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不少家长都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替孩子去“出气”,教训对方一顿呢?还是交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避免此类事情再发生,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父母的苦恼:孩子“受欺负”心里很窝火

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一些小摩擦,最让我感到担心的是她受了欺负还不吭声。前段时间,她爸爸出差回来时买了一件漂亮的玩具,她很喜欢,去幼儿园的时候也带上,说跟小朋友一起玩。那段时间我工作忙,也没注意到一些细节情况,两三天后才发现她一直没把玩具带回来,问原因,女儿才支支吾吾地说,被班上的一个男孩拿去了,她要不回来。

听了后我很生气:女儿怎么这样没出息,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还不敢要。我想第二天找老师去了解情况,老公却劝说这是小事,没必要兴师动众,让孩子自己跟老师说。我也很矛盾,不知道在这件事上该如何教女儿解决。——圆圆妈 

上个周末,贝贝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聚在游乐场边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左右,家长们也比较放心,没有贴身跟随。我和另外一位家长在旁边闲聊起来,突然,儿子眼泪汪汪地跑过来,我一看,他的小脸上有一道红印,很明显是用手抓的。儿子哭着说,他正准备爬滑滑梯,可旁边那位比较高大的小男生要插队,还动手打了他,受了欺负的贝贝显得很可怜。

我真想教他勇敢地去跟对方“干一架”,可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只能是带着儿子找那个小男孩讲理去,因为都有家长在场,大家只是和和气气地说了一些大道理。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可我还是很担心,儿子以后再被欺负该怎么办?——贝贝妈

专家说法: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吃亏”

(指导老师:广州市某幼儿园梁院长)

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是带有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很多时候,所谓“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孩子刚刚打架了,而且还是满脸泪水的,可一会儿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所以,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如果只是偶然受到欺负,完全不必理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传递一种受欺负的概念,那样,会使他原本没有负担的心理变得沉重起来。

父母理智做法:教会宝宝自我保护的方法

当家长遇到这种问题时,理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没当回事,继续高兴地玩耍,家长也就不要再追究;如果孩子很伤心,很委屈,家长就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的同时,也要指出自己的孩子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泻在别的孩子身上,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然后家长要及时和对方孩子的家长沟通,提出问题所在,友好地商量解决方法。当双方家长意见达到一致时,可带两个孩子见面,这时候家长不需要再掺合,而是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该道歉的道歉,该和好的和好,一场交际危机也就化解了。

此外,还应该尽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力争的勇气。要力劝孩子别在欺负他的人面前哭,哭泣只会导致对方变本加厉地嘲弄。教孩子表现出自信心,比如,告诉他注视着欺凌弱小者的眼睛说:“住手,我可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然后,昂首挺胸地离开。

网友支招:不服输“以牙还牙”

对于“孩子受欺负该怎么办?”这个话题,网上的妈妈们也充分发表意见。爱子心切,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家长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是强势的,很多妈妈认为,如果孩子受到别人欺负,一定不能服输,要还击过去。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你一味忍让退缩,结果会更惨。”网友嘟嘟说道。也有部分妈妈认为不能简单地教孩子“以牙还牙”,那样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你可以先向孩子征求意见,问他想怎样做?然后告诉他要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自己没办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孩子间的玩闹不过是过家家,只要好好疏导,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网友冉冉妈说道。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宝宝受欺负家长要理智


提问: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挨别人欺负,我教育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要懂得谦让,但是其他小朋友先欺负你时,你也要学会反击。但孩子就是不会,总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怎么办呢?

回应: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冲突”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作为父母既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懂得谦让,睚眦必报的刺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两种状况之间取得平衡,做到既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

可是很多父母发现让孩子取得这样的平衡真是难上加难,说了很多道理,费了很多心,可就是收效甚微。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幼儿的交往能力一般情况下 不可能通过外界的说教而起效,如孩子对其他孩子动粗,这时父母一大堆“谦让美德”的说教对孩子而言几乎无效;反过来对孩子大打出手,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的 “棍棒教育”也只能让孩子的“暴力倾向”更甚。孩子的成长必须通过孩子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经验,才能有所长进。对幼儿而言较好的方法就是自然后果法,也就是 因为你的粗鲁和霸道,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你玩,这对孩子的刺激和“教育意义”远大于上述两种。

再来看看孩子总是被别人欺负的状况。首先,从意识上,父母不要轻易地把孩子之间的“冲突”定义为欺负,在幼儿阶段,这种有意识的欺负并非常态。 更多情况下都是孩子们表达自身情绪的方式,只是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太恰当,需要成人的引导而已。当孩子受到这种“欺负”时,首先要平复受到“攻击”孩子的情 绪,告诉他对方只是想要表达友好;其次要把两个孩子拢在一起,告诉发起“攻击者”如何表达喜欢;最后要让两个孩子在友好的气氛中再一次进入游戏状态。

当然,家长可能觉得有些孩子不是表达友好的无意犯过,而就是具有攻击性。那么当孩子向自己告状或者诉苦时,父母该怎么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 也不建议父母代替孩子去处理问题,更不主张父母拿别人的孩子“出气”。因为,那是幼儿世界的冲突,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处理方式。我始终建议父母在教育 孩子的过程中更多地扮演协助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如当孩子哭哭啼啼地来找你,告诉你某个孩子总是欺负他,一般情况下,父母会吐口而出:“他为什么打你啊?”这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建议先把孩子 拢在自己的怀中,理解同情他的遭遇,并尝试着帮他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体验:“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疼?”其次,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了,父母可以尝试着让孩 子慢慢建立起事情的因果联系和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

父母尽量克制自己表达所谓“正确的做法”的欲望。鼓励孩子去尝试他所设想的方法,然后进一步探讨。

不应轻易给孩子下断语


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盲目地相信民间流传的、但未被科学证实的教子俗语。如“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疼那是害”、“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等等。

这些家长发现孩子三五岁时有不聪明的表现,六七岁有愚笨的举止,便断言:“你这孩子完了,不会有出息了。”然后对孩子的爱骤然下降,非打则骂,孩子皮肉的伤痛能很快恢复,而受伤的心灵可能一辈子也难以愈合。小孩子是靠大人的评断来认识自己的,如果孩子忽然发现自己在家长的眼里是那样的不堪造就的,其心理是难以承受这种致命打击的。日后极有可能以心灰意冷的态度对待学业、对待生活。本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人才的人,却在少儿时代就凋谢了。

不少孩子后来学业不佳,工作生活能力差,精神委靡不振,这跟他们的童心曾受到过深刻的伤害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人的精神支柱。一旦这个支柱不存在了,人的精神生活也就结束了。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断语。

如何对待在幼儿园受欺负的孩子


关键词:幼儿园孩子

每天下班后,团团妈妈都急急忙忙往回赶,好在幼儿园放学时能按时接团团。今天,她满心欢喜地赶到幼儿园,可一见到团团,突然发现团团粉红的小脸上多了一道红色的抓痕,团团妈妈心里真不是滋味。幼儿园老师马上向团团妈妈解释了情况。原来,班上那个长得非常结实的小男孩和团团一起玩,玩着玩着就为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老师赶紧跑来劝阻,可小男孩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到了团团的小脸上,一道红红的血印出来了。在幼儿园中,小宝宝间免不了闹矛盾,出现咬伤、抓伤的情况,这是由于宝宝年龄及心理特点造成的。宝宝们学会分享、合作、规则意识大概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到了幼儿园大班,小宝宝们才初步懂得谦让。但由于现在的宝宝一般入园年龄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宝宝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看到自家宝宝受了委屈,心中肯定不舒服,那家长又该如何对待这种意外情况呢?

家长VS老师

Do

首先,老师在发现情况后,要在家长接幼儿时,和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皮肤外伤,老师都要向家长道歉。老师诚恳的态度,会缓解家长和老师间的隔阂。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经常出现被抓伤的情况,这时家长就该引起重视了,是因为师生比例不合适?还是因为带班老师不负责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将情况反映给园长,必要时为宝宝转园。

Don’t

家长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因此对老师不能过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责老师的过失 ,尤其是不能当着宝宝的面指责老师。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后的处理方法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也是小朋友们共同成长的大集体。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矛盾与磨擦难免会时有发生,一些小朋友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现象自然也时有发生。

在常人眼里,幼儿间的冲突是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在家长眼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总是滋味不好受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幼儿在被他人欺负时的一些应对之策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心智成长与性格培养。

近日羊城晚报上刊文称,“幼儿园孩子被小朋友打了咋办?专家鼓励‘干一架’”,这种观点在好育园论坛上引起了共鸣。一些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要教育他们当遇到别的孩子欺负时要强硬反击。另一些家长则认为,不能“以暴制暴”,要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友善的性格。

对此,幼教专家认为,总结日常幼儿园教学实践,幼儿在幼儿园受欺负不能一味强调强硬反击或者一味忍让,要分析内在原因,注重正规的教育及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的相互结合,专家建议:

其一,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家长切莫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一定要了解其中的缘由后再确定应对之策。

孩子受欺负,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惹恼了别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

如果是因为别的孩子太霸道,可以按羊城晚报上的专家所言,让孩子学会“打架”,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太调皮了,则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

其二,当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时,一定要注意与老师的沟通,重视老师的日常教育。

家园共育永远是幼儿成长的中心点,要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其三,需要认识到,过于的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

当孩子在遇到别人欺负时,一味强调忍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无法保护自己,会让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遇事会一味的退让,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因而,建议父母不要过多强调“忍让式”的教育,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最需要坚强的性格。

其四,在教育孩子以“强硬反击”无理的“欺负”时,要注意适度适量。

不能太过份,以免让孩子滋生暴力的性格倾向。适当的强硬反击一般会让不讲道理的孩子退而却步,但过份的强调强硬,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其五,需要强调的是,应对此事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

在教育孩子应对此类事件时,家长一定要注重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即孩子不能被人欺负,但也不能仗势欺负别的孩子,如果教育过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别随意给孩子扣上“多动”


据统计,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2~10%,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患儿的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有不同程度的学习、行为、性格方面的异常。他们不仅自己坐立不安,调皮捣蛋,学习散漫,而且还妨碍同学,难为老师……那么究竟如何区分多动症与顽皮的差异?

小松的“多动症”?

自打小松入学后,妈妈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已念小学二年级的小松由于出现不写作业、上课打磕睡、成绩下降的情况,而被怀疑患有儿童多动症。

活泼好动又合群的小松自幼爱看课外读物、喜欢小动物,深得长辈的“宠爱”。还在幼儿园时,身为小小故事员和小红星艺术团演员的小松就获得不少的“特权”,老师经常把他喜欢的玩具发给他,将他爱吃的食品多分一点给他,他不爱在教室里玩,就让他到户外玩沙……

一年级入小学,开始因为他积极举手发言、朗读和背诵课文好,而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半个月后,他除了在看小人书、看电视、玩拼图游戏、下棋时还可以集中注意力外,上课则出现与同桌讲话、做小动作,甚至当老师板书时,随便下座位到教室外去玩的状况。可看似不专心的小松却对课堂上的提问,大多数都能正确回答。好玩的小松平日放学总是先玩爽了才回家匆匆忙忙做作业,甚至要父母把他找回家才做作业。

在对小松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医生认为:小松意识清晰,主动接触好,口齿伶俐,问答切题,反应快,计算正确,知识面广。思维情感和感知觉无异常,整个30分钟就诊过程注意力集中,没有出现随便下座位走动的现象。韦氏智测结果智商为122,脑电图也正常。拿着医生的诊断书,小林夫妇一脸茫然:小松到底有没有多动症?

顽皮并不完全是“多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杜亚松教授认为: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不应随意给正常顽皮儿童戴上“儿童多动症”的帽子。

多动症儿童具有多动、冲动和注意力集中困难3大主要症状,他们的活动常无目的性,有始无终,杂乱无章,动作笨拙,自我控制力极差;行为冲动,不分场合,不顾后果;应该集中注意力的场合无法保持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即使是对有兴趣的活动也是如此。

而顽皮儿童虽然贪玩、调皮,但有好奇心、上进心;虽有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仍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尤其是对感兴趣的事,更是专心致志;动作协调灵活,反应敏捷;喜欢文体活动,且能遵守规则;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听从老师父母的教育。因此,如果注意因材施教,合理教育,那么他们虽然顽皮,但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他们比安静听话的儿童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法

杜教授认为,形成儿童顽皮好动的原因有多种,故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

原因1:气质因素

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气质,气质不同表现不同,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助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关键词:因材施教

由于气质差异而引起的好动,父母、老师虽不应强求他在上课时一动不动,但要有意识地训练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他的耐心。应使他认识到他的不规范行为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所以要努力克制。但课余时间,要鼓励他多参加游戏活动,将多余的能量释放出来。

原因2:入学前准备不充分

孩子入学前后,生活有了重大变化,入学前的孩子主要的活动是游戏,而入学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班、队、学校的集体活动。入学前缺乏严格的集体生活和遵守纪律的锻炼,入学后要适应集体生活,遵守纪律。因此入学准备不充分,就会造成儿童入学过渡时的困难,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心理干预关键词:补上入学前准备

培养时间观念,按时作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如自己整理书包,随天气冷热自己增减衣帽;懂得交通规则,自己过马路;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要求有始有终,按时完成任务,以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学会尊重小朋友,尊重老师,与同伴发生纠纷时,启发他们自己分清是非,以培养他们是非判断、礼貌待人的能力。

原因3:教育因素

天真活泼的孩子往往惹人喜爱,一些小问题也容易被人忽略或原谅,但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再进行纠正就比较困难,如果父母教育意见不统一,就更难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当教育困难时,父母、老师又常怀疑他们患有多动症,要求药物治疗,于是一个“多动症儿童”被制造出来了。解决问题的责任交给了医生,父母、老师和孩子本身的能动性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可能越变越复杂了。

对孩子的性格起到决定性因素


对于孩子的性格问题家长不可太过固定化,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希望家长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当做你们的中介,通过我们的努力形成孩子的好性格。

测试:您的孩子是属于哪一种性格?

古人言:一样米,养百样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确实天差地别,有些人是天生的社交家,有些人生来就会迎难而上,有些人万事力求完美,有些人却总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呑。同一件事,同一个场景,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大人是这样,宝宝也是如此。其实,性格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是每种性格都有其优势与劣势。爸妈掌握了宝宝的性格气质以后,就可以扬长避短,养育孩子就能更得心应手了。

活泼、力量、完美、平和组成个性

根据心理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同时具有4类因子,即活泼、力量、完美与平和因子。而上述问卷中,A选项代表的是活泼因子,B选项代表力量因子,C项为完美因子,D项为平和因子。

而每个宝宝身上也可能同时具备活泼、力量、完美、平和4类因子,爸妈可以仔细算一下,若您的宝宝某一类因子数达到3个或更多,就说明他是此类气质的宝宝。当然,宝宝亦可能是两种因子同时超过3个的复合型宝宝,那他就同时具备这两种气质。

此外,A、B两项所代表的是外向元素,C、D两项则为内向元素。换言之,A、B因子越多的宝宝个性越外向,反之,C、D两项多的宝宝就是比较内向的。外向、内向元素的比差越大,性格倾向就越明显。计算一下,爸妈就可以基本掌握自家宝宝是属于哪一类型啦。幼儿教育

4大性格典型表现

心理、性格、气质都是一些非常模糊和空洞的名词,爸妈们可能较难领会。因此,我们设定一些小场景,让4大典型性格的宝宝们粉墨登场表演一回,你一定就能看明白了。

不同性格不同教养方式

现在爸妈对宝宝的性格归属了解了,针对宝宝的性格特征,该制定怎样的养育方针呢?

复合型性格的宝宝又会有哪些特点呢?

宝宝的性格不同,爸妈需要制定相应的养育方针来对待,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宝宝性格中的优势,将劣势降到最低。

1.喜欢新鲜感的活泼典型

个性特质:

乐天派的活泼型,总有新主意,思路特别活跃,说做就做。做事易受情绪干扰,心直口快,而且说得多做得少,遇到困难容易失去信心,杂乱无章,做事不彻底,爱找借口。容易交上朋友,天生的社交家。健忘多变,办事没有恒心。早期教育

教养方式:

爸妈要特别注重恒心与毅力的培养,做事力求有始有终,否则将来会导致学习和事业上难有所作为,这也需要爸妈不厌其烦的督促和鼓励。

2.永不言败的力量典型

个性特质:

力量型的宝宝目标明确,看问题具有全面性,组织力强,行动迅速,解决问题不过夜,果敢、坚持到底,在反对声中成长。但是,因为过于强调结果,往往容易忽视细节,处理问题不够细致。喜欢控制别人,不会说对不起。

教养方式:

爸妈在养育此类宝宝时注重情绪控制的培养,力量型的宝宝容易愤怒,性格比较叛逆。爸妈应当软性处理,这类宝宝可是吃软不吃硬的哦。

3.只有更好的完美典型

个性特质:

完美主义者的宝宝,标准高、计划性强、注重细节、讲究条理、整洁,能够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己见,有始有终。但是,很可能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容易自我否定,似乎始终有一种不安全感,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同,又爱挑剔别人。幼儿早教网

教养方式:

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教养的重点。千万不要管教过严,事事高标准严要求,以免导致宝宝将来有强迫倾向。

4.温和忍耐的平和典型

个性特质:

这种类型的宝宝能够按部就班地行动,有耐心,并能够持之以恒。但是,似乎总是慢吞吞的,很难被鼓动,懒惰,马虎,得过且过。人际交往中显得不热情,比较退缩。

教养方式:

爸妈在养育此类宝宝时应该多给宝宝创造交际的机会,比如购物付款、问路之类的小事,教会他们学会展示自己的优势,不善言辞的闷罐子在当今社会可是吃不开的哦。

5.复合型1:活跃的外向型=活泼+力量

兼备活泼与力量的双重特性,爸妈要注意是哪类因子比较占主导,以区别对待。这类宝宝是标准的外向型,容易取悦也容易激怒。爸妈要注意培养自省能力,让宝宝学着体贴他人。针对喜动不喜静的特点,可以让宝宝学书画、乐器,怡情养性。幼儿早教网

6.复合型2:内敛的内向型=完美+平和

兼备完美与平和的双重特性,爸妈要注意是哪类因子比较占主导,以区别对待。这类宝宝是标准的内向型,感情不爱外露。爸妈要注意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让宝宝学着与他人沟通。针对喜静不喜动的特点,可以让宝宝学舞蹈、运动,增添激情与乐趣。

7.复合型3:易于接近的人=活泼+平和

这种互补性格的宝宝最是平易近人,特别容易相处。爸妈应多多引导善恶观念,增加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

8.复合型4:优秀的领导人=力量+完美

此类型的宝宝是另一类的互补性格,特别具有领导能力,既有力量型的执着又兼备完美型的细密。爸妈应多让宝宝学习体贴与忍耐,注意增加宝宝的亲和力,以防自大,目空一切。

9.复合型5:矛盾性格=活泼+完美或力量+平和

活泼与完美是一对矛盾,力量与平和又是一对矛盾,不论是哪一种矛盾性格的宝宝,爸妈都要特别地小心引导。注意观察宝宝的性格倾向是外向或是内向。既内向又矛盾的性格要防范忧郁哦,既外向又矛盾的宝宝就要防止乖张。

本网站小编总结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性格缺陷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爸妈开始关心宝宝性格的健全。身为爸妈的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知宝宝的性格特质,爸妈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教育出有性格缺陷的宝宝。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难免会发生争执,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在所难免。到了幼儿园也是,总会有一些小朋友会回家跟爸妈说“我被欺负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难免担心,宝宝会不会以后懦弱胆小?会不会造成人身伤害?那么宝宝被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

心理专家说,与众不同、处于弱势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比如转学生、成绩差又不受欢迎的孩子。外貌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容易被欺负——比如身形如女孩的瘦小男孩。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有高神经质、内向、自卑和自尊水平低的特征。

二、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1.谦让不是懦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不是谦让啊。当孩子已经无法忍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我们就要蹲下来跟他好好的沟通了,沟通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2.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

不自信的孩子做事情会缩手缩脚,在同龄人中被欺负的几率也就更高。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妨尝试让孩子和能力相当的孩子玩耍。

3.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

用心感受孩子的被打以后的心情和感受,并积极地回应你听到他表达不满情绪时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后,不要冲动的替孩子做任何决定,不妨先静下来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4.让孩子自己解决

小孩子是不是被人欺负了,要由小孩子自己说了算。本来孩子没觉得被欺负,家长觉得了,孩子也就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孩子之间的很多锚段,是孩子不懂用语言进行交涉、社交技巧不完善造成的,并非故意。

小孩子之间很少有故意的欺负,真正的欺负行为多存在于中小学中。孩子之间的事情应该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家长参与进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好,而且小朋友们也很难服气,问题反而无法解决。孩子应该勇敢、自信,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这样才不会被欺负。

5.引导孩子说出内心需求

在倾听完孩子的倾诉后,要引导孩子说出此时他的内心需求,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是打算忍受,还是打算还手。尤其是在孩子生气和委屈时需要引导,不在乎和无所谓就不需要了。如:“宝宝怎么了,委屈了?生气吗?来妈妈看看”等等。

6.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在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接下来的解决方法。如:“我亲爱的儿子怎么了?告诉妈妈,我的宝贝是很生气吗?。。。感觉受委屈了?那现在宝贝想怎么办呢?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