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妈妈们,想得更多的是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环境,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同时也包括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妈妈们不仅在给宝宝吃用等方面精益求精,更唯恐让宝宝受一点精神或情绪上的不良刺激,总之是呵护备至。于是我们的孩子面对困难总是不知所措,总是退缩,总是失败。在最近几年的多次中国日本孩子的对抗赛中,我们输得淋漓尽致;媒体新闻报道中,总出现这样的画面学校孩子做值日,扫地的却是父母们。

随着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的提高,住高楼者越来越多,加之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进入千家万户,孩子的活动空间少了,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都受到限制,他们的感觉、运动与协调功能得不到均衡发展。对方向、距离、快慢速度与时间等概念的建立都受到限制,而且家长对儿童时期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多偏向于听觉与语言功能方面。例如让儿童早早学弹钢琴、拉小提琴、背唐诗、学英语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适应环境能力和与自然相处的能力。

一些明智的父母会为孩子设计一些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但父母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制造”这些“困难”时,必须要适度,而且方法要正确,否则会有相反的效果。

遭遇困难是针对智力正常地孩子,父母有意为其制造一些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难题,让他自己面对,自己解决,适当的时候父母可以提供帮助。儿童学习困难,父母应当首先弄清原因,所设置障碍时,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

扩展阅读

美国怎样防止孩子遭遇性侵犯


在美国,孩子被强暴和性骚扰是刑事重罪,要受到严厉的惩处。为了避免孩子遭遇强暴和性骚扰,从孩子幼年时,就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幼年教育有两个阶段,学校教育有四个阶段。也就是说,从出生到18岁,孩子在六个阶段要接受防止强暴和性骚扰的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一、针对幼儿:

(1)每个孩子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

(2)某些成人接触孩子的身体是正常的,例如:父母给孩子洗澡,医生或护士给孩子检查身体;

(3)如果某人接触你(指孩子)的身体,使你感到害怕、滑稽或惊讶,你一定要告诉家长。

二、针对学前儿童:

(1)当孩子不想被其他人接触身体时,可以明确告诉他人;

(2)孩子在盥洗室里,成人可以帮助他(她)清洁阴茎或阴户;

(3)一个大人在没有正当理由时,去观察和触摸某个孩子的阴茎、阴户或会阴部,这是错误的;

(4)如果某人触摸你(指孩子)后要你保守秘密,你一定要告诉家长;

(5)如果某人触摸你(指孩子)让你迷惑不解,你也一定要告诉家长;

(6)如果一个成年人用不正常的方式触摸或观察孩子,孩子本身是没有错误的;

(7)多数成年人从未虐待过孩子;

(8)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遭遇性虐待。

美国学校性教育“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和性骚扰”课程讲授大纲

第一级,针对5-8岁(小学低年级阶段):

(1)人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

(2)身体的每个部分是个人的隐私,应受到尊重。包括:嘴唇、乳头、乳房、胸部、阴茎、阴囊、阴道、阴户和臀部;

(3)没有人可以随意触摸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除非是健康原因或清洁身体;

(4)儿童也不能触摸其他人身体的隐私部分;

(5)儿童性侵害是指某人触摸了某个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而并非健康或卫生原因;

(6)性侵害也指某人要求儿童触摸他/她的身体的隐私部分;

(7)“男孩/男人”或“女孩/女人”之间也可以出现性侵害;

(8)每个人,包括儿童,都应告诉他人,当一个人不想被触摸时,不要去触摸其身体;

(9)如果一个儿童遭遇了不适当的或不舒适的触摸,他/她应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成人。成年人应为他/她保守秘密;

(10)儿童可能受到一个陌生人或熟人的性侵害;

(11)如果某人甚至某个家庭成员对男孩/女孩进行了错误的或不适当的触摸,孩子是没有过错的;

(12)如果一个陌生人企图接近一个男孩/女孩,儿童应赶快跑开,并告诉父母、老师、邻居或其他成年人;

(13)多数人从不虐待儿童。

第二级,针对9-12岁(小学高年级阶段):

(1)性侵害是很普遍的,即使许多人不想谈论它;

(2)性侵害通常是由孩子认识的人来施行的;

(3)性侵害的施行可以是一个成人、一个青少年、或者一个儿童,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4)大多数的性侵害包含了隐私、贿赂、欺骗、恐吓或暴力;

(5)如果一个儿童遭遇了不恰当和不舒适的触摸,他/她可以告诉一个所信赖的成年人。如果这个成年人不可信赖或不能帮助他/她,儿童可以告诉另一个成年人,直到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6)性侵害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触摸;

(7)当人们在进行性侵害时,他们可以出现许多矛盾的情感,包括情绪困惑、愤怒、恐惧、犯罪感、惭愧、孤独、无价值、沮丧和无助感,或者情绪特殊、想往、爱恋、需求和照顾。许多人都在帮助有性虐待的年青人,他们是学校咨询师、老师、医生、宗教领袖和警察;

(8)尽管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因为这也可能是不安全的;

(9)某些人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

(10)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

(11)性骚扰是违法的;

(12)你们学校关于性骚扰的法规是。

第三级,针对12-15岁(初中阶段):

(1)性侵害的性接触,包括了接吻、侵害者触摸隐私部位、触摸侵害者的隐私部位、被侵害者强求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或者是阴道性交、口交或肛交;

(2)性侵害不包括展示色情电影、杂志、网站或其他媒体,不包括拍照、摄像或录音,也不包括观看性的表演;

(3)性威逼是指一个人使用威胁或武力,以便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4)没有人可以强迫另外的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性行为;

(5)性攻击是指一个人强迫和他人有任何一种亲密的性接触;

(6)性攻击可能发生于身体暴力或心理威胁。

(7)性攻击时,无论是阴道或肛门被插入,都称为强奸;

(8)男孩/男人和女孩/女人都可能被性攻击,尽管更经常的报道是针对女孩/女人的;

(9)实施性攻击的人往往不易看出是坏人;

(10)由一个熟人、朋友或在约会时的性攻击,通常称为熟人强奸或约会强奸;

(11)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强迫他人从事任何类型的性活动;

(12)性攻击是一种犯罪;

(13)一个受到性攻击的人应马上报告警察,且警察应马上开始调查;

(14)在潜在的性攻击境遇中,能进行自我保护的措施包括学习自卫技术、评估处境是否危险、避免饮酒和服用其他药物、开发自信的技能;

(15)不是所有的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和性骚扰都能被阻止;

(16)家庭暴力时指在情人约会、共同生活或婚姻状态中,对有亲密关系的人进行的心理和/或生理的性侵害;

(17)在情人约会期间实施的心理和/或生理的性侵害,也称为约会暴力;

(18)有性侵害、性攻击、或家庭暴力经历的许多人,往往在他们的生活中的一些有某种意义的时候实施性虐待;

(19)许多社区资源能帮助已遭遇性骚扰、性攻击、或其他暴力形式的个人,包括咨询顾问、教师、医生、宗教领袖、强奸危机中心、家庭暴力组织、和警察;

(20)性骚扰可能发生在多种场所,包括学校、工作场所、和课外活动场所;

(21)在某个社区,你可以打电话获得性侵害、性攻击、家庭暴力或性骚扰的信息。

第四级,针对15-18岁(高中阶段):

(1)遭遇性侵害或性攻击的人可以从社会支持机构、咨询机构和保健机构获得资助;

(2)是否报告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或性骚扰,是个人的决定。但受害者做出这个决定有时是困难的;

(3)从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或性骚扰的报告中调查或判定其结果,分析受害者的遭遇是困难的。

交往中孩子遭遇挫折怎么办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成人应该怎么做呢?

1、不嘲笑孩子。孩子缺乏社交经验,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成人不应嘲笑孩子笨,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

2、不包办代替。有许多成人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这是不现实的。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千方百计地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3、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成人应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成人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4、帮助孩子加强社交的目的性、计划性。孩子在同别人交往时常常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成人可在孩子交往前有意识地提醒孩子,设想交往的过程及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当教给他一些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对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再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较顺利地克服困难。

另外,成人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美德,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儿童早教:家有学习困难的孩子


我的孩子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爱心浮气躁、发火,有时还哭、闹脾气,便是不愿学习,真令人心急。

权威专家解释:

孩子在学习中碰到困难爱心浮气躁、发火、哭、闹脾气,它是孩子在向大家发信号,表明她们在遭遇学习困难的情况下欠缺积极主动的解决方式。当孩子出現这类状况的情况下,大家最先要对孩子碰到的困难做一个剖析,也就是要分辨孩子碰到的是啥困难,随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寻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缘故,那样才可以出示适合的适用和协助。

曾经的我把孩子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做了一个品牌形象的区别——“真”困难和“假”困难。说白了“真”困难,就是指的确因为孩子学习缺乏经验,学习方式不善,或是学习习惯性欠佳,使学习每日任务和学习工作能力中间产生差别,孩子从而感受到的学习困难;说白了“假”困难就是指学习每日任务和孩子工作能力中间并沒有具体的差别,而只是是因为孩子平常太过依靠成年人,不愿意动脑子或是担心试着解决困难而觉得的困难。

假如您的孩子归属于第一种状况,您要先向教师掌握孩子校园内的学习状况,另外融合在家中中对孩子学习活动的观查,协助孩子把握学习的专业技能,并产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性。如激励孩子在了解的基本上不断完善专业知识;教會孩子举一反三,使学得的新专业知识立即消化吸收了解;激励孩子动脑子解决困难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协助孩子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间取得联系并产生优良的知识体系;协助孩子慢慢产生预习,课上专心致志认真听讲,课后练习立即进行工作等优良的学习习惯性。

假如您的孩子归属于第二种状况,您就需要在生活起居中有给与孩子磨练信念、解决困难、提高摆脱困难的胆量和累积摆脱困难的工作经验的机遇;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各样主题活动,不大包大揽,防止在孩子的身上滋长懒散、依靠、怯弱的欠佳品行。留意在学习全过程中塑造孩子的细心和恒心,避免 她们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不管您的孩子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是“真”還是“假”,以下内容是协助孩子摆脱困难时应当遵照的基本准则:

1.给孩子的学习引入驱动力。

在充足掌握孩子学习现况的基本上,和孩子一起探讨,协助孩子正确对待自身,发觉个人优点和优点,取长补短,制订适当的学习总体目标,使孩子尽早感受到学习取得成功的满足感,逐渐创建信心和学习兴趣爱好;

2.适度管控孩子的学习全过程。

在孩子怯懦和胆怯时多给些勉励和鼓励,在孩子有一定的发展时多给些毫无疑问和激励,在她们低落时多给些关怀细心。

3.关键塑造孩子的学习责任心。

马卡连柯以前说过,“沒有责任心就不容易有真实的工作中”。学习活动也必须有责任心。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都说明,学习责任心和学习考试成绩中间存有明显的成正比。因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要从点点滴滴事儿学起,塑造孩子对学习活动的责任心,让孩子搞清楚学习并不是爸爸妈妈的事儿只是自身的事儿。父母能够 运用孩子的学习內容,将学习的內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融合起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到学习针对自身的实际意义,那样就能逐渐塑造学习的责任心。

妈妈如何面对与孩子交往困难


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样重要的。有专家研究指出,家长处理事情的方法会极大影响儿童心理和行为。那么,家长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以保证宝宝的身心健康呢?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戴那顶黄色帽子去幼儿园。”妈妈对孩子说。“不,我喜欢红的。”孩子表示反对意见。“不行,只有你一个人戴红色的。”妈妈坚持。在妈妈的坚持下,孩子只好戴着不喜欢的黄色帽子去了幼儿园。他发现另一个小朋友戴着红帽子,就为难起他来,并且带领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欺负他。

儿童交往困难

分析:

孩子终于听了妈妈的话,勉强戴着黄帽子去幼儿园了。可是内心非常不满,所以他用妈妈的方式开始为难起小朋友来了。显而易见,孩子的心理是前后自相矛盾的。这是感情在作祟,对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怀有嫉妒和怨恨的心理。

为妈妈支招:

妈妈那种因为只有你与众不同,所以不许戴的理由是错误的。服装也好,随身带的用品也好,要根据个人爱好而定,要承认这种自由。当然,出于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要求孩子戴黄帽子的规定例外。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须耐心说明理由,让他听明白,想得通。当孩子毫无理由地被强求保持一致的时候,就会找别的孩子发泄他的不满。这是孩子欺负人的一种类型,应该引起家长注意。

场景:在外是豆腐

“你真是个窝囊废!”妈妈向受了欺负的孩子说。“……”孩子不吭声。“人家打了你,你就应该打他。”妈妈更生气了,不禁吼起来。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孩子都低着头,一声不响。

分析:

受欺负的孩子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回到家里向妈妈诉苦:昨天小强对我如何;今天阿义对我如何。这种类型的孩子,多半不是真正受欺负的孩子。也就是说,从客观上看,他不是受欺负的对象,有一点小事,他就觉得受了欺负。另一种类型是真正受欺负的孩子—他虽然有时也向家长诉苦,但更多的是表现出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的神态。 

为妈妈支招:

孩子被欺负,大多数发生在幼儿园,家长看到的时候很少。因此,家长能够照顾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留心下述两种情况:对第一种类型的孩子,不要认为他是受欺负的孩子,为他担心,把他关在家里自己带他玩,这些做法都会产生反效果。对于这种孩子,应该改变平时“温室里的花朵”的教育方法,不能只让他与家长生活,应该让他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他的抵抗力。对第二种类型的孩子,则要请求园方出面积极采取具体措施,扭转孩子受欺负的局面。

儿理心理学研究

场景: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

“你在幼儿园说话要大声些。”妈妈对宝宝说。“是大声的嘛。”宝宝有些不满意地嘟呐。“撒谎,老师都告诉我了。”“……”妈妈很苦恼。她不明白,在家里声音洪亮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怎么就成了“小绵羊”?

分析:

“我想大声讲话,可怎么也说不出来。也想玩个痛快,可就是不行。”这就是孩子的心情。问题在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幼儿园。一回到家,他说话的声音大了,身体也运转自如了。为什么在幼儿园和在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是因为孩子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心理压力太敏感,有一种压抑感。也就是说,由于紧张,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都受到抑制。在家里没有压力,身体里的能量当然就能自由地释放出来了。

为妈妈支招:

妈妈首先要停止对孩子的鼓励和催促,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因为幼儿园集体生活形成的心理压力不是孩子对抗得了的,所以孩子应该做的就是培养他对这种集体生活的承受力。

具体做法是和幼儿园的老师商量,请他们协助找出一个性格老实、内向,以及具有“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这种倾向的孩子,把他的家长介绍给你,让这两个孩子互相往来。今天在这家吃点心,明天在那家洗澡,让他们生活、游戏在一起。因为彼此都是内向性格,两人都能得到人际关系的基础训练,培养起抵抗力。另外,请幼儿园把他们两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对集体生活的压力逐渐获得抵抗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