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个要不断从亲身体验中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所以,在孩子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适时地推他一把,对他的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

乐乐画的各种各样的飞机、火车贴满了整个冰箱,静一可以把幼儿园听到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菲菲能够帮助小妹妹穿衣服,确实,这么大的孩子已经会做许多事情了,他也能从这些事情中获得成就感。但是,可能还会那么一些事情,当他竭尽全力去完成,却无法做到,就会给他带来挫败感。所以,当孩子面对有一点难度的事情时,如果有你在身边,给他点儿支持,给他点儿自信,也许他就会试着踢开绊脚石,一步、两步、三步,步步接近那种令人兴奋的、成功的顶峰,在这一过程中,Parents会给你点儿实用的经验。

挑战一:小普的妈妈给小普买了一双系鞋带的新鞋,但是无论怎样,小普都系不上鞋带,把他急得不行。

助推技巧:把你的运动鞋给他,让他先练习从大的洞眼中把鞋带穿过去。这样的练习,相对来说会更容易。还可以边示范边教他把两根不同颜色的鞋带编成小辫,这样,在解释为什么从鞋里穿鞋带,需要左边穿一下,右边穿一下的时候,他就能理解了。

同时,把整个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步骤会有帮助。比如向孩子解释,如何把鞋带交叉成十字形并从一个洞眼中穿过的时候,边演示边告诉他,想象自己的两只手就是两根带子,一只手穿过洞洞不动,另一只手从上面跨过去穿过另外一个洞洞,两只手就可以牢牢抓住洞洞了。另外,跟他说:“你正在搭一个自己能够藏在里面的帐篷,如果想让帐篷牢固,必须把线拉紧,才能不让帐篷倒下来。”

挑战二:邻居家同年龄的小齐已经开始读《大林和小林》了,而依依却还不会读这么大字量的书,依依对小齐很羡慕。

助推技巧:邻居家的孩子可能已经超过了一般孩子的阅读水平,所以你们不必紧张。但是愿意多读书总是好的,不妨利用这个美妙的暑假,一起做点什么,比如当你们一起读书的时候,认一认最常见的词语。如果你自己没有把握的话,可以请幼儿园老师提供一些常见的词语,像因为……所以、你、我等等。

虽然市场上有一些识字卡片,但是,孩子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比专门单学字词效率更高、更有趣,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情景中,理解词义会更容易。比如你可以指着《活了100万次的猫》对孩子说:“你看,这里面的‘猫’字出现了很多次,在哪儿能找到呢?”当然,有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在书里认字,如果今天上街了,在路上、在商场里,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字,这也可以成为孩子喜欢的游戏。

有一点你需要注意:识字量并不能够决定孩子今后阅读的发展,有的孩子即使识字不多,但是十分喜欢读书的感觉,他们也会在以后爱上读书这件事情;而有的孩子在期望值过高的状态下,识字量也许能达到1000多字,却不喜欢阅读,这样,他们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今后对书的热情也会下降。

挑战三:4岁的小圈去游泳池之前,一直叽叽喳喳不停地跟妈妈讨论游泳的事情,但是一到真正要下水了,他却退缩了。

助推技巧:实际上,一般情况下,不论是蛙泳还是狗刨,这么大的孩子都能游3、4米了,背着浮漂则能游得更多。所以,现在可以学游泳了,但是,如果你能让孩子觉得这是个游戏,而不是一门功课,一切会容易很多。

首先,可以在岸上用双脚打水,水花四溅的感觉会让孩子觉得很快乐。接下来,可以试着在水下憋气:跟孩子在一起比赛,看谁能够深吸一口气,然后在水下的时间长。

另外,孩子的想象力很强,可以告诉孩子,想象自己是家里养的那条紫色的鱼,把脸放进水里,用红色的鱼鳍拍打着水,就会像美人鱼一样“走”,这样会使他高兴得忘掉满脸都是水的不舒服的感觉。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感觉和水在一起很好玩,愿意和水亲近:假装你们都是含苞待放的郁金香,用塑料水壶互相往头上浇水,浇着、浇着,你们就都长大了。

一旦孩子觉得喜欢玩水了,你就可以开始游泳的基本步骤,只是不要太纠缠于动作的正确性,因为划水动作是训练大孩子的技巧——现在的目的只是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在水中好好玩,身体能够来回移动。

挑战四:满满在广场上踢球,可真正等球到了他的脚下,他却不知道怎么踢了。

助推技巧:和他一起踢!一般来说,4岁的孩子应该能够跑、踢了,所以为了让踢球更加有效果,可以抓着孩子的手,一起喊:“走,走,走,踢。”当他踢球的时候,同时,在他的身边也做出一个踢的动作。至于他的“优势”脚是哪一个,你也可以先观察:当他上下楼的时候,他喜欢用哪只脚先迈呢?

而5岁的孩子不但会踢球了,还会把球踢进球门里,所以,还可以教他运球。对于如何运球这个问题,在先开始不太熟练的情况下,你可以把气放一些,让球滚得慢一些。另外,做个示范,让他看看,怎样用自己的脚控制住球。比如当他跑着踢球的时候,站在他的身后,一起跟他喊“走、停、走、停”把球运到一边。经过一段练习,他在运球的时候就能够边走边运了。

培养自信心,这些说法对吗?

1、批评会扼杀自信?

实际上,批评如果是客观的、友善的,反而会增强他的自信。假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给你了一张写得潦草的作业,这时,如果用带有情绪的、命令的口气说:“你这是写的什么?重写一遍!”可能会打击他;换另外一种说法,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对他说:“这次不是你做的最好的一次,我看见过你写的很认真的作业,可能由于你着急,就没有写好。为什么不试试把这次改正一下呢?”这样的批评不但是恰如其分的,而且是善解人意的,他会更容易接受,而且在下一次一定会努力做得更好。

2、自主选择越多,自信越强?

给他一些选择可以让他更加自主,但是,现实世界有很多他无法控制的事情,因此,当他知道有些事情他决定不了的时候,他反而会变得更有韧性、更有自知之明。如果你总是让他决定什么时候该回家,吃饭之前是否该玩,看什么电视,那你帮他发展的就是争夺权利的本领,而不是自尊。

3、对所有事都要解释为什么?

其实,有时候,需要显示一点你的权威。在一些紧急的问题上,说:“因为我是妈妈,就必须这样做,待会儿再给你解释为什么”比“这件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要更好。这会给孩子一个提示:有些事情,比如安全问题,要这样做,没有任何理由,而且这会让他对你更加充满信任。

TIPS

鼓励的最好词语

当孩子学会了一样新技能,用一些具体的鼓励话语来赞扬他,比单纯说:“你真棒”要好得多。有些能增强自信的语言,你可以尝试:

·你用那种方法穿鞋带,我觉得特别好。

·你踢球的时候真的很用心。

·我知道对于你来说,这很难,所以我认为你没有泄气真的十分不容易。

·你能够做到这一点,肯定特别高兴,我也为你自豪。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改变孩子胆怯的秘诀在此


胆怯的孩子总会让家长有一种无形的担忧,面对胆怯的孩子家长怎样去改变孩子这样的特点呢,家长可以及时的给孩子一些鼓励,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让孩子不在胆怯。

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此头疼不已。幼教专家提醒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改变宝宝行为有三大原则——

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幼儿教育

鼓励使人大胆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予以安慰和鼓励。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非常重要。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也不要强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幼儿早教

本网站小编总结 : 胆怯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带来负担,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家长必须要改掉孩子胆怯的影响,家长可以在此参考一下专家给家长所提的一些建议,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帮您找找孩子爱磨蹭的N个理由


总是能听天家长在一起自己家的孩子磨蹭,那么,到底孩子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家长该不该帮孩子改掉这样的“坏习惯”呢?

No.1 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 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No.2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 办法慢慢改变。

No.3 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 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No.4 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No.5 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 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No. 6 比较胆小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 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No.7 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No.8 父母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No.9 家长包办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 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No.10 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

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No.11 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看看您的孩子属于哪条,对症下药,或许能帮您的孩子改掉磨蹭的坏毛病。

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1.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长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不要尽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辛苦,压力大。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您一起去买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

让孩子成功的亲子互动法


亲子互动法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做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并不只是养育孩子,而是要学会怎样去教育孩子,以下就跟随我们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做才会让孩子将来更加容易接近成功吧!

一、一起阅读

你会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看书吗?是否有意识地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终生受益。

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多花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潜移默化。一个日夜打麻将的母亲,她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在麻将声中的学习,难有效果的。

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你会订一种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吗?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真的,玩具很快就会过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一家人,共同看那带着油墨香的书报,将是孩子童年最幸福、最美好的回忆。订阅报刊,是让自己的孩子的知识跟着年龄一起增多,快到书报的订季了,还不动手?

二、培养心胸

你会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吗?你会买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放在家里吗?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你会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吗?新闻报道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阿富汗、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英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在不出门就可以“行”万里路,天天播放新闻,孩子就“阅”尽天下了。早教网

三、学做家务

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现在能把饭菜做出来就饿不了他。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会?我知道很多家长一是担心孩子下厨的安全问题;二是觉得孩子做不好,碍手碍脚的;三是认为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够了。但是我们会老的呀,孩子将来也会有家庭的。不是常听说有大学生因生活不会自理而退学的吗?我有一个朋友,生活方面什么都不会,大学毕业后宁愿不去好的城市,也守在父母周围吃“老奶”,上个月甚至公司公派去美国进修都不敢去。真无法想象,将来他的父母老了他怎样生活。我们无法教育孩子将来一定挣大钱,但我们现在就一定可以教会孩子家务,今晚就请他煎个荷包蛋吧!

四、共同聊天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不听话,对朋友的话反而听得进。其实,不是父母爱孩子不多,照顾不周的原因,而是与孩子缺乏交流的缘故。大人总觉自己忙,不知道孩子的心是那么细,那么孤独,尤其是独生子女,天天困在家里,内心更加孤独。我在任教的班级中调查,班中守纪律、品德好、学习优秀的学生,说他们的父母经常会在睡觉前和他们聊聊天,父母跟他们说工作的事情,让他们说说学校里的事情,说一会儿,道声晚安。我想,如果父母注意与孩子加强沟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就会接受,反之,则不接受,今晚就开始吧!

五、多做少说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贾、文人学士,用自己的丰功伟绩、家财万贯来做孩子的榜样。但可以做一个善良、有爱心、负责任、勤奋踏实的人。不必用语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见了,他将来就会有样学样,反之亦然。路边的玻璃,你弯腰捡去垃圾堆,那么你这个行为就是“善举”,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善”的种子。或许你的工作不是很高尚,但你兢兢业业去做了,你就给了孩子“认真”的品格,带着“认真”品格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将来工作,都是优秀的。父母教儿几乎是无法说,只有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因此,惟有多做。早期教育

整个世界就如橄榄核,大智大愚就如核尖,凡夫俗子如核的中间居多。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将来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如果孩子将来幸福、快乐,自食其力,那么,我们的任务就完成,就是合格的家长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什么样的孩子教育出什么样的父母,一般孩子们的性格都比较的随父母,因此想要孩子做的优秀,家长们就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希望以上的几点父母们都能够明白!

和孩子沟通七大秘诀


俗话说:子女好与坏,在于沟通和关怀。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没有两代人之间正常的心理沟通,就没有有成效的家庭教育。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景、物、社会生活等来促进与孩子心灵的交流。这里将给家长描述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和方式:

1、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2、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3、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向孩子倾诉。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4、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会很愿意和你沟通的。

5、了解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6、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0~6岁的孩子都是好奇宝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7、避免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家长在和幼儿说话时尽量避免用“我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1)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了解不足,所以常常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目标。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引导孩子努力。

一是要孩子明白自己最喜欢干什么。

祖冲之小时候对读经书很不感兴趣,父亲对他很失望,但祖父却发现了他的兴趣所在,鼓励他研究天文历法。后来,祖冲之制定了较符合天象的《大明历》,计算出当时全世界最为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制造了灵巧的指南车,成为一名科学家。与兴趣相结合,目标才会更加有效。比如孩子很喜欢打篮球,但你却让他天天去长跑,他一定很难坚持。

二是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有哪些不足。

清楚地认识这些,能帮助孩子在确定目标时扬长避短,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目标的制定要量力而行,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而非“不费吹灰之力”或“遥不可及”。在不同的年龄段,目标的层次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是每天坚持预习,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当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则不但要提前阅读新教材,还要提出问题,写好预习笔记等。

三是让孩子重视父母的建议。

为什么呢?天底下再没有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人了,父母对孩子的现状(包括他们的兴趣、擅长领域、主要优缺点等)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孩子将目标合理化。

四是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指导。

孩子每天有很长的时间和老师在一起,老师的目标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所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了解,更能为孩子的目标制定指出明确的方向。

(2)帮助孩子制定可行的计划

计划的力量不容小觑,即使是不太扎实的计划、不够实际的计划,也能鼓励人坚忍不拔。

计划包括一生的计划、中期的目标以及短期的安排。做事之前制定详尽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早日“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时间安排既要紧凑,又要有一定的余地。“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除了21天的强化训练,更需要长期的坚持。

二是要让孩子对自己将要达到的目标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适合自己的措施和步骤的具体安排等。

三是父母或老师一起参与,父母和老师经验丰富,常常能提出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可以帮助监督计划的实施过程。

(3)引导孩子付诸行动

没有行动,再美好的目标、再合理的计划都只是空谈。任何人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就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

如何多让孩子体味成功


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设置许多“高不可攀”的东西,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慢慢能做更多的事。越是被禁忌的事,越要早教会孩子。如果他学会了,发现事情都是“力所能及”的,他会更加自信。

桐桐一岁左右时,我常常利用空闲时间陪她玩游戏。

当时,我们常常玩“采蘑菇”的游戏。

我在地板上铺上毯子,将玩具和玩具筐拿来,鼓励桐桐把玩具一个一个地放入筐中,我称之为“采蘑菇”。

这是桐桐“力所能及”的,她可以把东西一个一个全放好,所以,她在操作过程中,每成功一次,都很高兴。如果桐桐把“蘑菇”全部放进去了,我会说:“哇,全放进去啦,你真厉害。”

有了鼓励,桐桐把“采蘑菇”当成了重要的事来做。只要有时间,她就一个人玩得津津有味。当然,每次她成功了,我、妻子或母亲都会夸她厉害。听到我们的夸奖,她会马上把框子翻倒,开始第二轮的“采蘑菇”。

大一点了,桐桐不爱玩这个了,又开始了其他的尝试。

当然,有一些事情是桐桐一时做不好的,但她一旦认定了,就很执拗。有一次,桐桐见我倒开水喝,她也要跟着学。

妻子和母亲都担心她被烫,不让她靠近饮水机。

桐桐见状,就和大家玩起了“游戏”,只要客厅没人,她就向饮水机冲去。然后,就是好几个大人赶过来,桐桐见状,马上又哈哈大笑地跑开了。

我发现,桐桐完全误解我们的意思了。她想和我们开玩笑,但她不知道,她碰开水是很危险的。这么小的孩子,跟她讲道理完全是对牛弹琴。桐桐这样做,有一点好奇心理,也有一点逆反心理。

没有办法了,我只好来教她。

我要接水喝了,就说:“桐桐,来帮忙吧。”

桐桐走了过来,我又说:“爸爸端杯子,你帮忙把这个按下来。”桐桐开始按下,水流出来了,她一松手,水又不流了。桐桐又按下,水又流了。反复了好几次,我终于接满了一杯水。

桐桐看到杯子里冒热气,用嘴吹了一下说:“爸爸,烫。”

我见了,又好气又好笑。看来,她完全知道这个烫,只是想逗我们玩啊。但是她去接水,真被烫了,还是会受伤的。

后来,我每次接水都把桐桐叫过来。有时候,我让桐桐端杯子,有时候,我让她按按钮。一段时间后,桐桐对整个操作都很熟了。她能一手拿杯子,一手按按钮了。

桐桐常常接了一小杯水,然后自豪又高兴地说:“桐桐喝。”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说:“嗯,真棒啊。”

我告诉桐桐,她在接水时可以少接一点,喝完了再接,多了会烫手的。桐桐有一次接了一满杯,马上觉得很烫,就给我了。看来,我的建议,她欣然接受了。

有一次,一位朋友看桐桐去接水喝,吃惊地说:“呀,这么小,怎么自己接水喝呀?”

我说:“教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学会了。”

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设置许多“高不可攀”的东西,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慢慢能做更多的事。越是被禁忌的事,越要早教会孩子。如果他学会了,发现事情都是“力所能及”的,他会更加自信。

如果孩子常常被喝斥“这不能动”、“这你还不会,走开”,孩子只会觉得自己很无能,慢慢地,就会变得自卑。父母多给孩子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孩子能早日学会技能,也能增强自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