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也是小朋友们共同成长的大集体。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矛盾与磨擦难免会时有发生,一些小朋友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现象自然也时有发生。

在常人眼里,幼儿间的冲突是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在家长眼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总是滋味不好受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幼儿在被他人欺负时的一些应对之策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心智成长与性格培养。

近日羊城晚报上刊文称,“幼儿园孩子被小朋友打了咋办?专家鼓励‘干一架’”,这种观点在好育园论坛上引起了共鸣。一些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要教育他们当遇到别的孩子欺负时要强硬反击。另一些家长则认为,不能“以暴制暴”,要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友善的性格。

对此,幼教专家认为,总结日常幼儿园教学实践,幼儿在幼儿园受欺负不能一味强调强硬反击或者一味忍让,要分析内在原因,注重正规的教育及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的相互结合,专家建议:

其一,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家长切莫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一定要了解其中的缘由后再确定应对之策。

孩子受欺负,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惹恼了别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

如果是因为别的孩子太霸道,可以按羊城晚报上的专家所言,让孩子学会“打架”,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太调皮了,则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

其二,当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时,一定要注意与老师的沟通,重视老师的日常教育。

家园共育永远是幼儿成长的中心点,要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其三,需要认识到,过于的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

当孩子在遇到别人欺负时,一味强调忍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无法保护自己,会让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遇事会一味的退让,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因而,建议父母不要过多强调“忍让式”的教育,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最需要坚强的性格。

其四,在教育孩子以“强硬反击”无理的“欺负”时,要注意适度适量。

不能太过份,以免让孩子滋生暴力的性格倾向。适当的强硬反击一般会让不讲道理的孩子退而却步,但过份的强调强硬,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其五,需要强调的是,应对此事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

在教育孩子应对此类事件时,家长一定要注重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即孩子不能被人欺负,但也不能仗势欺负别的孩子,如果教育过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如何面对孩子在幼儿园受处罚


昨天下午,格格从幼儿园回来后就对我说:“妈妈,今天老师给我罚站了,别的小朋友睡觉去,我也不能睡。后来,有一位老师把我带到了小五班。”

我心里一咯噔,看来事情还比较严重,于是赶紧问她:“怎么回事?”

“因为我把篮球架推倒了。”格格说。

“哦,是操场上那个篮球架吗?你是故意推倒的吗?”我问格格。虽然我知道格格应该不是故意去推倒的,肯定是在玩的时候,没轻没重才这样的,但是,不管格格有意无意,我没有显示出她被罚站后的紧张心理。

格格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对她说:“恩,那有没有压到其他小朋友?”

格格说:“没有。可是,老师给我罚站了。其他小朋友睡觉了,我也不能睡,我是后来才睡的。”

我心想,睡觉之前一般不会在操场上活动吧?肯定是格格把时间说乱了。实际上,小朋友在描述事情的时候,经常会颠三倒四的,对于孩子的话,我们也 只能信其三分。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时间,也不是格格被老师罚站,而是她如何看待自己被罚站。于是,我继续问:“格格,你觉得老师让你罚站对吗?”

格格说:“不对。”

看来,格格确实对老师的惩罚心有不满,我继续问:“为什么不对呢?”

格格不说话。

我提示她:“是不是罚站让你感觉有点不高兴?”

格格说:“是的。”

我又说:“你觉得你把篮球架推倒对吗?”

格格说:“不对。但是,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格格由于接受了故意非故意的道理教育,认为不是故意的就不用批评。实际上,许多事情不是故意做的也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我必须让她明白这个严重的后果。

我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万一篮球架倒下来的时候,有小朋友被压到了,你想想看,小朋友会不会被篮球架压痛呢?”

格格说:“会的。”

我说:“那你觉得把篮球架推倒危险不危险呢?”

格格说:“危险的。”

我肯定她:“对的。你想想看,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把篮球架推倒了,正好压到了格格的身上,你会被压痛吗?”

格格说:“会的。”

我说:“所以,老师给你罚站,只是希望你认真的想一想,不管你是不是故意推倒篮球架,这件事情都是非常危险的。你罚站过了,一定要记住,在篮球架边上玩的时候要小心,下次不能再去推篮球架了。”

格格说:“好的,妈妈。”

最后,我还告诉格格,被罚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和妈妈依然会喜欢她。

后来,母亲也和我说了,去接格格的时候,老师和她说,格格把篮球架推倒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其实,我也知道,老师关注的重点是这么多小朋友的安全问题。毕竟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关系到了每一个家庭。

总结:

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处罚,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而且,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现代父母都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孩子要讲道理,多用赏识,少用惩罚。

其实,我觉得,教育原本就是各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必定要随当时的情况而改变。因此,如何面对孩子受处罚,我们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维护老师的威信。

孩子入园后,许多父母会觉得与老师很难沟通。有些父母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因为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惩罚肯定会很多。而且,社会上现在流行是不能体罚孩子,所以,有些父母一旦听到孩子被惩罚,马上会把老师置于对立的角度。

其实,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负责任的。许多媒体报道的缺乏职业道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信任老师。而且,老师是孩子在 幼儿园的主要施教者,即使老师偶尔有冤枉和委曲孩子的地方,如果当家长的能够引导孩子宽容面对,老师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因 此,无论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了什么委屈,我们首先要维护老师的威信。比如,上面格格对老师罚站心怀不满时,我引导她思考下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是保护 所有小朋友的人身安全。这样,格格就不难理解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了。

其次,别把孩子受惩罚看得太严重。

作为家长,自己孩子受到惩罚,心里肯定会难过。但是,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必然存在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惩罚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中,自由过了度,孩子容易缺乏规则意识,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规则教育,其实正好弥补上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家长把 孩子送到军校去磨炼,其实也是挫折教育的一种方式。因为,别把孩子受惩罚看得太严重,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如何面对自己被惩罚。

只有孩子真正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惩罚就有积极意义。更何况,孩子以后走上社会后,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会更多,小时候不适当承受一些委屈,长大了更是听不得一句负面的评价,动不动跳楼自杀,这样的例子难道还不多吗?

最后,不要人为为孩子营造一个过分完美的环境。

刚开学,许多家长都在讨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如何给老师送礼。其实,从尊师重教的角度来说,给老师送点礼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抱着让老师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大可不必。

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必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独特性,心理上就会慢慢发生蜕变。我们太阳花绘本馆暑假班的时候,我已经深刻地感觉到格格的这种 心理变化。所以,当许多妈妈对我说:“格格还要上幼儿园呀?在绘本馆里自己教教好了!”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孩子上幼儿园最大的目的是融入社会,把自己视为 普通的一分子,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定的成绩。如果孩子过分关注自己,关注不到外部的社会,那么,作为社会人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必然会遇到许多人 际交往的问题。

在幼儿园被欺负要还手吗?


一位妈妈说,她一段时间以来都很苦恼。

孩子4岁半了,在幼儿园小班,和其他孩子相比,入园非常顺利,一点也没有哭闹,只有一次,接他时晚了几分钟,看到别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接走时哭了。

一个月以后,孩子突然开始不愿意入园,而且非常爱掉眼泪。孩子属于特别乖的那种,基本上没有大声哭闹过,有了委屈会掉眼泪,会哽咽着说话。

问过做幼儿教师的朋友,说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告诉他必须去。

按照朋友说的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生病,几乎每个月一次,每个月至少一个星期去不了幼儿园(以前他很少生病),再送去的时候,感觉孩子明显不愿意,说还想生病。

春天来了,带孩子去公园玩,见到孩子班的一个小朋友,才无意中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子欺负。

孩子很知道谦让,如果有别的孩子和他抢玩具,他总是撒开手,自己则去玩别的。从没有见过他和别的孩子争过玩具,也没有见过他动手打别的孩子,看见过别的孩子向他动手,他总是怯怯站着,从不知道躲闪,打疼了叫妈妈。一次被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抓破了脸,一年多了,肤色也没有恢复正常,而那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后来被妈妈们看到就躲,也一直没有别的玩伴。

原以为孩子争执是很正常的事,总有一天他会学会面对,最起码学会躲开,结果并非如此。

问孩子别人打他怎么办,孩子说:“我告诉老师了,可是老师没有批评他。他再打我我不和他玩。”按说孩子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打人的孩子继续打人,被打的孩子继续被打。向妈妈们请教,不太熟悉的孩子妈妈说的方法就是躲开、告诉老师或者不和打人的孩子玩;相熟的妈妈们观点也相当一致,就是一定要学会还手。一位妈妈说得更甚:“我直接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回家后我再打你。所以孩子从不吃亏,也锻炼了孩子的好胜心。”

于是也告诉孩子别人再打你你要还手,你还手了他就不敢打你了。开始几天,孩子每天还是会说谁谁打他了,告诉老师了,老师没批评他,问他为什么不还手,孩子就是一副怯怯的样子。又过了几天,孩子说:“我还手了,他还打我。”

没有一个妈妈听说孩子被欺负不心疼的,本想告诉孩子继续还手的,可又担心如果真的教会孩子还手了,不知道会不会出来一个先动手打人的孩子。

很多人说,让孩子还手,就是让孩子相互伤害。老师一般是不提倡被打的孩子还手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让事态尽快平息,如果被打的孩子不还手,那么一般比较好管理,也不容易闹出大事。

可是,对于孩子呢?有的孩子一直喜欢欺负人,专门找那种不反抗的孩子欺负着玩。这样的孩子,当然是不喜欢人家还手打他。可是,长此下去,他又会被娇惯到什么地步?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办


案例:

小七终于进幼儿园了,可上学没一个星期就哭着吵着赖学,仔细一问,原来这几天小七老是拿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总被班里个头最大的豆豆抢走,受了欺负的小七也不吭声,直到看到妈妈,才委屈地哭出来。

专家分析:

刚上幼儿园,很多孩子都还没有学会交往,抢玩具和玩具被抢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小班的孩子虽然自己手里有玩具,也总是喜欢别人手里的玩具,这样争抢的事情屡见不鲜。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他们学习交往的好时机,所以家长不要见了冲突就制止,剥夺了孩子完整的交往体验。

在争抢中失败的孩子,心里往往是很委屈的,泪眼汪汪,让妈妈很心疼。但是妈妈要明白,这不是真正的失败,是孩子的一种交往经验,他从中明白了自己的需求并不见得都能满足,要不断提高交往技能才能与小朋友和谐相处。成人都有同情弱者的美德,不要见孩子哭就替他解决问题,可以蹲下来问问孩子:“你的玩具被人抢走了,你想怎么办?”告诉老师,是求助的态度;把自己的玩具护紧不让人抢,是自我保护的态度;对着妈妈哭泣,是博得同情的态度;用自己的办法把玩具抢回来,是主动还击的态度;玩具被抢走了,自己再玩别的,是宽容的态度。每种办法代表一种人生态度,让孩子做出选择,只要他愿意都有助于他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

真诚建议: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中被欺负的现象,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和干预,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也可以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给他报名参加一些幼儿园过渡班,培养和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化解宝宝在幼儿园中受的委屈


不少父母抱怨:才上几天幼儿园,孩子就多次向我述了他的委屈,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这的确令父母们很头痛,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孩子积累了一定的怨气,不去幼儿园了,那就有得头痛了。

父母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幼儿园如同一个小社会,学会同别人打交道,这也是让孩子去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之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些小委屈,回家向父母告状,可以根据孩子情绪采取以下的方法:

1、要注意倾听:有些小委屈,孩子可能只要宣泄一下,父母听后,也只需作些简单地解释,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好的行为,即可;

2、应冷静对待:有时,孩子发脾气怎样哄都没用,就得转移他的注意力,等过去了,再让他讲出来,并给他适当地安抚和解释;

3、多沟通:不要每次接到孩子就匆匆离开,可以向老师多了解一些情况。发现问题,也不必紧张,更不必过于拘泥细节,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里身心愉悦地生活。

当宝宝在幼儿园受到欺负时应该怎么办呢?


前言:常言说的好“不打不相识”,尤其是一些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们,彼此之间常常发生矛盾与争执,那么对于那些受到欺负的宝宝应该是还手还是忍受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还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案例:

前几天,张女士从幼儿园接回4岁的儿子乐乐时,发现乐乐一见她就满脸委屈,脸颊上还明显肿起了一块青紫,隐约可以看出两排小牙印。幼儿园老师解释是同班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咬的。老师表扬乐乐很乖,挨打了并没还手,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张女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宝宝从小就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里,就怕善良的宝宝会成为‘美德’的祭品……”入园指导

“不主动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还手。”同是4岁孩子家长的王先生说,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宝宝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宝宝要适当还手。他坦言,他为孩子的“懦弱表现”感到担忧:“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霸道总比懦弱好。”

“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案例:

黎女士说,她常常教育5岁的儿子,不能动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应该还手。“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贝,伤了谁都不好。”对此,同为妈妈的刘女士很认同,她说同事的儿子很老实,在幼儿园老被欺负。同事心疼儿子,教孩子要还手。结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学的脑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

专家:让孩子“学会”打架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的成长。”专家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入园须知

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比如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教孩子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后果。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还是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或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本网站小编总结: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看到自家的宝宝受到委屈相信每个家长都会感到心痛,但是究竟是应该教育孩子做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呢?相信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心里都有谱了吧!

幼儿园受到欺负怎么解决(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欺负一直以来都是让家长们感到很无奈的问题,他们常常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去鼓励孩子反抗还是忍受,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几个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吧,看看如何才能解决宝宝在幼儿园不被欺负吧!

孩子4岁半了,在幼儿园小班,和其他孩子相比,入园非常顺利,一点也没有哭闹,只有一次,接他时晚了几分钟,看到别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接走时哭了。

一个月以后,孩子突然开始不愿意入园,而且非常爱掉眼泪。孩子属于特别乖的那种,基本上没有大声哭闹过,有了委屈会掉眼泪,会哽咽着说话。

问过做幼儿教师的朋友,说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告诉他必须去。

按照朋友说的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生病,几乎每个月一次,每个月至少一个星期去不了幼儿园(以前他很少生病),再送去的时候,感觉孩子明显不愿意,说还想生病。

春天来了,带孩子去公园玩,见到孩子班的一个小朋友,才无意中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子欺负。入园指导

孩子很知道谦让,如果有别的孩子和他抢玩具,他总是撒开手,自己则去玩别的。从没有见过他和别的孩子争过玩具,也没有见过他动手打别的孩子,看见过别的孩子向他动手,他总是怯怯站着,从不知道躲闪,打疼了叫妈妈。一次被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抓破了脸,一年多了,肤色也没有恢复正常,而那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后来被妈妈们看到就躲,也一直没有别的玩伴。

原以为孩子争执是很正常的事,总有一天他会学会面对,最起码学会躲开,结果并非如此。

问孩子别人打他怎么办,孩子说:“我告诉老师了,可是老师没有批评他。他再打我我不和他玩。”按说孩子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打人的孩子继续打人,被打的孩子继续被打。向妈妈们请教,不太熟悉的孩子妈妈说的方法就是躲开、告诉老师或者不和打人的孩子玩;相熟的妈妈们观点也相当一致,就是一定要学会还手。一位妈妈说得更甚:“我直接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回家后我再打你。所以孩子从不吃亏,也锻炼了孩子的好胜心。”

于是也告诉孩子别人再打你你要还手,你还手了他就不敢打你了。开始几天,孩子每天还是会说谁谁打他了,告诉老师了,老师没批评他,问他为什么不还手,孩子就是一副怯怯的样子。又过了几天,孩子说:“我还手了,他还打我。”

没有一个妈妈听说孩子被欺负不心疼的,本想告诉孩子继续还手的,可又担心如果真的教会孩子还手了,不知道会不会出来一个先动手打人的孩子。

很多人说,让孩子还手,就是让孩子相互伤害。老师一般是不提倡被打的孩子还手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让事态尽快平息,如果被打的孩子不还手,那么一般比较好管理,也不容易闹出大事。入园须知

可是,对于孩子呢?有的孩子一直喜欢欺负人,专门找那种不反抗的孩子欺负着玩。这样的孩子,当然是不喜欢人家还手打他。可是,长此下去,他又会被娇惯到什么地步?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家中多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宝,其中不乏有一些孩子平时被父母娇纵惯了,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是小霸王,尤其爱欺负弱小,对于这类的小朋友,老师要及时的采取制止的措施!

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常常听到家长问孩子:“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些什么呀?”孩子总是自豪地回答:“学本领呀。”我们罗列了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或者说应该学会的“本领”,家长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对照:这些“本领”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吗?

学习怎样做学生

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自由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的轻松氛围呢。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着老师的口令排队,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

学习怎样交朋友

其实,许多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老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

孩子学会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地看别人玩,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样的社交对于孩子长大之后融入集体大有帮助呢。

学习怎样独立做事

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纽扣梳头发拿玩具,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这样的关照,他们会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几分钟里穿好衣服,要求他们在多少时间内穿上外套到教室外边排队。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己穿鞋,开果汁瓶盖,知道上了洗手间之后要洗手。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也给爸爸妈妈莫大的方便,你带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着他、帮着他了。

学会怎样说故事

尽管目前许多学前儿童研究专家不主张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认字,但是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对书籍的爱好。孩子们还常常会在老师要求下同小伙伴合作表演老师讲过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渐渐学会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说故事的时候怎样开头、发展、结尾,求知欲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漫漫萌芽的。

学会请求帮助

孩子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摔疼了,沙子飞到眼睛里去了,但是怕难为情不敢告诉老师。这是许多初入园的小朋友都发生过的情形。幼儿园老师会鼓励孩子大声说话,有事告诉老师。有没有发现:原来羞羞答答的孩子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了?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的幼儿园老师在孩子的未来的求学生涯中至关紧要,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同其他老师和成人的相处方式。孩子如果同家庭以外的长者相处愉快的话,今后在同成年人交往方面会有相当的自信。

学会剪剪贴贴

可别小看幼儿园里那些让孩子们剪剪贴贴的手工,这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式。当孩子用剪刀、胶水、橡皮泥制作手工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全都开动起来了。小女孩比男孩子更喜欢这些手工,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手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

学会搭积木

研究表明,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专家指出,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头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学会辨识标记、概念、节奏

幼儿园里没有认字阅读课,但孩子在那里认识了数字和字母,辨别了物体的颜色、形状。知道把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知道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学习唱歌跳舞,懂得了节奏感令孩子朗读的水平提高了。学习乐器对于孩子将来学习数学有帮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研究者还发现,参加小组唱和学习钢琴的孩子在空间想象──如拼图之类的游戏中表现更出色。

学会跳远、跳高等运动技能

幼儿园里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跑步、滑滑梯、攀登和球类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操场上的活动也锻炼了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怎样蜷起腿钻过那个圈圈,怎样找小朋友同自己一起玩跷跷板,操场上的自由活动同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可不一样,在公园里,爸爸妈妈的眼睛老盯着孩子,会告诉孩子每一个项目怎么玩,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喝彩。而幼儿园操场上的活动是完完全全由孩子自主的,他们学会了真正对自己负责。

以上的这些能力,你的孩子在入园之后有所提高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