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园回来的路上,遇见了一对母子。

孩子两岁左右,手里抱着一只小白兔。抱着抱着,孩子不知觉得哪儿不妥,一只手拎着小白兔的耳朵,把小白兔提了起来继续朝前走。孩子个子矮,小白兔的双腿在地上拖着,非常痛苦!小白兔弱小的身子挣扎了几下,无力地放弃了。对于它来说,孩子可是个庞然大物!我将目光投向孩子的妈妈,期望她能制止孩子的行为。可是这位妈妈满面笑容地看着这一幕,仿佛儿子干的是一件很好的事,一件值得赞许的事!

那一刻,我真想上前说说这位妈妈!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她又不认识我,弄不好会碰一鼻子灰。周周也看到了这一幕,我不忍再看,带着周周赶紧离开了。

周周感叹了一句,“妈妈,小白兔好可怜啊!”

周周的感慨让我很欣慰,我问道:“你觉得小朋友那样对小白兔好吗?”

周周不假思索地说:“不好,那样拖着走很难受。”

我接着问:“要是你,会怎么办呢?”

周周想了一下,说:“我会抱着它走。”

3岁孩子都懂的,一个成年人居然视而不见!

没过几天,在公园湖边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小姑娘领着一只大狗,小女孩把没开包装的一盒牛奶扔到湖中,大狗赶紧冲进湖水里,朝着牛奶游过去,叼住牛奶游回来,把牛奶送到小女孩手中。很多人围观,并为这狗狗的聪明叫好!小女孩见这么多人叫好,暗自得意,一遍又一遍把牛奶扔到湖中,让狗狗一遍又一遍游到水里去“捡”回来!当天的温度很低,寒风刺骨,行人都穿着棉袄。可怜的狗狗不知主人是捉弄它,一遍又一遍义无反顾地跳到冷水里,把牛奶叼上来!看着狗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女孩视若不见,脸上得意的表情分明是在炫耀:我是多么能干啊,把狗狗调教得这么好!

上次小兔子的事情还萦绕在心头,这次我没有犹豫,准备上前制止。没等我开口,一声口哨响起,狗撒开腿跑了,女孩和她的同伴跟着也跑了,大概是真正的狗主人来了吧。

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人是对世间万物都具有悲悯之心的。这两件事情似乎只是不经意虐待小动物的事件,但其实蕴含的东西太多了。

我无意谴责这些孩子,我想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心中有爱的,偶尔捉弄小动物也是因为不懂,并无太多恶意。我还记得我年幼无知的时候,曾经把蚂蚁撕成好几截;曾经把小狗扔进池塘,看着它落水的狼狈样子哈哈大笑……我只是在思考:倘若父母不及时引导,这些孩子长大了以后很有可能变得冷漠而狠心,不善待父母亲人,甚至制造残暴事件。

哲学家康德说:“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变得残忍。”一些社会学家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对动物残忍的人,成年后犯罪几率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小孩子捏死小鸡、弄死金鱼,有的家长会及时引导,但有的家长并没引起重视,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甚至认为就是只小动物嘛,死了再买一只就是……

人的健全人格在6岁以前的幼儿时期形成。在童年时期,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爱”,有可能就失去了“爱”的这种能力。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及时调整,就容易形成人格偏离。6岁以前的孩子,偶尔捉弄小动物或者伤害到小动物,就如拖小白兔的这个孩子,以及我曾亲眼看见一位2岁的孩子捏死一只小鸡,这些都不是恶意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小动物造成怎样的伤害。

周周不到3岁的时候养过一只鸭子。刚买回来时她爱不释手,抓住小鸭子的脖子,没轻没重的,差点把小鸭子掐死!我以小鸭子的口吻对周周说:“周周姐姐,我是小鸭子,你把我弄疼了,哎哟……不过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轻一点吗?还有,我不喜欢被掐住脖子,那样让我透不过气,我喜欢被抱着。”周周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妥,轻轻地抱住小鸭子。后来,小鸭子渐渐长大,不适宜继续养在室内,我计划把它送到乡下。周周十分不舍,在我们要送走小鸭子的时候都哭了,送了几次才被送走。

周周三岁多的时候,和几个小伙伴玩,在大树底下发现一只死麻雀,小小的身躯侧卧在水泥地上,已僵硬多时。孩子们围成一圈,好奇地观察这只一动不动的麻雀。他们可能大多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纷纷发表对死麻雀的看法,表情轻松。周周蹲下来仔细打量麻雀,她发现小麻雀身体僵硬、眼睛紧闭、爪子僵直。她抬起头问:“妈妈,小麻雀是死了吗?”我说:“是的。”周周表情凝重,同情地说:“它好可怜!它不能动了,不能睁开眼睛了,它再也看不见她的妈妈了!”

其他小朋友在周周的感染下,一个个都默不做声了,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哀思”了一会儿后,在我的建议之下,孩子们在花坛中的一棵树底下挖个坑把小麻雀埋了。埋上最后一抔土的时候,周周说:“小麻雀,好好睡觉吧。”大家庄重地一个个和小麻雀道别。

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出现伤害小动物的行为,家长只需稍作引导,就能把孩子拉回正常的轨道。首先,告诉孩子,小动物是有生命的,它们也知道痛,就如同宝宝被人打一样的感觉。如果孩子不小心弄死小动物了,家长千万不要有“再买一只就是”的想法,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其次,在出现孩子伤害小动物的时候,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孩子一般是没有恶意的,过于紧张会给孩子压力,觉得自己是“坏人”。最后,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做爱护小动物的典范,家长对世间万物的爱会传递给孩子,这比任何说教都要好。

重点提示: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心中有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捉弄小动物,都不是恶意的,而是身边人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孩子有了虐待动物的行为,家长应该及时引导,让孩子爱动物、爱世间万物。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变成冷漠而狠心的人,不能真心对待周围的人,甚至不善待自己的父母。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你知道你的宝宝是什么气质吗?


婴儿的气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气质的宝宝,父母要采取相应的教养策略,比如对于一个正在向电源插座里塞东西的宝宝,如果他是个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只要向他讲清楚道理就行了。如果他是个容易分心的孩子,则只能转移其注意力;如果他是个固执的孩子,父母只好把他转移到另一个房间,才能使他远离危险。那么,婴儿的气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

对于婴儿的气质,不同的研究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心理学家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儿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9个维度,根据他们的观点,婴儿气质应该包含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

1、活动水平

指宝宝在睡眠、饮食、穿衣、游戏等过程中身体活动的数量。

2、生理活动的节律性

指宝宝在吃、喝、睡、大小便等方面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3、注意分散程度

比如玩耍时,用其他物品去吸引他,他是否容易分心。

4、接近或回避

指宝宝面对新情景、新的刺激及陌生人时,是主动接近还是表现为退缩。

5、适应性

指宝宝对新环境、新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及适应的快慢程度如何。

6、注意的广度和坚持性

如宝宝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是否能玩很长时间,玩智力玩具能否坚持到最后独立完成。

7、反应的强度

比如宝宝感到饥饿时,是放声大哭还是低声抽泣。

8、反应阈限

比如婴儿期的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是否迅速,大一些的宝宝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混在一起是否在乎等。

9、心情质量

指积极、愉快情绪与消极、不愉快的情绪相比较的量。

你的宝宝属于哪一型

专家根据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的表现,还将婴儿气质划分以下三种类型:

1、容易型

这类婴儿在吃、喝、睡、大小便等方面很有规律,也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新事物及不熟悉的人。宝宝往往对父母及照顾者的哺育有着积级的反应,容易得到父母的关爱。

2、困难型

这一类的宝宝人数较少,他们时常表现为大声哭闹、烦躁不安或爱发脾气。在饮食、睡眠方面也缺乏规律性,常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和活动,常常情绪不佳。养育这类宝宝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3、迟缓型

这类宝宝的活动水平低,情绪总是不太愉快,不像困难型的宝宝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表现出安静、退缩的样子,往往逃避新刺激、新的事物,对外界环境及生活变化适应较慢。

值得年轻父母注意的是,这类宝宝的典型行为特征出现得较晚,易被父母忽视。在婴儿早期,他们可能仅仅是对洗澡、新的食物表现出不感兴趣或不配合,他们的逃避行为也只是以一种安静的方式出现。时间一长,也许有的父母会因为宝宝过于“胆怯”和“无能”而强迫宝宝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做反而会增强宝宝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宝宝的反应越强烈,亲子关系就会出现紧张“局势”。

也有一些父母会为自己的宝宝“胆怯”和“逃避”而担心,采取过度保护的办法,不让他去适应或接近新环境、新刺激,这样做也会使宝宝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受限制,影响宝宝心理的正常发展。

适合3岁以前玩的游戏


不同年龄的宝宝有适合其不同的方法,许多的时候宝宝们的智力开发就是在玩小游戏中而得到启发的,以下就来结合实例详细的为家长们解说下适合宝宝3岁之前玩的游戏吧!

帆帆正摆弄着自己的毛绒玩具,一会儿扮演熊妈妈,一会儿又充当兔妈妈,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喜欢的游戏或玩具,她总是很投入,能独自玩上很长时间。帆帆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参与,但绝不是那种随时随地需要成人陪着的“缠人”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宝宝一个人在房间里玩得不亦乐乎,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这是宝宝独自游戏的开始。千万别打破这个小小的私人空间,让他充分享受独自游戏的机会和乐趣。

放手让宝宝自己玩

独自游戏是宝宝自立的萌芽。爸爸妈妈要给孩子独立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玩。这并不等于说父母可以对宝宝大撒把,而是在必要的指导和引领之后,远观孩子、“解放”孩子。早教网

自己玩并不是大宝宝的专利,父母可以尝试让小宝宝体验自己“当家作主”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玩什么和怎么玩会有更多的花样,单独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6~12个月

◎小手小脚好神奇

悦悦对音乐特别敏感:2个月,她一哭妈妈就放《天使的歌声》,哭声被乐曲声抵消;4个月,听到《迪斯尼最爱的儿歌》就手舞足蹈;如今,8个月的悦悦喜欢研究自己的小手小脚,妈妈索性让她在音乐声中发展这种兴趣,任其反反复复观察手心手背,小拳头攥起来又松开,摆弄手指脚趾,或者双手抱着小脚丫努力往自己的嘴里送,绝不打扰。直到悦悦暂时对这个游戏失去了耐心,妈妈才会转移她的视线。

游戏时间:

很多小宝宝都对自己的“手脚”情有独钟,但如果指望他们能因此独处较长时间、让妈妈专心做自己的事,绝对是对宝贝的过高要求。他们通常只能独立玩耍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特别提醒:

这么大的宝宝喜欢把所有的东西往嘴里放,自己的小手小脚也不例外。所以,在宝宝拿手脚当“玩具”之前,彻底给它们做一下清洁。

照镜子

9个月以上的依依对镜子里的自己非常好奇,每天都指着镜子要妈妈抱着自己去照。妈妈干脆在依依的小床上挂了一面镜子,有了它,依依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睡醒后很少像以前那样用哭声召唤妈妈了。

游戏时间:

对着镜子,依依有时能自己玩上好一会儿。通常3~5分钟是可以保证的,再长的时间,就要看宝宝的耐心了。早期教育

特别提醒:

镜子的边框最好是用木头或高品质的塑料制成的,做工一定不能马虎,边缘光滑,否则会刮伤宝宝细嫩的小手。

小床的周围最好铺上地毯,防止镜子掉在地上摔碎。

如果宝宝用镜子砸床,妈妈要立即制止并将其没收。

本网站小编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空间,小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也需要独立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小宝宝们才能够通过一些小游戏更多的认识自我,去发现自我,所以我们要更多的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平台,希望父母们都能够了解!

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吗?


怎样使孩子幸福? 

我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给她买许多玩具就会使她幸福,可有一次与女儿的谈话,却使我得以反省。我对女儿说,看你多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送给你这么多的礼物。可她说,妈妈,我一点儿也不幸福,因为你不跟我玩。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是的,要使孩子感到幸福,决不是仅仅给她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而更要与她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沟通,而在一起游戏,就是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的渠道。难怪科学研究证明,最有威信的,就是那些每天能挤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的父母。

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对于工作繁忙,疲于奔命的父母来说,把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一件最省心的事。可是有一件事,却使我意识到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多么不负责任的事情。有一天,女儿的老师告诉我,因为一个男孩不愿意跟我女儿玩,她就学着武打片的人物,“哈哈”地对那个男孩拔拳扬威,使那个男孩不知所措,大声哭起来。回家后,我就问女儿,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吗?她回答说,好人也要打人的呀,武打片里的英雄都打人的。孩子太小,她确实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图省心,而让自己的孩子被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引入歧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人物之一,社会心理学家班图拉在他的一系列的研究中,揭示了儿童的模仿行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模仿对象,不仅是身边的成人,还有那些电影和电视等。有时,电影和电视中的主人公,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儿童身边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我们就必须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天抱一抱、亲一亲孩子 

在东方文化中,孩子一旦进入3岁以后的幼儿期,父母就很少去抱一抱、亲一亲他们了。然而,和孩子的肌肤接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亲情,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抚摸治疗”协会,已证明了抚摸,对那些低体重儿和在母体中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每天定时定量的抚摸,使那些低体重儿很快增加了体重,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情绪很快得到安定。那么,到了幼儿期,是不是孩子就不再渴望与父母之间有肌肤的接触呢?女儿的行为告诉我,他们依然渴望父母的抱一抱、亲一亲。有一次,女儿的画被刊登在他们幼儿园的园报上,女儿兴奋地把她的作品给我看。我就问她:你需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呢?她就指着自己的额头,说:Kiss!”我就轻轻地吻了她的前额,可她并不满足,要我吻她50下。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妈妈去抱她,就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为人父母,也是人生学习的另一开端,这与其他的学习不同。其他的学习都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后,再获得证书,持证上岗。而我们,是在没有获得任何证书的情况下,就被戴上了父母的桂冠而行使做父母的权利。因此,“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当常萦绕心头。在干中学,而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3-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


不少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会有各种焦虑,担心孩子会哭、会不睡觉、不吃饭。很多家长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园里“学”什么,什么才是合理的期望。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个教育部编制的、很权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按照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教学与生活。

研读《指南》,我们既可以知道幼儿园在“教”什么,也完全可以从中学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从而遵循科学规律,不揠苗助长。

1.何为健康的体态?

3~4岁,应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岁,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

5~6岁,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特别提醒:

保证每天睡眠11~12小时;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时间可以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椅子的高度以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2.何为情绪的安定愉快?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

4~5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需要不能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5~6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注意。

特别提醒:

和孩子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孩子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冷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

3.要达到什么样的适应能力?

3~4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4~5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孩子园或班能较快适应。

特别提醒:

每天为孩子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经常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

经常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等,支持他与不同群体的小朋友游戏等,使孩子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4.要达到什么样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特别提醒:

不论孩子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5.应具备什么样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3~4岁,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电话号码。

4~5岁,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特别提醒:

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6.应该掌握哪些文明的语言习惯?

3~4岁,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4~5岁,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5~6岁,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特别提醒:

孩子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孩子,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结合情景提醒孩子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7.要达到什么样的人际交往能力?

3~4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4~5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5~6岁,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醒: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孩子与他人接触、交谈。

鼓励孩子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8.应具备哪些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4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4~5岁,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感到满意;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喜欢依赖别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5~6岁,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特别提醒:

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不要拿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孩子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9.怎样学会关心尊重他人?

3~4岁,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4~5岁,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5~6岁,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特别提醒:

给孩子讲讲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让孩子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辛苦。

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孩子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帮助孩子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10.应怎样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岁,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4~5岁,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知道接受了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5~6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特别提醒:

经常和孩子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孩子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发现孩子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经常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

给孩子煎药,你知道选择什么器皿最合适吗?


前言:如果装中药最好用玻璃装,中药成份比广,如果是铁器可能会产生某些化学作用,就要酸性食品不用能铁器盛装吧。

铝锅、铁锅煎药的问题可就多了,因为铝、铁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例如:铝、铁可以与中药中的鞣质起反应,生成鞣酸铝、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铝、铁还可能与黄芩、葛根、补骨脂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或与大黄、何首乌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有些络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脑等组织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铝、铁还会与朱砂等含重金属的中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每种中药里都含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化合物,用铝锅、铁锅熬药时可能发生无法计数的化学反应。

而沙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沙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沙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沙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本网站小编总结:古人用铁锅,做菜做饭比较多,要说煎药,一是器型不大合适,二是太过奢侈,我记得小的时候别说铁的药吊子,连陶瓷的也不是家家都有,需要的时候会问大院里有的人家借用,这还是80年代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个普及度的问题,有钱人自然用得起金银铜铁的药吊子,劳动人民没这么讲究,就用陶土的比较多一些,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而已,至于说中医神棍们声称的五行之类的屁话,我是万万不会接受的。

让孩子养小动物吗?


我家轩儿也是这样的呢——而且周围的好多小孩子也是这样,说是喜欢,其实只当小动物是玩具来“折磨”,但大一些后就会好的。

所以,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我认为不应该给他买这类动物,一来怕不卫生,二来他还没有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尽管我平时也没少给轩儿灌输爱惜小生命的意识,但他显然不太理解。

我家现在养的是小金鱼,轩儿也是“爱”得不得了,但却老拿网子把它们捞起来,折磨得金鱼半死不活,令人很是心痛。

小孩子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问题!

haoping的回复:

我想是他还不懂得生命的珍贵,也不知道“折磨”带给动物们的痛苦。记得好象《父母必读》上讲过这种情况,真的不应该让他们养吗?我还记的我小时候多么希望养小动物和有限的那几个小动物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happy星妈的回复:

我决定了,既然星星尚且不懂得真正的爱护小动物、不懂得珍惜它们的生命,我不满足他这个要求了,等他大一点再说吧。

在这里,谢谢各位妈妈了!

父母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想要教育出聪明的小宝宝,家长们首先就要明白宝宝需要的是什么,但是在目前的调查之中只有极少的父母们知道孩子所需,那么在此小编们就统一的总结出来,告诉家长孩子最需要的事情!

第一件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亲子网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当众对孩子进行表扬。在我们的采访中,有80%以上的孩子对家长的这些行为表示不满。孩子也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丸美。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小护士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爸爸妈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第五件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

专家建议:你所规定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确的。对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对待。

第六件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长在一起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不到半个小时,20%的孩子不到15分钟,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内见不着家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档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

专家建议: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第七件给我一个小伙伴

孩子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可是,没有伙伴成为现在城市孩子最大的烦恼。

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把紧闭的房门打开,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让孩子走到外边去接触更多的朋友。亲子教育

第八件和我一起养成好习惯

在现在这个时候,这一件礼物就更显得重要,大部分孩子觉得以前父母不爱打扫卫生,不爱锻炼,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近来,家长们都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孩子们很高兴。

专家建议:保持你的好习惯。

第九件给我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孩子没有出生就开始学习,孩子刚睁开眼睛看世界就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目标也一个个地增多,学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所有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长拔苗助长。他们说:“我们要的是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来自家长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标要求。

第十件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我们的父母太严肃,太没有幽默感。”这就是很多孩子觉得影视剧里的父母很出色的一个原因,因为,那些父母总是和孩子一起欢笑。

专家建议:中国的传统使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面前就应该严肃,这样才有威严,其实,爱笑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本网站小编总结:据统计结果显示许多的家长们通常都认为在孩子的面前就应该严肃,这样才更加的有威严,殊不知,爱笑的父母才更加容易让孩子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笑声也更能够让孩子热爱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