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和同年龄的小朋友总有些不同,比如说:智商没问题,身高、体重样样不输人,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似乎不太对劲。孩子到了三岁了,还老是奶嘴吸个不停,无法戒掉;走路跌跌撞撞倒了也不喊痛;在幼儿班总是东摸西摸静不下来;出门坐个车一直哭闹不停……这样的小小孩是有点毛病还是怪爸爸妈妈学龄前教育太失败?其实孩子也许感觉统合发展失调,而需要医生协助呢!

什么是感觉统合

徐永博医生指出,一般正常宝宝在刚出生时,智力差异并不明显,后来由于感觉刺激输入的多少,使得大脑感觉统合发展过程产生了个别差异性,就如同消化系统不良一样,并非消化器官不见了,而是功能无法有效地动作;当感觉统合失调时,小朋友的大脑无法以正常且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外界传递的信息,结果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得与其他小孩不同,看在旁人眼里就是不恰当、没规矩。

感觉统合失调的小朋友,只要透过适当的感觉刺激与熟练,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特别是0-3岁阶段是感觉统合熟练的黄金期,当爸妈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小宝宝比较不同现象时,可寻找专业医师的协助,帮助宝宝借由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与动作经验,可让皮肤触觉、大脑前庭觉(平衡觉)等获得充分发展,以形成稳定情绪、正确的动作技巧和适当的学习能力;日后顺利愉快地适应团体生活,并应付课业学习的要求。徐永博治疗师提出一些临床案例经验,供妈咪们参考,并且他也将告诉妈咪们如何借由亲子游戏,刺激宝宝们的成长与学习。

爱吸奶嘴的小宝 触觉依赖

案例一 小宝是幼儿园小班的小娃,无论到幼儿园、公园或游戏场玩耍,小宝总是带着奶嘴,常常不自主地吸奶嘴,就算是爸妈、老师制止,不一会又会看见小宝吸着奶嘴了。

经论断评估后,发现小宝是触觉功能失调中触觉依赖型的小孩。

徐永博治疗师指出,这类触觉依赖型的小孩,常常是因为触觉刺激缺乏,而导致对某些东西产生依赖行为,主要因为脑部的感觉统合不良,导致触觉动作无法顺畅,或是在婴儿时期父母过度保护等其他因素,而便利触觉需要未获得适当的满足,而使得触觉需求未获得适当的满足,以至于对特定的触觉刺激和奶嘴、手指等,产生过度的情感的情形。

所以若是家中的小朋友有类似小宝的情况,就有可能是触觉依赖型的小孩。而触觉依赖型的小孩的特征如下:

过分依恋奶嘴或吸吮手指头;

过度依恋自己专用的手帕或小棉被等;

过分喜欢摸某些物品等

触觉刺激亲子游戏

触觉依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触觉刺激缺乏,所以要先适度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求,孩子对触觉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就会逐渐改变其习惯,徐永博治疗师建议,爹妈可以在家中或游戏声与宝宝从事以下的活动,对于孩子的依赖情况会有不错的改善。

1、刷摩宝宝身体的游戏

使用各种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或不同质料的布,来磨擦宝宝的四肢、背部,强化及增加触觉刺激的效果。

2、软垫三明治的游戏

用大毛巾或毛毯、棉被,将孩子包裹起来,滚动或轻压孩子的四肢,以增加触觉刺激。

3、球池中翻滚的游戏

在有球池的游戏场中,可在球池内藏东西让孩子找,或在球池内翻滚。

从不喊痛的强强 触觉迟钝

案例 强强就读小班后,由于活泼好动,难免有些小碰撞或擦伤,当妈妈在帮强强洗澡时,发现他手臂及腿上这些碰撞伤痕时,问强强究竟是怎么回事,强强竟是说不知道,而且还表示不痛。除此之外,出外交流或在路上行走时,妈妈有时看到强强明明跌倒趴在地上,甚至皮破血流,强强却也只是爬起来继续走、继续玩,完全无视腿上或手上的伤有多严重,也从来不喊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妈妈不禁怀疑,强强是否真的那么勇敢,还是有其他的问题?

其实强强是个属于触觉迟钝型的小孩,孩子大多在婴儿时期较易生病,或者父母亲过于保护孩子,以致很少给孩子利用触觉探索环境的机会,因此影响到宝宝触觉识别能力,触觉也就变得较为迟钝,进而自己身体形象认识不足,利用触觉辨识环境的能力也较差,所以常常在跌倒或碰撞后破皮流血而仍不自知,也不觉得痛,甚至连天气变冷或变热时也不能敏感地察觉。(转下文)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训练孩子感觉的亲子游戏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还小,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有办法预防吗?这里,我向各位家长推荐一组亲子游戏,既能起到预防作用,也能让你和你的孩子玩得很高兴。

(一)泥土游戏

玩法:

1.将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胶布上面,孩子必须能整个身体进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触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让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种形状,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接触时的反应。

2.如果孩子还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数量,使孩子的身体接触面更大些。

3.可以改用其他接触物,如纸、树叶、涂料、米、豆等,强化孩子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

延伸活动:父母也可以在户外游戏时,让孩子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

(二)用身体作画

玩法:

1.将大画布或塑胶布铺在地上,涂料散在旁边,孩子可以用跪坐、俯卧或者躺的方式,把这些涂料用手或身体在画布上自由涂画。

2.也可以将画布挂在墙上,孩子可以将涂料抹在身体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体撞擦在画廊上。

3.触觉敏感的孩子开始时会有些紧张,可以鼓励他们从手指开始,逐渐扩大至手腕、手臂、脚掌再到臀部和身体。

4.自闭儿常对某种颜色特别排斥或喜爱,不用紧张,让他们自发地进行调节,慢慢地,他们也会逐渐适应的。

提示: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训练触觉,对增强手脚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塑胶粒游戏

目的:可强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触觉刺激,强化触觉的辨识力。

玩法:

1.盆中放进塑胶粒、木屑或纸片,也可以用混杂的方式,让幼儿用手在其中翻动、抓推,要避免盒内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产生排斥情绪。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入其中搅动,或用脚踏、臀部坐进去,家长要详细观察他身体各部位的反应。

2.混合越多的东西,在游戏时会产生更多的声音,也能增强孩子游玩的兴趣。

3.注意强化手指灵活性的引导。

延伸活动:也可以用面粉、纸屑、豆类等不同质感的东西,以增强孩子对不同物品的适应能力。

(四)抓痒痒

玩法:

1.让孩子躺在软垫上,家长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痒,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强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触的部位,也需要很强刺激的话,则需改变和适应。

3.可以边做游戏边跟孩子说话或听音乐,安抚他的情绪,以调整触觉对他身体的影响。

提示:抓痒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活动兴趣。

(五)麻布刷身

玩法:

1.家长用干麻布以中度力量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

2.对反应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帮助他慢慢适应;对反应迟钝的孩子则可用力些,以活化其神经的触觉接受。

3.可以边做过讲故事或听音乐,使孩子不至于太紧张,并保持轻松快乐的气氛。

延伸活动: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扇子、羽毛、电动按摩器等。

(六)冰袋游戏

玩法:

1.用冰袋来“测试”一下孩子的表面肌肤,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孩子有时由于冰袋刺激太强,不愿别人碰他,宁可自己来做,这时,你不妨让他自己先试试看。

2.可以换成热水或冷水,看看他的反应。

延伸活动:可以用小石头或细石袋,或各种软硬东西来做“接触”游戏,训练孩子正常的适应能力。

(七)梳头游戏

玩法:

1.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其势梳头。

2.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孩子自己动手,这对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和对自身形象的了解都有帮助。

3.可以“发现”孩子特别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动: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掌的游戏,以强化孩子的触觉。

(八)吹风机游戏

玩法:

1.先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再用凉风吹这些部位,问问他有什么感觉。

2.换成热风,但注意不要灼痛孩子,让孩子讲讲各部位的感受。

3.敏感的孩子通常在脸部和头颈肌肉上会有强烈的反应,不要直吹这些部位。

4.可以和孩子边做游戏边听音乐,化解他的紧张感。

提示:热风、凉风可以随时切换,并观察孩子的感觉,也可以在皮肤上加上一张薄纸,以减轻风的强度。

(九)戏水

玩法:

1.让孩子在浴盆中戏水。触觉敏感过强的孩子,一般都有怕水的倾向,但水的温度、力量强度变化大,如运用恰当,能较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碍。

2.可用莲蓬头喷射孩子身体各部位,也可以让孩子浸泡在浴池中。

3.水的温度可用冷、温、热三种,让孩子分别试一试。

延伸玩法:可以让孩子边戏水边刷身体,效果更佳。戏水游戏也可以作为学习游戏前的准备。

(十)与毛巾共舞

玩法:

1.将孩子包在大毛巾里,采取俯卧姿态,由父母两人各拉毛巾一边,前后甩动。

2.孩子也可以采用仰卧姿态,增加不同的感觉和趣味性。

3.注意孩子觉得不舒服或害怕时,应立刻中止。

延伸活动:可以在前后摆动之际,引导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或将东西投入指定的箱子内。

(十一)空中飞行

玩法:

1.由父母两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脚,一人抓住孩子的手,将孩子的身体抬高后进行左右和上下的摇摇和晃动。

2.孩子可以分别用仰卧或俯卧的姿势进行游戏。

3.注意孩子肌肉紧张的情况,不宜勉强进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应立刻停止。

延伸活动:可以改成父母各握孩子的同侧手和脚,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摇动。摇动时可以配合音乐的节奏或一、二、三的口令来增加趣味性。

(十二)直线运动

玩法:

1.在地上用胶布贴成一直线,让孩子双脚前后相接,先用左脚跟接右脚尖,右脚跟再接左脚尖交互前进。双手摊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2.也可以用脚尖着地前进。前进的路线可以直用转弯、斜角前进或圆弧形前进。

延伸活动:作直线运动时,孩子手上可拿各种东西,例如捧住八分满的水杯,练习如何保持平衡。

用触觉强化宝宝学习的感觉游戏


游戏名称:“感觉”字母

建议年龄:1岁

目标:用触觉强化学习

目的:到满1岁左右时,孩子的视力发育得足以能够看清书上的不同字母了,但当然他并不知道那是什么。这并不意味着此时应该开始把字母表塞给孩子。强迫孩子记住字母无助于提高他的读写能力,而且纯粹是浪费时间。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读写的概念——也就是说,纸上那些弯弯曲曲的东西是字母,字母代表着声音,而这些声音放在一起代表着一个人或一个事物。

活动:1岁是让孩子听字母的“声音”并“感觉”字母的理想时机。我的孩子在1岁左右时,我到商店里买了一套大的字母积木,放在了孩子们的书旁边的一个篮子里。每当我给他们读书时,我会递给他们一个字母,让他们拿着,而他们会认出并念出书里的那个字母。例如,如果我正在读很棒的押韵书《戴帽子的猫》(TheCatintheHat),就会把字母C递给奥斯汀,确认出书上的字母C,发出C的硬音,然后指出书里的猫。我把这个活动变成了游戏,彼此都玩得很愉快。让孩子实际拿着字母、看着这个字母在书里用到并听着父母念出来,是比背字母有效得多的学习体验。

【亲子环保小游戏】家庭亲子小游戏


亲子环保小游戏: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宝贝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妈妈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要求宝贝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为了给宝贝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可以装着没听见动静的样子,待宝贝“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已经听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宝贝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2亲子环保小游戏:抬轿子

目标:

1、幼儿学会为爸爸妈妈加油、鼓励。

2、培养幼儿与家长间的配合。

玩法:

1、父母双手交叉搭成轿子,宝宝坐在父母搭成的轿子上。

2、7组进行比赛,先到终点的为胜。

3亲子环保小游戏:马兰花

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于数字的概念。

2、根据给出的数字,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

玩法:大人小孩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念儿歌“马兰花、马兰花,开了几朵花,开了3朵花”幼儿和大人就要三个人抱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数字,寻找同伴一起游戏。

4亲子环保小游戏:顶气球

目标:

1、鼓励孩子善于动脑筋去克服困难。

2、幼儿懂得与其他小朋友的良性竞争。

玩法:

1、家长将一个气球吹大,并用扎紧。

2、孩子用头顶住气球,看谁保持的时间最长。

5亲子环保小游戏:我来捡垃圾。

游戏准备:垃圾篓若干、纸团若干、长绳一根。

游戏过程:

1、将准备好的长绳系一个圈;

2、将家长分成几个组进行;

3、每个家长分得一个垃圾篓,每个孩子分得若干纸团;

4、家长拿着垃圾篓站到圆圈中,将绳子放在自己的腰部,几个家长将绳子用腰部拽住;

5、游戏开始,宝宝在绳子外的一定距离扔纸团,妈妈在圈内用垃圾篓接孩子扔的纸团;

6、哪个家长接住的多,哪个组就获胜。

亲子游戏:军事小游戏


军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对象,军事游戏更是他们的最爱。可别小看了军事游戏哦,它们需要手脑的协调与配合,特别能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游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加勇敢、机敏。快来吧!和孩子们一起玩,说不定还能找回自己童年的感觉呢!

经典游戏1:“武器”亮相

武器是战场上杀敌的工具,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结构、性能和发射方式。如:手枪比较小巧,一般采用一手握枪一手支撑,或单手发射的方式;手榴弹的杀伤面积大,通常采用单手投掷的方式。

游戏目的:了解不同武器的使用方式,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适合对象:3~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可选择任何场地,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或立)。

2.由家长负责下达转换武器、瞄准射击的口令,孩子用手模拟相应的动作。当家长喊“手枪射击”时,孩子立即伸出右手(或左手),竖起大拇指和食指,其余三个手指握紧,表示为手枪射击;当家长喊“冲锋枪”时,孩子立刻变为两手握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呈冲锋枪射击姿势;当家长喊“手榴弹”时,孩子立刻变换为右手(或左手)握拳,高高举起,甩臂投掷的姿势。

3.采取由慢到快的方法,不断变换三种武器的顺序,以免形成定性的模式,被孩子摸到规律,增加游戏的随机性。当孩子出错的频率越来越低,游戏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知识:指挥员

打仗时,指挥部队作战的人员就是指挥员。指挥员一般由军官担任,指挥部队的规模越大,指挥员的级别越高。一场战争的胜负跟指挥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出色的指挥员总是能够以少胜多,以劣胜优。

经典游戏2: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年仅19岁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不顾自己安危,炸毁敌人的碉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现在的小孩子不一定知道这个英雄故事,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游戏讲给孩子听。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掌握相关的战时自救与防护措施。

适合对象:5~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选择一块空地(草坪最佳),在地上划出一条出发线;在距离出发线20米远处放置一个纸箱(或画出图形),假定为敌人的“碉堡”;在出发线和“碉堡”之间可以放置一些纸箱之类的物体作为掩蔽物(或障碍物)。

2.鼓励孩子担当炸碉堡的任务,手拿“炸药包”(可以是孩子的小靠垫),做好出发的准备;爸爸呢,当然就是指挥官啦;一旁的妈妈可以配合“战场”的需要,调放适当的音效。

3.孩子出发,奔向“碉堡”。爸爸喊“敌人飞机轰炸,卧倒”,孩子迅速卧倒在地上;飞机轰炸过后,孩子继续前进;当爸爸喊“敌人机枪扫射”时,孩子迅速靠近附近的“掩蔽物”(纸箱)隐蔽;敌人机枪扫射完毕,孩子继续前进。

4.最后,孩子到达“碉堡”旁,将“炸药包”扔进“碉堡”,迅速返回,胜利完成任务。

小知识:防空演习

防空演习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各大城市一般都会举行。演习前,总指挥会向市民宣传有关防护敌机轰炸的知识;演习中,市区拉响防空警报,许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也会配合防空演习。

经典游戏3:射击目标

触摸五官的游戏,家长和孩子经常玩。当它和射击游戏结合在一起,就是一款经典的军事小游戏,孩子会更喜欢。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适合对象:3~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或坐),家长充当射击人员,孩子充当射击目标。

2.家长选择孩子身上的部位作为目标进行假想射击(模拟手枪射击的动作),在射击的同时喊出射击的部位,孩子做出快速的反应,用手触摸相应的身体部位。比如家长喊“左耳朵”,孩子要快速用手触摸左耳朵。

3.游戏中的“枪手”和“靶子”角色可以交换。

4.采取记分制,正确触摸一个部位得1分,错了倒扣1分,累计10分过一关。\x{6bce}关逐渐增加射击部位的范围,以增加游戏难度。比如:第一关的射击部位局限在面部,第二关则可达到胸以上,以此类推。

小知识:厉害的狙击手

狙击手是指经过特殊训练的射手,他们能够做到弹无虚发,是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经典游戏4:冲锋啦

在打仗的时候,我方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敌人就会进行阻击。当进攻部队听到敌人开枪射击的声音就会立刻卧倒或下蹲,反应快的能成功躲开敌人的子弹,反应慢的就有可能被子弹击中。

游戏目的:

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

适合对象:5~7岁的孩子8~10人,可以手持自己的玩具枪参加“战斗”。

玩法:

1.选择室外空地,划出一条出发线,在距离出发线20米远的地方再划出一条终止线。出发线作为进攻时的出发点,终止线作为敌方的防守阵地。

2.将孩子分为两组,分别作为两支部队,由两位家长分别充当指挥官,两支队伍可以从服装颜色上区分开来。

3.游戏开始,站在出发线的“我方指挥官”下达“进攻”命令,进攻方的小朋友开始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突然,终止线那里“敌方指挥官”下达“开火”命令,敌方小朋友举枪射击,并模拟机枪发射“嘟嘟嘟……”的声音。听到机枪声,进攻方的小朋友立刻蹲下躲避子弹,反应最慢的小朋友将“中弹负伤,撤离战场”。

4.当“敌方指挥官”下达“停止射击”的命令后,机枪声停止。进攻方的小朋友站起来,继续前进。突然,“开火”命令下达,枪声再次响起,又一名战士倒下了……直到进攻方的小朋友到达终止线为止。

5.两组小朋友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最后,到达终止线人数多的一队小朋友获胜。

小知识:迷彩服

军人在作战的时候为什么要穿上杂色的迷彩服呢?这是因为迷彩服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的颜色较为一致,这样就形成保护色,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了。

亲子劳动游戏


方案一:地面干净了

背景:客厅、卧室的地板要拖,厨房的地需要扫。其中厨房地面面积最小,最易打扫,另外两个房间的地面清理,需要一定的力气与技术。

讨论:妈妈打扫哪儿?有困难吗?爸爸打扫哪儿?有困难吗?宝宝准备打扫哪儿?有什么好办法?讨论中尽量各抒己见和相互支持,对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预测,使孩子对完成所选择的任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准备工具:准备好完成各类清扫任务的工具。如墩布、吸尘器、簸箕、笤帚等,引导孩子视需要进行选择。(亦可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工具,但时间不宜过长,难度不宜过大)。也可以为孩子准备小一些的簸箕、笤帚类的工具,为孩子自主完成一件事创造条件。

过程

重新明确各自认领的任务,并依据任务选择适当的工具。假如孩子对某种工具情有独钟,应视孩子的年龄,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如请他观看成人如何利用那件工具进行劳动,或在成人的帮助下体验体验使用这件工具的感受,并适时对孩子进行相关方面的安全或常识教育,帮助孩子积累经验。不宜简单生硬拒绝孩子的要求,或粗暴指责孩子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孩子对劳动的最初兴趣往往始于使用工具。

父母和孩子同时分别进入各自的工作现场。如果孩子年龄小或厨房设施有不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亲子协同活动的方式进行。如划分出“责任工作地带”,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快乐分享

劳动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欣赏整洁的地面,特别要以游戏的形式关注孩子的战果。

如让孩子做垃圾报到:“这是茶叶,这是纸片,这是蒜皮……”一一说出垃圾成分,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认识能力,又可以强化对劳动的快乐体验,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真的很能干。随着孩子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步提高要求,使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形成量化的评价。如,扫出多少脏东西,扫出多少样脏东西,扫出了一堆(许多)垃圾等。

建议:可以逐步引导孩子从关心居家环境到关注共同的生活环境。如在合适的季节,穿上雨鞋冲洗公用的阳台与楼道,清扫庭院落叶等等,真正使孩子体验到做成一件事的愉快,感受劳动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喜悦。还可将孩子的劳动游戏“地域”有计划地扩大至祖父母家。

方案二:尘土不见了

背景:房间大部分家具落满灰尘,急需清理,其中以客厅为积尘之最。

策划: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确认哪些家具脏了,知道为什么要擦。父母也可以“旁若无人”地大声讨论要做的事,自然引导孩子入境“游戏”。

过程

寻找目标。“宝宝快来看一看,房间里哪儿脏了?什么该擦了?”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主动发现该做的事,引导孩子迈出“有所为”的第一步。可视孩子的年龄,进行引导,如歪头看看、手指抹抹等。

交流信息。亲子间相互交换自己所搜集的情报:如桌子该擦了,因为有脏印儿了;柜子该擦了,因为都能划出道道了;茶几该擦了……通过交流扩大儿童的关注范围。

讨论分工。“妈妈一个人擦,得干很长时间。我们一起动手,一会儿就干完。宝宝会擦吗?你能擦哪儿?”鼓励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身体高度和应付能力的擦拭对象。引导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成人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妥,最好不要简单拒绝,在不构成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给孩子留下选择的空间,便是给了孩子主动发展的可能。

各司其职。每个家庭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擦拭自己分管的责任区。劳动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注意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感染和鼓励孩子做好、做完一件事,保持持久的愉快情绪。

快乐分享

夸夸我自己。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分享合作的快乐。“看,爸爸真棒,把高高的卧室柜擦得这么亮。”妈妈也可以自我介绍:“电视柜上的土真多,我用了两块抹布才擦干净。”

发现变化。“快看,宝宝真了不起。原来这块抹布是白白的,现在白抹布抓到了这么多的尘土。”

建议:这类家务清洁工作不宜在任务太重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以免孩子烦躁与产生反感,避免孩子对劳动产生负担沉重的消极体验。可视孩子的年龄,在参与清洁的活动中,做出有弹性的调整。如孩子认领很多任务,但实际又可能完不成,父母可以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协助。“我们来啦!我们帮你来啦!”在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使孩子获得亲情支持。

亲子游戏栏目


亲子游戏选择不仅仅是认知的问题,而是孩子和父母一起能感到快乐,主要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我讨厌家长把孩子当作机器人进行训练,而自己在旁边看着孩子练习,没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游戏,当然不是亲子游戏。

在这些游戏中包含了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35%编译自国外幼儿教育杂志如,parents , child, Preschool Playroom, Scholastic Early Childhood Today 等,而且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各领域发展的侧重点,我们在不断更新和修订,以保证最合理的发展领域分配,保证最好的100个游戏出现在你的视野之中,我们希望每周能选择两个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进行,要知道,孩子非常喜欢重复,孩子们做一个游戏也许能持续好几周,因而我们不会提供365个游戏,量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了解有些女孩子听灰姑娘的故事能听十遍也不觉得厌倦,而音乐之声的某些片段,孩子们能看8、9遍都不会觉得讨厌。这就是孩子,相比于成人而言,他的好奇和不厌其烦都是成人所不能比的,他们是值得尊敬的精灵,成人往往厌倦,讨厌重复,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个游戏,一个玩具,一个故事,一首歌曲,只要他喜欢,他就会不厌其烦的去欣赏,去感受;成人往往失去好奇心,好像世界没有什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不同,小蚂蚁搬家、母鸡生蛋、水的流动、蜗牛的成长,周围的一切微小的变化都会让孩子惊奇不已。正是这两个独特的气质,让孩子不断成长,但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对孩子而言,成长不知道是痛苦还是快乐?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上)


从各方面的发展来看,游戏对孩子的确有着莫大的价值。因此做父母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游戏的行动,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充分发展。

“小宝,不准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安静一点好不好?”“吵死了,把玩具枪给我,不要玩了!”……当小宝玩得正兴高采烈时,妈妈却怒气冲冲地过来喝止,不准他再玩。使得小宝既委曲又不满,觉得妈妈剥夺了他的快乐与自由。

游戏的重要性

在大人的眼光里,总认为孩子到处跑跳是顽皮捣蛋、不听话的举动,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甚至命令孩子要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准乱动。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若强制他们不能游玩,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孩子不像大人需要工作,所以游戏玩耍在生活上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心。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

1在生理发展方面:游戏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2在情绪发展方面: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

3在心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像、创造的能力。

4在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等品德。

从各方面的发展来看,游戏对孩子的确有着莫大的价值。因此做父母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游戏的行动,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充分发展。

如何参与孩子的游戏

知道了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做父母的可能就会热烈地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点成人参与孩子游戏时需注意的事项。

为孩子选择优良的玩具

优良的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孩子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优良的玩具应具备:

1多变化,可刺激想像力及创造力。

2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

3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诸如洋娃娃、七巧板、积木、毽子、皮球、风筝等等,都是很好的玩具种类。

由于电视上玩具广告的普遍,加上近来家庭生活水准的提高,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孩子添购许多的玩具。过多的玩具可能造成收拾及管理上的困扰,而过多为孩子买玩具,也可能造成孩子喜新厌旧的心理。故父母对于玩具的选择应有所考虑与节制,可鼓励孩子利用家中原本拥有的一些废物,如碎布、瓶罐、木块等来自制玩具,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创作能力,更可引发孩子爱惜玩具的心。

玩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发展,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者还没有预备好的时候,就让他玩超出能力的玩具,将会使他感到挫折与灰心,反而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选择玩具要配合孩子的年龄需要。以下我们来看看各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有哪些情况,而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这些阶段的孩子。(接下文)

亲子游戏“宝宝飞”


亲子游戏的目的,是在提高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前题下,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刚开始,宝宝也许不能完成我们要求的动作,不过没有关系,在您耐心的引导下,宝宝会很快掌握的。

宝宝飞(一)

适宜年龄:3-8个月

方法一:

动作方法:妈妈仰卧,双手扶住宝宝腋下;宝宝站在妈妈的腹部,妈妈双手向上将宝宝提起,宝宝的身体由直立渐成俯冲状。

注意问题:动作应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

方法二:

动作方法:妈妈坐在床边,双手扶住宝宝腋下;宝宝站在妈妈的双腿上,妈妈身体后仰,宝宝成俯冲状。

注意问题: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如果宝宝很兴奋,可以反复多次做。

方法三:

动作方法:妈妈坐在床上,双腿并拢,宝宝趴在妈妈的小腿上;让宝宝双手平展,妈妈轻扶住宝宝的手,然后后仰。

锻炼宝宝的腹、背、大腿后部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锻炼妈妈的腰、腹、腿部的肌肉力量及控制能力。

注意问题:当宝宝适应后妈妈可试着松开手。

宝宝飞(二)

适宜年龄:2-10个月

动作方法:宝宝趴在床上俯卧抬头,妈妈一手托住宝宝的胸部,一手托握住宝宝双脚,将宝宝托起来。应根据宝宝的发育状况和适应能力在不同月龄调整托起的高度。在这个动作的基础上,妈妈双脚前后站立,使宝宝像飞机起飞那样,从下向斜上方摆动。动作应从慢到快,动作幅度从小到大,让宝宝逐渐适应。

宝宝适应以上动作后,使宝宝像飞机降落那样,从上向斜下方摆动。动作应从慢到快,动作幅度从小到大,让宝宝逐渐适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