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阶段
2020-10-16 胎教阶段 适合胎教时间 胎教时间如何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念。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宝宝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法子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首先要重视,态度要平和,行为要耐心,言语要温和。最重要是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定下了规矩就不能因为节假日的来临或者父母的情绪变化而变动。还要善用智慧,讲究方法,日积月累,宝宝的时间观念形成规律、秩序,稳定且有效,这是一个对他(她)终身有益的好习惯,千万要坚持,要相信宝宝,相信自己。
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3岁:让宝宝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时间观念培养小技巧
积累有时间含意的交流词语念有关时间的儿歌“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春天春天真美丽,花儿开放笑嘻嘻”等;宝宝过生日,吹灭一支小蜡烛时,旁白:“宝宝一岁了”,吹灭第二支蜡烛,欣喜地再说“宝宝两岁了!”,让宝宝在喜悦中感受时间的变化。跟宝宝约时间出门玩耍,“宝宝,加油,吃完饭,换了鞋就可以出去玩。”让宝宝理解时间的具体指向。
选择有感染力的睡前小故事
如美国的图画书《月亮,晚安》,这本书教给我们一个最简单、最难以置信、最有效的“睡前仪式”:让宝宝跟房间里每一件东西道晚安,在咿呀学语的纯净的童声中,精心选择的一个个单词坠上“GoodNight”,一下子就成了温柔的诗歌,孩子在这样恬淡优美的氛围中放松了,在最后一页时钟指向8:10时,幸福地入睡了。这是一本最好的将时间和睡前仪式不同声色地揉合一起的伟大的童书,适合每个父母读给自己年幼的宝宝听。
用生动具体图像标示时间
小挂钟时间的数字标识可以变成小床和月亮、太阳的笑脸、吸引人的餐桌、滑梯或秋千等分别代表睡觉、起床、就餐和玩耍等,指针一定是可以拨动的,由小朋友在父母或其它成人的指导下随时操作。手巧的父母,也可以制作立体的挂饰,做几个可以关闭的小门,里面分别是不同时刻的动画场景,孩子一定很乐于去打开、关上,而且愿意长期反复。
进行感受时间长短的游戏
请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数数,告诉他数到10后才可以睁开眼睛,在数字的变化中体会时间的流失;也可以让孩子在垫子上单腿站立,然后夸他:“你坚持了多少多少(数字),真棒!”还可以利用给孩子量身高的刻度线,在不同的高度上分别注上日期,把时间和成长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问一问“为什么标志变动了?”等。zj09.coM
延伸阅读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宝宝们没有时间观念,这是幼儿行为的通病,其想要孩子改正主要的还要看父母们的教育指导,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时观念吧,拥有了时间观念对于小宝宝的成长很重要!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当宝宝有一些要求时,妈妈经常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等以作为时间的概念。因为这样宝宝就立刻听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应诺的时间有准备去做某事。这是幼儿的时间概念,因为孩子不认识钟表,也不懂得几点是什么意思。
掌握时间概念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以及未来的学校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开始,甚至可以从母亲怀孕开始,一直培养到成年,但各年龄阶段的培养要求和方式不同,在3岁前早期教育阶段就要抓紧培养。在此之中,规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儿期:孕妇应让胎儿在胎内的生活有规律,首先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规律。按时进餐、睡眠、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散步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就可以给胎儿以积极的感应时间。入园指导
初生到1岁: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对新环境逐步适应,就会随母亲为他的生活安排而产生了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睡眠,按时吃奶,按时要人抱起逗乐,而逐步在新环境中调节好生理节律,使“生物钟”按时走。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也逐步感知时间的概念,到了吃奶的时间会哭着表示肚饿了,吃完奶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排出尿,会哭着要母亲调换尿布。当他睡足、吃饭以后就哭着要求母亲抱起逗乐,玩累了就会在规定的时间自动入睡。若是母亲没有时间观念,不按规定时间安排婴儿的生活,婴儿的生活混乱,就不可能对时间建立条件反射,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1岁至2岁:这时期孩子的动作发展已能自由行走,双手会做点小事情,并能用简单的词来补充动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愿。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动作和语言来培养时间观念。例如:每到清晨醒后,孩子会爬起来要求起床、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要吃早餐。到了时间要上托儿所,母亲上班了会挥手表示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睡觉。这种时间观念形成后,孩子会逐步变得不需成人每次教,而自然的会去做,以后就会养成做事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
要给宝宝固定睡觉时间,睡觉的时间越固定,孩子们越容易执行。但因为小宝宝的时间概念尚不清晰,所以固定的睡觉准备活动较易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比如:“动画片结束了,宝宝就该上床睡觉了。”比较适宜的准备活动是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切忌睡前做剧烈活动,比如用枕头打仗或玩球让孩子更兴奋。记住:一旦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不要改变。不要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因为夏天白天很长,这种说法会引起麻烦。入园须知
2岁到3岁: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应该让他接受时间刺激来锻炼他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孩子每天早上7点钟按时起床、7点半吃早点,8点钟上托儿所,下午4点或5点接他回家,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这时可以给孩子做一个玩具钟,虽然孩子还不能识太多的数字,但可每天教他拨动指针转动到一定的位置来表示当时活动的时间,使他逐步感知时间,懂得按时作息。此外还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时间。如画图、玩玩具、做游戏等都要按时进行,按时结束。从小要养成守时、遵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因为时间不抓紧一松懈就会拖长,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应做的事。孩子思想上有了时间观念就不会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磨蹭是一个世界性儿童行为问题,造成孩子此情况的原因很多,基中最重要的就是宝宝们缺乏时间的概念,因此平时家长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何纠正宝宝浪费的观念?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如何纠正宝宝浪费的观念?》,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父母要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让孩子懂得金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尊重父母就应当爱惜父母为他所买的任何东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
父母纵容宝宝奢侈浪费的原因1、弥补自己儿时的物质贫乏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有了经济能力,于是尽力给宝宝提供衣食住行玩的物质条件,以弥补自身的遗憾。这类父母对小时候体验到的饥寒刻骨铭心,发誓不让自己的宝宝冻着、饿着。结果造成孩子非名牌不穿用,非鱼虾不吃。
2、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在售货员面前对孩子说“不!”
孩子当着外人哭闹,父母一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二是怕售货员笑话自己小气,对孩子苛刻,而不得已向孩子屈服,每次都在孩子哭闹的胁迫下买下昂贵又不实用的玩具或不合适的零食。
3、工作忙碌,以物质礼物弥补亲情
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心里感到惭愧,于是会买很多各式各样的衣物、玩具食品,一是慰籍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计博得孩子一笑。
4、父母本人以奢侈为荣
父母本人喜欢奢侈、从众、爱炫耀:即使工作不忙,路不远,也要用轿车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怕丢人,没有轿车,让孩子的爸爸借车,或开公车接送孩子;平时购物不节制,在孩子面前购物一掷千金,给孩子购买物品不顾实际需要,见到喜欢的就买;平时在家,会在宝宝面前交流一些大把花钱,无度消费有理的思想,以之为荣。宝宝耳濡目染,视奢侈为自然。
纠正宝宝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1)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让孩子懂得金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尊重父母就应当爱惜父母为他所买的任何东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让孩子懂得养成节俭的习惯将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2)让孩子感到并非想要什么随时就能够得到。其实,如果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满足,这是养成孩子奢侈习惯,孩子是不会产生珍惜的心理的。所以得到的越容易,浪费的就越多。
(3)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像吃饭一样,饥饿的时候,吃起来才香,而饱腹之时,即使山珍海味,也食之无味。因此,只有孩子产生强烈的愿望且这一愿望是非常合理的时候,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才是必须和适当的。
当孩子太小的时候,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到“时间观念”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当孩子太小的时候,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到“时间观念””,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前言:我小孩现在五岁八个月了,我现在发现他好像做什么事都很慢,拉拉扯扯的,比如要他写作业,他好像也没怎么听到,几乎做什么都得再重复一遍,有时好几遍啊,好像做什么都不用心,做作业也是慢的很,起床也是慢腾腾的,我好好和他说过好多次,可还是这样,真费口舌,他总是这样,我火时真的会打他,可也不管用,都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
胜胜妈妈:我家胜胜今年4岁,他是个特别慢性子的人,而且经常不是好好认真地做一件事。比如画画,我给他买来好几本幼儿学画的书,他不肯看着画,而是喜欢由着自己乱画一通。
我陪他游戏吧,好好的棋子他不当棋子,而是把棋子当小人,给他们排队上课,真是哭笑不得;他还很喜欢发呆,有时候跟他话说一半,他已经“神游”了……都说孩子在玩中学,但我感觉我家孩子是在玩中浪费时间。
鲍老师的回答:所有的家长都爱孩子,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却不懂自己的孩子。我们总是习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填塞给儿童,以“成人本位”的教育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是很可悲的。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灵是按发展阶段的顺序,而慢慢转变、逐渐成熟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教育的“塑造”功能,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态拔苗助长,梦想着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画家、音乐家。这都是不对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个性特点,做父母的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胜胜妈妈觉得孩子画画不照着书本画,乱画一气,但实际上,他并非乱画,儿童画其实能反映出孩子自己的思考、表现和冲动。家长这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同样的,棋子对于4岁的胜胜来说,不理解它的用处和意义也是正常的。他把棋子想象成小朋友小伙伴,也是多数孩子乐于做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指责孩子,而是可以把自己也融入孩子的“故事”中,才能跟孩子更好地交流。谁说棋子它只是“棋子”呢?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禁锢孩子的想象力。
有一种理论是说孩子有自己的理性休眠期。儿童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才会产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在这之前,很多孩子不能真正地接受成人世界的大道理,但是他在表面的幼稚之下隐藏着极其丰富的、有意义的生活,那是与成人生活不一样的儿童世界。就像破茧而出的蚕蛹,它在化蝶前并非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作为蛹,在悄悄地忙碌地做着建造新生命的工作。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宝宝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五个故事时间塑造孩子健康心理
儿子一个半月大时,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时间,我顺手拿起手边的故事书,将封面对着他。其实当时只是好玩,结果却惊讶地发现,他应该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规则地上、下、左、右转动着看完了一页,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页,他的眼睛又重复地移动了起来,而且一页接一页看下去。我无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但这个发现却提醒了我,小孩子心理可能会对书本感兴趣。于是,误打误撞地为他开启了阅读人生。
喂奶、翻书、说故事,同时进行
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妈妈一手喂奶、一手拿书,哪来第三只手翻书呢?所以,我会准备特别做给小小孩看的厚板书,比较容易用一只手翻页,然后一边喂奶、一边翻书、一边说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先准备十几本童书在手边,只让婴儿看每本书的封面,这也是挺不错的做法。
有时候,我会选择静静地陪他,让他自己看;或是让他边看图,我则一边叽叽呱呱地解说着内容──这样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好象神经有问题,怎么对着没有反应的婴儿自说自话。其实,一边喂奶、一边看书的顺带好处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把牛奶喝光了,不会因为其它事分心而无法喝完牛奶。
母乳妈妈专心享受当下!
如果妈妈是喂母乳呢?那要怎么一边喂奶、一边看故事书?请各位妈妈教养孩子时,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觉来变通实行,不能死守着书上所说的来做,所以碰上喂母乳时就别想着还要念故事书了吧!我觉得喂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亲子时光,这样的时间稍纵即逝、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好好地专心享受它吧!
说真的,很多时候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什么都不会做的婴儿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你;这时候对妈妈来说,念故事书是打发时间,而对孩子来说,则是蕴含了无限可能的教育功能,这么简单好用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儿子一个半月大时,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时间,我顺手拿起手边的故事书,将封面对着他。其实当时只是好玩,结果却惊讶地发现,他应该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规则地上、下、左、右转动着看完了一页,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页,他的眼睛又重复地移动了起来,而且一页接一页看下去。我无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但这个发现却提醒了我,小孩子可能会对书本感兴趣。于是,误打误撞地为他开启了阅读人生。
任何书本都可以念
要帮这个阶段的孩子念故事书最容易,也可以最随性;家里的任何书都可以随手拿起来念,也不用拘泥于要怎么念。我可以肃穆地念起阿弥陀佛的佛经,也可以用歌剧的架式念起唐诗,只要家里的婴儿没有大哭抗议,怎么做都可以。
一位在纽约学画的朋友,也是从女儿一出生不久,就开始给她看不同画家的作品画册。朋友表示,如果不是听到我说两个月大的儿子会看书,她也不会想到要帮这么小的孩子念故事书或是让她看画册。朋友还发现,当女儿八个月大时,就好像很有主见地,会特别喜欢某个画家的作品,只要拿到这位画家的画册,就会静静地欣赏好久,像是上辈子就认识这位画家呢!
如何把握让孩子爱上书本的黄金时期?
只要孩子还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让他们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因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睡觉和喝奶,其它时间通常都是处于非静止状态;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来,会赶紧挨着他们旁边躺下(趁这个机会赶快休息一下,等会儿才有体力再战),然后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书来。而以下的时机,都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
1、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2、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这些时机每天都会在生活中出现,所以非常适合,而且通常这时孩子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建立时间观念做好入学准备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立时间观念做好入学准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目前,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是比较松散、自由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而孩子们没有时间观念。我班幼儿经常存在办事拖拉的现象,于是我便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
认识时间
学习认识钟表,建立时间概念。用孩子们喜欢的手工制作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钟表,练习认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时间。如:8:00吃饭、9:00喝淡茶水、10:00区域活动。在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我都会提示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长度。
生活中渗透时间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要从幼儿的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如:把入园、做操、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午餐、午睡、起床、离园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有该活动时间的钟表,并用图画表示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快乐十分钟
在生活环节的过渡时间,我设计了“快乐十分钟”的活动。这十分钟完全由幼儿支配,孩子们安排了入厕、喝水、玩玩具、看书、织花绳、折手绢等多种活动。起初孩子们并不知道这十分钟到底有多长?十分钟里到底能做多少事?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十分钟?于是我组织幼儿通过猜想、体验、参观、实践等多种活动,使孩子们对十分钟有了更多的了解。既培养了时间观念,又锻炼了计划做事的能力。
通过多种活动实践,幼儿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而尝试着自己安排时间,学做时间的主人。使幼儿在时间观念上做好入学的准备。
宝宝智力开发的五个阶段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作为学生的们也要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些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宝宝智力开发的五个阶段”,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宝宝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一致,3岁前大脑发育最快,以后逐渐减慢,5岁前即完成整个人脑发育的80%。所以3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抓住这段时期,帮孩子开发智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0~2个月
此时的宝宝对味觉、听觉、触觉和视觉的外界刺激都有反应。2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抬头,眼睛能跟随物体移动,易被颜色鲜艳的物体吸引。小游戏:蹬玩具。家长将软球或柔软的玩具放在宝宝小床的一侧,把玩具推到宝宝手边,他便会用手推开玩具;再将玩具推到宝宝脚附近,他会用脚去蹬玩具。此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宝宝的手、脚灵活能力。
2.3~7个月
此时是宝宝由视觉引导的知觉探索时期。宝宝能积极活跃地探索身边的事情。
小游戏:藏猫猫。妈妈蒙住自己的脸,然后问宝宝:“妈妈在哪儿?”在宝宝寻找时,突然露出脸,并叫一声“喵儿”,逗宝宝笑。然后将宝宝脸蒙住,让他学着露出脸来,渐渐让宝宝自己控制游戏,训练宝宝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8~13个月
孩子的感知能力变得灵敏,开始喜欢模仿。
小游戏:拍拍手。与宝宝面对面坐下,握住他的两只手,边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他的手,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说“拍拍手”,教他模仿,训练宝宝理解语言与模仿的能力。
4.14~18个月
宝宝开始产生抽象思维。在1~1.5岁阶段,宝宝能更精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能配合父母的引导进行互动。
小游戏:音乐呼啦圈。家长跟宝宝双手相握形成一个圆圈,音乐开始时,家长带宝宝按顺时针方向踏步走,音乐停止,引导宝宝停下来。做2~3次后,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
5.21个月以后
宝宝能够掌握符号关系,如语言理解、语言逻辑等。
小游戏:给宝宝讲个简单的图画故事,再让宝宝讲给家长听。家长可结合图画,重复一些重点的语言、动作描述,也可让宝宝跟着复述。然后让他看图讲故事,有困难时父母可适当提醒。若宝宝讲得与图书不一致不要去纠正,肯定他的合理创造。
帮宝宝开发智力时,应顺应自然,配合宝宝的发展阶段,适时给予刺激,营造学习的环境。而最重要的,是“退一步”,给宝宝独立发展的空间。
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幼儿园培养
幼儿从学前大班进入小学,既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他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进入以学习为主的生活;从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约束到必须按照严格的作息时间来约束自己,比如不能吃到早退、铃响上下课,这些要求和变化对于孩子是一个考验,我们要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起必要的时间观念,为今后顺利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很显然,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的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
幼儿园一般在大班教学中会交给孩子认识钟表,家长要及时配合教师强化这个能力。从作息时间的变化看,幼儿园的入园时间并不十分严格,早来一点,晚来一点都可以,但是学校要以时间来保证各个环节的严格执行,所以很显然孩子要比上幼儿园时要起得更早了,给早餐和路上留出足够的时间。
从家到学校一般要用多长时间,家长可以在路上用手表计时的时间来帮助孩子理解需要多长时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持久性,小学生上一节课要能保持40分钟以上的注意力,这个能力是需要练习的,比如可以让孩子画一张内容丰富复杂的画,讲一个较长时间的故事。
课间十分钟,孩子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要逐步培养孩子形成“十分钟有多长”的时间概念,并会合理利用这段时间,比如上厕所、喝水、到操场活动一会儿。
幼儿园一般有一个半小时的午睡时间,但是到了小学就没有这么长的休息时间了,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入学几个月前,逐步调整孩子的午睡时间,以保持和他所上小学一致的时长为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什么时间不应该做什么事情,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比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看电视和玩。有些家长自从孩子上学后就不再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但要加以引导。
要培养孩子按时吃饭的习惯并要求孩子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