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地发现孩子们本身存在的优点,多表扬他、肯定他、给予他希望,让孩子敢于憧憬梦想。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在你的家庭中闪动着怎样的色彩光芒。

红色──希望

红色代表希望。在日本的家庭中,经常能够听到母亲这样对孩子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这句简单的话看似平淡,但传递给孩子的却是接纳、认可和肯定的信息,是希望,更是梦想。它对孩子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和行为引导的正面影响极为重要。

父母经常给孩子鼓励、希望,帮助其形成梦想,可以引导孩子逐渐地迈向成功。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点,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地发现孩子的优点,表扬他、肯定他、给他希望,让他敢于梦想。

黄色──快乐

巴尔扎克曾说:“爱情浓厚的夫妻所养育的孩子,往往富于爱情的特色:温柔、活泼、快活、高尚、热心。”因此,父母之间要充满爱意,相敬如宾,帮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点击注册,浏览更多精彩资讯

快乐的父母懂得将快乐的事讲给孩子听,不仅能使孩子明白快乐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且知道如何去制造和珍惜快乐。另外,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经常引导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也是得到快乐的窍门。只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他才能真正地快乐起来。www.zJ09.com

橙色──温和、温暖

当孩子犯了错,或者在你情绪不好时,能否依旧温和地对待孩子,就要看你的修养了。

孩子犯了错,如果一时还没有认识到错误,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抵抗情绪。面对此时的孩子,父母要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听他说,给他机会把内心的怒气发出来,再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冷嘲热讽。

有时,考验源于你自己。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竞争的加大,你有时也会愁苦不堪,大发其火,甚至伤心哭泣。但这种情绪应尽量避免向孩子发泄,更不要随意流露出茫然、悲观之态,不要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看到你的笑脸,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昂扬乐观的心境。

灰色──朴素

首先,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在学业上要高标准,在生活上要低标准。作为父母不过分讲究吃穿打扮,孩子亲眼目睹,自然也以你为榜样,在生活上力求俭朴。

其次,要尽量满足孩子学习上的要求,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一方面你要爱孩子,但爱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家庭的难处,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面对生活,并把孩子的目光引到学习上。

绿色──民主

绿色是民主、和平、融洽的象征。要当好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就要摆脱传统封建家庭的唯我独尊、搞一言堂的教育模式,应发扬民主,提倡家人平等,有事共同商量。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切忌你一套我一套,弄得孩子心里生疑,无所适从。另外,要增加亲子交流,家庭事情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看什么电视、节日到哪里度假、生活怎样开支等等,只有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知心人,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述出来。

家庭呈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才能培养孩子讲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不骄不宠、自尊自强的好品格。

金色──光荣

家庭的榜样不可或缺,光荣的事例催人奋进。孩子永远是你最真实的镜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尊重、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对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孩子自然就不会信服,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能够在自身事业上奋发努力,获得光荣的成绩,无疑也是对孩子最大的激发和鼓励。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中的5个错误方式 你知道吗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想当然的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一个好的家庭可以给孩子的性格品行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五种错误的家庭教育,爸爸妈妈可以看一下,你们知道吗?

错误的家庭教育一:望子成龙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作为承载父辈自身生命和理想的延续,孩子被赋予了太多。望子成龙也就自然而然了。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固定的认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和强烈的不安。

错误的家庭教育二:拔苗助长型。

拔苗助长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我想,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按照客观规律来对孩子的正确家庭教育才能实现好的收获。

错误的家庭教育三:狼爸虎妈型。

我们从媒体都看到或听到令人咋舌的狼爸虎妈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在父母的集权高压教育方法下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化茧成蝶,欲火重生。我们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方法所带来的社会普遍意义所追求的成功的结果,但是这种功利性的结果对于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孩子来说,对于更长久的未来说是否是成功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与狼爸虎妈对立的是过分宠溺,过分宠溺的后果:要么造就的是纨绔子弟,要么就是唯唯诺诺的一个未来。

错误的家庭教育四:放任自流型。

很多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成为了留守儿童,许多孩子也在父母忙于经商图利间成为了问题孩子。孩子从小到成年需要经历一段认知历程,它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细心照料与良好沟通矫正,重生不重养对于孩子成长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这种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孩子的当下及未来极度的不负责任!

错误的家庭教育五:简单粗暴型。

父母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孩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动则拳脚相加。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它会使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以暴制暴,以毒攻毒,同时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行为。其次,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这严重的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选择离家出走,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有的在别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往往令到很多父母感到头疼。其实,家庭教育,可以是愉快的。下面介绍给您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要错过啦!

一、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二、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绘画或体育上有某种天分,做父母的你就应该给他提供一切机会去发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对的,鼓励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个孩子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让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来时,你应该给予他你所能给的帮助。

三、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这话听起来不言自明。但实际上,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良好的环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为集中,而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说他不喜欢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么就让他在厨房边上的餐桌上做作业。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四、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烦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向你的孩子讲述你工作中发生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和令你不高兴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发他的憧憬和热情,他会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话,我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如果你身陷于一份乏味的工作之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与孩子们分享的,那么就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你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时,孩子会从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动力。

五、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来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认为继续练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会转过神来同意你的看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应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做,他学过的东西都会收藏在他的经历中,永远不会浪费掉。

六、重视赞扬的作用

不断给你的孩子以赞扬是极重要的一条劝告,但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点也不傻。如果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时应说的是:“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阶弹得非常流畅。”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确对他的小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赞扬。

七、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在考试前变得十分焦躁不安,想着这次考试得失攸关,而一旦他们没能考好,就又会变得郁闷不乐。从理论上讲,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但是实际上,如果的确会有某种物质激励存在的话,多数孩子会表现得很出色。因此,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如果他们做得好,应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以示赞赏和鼓励。这样做是积极的推动,而且如果他们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过分愁眉苦脸。

八、让他们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经常冲着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儿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们孩子的心中刺了一剑似的,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伤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放松、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然后呢,当我们的“电池”重新充足电时,我们将精神抖擞,准备好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孩子也是一样。

家庭教育中的10个不要


1.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我们也许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清除家庭教育中的垃圾信息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在教育孩子上出现一些失误,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的垃圾信息太多。

所谓家庭教育中的垃圾信息,是指那种对家庭教育不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有负面效应的信息。

这种信息却被许多父母用来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经验,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有这样的言论:孩子太小,让他们玩玩,这时候剥夺他们的快乐是不应该的。他们认为孩子的快乐就是来自玩,不玩就不快乐了,真是这样吗?孩子探求知识,探求科学奥秘,了解他们自己未知的世界就没有快乐了?在一些父母的眼睛里,快乐只局限于玩,学习、求知成了苦差事。这种垃圾信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把学习视为苦事,孩子将来对学习还能有兴趣可言吗?孩子还能够把学习搞上去吗?这种“苦”“乐”观就是典型的家庭教育中的垃圾信息。

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种“顺其自然”的观点,意思是说,孩子的成长不要去规划,让他顺其自然,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其实,说穿了,持这种垃圾信息的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自己很懒,整天忙碌于麻将桌、舞池、茶社、酒馆,哪有工夫管孩子?由此就有了“顺其自然”的说法。他们这种不管不问的“顺其自然”只会导致孩子不辨是非,唯我独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社会中的事物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得靠父母去引导,去教育。没有正确引导,没有目标性的指引,孩子很容易出偏,等到坏习惯、坏思想基本形成,父母悔之晚矣。

在早期家教问题上,垃圾信息也不少。有父母认为,早期教育千万不能搞,孩子多学点东西就会骄傲自满,从而会影响学校的学习。他们认为,早期教育的结果会出现更多的“仲永”式的孩子。早期教育的优劣现在已经毋庸争辩,已有定论。早期教育的优势在现在的学生身上越来越多体现出来,可是这么一个已被事实证明的道理却还有人振振有词地提出反对意见,岂不怪乎?一个孩子在入园入学之前,没有一定的学习、生活、处世的基础,他就会落后于群体,孩子的自卑心理就源于此,这会带来一辈子的无穷后患,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家庭教育中的垃圾信息还远不止这些。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如何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下得到健康发展,仍然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孙子兵法”


学会当好“配角”

案例:唐爷爷的儿媳生了一对双胞胎,全家特别高兴,两亲家对小宝宝喜欢有加。为了满足两亲家对第三代的亲情,也为了给自己儿子媳妇彻底“减负”,决定将这对双胞胎“一分为二”异地喂养,老大全托给外公、外婆;老二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每隔一个月才回家与父母团聚一次。身为父母反倒一身轻松,仍过着小夫妻新婚期的悠闲生活,而身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不管白天黑夜,围着孩子“吃喝拉撒”转,用他们的话说,如同自己又多添了一个小儿子和小女儿……

观点:由于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祖辈参与孙辈教育必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是祖辈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亲子教育相比,毕竟是一个配角,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谁也无法取而代之。祖辈教育固然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难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常对孩子过度限制和保护,处处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心甘情愿成为孩子的“防空洞”,容易使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祖辈在对孙辈教育中,关键是如何擅长用其长而避其短,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乐于当配角。

形成家教“合力”

案例:饭桌上放着青菜、红烧肉和鲫鱼汤。冬冬的筷子似乎成了红烧肉的“直通车”。妈妈说:“冬冬,你已经成了小胖墩,不能光吃肉,不吃青菜。”一边说,一边将青菜夹到冬冬的饭碗里,谁知冬冬马上嘟起了嘴巴,把碗一搁,两道眼泪似泉水般往下流。这时,冬冬首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奶奶。奶奶的心开始“软”了,她马上用筷子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冬冬的饭碗里。冬冬妈妈“寸土不让”,从冬冬碗里夹起那块大肉,放进自己的嘴里。“哇……”冬冬放声大哭,奶奶又夹起第二块肉放进冬冬的饭碗……

观点:面对孩子的偏食,家庭中每一位成员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冬冬的奶奶不能没有原则的迁就孙子的不合理要求,甚至抵消儿媳对冬冬的教育。如果我是冬冬奶奶,面对孙子的目光,首先应态度鲜明,对孙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多吃蔬菜,才能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壮。积极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当好儿媳的配角。如果“这一招”仍然无效的话,那么与其在孩子面前与冬冬妈妈“对着干”还不如暂时回避,使冬冬失去一个支撑他的“靠山”。

要无缝隙“衔接”

案例:丁爷爷的孙子今年3岁,从今年起,丁爷爷就开始培养孙子独立吃饭的习惯,虽然孩子吃饭速度慢些,衣服会弄脏,但丁爷爷坚持不懈。但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是自告奋勇地喂小外孙吃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吃饭习惯处在进两步退一步的境地。

观点:孩子的外公外婆与爷爷奶奶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因此养育孙辈在客观上会存在差异。但为了第三代的成长,两亲家必须不断充电学习,不能倚老卖老,各行其是,只有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在科学养育的前提下,做到无缝隙“衔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孙辈教育有招数日前,在金宝贝早教机构上海普陀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首发式,上海家教专家乐善耀将自己当了5年外公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总结成亲孙教育读本——《乐爷爷的“孙子兵法”》,全书既体现祖辈对孙辈的融融亲情,又不越俎代庖、不迁就溺爱、更不固执己见……提倡祖辈以“开明、开心、开窍”来享受天伦之乐;还为0~6岁的宝宝家庭提供了46个隔代教养的招数,通俗、智慧、趣味,操作性甚强。

家庭教育中妈妈的语言禁忌


一天,朋友来家做客,桐妈忙着端茶倒水之际,桐宝懂事地招呼客人吃糖并代妈妈陪阿姨聊天,“桐桐长得越来越像爸爸了。”看着“小大人”似的桐宝,阿姨微笑着说。听了客人的评价,桐宝一脸的不以为然:“我长得才不像爸爸呢,爸爸的头是圆形的,我的头是尖形的。”“你的头怎么会是尖形的呢?”阿姨听得一头雾水,“你的头也是圆的么。”“我的头就是尖形的,”桐宝坚定地回答道,“妈妈经常叫我小‘奸头’!”

妈妈的语言禁忌

宝宝是可爱的花朵,他们的成长需要妈妈们阳光雨露般的呵护与照顾,可有时妈妈们的一些无心之言却无意中伤害到了宝宝幼嫩的心灵,那么哪些话是妈妈们的“语言禁区”呢?

语言禁忌一:恐吓的话

当宝宝顽皮不乖时、当宝宝任性哭闹时……很多妈妈都会使出“恐吓”的招数——“你再哭,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的确,这招儿用起来可能收效不错,但长此以往,却会使宝宝对生活失去安全感,甚至形成胆小怯弱的性格。

桐妈建议:当宝宝因为某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某种行为遭遇制止而哭闹时,妈妈们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先使宝宝的抵触情绪趋于缓和,再耐心地解释其中原因,帮他们分析要求的不妥或行为的不当。当然,妈妈们不要对宝宝的任何要求都习惯性拒绝,那些相对合理的要求不妨满足他们。另外,妈妈们也可以使用冷处理的方法对待宝宝的哭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学习自己调节情绪。对于宝宝的那些不听话行为,妈妈们就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了,不妨摒弃说教和唠叨,换种表达方式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桐妈发现相对大呼小叫,桐宝更乐于接受建议和商量——“如果桐桐能把玩具收拾起来,妈妈会特别高兴!”“桐桐,你来决定还要看多久电视。”

语言禁忌二:嘲笑的话

相信没有哪个妈妈会真心嘲笑自己的宝宝,但有时妈妈的一些话语却让宝宝听出了“嘲弄”的味道:比如,妈妈故意模仿宝宝的发音不清或语病;再比如,妈妈笑话宝宝的想象不切实际,等等。这些不当行为会导致宝宝胆小紧张、不敢尝试、羞于表现、缺乏自信。

桐妈建议: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交流及相处应是平等的,妈妈要对宝宝积极的表现表示认可,对宝宝勇敢的尝试表示赞赏,切忌不断重复或嘲笑宝宝的不足。当宝宝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胆小、自卑等情绪时,妈妈要不断鼓励宝宝,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并用尽可能积极的态度帮助宝宝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语言禁忌三:发泄的话

“你能不能自己待会儿?”“你怎么这么烦人啊?”“我真多余生你!”这些妈妈随口而出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话,对宝宝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它会严重伤害亲子感情,还会引发宝宝焦虑、不安、紧张、敏感等情绪,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育。

桐妈建议:妈妈在和宝宝相处时要尽量保持平静且愉快的心情,不要将自己的压力、烦躁等不良情绪发泄在宝宝身上。桐妈的办法是当情绪不佳时,会将桐宝暂托外婆或桐爸照管,自己做一些诸如看书、画画等能够平复情绪、舒缓心情的事情,切忌让宝宝成为妈妈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或替罪羊。

语言禁忌四:打击宝宝自信的话

“你能行吗?”“你确定你能做好吗?”妈妈说这类话也许是为了避免宝宝骄傲,也许是为了激励宝宝进步,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样质疑的态度只会严重打击宝宝的自信。

桐妈建议:妈妈们请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宝宝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吧,要知道宝宝的成功源于妈妈积极的暗示,宝宝的优点源于妈妈不断的发现,宝宝的成长需要鼓励、需要赞扬、需要欣赏、需要张扬、甚至需要骄傲,所以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告诉宝宝“你真棒”。

另类家庭教育方式——不理不睬


不理不睬也是一种管教方式。

不理不睬和奖励恰恰相反。不理不睬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给予任何的奖励或援助――孩子犯错,父母故意视而不见。当然有许多时候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有时候这一招倒是很管用。

有时候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父母甚至可以径自走出房间不理会在发雷霆的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失去观众了。 

孩子干扰你时,采用视而不见的方式也有可能见效。

有时孩子干扰你,你表现得很在意,那他们便不会就此罢休。这下子他们可成功了!

但如果你不理不睬,他们下次就不会在你忙得不可开交时故意吸引你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没有用。

当然你需要事先和他们沟通,你可以告诉他说:“如果我正在和别人谈话,你要找我只要过来站在我的身边,我一定会在一分钟内看看你为什么要找我。

但要是你一直叫我,而且在旁边吵闹,我就绝不会理你。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在一分钟内注意他,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孩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