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简单的10个字道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生中第一个课堂。即使我们长大,走进幼儿园、学校,步入更为广泛的社会,家庭仍然是最贴切、影响最深的重要环境。因此,家庭环境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研究者广泛的重视。

你的职业会影响你的教育方式吗?

准确地说,家庭环境不仅包括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结构及关系还包括了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感情和父母的职业类别。

有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父母的职业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单纯的工人家庭比例逐渐减少,其他职业增加。这一变化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家庭的职业类别作为了家庭环境教育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些学者认为:不同的职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所创设的家庭氛围都会有所不同,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自觉程度的和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别;另外,家长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对子女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无独有偶,中国科普博览网在一篇文章中公布了美国科学家成长家庭环境调查表,它对美籍诺贝尔获奖者(从1901年-1972年)以及美籍科学家(从1935年-1940年)的父亲职业作了比较。

(其中的专业人员是指大学教授、教师、医生、工程师、律师、法官、牧师和艺术家等。)

主持这项调查的研究人员认为,不管是遗传原因还是社会原因,诺贝尔奖金得主的社会出身仍然高度密集。在那些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环境的家庭里,专业人员的家庭有提供教育和社会联合优势的可能。

这些从事专业职业的家长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定的信息量,而足够的信息量是创造力形成和开发的前提,能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升丰富的想象力。

巧用职业资源育儿

就这个话题,上海师范大学艺术与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李燕博士表达她的观点。她指出,父母的职业会左右他们的教育方式。每种职业都有它的职业特性和职业技能,教育中,父母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职业资源,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提升孩子的某项智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不乏常常见到“音乐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在智能方面具有继承性的家族。如何巧妙运用你的职业资源是每位聪明父母都需具备的本领。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较强语言文字能力……

如果你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比如记者、作家、广告公司的文案、市场创意、翻译、电台节目主持人等),在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你这一职业语言智能强的优势,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审美力,激发他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升语言智能。

你可以这样做:

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多时候你会与书本和文字打交道。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的爱好和才能,这无疑会为孩子做出最生动的榜样,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最好的激励。

在工作之余,利用你对文字的深刻理解为孩子朗读一个故事,让他通过你的朗读充分感受到语言和书本的魅力。通过朗读故事,可以促进孩子学会聆听和辨认声音、帮助年幼的孩子识别词语的意思,以及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故事的章节、顺序和情节。

多与孩子交谈,充分利用你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让孩子学习模仿你的语气和词汇。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

有些职业除了需要职业技能外,还有其他的职业特性,比如编辑这一职业,他不仅仅需要语言智能很强,它还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良好的人际智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府公务员、记者、公关、行销人员、管理者等等。

你可以在对孩子的教育加入这些内容: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加入一些在你工作中与人互动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在与人交往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可以和他聊聊今天你对采访对象的感觉,以及在采访中你们俩出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反过来,你也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这样的谈话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人们在交往中行为,提升他的人际智能。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较强的内省智能……

从事教师、律师等职业的家长一般具备比较强的内省智能,将你对信息的整合、反省过程与孩子一起讨论。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你的工作,当然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工作中出现了哪些状况,你当时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从这件事中你得出什么样的教训……当孩子出现状况时,你也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再与他讨论他当时的感受和想法。通过积累孩子反省的经验,帮助他成长。

如果你的工作是与自然科学相关……

还有一些家长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如生物科技研究人员、历史考古工作者、动植物研究者等),更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的特长。

在同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

要想孩子对你的研究有所兴趣,你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做基础的科普宣传;在生活中寻找你的研究领域;或者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告诉他生命的奥秘和新奇。培养孩子的观察、分类、搜集的能力,让他喜欢和热爱我们所赖以生存环境。

父母的职业类别往往会决定一个家庭的氛围,但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并不能决定子女的人生,良好的教育与个人的奋斗尤为重要。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乐善耀老师提醒各位家长:父母的首要责任是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然后在教育中给予各种刺激去发展它,在亲子的互动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专家/李燕上海师范大学艺术与学前教育系副主任;博士

乐善耀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如何教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最受大家欢迎

懂事的宝宝是所有人的最爱,最受大家欢迎,那么如何培养出一个懂礼貌的宝宝呢?下面请看一个妈妈的亲身感言——:

当我儿子两岁时,他蹒跚走路的样子很是迷人,偶尔也会自发地冒出“谢谢”、“请”等只言片语。这对于平常比较害羞,常常藏在我的腿后面见陌生人的他来说,做的还真不错。

不过,就在去年,儿子5岁的时候,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害羞的小男孩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暴君,不愿意坐在餐桌旁,拒绝与客人交谈,并且急躁地要求立刻吃饭、吃冰激凌。一次,在我朋友的家里,他举着他的杯子命令主人给他添满,就好像一个将军对待地位低下的士兵。朋友扭过头对我说:“平时,你能忍受他这样?”

当时我真惭愧。

我从未意识到,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就像乐曲中的和谐音符,一旦和谐不在,麻烦就来了。我知道我的努力失败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像我儿子这个年龄,什么样的礼貌是合适的。他在幼儿园是举止端正的学生,在家却这样无礼蛮横,究竟是他太过于淘气而任性,还是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小孩?

当他没礼貌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纠正就可能纵容了他的没礼貌。在和其他的父母和专家交流过以后,我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掌握与之年龄相符的礼貌,无论是害羞、淘气、任性或叛逆的孩子。有礼貌的行为能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没有礼貌则伤害了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反过来,把我儿子的所作所为放在他自己身上可能更能让他理解:“如果其他人对你也这样没有礼貌,你会感觉如何?”。

由此,我明白了教育小孩有礼貌并不会嫌太迟,但是马上开始仍然是明智的选择。

那么如何能教出宝宝懂礼貌呢?

1.1~2岁不要期望太高

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不能走、说或记住超过一天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也能够开始学习基本的礼貌行为。只是不要期望他们能完全的理解,或完全执行家长教给的内容。

使礼貌成为交谈的一部分

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是礼貌举止的根本,因此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例如:当我们帮助邻居在小区内寻找丢失的钥匙时,邻居会感觉很舒服,我们也会舒服。事实上,告诉孩子如何关心和帮助其他人,并不需要他们完全理解帮助的真正价值。

重视个性

一些15个月大的孩子会说“你好”和“再见”,而一部分发育慢的孩子可能还不会说这些话,那也没关系。因为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让孩子做出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在生日宴会上作为大家的焦点可能会感觉不舒服,他能表现出的礼貌就是怯怯地在你耳边说声“谢谢”,并让你来转达信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画一张画并把它交给你来间接表达。

对内向的孩子所表现出的诸如: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一下等表达,家长要保持足够的安静,来鼓励孩子表达。

教育要保持简单

18个月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使进餐时间变得混乱,他们会乱扔食物,站在椅子上,大声哭闹。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像成人一样在就餐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因此教育要保持简单。最简单的就是从确立一条规则开始,比如:吃饭的时候,要坐着吃。不断的重复,就会有效果。

2.2~3岁文明开始

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处在能力限制阶段,但是当孩子的大脑发育到36个月的时候,新的更强壮的脑电波会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语言能力和刺激控制。结果就是:礼貌出现了。

及时制止不当行为

家长不要期望孩子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有好的礼貌。如果你的儿子在游乐场拿走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马上介入并坚持让他把玩具还回去。要告诉他,如果他不把玩具还回去,将受到惩罚,并且不要暗示他能对这件事有决定权。脾气好的父母总是给孩子太多,但是有些是他们不需要的,已经有很多事情是由孩子在做决定了。事实上,在礼貌问题上,必须让孩子知道他没有选择。

对于没有养成的礼貌,不断地提醒是有帮助的。当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说“对不起”时,可以通过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来提醒他们的行为,并及时提醒以使他们不用想太多。

及时鼓励

一个资深幼儿教师就使成百个孩子的行为发生了转变,她的秘诀就是“赞美”。她告诉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对孩子说:“好样的,做的好”,当然这需要耐心和不断的坚持。

在家里的餐桌旁,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如果孩子说“请”,他们所要的东西就会作为他们的奖励。这样就会慢慢形成好的习惯。

提供娱乐

让一个2岁的孩子长时间在餐桌旁坐着是件困难的事,所以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给他纸和笔,让他乱画或者给他一个玩具让他安静地玩,这样就既可以使一起就餐的朋友感觉舒服,也可以让小朋友不至太无聊。

当你打电话的时候,给孩子娱乐也许会有帮助。最好是在电话旁放些蜡笔、纸、毛绒玩具等,以便电话来的时候能使孩子安静一会儿。但是要尽量接打电话的时间短些,因为没有哪个2岁的孩子能保证在20分钟的通话中始终保持安静。

3.3~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通过如何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行为开始熟悉掌握他所处的环境。对事物新的理解和耐心使得礼貌教育更容易,并且不断地问“为什么”也会促使家长和孩子的交谈。好的礼貌能够开始慢慢形成习惯。

虚构游戏

3~4岁年龄的孩子,可以通过在家里玩假想的过家家游戏来让他记着餐桌的礼节,也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人或物,比如:公主、明星、小熊维尼等来间接教育使用正确的礼貌。

监督

我们在各种场合都会看到太多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没有家教,比如:在美容院,孩子在疯狂地转着转椅,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而他们的妈妈可能正在其他地方看杂志。

优秀宝宝是教出来的


经过十月艰难的孕育宝宝的过程,一个新生命就这样来到世上。看着宝宝一天天得长大,最为父母,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然而接踵而来的则是更多家与孩子的烦恼。

怎样教育孩子,确实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宝贝,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把宝宝教育的更优秀成了父母的大事。最近读了一本书“你会教孩子吗”虽然只读了几十页,但是却深有感触,发现自己力高智商的父母差得太远了。

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传递着我们的价值观念。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把矛盾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孩子。尤其父母不能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州官身份向自己的孩子提出一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严正要求,或者是与自己的言行完全相悖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孩子说话有礼貌、讲道理,另一方面对孩子说话总是采取命令的、不尊重孩子的甚至是没有礼貌的方式,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其实,很简单,想让孩子怎么样,你就要首先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

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这点也特别重要。现在“和谐”这个词很火,但是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和谐,生活中需要,工作中需要,小到一个家庭达到一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国家的和谐,正是由无数个和谐的小部分构成的。可能我们能力有限,对于为建设和谐的国家作突出的大贡献,但是,我们却可以从构建和谐的小家开始,给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

父母之间互敬互爱,互谅互让,遇到矛盾墨彩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以身作则,不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夫妻和睦,才能创造温馨的家,正所谓“家和万事兴”。父母树立威信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威信要建立在对孩子任何的尊重与信赖的基础之上,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就不尊重他,这样是不正确做法。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每个父母都来学习。我想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言传身教。

利用爱玩天性引导宝宝有效学习


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岁以内宝宝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就是说宝宝很少自己有意识地主动注意一样东西,只是凭兴趣,漫不经心地观察,例如看动画片等;而有意注意是有意识去注意观察,如观察爸爸怎样刮胡子。一般来说,2岁的宝宝,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为7分钟左右,3岁宝宝可以达到10分钟左右。这一阶段注意力的主要特点是无意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宝宝很难按照父母的指令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了。

不能因为宝宝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就放弃教宝宝学习,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宝宝感兴趣的方式和适合宝宝的活动帮助宝宝学到知识,边玩边学,边乐边学。

寓教于玩

在宝宝4岁以前思维没有发展到易于接受抽象事物的阶段,如果强迫他按部就班地读书学习,会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不仅磨磨蹭蹭地学不到什么知识,也会因此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DIY:

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比如宝宝接触了活生生的小鱼之后,心情愉快,必然会问一系列和鱼有关的问题。回到家里,宝宝看到图书上也有小鱼图片,会感到十分熟悉,很有趣,你再告诉他小鱼旁边的是“鱼”字,这个字上面的像鱼头,中间的像鱼身子,下面的一横像是鱼的尾巴,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

寓教于唱

文字的知识对于宝宝来说过于枯燥,而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歌曲,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反复练习唱歌就是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讲解一下歌词的意思,加深宝宝的理解。

DIY:

唱《小燕子》的时候,可以问问他“为什么小燕子年年春天来这里呀?”然后再仔细地给他讲关于小燕子的外形、习性等知识。在教宝宝知识的同时,父母可以启发一下宝宝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宝宝的创造性,例如,先教宝宝学会《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再根据季节的有关知识,和宝宝一起把《春天在哪里》改成《冬天在哪里》。

寓教于画

宝宝喜欢到处涂鸦,有时候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床单都成了他的画板。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宝宝涂鸦的兴趣传授知识。

DIY:

拿几张纸先让宝宝自由地发挥,尽情地画画,然后和宝宝一起看看都画了什么。假如宝宝画了下雨天一个人在打伞,你就问他为什么下雨天要打伞呀?让他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当然,还可以借此机会给他讲《小水滴的故事》,告诉他雨是怎么形成的,了解事物内部转化的因果关系。

寓教于做

手工游戏也是宝宝比较热衷的娱乐项目,捏橡皮泥、剪纸、折手帕等活动都能让宝宝高兴地玩很长时间。

DIY:

和宝宝一起对照着书本捏一个长颈鹿,然后按照捏出来的模型讲解它为什么叫长颈鹿,有几条腿等等,顺势训练宝宝的数字能力。再捏十朵小花,一个一个地数下去,教他如何数数;在三朵小花中,拿掉一朵,还剩几朵小花,教他数量的关系。让宝宝动手参与到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事物当中,比要求宝宝坐下来看着书学习效果好得多。

寓教于演

3岁左右的宝宝想像活动异常活跃,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像的象征性意义,例如,几片纸屑可以是过家家时的菜,也可以是买东西时的钱。因此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宝宝的想象力,和宝宝一起表演书中的童话故事。这种表演可以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学会使用长句子,学习体会童话剧中人物的情感,深刻理解故事的含义,还可以锻炼胆量,敢于表现自己,真是一举多得。不过要注意,不要因为你加入了宝宝的表演,就由你来制定规则,指手划脚,这样不仅会破坏自娱自乐的初衷,也会分裂你和宝宝之间的关系。

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宝宝表现出不愿意“学习”,千万不要强硬地逼迫宝宝,导致宝宝对看书学习产生厌倦,影响将来的学业。学习的形式可有多种变换,父母应该循循善诱,从宝宝的喜好出发,耐心地引导宝宝学习知识。在玩乐中学到了知识,岂不是比死板的读书要好得多?

聪明妈妈如何为宝宝选择兴趣班


面队如今林林种种的风格如今各异的兴趣班,妈妈们该如何选择才能使自己宝宝的特长通过兴趣班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作为一个聪明智慧的妈妈,首先要知道宝宝喜欢什么,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号入座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班。

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

所谓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能让孩子感到兴奋的,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课堂。因此选择兴趣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原则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但是不少的父母会感到困惑:孩子的兴趣常常是稀奇古怪、阴晴不定,实在难以琢磨。的确,很多孩子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他们的兴趣如同他们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

作为父母,此时就要开启“慧眼”,做孩子兴趣的捕捉能手。

·亲子同乐,发掘孩子兴趣。在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因此有时间不妨就多陪着孩子玩,一起写字、画画、读书、做手工、修理日用品、做家务……只要你留心,孩子的兴趣就会“尽收眼底”了。

·好奇“滋生”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看着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孩子“蠢蠢欲动”,望着帅气OR漂亮的授课老师孩子“心花怒放”,玩着可爱的橡皮泥、各色颜料孩子“惬意无比”,看着自己的酷造型,神气的POSE孩子“乐在其中”……孩子的兴趣就是在这些貌似“不靠谱”的各种动机之中“滋生”的,使他们跃跃欲试。但是通过尝试,孩子最终会知道围棋、美术、跆拳道、轮滑、钢琴等都是怎么回事,也能认识到他们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擅长,由此达到自我认识。所以作为父母,不妨让孩子多接触、了解、尝试各种兴趣班,有利于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

·有意识地创造环境,培养兴趣。兴趣是可以“传染”的。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孩子投入地做一件事,经常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纷纷加入。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保持对某种兴趣班的热情,最好多让孩子和那些也喜欢这种兴趣班的孩子共同切磋。同时还要为孩子营造好的环境氛围,如果你希望孩子喜欢音乐,那么最好让孩子尽可能多接触音乐:家里常播放好听的音乐,看有关于音乐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听音乐会,买关于音乐的书籍,结交懂音乐、爱好音乐的朋友……

·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同时还要适当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为孩子的兴趣“保鲜”。

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才能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鼓励、认可、赞扬也是兴趣“保鲜”不可缺少的“调鲜剂”。经常鼓励孩子,并发自内心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也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此面对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说的的“不感兴趣”,父母不要轻言放弃,也许调整一下进度、换一种练习方式,让孩子体验到一次成功,孩子的兴趣就会重新燃起。同时,孩子由此也会学到一种对待学习的态度、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引导孩子享受自己的能力,体验其中的快乐。兴趣所致,乐在其中,这恐怕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无论是音乐、美术、英语、游泳、舞蹈,还是下棋、武术、体操、书法,父母都要逐渐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活动本身。在音乐、舞蹈中体验美,在武术、游泳中体验驾驭身体的快感,在美术、书法中感知妙手偶得的乐趣……让这种兴趣和技能伴随孩子终生,为孩子的一生带来快乐与幸福。

·父母态度影响孩子兴趣。父母经常过于在乎孩子是否“学到了什么”,一旦认为孩子没有“学好”,心情就会“多云转阴”,这种心态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到孩子,让孩子的兴趣因为父母的举动而丧失。但往往当父母放松心态,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孩子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步骤时,孩子反而更容易“学到了什么”。

因材施教合理选择兴趣班

宝宝类型:安静解谜团

此类宝宝爱玩拼图、积木、走迷宫……在他眼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理论得到了最好的证实。他喜欢比较,并能够耐心地发现他们的不同,比如妈妈包的饺子就是和奶奶的不一样。所以像拼图版这样的游戏能够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适合兴趣班:奥数、科学实验课、围棋……

这样的宝宝有着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并且有着强烈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认为万事都有着“因为”,才能够有“所以”,这使得他们总是不经意地去探索和找寻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以最终获得完美的解释和解决为快乐的源泉。对于这样的宝宝,可能是我们未来的科学家呢,你不妨鼓励他严谨、较真的个性,尽可能给他合情合理的答案。

宝宝类型:爱选美服饰

此类宝宝喜好收集彩色糖纸、最爱形象各异的玩偶、橡皮泥……他喜欢收集漂亮糖纸和布娃娃,小小年纪就常常对服饰又挑又选,不好看的还不穿呢,可谓小小时尚达人。这种宝宝能从一样的小朋友们的毛巾中毫不费力地选出属于他自己的那条——千万别怀疑,毛巾是她喜欢的粉色,边角有他让妈妈绣上去的他的名字。

适合兴趣班:绘画、雕塑、儿童模特队

这样的宝宝非常有意思,如果只是听老师念儿歌,他多半不知所云,这就像收音机接收不清一样,收音机没有问题,电台也没有问题,是频道没有对准。如果你要给他配上鲜艳的图片或着绚烂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总是能够让他立刻进入状态。所以彩色的世界对于他来说非常的重要,在形象化的世界里,他会感到舒心又开心。

宝宝类型:喜欢学说话

此类宝宝喜好表演唱、读书、听收音机……这样的宝宝对于富有旋律的音乐会特别地有反应:比如啊、啊地叫起来,挥动小手,扭动身体等。他可能是个小小歌唱家,常常照着镜子不停地唱歌、跳舞,能够模仿小鸡小鸭叫。比如突然听到电视传来一段音乐,立刻跟着唱起来:“宝宝金水——”。他开口讲话比较早,喜欢学说话,对于来自爸爸、妈妈、奶奶、舅妈的抑扬顿挫的不同的声音能区别得很清楚。

适合兴趣班:声乐、钢琴、故事班、相声……

这样宝宝的思维模式是声音带动思维,他喜欢利用声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是老师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宝宝是最有利和得益的。在唱歌、朗读这样的活动中,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够表现得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是否有音乐天分这件事,还要看孩子的先天条件,比如是否有夜莺般的嗓音也是妈妈要考虑的。

宝宝类型:最爱打打闹

此类宝宝爱玩轮滑、踏板车、打闹……在人群中,他可能被评价为最有活力的,或许,更常用的字眼是“麻烦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他的生活总是整装待发迎接战斗,不是在跑就是在跳,即使在吃饭的小小间隙也不消停。不论是爬行还是走路都比其他宝宝要早,刚能走路就需要父母追着他在后面一路小跑。

适合兴趣班:跆拳、武术、游泳……

触觉学习型宝宝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吃亏,最不被看好的宝宝,常常被称为好动、不专心、爱破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你要知道,他只是通过他的双手或者身体的感知来探索世界。这样的宝宝也有他的优势,就是动作协调能力比较强,对于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富有激情。而适当地让这些孩子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更有利于日常安静的学习。

宝宝类型:精细动作型

此类宝宝爱帮妈妈剥豌豆、给小娃娃梳辫子、自己制作手工……这样的宝宝富有耐心,并且能够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有着超强的动手能力。比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码碗碟等。通常,这样的活动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常常进行,但只有为数很少的孩子能坚持到完成任务,多数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而我们说的就是这一少部分孩子,他们乐在其中,直至最后完成。

适合兴趣班:书法、编织、珠算……

这样的孩子非常难得,通常在良好的引导下,成人之后都有着认真、细致的态度,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所以无论将来他们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着良好的态度。但就样细致的个性而言,孩子毕竟年龄小,如果能适当地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可以帮助他们在拓展这部分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或完成一些具体的事情,因而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的喜悦。

宝宝类型:超级模仿秀

此类宝宝喜欢扮鬼脸、讲故事、模仿……这样的孩子不仅希望得到妈妈一个人的关注,而且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小家伙有一个特点,就是“人来疯”。也就是说,人越多,他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他是世界的焦点。当然,这样的宝宝也有着能够吸引你注意力的本领:比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和高亢的声音等。

适合兴趣班:表演、主持、舞蹈……

如果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表明自己的小宝贝已经向社会迈出了第一步,那个世界将是他要多多接触的。所以,你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谈谈,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自己的宝宝表现的舞台。从第一次开始,当孩子在正常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的时候,他会很乐于、并且很自信地去表现自己。而不是躲在家里,只在镜子面前自我陶醉一番。

幼儿特长教育的小误区


父母们都想要自己的宝宝有一技之长,但是培养孩子的特长也要看父母的方法,以下就由育儿专家总结出几大亲子早教的误区,希望家长们都能够避免,以下就具体的了解下吧!

目前,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早教网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

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早期教育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孩子们上补习班,多半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这对于孩子上补习班非常的不利,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的看待小孩子们的学会特长!

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很多幼儿园环境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原因在于这种环境布置单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很少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布置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1、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活动室墙上布置多种不同情态的拟人化的动物比布置山水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中大班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布置,配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画面,可以激发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对幼儿说声“请进”的做法,只会在无形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教师在创设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布置冬天的景象,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让幼儿自己挑选,剪裁一些旧画册中的各种幼物图片,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图片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

3、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发现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效应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时,我们要转变以往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丢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之间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到关注幼儿的探究、操作活动上来,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正确判断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样做,才能真正发挥环境教育的价值功能,体现当前课改方向。

利用生活中的小事让宝宝提高数学能力


让孩子早教的班,其实是不科学的,孩子过早的进行系统教学更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智力开发。之前小编也介绍过该如何在家对孩子进行早教,其实就是以顺从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今天为给大家介绍几种具体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1、利用日常行为陪宝宝随兴计数吃葡萄的时候可以说:这里有一、二、三、四、五、……十八颗葡萄,你要吃几颗?六颗好不好?一、二、三、四、五、六颗葡萄给你!吃完了这六颗还要的话,妈妈再给你,妈妈这里还有一、二、三……十二颗葡萄等着你。很自然地宝宝就会对数东西产生了基本概念:每样东西都要单独数点过,而且每样东西只能数点一次,不可重复。2、玩积木提供具体的数量与物理关系把一盘积木拿给宝宝,不刻意要求他怎么玩,大部份的宝宝就会开始把积木堆高,或把积木排长(当然也有些会一个个捡起来丢),智能高些的孩子甚至会用积木造桥、造车或创造其他形状结构。堆高积木够高时就会倒,使用的积木在那里多放或少放就会改变形状,要做一样长短或高度时两排积木需用的数量必须相同,很多这一类的数学物理原理,都在宝宝玩积木时给宝宝在无意中学到了。3、用任何东西量量房间的大小量东西并不一定要用一支尺,任何东西都可以做为一个度量衡的单位。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脚作单位,从这边的墙壁走到那边的墙壁,看看这房间原来有几脚宽。一个大杯子可以装多少水?并不一定用五百立方厘米来表达,可以让孩子拿一根调味匙,一匙一匙把水装入大杯中,看着一共装了几次,就可以说这个杯子可以装几茶匙的水。如此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建立度量衡的概念。4、拼图帮孩子培养形状差异的辨别力数学并不只限于算术上的加减乘除,外形的数学变化是几何学、三角学、拓朴学、解析几何学上都会用到的一此重要概念。而为宝宝在这方面做数学智能提升时,最简易有趣又有效的游戏就是拼图。拼图有很多种:有一种是一组组的几何形拼块,可以个别拼入不同形状的几何框框里;有一种由一幅图画切成各种形状的小节,拼合后会出现原来的一幅画;还有一种是中国的七巧板,可能拼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任何一种都能帮助宝宝加强他对形状差异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帮他做数学智能提升。本网站小编总结:上面介绍的方法都是我们在现实中很容易做到的,其实还有许多类似的方法没有一一例举。但是这种的方式重点在与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让他们对于数学有一种特殊的意识,当然不管什么方法急于求成反而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所以在教育家长不要期待马上看到成效,有耐心的坚持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