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正常啊,没有问题。难道希望孩子总是规规矩矩的?孩子在妈妈面前都没有机会撒娇,对孩子的约束也太多了。

jjm的回复:

我女儿27个月了,自称是妈妈的粘粘纸。一见我,立刻”妈妈抱——”,大夏天的,紧贴身上不放手,走哪跟那,娇得很。

larkmum的回复:

我的宝宝23个月,也有类似的情况。宝宝是托出去给一位大姐带的,是全托。他平时在别人家时,非常的听话,吃饭乖、睡觉乖,摔到了自己很快站起来,不乱发脾气。

可是每每接回家或是我去看望他,吃饭也不好了、睡觉要我搂着、半夜还要起来“喝奶奶”、摔倒了大哭、做错事不认错,平时在别人家很大方,谁要他的吃的、玩的,他都给,可是只要我一去,就不行了。我一走或是周一送过去表现又好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有妈妈在的缘故,要撒撒娇,不过也不能太由着他使性子,养成一些坏毛病也不行。

cute7311的回复:

小雨21个月,也有同样的表现。我不在家时比较乖。我一回家就开始撒娇。有一点不舒服就闹个不停。有妈妈在就不要别人做任何事,包括洗澡、穿衣、擦小屁股……每天妈妈累得够呛。希望有妈妈告诉我们该如何改变宝宝的这种习惯。谢谢!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性早熟吗


我是一个4岁半孩子的妈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发现孩子有时会把他的小被子压在他身下,有时还弄得自己满头大汗,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的小鸡鸡难受。

带他去儿童医院检查,也没什么毛病。很多时候他知道不对,但他不能控制自己。前几天,他回家时说,“中午睡觉时,看见女同学穿的连裤袜,他就想摸他的小鸡鸡。”我儿子这么小就有性意识了吗?是性早熟吗?如果是,应该怎么办

专家答疑:

儿童“摆弄”生殖器的现象并不罕见,男孩尤为常见,但不是您所认为的“性早熟”。弗洛依德把从性器官得到快感的时期定在3岁以后的“奥狄浦斯期”,这说明儿童从3岁开始就有一定的性感觉,他们在朦胧中对异性感兴趣。

我特别强调:幼儿期的性教育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今后一生的“性性”(指有关性的一切特征、特点等)。因此,我向您提出以下三点忠告:

第一,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确认”。

说白了,就是让他知道: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男孩应该如何,女孩应该如何,不得含混。也就是要认识到,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的期望,以及角色行为的性别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家长到商店去买儿童用品,一定要明确告知售货员,他的孩子是男是女,不要拿错了。作为家长,我们更不要把男孩当女孩养育,或反之,把女孩当男孩养育。这样的后果可能导致以后的“性倒错”等心理疾病。

第二,要防止形成性抑制。

例如,您看到他玩弄他的小鸡鸡,如果采取怒斥“不许动!这东西脏!”“羞死人,不要脸!”来阻止,或用手强制拉开,甚至打孩子的处理方式,会令孩子从小形成一种错误观念:生殖器是脏的,见不得人的,摸不得的,所以凡是与生殖器有关的活动是要抑制的,否则会受到惩罚。这种有害的“性心理”一旦形成,并不断强化,就会产生性抑制。有的人一生都难以改变,女孩子长大以后可能出现性冷淡、无性高潮等性机能障碍,男孩则可能在成年以后出现阳萎,成为一种严重的性功能障碍。

正确的做法是听其自然、不理不睬。当然,可以用玩玩具、讲故事等手段将其兴趣转移。须知:儿童摆弄性器官属下意识行为,其理由与咂手指头相同。

此外,孩子与异性小朋友结伴玩耍,家长一律采取赞同态度;不要怕孩子见到任何人的裸体,当孩子问到外生殖器名称时,请坦然地用学名应答,如同说眼睛、鼻子等名称一样。

这种对身体的自然态度,对于性的自然态度,都有益于形成一个人健康的性心理,有助于减少青少年时期出现如“窥阴癖”、“易性癖”、“暴阴癖”等这样或那样的性问题。

第三,正确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难能可贵的,对性的好奇当然也不例外,家长应坦然面对,无须回避。而且,还应把它看成是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不能用伪科学去蒙孩子,更不能严厉斥责。

有一个问题,孩子迟早会问你:“我是怎么生出来的?”为此,我们发过一个问卷,收到的答案令我惊愕:大约60%左右的家长说,“你是从妈妈胳肢窝里生出来。”还有的说,“垃圾堆里捡来的。”有位家长最逗,说是,“邮局寄来一个邮包,打开就是你。”邮局给您寄婴儿来了!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如实回答,当然是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如实回答,因为他迟早会知道的。

你们的宝宝吃手指吗?


我家凌凌其他的不喜欢吃,就爱吃他自己的手指,有位教师曾在我们阻止他吃时说:小孩吃手指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也不知是不是有道理,反正我们是按照此话有道理对待了。现在也把他的小手洗洗干净,不太阻止他了。不过脏的玩具还是不让他吃的,还有,绝对不让他玩硬币、钢笔套等易吸入喉龙的物品。

缘份宝宝的回复:

宝宝吃手指,你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手脏不脏?其实孩子这样做也是无意中做出来的,不过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对于这种习惯,你不可刻意的去做什么,这样有时会适得其反!你可以告诉孩子:手会经常碰到脏东西的,而且都你看不见的脏东西,它们都是很坏的小东西,你如果把手放到嘴里的话,它样就会跑到你的小肚子里,到那时,它们就会在你的肚子里欺负你……(说这话的前提是孩子能听懂吗?)

对孩子进行道理上的教育,我想比强制的教育要好上许多啊!

kathyjia的回复:

天天好象出生没多久就将手指放到嘴里,现在3个半月了,情况越来月严重,整个手指都放到嘴里,有时更将两个手都放进去,直到将自己弄呕吐了才罢休。我也没什么办法,爸爸妈妈说要将黄连磨成粉涂到他手上,可我从书上获知小孩子吃手指是对外界的认识,还有一种可能是太寂寞了,所以我不大赞成他们的做法,认为会伤害孩子的认知力。我尽量多抽出时间和他在一起,给他唱歌,和他一起看图书,或者带他出去玩,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就好了很多。

孩子们 我爱你们


不知不觉的光阴穿梭中,我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我忽然发现,我和孩子们的生活里,在唱着爱的旋律!

欣慰的爱---新的一学期开始时,我班迎来了新的小朋友。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了情绪上的强烈反差。哭的、喊的、摔凳子的、想方设法要逃走回家的,还有大小便拉在裤子里的应有尽有。在帮助幼儿换好干净衣裤、擦掉脸上的眼泪鼻涕、劝走不放心家长的同时,我带幼儿出去散步,认识美丽的幼儿园,希望可以舒缓他们的心情,有的时候还给孩子们放有趣的节目,转换他们的注意力;和他们一起玩好玩的积木游戏……我尽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熟悉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认识老师。一个月的辛苦,换来孩子们的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稚嫩的“老师早,老师好!”那时,我倍感欣慰!

开心的爱-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我们班内向的小朋友特别多。他们来园都是大人抱进来的,大人走后爱哭、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显得很可怜。每当这时,我总是及时走过去,把他们从大人的手里抱下来,坐在我的腿上,安慰他们,陪他们游戏。而在这时,我总能发现有一些小朋友用一种我说不出的眼神望着我,好象在说:“老师,我也想让你抱一抱。”这时,我总会伸出手:“来,老师也抱抱你!”孩子们开心地来到我身边,就是让我摸一下头,摸一下小脸,握一下小手,他们也会觉得很满足。因此,现在在我班里,若是发现哪个小朋友情绪不太好,我总要走过去:“来。老师抱一抱”。即使是开心的小朋友,我也会去抱抱他们,摸摸他们,让他们感受我对他们的爱。慢慢的,他们在我忙碌的时候,会过来对着我笑眯眯,会走来拉拉我的衣襟,会跑上来看看我的脸。

这就是爱的旋律!我和孩子们,会在每一天,都永远的唱好这爱的旋律。

爸爸妈妈,这“四心”你们有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育儿道路上,当爸妈的也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才能换来孩子的将抗快乐成长!下边就来看看这“四心”你做到了几点?

1.有心

有心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小婴儿起,很多不经意的动作就是在玩了。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好,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关注。比如知道了孩子往地上扔东西玩的意义,就会很乐意地帮他捡起来让他再扔;也许孩子还会在某一时间段里“陷”进某种玩法,比如藏猫猫,有心的父母则会乐此不疲地陪着他玩一遍又一遍。

有心的父母还知道,玩就像个万花筒,随时都可以变化,所以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在孩子兴趣转移时,不会强行让他接着玩,而是善于用各种新鲜的招数来吸引宝宝,比如用废包装箱,几块地垫拼搭起来,把棉被卷成筒,完成“寻宝”任务等花样使孩子爬着玩的乐趣大增。

2.童心

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没有那么好的物质条件,几片树叶,一根铁丝,一打烟盒,几个玻璃球……都能让我们玩出那么多的花样。为什么现在好像不带玩具出门宝宝就没得玩呢?!寻找一下自己的童心吧!有了童心,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孩子喜欢怎么玩。有了童心,我们也会跟他玩得更投入。有了童心,我们就不会再只关注有没有给他买新玩具,而是能把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变成玩具有创意地玩。虽然我们不能再回到自己小时候那种充满野趣的童年,但是相信,只要童心在,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够尽兴。

3.耐心

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怎么玩,而是说有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边看孩子自己玩,不必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指导。比如,我们经常会“耐心”地告诉孩子该怎么拍球、怎么跳绳、怎么转呼啦圈,甚至是怎么玩玩具,总觉得这样他能更快掌握其中的技巧,能玩得更好。但实际上,很多种玩,要依赖于“实感体验”,也就是说,耐心的语言指导是教不会的,必须由他自己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才行,比如接球、拍球。而且,在教的过程中,孩子还可能完全失去了玩这种游戏的兴趣。“教”得越多,孩子可能就会变得什么都不爱玩。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中体会到更多探索的乐趣。孩子在玩耍中能自己探索的程度越大,就会玩得越带劲。

另外,耐心还指我们对小淘气们的宽容。在我们关于“宝宝们的淘气事儿”的征集中,翻垃圾桶,把手机扔进鱼缸,把床单剪了窟窿的小家伙很多,面对孩子的这种淘气的玩法,我们大可不必用怒吼和说教来建立规则,耐心地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干,然后帮他找到一种替代玩法也许效果更好。也许在这些淘气事儿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小小爱迪生的发明之梦呢!

4.用心

我们要用心陪伴孩子玩,用心给孩子营造一个能玩得尽兴的环境。比如我们可能需要想想,给孩子买的玩具,他为什么不爱玩?是太简单了还是太复杂了?是不是该和他一起玩,他才能体会到其中“变化”的乐趣?用心的父母,一定会适时地帮助孩子玩得更好,而不是做旁观者或指导者,而应该是自由玩耍舞台的搭建者、孩子兴趣的调动者和实时调试者。

但是,也千万别把“用心”变成“别有用心”。因为,一旦玩有了功利性,孩子可能就不会再玩得那么痛快了。我们可以了解某些玩法背后的意义,但是不必照搬和强行让孩子玩。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玩、自由地玩,其实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有心的话,我们还能从孩子的玩中找到帮助他成长的很多机会,比如帮助他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优势是什么等等。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和自己的共同语言甚少,父母们,加油努力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一起成长!

妈妈们给幼儿园老师送礼吗


我的同事们是送口红,那时我还在香港,回北京给她们每个人背10几管口红,象倒卖化妆品的。孩子们升入中班,我这个阿姨给她们背的见面礼是,给各位老师的长筒丝袜,每次回来捎二十来打,海关还以为我倒腾丝袜的呢。最后孩子们升入大班,据说这时比较重要,因为和上学相联系,于是就让另一位男同事背回了一箱子香水!(幸亏当时我因为虎娃已经回来了,而背玻璃瓶香水的又是位男士)。

还有的朋友是直接塞钱,除了每月托儿费一个老师另给一、两百。

同事告诉我说两头送礼比较重要,小班宝宝刚开始集体生活易生病,大班孩子要上学得有个好过渡。

不过我自己,还没有亲身经历。不知是否连幼儿园都如此“腐败”?!请各位前辈妈妈给些建议!谢谢。

xiebo的回复:

真是不折不扣的经济时代。

要对孩子保密噢!

宝妈的回复:

宝妈送宝宝去幼儿园之前也有过如此困惑。其实“送礼”也是个“普遍现象”,经济社会“互惠互利”嘛。可

宝妈无论什么事,送礼的时候总比人家受礼的还紧张,考虑到“自身原因”,待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宝妈总是在接宝宝的时候,多在幼儿园呆一会儿,等另的小朋友家长走了,再和老师“套套磁”,表示一下关心和提出一点儿问题;有时候还把上的好文章,或是给宝宝做的小小总结拿给她们看。

渐渐地,和宝宝班上的老师有了种“神交“的感觉。没过多久(大概一个月左右),老师说每个班要推荐一个”家长委员会委员“,问我可不可以?”这正是个‘混入队伍’的好机会“,当然可以!宝妈欣然接受。当选这个委员,无非平时多些“投稿”,开会时多多发言,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可是却拉近了和老师及员方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平日里,不断地向宝宝灌输“宝妈和你们×老师是好朋友”(这是从里学的),宝宝看惯了宝妈总不断地和老师说话,当然信以为真了,这对她增强对老师的信任感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以上就算是宝妈“拉拢”老师的旁门左道罢了。你也试试?

anneliese的回复:

看到文章题目就进来了。一看才知,原来里面内容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啊。

从不知道上幼儿园有这么麻烦。我儿子女儿都上幼儿园,要是在国内可就惨了,因为老妈老爸最没本事的就是不会巴结讨好人。若说我去送礼不如说是去作贼。

不过,前几天跟人聊,才知这里也一样,某人的女儿因为其母大施国法贿赂老师,(其实也就是小恩小惠)居然让她女儿一人独揽老师的宠爱(当然,这也是她自己说的),每每受益不浅,最突出例子就是她女儿常常被老师指定为孩子头(不知道是不是吹嘘),据说这样大增了小女自信心。

我在想,人为的精心设计让孩子处在人之上,是对孩子好呢还是在害孩子?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自然成长比较好!父母过多地“帮助”孩子,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你家有这些陈腐的家规吗?


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然而现实中它却可能既不甜美,也不温馨。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伤害,而他们也曾经是家庭中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传。伤人的父母曾经也是受伤的孩子。在看清整个家庭系统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可以省思自己,修复和重塑自己,为下一代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对照一下,下面这些陈腐的家庭规则是否在你家也存在呢?

1.有责任感才会有爱。

2.憎恨可因压抑和禁止而消除。

3.父母理应享受尊重,因为他们是父母。

4.儿童不值得尊重,因为他们是小孩。

5.服从能使小孩坚强。

6.对孩子温和是有害的。

7.对孩子的需要有所反应是错误的。

8.对孩子严厉甚至冷漠能让他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9.与其坦白说出心中不满,不如假装欣赏感激。

10.表现出来的行为比真正的内心想法更重要。

11.父母不能忍受被触犯。

12.人的身体是肮脏的。

13.强烈的感觉是有害的。

1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或许有些父母表面上并不赞同以上观点,但在他们的行事中,却在不自觉地贯彻执行。而且,这些害人的规则可能在下意识里代代相传,不仅妨碍孩子在成长中形成完整的自我,还让他们依赖他人,只看重他人的想法。

邻家妈妈们的趣味家庭游戏


每个妈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你最擅长什么?你的宝宝又最喜欢什么?

这里,汇集了6个家庭的41个智慧玩法:童话故事表演、科学小实验、趣味学英语、日常物品变身玩具、创意美工、妙用报刊杂志等。找一找,一定有你和宝宝都喜欢的!

妈妈的话:以前我给孩子讲故事,只是对着书念,孩子并不喜欢。后来一个幼儿园老师教了我很多方法。现在,我可以把童话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比如,我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运用道具和她表演,孩子非常开心。她开始喜欢书了,不仅睡前要听故事,平时还常常拿着故事书过来,非要让我一遍一遍地讲给她听!

表演开始:脚本之1:《小蓝和小黄》剧情简介: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经常一起玩。一天,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结果都变绿了。

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他们了,他们很伤心,哭啊、哭啊,流出了大滴的眼泪,又变回小蓝和小黄了。表演现场:找一些蓝色、黄色、绿色的皱纹纸,宽约0.5米,长约1米。

将两边对折,中间剪掉一个大圆,让头能够套进去。妈妈和孩子分别套一个,用绳子系在腰上,当简易的衣服,分别扮演小蓝和小黄。

然后一起表演,转圈圈、做游戏。“小蓝”和“小黄”互相拥抱后,再各自穿上绿色的“衣服”表示“变颜色了”。接着假装哭,哭着哭着,把绿色的衣服“变没了”(脱掉),又变回小蓝和小黄。

脚本之2:《我的连衣裙》剧情简介:小兔子用缝纫机做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它穿上裙子,遇到什么,裙子就变成什么样子的:花朵、雨点、草籽、小鸟、彩虹、云彩、星空……

表演现场:妈妈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张白色大卡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用大卡纸做几件简单的裙子,鼓励孩子尽情地在“裙子”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让孩子“穿上”这些漂亮的“裙子”给大家展示一下。

脚本之3:《在森林里》剧情简介:一个小男孩拿着喇叭走进森林,遇到了狮子、象宝宝、大棕熊、袋鼠、老鹤、猴子和小兔子,这些伙伴陆续加入了小男孩的森林之旅。他们一起用音乐做游戏,直到小男孩的爸爸把他带回家。

表演现场:准备各式各样的儿童乐器,组成一个家庭小乐队,还可以叫上孩子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大家一边走,一边玩乐器,敲鼓、吹喇叭、摇沙锤、击响板等。还可以放些轻快的音乐,伴随着音乐打节奏、走路。

妈妈的经验

1。给孩子讲故事前,你自己要先熟悉一下故事内容。讲的时候一定要充满自信。

2.根据故事的内容,准备道具或材料。比如,故事中提到了水果、动物,你可以找一些水果实物、动物图片,有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

3.表演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不同的角色,特别是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声音一定要区别开来。

4.讲完故事,可以鼓励孩子画一些画,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