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方式
2020-10-12 胎教方式 胎教的方式 入园入学的准备插班VS正常入园 哪种方式更好。
幼儿园新生,都要经历一次精神“断奶”。每每想到宝贝不可避免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尤其是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集体痛哭的场面,妈妈们就不免心疼肝颤。于是,一些人将目光锁定在春季插班上,或许,在一个少有哭声的群体里,自己的宝贝更容易喜欢去幼儿园。插班与正常入园,哪种方式对宝宝更好呢?
春季开学后,佳佳到幼儿园插班了。刚开始,她哭着说“不去”;到了教室门口,听到老师热情的招呼,佳佳虽不情愿,却也能乖乖地进去,只是边走边回头看妈妈,一副委屈的样子;有时也哭几声,但绝不属于声嘶力竭那种。一周后,她也能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妈妈说,如果不是去插班,佳佳恐怕不会这么快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每年2、3月份,为孩子选择插班的父母为数不少。那么你将为宝贝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秋季开学正常入园还是春季插班?我们不妨看看一些妈妈们对二者所做的分析比较——
选择插班的理由
1、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染
程茜公司职员女儿萧萧3岁2个月
我为女儿选择插班,一是因为正常入园时她还不满3周岁,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每年秋季,新生入园第一周,班里的哭声此起彼伏,甚至是二十几个宝宝哭成一片。在这种“悲伤”的氛围中,即便是那些不怕生的孩子,也很难抵御不良情绪的传染,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大放悲声。而春季插班,绝大多数“老生”情绪稳定,为新来的宝宝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欢乐的气氛中,插班宝宝比较容易忘掉“悲伤”,积极融入新环境。
2、得到更多的关注
郑焱广告文案儿子健健3岁7个月
如果选择秋季入园,我儿子刚好3周岁,但他自理能力不强。我想,二十几个新生在一起,肯定有被老师疏忽的时候。相比之下,春季插班的新生少得多,而原有的老生已基本适应,不太需要老师分心,这时,老师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照顾插班的孩子。而且,没有了集体痛哭的困扰,老师的心情也好,能充分地给插班的孩子倾诉的机会、更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帮助孩子排解分离焦虑、缩短“家园过渡”的过程,一周后,我儿子就喜欢去幼儿园了。
3、减少生病机会
谢怡然律师儿子超超3岁3个月
我儿子体质弱,经常生病。如果选择9月入园,赶上秋冬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加之最初去幼儿园,少不了哭闹和生活上的不适应、喝水少,导致上火,还有班里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我担心儿子患感冒的几率会增加。而开春以后天气一天天转暖、户外活动也多起来,抵抗力相对增强,能减少生病的几率。现在看来,我为儿子选择插班是对的。
4、多了一份选择
方晓燕财务总监女儿乔乔2岁8个月
多数幼儿园,在一个年级中有几个平行班。将女儿插入小托班之前,我有机会和那些已经入园的孩子家长聊聊,从他们的口碑中得知哪个班的老师更细心、更有经验;带女儿去幼儿园玩的时候,问问她从直觉上更喜欢哪个老师。在插班前我向幼儿园表达了自己希望把孩子插入哪个班的意愿,结果,孩子去了以后真的很高兴。而9月入园,幼儿园统一分班,家长较难拥有这样的“主动性”。插班有利于孩子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生活。
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和宝宝一起适应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插班的不利因素
1、“新来的”加深孩子的陌生感
秦嘉小学教师女儿涵涵3岁半
涵涵到一家幼儿园插班后,每天总是不大情愿地说:“小朋友说我是新来的,不想去……”幼儿园与家里的环境完全不同,孩子一时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父母要帮孩子慢慢适应;如果孩子内向,插班后不容易合群,适应期会比正常入园要长些。而小朋友们“新来的”这个说法,强化了她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容易使她产生被排斥、被孤立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其陌生感,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自卑,造成心理隐患。
对策:
◎权衡孩子的性格
宝贝的性格与插班有很大的关系,开朗的孩子能较快融入新集体,反之就比较困难。所以,内向的孩子最好不插班;如果非插不可,父母要给孩子打好心理预防针,并和老师沟通、商量对策,给宝宝最大的帮助。
◎给出恰当的解释
告诉孩子,小朋友这样说的真正意思是他们又有了一个新朋友,并不是不喜欢你,他们很愿意和你玩儿呢!这个解释能帮孩子驱除心中的孤独感和被排斥的感觉。如果孩子担心自己被欺负,则让她明白,老师不允许小朋友欺负人,帮孩子在新环境下建立起安全感。
2、跟不上小朋友的节奏
儿子丁丁2岁10个月插入小班,那时他不熟悉幼儿园生活,又比别的孩子小几个月,在上课、游戏和一些集体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别的小朋友做得很娴熟的事情,他却总也做不好,凡事还比别人慢半拍,那种谁都比不了的挫败感让丁丁很郁闷,最初一个月,他几乎天天回家后发脾气。原因是他和其他小朋友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对策:
◎不要人为地“拔高”宝宝
将宝宝插入年龄相当的班级,比如将2岁多的宝宝插入到托班或小小班,孩子更容易适应。因为,年龄相差几个月,小宝宝们各个方面能力的差异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总处在被照顾的位置,做什么事都处于弱势,长此下去,孩子将没有成就感,失去自信心,不利于个性发展。
◎摸清“底细”
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他以前没有学过这些,现在一下子做好不容易,但是宝宝不要怕,妈妈和老师都会帮他的,安慰他放宽心。然后,再给孩子的具体困难指一条“明路”,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帮他一起解决,比如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折纸飞机,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有了赶上小朋友的信心,也就不甘心当“小尾巴”了。
3、从优越感到失落感
周恬恬医生女儿乐乐3岁半
春季入园后的最初那段时间,乐乐得到了老师比较多的关注和照顾,她总是很自豪地说:“我是老师最喜欢的宝宝”,不知不觉产生了优越感,并有事事争宠的苗头。过了一阵子,乐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对她的特殊照顾减少了,对她和对其他小伙伴没什么差别了,没想到,老师态度的“降温”竟引发了乐乐的失落感,一旦没被夸奖就不高兴,甚至对其他被表扬、被关注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和敌对情绪。我想,如果选择正常入园,乐乐和小朋友们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她或许不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这个角度讲,插班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策:
◎所有的宝贝都可爱
给宝宝灌输“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可爱的,老师都喜欢”的观念,让他知道,小伙伴们尽力0把该做的事做好,也能和他一样能得到夸奖的机会;老师表扬别的小伙伴,并不等于不喜欢他,使孩子平和对待表扬,淡化嫉妒心理。
◎理解公平
告诉宝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长处,老师表扬他们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或者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只有这么做,才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如果老师给予宝贝你太多的关注,其他小朋友会不会也觉得委屈呢,就像老师表扬小伙伴时你的感觉一样?借助讲道理和一些小事来引导宝贝理解公平,克服失落心理。
转园YesorNo
每年春季开学,也有一些父母尝试给宝贝转园,这可以被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插班。
转园的原则
孩子上幼儿园,最好“从一而终”,但假如孩子在一所幼儿园里,一家人都觉得心力交瘁,就不妨试试转园。
◎路途远
幼儿园离家很远,孩子、父母都很不方便、很辛苦,宝宝的睡眠不足,上幼儿园成了全家的负担,就该给孩子换所幼儿园。选择的标准之一要相对就近。
◎目标不一致
所在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自己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设想不一致。比如幼儿园强调学知识,而父母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教育定位上产生分歧,可以考虑转园。
◎强烈逆反
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表现为逆反;或者在老师面前很乖,回到家里出奇地疯,说明孩子白天过得很压抑。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性格扭曲或双重人格。
◎谁是主角
决定是否给宝宝转园,还要看看一所幼儿园是以孩子的发展为主,还是以老师的方便为主?老师的行为是不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台?在一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是否蕴涵着教育的理念?这些基本上做到了,它就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些情况下不必转园
◎大环境出入
爸爸妈妈发现前期园里承诺的一些事情、尤其是父母最看重的事情和实际理解的不一致,比如宽松的教育方式、启发式教学等等。这多半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在理解和落实园长的办园思路、意图和理念上有差异,不妨请园长与相关的教师沟通,协助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小环境不好
对老师的能力不满,或因为一些小事,父母和老师产生误解……遇到类似情况,父母需要做的是和老师交流,相互理解,对症下药。信任老师是不可少的。
◎生活护理不到位
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父母要和老师多谈谈,以便老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基本情况心中有数,比如大便的时间、喝水的多少、饭量的大小,在特定的时间老师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了、怎么做。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能解决宝宝的大问题呢!
延伸阅读
对孩子更好的入园方式:全托or半托?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孩子更好的入园方式:全托or半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岁的女儿该上幼儿园了,因工作较忙,张女士想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一家寄宿制(全托)幼儿园。她感觉全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又听说全托可能会阻碍孩子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如果半托,每天就有机会与孩子在一起。到底是“全托”好,还是“半托”好?
全托:可弥补家庭教育不足
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回忆起自己孙子进入某市立全托幼儿园后发生的变化:记得孙子刚进幼儿园时有三个特别难改的坏习惯,一是睡觉一定要口咬毛巾,否则不睡;二是吃饭一定要拿勺子,不拿不吃;三是喜欢咬手指。为改掉这些恶习,家长没少花功夫,但就是不见效。谁知进幼儿园不到一个月全改了。
“孙子刚进幼儿园时很怯场,一次我与老伴陪他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欢乐蹦蹦跳’节目,全场100多位小朋友都很配合,唯独孙子因怯场独自一人哭下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同时我也为他的将来担心。但是现在,经幼儿园‘调教’,孙子在众人面前说话、表演不胆怯了。说实话,开始我们全家对孙子全托还是半托意见也是不统一的。”
一些家长认为,现在年轻父母一般都很忙,每天回到家已筋疲力尽,哪有精力去关心教育孩子。孩子通常是独自一人与电视机为伴,缺少社会交往,也就缺少了智力开发所需要的前提,全托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曾把孩子全托的家长陈莉称,全托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全托给孩子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场所,与同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让他们能逐步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去,而不是跳跃式地进入社会。”
半托: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利
“全托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几岁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爱了。”医务工作者何萍则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何女士认为,“幼儿期是培育亲情的重要时期,全托的孩子也许在幼儿园能得到规范的教育,但在父母亲情教育方面却有所缺失。孩子进了全托,就很难形成家庭教育的氛围,这些孩子交际的能力或许较强,但在家庭关系的协调方面却明显存在不足。”
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有很多外国妈妈,她们不少人有两三个孩子,她们中有的还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繁忙,但她们的孩子大多是半托,“有的请保姆接送孩子,有的则是自己接送”。听说中国有全托幼儿园,她们大多感到不理解: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走?
据了解,不少国外父母都不主张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全托,他们觉得早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感,对孩子的早期情感、性格的发展不利。因此,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父母送孩子上半托幼儿园,为的就是要在家创造一个更好的有利于交流与沟通的环境,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
专家:父母要参与带养孩子
教育专家认为,选择“全托”还是“半托”,还是要看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如果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或其他因素必须全托,建议父母不要突然把孩子送去全托,而要先半托,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再考虑每周偶尔全托一天、两天,一点点试着来,慢慢增加全托的时间,直到孩子能完全适应。每个周末接孩子回家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尽量利用这个机会让他意识到老师很爱他,父母也很爱他,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曹子芳认为:孩子从小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种最直接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可以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要,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活泼的性格。“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小天使,每一对父母都有抚育他们的责任,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心理上的育儿有时显得更为重要,这也关系到孩子日后基本心理素质的养成。父母一定要多参与带养孩子。”
宝宝插班入园,是利是弊?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宝宝插班入园,是利是弊?”,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宝宝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有些爸妈为孩子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
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可见,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三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宝宝容易被孤立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表扬孩子哪种方法效果更好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表扬孩子哪种方法效果更好”,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表扬孩子家长是每个而家长都会使用的,但是家长对于这样的方法,确切的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原因,家长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是每个家长所想象到的。
豆豆变得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注意到表扬对宝宝有激励作用,豆豆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两岁的豆豆:“豆豆真聪明!妈妈太喜欢你了!”“豆豆真漂亮啊!亲一下!”
可是,细心的妈妈发现,最近豆豆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隔壁叔叔故意逗她,说她太黑了,不漂亮,小豆豆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叔叔!
表扬有3种类型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扬通常可以分3种类型:
1.个人趋向的表扬
就是对宝宝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宝宝真聪明!”“我们宝宝是最能干的,加油!”“你真棒!”幼儿教育
2.过程趋向的表扬
宝宝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宝宝今天很认真,不错!”“宝宝这件事情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3.结果趋向的表扬
即对宝宝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宝宝去幼儿园没哭,真好!”“宝宝今天自己吃饭,不错哦。”
3种表扬方式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哦
经常受到个人趋向表扬的宝宝只喜欢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面对成功容易骄傲、自负,面对挑战或挫折容易放弃、恼怒或者沮丧。
经常受到过程趋向表扬的宝宝则更愿意接受挑战、克服困难、持之以恒,表现出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经常受到结果趋向表扬的宝宝则介于这二者之间。
为什么表扬的效果会不一样?
年幼的宝宝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比较肤浅、片面,在受到个人趋向表扬时容易把妈妈的表扬理解为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听到表扬、鼓励就很容易感到满足,甚至时不时地向别人炫耀自己得到的表扬,这样就导致宝宝爱翘尾巴,就像豆豆那样;而当遇到挫折时,宝宝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对自己的能力全面否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早期教育
反之,经常受到过程趋向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表扬宝宝的好方法
妈妈最好采用过程趋向或结果趋向的表扬来鼓励宝宝,就事论事表扬他,尽量不要笼统表扬,应该具体地表扬他的行为。比如:
“宝宝今天吃饭没有要妈妈喂,而且吃得很快,真棒!”
“宝宝能自己收拾积木,妈妈很高兴!”
“你帮助别的小朋友,真好。”
“宝宝很努力,这一次都比上一次爬得更远,真不错。”
“宝宝今天数数的时候很认真,没有开小差。”
表扬越具体,宝宝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另外,在表扬宝宝时,可以适当地和他讲讲别的小朋友的优点,鼓励他向别人学习,做得更好。早教网
本网站小编总结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的使命,并且要出色的完成它。相信每个家长都会通过上面所介绍的内容会让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效果,家长还是尝试一下吧。
幼儿园插班好处和坏处比较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你知道有哪些相关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儿园插班好处和坏处比较,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幼儿园9月开学眼看就要到来,为了让宝宝顺利入园,不少爸妈考虑是否应该让宝宝在6月份就插班入园,或者先进暑期班,让宝宝提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就要进入夏季,7月份暑期班快要开课,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本刊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3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1.宝宝容易被孤立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许铭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2.难控制教学进度
常州市戚墅堰区中心幼儿园教师:陈玉丹
很多爸妈可能不了解,幼教也有大纲,也讲究进度,插班宝宝的起步与正常入学的宝宝不一样,老师上课有难度。或许爸妈认为,给托班的宝宝上课没什么具体意义,3岁前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儿园自然不会忽视。爸妈择园时都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当作一个重要指标,老师们自然是要把理念落到实处呀。
总有宝宝插班,老师势必要分心去照顾尚在适应期的插班生。一来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二来也对非插班的宝宝不公平。
从小就搞特殊化不利于宝宝身心健康。每个爸妈都希望老师能特别照顾自己的宝宝,如果老师对每个宝宝都特别照顾就等于都不特别。一个有爱心的幼儿教师会全心全意地爱她的每个学生,与插不插班没有关系。
3.不便于管理
上海上南三村幼儿园园长:谢艳华
我们幼儿园不提倡插班,原则上也不接受插班生,理由很简单——不便于管理。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生入园,会增加行政管理上的难度,也会给带班老师增加工作量。
宝宝入园都有个适应过程,哭闹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抗行为。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长,通常十来天老师们就能安抚他们,重新建立他们的安全感。宝宝们不再哭,以后的日子就可以一切正常。每学期的最初几周是非常辛苦,这也是周期性的,幼儿园已经将这完全纳入计划了。我们已经为了让宝宝少哭乃至不哭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其间的成效相信爸妈们会看到。
正方观点:支持让宝宝插班入园理由多多,让我们逐条来看吧!
1.更利于宝宝适应
上海市之隽妈妈:辛泉
女儿入托是插班,转到幼儿园是正常入园,两种方式比较下来,我觉得还是插班比较好。宝宝入托的时候几乎没有哭过,老师比较照顾新生,很快就适应了。在托儿所的那段时光,之隽过得很快乐,有自己的朋友,同老师关系也融洽。
我将成功入园归功于宝宝的适应能力较强,于是,九月开学时,我就自作主张地把宝宝转到家附近的幼儿园里。没想到,这个适应期竟然拖了一个多月。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之隽在托儿所里已经熟识的朋友都不见了;大部分原因是被那个集体痛哭的恐怖场面吓坏了,直嚷着要回原先的托儿所去。
入托时,老师登门家访了一次,详细地询问宝宝生活习惯、叫便叫尿的情况等等。入园时,幼儿园也曾提到开学前会安排家访,却没办法落实。幼儿园给出的理由是新生太多,挨家挨户地走访来不及了,开学后再议。说实话,作为妈妈,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入园我会让女儿再插一次班。
2.为爸妈解决实际困难
上海市吴园长
我认为插班的兴起主要是市场需求。现在的爸妈工作都很忙,也比较注重早期教育,唯恐宝宝给老人带着会太娇惯,希望能早点送入幼儿园。一般幼儿园都有招收年龄下限,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园方已经将原先的三周岁下调到了现在的两周岁半,甚至两周岁。很多心急的爸妈到了年龄就想让宝宝入园,不愿意等到招生的时日。
另外,爸妈工作上的调动、家里保姆变动等原因,造成宝宝突然没人带,也需要幼儿园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利于分隔哭闹的宝宝
上海市陈老师
每年新生入园的最初一周,对老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不论你带多大的宝宝,面对的就是一片哭的海洋。事前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还是会有宝宝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看着一个个小人儿哭得那么凄惨,我们也挺心疼的,几天下来小脸上都被眼泪鼻涕弄皴啦。
如果是年纪最小的托班,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有些表词达意都成问题,老师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经常一个没留神就尿湿裤子了。生活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带班老师也非常辛苦,依然可能顾了这个忽略了那个。毕竟幼儿园是集体生活,三四个老师要照管20多个宝宝,哪比得上家里都是几大行星围着太阳转?
插班的宝宝就比较好安排,如果哭闹我们可以把他与其他宝宝分隔开,既方便安抚又不会相互影响情绪。班里的老生还会起到正面的表率作用,大些的宝宝还会去帮新来乍到的擦眼泪呢。把集中入园的宝宝分散到各个时段,每周加入3~5个新生,我们工作起来节奏就十分平稳,对付个别几个哭娃总比应对20多个一起痛哭的宝宝要容易得多。
4.减少生病机会
武汉市方天玥妈妈:吴青
我的宝宝是在9月1日一次成功入园的。期间确实反复病过几次,但都算是比较轻的。她班上有个较小的宝宝因为哭闹与气温的突变,加上尿湿后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很快就病倒了,上了8天的学,却生了十几天的病。受凉引起的肠胃炎,上吐下泻得好不可怜。
当时我觉得比较庆幸自家宝宝的适应力强,现在想想也不尽然。方玥入园时已满两周岁半,而那个生病的同学才刚刚20个月,自理能力相差悬殊。所以,小宝宝们还是错开入园高峰时段比较好。
对于担心宝宝入园不适应的爸妈而言,插班入园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插班确有种种好处,当然也有需要顾虑的地方。爸妈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状况,并且要事先多走访几家幼儿园了解实际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该插班。
幼儿园大班VS学前班怎么选?
不少中班幼儿的家长会有些疑问:到底该让孩子继续在幼儿园里上大班?还是应该出去报个学前班?
上大班——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儿子即将上大班的李娟是快乐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没必要让他这么早就去适应竞争。我希望尽可能让他有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以后学习的机会多着呢。我可不想把孩子宝贵的幼儿园生活再剥夺一年。”李娟坚持在幼儿园期间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班,“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孩子出去玩。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我要慢慢体验这个过程。而且,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并不是一定要坐到教室里孩子才能学习。周末我会带孩子去沙滩放风筝、河里捞蝌蚪、在儿童乐园陪着孩子一起‘嗨’,我们收集到了满满的幸福时光。这是我和孩子最幸福的回忆。孩子在这个玩耍的过程中,自然会了解到很多常识。”如今李娟五岁半的潼潼热爱运动,滑轮、自行车、踢足球都是小家伙的爱好。而看着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他能给你说出一大堆动物常识,邻居感慨道:“小家伙脑袋里装了好多东西哦。”
和李娟持同样态度的父母如今越来越多。这些以“80后”独生子女为主力的一代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幸福体验。“我打小就是在妈妈的强迫下学钢琴,我知道每天被逼着坐在钢琴前消磨半个小时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希望她快乐地长大,不必担负我的期望。”30岁的毛佳茹对女儿的教育坚持放养的方式。
采访中,很多年轻父母提到了李云龙现象。看了“最强大脑”中国天才少年李云龙和意大利少年安德烈的较量。很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强迫孩子去学习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而不是仅仅为了拿到一个好成绩。
上学前班——让孩子“抢跑”一步
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有着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冲动。4月7日,记者在微信中发起了“您认为孩子在入学前是否需要上学前班提前学习拼音等知识”的调查。在不定向的调查中,共有298人参与调查,其中5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孩子学习好坏和是否上学前班并无直接关系,而4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上学前班。
有家长宁愿放弃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而去投奔学前班。对于这样的选择,一位王姓家长这样解释:“如果孩子去上学前班,能提前学习一下小学的知识,到上小学时适应得就更快了。而且我听朋友说,上了学前班的孩子上一年级不会因为没写过字而被老师撕了本,不会因为拼音不会而落后。我希望孩子一上学就有优势,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听起来,仿佛这是一条很站得住的理由。话说,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上学就卓尔不群,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学习好、写字好的孩子显然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但是,且慢。谁说提前学习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抢跑”就一定是好事?
对于“抢跑”到底有没有好处,有专家这么解释:孩子的发展不是百米冲刺,抢跑未必就能永远领先。“其实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学习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发现,家长们不会因为孩子一岁不会走路就逼着他早走;不会因为孩子两岁不会穿衣服就逼着孩子学习;可为什么在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因为孩子不会拼音而开始担心孩子会落后呢?如果家长能一直用当初看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学穿衣服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小很多,孩子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教育专家提醒:提前学习弊大于利
对于孩子入学前是否需要提前学习知识,记者通过微信圈进行调查,无论是公办幼儿园的园长还是小学的教师、校长都明确表示:不需要!
某小学校长贾嵘介绍:幼小衔接,要衔接的是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认识了解,明白进入学校将开始一段和幼儿园不同的生活。家长在这个阶段,要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绝对不是要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去学习小学的知识。”她详细阐释道:首先,让孩子提前去学习他们认知范围之外的知识,这本来就不符合教育规律;有些学前班的老师在专业能力上不如学校老师,有可能养成孩子不良的学习方法;即使老师讲得正确,一般小学老师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统一学习,提前学习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要改变过去学习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会在整个一年级不断地重复学习拼音,学生肯定能学会,根本没必要为此就让孩子去上学前班。
心理专家建议:家长与其担心不如祝福
其实,校长、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和家长探讨这个问题,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认定了学前班,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咨询心理专家李巧英,她说:“从家长这样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家长满满的焦虑,他们害怕孩子跟不上,害怕孩子不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害怕老师会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我们看到了家长太多太多的‘害怕’。”
她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和耐心反问,“不上学前班,孩子就真的跟不上别的同学?还是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大家给出的答案是,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她表示,既然是家长的担心而不是事实,为什么就一定要牺牲孩子一年的快乐童年而去提前学习不该学习的知识。用孩子一年的童年换家长一个安心?家长是不是自私了一点。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将来担心。“但是请家长一定看到,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上学前班就一定不如别人呢。你紧紧抓住不放的,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这个恐惧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而且,家长这样的担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而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
最后,李巧英给出这样的建议:对待孩子的未来,家长与其担心不如祝福。祝福孩子越来越好吧。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正能量开始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插班生利弊大PK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幼儿园9月开学眼看就要到来,为了让宝宝顺利入园,不少爸妈考虑是否应该让宝宝在6月份就插班入园,或者先进暑期班,让宝宝提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本刊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就要进入夏季,7月份暑期班快要开课,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本刊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3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宝宝容易被孤立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许铭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难控制教学进度
常州市戚墅堰区中心幼儿园教师:陈玉丹
很多爸妈可能不了解,幼教也有大纲,也讲究进度,插班宝宝的起步与正常入学的宝宝不一样,老师上课有难度。或许爸妈认为,给托班的宝宝上课没什么具体意义,3岁前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儿园自然不会忽视。爸妈择园时都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当作一个重要指标,老师们自然是要把理念落到实处呀。
总有宝宝插班,老师势必要分心去照顾尚在适应期的插班生。一来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二来也对非插班的宝宝不公平。
从小就搞特殊化不利于宝宝身心健康。每个爸妈都希望老师能特别照顾自己的宝宝,如果老师对每个宝宝都特别照顾就等于都不特别。一个有爱心的幼儿教师会全心全意地爱她的每个学生,与插不插班没有关系。
不便于管理
上海上南三村幼儿园园长:谢艳华
我们幼儿园不提倡插班,原则上也不接受插班生,理由很简单——不便于管理。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生入园,会增加行政管理上的难度,也会给带班老师增加工作量。
宝宝入园都有个适应过程,哭闹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抗行为。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长,通常十来天老师们就能安抚他们,重新建立他们的安全感。宝宝们不再哭,以后的日子就可以一切正常。每学期的最初几周是非常辛苦,这也是周期性的,幼儿园已经将这完全纳入计划了。我们已经为了让宝宝少哭乃至不哭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其间的成效相信爸妈们会看到。
正方观点:支持让宝宝插班入园理由多多,让我们逐条来看吧!
更利于宝宝适应
上海市之隽妈妈:辛泉
女儿入托是插班,转到幼儿园是正常入园,两种方式比较下来,我觉得还是插班比较好。宝宝入托的时候几乎没有哭过,老师比较照顾新生,很快就适应了。在托儿所的那段时光,之隽过得很快乐,有自己的朋友,同老师关系也融洽。
我将成功入园归功于宝宝的适应能力较强,于是,九月开学时,我就自作主张地把宝宝转到家附近的幼儿园里。没想到,这个适应期竟然拖了一个多月。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之隽在托儿所里已经熟识的朋友都不见了;大部分原因是被那个集体痛哭的恐怖场面吓坏了,直嚷着要回原先的托儿所去。
入托时,老师登门家访了一次,详细地询问宝宝生活习惯、叫便叫尿的情况等等。入园时,幼儿园也曾提到开学前会安排家访,却没办法落实。幼儿园给出的理由是新生太多,挨家挨户地走访来不及了,开学后再议。说实话,作为妈妈,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入园我会让女儿再插一次班。
为爸妈解决实际困难
上海市吴园长
我认为插班的兴起主要是市场需求。现在的爸妈工作都很忙,也比较注重早期教育,唯恐宝宝给老人带着会太娇惯,希望能早点送入幼儿园。一般幼儿园都有招收年龄下限,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园方已经将原先的三周岁下调到了现在的两周岁半,甚至两周岁。很多心急的爸妈到了年龄就想让宝宝入园,不愿意等到招生的时日。
另外,爸妈工作上的调动、家里保姆变动等原因,造成宝宝突然没人带,也需要幼儿园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利于分隔哭闹的宝宝
上海市陈老师
每年新生入园的最初一周,对老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不论你带多大的宝宝,面对的就是一片哭的海洋。事前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还是会有宝宝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看着一个个小人儿哭得那么凄惨,我们也挺心疼的,几天下来小脸上都被眼泪鼻涕弄皴啦。
如果是年纪最小的托班,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有些表词达意都成问题,老师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经常一个没留神就尿湿裤子了。生活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带班老师也非常辛苦,依然可能顾了这个忽略了那个。毕竟幼儿园是集体生活,三四个老师要照管20多个宝宝,哪比得上家里都是几大行星围着太阳转?
插班的宝宝就比较好安排,如果哭闹我们可以把他与其他宝宝分隔开,既方便安抚又不会相互影响情绪。班里的老生还会起到正面的表率作用,大些的宝宝还会去帮新来乍到的擦眼泪呢。把集中入园的宝宝分散到各个时段,每周加入3~5个新生,我们工作起来节奏就十分平稳,对付个别几个哭娃总比应对20多个一起痛哭的宝宝要容易得多。
减少生病机会
武汉市方天玥妈妈:吴青
我的宝宝是在9月1日一次成功入园的。期间确实反复病过几次,但都算是比较轻的。她班上有个较小的宝宝因为哭闹与气温的突变,加上尿湿后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很快就病倒了,上了8天的学,却生了十几天的病。受凉引起的肠胃炎,上吐下泻得好不可怜。
当时我觉得比较庆幸自家宝宝的适应力强,现在想想也不尽然。方玥入园时已满两周岁半,而那个生病的同学才刚刚20个月,自理能力相差悬殊。所以,小宝宝们还是错开入园高峰时段比较好。
对于担心宝宝入园不适应的爸妈而言,插班入园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插班确有种种好处,当然也有需要顾虑的地方。爸妈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状况,并且要事先多走访几家幼儿园了解实际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该插班。
做插班生是利还是弊(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为了让小宝宝们顺利的入幼儿园,许多的家长们考虑了让宝宝做插班生,其实按照我个人的意愿还是不希望孩子做插班生的,但是这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宝宝就适合做插班生,有的孩子却不适合,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认识下让宝宝做插班生是利还是弊!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入园指导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可见,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三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宝宝容易被孤立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入园须知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有利的一面与不利的一面,所以说凡事都要全面的考虑,但愿家长们看完此文章都能够正确的做出判断,知道让孩子上什么班更加的合适,以使宝宝尽快的适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