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俗语有云:“三岁定八十。”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把握得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段关键时期应该如何把握,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不少家长为了工作,采取传统育儿方式,以为孩子吃得好就行,把孩子全托付给老人、保姆(文盲)照顾,这种只停留在养、带层面上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智力成长。

也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心切,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识字、做数学题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林少勇医生指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养育0——3岁幼儿的正确方法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多与孩子交流、做游戏。

经典游戏积木是当仁不让的首选,它适用范围广,适合9个月以上的孩子玩。9个月的孩子开始能独自坐稳,还能灵活地转身,这时候就可以让孩子玩简单的积木,例如搭高。在搭高的过程中,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玩比较复杂的积木,例如让孩子玩有形状的积木或者用积木搭建不同的造型。孩子的手指协调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在游戏中就能得到训练。

林医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积木是现在市面上少有的适合幼儿的玩具之一,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玩具虽然制作精美、奇趣刺激,其中不乏高科技含量,但是大多数并不适合0——3岁的孩子玩。幼儿并不适合玩太复杂的玩具。

林医生建议家长,不妨在家里自己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简单的“土玩具”,与孩子共同游戏,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学习。

自制玩具一:钓鱼。适合1岁——1岁半的孩子。

所需材料:硬纸数张(剪成鱼的形状),回形针数个(做鱼钩),线,小木棍(做钓竿),磁铁(与硬纸贴在一起)。

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手指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包括颜色、形状、动作等),还有语言能力等。

自制玩具二:自制图片。适合1岁半——2岁的孩子。

所需材料:纸、画笔。

家长可以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图片,例如画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同时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指出两副图的不同,这种针对性强的图片能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可以灌输类别、数字的概念等,对孩子有启蒙的作用。怎样开发孩子的潜能

自制玩具三:高尔夫球杆(或称门球)。适用1岁半以上的孩子。

所需材料:塑料瓶一个,瓶口可用卷成柱状的报纸塞住,延长整体长度;小球一个。

家长可灌输游戏规则等观念给孩子,同时也能训练孩子的手臂力量,手眼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带给孩子更多学跑的机会。这个游戏的运动量比较大,尤其适合偏胖的孩子。

只要有心思,就能想出创意无穷、有益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林医生一直强调,游戏不只是玩玩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的个人事情,游戏是有生命力的,玩具只是一种教具,是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实物桥梁,起辅助的作用。唱儿歌、玩故事接龙等游戏,虽然没有实物的桥梁支撑,但同样是很好的选择。

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才是游戏的真正内涵,才是育儿的关键所在。

小编推荐

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现在的大多数独生子女,通常他们都不太懂得分享,他们觉得分享就是意味着失去或者被侵犯。但是有研究发现,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妈妈想要孩子学会“分享”,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对于4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任务。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会因为被要求去分享游戏材料而与别的宝宝发生冲突。未来社会更倾向有团队精神的人,懂得与人合作的孩子在将来肯定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如果说早期教育中认知的发展、智力的潜能拓展很重要,那么教会孩子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如果几个两三岁的孩子是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并因此获得了奖品,那么他们更乐意平分这些奖品,而不是独占奖励。科学家因此认为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1、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德国人类进化学研究所的凯瑟琳娜·哈曼教授通过引导两个2岁或3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实验。她让两个孩子分别到站一块木板的两端,木板的两端都放有两颗小弹珠,然后让他们各自拉动木板上的一条绳子。这样两颗弹珠中的一颗就会滚到木板的另一端,于是一个孩子可以拿到3颗弹珠,而另一个孩子只剩下一颗。

之后,哈曼发现,一半的2岁孩子和四分之三的3岁孩子,都乐意将多出来的那一颗弹珠分给只拿到一颗弹珠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不用拉动木板就能得到多余的弹珠,他们就不那么乐意分享了。

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弹珠据为己有,只在合作之后才会分享。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妈妈们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2、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搬运大箱子

家长准备一些大纸箱子,两根杆,并用一块薄板架在两根杆中间做成一个架子,然后把大纸箱放在架子上。妈妈和爸爸先示范怎样合作把箱子运送过去。然后把“运输工具”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开始工作。在孩子们的玩耍过程中,不要干涉他们的协作过程,也不要干涉他们怎样邀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着担水。

有话说: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邀请其他小朋友,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一个学习协作的很好锻炼哦。

筷子滚兵乓球

准备一双筷子和一个乒乓球,妈妈和宝宝水平端着筷子的两头,然后让爸爸在筷子上放一个乒乓球,要注意筷子两端高度和距离,防止乒乓球掉在地上,然后合作“运输”到指定的位置。把游戏材料交给宝宝们自己去玩。不要太多指导,如果你愿意,就为他们捡球吧!

有话说:这个很考宝宝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促进身体协调性发展。

互拉车

准备一辆滑板车或一辆小推车。妈妈先当“车夫”分别拉孩子们玩几次,然后把车交给他们自己玩。在这个游戏中,妈妈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争抢先后而发生小吵小闹,这时候家长只需在不远处静静观察,不要轻易插足小朋友间的纠纷,让他们自行处理解决。要知道,你的作用只是示范游戏玩法,创造合作的游戏机会给孩子,但怎样合作是孩子的事。

有话说: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获得互相帮助的满足感。

3、日常生活小贴士

除了快乐的小游戏,家长在日常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更多合作过程,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给方法:如果宝宝也想要玩别人手中的玩具,你要让他学会征询别人意见,“请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同时你也不忘教导孩子去将心比心:如果别的小朋友拒绝给你玩这个玩具你是不是会不开心?孩子学会理解慢慢地便懂得分享的重要。

充分利用机会: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你可以主动上前帮助邻居,并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搬运。给孩子更多动手的机会,家长的示范力量不可忽视,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实践合作精神。

爸妈好帮手:为迎接客人的到来你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不妨让宝宝做你的小帮手,完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樱桃放在果盘上。这样的工作能让宝宝意识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并能为家庭做出“贡献”。

展示合作成果:你可以给孩子们各种小盒子、彩纸、胶水、颜料等等的手工材料,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创造出一座城堡来。通过游戏增强宝宝之间的个性融合,合作成果的展示能够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同时那种合作的乐趣也会得到强化哦。

让孩子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


游戏是宝宝整天都在玩的一种快乐、自发、活泼、丰富多彩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与此同时还是宝宝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经验的最好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宝宝的游戏不仅是为了乐趣,而且还是发展认知和情感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游戏是培养宝宝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宝宝在游戏中不仅训练了观察和联想的自然习性,而且能够理解词汇、物体和事件的意义。

幼儿期游戏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运动游戏:顾名思义:如跑、跳、舞蹈等。一般在户外进行,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在户外找一个阳光照射的地方和宝宝一起跳到下午。宝宝可以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随着不同动作发生着变化。宝宝可以通过这种观察和学习,了解手臂、双腿、臀部的动作与影子变化的因果关系,培养身体的自我意识,训练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

(2)实物游戏:对实物的跳动、摆弄、敲打等。家长可以拿几块彩色积木和几个乒乓球,再准备一个小纸箱。家长和宝宝对坐在小纸箱两边,家长可以先拿一块红色的积木放进纸箱里,一边放,一边说,“这是红色的”,然后再拿起一个乒乓球扔进纸箱中,球碰到箱底又跳了起来,与此同时告诉宝宝“球跳起来了”。让宝宝学着家长的样子,拿一块红色积木放进纸箱,告诉宝宝是“红色的”,如果正好两块积木碰到一起发出撞击声,告诉宝宝“哈,打着了”,和宝宝一起鼓掌,再让宝宝拿一个乒乓球扔进纸箱,球跳起来,告诉宝宝:“球跳起来啦!”在扔积木及乒乓球时让宝宝感觉一下积木的形状、颜色和硬度,也感觉一下乒乓球的形状及弹跳性,宝宝可以通过这种摆弄物体的练习,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手的精细动作技能,训练手在触觉方面对形状、硬度的感知能力,加强对颜色的记忆,还可以提高语言能力。

(3)交际游戏:教育宝宝了解自己和他人。虽然1岁半~2岁的宝宝与同伴才刚刚开始交流,但是让宝宝在一起玩是很有好处的。宝宝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宝宝怎么玩沙子、玩滑梯、搭积木的场面,这样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而且也可参与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搭积木等活动,学习些游戏规则,宝宝们会通过游戏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德。

(4)想像游戏:把物件或行为相应作幻想对象——这是人类独有一种游戏。例如找小熊的游戏,家长把玩具“小熊打鼓”上好发条,小熊一边打鼓一边走,然后家长把玩具藏了起来,问宝宝“小熊到哪儿打鼓去了?”怎么不见了。然后叫宝宝把玩具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家长要给予表扬。这种游戏可以起到训练记忆力,激发想像力的作用。随着宝宝想像力的不断发展,宝宝会在玩玩具和游戏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小朋友喜欢游戏,这是因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奇,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渴望自己能够做许多事。可是,由于幼稚,生活经验少,不能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这时,游戏就是他领会人生的最好方式。

游戏是宝宝走向社会、参见社会活动的开端。每一种游戏活动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宝宝的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这对于宝宝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丰富、完善、和发展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宝宝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要给与必要的帮助,有的宝宝“见异思迁”,爸爸妈妈就要训练他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宝宝学会克服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产生的障碍,这是锻炼宝宝毅力和意志的极好时机。

在游戏中注意调动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不容忽视的,爸爸妈妈不该把宝宝管的过死。也不要对宝宝不停的下“这样不行、那样不好”的禁令,或发“你要这样、照着妈妈的样子做”的指示。游戏的目的是想让宝宝从中培养出:友爱、诚实、正直、勤劳、独立等等健全的性格,而不是让他变的更加专横跋扈,目中无人。

宝宝做游戏时,如果爸爸妈妈能及时给与帮助和正确的引导,让宝宝在游戏中更加愉快而生动的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对于宝宝的成长将很有益处的。假若你还不能很好的组织、知道宝宝游戏,那就必须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了。

让宝宝在游戏中健身


冬天天气寒冷,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凉感冒,尤其是过年时怕他们会生病。要知道宝宝的抵抗力是靠煅炼出来的,可以让宝宝们多做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搓搓鼻子

经常在宝宝面前搓搓自己鼻梁的两侧,宝宝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学,这样可以加快鼻子的血液循环,鼻腔畅通,从而达到防止感冒的作用。

揉揉脚心

睡前和宝宝来一个揉揉小脚心的游戏吧,如果他(她)能坚持,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脚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按摩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晒晒太阳

冬天的太阳很温暖,就像一床厚厚的大棉被。晒太阳可以使宝宝体内获得维生素D,以促使钙、磷吸收,使宝宝们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有了棒棒的身体,宝宝自然就很少感冒。

看看花草

尽管冬天是万物冬眠的时节,但在南方许多地区,仍然可以在一个好天气里,带着宝宝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看看哪些花还在开着,哪些草还绿着,宝宝奔跑在大自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一个乐观向上、结实可爱的宝宝,健康也会一直伴随。

尝尝果蔬

许多宝宝容易感冒,是因为缺少维生素A。和宝宝一起来做做吃红色果蔬的游戏是不错的选择。当宝宝辨认出番茄、橙子、胡萝卜等果蔬时,想必他们会很乐意地吃下它们,这些红色果蔬可给宝宝补充大量的维生素A原。

最后,送上一款好喝的姜汁可乐汤:将新鲜的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小细丝放入锅中,然后倒入可口可乐,煮开。给成人喝的姜汁可乐的比例为1:100,宝宝可酌情调试减量。晾温后,加入适量冰糖或白糖,按宝宝年龄,可以给予几勺至半碗不等的量。

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认字


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成年人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该怎样把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下面讲几种游戏识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也可让孩子去藏字,妈妈找字,读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认读。

3.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等等。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4.装表情:教些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要有脸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5.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成人读一个字,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6.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7.吃东西识字:孩子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8.讲故事识字: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孩子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9.游动物园识字: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开哪个门进去呢?看门人说走“××”门进去安全,如果开错门,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这时候要孩子去“××”门,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开错了重开。进了“动物园”让孩子捡一个个的字卡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唷,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场地大,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猴”、“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孩子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过河识字: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11.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成人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门之前识字:让孩子上儿童公园前,先要认一认“儿童公园”四个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先识几个字再行动,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学“外婆”两字,认认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庄、门牌号码等。

13.引诱孩子识字:成人与成人说话,故意相互问字,教字,写字,猜字谜考字,谈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诱孩子主动来看来问,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父母怎样引导孩子从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学习社会、学习生活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智力、增进健康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有益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家长要努力为儿童创造条件,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让他们开展游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健康发展。

儿童对游戏的要求是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而产生的。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在游戏中,儿童总是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去思考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争取游戏的胜利。可见,游戏是儿童认识生活、认识人际关系以及学习对待事物态度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游戏是进行德育培养的一种手段,它以模仿为基础。幼儿在游戏中会努力模仿成人的优良品德,表现各个角色的性格。在集体游戏中,幼儿还体验着共同游戏的欢乐,他们一起商量、互相谦让、友爱协作、积极配合、克服困难、遵守规则和约束自己,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多彩的玩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唱歌、跳舞、游戏等活动都能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因此,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是进行美学教育的一种手段。

游戏又是进行智力教育的手段,反映生活是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的构思、游戏的动作及角色的具体化,都可以促进儿童更明确、更深刻地认识生活。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即使独自游戏也会自言自语地和玩具对话,和想象中的游戏参加者对话,因而使他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用说,游戏更是体育锻炼的手段,它使儿童心情愉快,朝气蓬勃,而愉快的活动又是心身健康发展的保证。游戏中,幼儿通过肢体等活动,增进血液循环,促进全身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有益于增强儿童体质,减少疾病。

游戏活动是打开孩子心灵的大门,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他的真实情感。家长和幼教老师应使教育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儿童的知识面,使其茁壮成长。

如何引导宝宝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


众所周知,寓教于乐,比一板一眼的教育宝宝,来得更有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宝宝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呢?

(1)认识“1”的方法与游戏活动,父母先在生活中让宝宝初步认识“1”,即先让宝宝知道“1”,如父母告诉宝宝“这是一块糖,一支铅笔”等。让宝宝知道“1”是从很多东西里只拿一下的一个东西。

教宝宝从自己身上或玩具中找“1”,如找出一个鼻子,一只耳朵,一只手等等。父母要先示范,让宝宝跟着找。

教宝宝会从许多相同的物品中找出“1”来。如,父母可以从很多饼干中给宝宝一块饼干,从许多玩具中拿一个玩具等。要先示范,再引导宝宝从许多同样的物品中找出“1”来。

(2)认识和区分大、小与上、下。给宝宝各种大小不同而形式相同的物品,如大小积木,大小苹果,大小衣服,大小鞋等,注意大、小差别要大,如果差别不明显,宝宝难以把握。要先让宝宝通过观察知道大、小之间的差别。

同样,在认识上、下时,也应先让宝宝通过对实物观察,初步体会和知道上、下方位。

通过动作让宝宝体会大、小、上、下。父母可示范做“变大了,变小了”的游戏和“向上举,向下蹲”的游戏,让宝宝体会大、小与上、下的差别。

归类游戏。将一些两两一对的物品放在一起(大小不等),先让宝宝找出两个外形一致的物品,等全部找完了,再让宝宝把每类中大的挑出来放在一起,把小的挑出来放在一起。可结合家中物品反复练习。

放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宝宝把一个玩具放在床上,另一个放在床下,一个放在桌子上,一个放在桌子下等,反复练习,让宝宝体会,认识上、下的差别。

(3)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让宝宝初步知道圆形、方形、三角形。如告诉宝宝皮球是圆的,盘子碗是圆的,苹果是圆的。要注意的是,宝宝一般先掌握圆形,其次是正方形和三角形,父母不可以颠倒顺序。

从生活中找圆形。在宝宝基本上认识圆形后,引导宝宝从生活中找出圆形,父母不妨和宝宝一起找。

(4)认识红颜色,初步知道绿颜色。通过实物让宝宝初步知道颜色,如看红花、绿叶,让宝宝知道家里红色的东西,如红鞋、红被子,水果中红苹果,蔬菜中西红柿(蕃茄)等。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上)


一些适合1-2岁宝宝的游戏项目,供您参照应用。

13-15个月

1、水和沙

目的:让宝宝接触物体,体验质感。让宝宝观察液体流动时的情形。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由于水、沙是无形的、滚动的,可以任由宝宝想象出丰富的故事,因此玩水和沙对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很有好处。

方法:对水的喜爱从很小就可以表现出来。可以有意地给宝宝多洗澡,让他有玩水的机会,并体验水在身上流动的感觉。玩沙要特别注意沙的清洁,不要是雨水或猫狗污染过的。必要时可以用小桶盛一些沙子放在家中,不妨多给一些玩具,如小铲、汤匙、小碗等。

注意:宝宝玩沙时要有大人陪同,以免他把沙放入嘴里,或揉入眼中。

2、钓鱼

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理解力。亲子二人共同游戏能帮助宝宝发展他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方法:找一个大纸盒当做河,几个金属盖子(比如瓶盖)做鱼。瓶盖要涂上漂亮的颜色。再用一根竹竿当钓竿,系上一条线,绑上一块磁铁充当钓钩。让宝宝站在盒子旁,使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鱼。父母则站在一旁钓鱼给他看,并告诉宝宝所做的每个动作。但宝宝很可能并不了解你说的话,不能自己亲自去钓鱼,但他会很有兴致地看你钓鱼。这里,重要的是共同来玩这个游戏。

3、捉迷藏

目的: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空间位置,掌握上下关系和距离,这是发展空间知觉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成人躲起来,可以是门后,也可以是被子里,嘴里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妈妈、妈妈在哪里。”于是孩子根据声音,找妈妈。孩子边找边笑,会很开心。妈妈依上述方法躲起来,并学小狗的叫声,“汪汪”。孩子循声找去。然后让宝宝躲起来,妈妈一边找,一边兴奋地喊:“我看到你了,我要抓住你了。”

注意:让宝宝适度高兴,不要让他过于兴奋,要注意调节。

16-18月

1、di-di和ling-ling

目的:通过模仿声音,增加词汇量。

方法:

(1)看到汽车驶过,指给宝宝看,同时发di-di的声音。

(2)摇动小铃铛,同时发出lingling的声音,问铃铃在哪儿?引导宝宝指向铃铛,并发出ling-ling的声音。

2、小足球先生

目的: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孩子的敏捷性和注意力。

方法:踢球对于多大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做为成人应注意调整活动的难度来适应孩子的发展水平。

(1)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把球朝一个方向(如家长站立的方向)踢,或把球滚到指定地点。然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捡球,以增加他的运动量。

(2)如果孩子感到难于做到,可以改用报纸或布做成的球。

(3)如果孩子踢起来很容易,做这个游戏,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比如让孩子踢球绕过椅子,或让球穿过桌子。

注意:你可以抢着和孩子一起踢,从而增加乐趣。

3、1和8

目的:认识简单的数字。

方法:

(1)在挂历上先教宝宝认识较好记的"道道1、葫芦8",孩子一旦学会了就会到处找1和8。

(2)用两个信封,一个写上大1,一个写上大8,放在房间的两侧,告诉宝宝这是"信箱"。

(3)然后用纸裁成六个卡片,三个写上1,三个写上8,把卡片混杂,请宝宝当邮递员去送信,按照您的指示把三个写有1的卡片送到1号信箱,把三个写有8的卡片送到写有8的信箱。

注意:做完游戏后,要领着宝宝到街上,看看真正的邮筒和信箱。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