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

2020-10-28 亲子活动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 安徒生童话故事大全

剪刀大侠。

有一把大剪刀在草原上游逛,它一边走一边唱歌:

“咔嚓!咔嚓!

我是剪刀大侠。

谁不听我的话,

咔嚓!咔嚓!”

一棵有学问的山菊花听见大剪刀唱歌,摇摇头说:“这歌词写得不太好,开头是‘咔嚓咔嚓’,怎么结尾还是‘咔嚓咔嚓’?”

“你管得着吗?”大剪刀一扭头,咔嚓一下把山菊花的脑袋剪掉了。大剪刀唱着歌朝山坡上走去。

一只小晰蜴听见了歌声,摆摆尾巴说:“这歌真难听,唱歌的还是个哑嗓子,嘻嘻!”

“你敢取笑我:”大剪刀扑上去,把小晰蜴的尾巴剪断了。大剪刀唱着歌走进森林里。

老虎听见歌声,捋捋胡子说:“森林里只有老虎大王,从来没听说过剪刀大侠!”

“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大剪刀蹦起来,把老虎的胡子剪掉了。打败了老虎大王,大剪刀更加威风了。它站在山顶上大叫一声:“谁还不服气,过来!”

“你过来吧,我才不怕你呢!”从山沟沟里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啊,气死我啦!”大剪刀吼叫着,跑进山沟沟,它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莫非比老虎大王还厉害?嗅,原来是一股细细的小溪,清清的溪水顺着石头缝往前流,唱着丁咚丁咚的歌。

凶狠的大剪刀二话不说,扑上去就剪。“咔嚓咔嚓咔嚓……”一连剪了一百下,也没把小溪流剪断。“咔嚓咔嚓咔嚓……”再剪一千下,还没把小溪流剪断。最后,大剪刀使出浑身的力气,又剪了一万下!

大剪刀终于累死了!它一头栽倒在丁咚丁咚的溪水边。

过了几天,草原上的山菊花开出了更美的花朵;山坡上的小晰蜴又有了一条新尾巴;老虎大王的胡子也长出来了,它到山沟里去喝水,看见溪水边横躺着一把生了锈的破剪刀。

扩展阅读

胎教与优生有剪不断的关系


现在,婴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一般来说营养支持、合理运动、适当的音乐欣赏就是有效的胎教,胎教的目的是为胎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启发或保护胎儿的潜能,你知道有哪些医生都推荐的胎教小知识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胎教与优生有剪不断的关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胎教不能盲目的进行,必须要实施科学的胎教。

科学胎教指的是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的条件下,从胎龄5个月(胎儿已有听力)开始,对正常胎儿实行定期定时的声音和触摸的刺激。当然有关专家提倡胎教要更早的进行,甚至要把握受孕瞬间的胎教。这个些都是可以进行的;但是有的人缺少胎教意识,很晚才进行胎教,甚至整个孕期根本就未进行过胎教,这却是不可取的。不管怎么说,胎龄5个月后必须要实施胎教,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了。

 当然“正常孕妇”和“正常胎儿”,是胎教的先决条件。要确保具备正常孕妇和正常胎儿的条件,首先孕妇应做好婚前检查,怀孕时应做好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分娩监护、新生儿保健等,这些均为临床优生学的工作内容。而孕期给孩子语言和音乐的反复刺激,则是属于环境优生学的内容。因此,胎教是临床优生学和环境优生学相结合的具体工作,由于它旨在促进体能与智能优秀个体的出生,故胎教亦为优生学的具体工作之一,由此可知科学胎教在优生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温馨提醒:妻子怀孕之后,由于生理发生变化,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许多变化,如烦躁不安、唠叨、爱发脾气、对感情要求强烈或冷淡等。对于这些变化,丈夫应当理解和体谅,并采取各种方法使妻子的心情愉快,顺利地度过孕期和产期。应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对妻子倍加体贴。妻子怀孕后,对食物的要求难免会千奇百怪无中生有,为此,当丈夫的要有心理准备,一定要非常的有耐心,对妻子体贴入微。

胎教作用大不大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人们了解到胎教对宝宝的重要性,医生一般会建议准爸爸和准妈妈采用传统的胎教方式进行胎教,胎教是对宝宝人生最早的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开创性作用,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胎教小知识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胎教作用大不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胎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教育方式,主要通过给予胎儿一系列的刺激来影响其发育和智力发展。胎教作用的大小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而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胎教作用是否真的具有重要意义。

让从神经发育的角度来分析胎教的影响。大脑是人类思维、感知以及认知的中心,而胎儿在子宫内的脑神经系统也在不断发育。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接受的刺激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例如,胎儿在受到音乐、语言以及其他声音刺激时,大脑的发育可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增强。这些研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其结果的可靠性,并且尚不清楚刺激的种类、频率和强度对胎儿神经发育的真正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胎教可能对胎儿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胎儿接受来自外部环境的正面刺激时,可能会产生安心和舒适的情绪。例如,母亲的声音和她的笑声可能会给胎儿带来一种安抚的感觉。这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胎教对情绪状态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另一方面,胎教也被认为可能对胎儿的听觉系统的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显示,胎儿在接受音乐刺激时,会通过听觉系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这一过程被认为可以促进胎儿听觉系统的发育,为未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并且尚不清楚胎教对听觉系统发育的长期效果如何。

胎教也与产前焦虑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孕妇在接受胎教时,常常会感受到与胎儿建立联系的愉悦感。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减轻孕妇的焦虑水平,并有助于她们充分投入到胎教的过程中。需要指出的是,孕期焦虑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注意控制胎教过程中的焦虑水平。

亲子早教网认为,尽管胎教作为一种早期教育方式,具有一些潜在的积极影响,但其实际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当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有关胎教刺激种类、频率和强度对胎儿发育的影响的认识仍未明确。因此,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揭示胎教作用的确切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

孩子多大知道大小便


孩子多大知道大小便 多数孩子是在2—3岁之间学会控制大小便的。

1岁以下的孩子(18个月以下的婴儿几乎不可能学会使用便盆)肯定不能理解或控制自己的排便,因此,过早地训练孩子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多数孩子是在2—3岁之间学会控制大小便的。尽管有些孩子通过观察别人,自己就学会使用便盆了,但多数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上厕所是一件复杂的技术:孩子需要意识到或讲出他想要大小便了,然后憋住它走进厕所,脱下裤子,坐到马桶或便盆上。

2孩子多大开始训练大小便

训练宝宝自理大小便应从1岁后开始!

的确,大小便能自理的宝宝能形成自律性,而受到强迫或嘲笑的宝宝可能会产生羞耻心,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让幼小的宝宝自理大小便是强求他们做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超出了宝宝的能力范围。他们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训练结果得出结论:从1岁左右开始,过早跟宝宝为自理大小便而斗争只会给宝宝留下挫折感和心理矛盾。

人的自律神经在出生20个月以后开始趋向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开始训练大小便自理比较好。当然,发育较早的宝宝在出生18个月时也可以开始,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有可能到2岁才开始。除了身体条件外,父母还要留意宝宝理解大人意图的能力。假如宝宝能听懂大人的话,并有大小便自理的意愿,那么即使只训练短短的一天,也可以让宝宝学会自理大小便。

如果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他自理大小便的话,这个训练人和宝宝的关系可能会很僵,即使等宝宝再长大些,他也无法教好宝宝,因为宝宝已经不再信任他了。所以,最好还是等宝宝具备自理大小便的能力以后再训练也不迟。而宝宝怎么也得在3周岁后才能完全自理大小便。这个时候的宝宝可以自己上卫生间了,虽然偶尔也可能犯错,但父母不要急躁,一定要耐心等待。

3如何训练孩子自主大小便

1、有关身体的知识。告诉孩子身体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人体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小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用把孩子的身体各部位一一指给他看并告诉他怎样称呼这些部位的办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让他们看你是怎样大小便的,当然,最好让同性的父母为他们示范。不必顾虑这样做会使孩子神经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想法。

2、排泄用语。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或手势告诉父母他们要大小便。说话晚的孩子显然更多的是用手势。孩子怎样表达都可以:上厕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个词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训练孩子的排便意识。你的孩子知道他什么时候想要排便吗?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裤子还是尿裤子了吗?这些是保证训练成功的重要技能。许多幼儿不到1岁时就能够发出他就要排便的信号。当他们长大一些时,这些外部信号往往消失了,但他们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识到孩子在做什么——特别是当他们总是走到屋角排便时。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早期的表现帮助孩子理解或讲出他们大小便的感觉。

4孩子如厕训练的所需物品

(1)便盆:选购一个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适,容易清洗,盆底宽阔,高度适中,一般塑料制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则宝宝会分心,只顾观看颜色和图案,而不利于大小便的顺利训练。市面上的便盆大致分有一体式便盆、分体式便盆、高科技便盆三种。

(2)小内裤: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来挑选小内裤,这样能大大提高小孩对如厕训练的兴趣。穿上一条印有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图案的小内裤,孩子会感觉自己长大了,很是自豪。为了不弄脏小内裤,他自然地会减少“意外”的发生。

(3)衣服:选择棉质,宽松、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裤子。能让宝宝明显地感觉到弄脏后的不舒适感,又比较容易清理,有利于宝宝更快、更好地配合排便训练。训练最好在夏季进行。因为这个季节宝宝穿的少,换洗方便,即使弄湿也好处理,也不必担心着凉。如果宝宝成长到训练最佳时机刚好进入凉爽季节,只要家里照顾的人手多,此时训练也未尝不可。

【孩子大喊大叫怎么办】


大喊大叫的原因:无法用语言表达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愿,思维能力高于语言能力,孩子急了,就会大喊大叫,甚至莫名其妙地气哭。

解决办法:多加强亲子沟通

爸爸妈妈每天都应该抽一些时间与孩子沟通,如每天抽空跟孩子聊聊天、讲讲小故事、玩小游戏等,通过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安抚他。特别是一些计划生育二胎或者已经生育二胎的爸爸妈妈们,也要特别注意安抚第一个孩子的情绪,不能因为顾着小的就忽略了大的,可以让他(她)参与进来一起照顾弟弟或妹妹,让他们在与父母一起照料弟弟妹妹的过程中感受到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2大喊大叫的原因:感觉被忽视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会通过喊叫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自己成为人群的焦点。

解决办法:平时多关注孩子

家长不能放之任之,但是也不能训斥孩子,应该跟孩子好好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妈妈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妈妈知道,孩子有话要告诉妈妈,但是孩子大小了噢,所以还没办法完整地说孩子想要什么。孩子别急,来,慢慢跟妈妈说,妈妈可以猜得到的噢。”在孩子表达了一点想法之后,家长就可以通过孩子的只言片语来理解孩子的意图,询问孩子:“孩子是不是想要这个呀?妈妈有没有猜对?”可能孩子这个时候对妈妈的话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对孩子来讲,妈妈说什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妈妈对孩子的关心,知道要耐心地对待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理解和爱护,对孩子来说已经很够了。孩子就不会再大喊大叫,可以安静下来,避免挫折感的产生。

3大喊大叫的原因:达到自己的目的

宝宝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希望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或者是希望父母不要管束着他们。比如,有些小孩想要某种东西,如果父母一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他便会大声嚷嚷以企图父母可以妥协。还有一些小孩,当他们在投入做某件事时,如果被父母打断了,他们愤怒的情感就会通过大声嚷嚷等发脾气的方式发泄出来。

解决办法:跟孩子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当孩子能够听懂话语后,家长就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给孩子讲一些易懂的道理,对于宝宝只是想试图通过叫嚷来达到某种不合理要求时,父母应该要及时遏制,并且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用自己坚定的语言和表情让他了解到父母不是因为他的叫嚷而妥协的,那么,宝宝就会迅速对自己的情绪作出调整。当宝宝情绪稳定后,爸爸妈妈还要跟宝宝再谈谈,并就这件事情教导宝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大喊大叫的原因:受到了压力

宝宝如果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跟其他小朋友不能好好相处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是,又由于他们年幼缺乏处事的经验,他们不能自己去解除这种内心的压力,当积累的压力过大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时,宝宝就会开始变得暴躁起来,便会采用叫嚷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宝宝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

解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

对一些因为受到挫折等而引起的叫嚷,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适当地将这些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比如让孩子将内心的委屈倾诉出来,或者是通过玩具、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压力。

5针对宝宝的大喊大叫家长怎么做

当宝宝大喊大叫时,父母首先保持安定,以温和的态度、甚至比平时更轻一些的声音对他说话:“你这样叫,妈妈什么都听不清,来,我们坐下来,好好地说。”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或周围环境较乱,令宝宝难以安定,那就快速(但要安稳)地带他离开,去安静的地方。

可以配合一些身体上的动作,比如轻轻环抱他,阻止他在情绪激动时胡乱挥手、踢脚、扭动身体;带着他在一个较低的地方(如楼梯、矮几上)坐下来,这种位置与姿势的改变,也有助于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令他产生一些安定的感觉。有时候,尤其面对小宝宝,语言无法马上产生作用,但身体上的接触却总有一定的效果。

这样做的话,有时宝宝很快就不再喊叫,但有时也可能需要花上好长时间,才能令他摆脱这种状况,两种情况可能会交替反复,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总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无论如何,父母自始自终都一定要保持情绪平稳,不要发脾气、不要提高声音,就当作是个人修炼好了!父母的平稳,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宝宝,传递给他很重要的信息:

1)父母是值得信赖的;

2)父母会陪伴你,等着你安静下来。

对宝宝来说,这两点确信,真的是非常非常地重要。

《大拇指》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妇人,非常希望有一个小宝宝。

于是她就去请求魔法师,魔法师就送给她一粒种子,并且对她说:

“把它种到土里吧,就能达成你的愿望。”妇人才刚把种子种下,这个神奇的种子,马上就开出了一个郁金香的花苞。

“哇!好漂亮的花苞!”

妇人情不自禁的吻了一下花苞,花苞就自己打开了,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又小又可爱的女娃娃。

小女孩长得十分可爱,但是只有拇指般的大小,因此就取名为“拇指仙童”吧!

白天,她以桌上的盘子作池塘,用花瓣当小船来游玩。

到了晚上,拇指仙童就舒舒服服地睡在胡桃做的摇篮里,作着甜蜜的梦。

有一天晚上一只蟾蜍潜进了妇人的房间,它一见到拇指仙童就十分喜欢,心想:“让我把她带回去,嫁给我儿子吧!”

于是,蟾蜍就把胡桃摇篮和拇指仙童,偷偷地带回家了。

到了早上,拇指仙童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睡在莲叶上时,吓了一大跳。

而且,她一听说要嫁给蟾蜍时,更是吓得伤心的哭了起来。

“好可怜喔!我们来帮助她吧!”小鱼儿知道了拇指仙童的遭遇后,都十分的同情她。

他们合力咬断了莲花叶,莲花叶慢慢地漂流开了,拇指仙童感激地说:“谢谢你们!”

拇指仙童在河上漂来漂去。

这时候,遇到了蝴蝶姑娘,蝴蝶姑娘十分热心的说:“我也来帮忙吧!”

于是,它用带子把拇指仙童乘坐的莲花叶,拉到了岸边。

突然,飞来了一只金龟子,把拇指仙童抓走了。

拇指仙童好不容易从蟾蜍那儿逃走,却又被金龟子捉走了。

金龟子将她带到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并且神气地对同伴说:“我捡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但是,金龟的伙伴们却说:“哎呀!他只有二只脚!”“而且她没有胡子,真是难看极了!”

所以,金龟子们都很讨厌她,丢下了拇指仙童,就都跑掉了。

拇指仙童被丢弃在森林里,她吃花蜜,睡花叶,喝露水,孤单的过日子。

不久,冬天来临来了,天空飘着雪,花草也都枯萎了,拇指仙童没有食物可吃,只有以枯叶裹身,但是仍然寒风刺骨。

拇指仙童又饿又冷地在森林中徘徊,心想:“啊!好冷喔,肚子又饿,这样子下去,非饿死不可!”

拇指仙童一面打哆嗦,一面在雪中前进;终于,她发现了一间野鼠婆婆住的房子。

野鼠婆婆看见拇指仙童,十分同情的说:“好可怜啊!快进来吃点东西!”

于是,拇指仙童就在野鼠婆婆的家住了下来,每天帮野鼠婆婆做许多家事,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拇指仙童发现了一只生病的燕子。

拇指仙童就用枯草编成毯子,而且塞入棉花,来为生病的燕子取暖,还用花瓣收集露水,来给燕子喝。

“可怜的燕子啊!你要早日康复唷!”一整个冬天,拇指仙童都无微不至的在照顾生病的燕子,希望他早日康复。

不久,春天来临了。

燕子也在拇指仙童仔细的照顾下,很快地康复了。

“谢谢你!拇指仙童,我要回到绿色森林去了,再见!”

野鼠婆婆的隔壁,住着一只有钱的鼹鼠,他很喜欢拇指仙童,要娶她做新娘,野鼠婆婆也赞成的说:“鼹鼠先生很有钱,你真是幸运啊!”

但是拇指仙童真的不想嫁给鼹鼠,她想;生活在土地里,看不到阳光,也看不到花朵;

那是多么单调的世界啊!

于是,她十分悲伤的哭泣着。

结婚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拇指仙童站在野鼠婆婆的门口向太阳告别:“亲爱的太阳公公,再见了。”

他十分悲伤的哭着,引来了那只曾经被救的燕子,燕子说:“走吧!和我一起走吧!我可以带你到一个很快乐、很美好的地方去!”

“谢谢、谢谢你来接我。”于是拇指仙童坐上燕子的背部,飞向一个温暖之国。

温暖的国度里,开满了美丽的花;燕子将拇指仙童放在一朵最美丽的花上面,在那里站着一位小小的花王子,花王子十分喜欢拇指仙童,并且向她求婚:“拇指仙童,请你嫁给我吧!”

“嗯……”拇指仙童也害羞地点头答应了;于是,花仙子们都很高兴,送给她一对翅膀,作为礼物。

从此,拇指仙童也能在花间飞来飞去,和王子过着快乐的日子。

《马大哈》


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个小朋友,叫平平,平时老是丢三落四的。

平平喜欢吃香蕉,吃完了,就随手把香蕉皮丢到卧室的地上。妈妈进屋来找平平,一下子就踩到香蕉皮,摔了一大交。

平平喜欢画画,还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可平平画完画,就把彩笔扔到了玩具车里。第二天又去画画时,就怎么也找不到彩笔了。

平平有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小熊,平平喜欢抱着它,可今天都快把屋子翻遍了也没发现小熊的踪影。平平急的不的了,可怜的小熊正孤零零的躺在床底下,说:你都把我扔在这3天了!

平平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大家一起玩橡皮泥,捏了小鸭子、小狗,可漂亮了。小刚和小妞妞也捏了几个漂亮的小动物。大家玩的可开心了。最后大家说比一比谁捏的最多,平平却怎么也找不到刚捏的小狗了。大家一起找啊找,忽然在平平裤子的后边看到了被压扁了的小狗。原来,平平捏完就随便放了个地方,然后一屁股把小狗坐在了屁股底下,自己还不知道呢。裤子也弄脏了,小朋友们也都忍不住笑他了,说他是个马大哈。

平平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我以后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能做马大哈,要学会把自己的玩具和用品收拾整齐,不乱扔东西。

亲子活动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