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当你的孩子遭遇嘲笑”,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被别人嘲笑,你该做什么?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认真地听孩子讲述事情的整个过程,是你给他提供帮助的重要前提。听完孩子的诉说,你可以说:“这样肯定让你感到非常难受。”这时,父母不要做任何判断,先直接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找到了心理依托,就会很信任你。

和孩子商讨对策

接着,你可以开导你的孩子,比方说:“我记得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被别的小朋友说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被别人戏弄、嘲笑是非常孤单的事情,当听说你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会让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立,同时他也会愿意继续听你说下去。这时,千万不要认为你已经可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了,你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我们该怎么办呢?”因为在孩子自己成功地解决问题时他才会有成就感,这能帮助他树立起一种自信心。

给孩子心理支持

或者你也可以站在戏弄者的角度,通过某种方式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你很难相信,其实那些小朋友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和孩子说呢?因为这可以使孩子认识到那些孩子自身也是有缺陷的,他们并不是那么可怕,他们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wwW.Zj09.coM

细心观察了解孩子

最后,你可以问:“孩子,你需要妈妈为你做什么呢?”孩子也许需要,也许不需要,因为他们可能会觉得家长的介入会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但是作为一种选择来提供,这是很重要的。

一些孩子对于别人的玩笑过于敏感,如何与你的孩子沟通取决于你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你的孩子是不是特别敏感?他们经常会自己嘲笑自己吗?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吗?他与大多数的孩子相处得怎么样?

如果你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被嘲笑的对象,而且孩子已经习以为常,这时你就得求助于学校或者心理咨询中心了。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入园遭遇挫折有助孩子成长


宝宝入园的高峰期,妈妈们也进入了忐忑不安的焦虑期。在自己呵护下生活了3年的宝宝能顺利适应新环境吗?有些任性或胆小的宝宝多久才能融入新集体?会和老师以及小朋友相处得好吗……其实,有些挫折是新入园宝宝必须经历的,妈妈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配合老师,缩短宝宝入园的适应期,让他们上好踏入社会的第一课。

挫折1——分离焦虑

冷女士:芸芸从上幼儿园的第二天起就又哭又闹,送她到幼儿园,她抓着门把手死活不肯进,可让我心疼了,只有站在门口远远看着她才放心。

王婵老师(经五路幼儿园):3岁之前的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的敏感期,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自然会不适应,再加上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宝宝就更紧张了,所以每年的入园初期,新生都会哭成一片。

对策:1.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或者和老师商量陪孩子在幼儿园度过前几天,让宝贝慢慢熟悉新环境。2.一开始可从半天班开始,一周后再上全天班。3.对老师表现出足够的信任,并对宝宝的入园表现出高兴的心情,这样可以感染宝宝以愉悦的心态入园。4.一旦决心让孩子独立入园,一定不要在门口观望,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挫折2——被忽视

解女士:幼儿园里一个老师照看那么多宝宝,会不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啊。

赵冰园长(大地明珠幼儿园):在家庭中孩子是被关注的中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但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照看十多个孩子,对宝贝的关注度肯定要小于家庭。当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后,会想办法引起老师的关注,而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关注点也会慢慢从自我中心向他者转变,对孩子而言这也是一种成长。

对策:1.入园前,可逐渐减少家人对宝宝的关注度,增加其独处时间。2.教给宝宝在自己感到受忽视时,如何向老师表达这一感受。3.引导宝宝往好的方向想,如鼓励他回忆幼儿园里有趣的事,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挫折3——反复生病

吴先生:同事的儿子入园不到一周就感冒了,还伴有腹泻的症状,听说这是新入园的孩子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可能该怎么避免呢?

王婵老师:新生入园确实容易生病。一是因为孩子刚离开熟悉的环境,心里很焦虑,引发免疫力下降。二是孩子从家里的小环境进入幼儿园的大环境,一下子接触到那么多人,增加了交叉感染细菌的机会。三是因为幼儿园的作息打破了孩子原有的作息规律,加上活动量突然加大,也容易生病。

对策:1.可在家里“试入园”,即把宝贝的吃饭睡觉时间提前和幼儿园统一起来。2.加大孩子的活动量,锻炼好身体,增强抵抗力。3.新入园时让孩子多喝水、吃水果,补充因哭闹而流失的水分。

挫折4——缺乏自理能力

蒋女士:听说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助宝宝穿衣、入厕,那还需要我们家长提前教给宝宝吗?

赵冰园长:幼儿园老师会在新生入园的前两周集中教孩子自己穿衣、入厕等生活技能,但父母最好还是提前教会孩子,否则入园后学得慢的孩子会很有压力。

对策:1.入园前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系鞋带、睡觉、上厕所。

2.多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如帮妈妈递水杯、拿东西等,这也能增强孩子独挡一面的自信心。

因此,当孩子哭闹时,不要过于保护孩子或者听从孩子要求,回家呆几天,这样反而更不利于适应幼儿园生活。

不要让你的孩子遭遇冷暴力


孩子做错事,逮着就是一通猛打,家长都知道这么做,可能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甚至心灵扭曲。但是,如果孩子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冷漠对待,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其内心世界不管不问,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它对孩子的伤害,成年后很难消除——

两次提拔之前他都临阵辞职

在单位领导宣布提拔任命之前,郭磊(化名)又一次突然辞职了,很快,他又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再次从底层做起。这已经是短短两年里,他第二次在明知道要升职的情况下,却莫名其妙地辞职了。他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周围同事感觉纳闷,更让做父母的恨铁不成钢,气得几天不愿跟他说话。

“人不仅对失败有恐惧,对成功也可能过于恐惧。”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耿耀国博士说,《圣经》里有个叫“约拿”的人,据说上帝要他到尼尼维城去传话,这本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和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可是,当理想即将成为现实时,他却产生了畏惧,他害怕自己不行,就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称为“约拿情结”。

显然,郭磊出现了“约拿情结”。心理学家分析,在我们小时候,由于自身条件、能力有限,容易产生“我不行”等消极念头,假如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成长机会,这些念头可能一直伴随,甚至影响一生,尤其当成功接近时,恐惧心理更明显。

父母只关心学习成绩让他不断“惧怕”成功

难道是从小缺乏安全感导致了郭磊的“约拿情结”?“我不是害怕成功,而是讨厌成功。”在心理咨询室,郭磊道出了其中缘由。原来,上初中之前,父母都特别疼爱他,关心无微不至,然而,一切在升初中以后彻底改变。

“他们只关心我学习的好坏,我和同学相处咋样,心情好不好,就统统不管不问。”为得到父母的好脸,他拼命地学习,成绩也确实不错。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又有点恨父母: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其他同学的父母那样嘘寒问暖?好不容易熬过十年寒窗苦读,成绩优异的郭磊理应顺利考上大学,但他在高考时却突然高烧不止,而考试一过,烧就自然退了。可想而知,这次考试一败涂地。但是,他却死活不听父母让他复读的意愿,自己找了工作。后来,他靠努力赢得领导赏识,可就在提拔前一天,却出现前面所说的“辞职”一幕。

“长期以来,父母对郭磊态度冷漠,对他的学习成绩过度关心,这种‘冷暴力’式的交往方式,严重影响亲子关系,让他在潜意识里对父母产生愤怒和报复情绪。”耿耀国说,之所以他在每次提拔前辞职,就是对父母把他的成功当“面子”的一种报复。

没有父母的关爱孩子易缺乏自信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采取“冷暴力”式的交往方式:有的对孩子态度冷漠,常常爱答不理;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经常把孩子批得一无是处;有的则和郭磊的父母一样,只关注学习成绩等。

“不管是哪种家庭冷暴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人格发展。”耿耀国说,对孩子态度亲近、温暖,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他充分自由,这种交往方式,亲子关系最好,对孩子成长也最有利;反之,对孩子态度冷漠,又控制严厉,就最糟糕不过了。

“如果青少年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甚至得到的是冷嘲热讽,很容易产生‘同一性危机’,会缺乏自信、情绪抑郁、控制力差。”耿耀国说,个人对自己的判断与他所认为的别人对他的判断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从小和他密切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从他们那儿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这些孩子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的要求加以对比,形成内部的同一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权威,总是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父母对自己态度漠视、没有反馈,或期望过高、评价太低(比如说自己这不行那也不是),或冷嘲热讽、大批特批等,就会导致同一性危机和混乱,有的人就会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导致退缩性人格,而有的却胆大妄为,甚至无法无天、触犯法律。

合理期望、积极沟通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他充分自由

显然,杜绝家庭冷暴力,关键是看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怎么把握好控制和放任、温暖和冷漠这两种“度”。

“中国人比较含蓄,很少开口说爱,多是以‘期望’式的方式传达爱意、影响孩子。”耿耀国说,这种方式不是不好,如果期望合理,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获得必要的自由,但前提要看,这是什么样的期望。首先,家长的期望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其次,期望要全面一点,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智力,要多一些社会性目标,比如期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或善于和人相处的人等。

此外,家长要了解孩子,用平等的沟通代替冷嘲热讽、批评甚至威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的个人选择;注意观察孩子的特长,及时鼓励孩子好的改变;对孩子的缺点、弱点,不能拿人格说事,要就事论事,多引导,多帮助。

“家长还要给孩子留有充分的成长空间。”最后,耿耀国提醒,一些家长控制孩子自由成长、急功近利的强制做法,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甚至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最近刚上幼儿园的乐乐回家,身上总是带着伤,有时候是手背被划了一道,有时候是身上有的青一块紫一块,问孩子怎么弄得,也说不清楚。妈妈心里很担心,不知道是不是遭遇了校园暴力?这时候要怎么做?

孩子受欺负家长的错误反应

在幼儿园和学校里,孩子被同学欺负是常见的事情,当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后,难免着急,甚至生气。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下面两种错误的反应:

一、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这样一来,会使事态扩大化,不利于解决事情,同时,如果这件事孩子本身也有错,容易养成他是非不分的习惯。另外,由于父母出面保护,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依赖父母解决与同伴的冲突,会产生依赖性。

二、家长气自己的孩子没用,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为什么不揍他!”如此一来,习惯成自然,孩子可能会演变成小暴徒,渐渐变成施暴者,当然,若孩子没有能力反击,他可能也因此变得更加自卑。

其实,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不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所以孩子们刚刚打过了,眼泪一抹,又搂抱在一起亲密无间的玩。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的过于严重。如果让孩子打回去,这其实是在传递给他们一个错误的社会交往方式,当孩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会变成一个攻击性强的儿童。这样的孩子,朋友比较少,对他将来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家长要让孩子多动脑子去思考,想办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超出了普通打闹的范围,家长应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孩子严肃大声地向对方表达抗议:“我不喜欢你打我,你不可以再打我。”使对方知道打人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同时,你有必要把发生的事告诉孩子的老师,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当然,你也可以联系这个“侵犯者”的家长,让他们知道发生的这些事情,并告诉他们,你希望这一切立即停止。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切不可用指责的口气,否则会使矛盾升级。作为父母,除非万不得已,请务必坚持教导孩子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

教会孩子如何不被欺负

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负才是重要的。

1、孩子被欺负,家长切忌只观一面

孩子年龄小,和小伙伴发生争吵甚至出手打人都是正常,家长无需过分担心,更不要将孩子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家长之间或家长与对方孩子之间的“战争”。家长作为大人的身份对于其他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不要再以恫吓的方式或者斥责的方式教育对方小朋友,只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家长要及时制止对方孩子的打人行为,要求他归还抢来的东西,跟他讲道理,告诉他“小手是用来拥抱的,不是用来打人的”。如果不凑效,可以告诉老师或他的家长。

2、教自己孩子学会分享和宽容

孩子受欺负是给孩子上一堂思想教育课,这是培养孩子学会宽容的好时机。打架冲突是孩子进入孩子们之间“小社会”不可避免的事情之一,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怕他,因为你越怕他,他就越欺负你;不要以牙还牙,因为打人是错误的,如果你也打人,你也错了。在别人对自己的行为道过谦后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建议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跟对方交换,两人轮流玩;勇敢地伸出手去和对方一起玩,只要不打人、不争抢,都可以成为好朋友。

3、提前演练应对方法防被欺

比如教孩子在独自遇到攻击性的大孩子时选择迅速离开,避免受到二次攻击,尽快向周围成人寻求帮助。

光是选择离开是不够的,还可以教孩子在受到攻击时双手推开对方胳膊或者抓住对方的胳膊,同时双眼严厉瞪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威严。

还要教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关键部位,比如头、脸等。可以教孩子练习两手握拳,两臂弯曲,横于面部,护住脸部的基本自我保护姿势。紧急情况下,先还击保护好自己,再呼叫寻求成人的帮助。

4、受欺负后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

其实,很多调皮的孩子在刚开始欺负别人时,可能只是无意行为。但是,当他发现你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会强烈反抗,很好欺负后,他就会从这种欺负行为中得到满足,从而得寸进尺,有意欺负你。因此,要让孩子意识到,一味地忍让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欺负者的气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

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会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当遭到其他同学的欺负时,要敢于用语言表示自己的态度,制止对方的侵犯。孩子们的一些欺负行为往往是为了取乐,如果看到被欺负的人如此坚强,一般会很无趣地离开。其次,让孩子学会适当的行为反击。因为有时,受欺负的孩子表现出一些勇敢的反击行为,也能让人震惊,从而停止其他孩子的暴力行为。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与其家长像老母鸡一样,总是把孩子护得紧紧的,不如把自护本领早一点交给孩子,这个自护本领就是,让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独立面对外来的各种挑战应付各种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海归派子女教育遭遇尴尬


国内的教育是否真的那么不可救药,到底症结在哪儿?症结主要不在硬件,不在条件,而在于我们心里,在于我们把现有做法看得天经地义,稍有偏离便惶恐不安。可是,任何做法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环境变了,我们却仍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九月要到了,妈妈们又开始为孩子入园焦心。有很多老师说,如果家长陪,孩子就离不开;如果从半天开始过渡,孩子就会一到中午就闹着回家。为什么就这么不相信孩子?我们幼儿园一年半以来,每个孩子都是从家长陪开始,2岁的孩子都从半天开始过渡,每个孩子都很快独立,没有那么痛苦的过程。国内外多少幼儿园的经验都已经证明,如果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慢慢地适应,他们是可以自己逐渐独立的。

听说过这种说法:孩子学游泳都得硬着心肠让教练扔到水里,两星期就能学会,不然学不会。我儿子没有被教练扔到水里,仍然学会游泳。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一个自信、充满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孩子。最容易改变的,是外部环境。最难改变的,是人的内心。

宝宝初入园 遭遇交友困难咋办


入园之后,有的宝宝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可有些宝宝,入园都好几个月了,还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好朋友。其实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到 幼儿园带给他的快乐,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宝宝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才能体会到同伴交往的乐趣。宝宝学会如何与老师交往和沟通,才能 形成更好的师生互动。能够与小朋友、老师友好相处的宝宝就会更喜欢幼儿园了。

但宝宝在幼儿园交朋友,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逐一为家长们解答吧!希望通过小故事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1、不合群的小孤单

一岁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他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丁丁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躲在爸妈和爷爷奶奶身边,不愿参加同龄小朋友的游戏,对人家给他的新鲜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

怎么办: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 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

2、爱现宝宝讨人厌

有的孩子知道的知识可能比较多,他老是问很多问题,老是特别活跃。怕他上课老是爱表现,老师又讨厌他,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要收敛一点?

怎么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大家都要说,一个轮一个的说,我们听听别的小朋友怎么说。这就是幼儿园。为什么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一个重要阶段呢?只有在和群体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够切切实实地懂得什么叫做轮流,什么叫做等待。

3、圈子小,朋友少

“今天小文生病没来,我自己一个人玩。我画了一张问候卡给他喔!”有些孩子是领袖型或万人迷,人气指数超级高,但也有些孩子只跟特定的孩子玩。 大部分爸妈总是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不要只跟几个人在一起。其实,只有少数玩伴的孩子,也许才能交到真心的好朋友,甚至是从小到大持续往来的朋友,成为 一种安定心灵的力量。

怎么办:只跟少数人作好朋友的孩子,爸妈可以观察孩子之间具备哪些特质。例如:都喜欢玩拼图、下棋;有没有欠缺什么?例如:不喜欢运动游戏,这 时就要找机会培养新的兴趣和能力,增加和其它不同特质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对于有时喜欢独处的孩子,爸妈都应该欣喜,因为能够“独处”,也是一种重要的能 力。

4、吵架了互不理睬

“今天玩扮家家酒,没让安安当公主,她就生气不跟我玩了。她还骂我最讨厌!”明明是好朋友,却可能因为一时的行为而吵架。有些孩子会因此伤心、 难过,有些会另结新欢,大多数孩子在小小年纪倒不会记仇吵到底,有时争吵完后,因为下一个活动是彼此都喜欢的,又慢慢玩在一起了。擅长表达的孩子可能还会 说:“那你下次不可以那样骂我!”

怎么办:和朋友争吵,心里一定难受。爸妈可以表达自己理解孩子难过的想法,例如:“吵架真不好玩!”同时要帮助孩子理清“两人在吵什么?”千万 不要代替他决定还要不要交这个朋友。如果孩子在吵架后一直被拒绝,觉得很沮丧,就需要先重建他对自己的肯定,然后才做下一步的沟通。

5、我交不到朋友!

“我不要去学校,都没有人跟我玩。”这是孩子不肯上学常见的理由。新入园的小朋友如果个性比较内向或爱哭,就不容易很快融入群体中。也有一些孩子是长期都抱怨没有朋友,可就牵涉到孩子的特质、行为了。

怎么办:先了解孩子背后的问题,例如:是每天都没有朋友一起玩,还是只有某一天;趁着接送孩子时,听听别人眼中的他是怎样的小朋友。孩子打扮干干净净、学会一种拿手游戏、练习说:“我也要玩。”

宝宝遭遇幼儿园面试了吗?


“现在教育方式真是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上个幼儿园都要面试,难道BB每次检查身体的保健卡就不能说明问题吗?小小年纪就要面临这样的压力,为什么?太累了,孩子累,家长更累!我家BB明年正好上幼儿园,现在就要烦这些事了!谁能告诉我要面试些什么?唉,真没办法!”网友“阿哇壹”在网上“抱怨”。你家宝宝遭遇幼儿园面试了吗?幼儿园的面试,都问些什么问题呢?你会为幼儿园的招生面试提前准备吗?

宝贝的第一次考试

“面霸”,原来是指参加过很多次面试的求职者,其背后蕴藏着求职压力。如今,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都快被逼成“面霸”了。由于幼儿园的招生名额有限,通过“面试”来筛选部分“合格”的孩子入园,已经成为南京不少幼儿园的招生手段之一。

近日,不少妈妈在西祠讨论版发帖求助“过来人”,希望能获得面试法宝。

一位妈妈的日记:

今天带轩去公立幼儿园面试,八点多起床了,吃了早餐,就出发了,路上还又问了轩简单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多少岁,家里电话多少,爸爸妈妈名字,这些轩都快速回答了。

一到幼儿园,报上名字,老师叫开始问问题了,没想儿子却要出去看小朋友在课室跳舞。看轩的迹象似乎就是不肯回答问题,这可急坏我了,老师说那就下次再来面试吧。

坐上车回家时,在车上还问他叫什么名字,轩还大声回答。可是在老师面前,就不肯说。唉,面试失败。回家想想,看下午怎么让轩开口……(节选)

不是所有幼儿园都面试

近日,记者走访了南京市区几家幼儿园。据南京市育英幼儿园刘园长介绍,育英幼儿园的招生工作大概4月份启动,到时会按照实际名额张贴招生简章,公示后接受报名,先报先得。除去小托班的孩子直升小班外,大概还会对外招收一个班的孩子。根据往年经验,基本上半天就结束报名。不过,刘园长很反对幼儿园的“面试”一说,“我们幼儿园不会通过这样的面试来筛选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根据实际名额,该招多少就接受多少报名。我们会有一个跟家长孩子沟通的环节,叫‘与宝宝的初次见面’,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孩子有个初步了解。”

凤凰幼儿园的丁园长介绍,该园目前还没有张贴招生简章,但家长已经陆续开始报名了,基本上到3月底招生就结束了。托班只有50个名额,今年的报名人数预计会达到100名。报名截止后,幼儿园会举办一系列公开的亲子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让幼儿园和家长做出合理的双向选择。丁国春园长表示,面试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公平,不能靠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判断孩子的综合能力。作为鼓楼区人大代表,丁园长还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干预幼儿园的招生面试,不能让面试和成人的对错判断破坏了孩子的自由想象和天性。

相比之下,一些公办的幼儿园、特色幼儿园、名园等的“面试”则显得有点严肃了。一位妈妈在西祠发帖称,孩子参加了某名幼儿园的面试,现场要求孩子表演一段才艺,孩子紧张得额头直冒汗,虽然有所准备,但因为太紧张表现得还是不好。

“面试”题目家长抢答

在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参加“面试”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虽然老师问的题目不难,但孩子一紧张就会卡壳,什么都答“不知道”,“连妈妈的名字都回答不知道,没办法,我看着很着急,就忍不住替孩子回答了。”

据某幼儿园老师介绍,所谓的“面试”并没那么可怕。记者统计,一般的面试题目都不算难,比如让孩子回答姓名、年龄、父母名字、家庭住址等;或者拿一些玩具让孩子辨认,如玩具颜色、辨认卡片上的动物;如果孩子有特长并且愿意展示,老师也会让孩子展示一段。

针对幼儿园的面试问题,网上还盛传一些,“幼儿园面试攻略”,“先去中等水平的幼儿园面试,一来防小家伙怯场,二来当成去优质幼儿园的彩排,提高命中率。面试家长时,要着重夸夸宝宝的自理能力,如能自己大小便、自己用调羹吃饭等。当老师的,都喜欢省心的孩子”。这些经验之谈被年轻的家长们视为经典。

育英幼儿园的刘园长建议家长在择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离家近的幼儿园,其次要考虑幼儿园的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还小,离家近可以让孩子免受上学路上的奔波,最起码每天能让孩子能多睡一会,遇到特殊情况家长也能及时赶赴学校。幼儿园的好坏也是家长和社会人为划分的,“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父母心声

“周六带丫头去面试,总共5项,总体来说不错,很配合,老师说很大方,就是家乡口音有点,平时都是老婆婆带,所以可能普通话不是太好,其他都不错,很高兴。学费1200。吃饭一个月154,总共一个月1354.我觉的蛮高的呢。”——网友“田心弓玄”

“有的上就上吧,贵点就贵点吧。总比没有的上要好啊。带儿子面试了2家幼儿园,结果都没戏,我们很可能上不了幼儿园了。”——网友“百年一剑”

“今天带宝宝去幼儿园面试了,一开始还很认生,一句话都不说。老师(可能是园长)又问了几个问题,她才慢慢活泼起来。不知道这个影响孩子入园吗?还有,老师说报名的孩子很多,我们的月份也小了点,要等通知。今天面试是宝宝的人生中第一次考试,妈妈小小的紧张了一把。”——网友

“今天,宝去面试,不错,老师奖他一个贴花,他拣了个最大的,老师说这个孩子不用试了,很好,我小骄傲了一下呵呵!”——网友“BOBOKING75”快报记者何海燕

亲子关系遭遇“瓶颈”怎么办呢?(夏季亲子专题)


前言:亲子关系的合谐对于小宝宝有着很重大的意义,那么当亲子关系遭遇了“瓶颈”应该如何解决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有关此方面的相关交流技巧吧,说不定对于你会有很大的帮助噢!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诸如喜欢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欢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

其次,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亲子沟通。

这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

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孩子的这些缺点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

再次,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沟通的行动远比有声沟通的语言更有效。

最后,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原因。

克服6种家庭障碍,进行有效沟通

亲子沟通的关键是要学会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双方认同。而有效的亲子沟通,有赖于家长克服六种家庭障碍。

第一,父母是“网络盲”的家庭障碍。有一份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亲子网

第二,感情缺位的家庭障碍。包括分居、离异、单亲、留守、二奶、流动、隔代抚育、温暖缺失等类型的家庭。

第三,家教缺失的家庭障碍。调查显示,80%的家庭有家教缺失问题。现在的家教有四大冲突:期望值冲突,保护与溺爱冲突,交往的冲突和评价的冲突。

第四,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障碍。这些家庭的特点是:只抓学习,不讲成绩;考了第一,家长还不满足。

第五,两面性教育的家庭障碍。当面苛责,背后表扬,两面性教育影响道德认同和亲子共识,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第六,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障碍。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心;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家里有地位。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家长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我把亲子沟通的要素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有效亲子沟通=15%言辞+35%角色行为+50%活动参与。这就告诉我们,有效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的好坏,而是家长的角色行为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

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七大技巧:

第一,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

第二,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看到的行为;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

第三,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

第四,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亲子教育

第五,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

第六,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第七,亲子间尊重、真诚、理解、宽容。

最后,我向家长朋友们推荐一本好书,书名为《学习的家庭》。该书描述了来自上海各个角落58个家庭的状况,分析了58个成功的例子,探讨了一个新理念——亲子共同成长。这些家庭虽然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的结构不同、孩子年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目标不同,但父母与子女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学校成果,为孩子营造了和谐的成长环境,这就是学习型家庭环境。

本网站小编总结: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重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上,育儿专家指出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提升生活的质量,让家庭变的更加的合谐,因此家长们都不要忽视了这一点,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