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尝试告诉宝宝一些拒绝他人的安全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确方式拒绝他人。在告诉宝宝这些原则时,妈妈没必要向宝宝解释原因,只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坚决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去哪里玩,一定要事先告诉父母。

·自己的物品可给别的熟悉的小朋友玩,但是不一定非跟他们玩。

·不要一个人跑到户外玩耍。

·不要独自到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等地方玩耍,也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等地方玩耍。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不管陌生人给的东西多诱人,都不要接受。

·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去任何地方,哪怕他看起来很友善,或他坚持说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如果陌生人说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如果不认识的人把手放在宝宝的肩膀上,或有意碰宝宝的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帮我打110”,或高声喊叫:“救火啊!”这样就会立刻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及时得到救助。

 

zj09.com小编推荐

防走丢时宝宝的自我保护法宝


当在百货商场和宝宝走散时

晚上一家人去百货商场购物,梅梅妈和外婆在看衣服,梅梅爸和梅梅在一旁无聊地玩着。

突然想到上午的走散经历,要借大商场的环境再次教育下梅梅。“如果和爸爸妈妈走丢了,你该怎么办?”“可以去找保安叔叔嘛”。“更多的时候可以找商场的工作人员,因为商场里的保安不多,有时候你不好找”,梅梅爸接着说,“每个柜台都有工作人员,你能辨认出什么样的人是工作人员吗?”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梅梅有点疑惑,梅梅爸就带着梅梅到处转。商场里的人可真多啊,看到了穿紫色套装制服的人,豆爸指着告诉梅梅:“如果走散了,你就要找这种穿着制服的阿姨、叔叔。”对于其他几点应该注意的,梅梅也能应答自如,看来早就烂熟于心了,就没有再多费口舌。

小编点评:带孩子去拥挤的场所时,最好给他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从很远的地方也比较容易辨别。最好让孩子随身携带一张“儿童应急信息卡”,万一孩子走失时,他人可以按卡中的联系方式与孩子的父母或其他家人联系。同时,可以教孩子记住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姓名及工作单位。另外,父母可以与孩子商订一个基本原则(比如去商场):如果万一走失,不要到处乱找,而是直接去商场的大门口等父母。

当在图书馆和宝宝走散时

微微爸上周日带微微去图书馆,这里的少儿区每周末都有精彩活动,在这里不但有书看,还有故事听,手工制作等,成了孩子们寒冬里的好去处。

微微和小朋友围坐一圈在听工作人员讲故事,我和微微说:“爸爸去大厅打点水,很快就回来。”2分钟后回到原位,微微不见了!问了旁边的家长,说好像刚刚走一会儿。虽说平时有过这方面的安全教育,但是第一次碰到实践,还是有点害怕。微微爸赶紧四处张望:没有。正要走出大门寻找,再次环顾前方、四周,在服务台看到了微微,有点想哭的样子,工作人员说:“你再不来,他就要哭了。”“为啥不在原地等爸爸?”“因为我要尿尿。”还好虚惊一场。乘此机会又加强安全教育了,“你刚才找不到爸爸,来到服务台是对的。如果在外面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要在原地等爸爸妈妈。”“或者呢?”“或者找到警察叔叔或保安叔叔。”……

之后,我们来到休息区,微微开始吃点心补充能量,豆爸又要去供水区去加热水,这次是故意试验的。离开之前叮嘱微微不要离开这个位置,并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微微爸虽然是在试验,也是用最快的速度装好水,之后躲在一旁观察微微,微微依旧是专心致志地吃着他的凤梨酥。不时抬头看看左右,好像在观察是否有坏人。这时有个陌生人走到我们的那张桌子,坐了下来。微微继续吃他的,看了一眼那个人,继续吃东西。微微爸这时才慢慢走过去,表扬了微微。

小编点评:通常来说,带着孩子去公共场所,宝宝特别喜欢径自跑开,因为他要么是早就在商场待烦了,要么是觉得你总不理他。如果你能让他做一些事情,例如让小家伙跟你一块挑东西,他会感觉有趣得多。让宝宝帮你推手推车或者假装你不认识家里的路,让他拉着你的手把你领回家。你也可以带上宝宝喜欢的推拉玩具,减慢他的速度。

另外,在宝宝不疯跑,很听话的时候,你要及时称赞他做得好,以强化他的好行为。就像上文提到的微微爸试验微微,最好及时表扬了微微,也是一种不错的安全教育方法。

如果一旦和孩子走失,首先您应该保持冷静、敏捷的思维,千万可别慌了手脚。

宝宝和大人走散时

温馨小贴士

1、出门前要提醒孩子,一旦与大人走散了,必须站在原地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走乱窜。

2、不要害怕、惊慌,更不能哭闹(一旦哭闹,就会让坏人知道孩子和大人走散了,这样就会很危险)。

3、要第一时间找到警察、保安或工作人员,请求他们的帮助(让孩子认准穿制服的人),能够清楚描述自己的处境、状况并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给他们,或让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寻找父母。

4、教孩子对于陌生人坚决不予理睬,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的食物不能吃,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

5、教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和姓名。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在求救时能及时有效地找到家人。

6、在平时的教育中,通过绘本、动画、视频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从书本、视频中学会保护自己,分辨好坏。并适当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状况与警示案例,不可盲目、热心帮助陌生人。

7、父母应该做的: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时,一定要牵住孩子的的手,叮嘱孩子紧跟着大人。

8、迫不得已要短暂离开孩子,一定要交待好孩子自己去哪里,多久回来,叮嘱孩子别乱跑。

不要说性教育太早 坏人不会嫌你家孩子太小


近日,南京南站候车室公然发生的一桩猥亵女童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8月12日,作家陈岚通过微博发布网友的投稿称,南京南站候车室内,一名女童被同行年轻男子猥亵,同行中年男女也未予以制止。后来,在周围旅客纷纷投来注视的目光后,中年男子才带着同行的女人、小伙子和小女孩匆匆离开。

网友认为“孩子落在这样的境地里是极其可怕的!”于是想到要发动网络力量找到这家人。截至8月15日下午四点,该微博被转发14万次,留言9万条。

8月15日上午,南京铁路警方通报称,经查,女童系涉事男子父母的养女,警方以涉嫌猥亵儿童罪对现年18岁的涉事男子段某某刑事拘留,对段某某父母进行调查处理。

由于涉及未成年人隐私,在这里就不贴相关照片了。

无需过多细节描述,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猥亵事件本身,已经让无数人——有孩子的、没孩子的——义愤填膺!

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又有多少邪恶的魔爪伺机潜伏,在纯真无邪的孩子身后——男孩、女孩——蠢蠢欲动!

频繁爆出“性侵”的新闻,性教育的问题受到了极大关注。其实,预防性侵只是性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除了防御,孩子还需要接受必要的性教育。可惜,有些家长到现在还将性教育视为难以启齿的话题,重视不够。诸多误区还需家长自身反思。

“永远不要说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家孩子太小!”

将魔爪伸向儿童的不法分子理应受到法律的裁决。但是,法律制裁、道德谴责往往见于不幸发生之后。而如果学校和家庭一如既往在孩子面前为性侵、性教育蒙上暧昧懵懂的罩纱,那么眼下所有的愤怒与关注,终将随着事情远去而淡化!

所以,只有围观、谴责,没有教育、预防,我们的愤怒恐怕一文不值!

早年的性侵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影响儿童的一生,对今后的婚恋、人际关系的处理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针对儿童的性侵事件逐渐受到社会关注,有不少家长也开始正视这一问题。下面这些预防性侵的常识请转给孩子们看。

其实,防性侵只是性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除了防御,孩子还需要接受必要的性教育。可惜,有些家长到现在还将性教育视为难以启齿的话题,重视不够。下面这些误区不得不厘清!

关于性教育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小孩还小,不懂这些

性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行为,不是说等到哪一天你觉得孩子到一定年龄段,你再去讲这些知识,孩子会更容易去理解。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社会在本身性教育缺少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性是色情下流的。若是到了孩子来月经、或者遗精的时候家长再去讲这些事情,多半情况孩子内心可能已经有了社会赋予自己的想法,且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内心多半是会拒绝的。

如果是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或者是自然地问起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时候,家长们去跟他讲这些,他会觉得“哦,是这样子的呀!”他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带着某些兴趣去看待某些事情。等他真正到了一定时间的时候,你再跟他去讲这些,他就会去学习,会接纳,会更加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或者说看待别人,与别人建立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交往方式等等。

误区二:性教育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可能让他们去尝试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性教育是指性安全教育,并不是性行为教育。

其实过早引发性行为的恰恰不是性教育,而是缺乏性教育。性教育的任务是去正面引导孩子的成长,学习如何管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如何评估性行为的风险,以及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与其让孩子接触到不正确的性观念,还不如自己坦然与孩子谈性说爱。

误区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我们当年就是这样”

有位妈妈的儿子今年十岁。有一天儿子问:“妈妈什么是色情图片?”这位妈妈当时就很生气地说:“你才这么大,问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说完之后这位妈妈便以为这件事情过去了。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她翻开自己的手机,看到网页的浏览记录,发现孩子在自己手机上搜索“什么是色情图片”。

家长,您年轻时性教育的缺失实际是成长的遗憾,而不是值得因袭的经验。世界在改变,观念在改变,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误区四:性教育主要给女孩,男孩不需要

很多家长认为,男孩不用接受性教育。因为在两性关系中,女孩才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其实猥亵、性侵不分男女!所以男孩也同样需要性教育,关系到男孩身心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性教育包括性生理、心理、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除了正常的心理、生理知识外,性道德对于男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五:给一本书,孩子自己看看就是性教育了

性教育书籍能够传递相关知识,但更多微妙的心理,则需要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去发现和引导。

误区六:性教育交给学校和老师吧,家长跟孩子谈多难为情!

最好的性教育是机会教育,在孩子出现与性有关的困惑时进行最好,而这样的机会往往发生在家里,要靠家长的细心观察。把性教育推给学校,是家长在推卸责任。

家庭性教育,在这四个阶段要这么做!

在准备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家长首先自己要摆好心态,如果连你也觉得难以启齿,在跟孩子谈的时候小心翼翼,即便孩子并没有认为它是神秘的、可耻的,也会被你的态度和状态所影响。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这四个阶段非常不可忽略。

学龄前:让孩子认识到性器官的不可侵犯

一些猥亵儿童的新闻中,家长是在孩子身体上造成了肉眼可见的外部伤害后才察觉孩子的遭遇。或许,并不是孩子不会表达,而是因为孩子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所以在学前阶段,要重视的是,让孩子树立人类生殖器官的形态学知识和生殖器官的自我保护意识。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很多生活具体细节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在帮助建构身体界限这个方面,父母让2岁以后的孩子独立睡觉,让4岁以后的孩子独立洗澡洗屁股,不给孩子穿开裆裤,不让孩子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等,这些生活细节都是帮助孩子建构身体界限和保护身体隐私的过程。

资料显示,3岁左右到学龄前,孩子会经历一个性蕾期。性蕾期的重要表现是,对于自己的器官会产生好奇,不要打骂,更不要回避,这样容易在成年后让女孩有性冷淡,男孩子有窥阴癖。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性形态学的普及,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并认同。

但是很多父母因为保守,会刻意回避孩子这个初识阶段,但越晚谈论,孩子的芥蒂会越大。

上学到生理期前:了解基本正常的性发育

在学龄前的性教育基础上,要开始让孩子知道,一个人正常性发育过程和性行为。

很多孩子,在生理期,才刚刚了解月经和遗精,他们对于这些的毫无防备,会让他们在一定时期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有一个老师曾经说,她每次月经期间,会故意请她的女儿帮她拿卫生巾。这样,会潜移默化,让孩子知道月经的存在,在心理上消除恐惧感。

上学之后,其实很多孩子会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同感。女孩知道自己以后会和妈妈一样,男孩知道以后会和爸爸一样。

这一阶段,进行必要的引导最好。

生理期后:让孩子全面了解性知识

大部分孩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其实已经普遍开始对性有了好奇。部分学校会开始普及性知识,然而家长需要做的是:

一、让孩子加深对自己性器官的了解。

二、对性生活要清楚。就是至少要知道,男女之间性行为是会让人怀孕的,也至少要了解避孕知识。

三、观察孩子的情感情况。要让孩子有正确的恋爱观,告诉孩子,两个人谈恋爱是共同进步,不是不学习随意玩,这是最起码的。

18周岁之后:对所有性知识都可以敞开谈

18岁是成年人了,如果前面三个阶段做得到位,那么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对于性知识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重要的事,这是的孩子已经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了。而这个阶段,恰恰很多孩子就要离开家去上大学。所以父母需要尽早告诉孩子这样一个核心道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同时学会为自己和他人负责。

怎样托养宝宝


王太太在小梅满月之后,因为上班的关系,所以就把宝贝女儿托给远在老家的婆婆。小梅接回家时已5岁,此时家中已另有1个3岁大的妹妹小莉,小莉是由邻居陈太太帮忙照顾,每天晚上则由王太太接回家中。小梅的姑姑叔叔都尚未结婚,因此这5年一直是在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的呵护下,过着如公主般的日子。回到家后的生活是小梅所不惯也不愿接受的,陌生的环境加上妈妈认为她是姊姊,凡事凡物都要让给妹妹,与妹妹争吵后总是换来一顿挨骂与挨打,所以回家后的小梅总是畏缩不自在,甚至还被老师暗示她有自闭的倾向。王太太也觉得这个女儿不贴心,动不动就打长途电话向奶奶告状求援;小莉虽然状况好些,不过也有一些伤脑筋的事情,譬如:被责骂的时候,她总是闷声不响地跑到保姆家不肯回来,3岁了还要爸爸妈妈喂饭吃,玩具散了一地总是不会收拾等等。

“托儿”是现代忙碌社会所有上班族家长们的头痛大事,你也有托儿的烦恼或类似王家的经历吗?你怎么办?

1、怀孕时,你就得先留意,在住家附近或通过亲友物色一位有耐心、个性明朗、能沟通和接纳别人意见,以及生活有规律而且喜爱小孩的保姆,免得孩子生下来后,因时间匆忙无法做完善的决定。

2、和保姆或托养宝宝的亲人说明你希望的教养子女方式,并且随时进行沟通。过于严厉或一味地呵护与溺爱都不是正确的养育方式,因此,父母最好先告诉保姆奖赏与处罚的原则。教养态度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将来生活适应的问题。

3、尽可能早些或在家中还没有弟妹之前接回孩子,并且给他一段适应的时间;此外,托养宝宝的地点最好在邻近,以便经常探访或接回家中,这样亲情才不致冷淡。

4、尽管把宝宝托养给保姆,但是育儿的工作仍是做父母的不可逃避的责任。例如:孩子生病了,母亲最好在家照顾,或者告诉保姆平日自己带孩子看病的医院,并且把一些医疗观念告诉她;平日孩子的一些轻微症状,也必须随时与保姆沟通。

5、多和幼儿园、托儿所以及照顾孩子的亲人或保姆联系,以便适当地加以辅导。接回孩子后,千万别时时存有补偿的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关爱变成溺爱。

家长如何走出入园教育误区


家长如何走出入园教育误区

现在的孩子们入园难,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所面对的难题,并且近些年来,各个幼儿园也都开展了亲子培训班等等,只有上了亲子班了孩子才有可能更加容易上幼儿园,但是对于孩子们在亲子班究竟能不能学到东西呢?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意见,以下就具体的来了解下吧!

经常听到一些没有上亲子园家长们说:不到3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呀,上亲子班没用。还有一些上了亲子班的家长说: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也省心一点,让孩子和老师玩就行了,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以上这两种说法都是对亲子园认识有误的。亲子园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补偿,正确认识亲子园的作用,对于家长很有帮助。

为宝宝提供一个交往的环境

上亲子园不是让孩子学多少儿歌、故事等,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交往的环境。现在的孩子都是在高楼里长大的,孩子的接触面除了自己的家长,几乎接触不到其他的人。而亲子园有好多同伴和小朋友家长及老师,这就使孩子走出了家庭教育原有圈子,结交了许多新的小和大的朋友,学会与别人交往,在此也学会谦让、有礼貌、合作等良好的品德。

与家长一起共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入园须知0-3岁的孩子年龄毕竟还小,不可能让他们也像幼儿园的孩子那样天天来园,那么,咱们的家长是直接的教育者。亲子园指导的最主要对象是家长,使家长从中学到科学的育儿方法。咱们的家长都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对子女教育的认识水平不同,使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老师会针对您的孩子及您的教育方法给与直接的指导,希望在家中用正确的育儿方法教育孩子。

为家长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机会

入园指导,每周两次的亲子活动,当家长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游戏的时候,家长们的心理也会不停地反思,为什么那个孩子语言发展的那么好?为什么那个的孩子能坐得住?为什么那个孩子那么有礼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家长们会主动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而这时亲子园的老师还会安排一些家长介绍成功教育经验,大家围绕家庭如何教育子女的主题各自发表高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定获益匪浅。

对于孩子们上亲子班,不同的父母有着不同的观点,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要看父母们对亲子班教育的态度,但愿看此篇文章,家长们都能够对于宝宝们的亲子班有个重新的认识!

怎样系统地教孩子


友:我儿子再有一周就22个月了,他非常聪明懂事,身心发育都很出色。而且很有耐心,性格也很活泼。我一直对他进行早期教育效果也不错,他的智力已超出同年龄的孩子。我的原则是以开发智力,培养好性格和习惯为主,他感兴趣就学,不强迫。我现在想系统的教他一些东西,我该教他些什么?怎样教?

茅于燕:我真为你有这么一个身心发育都很出色的宝宝而高兴。

从你的介绍,可见你所进行的早期教育很有成效,你的双重目标(既开发智力又培养好性格)的原则很正确。现在许多家长往往是单打一,只注意智力开发,不注意性格培养,这就太偏了。性格的培养,关键在早期。如果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长大一些要纠正,就太困难了。

你说系统教他一些什么东西好,我想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坚持你的双重目标,哪一方面都不偏废,现在你还可以按你的方法教,逐渐系统化。年龄大一点,可以学的内容也多一点了。

2、加强识字、阅读的训练,这对智力开发有很大好处。识字并不是要他“四会”:(会听、会读、会写、会用),而是要他以字作为工具去阅读,这对促进智力发展有很大作用。可以买一些图画书、婴儿画报,系统地教他看图读字,大一点可让他读格林童话,一步一步来。

3、观察他对音乐、钢琴、提琴、古筝、琵琶、绘画、体育、手工等哪一方面(或两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可以在他有兴趣的方面来进行训练。现在社会上儿童兴趣班很多,可以选择好的让孩子参加。

当然,乐器孩子是不会的,可以先试一样,如钢琴,有兴趣就让他学下去,没有兴趣再换其他的。体育方面也要家长带领去做。

4、外语可以开始学了。这个年龄学外语,语音会比较正确。可以买一两套幼儿外语教材,系统地教他。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既有课本又有磁带,甚至还有录像带的成套读物,就很好。

5、如有可能,到孩子三岁时,就送他去幼儿园,那里的教育都是根据年龄制定的,非常系统。当然,在家里的时间可以进行上述的兴趣教学。

怎样让宝宝学会宽容?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对大班幼儿提出了“尊重、赏识他人,有宽容心”的发展目标,应该说,这个目标是从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交往,学习怎样做人出发制定的,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如何培养?

首先,教师会为幼儿创设尊重、赏识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赏识,从而学会尊重、赏识、宽容别人。比如: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展示全体幼儿作品的地方,老师会引导全班幼儿评价、欣赏每一件作品,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学会欣赏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谐美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幼儿小小的心灵中就会埋下善良的种子,渐渐养成宽容的美德。

第二,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和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幼儿园里各种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教师会将一些浅显的道理、知识融入其中,如:在课上提问时,老师会对幼儿不同的意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第三,让幼儿展示各自的强项,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从而赏识、尊重他人。幼儿园里教师会提供给幼儿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给小朋友讲故事,请组织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小朋友玩游戏。幼儿自己也会自发地显示出各自的才能,如:自理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帮助同伴穿衣、叠被;领悟能力强的幼儿会把老师教的本领传授给别的小朋友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强项,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

第四,利用幼儿“犯错”的契机,使幼儿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宽容心。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难免会有过失,这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不仅使犯错误的幼儿改正错误,同时也诱导其他幼儿正确对待同伴的错误,学会原谅、容忍同伴的过失。

第五,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对待别人的错误。幼儿园非常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得体的举止,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对身边的幼儿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家庭怎样配合教育?

第一,营造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不争不抢,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从小受到不良影响,将会影响他今后的与人相处。

第二,家长给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如果心胸狭窄,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或得理不让人,孩子怎会学会宽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才会重现在孩子身上。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第四,用儿歌、图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容。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内容的连环画、图片等给幼儿看,还可把生活中的理解、关心、友爱、宽容等内容的事情,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

第五,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宽容的品性不是听出来、说出来的,而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会发现同伴的优点和缺点,在赞扬同伴的优点时,会感受到同伴的喜悦;在原谅同伴的缺点时,会体验到宽容的快乐。当然,这些心理活动,孩子往往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能够感受到的。

教您怎样让孩子平安入托


不少宝宝开始上幼儿园时都会哭天抹泪的。在家时不是妈妈奶奶照看,就是妈妈姥姥呵护。现在一个人去了幼儿园,当然会不适应。如何让宝宝尽快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们约请了几位“过来人”妈妈,说说她们是如何和宝宝一起度过这个“艰难时期”的。

全家动员,女儿爱上幼儿园

女儿终于成了一名幼儿园小朋友。

此前已经听到许多关于小孩刚上幼儿园如何哭闹的故事。所以在女儿上幼儿园前,全家人达成一致:不管她怎么哭闹、不适,都要坚持住!

女儿回家就发蔫地赖在沙发上,嘴里哼唧着:“妈妈,不上幼儿园,别送我去幼儿园……”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哼唧一次。

发蔫的原因,因为女儿是唯一中午“坚持”没睡午觉的孩子。老师就搬了俩小板凳,陪女儿在走廊欣赏了一中午的雨景,倒也很特别。

全家人都有些发愁,女儿不吃不喝也不玩,在沙发上“卧”了两个多小时。

“不去幼儿园”的“抗议声”不时响起。小小的模样儿还显得挺坚强!姥姥先坚持不住了,拿了一堆零食放在女儿怀里。女儿一定是看到了一棵可以“帮助”她的“姥姥树”,抱住姥姥边哭边喊:“姥姥,不去……幼儿园……”姥姥也带着哭腔哄女儿:“好……好……不——”

我咳嗽两声,姥姥的话音就顺势变了:“不哭了,宝宝,中午和谁看雨景了?”

真是歪打正着,女儿就把她上幼儿园留下的最好印象讲啊讲……然后疲惫地睡去。

第一天的坚持成功了。呵呵,就这样,全家总动员,坚持了一周,女儿“毫无怨言”地上幼儿园了。(杜拉)

去幼儿园上班喽

就要上幼儿园了,儿子晨晨却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说的时候,小脸绷得紧紧的,态度很严肃。

不要上?那我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一个月前我就开始对他的幼儿园极尽美化之能事: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朋友都等着要和晨晨一起玩游戏,而老师们都很漂亮,很喜欢晨晨,在幼儿园里还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我故意板起脸,问他:“晨晨不是答应了妈妈要去幼儿园吗?”晨晨看到我生气了,有点胆怯,但还是低声地回答:“晨晨要和妈妈在一起。”原来是这样,心里有点甜甜的。

但我还是板着脸,但语气和缓了许多,问他:“晨晨知道妈妈每天都出门,是去干什么呀?”“妈妈去上班。”

我暗笑,继续问他,“晨晨去过妈妈的办公室,好不好玩?”晨晨想了想,兴奋地说:“好玩,那里有好多糖,还有好多电脑。让晨晨也去上班吧。”

我心头一喜,就等这句话呢!“真的吗?妈妈的晨晨长成大孩子了,也要去上班了。但是,大人上班的地方和小孩子是不一样的,晨晨上班的地方在幼儿园,对吗?”

晨晨高兴地表态:“妈妈,晨晨长大了,晨晨愿意去。”说完,还伸出小手指和我拉勾。为了巩固成果,我又带他去幼儿园参观了几次。现在,晨晨每天都问我,妈妈,啥时候去幼儿园上班呀。(熊江雪)

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

女儿乐乐3岁的时候,该上幼儿园了。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所以我不担心乐乐上幼儿园会有麻烦。

那一天,我带着她背着小书包,说说笑笑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在进门的那一瞬间,乐乐开始往后退,我抓着她的手往里拽,她使劲地往后坐屁股,同时开始哭。

看看周围,孩子们要么抱着父母的腿不撒手,要么在阿姨怀里使劲挣扎。看来,乐乐是受“传染”了。我狠狠心,把乐乐的手掰开,硬把她塞给一位满面笑容的阿姨。

晚上见到乐乐,她的小脸还有道道泪痕。

吃了晚饭,我问乐乐,明天还想去幼儿园吗?乐乐撅着小嘴很干脆地说:“不想去。”为什么呢?“没有妈妈,也没有奶奶。”乐乐回答。

想想也是,孩子长这么大,没离开过亲人,现在把她放到陌生环境,产生不安全感是很正常的,怎样帮助孩子呢?

我对乐乐说:“咱们做个游戏吧。”一听做游戏乐乐高兴得直拍手。我说:“从现在开始乐乐是妈妈,我变成乐乐。”“乐乐”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要做通“乐乐”的工作,让“乐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然后,我们娘儿俩还有奶奶一起,按照白天发生的事情,情景再现了一遍。“乐乐”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一边给“乐乐”擦眼泪,一边耐心讲道理,那道理讲的,几乎与白天我给她说的一字不差!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乐乐上幼儿园,她虽然还有些不情愿,大概是想起昨天给我讲的道理了,说不情愿的时候,还有些忸怩。我赶紧趁热打铁说,等到晚上乐乐回到家,我们一起来演幼儿园的游戏,乐乐演阿姨,妈妈演乐乐好不好?乐乐乐了。

想想乐乐上幼儿园的经历,我认为家长首先不要如临大敌,不要全家齐上阵,到了幼儿园门口,家长不要先抹眼泪,或者反复劝孩子别害怕,殊不知制造的这种紧张空气,只会让孩子更害怕。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儿园作为游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文霞)

孩子入托,家长要“说对话”

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盘算着把她送到幼儿园。然而一想到邻居孩子鹏鹏一上幼儿园就天天生病,每晚哭闹不休,我就打了退堂鼓。

后来弟媳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弟媳是位小学教师,对儿童心理颇有了解。她说:“孩子上幼儿园,也有不少学问,想知道鹏鹏为啥不愿上幼儿园吗?明天我们和鹏鹏妈一起送鹏鹏,你就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弟媳就叫上我,和鹏鹏妈一起推着自行车送鹏鹏到幼儿园。一出发,鹏鹏妈告诉我们,“他一上幼儿园就哭,天天早上耍赖不想去。到了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还总是上火、生病。”鹏鹏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数落着,鹏鹏则默默坐在车后座上,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你看,他在家淘气得很,谁也管不了,一说上幼儿园,就这样了!就应该让他上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他的坏毛病!”鹏鹏妈自顾自地说着,鹏鹏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到了幼儿园,一见到老师,鹏鹏咧开嘴大哭起来,直往妈妈身后躲,鹏鹏妈急着去上班,又气又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说完把鹏鹏从身后拉出来往老师怀里一推,就赶紧转身走开了。

弟媳笑着对我说:“你看明白了吧,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其实和孩子没关系,好多是因为家长没做好工作。”

家长的每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些话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以免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如果不哭不闹就不正常了。

家长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很快融入幼儿园。

对要入托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我把弟媳的话记了下来,复印一份送给了鹏鹏妈。

一个月后,女儿顺利上了幼儿园,鹏鹏妈也不为鹏鹏上幼儿园的事发愁了(薛京)

孩子入托,提前准备好(专家支招)

为了让宝宝顺利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家长要做些准备:

熟悉环境确定好幼儿园后,家人可以带着孩子在幼儿园里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让宝宝自己去发现有那么多小孩在游戏,跑呀,跳呀,笑呀,产生加入这个集体的愿望,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能力培养像睡觉、吃饭、穿鞋、入厕等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睡觉等。

坚持上学3岁左右的孩子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哭闹、紧张,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很快适应集体,如果送两天歇三天,或者中途到园看望孩子,都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家园沟通利用早来园、晚离园、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及时得到孩子的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