擅长情绪处理,称为“艺术脑”。

法宝二:认清优势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左手灵活,擅长音乐、美术、富于创造力,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右脑优势”群体;而有的人右手灵活,擅长分析、运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强,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左脑优势”群体。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优势脑”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别认识左脑优势与右脑优势的不同表现:具有左脑优势的宝宝通常会较早地学会说话和走路、能较快地掌握数字和运算、计划能力强,但容易混淆相似的符号及图形;具有右脑优势的宝宝通常直觉敏锐、瞬间记忆力强、具有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易表达感情。

法宝三:脑力开发

妈妈们可通过对宝宝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本体感、想象、记忆等方面的训练与刺激,促进他们的脑力开发。先说触觉训练,妈妈们可以鼓励宝宝触摸感受不同温度、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品,通过皮肤刺激,达到丰富触觉敏感度的目的;再说听觉训练,妈妈们可以让宝宝练习辨别不同声音、欣赏乐曲,学习感知律动,通过倾听促进听觉发展;还有视觉训练,妈妈们可以鼓励宝宝学习观察、认知周围事物,并通过游戏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嗅觉、味觉训练,让宝宝多闻各种气味、多尝不同味道,提高他们嗅觉、味觉的分辨力;再有本体感训练,妈妈们要放手让宝宝去奔跑、去跳跃,可以增强他们的大动作协调能力,让宝宝荡秋千、滑滑梯,可以增强他们的平衡能力,让他们搭积木、钻洞洞,可以增强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妈妈们还可以通过画画、讲故事,训练宝宝的想象力及记忆力。

开发婴幼儿大脑的训练游戏


这是我的手指——适合0-3岁的幼儿。这个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双手和手指的能力。

把你的孩子抱在你的大腿上。把你的手指放在你孩子的手上。她可能会抓起你的手指,这正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射。每次她抓起你的手指时,你要说这样鼓励的话,如“这是我了不起的女儿!”或“你真棒!”这种游戏也能发展孩子的追踪技能。大脑研究认为:为达到一个目标帮助训练孩子的大脑,促进孩子的手眼合作功能。

一、二——适合6-9个月的婴儿。当你握着孩子的手,说些有韵律的小诗,让你的孩子摸到你身体的不同部位。

每次你说到你身体的部位,把你孩子的手摸到此部位。当你说,“一,二,摸我的鞋”时,就要把他的手放在你的鞋上。当你说这首小诗时,要反复做这个游戏和摸你的身体。

大脑研究认为:婴儿需要抚摸经历来“发育”他的大脑,大脑发育了,身体也发育了。抚摸象营养物质和维生素一样至关重要。

我的宝宝在哪里——适合0-3岁的幼儿。这种游戏增强孩子背和颈的力量。

背靠而坐,把你的孩子放在你的腹部。用你手紧紧地抓住他的胸部,把他举到空中,超过你的脸部。然后,边说边做:“我的宝宝在哪里?”“他在这儿。”(把他举到你的脸部)“我的宝宝在哪里?”(把他放回你的腹部)“他在这儿”(把他又举到你的脸部)“我的宝宝在哪里?”(把他再放回你的腹部)“举高、高、高!”(把你的宝宝举过你的脸部)

大脑研究认为:发展孩子的力量和平衡,训练环行动作有助于孩子爬行。

调控声音——适合0-3岁

根据大脑研究,当一个婴儿听到调高的声音,她的心率增大,标明她感到安全和高兴。当你用一种调得较低的声音说话时,你的宝宝感到柔和舒服。试着先用高声唱首歌,然后用低声重复唱这首歌。看看你的孩子对这两中不同声音的反应。

大脑研究认为:当婴儿在子宫的时候,他们能区别人类各种不同的声音。

父母学会与孩子玩“不”字游戏


听到这个,许多父母大概惊讶之余往往会反驳道:“我们读过很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并且在尽可能的努力去创造一个友好的氛围。然而当我们心平气和地说过四五次‘不’以后,我们的孩子却毫无反应,难道这样我们还不该生气吗?”

其实我们要注意在大多数时候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那么这条建议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由于当父母们给孩子立定戒规时,往往会犯一个错误。那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是他们认为小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像大人一样的去理解“远方”传来的话语。然而,父母说出的“不”,首先来讲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词汇,必须要被填充进某些内容,即必须获得某种意思。

这里有个词就很关键了:耐心!其实,小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把父母所说的“不”真正的记在心里,而且可以“永远” 去照做。

那么,如果大人们能够在今后几个月或是今后的几年里,都可以不再经常重复所谓禁令,那相比之下花费这一点点小心思,不就是显得微不足道了吗?

父母要孩子必须服从的命令到底能够取得多大的效果,是十分令人怀疑的,因而这常常会妨碍父母尽最大的能力去施展他们的耐心。但是一声充满理解的和善的友好的“不可以”“不能够”,也不总是足以使孩子遵守人与人共处的规矩。

这中间存在着许多早期学习过程的实质:小孩子更能够通过感觉而非理性与别人交流。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为什么很多小孩子明明了解父母所说的“不”是指什么,但却不肯照做。

这是因为他们发现新事物、尝试新事物的兴趣,要比理性的声音而言对他们的作用要强烈得多。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就是要用一种舒适的——或许身体上真的能感受到的——感觉,直接的将“不”的后果向孩子传达过去。只要小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在与他亲近,且因此而感觉到自己享受到了父母的关怀和爱护,那么他就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去父母的“不”,速度快得令人惊奇。

这个时候的家长应当——在可能的时候——有目的地去接近孩子且采用游戏的方式去训练他作出自己本身所期望的反应。这一方式比直截了当地对他提醒、大呼小叫或斥骂要困难许多。

然而,这样的话,你说出的“不”便同自己和孩子有了积极的亲近、以及和某些行为模式联系在一起,这些行为模式不久便会为孩子所熟练和掌握,以致会成为他的习惯。

然而,即使家长已经给他足够的照顾,会和他一起玩,同他亲近,但也要想到,孩子会尽情的享受“不”字游戏带给他的快乐,他一边跟着家长说“不”,但一边却做着家长本想禁止他做的事。

这时可千万别动摇,你要接着在这一天中保持友好的行为。在几次“学习过程”之后,孩子便会很自然而然地注意到给他立的新规矩,可以给家长一份惊喜。

倘若您想把某条禁令贯彻下去,那么你不能够只采取和孩子在一起这个办法。因为这种单一的关怀会让孩子在不久后便知道,他只需要违反禁令行事,就可以获得父母的关心——这样的话,所有的努力就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前面也有提到,孩子甚至会把惩罚当作关怀看待。

亲子活动之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必须要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发生交往,如何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今天给大家推荐个亲子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总学会与人相处!

游戏名称:

快乐找朋友

游戏道具:

能说话唱歌的玩具娃娃,一些糖果、玩具。

游戏的的意义:

让孩子学会模仿及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游戏方式:

第一步:父母可以先拿出会说话的玩具娃娃和孩子打打招呼,从而激发孩子对于游戏的兴趣哦。

第二步:父母要想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孩子和玩具娃娃打招呼,例如:“你好吗?”父母可以用玩具娃娃的身份给孩子送上一份礼物,并说到:“这是我送给你的哦。”孩子拿到礼物的时候,要让孩子说:“谢谢”。

第三步:父母可以和别的家庭一起来进行游戏。过程中都要求父母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伙伴打招呼或者赠送糖果,也可以交换玩具哦,过程中要记得说谢谢。游戏结束的时候,要教导孩子说一声再见,并且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

游戏建议:

第一,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来进行游戏的方式,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往,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学习并理解成人的语言。生活中,父母可以将一些交朋友的常识渗透其中,那么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就会比较有信心。

专治孩子暑假小毛病的亲子活动,你学会了吗?


专治孩子小毛病的亲子活动

1家庭小商店

锻炼目标:单词数数颜色绘画

参与人数:2人以上

准备一些零食卡片或者学习用具的卡片,标上英文。不过卡片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画下来,涂上颜色的啦!

孩子当店员,父母当顾客。会数钱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钱,可以是真钱,不过这样不是很卫生。最好是去文具店买一些假的玩具钱。

不会数钱的孩子也别怕,妈妈可以用硬币来买。买小的物品就是一个硬币onecoin,买大的就要两个硬币twocoins。

具体游戏规则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和年龄来改。然后跟孩子进行简单的英语互动。Iwanttobuyabottleofmilk.Howmuch?(以后玩还可以用的,所以建议保存好和孩子一起画的卡片哦。)

2反口令

锻炼目标:单词动作敏捷

参与人数:越多人越好

不用道具,可以放点英文儿歌做背景音乐。妈妈说:Turnleft!爸爸和孩子就要向右转,跟妈妈说的相反。Stop!就要跑起来。Standup!就要坐到地上。

3手帕猜谜

锻炼目标:认知单词触感

参与人数:2人

准备一条大手帕或毛巾、食物和物品。拿毛巾遮住被猜的物品,让孩子触摸它们的形状和大小。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用英文讲出来。例如:apple、pear、orange、banana……

小包装的饼干和糖果、橡皮擦等等之类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哦!如果孩子猜不出,可以给他一些提示。例如:"It'ssweet."、"It'sorangeandround."等。

4动物模仿

锻炼目标:认识动物绘画能力单词自然拼读

参与人数:越多人越好

用卡纸画出动物的样子并剪下来。把剪好的动物放到桌面上,背面朝上。和孩子轮流一人拿一张卡片。拿到什么动物卡片就要模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例如:拿到有狮子的卡片时就要说:"Iamalion.Icanrun.roar!roar!roar!"拿到小狗就要说:“Iamadog.Icanjump.woof!woof!woof!”有停顿或者反应不够快就要罚唱一首英文儿歌。

5家庭时装show

锻炼目标:审美动手能力

参与人数:越多人越好

利用好旧衣服和其他物品,和孩子举办一个时装show。也可以约上邻居家的妈妈和孩子,来个服装创意大赛哦~

选出两个小朋友做主持人。用英文来简单介绍一下时装show的开场和参赛小嘉宾。“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ourfashionshow!”

6踩卡片

锻炼目标:自然拼读单词敏捷度

参与人数:2人以上

准备一套Ilovephonics的闪卡,或者是妈妈和孩子做的手工卡片。将有字母的一面朝上,妈妈念出单词,孩子去踩对应字母的卡片。

孩子好动的天性和踩卡片的游戏更配哦~

身边耐人寻味的童趣变迁


房子”、“跳皮筋”、“过家家”、“打弹子”……对上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些童年的快乐游戏已如黑白照片一般印在记忆中。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最亲近的则是那些动辄成百上千元的“芭比娃娃”、“暴力熊”、“蜘蛛侠”以及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跑跑卡丁车”、“劲舞团”……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与父辈相比,现在的孩子玩具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快乐却也越来越少,咀嚼其中的差异,我们会发现蕴藏在游戏背后的时代与社会变迁。

母子俩不一样的玩法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玩的花样很多,但又很简单。”说起自己的童年游戏,在机关工作的陈云梅一脸陶醉,“我们女孩子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跳绳,男孩子斗蛐蛐、滚铁环、拍香烟盒、火柴盒,打弹弓、打玻璃球。我们玩的这些东西,基本都不用花钱买,好多都是自己动手做,但玩得很开心。”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有和陈云梅相似的童年记忆。

看看10岁的儿子,陈云梅告诉记者,儿子的玩具有几大箱,从汽车到坦克,从变形金刚到各种小赛车。现在稍大一些,又开始玩电脑游戏、听MP3了。令她唏嘘不已的是:孩子一会儿要买个“独行侠”,一会儿要个“飞天侠”,可没玩几天,就没兴趣了。有时花不少钱买个高档玩具想“讨好”一下这孩子,谁知人家根本不当一回事!物质条件富裕了,文化娱乐丰富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玩具琳琅满目,唾手可得,但笑声和欢乐却越来越少。

玩法折射社会变迁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快乐应该是游戏最本质的目的。“我们过去玩的游戏是纯真的,快乐也是发自内心的。现在的孩子靠玩具的新奇刺激,尽管玩具多,但并不真正快乐。”两代人的童年游戏,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迁,是因为时代和社会已经有了太多的改变。

过去,每个家庭里都有几个孩子,即使不出家门,兄弟姐妹也可随时玩起各种游戏。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每个家里都只有一根独苗,加上生活方式改变,人们都住进了紧闭的单元房,冰冷的防盗门隔绝了孩子交往的机会。这一代孩子尝到了他们父母从未有过的孤独。因而,即使他们想玩,也只能到有现代设施的“游戏厅”、“网吧”,独自对着电脑,在虚拟世界中游戏。有教育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不会玩,不会游戏,他们丢失的是一种集体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可以说传统游戏的消失不仅仅是遗憾,它还带走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

孩子扔东西并喜欢他人的玩具(上)


友:我的女儿现在16个月,喜欢把家中台子上的东西都扔到地上,她这么小,听不懂道理,不知该如何教育她。并且她似乎没有一件特别感兴趣的玩具,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自家的玩具不要玩,出去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是一块小纸片也喜欢,真是搞不懂。请专家帮我出出主意。

茅于燕:这儿有两个问题:扔东西、对玩具的不同态度。

先谈第一个问题。

扔东西和拿东西一样,都是一种技能,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会拿东西早,五个月左右可以在看到一块积木时,伸手拿来,八、九个月可以有目的地放开手,让手中的东西落到一定的地方,比如纸盒里、大盆里等,也就是说会扔东西。儿童在一岁到两岁左右扔得最多,扔有个结果,即有响声。自己作了一个动作(扔)就有一个结果(响),多作,多响,所以就乐此不疲地做下去。而且扔了东西,大人要干涉,也就吸引了大人的注意,是多好的事啊!

为了让孩子不乱扔东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台子上放一些可以扔的纸盒子、小勺子、不要的乒乓球等,她扔下以后,不替她拣,也不批评,等于没发生什么事。

2、和她玩游戏,把她喜欢的“扔”变成“游戏行为”。但这时,就不是乱扔了,而是有一定规则的,比如:把积木扔在小盆里,不能乱扔。扔了以后再拣起来放到桌上等。

3、有时也要和她讲一点“道理“,比如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它会跌疼了”。“好孩子要爱它,让它在桌上站着,它高兴”等等。

4、当她快要扔东西了,赶快转移她的注意,拿一个新颖的玩具让她玩,或者把她抱离现场,到外面走一走,也许有好处。

5、这种行为到两岁以后会主动减少,所以不用太紧张,等待一段时间。

孩子扔东西并喜欢他人的玩具(下)

孩子扔东西并喜欢他人的玩具(下)


友:我的女儿现在16个月,喜欢把家中台子上的东西都扔到地上,她这么小,听不懂道理,不知该如何教育她。并且她似乎没有一件特别感兴趣的玩具,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自家的玩具不要玩,出去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是一块小纸片也喜欢,真是搞不懂。请专家帮我出出主意。

茅于燕:这儿有两个问题:扔东西、对玩具的不同态度。

关于第二个问题:自己家的玩具不爱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很感兴趣。这实际上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心理造成的。儿童的兴趣很短暂,自己家的玩具都是老面孔,没有兴趣,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是新面孔,所以喜欢。

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如果家长不喜欢,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玩具一次不要给她好几种,否则都成了老面孔,就不喜欢了。

2、买的玩具要大体适合她的年龄,这样好才会玩,才有兴趣玩。比如她16个月,可以买一些带响声的玩具,她一敲击,就有声响,她就会喜欢。比如哗铃棒、摇鼓、带盖的圆盒(可盖上,不必拧,里面放上一两块糖,一拿就有响)、沙锤等。

3、有时可以带她到玩具店去,看她喜欢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这样,她玩这个玩具的热情就会大些(当然要有节制,不能要什么就买什么)。

4、有时也可以和她一起看看图画书。有的儿童喜欢小画书,不喜欢玩具,那么,看书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可以试试她是不是喜欢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