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很少陪伴孩子,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因此也需要写一份完整又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这样才能让活动达到最佳的活动意义,在写活动方案时会不会遇到不会的问题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对游戏材料不爱护怎么办”,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些孩子玩游戏时,常乱扔、乱拆、乱放游戏材料,家长不得不花费很大功夫为其整理、修复。对于孩子这种不爱护游戏材料的现象,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探究心理。有的孩子喜欢探索,凡事总想问个为什么,总想拆开来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2、厌倦。有些玩具玩法单调,玩不了一会儿孩子就没有了兴趣。

3、不懂玩法,无意破坏。

4、发泄情绪。有些孩子由于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心有怨气无处发泄,游戏材料便成为他们攻击的直接目标。

针对上述原因,成人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知教育。成人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如不给孩子买很多玩具,要让孩子懂得手中的玩具是大人辛勤劳动挣钱才买来的。

2、劳动教育。让孩子游戏后自己收拾、打扫场地,保持玩具、用具和活动室的整洁。成人还可经常带着孩子一起修理玩具。

3、玩法指导。成人应指导孩子玩具的正确玩法,或与孩子共同探讨,一同游戏。

4、收藏旧玩具。成人可把孩子现在不感兴趣、丢在一旁的玩具收藏一段时间。过些时候,这些玩具就会像老朋友那样再次受到孩子欢迎。

5、鼓励探索。对孩子的探究心理,应加以鼓励,成人可多购置一些启迪思维、发展技能且不易坏损的玩具。

6、疏导情绪。对孩子发泄情绪、破坏游戏材料的行为,成人应及时制止,并找出其受挫原因,多加疏导。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孩子爱玩危险游戏怎么办


孩子爱玩危险游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影视影响,造成孩子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影视中英雄人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孩子通过玩危险游戏,来体验英雄的气概。

2、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在他们的小脑袋瓜中,根本没有危险这个概念。他们常把“危险”与“勇敢”混为一谈。

3、逆反心理。家长越是反对的,孩子越想玩。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可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帮助孩子形成安全意识,教给他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即“安全教育”。孩子有了安全意识,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原本“危险”的游戏就会变得不那么危险了。

2、减少电视电影的影响。彻底消除这方面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要向孩子讲明电视电视里的事是不真的,告诉他从三楼往下跳是不行的、人是不能飞的,让孩子明白玩那种让人心惊肉跳的游戏会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

3、家长可选择更加有趣的游戏,转移孩子对危险游戏的兴趣,把他从“危险”的身边拉开。

4、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于不听劝告的孩子,切不可采取强拉硬拽、打骂的办法,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很差的。

宝宝很“宅”不爱运动怎么办


小云虽然还不到2周岁,却有将近两年的宅龄了。小云出生后,爸爸妈妈要忙工作,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她。爷爷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出门,小云就跟他们在家里玩。

在家里,小云的生活内容比较单一,无非就是看电视、玩玩具、跟爷爷奶奶做游戏。生活这么单调,大多数的宝宝都会烦。没想到,小云和别人不一样,用爷爷奶奶的话说就是很乖的。只要有电视、玩具,不哭不闹能玩一整天。

每当爸爸妈妈休息,想带小云出去玩,小云都不怎么感兴趣。有一次,妈妈硬把她带到了公园里,想让她在有阳光、绿树、微风的环境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跑跑跳跳。谁知,小云像木头人一样不会动了,只是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不到一刻钟,就开始喊回家。有的宝宝把皮球扔到她脚边,她动都不动,爸爸妈妈无奈,只得打道回府。心想,不愿意出来,就在家待着吧!

随着大人生活日益变宅,像小云这样的宅宝宝越来越多。怎样触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随着神经元之间联系的建立,环境刺激对它们的生存必不可少,受到环境刺激的神经元能够不断地发育出新的突触,而没有受到刺激影响的神经元则很快就死亡。这表明,在突触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向婴儿提供合适的环境刺激非常重要。

发展心理学认为,动作是婴儿智力发展的载体。要想宝宝智力发展迅速,就要给宝宝创造运动的条件。3岁以前的宝宝,大脑发展得最迅速,到2岁时,大脑皮层活动已基本接近成年人的标准。

妈妈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更能够刺激更多的神经元发育出新的突触。因为大自然的玩法要远远多于家里,大自然富有变化的、灵动的特性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刺激,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能让宝宝找到他与这个世界的关联,让大脑的反应更加灵敏。即使最普通的沙子、泥巴、小动物、小昆虫、小花瓣等,都可以有多种玩法,更甭提还有其他宝宝加入后会变成多个主角的游戏乐园了!

如果宝宝不怎么游戏、活动、运动、玩耍、淘气,只是每天窝在家里,吃吃喝喝,看电视,玩一些运动量较少的电子游戏、玩具,那么影响的不单单是宝宝的智力、身体发育,宝宝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都得不到充分锻炼,很容易让孩子成为细胳膊细腿的内向孩子。

聪明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几个月后,就会带宝宝出去玩,晒晒太阳,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让街坊邻居抱抱逗逗。孩子大一些,他们就让孩子自己下地玩,见着什么就摸摸、看看、研究一番,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既开发了大脑,也收获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为长大后的生活奠定了灵感基础。

带宝宝活跃起来

1~3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宝宝已经会走路了,特别活泼好动,父母支持宝宝多运动,有助于宝宝肢体动作正确、熟练,除了能锻炼肢体大肌肉外,也能促进肢体小肌肉发达,达到手眼协调发展的目的。运动不仅能使宝宝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的发展。

1~3岁的宝宝主动性特别强,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试试。家长可以因势利导,首先鼓励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帕、帮妈妈递东西、摆放物品等;然后,根据宝宝身体素质,引导他们翻筋斗、游泳、做体操、练习简单的舞蹈动作等。

1~3岁的孩子最好动,要想孩子不宅,只需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做到以下两点就够了。

1.妈妈不做宅女

在3岁以前,大部分的宝宝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妈妈或者宝宝的养育者比较宅,平时不出门,喜欢窝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玩电脑,那么受其熏陶,宝宝会不知不觉地习得与他们类似的习惯,不愿意走出家门、不愿意参加户外活动、不喜欢跟人接触。

笔者认识一个宝宝,宝宝的妈妈性格内向,除了上下班几乎不出家门,和小区里的人也没有什么来往。夏天的傍晚,娘俩出来散步,看到小区里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聊天、下棋,妈妈不知道做什么,只得拉着宝宝回家了。妈妈这么宅,孩子怎么能活跃呢?

为了孩子,性格内向的妈妈要努力改变自己,多参加社会交际。其实,做一名活跃的家长并不难,平时多和身边人走动,闲暇时候约上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带宝宝一起去郊游、野餐、散步、运动,潜移默化地,宝宝受到影响,就会逐渐地喜欢去户外活动,而不是整天赖在家里。

2.妈妈陪着宝宝玩

对宝宝来讲,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父母的陪伴。父母在的时候,他会更加活跃、更加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战胜困难的能力也更强。

妈妈可以陪宝宝一起看图画书、一起玩捉迷藏、一起折纸、一起丢飞机、一起短跑、一起玩沙、一起放风筝、一起捉小虫家长可以和宝宝比赛,说好谁赢了就给谁发奖品。比如,丢飞机的时候,家长可以故意用劲小点,让宝宝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宝宝赢得奖品后,就更乐意玩了。

妈妈除了在家里和宝宝玩,还要经常性地把宝宝带出去,让宝宝体验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乐。最好与其他妈妈结成伙伴妈妈,平时在一起联合搞一些亲子游戏,比如拍拍手、捡树叶、扔皮球、扮动物等,让宝宝参与进来,享受大家合作的乐趣。

晚饭后,妈妈在遛弯的时候,把宝宝带到小朋友中间,让他们自由玩耍、追逐、嬉戏。每天坚持去,时间长了,宝宝不但养成了出去玩的习惯,还能交到很多朋友,宝宝就更爱走出家门了。

孩子缺少游戏伙伴怎么办


孩子缺少游戏伙伴,大体有这样一些原因:

1、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其他小朋友相伴,常独自玩耍。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没有伙伴,而且性格会更加孤僻。

2、一些搬住新公寓单元的家庭,与邻里缺少往来,孩子在家独自一人,缺少伙伴。

3、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家,如牧区、山区等,人烟稀少,孩子也难找到游戏伙伴。

4、有些父母公务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使孩子结识的伙伴很少,常常一个人呆在家中。

5、有些城镇流动人口,由于他们多来自外地或农村,与当地居民缺少往来,其子女也可能是孤独无伴的。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与同伴的交往、共同游戏,可使儿童增长知识,增强自信,所以家长要重视儿童的游戏伙伴问题。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平时多带孩子到邻居的小朋友、小伙伴家串串门,使他们熟悉。

2、低龄幼儿重要的游戏伙伴多是稍长于他们的儿童,因为与这些哥哥姐姐一起游戏,孩子可学到更多的规则、知识,并能得到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所以,如果孩子缺少同龄游戏伙伴,成人可介绍年长的伙伴来与他们游戏。

3、成人要注意多参与孩子的游戏。有些成人把孩子往地上一放,或把玩具给孩子一起拿出来,就放任自由让孩子自己玩游戏,而自己却去干别的事了。这样,不仅使孩子在游戏中不懂技巧,不晓规则,可能玩的时间不长就厌倦了,而且也易使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所以,成人应尽量多参与孩子的游戏,在游戏中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的道德,训练孩子的技巧。

4、成人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控制、自己操作能力,学会只有自己一个人时也能安静地玩,独立思考问题。但成人最好在一旁观察、监督,常与之交流。

5、成人自己也要加强人际关系的修养,注意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多帮助别人,使孩子耳濡目染,不致养成孤傲的性格。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游戏内容对孩子来说较难,孩子难以成功;

2.游戏时孩子的失败过多,孩子丧失了玩游戏的积极性;

3.孩子的好胜心过强,总想比别人快,这主要表现在竞赛性游戏中;

4.孩子年龄过小,不知道遵守规则;

5.缺乏生活经验,主要表现在“角色游戏”中。

针对以上原因“对症下药”:

1、对因游戏内容造成的,家长就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游戏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和简单。

2、对因失败过多造成的,家长可以故意让孩子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他对游戏的积极性,并对他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对因好胜心过强引起的,家长应让孩子认识到要想得第一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再快也没用,千万不应迁就孩子。

4、对因年龄过小造成的,家长应对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并告诉孩子应该怎做才对。

5、对因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家长也可参与孩子的游戏,并以角色的身份和游戏的口吻指导游戏,帮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在游戏中缺乏耐心怎么办


孩子游戏时缺乏耐心,有这样几个原因:

1、孩子由于年龄小,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性弱,活动不能持久,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转移。一般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为5~1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他们就会烦躁,缺乏耐心。

2、游戏项目偏难,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会使孩子无法很快掌握而产生倦怠。

3、如果游戏内容简单、单调,孩子很快便学会,或多次玩过,也会对玩此游戏缺乏耐心。

4、孩子对游戏没有兴趣。

5、游戏时,一次给孩子的玩具过多,使孩子眼花缭乱,三心二意,游戏时没有持久性。

针对上述原因,家长或老师可做下述工作:

1、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难易适中的游戏项目,并适当控制游戏时间。如果孩子显出倦意,则要及时变换游戏内容。

2、注意游戏内容的动静结合,让孩子交替玩比较安静和比较热闹的游戏,以此激发孩子游戏的兴奋点。

3、注意教孩子游戏的正确方法和规则,使孩子增加成功的体验。

4、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在游戏中成人可提出一些要求,一旦孩子完成了任务,就及时表扬,提高其对活动的热情,并锻炼孩子认真、耐心的态度。

5、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的玩具,每次给孩子1~2件,引导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变着法儿去玩。

孩子玩游戏输不起,你该怎么办?


晚饭后,妈妈洗碗,爸爸陪明明在客厅玩五子棋。游戏规则是输方额头贴纸条。

第一局爸爸输了,额头被贴上纸条,然后进行下一局。两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不一会儿,明明把手里棋一撒:“我不玩了,我不要被贴纸条。”然后哭着鼻子去找正在洗碗的妈妈。原来是这局棋明明玩输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处处想争第一,赢得起输不起,这性格会影响他成长。

再说了,在家里有爸爸妈妈让着你,可是到外边可就没人会让你啊。

这张图片,大家一定印象深刻,《最强大脑》比赛现场,意大利男孩先准确无误报出了102位新郎新娘的排列。

轮到中国男孩的时候,他情绪失控嚎啕大哭:“我记对了,可排错了。”现场所有观众都为中国男孩感到惋惜,并感慨:中国孩子压力太大,输不起!

孩子玩游戏输不起,我们该怎么办?

益南我陪小毛佳玩游戏6年,刚开始也遇到同样问题,后来尝试了些小窍门,问题迎刃而解。

分享如下:

一、接纳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发脾气是正常现象。发脾气固然不好,但孩子现在也许只会用这种方式表达情绪。

接纳不愿输的结果

你参加比赛时,甘愿输吗?答案一定是:不愿意。

那孩子也不例外啊。孩子也希望处处争取第一,以此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方法:

蹲下来,抱着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

关心并愿意倾听

千万不要责备

二、理解

孩子输了游戏,发脾气的原因:

1、输了,没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无能力。

2、只注重结果,不享受过程。

方法:

安抚孩子后背:“妈妈能够理解你,谁都不愿意输了比赛。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需要我帮助你?”

你心平气和与孩子交流时,孩子恼怒的情绪就会缓解。

三、引导

1、享受过程,接受结果。

2、努力,可能会赢;不努力,一定会输

方法:

在游戏中,孩子输了,你:“这次比赛中,我认为你这几个地方做的不错。这场游戏我们玩的很开心。你比赛输了有点小遗憾。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来一局。”

在游戏中,孩子赢了,你不能只夸结果:“你真棒”。

你应该夸孩子过程中的能力:“这次你努力了,所以取得胜利。加油”

在陪伴孩子游戏过程中

用平静的心接受孩子的情绪

用同理的心理解孩子的行为

用持续的耐心引导孩子的认知

用喜悦的心收获孩子的改变。

孩子只爱玩一种游戏怎么办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先对孩子作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才能下结论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般说来,孩子只爱玩一种游戏,并不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孩子做游戏是为了从中找到乐趣,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做什么游戏、做多少游戏,都没关系。孩子抱着娃娃不放,爬在地上看两小时的蚂蚁,这都是常见的事。孩子的坚持性、自制力、独立性都在这单一的游戏中得到了锻炼。然而有一种情况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孩子爱玩一种对身心有害的游戏,如玩游戏机等,对这种现象,家长应坚决制止。

经过观察,若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孩子只爱玩一种游戏,就应引起注意:

1、智力发展迟缓,甚至弱智。这种幼儿只知道玩一种游戏,而不会“想到”去玩别的游戏。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应立即找心理医生治疗。

2、孩子受到过巨大的心理刺激,性格内向孤僻,除了一种游戏外,不愿玩别的。孩子专门玩某一种游戏,也可能是出于报复心理,因为成人曾不允许他玩这一游戏。这时,家长应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消除隔阂。

3、孩子游戏技能不高,与同伴交往少,只会玩一种游戏,这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家长要从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帮助他参与游戏。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急着让他学会更多游戏。孩子应创造机会让孩子慢慢地对周围增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

带孩子太累该怎么办


有很多宝妈吐槽,带孩子比怀孕那会还累。不过看到孩子健康成长,这点类对于宝妈们来谁算不得什么。那么带孩子太累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在带孩子这方面,谁带孩子谁都累,其实看一下她们带孩子的方式,才知道这完全是自找的。带孩子累不累,其实就看家长怎么带,一个深谙带娃之道的人,既能让孩子感到开心,又能为自己舒缓压力。

带娃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

什么叫放手?放手放弃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让孩子自己叠被子、打扫卧室卫生,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穿衣服、起床等,家长没有必要依旧跟在屁股后面忙前忙后,这种忙属于瞎忙活,不仅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而且家长自己累死累活的,也只会抱怨带娃太辛苦。

家长要学会放手,这种放手还有帮孩子说话和帮孩子做决定。

帮孩子说话,是因为孩子尚小的时候,有时想说一句话又急急忙忙说不出来,有些家长自以为了解孩子的意思,就“帮”孩子说出孩子要说的话,这种帮在家长看来是自己了解孩子的体现,但是却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练习语言能力的权利,导致孩子下次说话依旧说不出来。

帮孩子做决定也是现在许多家长正在做的事,他们觉得自己比孩子大很多岁,自己是孩子的家长,因此有权利帮孩子做出决定。

然而这种自作主张的做法只会导致孩子越来越没有主张,因为孩子缺乏做出决定的尝试,因此在长大后做选择的时候犹犹豫豫,生怕自己的一个决定最后招致不良后果,因此在做决策的时候犹犹豫豫,硬气不起来。

所以说,无论是为了解放家长自己,还是为了培育孩子以后的能力,家长学会放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是指放养,家长虽然放手,但是依旧要引导,把时间留给自己,把机会留给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