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早晨,我们一家吃早饭,突然,女儿对我说:“妈妈,昨天夜里我没睡着。”我只当女儿说着玩玩,没放在心上。当天夜里睡觉时我去她的房间看了看,发现她睡得挺好的。没想到第二天吃早饭时,女儿又重复着同样的话,而且样子挺认真,不像在开玩笑。我不由一愣,暗自想:昨天夜里不是睡得挺好的嘛,明明睡着的,为什么要反复说自己没睡着呢?我开始思考起女儿的反常表现。

晚上,下起了雷阵雨。我走进女儿的房间,关好窗户,正准备关灯时,女儿却喊住了我:“妈妈,不要关,我怕。”我摸摸她的头说:“文文最勇敢,不怕,有妈妈在呢。”女儿拉着我的手轻轻地说:“妈妈,你亲亲我吧。”我突然感到一阵温柔的情愫在心中油然而生。女儿小时候,我们抱她亲她是常有的事。后来我觉得她大了,就不做这种亲昵的动作了,我信守“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准则,对女儿是严肃有余而爱抚不足。此情此景,使我不由得俯下身去亲了亲她,女儿笑了。

第二天早晨,女儿高兴地说:“妈妈,你昨天亲了我,我马上就睡着了,你今天晚上再来亲亲我吧?”“哦,难道我的亲吻有这么大的作用?”“是呀是呀。”女儿连连点头,“这是催眠吻,效果好极了。”催眠吻!我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女儿反常表现的原因。女儿毕竟还是个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抚,而我把这种爱深藏在心里,致使女儿感受不到,她感到的只是父母对她的严而再严,导致了她情感上的贫乏。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的事上,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要有一定的分寸:在生活上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在情感上不能让孩子感到孤独,从而使之身心健康、独立能干。

从这以后,女儿每天睡觉前,我总不忘去亲亲她,让她时刻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使她在催眠吻中愉快满足地睡觉,进入甜美的梦乡。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如何请一个专业的育儿嫂?


提起育儿嫂,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育儿嫂就是负责带孩子的专业保姆,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还充当宝宝的启蒙老师,她们的学名叫“家庭保育员”,达到一定专业水准后成为“家庭保育师”。

在国外,家庭保育师是一个特定职业,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的薪水很高,相当于白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

请育儿嫂的四点理由:

①孩子最初的2~3年要在家庭中获得教养,0~3岁的成长水平对孩子一生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②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一般父母双方都工作,很少有人能够做专职家长;

③教养宝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④育儿嫂可以解决家长在社会工作和育儿之间精力和专业难以两全的矛盾,同时,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康之家科学育儿中心聘请专家做育儿嫂的技术后盾,在她们遇到复杂问题时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育儿嫂与普通保姆的区别:

首先,受过专业育儿知识的培训。育儿嫂在宝宝的早期教育训练和按摩健康操等知识技巧、产妇护理和产妇饮食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普通保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有的保姆自己没有生过小孩,根本不知道宝宝的生理状况,一旦出现了问题便束手无策,甚至会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

其次,育儿嫂有强大的育儿专家队伍做后盾,中心为每个聘请育儿嫂的家庭建立宝宝档案,定期对育儿嫂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跟踪;而普通的保姆没有这种学习机会,遇到问题只能凭经验判断,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第三,安全问题。中心对每位育儿嫂的要求都很严格。现有育儿嫂都是身体健康,有北京市户口,有固定住所,有随时能够找到联系电话的人员。中心掌握每位育儿嫂的家庭住址、联系办法。在育儿嫂单独带孩子时,中心要求育儿嫂不得单独带宝宝到居住地1公里以外的区域活动。而大多数保姆都是从劳务市场雇来的,身体健康状况、学历、个人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何选择不同级别的育儿嫂

按时间要求考虑一般不要求育儿嫂住宿的家庭,育儿嫂每天的工作时间为9小时左右,家庭要免费提供一至两顿标准正餐(餐数由双方共同协商)。

要求育儿嫂住宿的家庭,提供的住宿条件需征得育儿嫂的认可,并免费提供早中晚三顿标准餐,保证育儿嫂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具体睡眠时间由双方共同协商)。

此外,育儿嫂不同于家政保姆,她们的职责是带孩子,如果家庭要求育儿嫂做额外工作的,比如打扫家庭卫生,洗家庭其他成员的衣物、为家庭其他成员做饭等,需要额外付给报酬,具体金额双方共同协商。并在签订协议时注明。

在育儿嫂上岗工作之前,要与家庭签订劳动协议,在协议内详细注明了育儿嫂工作的时间、工作内容、待遇及额外补助等。

从经济状况考虑经济条件不充足的家庭可以考虑请级别比较低的育儿嫂,这样既可以让宝宝得到较正规的护理又不必付比普通保姆要高出许多的工资。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特别是白领阶层,生活居住条件都比较优越,可以考虑请个高级别的育儿嫂。在生活上,她们能为宝宝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教育上,她们能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到良好启蒙,相当于花钱请了个私人家庭教师。

特别提示:

1、育儿嫂的级别是不断提升的。有的家庭开始选择了低级别的育儿嫂,但经过半年的时间后,这些育儿嫂往往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参加考核后晋升为高一级别的育儿嫂,这时她们的工资收入就要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2、不要把育儿嫂当做家政保姆对待,让一般家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这样直接受到影响的将会是孩子。

3、家庭条件好的可请一个家政保姆负责日常事务或请小时工打理家务,再请一个专业育儿嫂负责教养孩子。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早上上班的时候,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对母子在“纠缠”,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拼命哭,一边走一边抱住妈妈的腿哀求着妈妈抱一抱。妈妈手里拿了一根可能在路边捡的小藤条,在吓唬小男孩:“这么大了还要抱,羞不羞……”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看他们,听着小男孩的哭声,我于心不忍,我心里出现了一个声音:“抱一抱他吧,这孩子哭得怪可怜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从懂事开始就会耍一些小花招了,会用伎俩和眼泪骗取同情了。面对那个场面,到底是该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做一个仁慈妈妈呢?

很多教育理念认为,婴儿起就要给小孩充分的满足与拥抱,长大了才会更独立。那么刚刚那个小孩是不是一直没有充分得到过满足呢?因此到了上小学了,还那么渴望妈妈的拥抱,确实有一些反常。在很多人的观点里,男孩子不能太娇气,这么大了还要抱,长大了是不是会缺乏男子汉气概。但是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儿童来说,是不是还可以给予他充分的原则性以内的满足。难道就是因为需要妈妈一个拥抱,就要用上小藤条吗?上次听讲座,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事例,有个外国爸爸带着女儿上中国的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跑到他身边要爸爸抱抱,于是爸爸给她一个拥抱。小女孩走到门口又回头跑到爸爸身边,还是要爸爸拥抱,结果爸爸笑笑,继续满足。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复了十几次。一旁的家长都说:“这男人真是婆婆妈妈的。”老师议论说:“这父亲真是难得一见的有耐心。”最终小女孩得到充分的满足后笑眯眯地独自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和爸爸挥手再见。

教育孩子请学会做一个“旁观者”


现在的父母很容易犯的通病就是逼迫孩子去学习,虽然可以暂时的看到效果,但是这并不适合长久方法,教育小孩子更多的时候父母们还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以下就结合实例来看看吧!

小亮是小学四年级一位男生。几个月前,小亮跟着父母从外地来到南京,进入到现在这所学校。妈妈发现到了这里后,孩子不爱写作业,一直要父母盯着才能完成,父母只要稍微放松点,小亮就不写作业。小亮的理由很简单:这些我都会了,不需要写。妈妈很不满意,因为小亮虽然其他功课还不错,但是原来英语教材和现在不一样,所以现在小亮的英语很糟糕,一开始不及格,现在也就70多分。这样怎么行呢?妈妈要求小亮这个暑假把英语好好补起来,明天至少花4个小时在学习上。但是小亮不同意。小亮觉得平时学习够辛苦的了,放假把作业做好就行,其他时间应该好好玩玩。妈妈很生气,说这个孩子就是需要逼,有段时间天天逼着他学习之后做课外题,结果成绩提高很多。爸爸也补充说,这个孩子遇到问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怎么偷懒。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是小亮自己提出要求的,结果第一次骑摔了个大跟头,孩子就怎么都不肯骑了,最后爸爸实在没办法,一脚踹在孩子的屁股上,小亮一边哭一边骑,后来还是学会了。他们想要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能够把孩子逼成功?

小亮的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具有普遍性:有良好的愿望,但是落实到行动上常常困难百出。爸爸妈妈的想法也很具有普遍性,那就是:想要通过道理来说服孩子,道理说不通,就来武力解决。反正怎么都是为孩子好。

其实,再好的道理都是外在于孩子的。我们也看到,不少孩子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但就是不愿意去做。要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也许小的时候可以逼,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自主性不断增强,家长越来越觉得逼孩子是件吃力的事情,但是仍然不愿放弃这种方式。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缺乏自控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等。这个时候用逼迫的方式,看上去孩子在短期内达到了父母预期的目标,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并没有成长,而且即使成功,孩子也体会不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样的成功有多大的价值呢?作为父母,需要认识到,我们即使再有人生经验,即使再爱孩子,希望孩子好,但我们不过是孩子生命的旁观者,我们不是孩子人生的操控者。对待孩子,我们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愿望。但是当孩子不能达成我们的要求的时候,作为家长,先不忙指责,而是要停下来看看孩子的问题在哪里。有时候,我们家长所做的,是耐心等待。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我们要更多的讲究方法,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学习,使他们知道了学习是为了自己并不是在为别人而学,因此学会如何做一个教育地旁观者也是很重要的!

请还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成长空间(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都看管的比较严格,从而使得孩子们没有一点的私人空间,其实小孩子与我们大人是一样的,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若是家长们连这一点都剥夺了,那么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将是不可弥补的!

这天张珊下班回家后,女儿小丫从她的书包里掏出一个日记本给妈妈。张珊想打开日记本,却发现是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小丫帮打开锁后,张珊看见扉页上写着“除本人外,禁止乱动”,下面的署名是“Rose"。

“Rose是谁啊?”张珊问

“当然是你的宝贝女儿我呀!”小丫抱着妈妈的肩膀说。

张珊没想到女儿刚上初中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起英文名字也不跟我商量商量,真是人小鬼大。张珊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没有流露出来,这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呢?”张珊问。

“就是为了不给别人看呀。”女儿没有觉察到妈妈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了,继续撒娇。

“妈妈也不能看吗?”

“那当然!”说完,小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那在你眼里,妈妈也成了‘别人’?

“……””小丫不知如何回答妈妈的这个问题。

沉默了一会,张珊坐到了小丫的对面:“小丫,你是不是跟哪个男生好了,不想让妈妈知道?”

“你乱说!”小丫差一点要哭出来了,拿起日记本,就冲回了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变得很黑暗了。张珊没有想去开灯,更没有想起身去做晚饭,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坐着坐着,她突然想哭,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妈妈,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变得那么陌生了。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陌生?”张珊实在不明白……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变得越来越陌生是种正常现象。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一天一天地成长,衣服买了没几天就开始不合身了,鞋子没穿几天就变短了;孩子的声音也在发生变化……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他们关注的仅仅是孩子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亲子网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基本上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限于孩子因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引起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比如,孩子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个性难以捉摸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社会化的过程,孩子越来越希望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的价值,他们的自尊心不仅在快速成长,而且变得更敏感,他们更关注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很多问题似懂非懂,但自尊心不允许他们再像小学生那样直截了当地问家长或老师了,所以,他们心里的秘密越来越多。

虽然家长对孩子充满了爱,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毕竟相差二三十岁,如果说十年是一个代沟的那,那家长与孩子之间至少要差两个代沟,因而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孩子在家长眼里显得越来越陌生是种正常现象。

孩子越大,值得家长操心的事也就越多,不仅有孩子的学习问题,而且还有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等。要为孩子操心,家长就必须了解孩子,因此,很多家长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

“小胖,你今天看起来没精神,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小丫,你最近老说英语老师的坏话,是不是英语学习出了问题?”

“小胖,你的鞋子子是不是咯脚了?”

一般来说,在孩子身上发生的这类问题,家长都能察觉到。但是,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学校、为什么无缘无故发脾气,对这种感情上的问题,很多家长无法作出判断。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成为小学生、中学生,他们有很多事情不会再告诉家长了。家长也开始不安起来:“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因为觉得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家表开始追问孩子。

如果家长问“在学校怎么样”,孩子便会回答“没什么”,家长要是问“你这是怎么了”,他们还是回答“没什么”。“没什么”“没什么”,已经成为孩子应付家长追问的口头禅。孩子之所以不向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认真地回答了问题,家长肯定会责备说:“为什么你就不想想办法呢?”“你自己主动去做不就行了吗?”所以不如什么都不说,直接保持沉默。然而,孩子不说话,家长就更着急了。在孩子看来,家长这么老是这么追问自己,打探自己的隐私——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还没有“孩子的隐私”这个概念——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所以,家长追问孩子,只会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感到厌烦。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变坏,经常偷看孩子的日记,窥视孩子的秘密,结果孩子非常反感,和家长的关系反倒恶化。有的家长还用对小学生的方法来对待初中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孩子顺从自己,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更加逆反,或者胆小退缩,没有主见和自信心。

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感到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越担心越不能逼问孩子,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家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质问或盘问孩子,也不要用指示、命令和禁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亲子教育

对于那些高情商家长来说,他们虽然也担心孩子,但不会横加干涉孩子的事情,只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等孩子自己来倾诉。他们会利用自己极强的观察能力,观察孩子的需求,尽量创造适合与孩子沟通的氛围与机会,让孩子主动开口。

本网站小编总结:若是想要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平时家长们就要多与孩子们相沟通,而不是无缘无故的去怀疑孩子,家长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技巧与方法,因此懂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法很重要!

宝贝,笑一个


有没有觉得,在你疲劳到要崩溃的时候,一见到小宝贝的笑容,顿时就精神振奋?有没有发现,只要是小宝贝出现的地方,都会有人努力地讨好,只为博得他一笑?

身边的好友陆续享受起当妈妈的乐趣。尽管耳边也时常会响起这些新妈妈们在养护宝宝过程中的辛酸经历,可更多的仍然是“有子万事足”的满足与骄傲。到底,宝宝们施展了什么魔力?可以让妈妈们心甘情愿地“化苦为甜”?答案是:宝贝的笑容!

“笑”的魔力

即便我们的小宝宝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功力,但他们的一颦一笑仍然牵动着周围人们的眼球,更是众多爸妈的追求。宝宝的“笑”究竟有什么魅力,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笑,它本身就是种游戏——散发出内在的能量,使心情愉快、兴奋。

笑,能够透露出“好感”、“安全”、“亲密”这类正向的讯息,拉近距离。

笑,是能够代替语言的善意的邀请,似乎是在说着:请你加入我的游戏吧!

笑,是解除尴尬与紧张的良药。

笑,是一种很有利的生理状况:宝宝愉快的时候肌肉放松,容易学习或表现技巧性的活动。

笑,能让宝宝对自己满意,产生自信心。

笑,能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并互相表现出愉快的行为。

搞“笑”秘籍

爸妈每一次的逗引、每一次的反应都会引起宝宝的笑容吗?未必哦!不过,以下的小招数可以帮助爸妈更顺利地逗引宝宝笑(但不是绝对的),有兴趣的爸妈不妨借鉴一下:

4~5个月的宝宝

把宝宝轻轻地抱起,举高到爸妈头部位置,然后,吻吻宝宝的小肚皮。

对着宝宝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先保持低而沉的声音,然后突然拉长并提高声音。

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引起他的注意之后,爸妈嘴里边说“追、追、追”边忽快忽慢地朝宝宝的方向爬过去。

嘴里发出类似于“扑—扑—丢”的声音,然后,在声音结束的同时对宝宝做出挠痒的动作(腹部或腋下均可)。

7~8个月的宝宝

让宝宝注意到你,然后用食指和中指作“走路”状,慢慢地向宝宝靠近,快碰到宝宝身体时,手指突然跳到宝宝的胸腹部轻轻地压触一下,如果能在压触的同时,发出类似“嘭、嘭、嘭”的声音,那效果会更棒哦。

拿一个布条或柔软的绳子给宝宝抓住一头,爸妈抓住另一头,轻轻地拉几下,假装要从宝宝手中拉走布条(或绳子)。

用手掌(手帕或书本等也可以)遮住宝宝的视线一两秒之后,再突然移开,嘴里发出“喵、喵”的声音。

离开宝宝约半米,看着宝宝,待他也看过来的时候,爸妈就用力地甩甩自己的脑袋。

8~9个月的宝宝

跟在宝宝的后面爬,让他感觉到你在追赶着他。

爸妈躺下来,把宝宝举起与地面平行,让宝宝的脸朝向爸妈的脸,然后左右摇晃宝宝的身体几次。

把宝宝放在膝盖上,爸妈上下轻微地抖动膝盖,让宝宝感觉到振动。

这些都是爸妈平时就可以用来逗弄宝宝的活动,其实能够逗引宝宝笑的活动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只要是用心观察、用满腔的爱来呵护着宝宝的爸妈,一定会有更多、更妙的发现。

语语近况——请妈妈们帮忙看看(一)


语语已经15个月多了,以前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小丫头,现在开始有小脾气了。语语妈妈努力地给对她进行早期教育(养),效果却不理想,下面把语语最近的情况写出来,请妈妈们看看,我该怎样调整和改进。

日常作息情况

早上6:30左右,语语醒来,如不理她,会一遍遍叫妈妈和爸爸,这时候通常小眼睛有点肿,然后关空调开窗透气,抱语语去卫生间(语语大便时间比较固定,偶尔在傍晚会再来一次),至今她不会自己坐盆。

她洗漱,她很喜欢漱口,但不愿意把小牙刷放到嘴里。7:00左右喝100CC不到的奶(美赞成安儿宝),躺着喝,要妈妈唱歌。7:30到8:00多奶奶抱语语下楼转转。8:30一小碗米糊(亨氏加燕麦,有时候还加点伊威肝粉)或者白粥,最近米糊很少吃完。奶奶喂的时候语语坐在她的餐椅上,手里一定要玩玩具,有时候给她面包或奶酪,她会玩面包:用手把面包放进嘴里,然后吐出来,用手捏捏,扔到地上,很少会咽下去。之后玩玩具,翻翻书,在屋里逛逛,到11:00,期间爷爷会想尽办法哄着她喝点橙汁。11:00到11:30一个蒸蛋,一点鱼汤一点鱼肉。

12:00洗澡睡午觉——睡前200左右奶,语语睡觉前一定要喝奶。睡觉时奶奶得在边上陪着,否则中间睁开眼睛看到没人,或者是别的人就不肯再睡了。下午3:00左右起来,一边玩一边喝点绿豆百合汤,西瓜汁,有时候是酸奶,也可能吃点香蕉,但是量很少。

6:30左右吃晚饭——好的时候语语可以吃半碗饭,菜是每天专门为她准备的:象昨天晚上是排骨汤煮冬瓜、西红柿、小白菜(全都剁细了),糖醋小黄鱼。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只能吃上几口饭,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再塞点粥(每天一大早爷爷都熬上一锅粥,有一阵语语除了白粥什么都不吃)。语语现在有8颗牙,可以把菜嚼碎,但是不肯咽下去。所以一天吃下去的蔬菜和水果少得可怜,喂饭的过程是考验妈妈耐心的过程。语语坐在她的餐椅上,面前放上一只小碗(目前是塑料的了)和勺子,小碗里有饭和菜,语语开始会拿勺子在小碗里捣鼓,左右手换着来,鲜有东东落进嘴里,妈妈一边和她说话,一边伺机往她嘴里喂饭,常常是语语一只小手挡着妈妈的勺子。另一只手拿着她的勺子往自己嘴里送空气,过了一会语语的小碗和勺子就躺在地上了,然后语语会嗯嗯示意妈妈拿餐桌上大碗里的菜菜,通常妈妈会给她一样,比如冬瓜土豆什么的,这下好了,冬瓜或者别的什么先是在语语的嘴里和手里来回转移,不一会就落在语语的衣服裤子或者椅子地板上了。从语语满一岁开始妈妈就想让她锻炼自己吃饭,小碗和勺子准备了好几套,也试过让她单独吃、和大家一起吃,也不知怎么搞的,就是养不成好的习惯,语语吃下去的饭多半是哄着进去的——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唱歌,就是看“挖挖”(挖掘机)或者玩着小积木。

7:00左右爸爸抱语语下楼转转。7:30到8:00和妈妈玩一会。8:00洗澡,看会碟片(神奇英语),语语最近很爱看,看的非常认真,然后准备睡觉。语语睡前准备时间很长,主要是反复吃奶(一共200左右),妈妈要哼调调,妈妈如果不哼她会提意见。9:15左右睡着。夜里1:00左右语语会来回翻,妈妈就给她换尿不湿,语语现在白天已经基本不尿裤子,会喊嗯嗯(小便和大便一样),晚上也不大乐意穿纸尿裤,但是妈妈担心晚上把尿会影响她的睡眠,所以还是给她用纸尿裤。3:00左右要吃次奶奶(50左右),3:00左右会翻的很厉害,妈妈一直觉得语语在浅睡时不大会自己重新入睡,所以奶断不了,有几次妈妈想狠狠心不给她吃,但是语语会醒来不停叫“奶奶、奶奶”,妈妈只好投降。

总的来说语语每天喝500左右奶,吃一只鸡蛋,一碗粥,几口饭菜,一小杯果汁,几口水果——食量小,尚未形成好的进食习惯;睡12个小时左右——睡的不是很踏实,尚未形成良好入睡习惯。

发育情况

语语身高体重最近没有测,大概75CM20斤左右,8颗牙牙,前囟没有闭合,还有一指的样子,有点枕秃。已经走得很稳,还走得比较快,会学妈妈跳——抬起一只脚,会踮起脚来走路,扶着一只手可以上楼梯;会摇头,听到音乐会跟着节奏动身体,同时摆手打节拍;会用吸管穿一个大珠子,不喜欢搭积木,会用手捏地上的细小垃圾然后放到嘴里,还会捏毛巾等物上的毛毛、小线头,然后放到嘴里。知道垃圾应该放到哪里,但是经常就近放到嘴巴里;喜欢看书,自己翻书可以翻上老半天,家里的《交通工具》、《自然》、《动物》上的东东全部认得,但还不肯听有情节的故事;会说一些叠音字,基本能听懂妈妈的话;能分清家里人和外人,有点认生,但乐意在人家面前表演本事:)语语记性不错,有的儿歌妈妈只要唱一遍,再唱的时候,语语会提前做下一句的动作。比较敏感,最近不如意时会哭闹(很委屈的那种样子)。对了还会投篮,扔小皮球,开小汽车等等。

语语近况——请妈妈们帮忙看看(二)

只生一个好吗(中)


同意。刚刚从产科病房里出来,很了解新生儿父母的想法,他们说:这个罪,只一次就够了,但对孩子来说有个伴儿当然好,所以应该生双胞胎。一想,的确,两全其美。

敏豆的回复:

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可以生两个,只要您交罚款。许多人也是受传统思想及家里老一辈人的影响而生了两个,还有人因为没有生个儿子而不停地生(当然那是因为钱对于他们来说是小事儿)。我却不想生了,一方面我因为生了个男孩,所以对夫家比较好交待,说话也硬气些。另外我本身就十分赞成只生一个。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有现在这么好的现状,还真是托了计划生育的福!

xyhan的回复:

我跟老公说如果在我35岁之前国家放宽政策允许生两个的话我就再生一个,老公却坚决反对说太累了!就我个人感觉来说当然两个是最佳选择,对孩子成长要好些,不过同时我又担心有两个孩子自己可能哪儿做的不好就会让其中一个觉得爸爸妈妈更喜欢另一个而对他们造成伤害,都不知道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的父母们是怎么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觉得爸妈很爱自己,我觉得我周围的老一辈们几乎没有不偏袒自己孩子中的某一个的,而他们好像也不知道由于他们的偏袒对他们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又害怕有多个孩子,当然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离我35岁也没几年了,估计是没有机会再生了,老公又不肯出国!

June的回复:

你真的对世界人口的情况不了解吗?研究发现,妇女生育的胎数与她的文化程度成反比,发达国家的人文化程度高,不愿意多生孩子,加上不育症,人口出生率低,许多国家人口呈负增长,这样会带来人口老化和后继乏人的问题,所以他们要鼓励生育;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快,国家根本无法养活国民,看看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就知道有什么恶果。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由此而来。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上大多数民众文化水平低,无法接受少生优生的观念,只想早生多生,所以政府的政策非常强硬(很多地方不人道),否则无法控制后果。

我个人当然希望可以生两个孩子,据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大部分的网民都是这个选择,不过这个愿望只能让下一代实现了。

只生一个好?还是……(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