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幼儿园安全是否到位

就算你和幼儿园老师都已经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到位,但如果你那个人小主意大的宝贝不配合或一点儿安全常识都没有的话,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掌握哪些安全常识呢......

虽然妈妈们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安全第一!如果今天磕了,明天脸上又出现一道抓痕,甚至跟你玩一出失踪的惊险剧,你还不得跟幼儿园急了。其实,要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不光是幼儿园老师的事。家长的教育、孩子的配合都很重要,就像一个三角架,牢牢地支撑起一把安全的大伞,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健康成长。

入园有3个安全关键点,考察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要注意了。

1、园内处处有安全提示

幼儿园里的安全提示分两种,一种黄色的给孩子看,另一种蓝色的给老师看。黄色安全提示很简单,在容易出事的地方贴着,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字和一条红色斜线,表示禁止。坡道上、大厅里容易摔倒,安全提示为“禁跑”;秋千架上有“禁爬”标志;滑梯口“禁止往上爬”;室内大型游乐设施“禁止小朋友间拉扯”等。

而给老师看的蓝色提示则要复杂一些。每个提示牌上都有提示内容,并有安全管理员的名字,只要出现问题,老师要马上找到这位安全管理员来解决。

2、外出游玩统一行动

孩子在幼儿园里集体出游,和家长带出去是完全不一样的。外出前,幼儿园会先跟家长确认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外出。外出时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带吃的,幼儿园会集体购买瓶装水。而且,幼儿园会一再强调,在外出时一定要跟着老师走,不能离开队伍,也不安排自由活动时间。

3、接送认卡不认人

现在的幼儿园,都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要是没有接送卡,或者接送卡上没有你的照片,你就是的亲妈亲爸也别想接走他。

这张小小的接送卡里可有大学问。一面贴着孩子照片,另一面贴着几位接送人的照片。在接孩子时,老师只认卡上的接送人,如果接孩子的人不是卡上的接送人,老师是绝对不会把孩子交给他的。而且,接送卡上不写孩子和家长的名字,就算是别人捡到卡片,也没法接走孩子。

如果接送卡上的人都有事情接不了孩子,家长要给班主任打电话,告诉老师受委托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接孩子时,受委托人还要当着老师的面给家长打电话,进行第二次确认,并留下身份证复印件。

为了安全,别做以下3件事

1、“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他,不然他就会老欺负你。”

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被欺负,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其实,这么小的孩子不存在谁欺负谁,他可能会因为喜欢你而推你一把、拍你一下。做父母的大可不必太计较。教孩子还手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孩子,不知道他会不会更厉害地打你的孩子。所以,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从正面去引导孩子之间的争执。

2、这么大的孩子,应该能自己回家了。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放学时,因为没看见爷爷,自己跑回家去了。弄得幼儿园和家长虚惊一场。而他的理由是:“爸爸说我都上大班了,应该自己回家了!”可见,家长不经意的话语,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模式。

3、不能把孩子得病的事告诉幼儿园,不然孩子入不了园。

如果孩子有什么既往病史,一定要让老师知道。有的父母怕幼儿园不收孩子,刻意隐瞒孩子的病情,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孩子发生紧急情况,老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无法很快做出正确判断,使孩子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

另外,有的家长更换了电话、住址,也想不起来告诉老师。孩子病了或发生意外,老师联系不上家长,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找不着人。这种情况才真让人着急呢

Tips:入园前,必须要叮嘱的6件事

就算你和幼儿园老师都已经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到位,但如果你那个人小主意大的宝贝不配合或一点儿安全常识都没有的话,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掌握哪些安全常识呢

1、幼儿园组织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有事告诉老师。

2、不要把小玩具或豆子等物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嘴里、鼻子里和耳朵里。

3、不爬树、爬墙、爬窗台、扒窗户。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没有成人看护不从高处往下跑或从低处往上蹦。

4、推门时要推门边,不推玻璃,不要把手放在门缝中。

5、不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6、能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家长的姓名、家里电话、家庭住址。

幼儿园里频度较高的安全事故

有关调查表明,近年发生范围较广、频度较高的幼儿园安全事故为:同伴咬伤、打伤,坠落,摔伤,跌伤,烫伤,烧伤,运动器械致伤,尖锐物品戳伤等。

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活动和环节依次为:与同伴自由活动,室外体育活动,上下楼梯,与同伴做游戏,幼儿园组织的集体外出活动等。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幼儿园孩子们的安全由谁来保障(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家长们更是无微不止的照顾,平时送到幼儿园对老师也是千叮嘱后嘱咐的,省怕孩子出现什么的意外,但是千防万防也总是有许多不中意的地方!

昨日,深圳新闻网报道,5月10日,幼儿园发生吊柜掉落砸伤五个孩子事故。经过检查及治疗,目前2名儿童已返回家中,有3名幼儿留院观察,24小时观察后暂无异常。幼儿园表示,由于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上的监管存在不足,5月10日下午2点25分左右,幼儿园二楼小一班午睡室墙面吊柜松动滑落,柜子及柜中棉被散落在床上、地上,造成五名幼儿不同程度受伤。事件发生后,园长、老师及保育员紧急将受伤孩子送至幼儿园医务室进行止血、消创、护创,及时组织人员将受伤小孩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并疏散其他幼儿、安抚情绪。同时通知受伤儿童家长,讲述事情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并向教育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幼儿园安排了营养餐饮以及车辆保障,并有园领导及教师日夜陪护。收到消息后,上级主管单位即刻前往幼儿园了解事故、慰问家庭,并成立了包括幼儿园工作人员在内的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进行儿童护理、家长安抚及现场安全排查工作,并对现场没受伤的小朋友进行安抚。第二天下午,幼儿园召开小一班全体家长会议,向家长深表歉意,通报相关情况,听取家长意见,欢迎家长代表一起参与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并认真抓好全面整改。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园要将小孩子们的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幼儿园的安全,一定要定期的做检查,保证小孩子们人身的安全,希望家长们平时也多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幼儿园超前教育是否合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市近一半的幼儿园都不得不应家长要求,纷纷在中班、大班开设数学班、英语班。记者最近发现,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还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程度越来越深。看来,时下的新新家长已经不满足孩子只会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会2位数的加减法,而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幼儿园学会电脑操作,会三位以上的珠心算,会写尽量多的汉字等。若不,这些都会成为家长向幼儿园兴师问罪的理由。

电脑班早设置

其实,家长要求孩子能超前学习的意识,早已有迹可寻。5年前,广州黄金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在广州市7所省一级幼儿园中开设电脑专门课程,教学材料分别是其研发的教学课件,以及从软件市场收集的各类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软件——不仅满足于鼠标点击,而且是运用键盘、软件等。姑且勿论这些班开设的目的,但确实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口味,这些班才有生存的空间。

高深课程成新标准

不少幼儿园园长对家长的超前教育意识感到无奈: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写字只是小儿科,更多是学英文、多位数换算等。广州市某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认为,这已经成为行内园长们为难的事情,因为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把这些课程划分到衡量该幼儿园硬件标准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招徕生源、多赚钱,不得不开设一些程度达小学水准的课程。

不设班是为孩子好

近日,天河区名雅苑幼儿园的电脑启蒙学习中“仅仅教用鼠标”,而遭到部分家长的诘问。该园的何园长则表示,我们是不会改变电脑课程内容的。因为孩子们利用电脑色彩艳丽、形象有趣生动、解说言简意赅、音乐悦耳动听的特点,学习指法和鼠标的运用就足够了。过多学习,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2004年7月,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决定不再把电脑教学作为专门课程,而是变成教学的辅助工具。该园张园长解释,为了迁就增开的电脑班,孩子每天的活动量减少,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园方不希望硬性规定学龄前儿童学习电脑,如果再学习更深更难的电脑知识,更会让他们觉得是一种负担。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会使视力大幅度降低,这也是我们暂停的原因之一。幼儿园是一个让孩子们开心玩乐,学会与人相处的地方,并不是提早、提速强灌知识的‘场所’。”

专家视点

“超前”并没好处

谢国生(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超前学习对一般孩子而言,并没有好处。从心理角度上说,学龄前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还低,小小年纪就过早背上学习负担,是不公平的。儿童在幼儿园的年龄是3至5岁,这正是他们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的阶段。若将过多的时间分配到这些超前学习中,自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要减少,结果是可以设想的。我们不是经常听到那些早年埋头苦读书的人往往EQ不高、情绪压抑吗?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吧。

用电脑学而不是学电脑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

电脑、外语、应试教育等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家长让孩子早学东西无可厚非,但应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如电脑教学在儿童的教育中只应充当工具,孩子是“用电脑学,而不是学电脑”。儿童的信息化教育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开展,不要盲目跟风。

孩子在三四岁时没有接触电脑并不可怕,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如果真的要接触电脑,父母或者多位小朋友可以同时操作一台“电脑”。这样不仅增加了亲子时间,多位小朋友一起操作,还能避免由于电脑“单人单机”的特性损害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家长反响

我认为超前教育可行

天河区干警黄继刚儿子7岁

我看那些哈佛女孩,网络神童等,都是父母老早就让孩子接触英文,学习程度较深的中文后的结果。既然有那么多成功的例子在前,那从某种情况来说,超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只要掌握好方法,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一定能收到成效。

因此,孩子自小就学电脑等。尽管孩子对于经常星期六星期日都要“加班”,偶尔也会对我表示为难,但是得到的收获却让我这个做家长的很欣慰,我相信孩子对于自己有如此成绩也感到自豪———美术作品经常得奖,数学成绩得到提高,电脑方面更是成了我的“师傅”了。

名人家教

蒋雯丽:不强加太多东西

蒋雯丽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深受观众喜爱。她也想孩子能早点学到知识,让她脸上有光。

她原来刻意安排孩子学一些东西,买很多有关早期教育的书,还带他去听一些课程,请一些教育专家来给他辅导。后来她不这么做了,她觉得家长不能强加给孩子太多的东西,一个孩子在6岁以前不应有太多负担。现在,她有空就多带他到公园玩,与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

丁俊晖:放弃读书是正确的

去年4月,年仅18岁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夺得中国斯诺克(即英式台球)公开赛冠军。

由于成绩比较差,丁俊晖初中就辍学转向专心打球。“我只是认为当时放弃读书的选择是对的。以我的事业来说,不可能双方面发展,读书对我来说确实没有太大的用处。”丁父也声称:“既然孩子在台球方面有潜力,我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一味让孩子读书。”

链接

幼儿园不能以“艺术”“双语”冠名

山东

去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和卫生厅联合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名称中不得带有与实际不符或者易产生误导作用的词语,如“国际”、“中华”、“中国”、“双语”、“艺术”等字样。

长乐市市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福州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该市民办幼儿园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全国”、“福建”等名称,冠以“国际”名称的民办幼儿园只能以外籍人士子女为主要招生对象。若冠以“实验”、“基地”、“双语”、“艺术”等名称,必须从师资、办园条件、教学研究力量等方面严格审查。

重庆

重庆市教委近日对学前教育进行规范,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各种小学化培训活动,禁止幼儿园举办课程之外的各种特色班、培训班。

未经市或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任何学前教育机构不得冠以“国际”、“中国”、“中华”、“重庆”、“实验”、“双语”、“英语”、“艺术”、“体育”、“特色”等字样。(温涛寒锋辛华)

后记

4岁的孩子要学会2位数加减乘除,5岁的孩子要懂得如何操作键盘……超前教育的起跑线在前移,从小学教育挪到学龄前教育来了。

智能的总量是相对守恒的,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升高必然伴随着相对应的另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降低。而这种降低往往体现在心理调节能力上。

处于超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往往有超人一等的优越感,舆论的作用也使孩子必然产生虚荣心,从此,求知不再是为了满足源于兴趣的自然渴求,而是为了超越别人、赢得荣誉。这些“聪明绝顶儿”一旦完成了辉煌的学业而在工作中无醒目的建树,实际境遇的强烈反差必然使昔日的优越感变成失落感引发出各种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些由于超前教育而被一度视为“有天分的孩子”,到更高的学府时,由于失去优越感,竞争激烈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例子不难见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苦无宣泄压力之处,最终选择了走向死亡之路!他们向世人敲响了警钟———难道家长还想上演这样的悲剧吗?

如何消除孩子在幼儿园安全隐患


如何消除孩子在幼儿园安全隐患

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宝宝的吃穿住都是每位父母所担心的问题,再就是幼儿园的安全问题也是父母担心的一点,那么当宝宝入园以后,父母应该做到那些工作,尽量的配合幼儿园的老师来消除其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呢?

安全隐患1:饮食

目前不少幼儿园都是混龄入园,同一个班级的宝宝年龄参差不齐,年龄最小的宝宝可能只有1岁半。2岁以下的宝宝牙齿没有长齐,牙齿的咬合能力不佳,咀嚼能力自然也比较差,加上吃东西时宝宝爱跑动、哭闹或发笑,很容易造成咽、喉、食管或者气管被异物堵塞。不少家长都有给宝宝带些食品去跟小伙伴分享的习惯,有的幼儿园还有分享课。因此,饮食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考虑到上述种种情况,建议家长在给宝宝带以下食品去幼儿园分享时,一定要慎重:

黏稠度太高的食物这类食物很容易黏在宝宝的咽喉、食管等部位,给宝宝造成吞咽困难。

坚果类食品宝宝在吃这类食品时,可能因为彼此打闹,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将食品吞咽下去。另外,由于宝宝咀嚼能力欠佳,不容易嚼碎食物,即便嚼了,也可能嚼得不到位而引起吞咽困难。

饮料或果冻饮料和果冻看起来是比较安全的食品,但是由于宝宝气管细小,它们也极可能噎到或呛到宝宝。尤其在宝宝哭笑打闹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水果一些比较小的、圆形光滑的水果,像葡萄、龙眼、荔枝、樱桃、红枣等,这些水果很容易滑落到宝宝咽、喉等部位,导致宝宝哽噎。其他比较硬的水果,如果宝宝咀嚼能力欠佳、不容易嚼碎,也很容易噎到宝宝。

易过敏食物如果宝宝有过敏史,最好及时向老师通报。

安全隐患2:玩具

如果幼儿园没有硬性的要求不允许带玩具,很多宝宝都有带玩具去幼儿园的习惯。这些玩具可以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2岁内的宝宝喜欢把一些小的玩具塞入口内。即便过了2岁,不少宝宝因为入园焦虑,也会再度出现这类行为,也有的宝宝因为口欲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在两三岁时出现口欲期补偿行为。如果稍加疏忽,这些玩具就可能给宝宝带来威胁。因此,给宝宝带玩具时要考虑到玩具的安全性。建议带到幼儿园的玩具要满足以下条件:

*玩具的外表面要光滑,不容易摔碎,没有容易脱落或者可拆卸的小配件;

*气球等容易堵塞呼吸道的玩具,最好不要带到幼儿园。

安全隐患3:宝宝行为

宝宝们在一起,打闹总是难免的。并且,他们的打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游戏,也正是在这样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习得了非常多的社交技巧。无论是有攻击性行为的宝宝,还是容易被欺负的宝宝,都有可能在彼此攻击时受伤。如果宝宝有攻击性行为,建议家长用简短坚定的语言告诉他“这样很危险,会伤害到别人”,并且最好不要轻易就给他的行为定义为“打”,而要尽量从正面给予引导,如用类似“你想跟小朋友玩,那就轻轻地拍拍他(抱抱他……),你看,像我这样”之类的语言给他一些暗示。如果宝宝总是被欺负,建议通过玩一些躲闪的游戏让他学会及时规避,而不要为了担心宝宝吃亏教他打回去。

如果宝宝有爬桌子、柜子等危险行为,建议家长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就有意识地给他一些积极的暗示,及时消除他的这些行为,并提前把宝宝的情况反映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掌握情况,留个心眼,及时防患。

安全隐患4:着装

宝宝上幼儿园后,最好给他穿那种合体舒适、方便活动、造型简洁的服装。裤子不要太长,最好穿裤脚收紧的裤子。上衣不要有长系带,以免系带不小心绕到脖子上带来危险。小女孩最好不要穿长裙,裙摆不宜过大,面料要不容易起静电。鞋子要选择那种柔软、轻便、防滑、合脚的式样。

安全隐患5:宝宝心理

宝宝入园后,很多家长都很关心宝宝生理上的安全,却很少有家长关心宝宝心理上的安全。不管宝宝3岁前入园还是3岁后入园,第一次走入社会,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分离焦虑总是难免的。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宝宝单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家长本身一样存在分离焦虑。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宝宝出现非常多的问题,甚至会带来健康方面的问题。

有关宝宝的分离焦虑,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本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去权衡。分离焦虑克服得越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速度越快,他越快乐,遭遇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在处理宝宝分离焦虑的问题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诀窍,协助宝宝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重新建立起安全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平和地看待与认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不管幼儿园环境多好,宝宝看起来多外向、多独立,第一次离开妈妈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与一些陌生人相处,对宝宝来说都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件。因此,平和地看待并认可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传递给他一个信息:这个事情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家长的态度就会无形中给他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宝宝入园之后,他的分离焦虑克服之后,也会出现反复,这也很正常。平和地看待就好了。

2.允许宝宝发泄情绪

幼儿入园之后,宝宝的性情短时间内有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他可能变得比较烦躁、比较黏人、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此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泄情绪,跟他共情可以帮助他释放压力。一旦这种压力释放出去,他的分离焦虑也就减轻了。

3.不要给宝宝任何负面的暗示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回到家经常会问他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好吗”“有没有哭”“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有没有批评你”等,类似的问题经常会带给宝宝一些负面的暗示,让他对幼儿园产生警惕与抵制的情绪。尤其当他在幼儿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之后,这些问话会导致他更加恐慌、更加抵触幼儿园。如果不知道问什么,那就干脆不问,让宝宝在家里的生活维持在入园前的状态,反而会更好一些。

4.给宝宝找一个可以托付的人

把宝宝带进幼儿园之后,可以选定某位看起来比较温和的老师,将他交给这个老师,并且当着宝宝的面对这个老师说:“我把你交给**老师,我相信**老师一定会爱你。”家长在对着宝宝说这些话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是给了宝宝一种积极的暗示,同时,这番话也会让这位老师非常感动,他也会更多地承担协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责任。

5.给宝宝带个安慰物

找个宝宝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告诉他,如果他想妈妈,他可以抱抱这个玩具或者物品。实际上,这个他熟悉的玩具或者物品可以部分地替代家长,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

6.家长的焦虑也需要出口

宝宝入园之后,家长也会寝食难安,很多家长甚至会悄悄地跑到幼儿园去看、去听,试图借此了解宝宝的情况。家长的这些行为就是焦虑的具体表现。因为婴幼儿的直觉力非常发达,所以他们很容易感受到家长的这些焦虑情绪。那么,家长的这种焦虑会带给宝宝更多负面的影响,导致他更加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既然把宝宝送进了幼儿园,那就放宽心,坦然地去面对吧。毕竟,宝宝终究是要走入社会的。万一遇到问题,到时候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好了。

消除幼儿园的安全隐患,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更多的还需要父母与幼儿园的交流与合作,总之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能够尽快的适应幼儿园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以上的几点希望父母能够多加注意!

国外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游戏和生活中

由于国外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乐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以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

首先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接下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亲身体验刚才所讨论过的内容。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录像或画册等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制作完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东西各自的用途,他们自制的消防用品接下来作为角色游戏的道具,老师也会为他们准备大量的道具,如由一个大纸箱和四个小椅子组成的消防车,消防队员的微章等。角色游戏中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队员。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在写作角色中,孩子们可以自己画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消防安全的有趣图片,然后自己写关于这些图片的小故事,或者看图说话,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故事。

美国一些幼儿园每学期还有一个“防火周”,参观附近的消防站,消防队员给他们做真正的消防演习,介绍一些自救技能等,每个幼儿还会得一本防火画册,在涂涂画画的游戏中,了解掌握一些消防的安全知识。

安全教育的前提——环境创设

日本、美国等相关部门都曾做过调查统计,表明儿童受伤种类一般有:骨折、挫折伤、擦伤、扭伤等,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他们对这些事故高发场地及设施等所采取的对策,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有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

美国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操场多是采用橡胶木之类的材料,但同时也有适合幼儿开展不同活动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等。他们非常重视安全检查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在现在看上去安全的环境设施不一定在一周后甚至24小时后还是安全的,因此他们有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日本幼儿园中的绝大部分户外活动场地采用了硬沙土地,以减少摔倒后的损伤程度;单杠、爬竿等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塑胶垫子;秋千周围设置围栏或用白线标示,以提示孩子秋千摆的安全位置。

安全教育的支持者——家长、社区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许多到国外幼儿园参观的中国教师看到外国孩子拿着锯子或斧头等尖利的工具正在认真地敲着钉子时,都会瞪目结舌、惊叹不已:因为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教师提供这些工具,家长也决不会同意孩子使用。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国外家长在“什么对孩子是安全的”这一问题存在的观念上的差异,这就是导致了与家长沟通时的不同成效。

日本家长普遍的认同是:孩子在活动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不必为一点小用力而“大惊小怪”,被保护过度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没有用”。关于幼儿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方面,国外的幼儿园始终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许多幼儿园在外出参观游览时都会向家长发放专门的意见书,家长签字后表示家长同意为外出危险承担一定的责任。

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国外的幼儿园教师,在保护幼儿园的安全及进行安全教育时,角度是多重的,也是灵活多变的。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相反,他们还会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刺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同伴”。

安全教育的新焦点——情感安全

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后,怎样在经历灾难后给儿童以情感上的安全得到了幼儿园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孩子了解一日作息的每一个环节,减少他们因无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和孩子们讨论可能使孩子害怕的灾难等。

对照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反思我们的现状,有很多令人无奈的漏洞和不足;但并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现状,力所能及地克服一些局限,让我们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真正地为了孩子,让他们将来在面对危险时能真正地从容不迫。

国外幼儿园维护安全的启示


今年,各地校园恶性袭童事件并非鲜见,在国外也曾发生过不少,面对这个全球共同的问题,能否从其他国家的保护措施中获得一些启示呢?

美国:

训练“关锁保护法”

美国俄亥俄州肯伍德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算术课,突然校长发出通知说,有一持枪匪徒进入学校。孩子们马上放下课本,安静地在老师的指点下退到墙边盘膝坐下。老师迅速关好窗户,用厚纸挡住教室门上的小玻璃。10分钟后,校长宣布,枪匪警报解除。这是上一周,美国多所中小学里进行的抵御枪匪来袭的演习之一。

专家认为,重要的是减少疯狂枪手射杀进入他视线中所有人的可能性;尽量锁住房门,保持黑暗,让歹徒误认为房间内没有人;不要刺激歹徒杀回马枪等。美国学校将这一保护方式称为“关锁保护法”。警方说,在实施“关锁保护”时,千万不要听到有人敲门就应,老师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手机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就在肯伍德小学演习之后,9岁的小男孩麦克尔说他在听到警报时不害怕了,老师把他们“隐蔽”得很好,他觉得很安全。

定期进行多种演习

火警是最常见的一种演习,也是美国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必须熟知的一种演习。一旦发出火警警报,孩子们会立即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听从老师的指挥,自动排成单行离开教室,不拥挤,不乱跑,直到顺利走出学校建筑。

除此以外,学校还进行地震等灾难演习。按规定每个学年,学校都要进行一到两次安全演习。

日本:

学校从开放走向封闭

长期以来,日本的学校是面向当地社区开放的场所。因为寸土寸金,也只有学校才可能拥有大操场和较大的室内聚会场所。所以一些重要的社区公共活动,比如参众两院大选的投票和社区运动会等都在学校举行。但这几起校园凶杀事件导致日本学校不得不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走向封闭。

书包手机均可定位报警

最近几年,带有GPS定位功能的儿童手机,深受家长欢迎。以前不少学校认为手机会干扰孩子们的学习,因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现在,电器店有儿童手机专柜。其中有一种手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用力拉挂链,手机警铃就会鸣响,同时会把自己的所在位置发送到事先指定的设备上(比如保安机构、父母亲的手机上等),而父母随时可以通过电脑等设备确定孩子的位置、掌握孩子的行踪。

日本人在学生书包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于2004年推出了带有GPS定位器的学生书包,大受欢迎。专家们还提醒,学生要经常性地携带警报器、哨子等,并且不要放在书包里,而要放在手边,以备不时之需。

俄罗斯:

加大对校园消防安全重视

2003年11月的一个深夜,莫斯科友谊大学的一座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共造成38名外国留学生死亡。逃出来的学生说,他们是被浓烟呛醒的,没听到任何警报声。这起事件引起了人们对校园安全特别是防火安全的关注。莫斯科市立即对全市的315座宿舍楼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结果发现有55座楼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走廊里堆满东西、电线老化和火灾报警系统不完善等情况屡见不鲜。

在俄罗斯的《高校安全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如果因校方管理不当而引起火灾,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小学生配备身份登记卡

2004年9月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俄罗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的学生、老师以及前来参加新学年开学典礼的家长,并与闻讯赶来的警方展开对峙,直到9月3日,反恐行动展开后,匪徒们被消灭,人质方才获救,但在本次恐怖事件中,共有333人死亡,其中包括180多名儿童。别斯兰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政府在部分地区为中小学生配置了身份登记卡,上面记录着学生的身份和基本医疗信息,同时还有一些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洪水、火灾、交通事故以及恐怖袭击的知识。据悉,目前这一计划还在试运行当中,如果效果良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韩国:

上学及放学时,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老师维持校园门口治安,家长们也会轮流做志愿者协助校方维持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另外,从幼儿园开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三至四次消防安全演练,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在危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秩序地逃生的意识。

为了防止校园内发生安全事故,并及时补偿受害师生,韩国于2007年1月26号颁布了“有关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及补偿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安全方面的预算,每年两次以上对学校安全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同时对师生进行有关预防校内安全事故的安全教育。另外,韩国教育委员会按地域设立学校安全补偿共济会,使管辖区内师生都能加入学校安全保险,如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得到相应补偿。

虽说总体而言韩国的社会治安是比较好的,但是针对学生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说,2009年底,韩国先后发生数起针对女学生的恶性骚扰事件,之后韩国校方和家长都加大了对学生人身安全的防范和教育。校方增加了校园周边的安全摄像头数量,并增加了校方保安的人数。此外,家长们纷纷为学生购买人身防范的随身携带的设备,如喷雾剂、报警设备等。

新加坡:

新加坡的社会相当安定,在这里,人们晚上走在没有人的街道上也不感到担心。这主要和新加坡严厉的法律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在降低犯罪率方面新加坡有着许多特立独行的做法,虽然这些做法带来不少批评,但它们的确行之有效。在新加坡犯罪成本是很高的,罪犯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也失去了社会的信任,有过案底的人在这个城市里是很难生存的。

对于那些不在乎名誉的人,法律为他们准备了另一套的制裁方案,其中最出名的是高额罚款。而这里的经济制裁甚至会导致触犯法律的人破产,这些人出国或购买奢侈品都需要通知政府。如果罚款不管用,鞭刑会让犯人记住他们所犯下的错误。

新加坡对校园也采取了专门的防范措施。早在2004年9月俄罗斯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新加坡教育部和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便对新加坡的校园安全进行了评估,随后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学校安装闭路电视并安排保安人员站岗巡逻等等。

英文幼儿园是否适合宝宝学英语?


幼儿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家。在现在国际化环境的催生下,父母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现在又出现了英文幼儿园,父母都希望能让宝宝这种育种不同的幼儿园,到底这对宝宝的成长好还是不好呢?

出于父母对宝宝的期望,让宝宝学习各种语言或技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必须要顺应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特点。英语环境固然重要,但如果宝宝实在没兴趣,去了英文幼儿园,也许会变得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合群等等。

作为宝宝报读幼儿园方面来说,选择就近方便原则就好,并不需要太刻意。事实上很多公立大型幼儿园因为种种原因:接待参观、示范性公开课等等,反而老师忙得无法顾上小朋友,或者说对小朋友的关注程度不够一般的没有太多压力的幼儿园。

既然您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您可以在家先培养宝宝的英语兴趣,挖掘宝宝这方面的潜能。等宝宝达到一定基础后,再确定是否上英文幼儿园也不迟。而且宝宝的其他方面如体格、心理、社会交往等发展比宝宝学习某种技能更重要。

利用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平时经常让孩子多听英语带或看英语碟,让孩子在倾听或观看的同时,模仿发音,或者与父母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等。每周做一点需要用到英语的事情:在孩子入睡前和你一起读一本英语读物;和孩子一起看一些说英语或有英语字幕的光盘或卡通片,一起听一盒英语歌曲或童谣的磁带。

此外还可以采取三大教学法来教宝宝学习英语:

A、游戏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孩子天性好动的特点。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孩子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是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B、故事法

故事对学龄前孩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极富发性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学习兴趣。

C、情景法

为学习相应的单词,而特意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宝宝在身临其境中很容易地掌握。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学外语:

首先,应当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并初步具备进行简单生活与日常活动交流的语言应用能力。重点是积累大量听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而字母的背诵、单词的拼写、句式的强记不应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一点上,家长应当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耐心,容忍孩子的沉默,接受孩子的延迟模仿行为,不要从一开始就催促或强迫孩子“说呀”、“认认这个词”、“快写字母”,以免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把外语的学习当成苦差、负担。

其次,学前儿童学习外语,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如画画、过家家、吃冷饮、串门;学习的过程要能充分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身体活动。下面以英语为例,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

全面活动反应法(TPR)这种方法主要是由成人用英语发出活动的指令,如“Closeyoureyes,andnodyourhead(闭上眼,点点头)”然后逐步由孩子自己来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使用TPR教学法,儿童不会因为听不懂或不会说而产生焦虑、担心而回避,他们往往会应用自然的动作模仿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去,经过多次“指令动作”的联系,自然地听懂、学会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指令要求的动作越特别、有趣,儿童活动的兴趣就越高,其学习语言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活动熏染法将语言学习与儿童日常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由成人用英语来组织儿童画画、数数、手工制作、玩娃娃家等。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成人完全用简单的英语加上手势来引导儿童游戏,只对儿童用英语提出的请求和意见进行反应,因此在特定的时候为儿童创设了一个微型的英语环境。在儿童学习的初期,成人应使用大量的手势、动作和图画来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随着学习的进行,成人可逐渐减少辅助方法,促使儿童学会以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

动画片学习法如果家长或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应用英语组织活动,则可以借助于录像带、VCD或游戏软件来为孩子提供学习英语的良好工具。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尽管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人物、绚丽的色彩和滑稽的情节上,但他们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就能熟悉英语的语音,并能自动地将语音与情节逐步地对应起来,这就为其进一步地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观看时,成人不要反复询问“说什么了”、“什么意思”,也不要性急地为孩子讲解,而要鼓励他们根据画面来猜测人物对话的含义,模仿人物的评议。在此基础上,成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或者对照故事的说明和他们一起讨论,帮助他们逐步将对话和情节结合起来。在有条件时,也可以请英语较好的成人带着孩子一起看,重点聆听、了解、喜欢英语的目的。

此外,成人还可以利用英语歌曲、歌谣、儿歌的形式,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广泛的英语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视听经验。

另外,有专家认为,幼儿时期就学外语的孩子,虽能说出一些外语,但都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并不真正理解。哪种语言都能说,但哪种语言都不精通,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并无多大好处,也会给人格发展造成人为的障碍。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思维的“外壳”,是一种文化现象。学习语言不仅是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文化,而要学好语言,也必须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不少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那完全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的不正常心态,是招揽生源的无奈之举,并不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的。

过去,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有许多幼儿园开设英语课。最近,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宣布,为避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育,全面禁止幼儿园教授英语课程,目前台湾最盛行的私立“双语幼儿园”、“全英语幼儿园”将被全面禁止并取缔。

幼儿园老师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张女士的孩子4岁了,去年进了幼儿园。一段时间后,张女士发现,原来爬上爬下挺皮的孩子变文静了。“在家里不再爬上爬下了,只会坐在桌子旁玩。 喜欢闻我的香水味,还说爸爸臭。”张女士称,开始她觉得孩子变得有规矩了,不再调皮了,后来又发现儿子在外面不跟男孩子玩了,只扎在女孩堆里,而且行为举 止也偏女性化,喜欢翘兰花指。张女士问儿子为什么跟女孩子玩,儿子称老师说男孩子太顽皮,不是好学生,跟他们玩得太疯会臭臭的。

张女士有点不安,便询问其他家长,发现或多或少都遇到类似情况。家长们一合计,觉得根子可能在幼儿园。张女士到幼儿园了解情况,无意中发现里面竟全是女老师,未见男老师的影子,这让她产生一些忧虑。

张女士觉得,女老师对男孩在气质方面产生不了正确的引导,反而儿子会受女老师言行的影响。张女士还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上体育课,还是希望有男老师带一下,并且孩子课间玩耍时有男老师在旁保护也更安全。”

数百幼儿园难觅男老师

不少家长均反映,孩子就读的幼儿园内几乎看不到男老师,且都认为幼儿园全是女老师对男孩子的性格有影响。“孩子正处于懵懵懂懂的年龄,学习模仿 能力特别强。如果老师全是女的,男孩子天天耳濡目染,难免沾染女生气质,少了阳刚之气,对男孩的身心成长不利。”家长杨先生认为。

“原来也请过男老师,但都干不长久,一两个月就走了。”一家幼儿园负责人说,请男老师主要是上体育课。他称,相对而言,男老师细心程度不够,有 些家长担心孩子容易受伤。此外,男老师认为当幼儿园老师没有前途也是原因之一。多方面原因加起来,造成幼儿园内男老师不见踪影的现状。

性格成因主要在家庭

幼儿园男老师缺失对孩子成长究竟有没有影响?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对此表示,有影响,但不大。

幼儿园男老师缺乏并非仅在南昌存在,而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其实,孩子的性格主要成因还是在家庭,

爸爸妈妈所担负的责任不同,教授孩子的性格能力也不一样。其中,爸爸负责引导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性格中的勇敢独立性。幼儿园如果配置男老师,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影响,让男孩子的勇敢独立性格更好地形成。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主要是行为规范学习。张女士的儿子出现女性化情况,幼儿园女老师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家庭肯定存在父亲与孩子沟通不够的问题。

虽然幼儿园男老师比例小,但家长可以从家庭内部入手。男孩出现偏女性化问题,则应有意识地加强爸爸与孩子的沟通,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开展一些攻击性的游戏,以培养男孩子的勇敢独立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