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孩子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的责备,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

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统的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孩子的3大坏习惯,父母千万不能纵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习惯动作是潜意识,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

叶圣陶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事物记下来的习惯,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我们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比如,生活习惯、待人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关于怎样培养好习惯,育儿专家都有很多经典的著作,我不罗嗦了,也许以后会总结一些具体的实例。今天,我想说几个“反面教材”,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

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妈的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

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

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2)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笑笑一起拼,当笑笑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

笑笑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翻开抽屉,拿出一张碟,对笑笑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让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

是的,笑笑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

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

我让朋友先不要着急,她儿子显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虽然改变很难,但是为时不晚。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这是一位网友妈妈向我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

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

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

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

几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隔代抚养宝宝会惯出小霸王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最新的调查显示,2-3岁幼儿比4岁以上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出现打人、不听话、害羞、闷闷不乐等情况。专家表示,由于2-3岁的幼儿主要在家庭散居,自身的性格也刚刚开始建立,因此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强,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养育方式等方面出现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会更大。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如果对孩子百依百顺、粗暴打骂,或者干脆让老人单独抚养孩子,幼儿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要高出一倍以上。

2岁多的雯雯被家长送到保育院还不到半年,老师就告诉家长,孩子跟小朋友们相处非常勉强,有很强的攻击行为,玩得兴奋时会连着推倒3个小朋友,或是往小朋友嘴里塞树叶,而且攻击时总是笑嘻嘻的,像开玩笑,对方反应越强烈她笑得越开心。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是其家长过于溺爱。雯雯平时由姥姥照看,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不仅全部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经常告诉孩子不能"吃亏",要霸道一些,打别人可以但不能让别人欺负。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100名被调查幼儿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0%,而该中心此前对本市257名4-6岁儿童的调查结果表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专家表示,相关研究显示,2-3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6-44.2%,4-1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5-15.3%,这两次调查也符合这一数据。本市2-3岁幼儿已经出现相当多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4岁以上儿童,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主要在家庭散居,自身的性格也刚刚开始建立,因此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强,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养育方式等方面出现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在此次调查的100名幼儿中,有12个孩子的家长采取百依百顺、粗暴打骂、放任不管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这些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达到58.3%,家长教育方法正确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6.1%;12个由祖父母单独抚养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8.3%,而由父母抚养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仅为25.8%。

此次调查的100名幼儿中有89人为独生子女,普遍具有任性、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当他们的意愿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以攻击的方式发泄情绪,获得心理平衡。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家长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明显升高,说明

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家长应多采取耐心、鼓励、启发、引导等方式,避免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另外,隔代抚养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形成,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情况,因此还是应倡导父母亲自抚养子女。再有,调查也发现,与外界接触较多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5%,低于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幼儿(55.6%),因此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

专家强调,2-3岁是儿童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儿童许多不良行为都是模仿而来。所以,父母应该注意抚养、教育方式,杜绝子女受到不良刺激,使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主要问题检出率表现

攻击行为18%不听话、经常打人

退缩行为16%害羞、不活跃、动作迟钝

抑郁10%闷闷不乐、过度恐惧

父母10个坏习惯影响BB一生


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阅读:把尊重与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

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4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

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

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

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

坏习惯8

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坏习惯9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那么,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就毁于一旦,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脱。

坏习惯10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捣乱,进行报复。

父母注意啦 这些坏习惯最易被模仿


很多时候我们花很多的精力物力在早教、育儿知识上,其实父母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润物细无声地教化着我们的孩子。所以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言行,这些可能需要长期的积累,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避免一些坏习惯,下边这些习惯如果你也中枪的话,一定要及时纠正哦!

1.带着宝宝一起玩手机

【害处】有的家长既想玩手机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但是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改变方法】孩子接触电脑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力达不到,也没有好处,虽然很多家长想让宝宝尽早接触电脑,但也一定要适龄适量才好。

2.自己勤俭,对孩子却样样追求最好的

【害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给自己买东西总爱货比三家,计算值与不值,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一涉及到孩子的用品,一定要买最好的,可是这样却会不知不觉中,拍杨处白羊狼,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等。

【改变方法】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3.无休止的看口水剧

【害处】有些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比如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八点档的爱恨纠葛剧等。但是很多电视节目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容易让还在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且长期看电视多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有害。

【改变方法】给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的、内容健康的,而且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玩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

4.限制孩子动手

【害处】很多时候,宝宝会要求自己来,但是作为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很喜欢替孩子包办,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弄得乱,还得收拾,于是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改变方法】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5.说谎

【害处】有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甚至为自己的谎言沾沾自喜。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父母的认识产生偏差。

【改变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6.懒于运动

【害处】这大概是大多家长的通病,自己不爱运动,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甚至忽略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墩,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

【改变方法】多运动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时尽量抽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些运动和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亲子感情。

7.随时发脾气

【害处】有的父母比较情绪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可怕的总是在孩子的面前爆发。首先,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增加他的恐惧情绪,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建设。同时,父母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孩子,让他也成为一个暴躁的人,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说脏话、粗话。

【改变方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实在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时爆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8.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

【害处】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改变方法】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9.随时随地吐苦水

【害处】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你都毫不隐瞒地向孩子倾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改变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述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10.爱攀比

【害处】有些家长本身就爱攀比,和同事比,谁升职了?谁拿的奖金多了。和同学比,谁现在挣得多了,谁家买了什么了。并且喜欢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这种行为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同时,也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以及爱攀比的性格。

【改变方法】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对自己和对宝宝都一样,认清自己的需求以及优势和劣势,不断努力,纠正自己和自己宝宝的缺点,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父母20个坏习惯影响BB一生


父母的20个坏习惯影响孩子一辈子

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

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4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

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

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

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

坏习惯8

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坏习惯9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那么,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就毁于一旦,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脱。

坏习惯10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捣乱,进行报复。

坏习惯11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从开始时的震惊和恐慌,到最后的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同床异梦”和“貌合神离”带给孩子的将是对生活的不信任,对人间真情的误解!

坏习惯12

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坏习惯13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4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对于一个没有形成适当的道德感的孩子,当他长大后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种种诱惑时,很难有定力守护好自己。

坏习惯15

孩子在游乐场上迟迟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小朋友越来越少,你对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回去了,你也该走了吧!”终于把孩子拖走了。

提醒:我们总是用相对于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并将此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6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7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8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9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我们想让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可做,哪些不该做,可是,简单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悔之晚矣!

坏习惯20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结语: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龙成凤,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

误导孩子的坏习惯 幸亏早看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经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呢?

坏习惯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你的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坏习惯9:撒谎、推托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后来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坏习惯10:乱丢东西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1: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经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呢?

坏习惯12: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3: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坏习惯17:过分爱护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4:不服气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5:压抑能动性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坏习惯16: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坏习惯17: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你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

影响到孩子智商坏习惯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家长们可都是煞费苦心,从胎教开始,再加上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真是投资很大,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以下就来具体的看下吧!

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早教网

2: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不吃早餐降低大脑功能,影响大脑发育。饥饿时血糖降低,会使大脑出现障碍,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智力下降。

3: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

过度甜食不仅不利于牙齿保健,还易使蛋白质糖化变质,造成神经损伤,削弱智力,加速大脑老化;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4:睡眠不足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小时。专家表示,婴儿睡眠少和父母习惯、环境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发育、智力和学习,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动、好斗、易怒,学习问题多。因此,从0岁开始就应该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将使其终生受益。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父母平时的投资,更加重要的还要多从孩子日常生活抓起,但愿父母们可以不让宝宝们的一些坏习惯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及其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