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明白,性欲行为和生殖并不是一回事,婴儿可以通过嘴唇和口腔获得快感,这一发展阶段我们称作为口欲期。

医学观察认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通过X线透视,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有时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不难想象,这就是手淫的先导。人们曾注意到这样一些事实,男婴在吃奶时,吮吸妈妈的乳头,阴茎可能会勃起。同样,在排尿、换湿尿布、排大便或感受其它刺激之时,他的阴茎也可能会勃起。在类似的情况下,女婴可能会摇动大腿。相互摩擦,甚至女婴的阴道还会分泌一些滑润的粘液。

孩子1岁半左右,进入肛欲期。

这是孩子排泄训练的阶段,身体的排泄活动成为孩子的乐趣和快感的主要来源。据观察,1岁多的小女孩在小便时,常会自己笑起来,可能是排尿刺激阴部引起的瘙痒和快感。到2到3岁,男孩子学会用手抓着阴茎对着某个方向撒尿,女孩子则要脱裤子蹲下或坐在便盆上小便,孩子们对排尿有了羞涩感。这种意识常可控制孩子大小便的排泄。

大约3岁左右,就到了阴茎祟拜期。

在此期中,阴茎或阴蒂日益变成了身体快感的主要部位,或多或少有意识的手淫,通常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幼儿玩弄生殖器会使家长局促不安,家长往往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严加禁止和惩罚,或想方设法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进行有害的性教育,把性说成是肮脏的、下流的、不健康的东西。这一阶段,在性的问题上孩子总是遭受到父母的压抑。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进入了性别自我认同阶段,男孩可产生恋母情结,女孩可产生恋父情结。

到了性沉寂阶段,孩子早期对父母的兴趣向外伸延到如老师等其他成年人的范围,对性有了好奇心,常常关心书本报刊中有关性的描写。在青春临近的前期,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性欲逐渐有了增长。到青春期(女孩子起于11到12岁,男孩子始于13到14岁),性器官的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孩子会对性产生不安,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女孩子有了月经会感到惊恐和羞涩;男孩子出现乳房硬结、发生遗精时会感到不知所措。性的觉醒,外生殖器在遭受某种摩擦时产生的一种快感,使孩子产生手淫自慰行为。

zj09.com小编推荐

解读宝宝的“性动作”


“哎呀,这孩子怎么没事就喜欢来摸妈妈的乳房啊!男生不好这么色吧!”“真晕!一不注意就把我的裙子给掀开了,有时还跑去掀别人的裙子,弄得我好尴尬!”2岁左右的宝宝常会出现喜欢摸妈妈的大腿、摸妈妈的乳房等动作,其实这些“性动作”是宝宝的大脑在告诉我们:他的“性意识成长关键期”到了!如果在这段时期,家长肤浅地把孩子成长的“性动作”贴上“耍流氓、好色”的标签,或用“打手”来制止,则会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建立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则会造成性别扭曲或易性癖(同性恋)。

性文化不等于性!

0-3岁是培养性别认同和性角色认同的重要阶段,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性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幼儿期,它凝聚成为潜意识的主要成分,并打下以后一切性的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跟家庭成员的互动来探索和认知性别及性角色的。父母是孩子性启蒙教育最好的老师,在这个时期能从父母处得到“性帮助”和“性体验”,孩子的性心理则会在健康中成长和发育。而由于现在关于传播“两性方面”信息的媒介多、量也大,所以从小接受健康的性启蒙教育则尤为重要。年轻的家长们更需要跟孩子一起来学“性”知识,从而正确地对待幼儿性发展中出现的敏感行为,避免让幼儿在性发展的过程中心灵受到伤害或扭曲,当今社会同性恋人数的增多已经在警示我们要重视“性取向”的心理扭曲。

“性意识成长关键期”的幼儿获得性满足的途径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自体享乐,以获得快感。即在自己身上寻找性对象,如吸吮大拇指、触摸小鸡鸡(阴茎)或阴唇、喜欢被人抚摸身体、有的甚至会夹紧大腿进行摩擦或跨坐在椅子扶手上来回移动等等。

第二种是通过探索他人身体以获得快感。如摸玩并亲吻妈妈的乳房、看见光滑的大腿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摸、开始关注他人的身体(老想跟着爸爸、妈妈上厕所,对妈妈的内衣产生兴趣)等等。这些敏感行为都属于幼儿在经历“性意识成长关键期”中对性器官、性别的探索行为,简称“性动作”。但“掀裙子”不属于性动作的范畴,宝宝之所以对掀裙子感兴趣,主要是对裙子的结构好奇,而不是对裙子里的身体部位好奇,这也是为什么大多孩子都喜欢在妈妈的裙子里玩藏猫猫游戏的原因。

因此每一个性动作背后都有产生动机的性心理:

1.对母亲的依恋产生对女性特征的探索;

2.认知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性别特征的初级探索;

3.无意识的接触带来快感后,发展为有意识。就是孩子在小便时,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性器官;而在无意识的触碰时,发现它(小鸡鸡)会变硬,还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快感;女孩则发现摸摸自己尿尿的地方会有特殊的感觉,正因为这些感觉便引起了宝宝对性的兴趣和好奇。

总而言之,这些性动作跟成长有关,跟“好色”无关,而这个“性”确切地说是“性别”,所以,切勿以成人的标准来给孩子贴标签!

揭秘2岁宝宝如何对抗父母权威


在孩子的眼睛里,家长的教育权威体现为一系列规则的限定上: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事情,事情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果不与家长配合,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乐意接受的,还是不乐意接受的。对家长的教育权威有所认知和探索是宝贝智能发展的成果,至于他不与家长的教育权威相配合则是家长无形中自愿“拱手相让”的结果。2岁宝贝有哪些能耐在悄悄地对抗着爸爸妈妈的权威呢?

开始知道家长是有与自己不同愿望的人

2岁之前的小宝贝只知道自己是有愿望的,并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别人的愿望,现在他知道大人有他自己的愿望,当他感觉大人的要求与自己的愿望不符合的时候,他总想探个究竟:这是为什么?我能不能使他的愿望变成我的愿望?我一定要试一试!因此,他的各种疑义和反抗都是这一心理驱动力的反映。

已经觉察到跟随、哭喊、翻滚、撕咬等行为是一种控制人的手段

以前的宝贝是很“纯洁”的,自己完全受生理功能的支配,冷了、饿了、湿了才会用哭声招引家长,自己的生理需要满足了也就不闹了,如果还有什么身外的想法,顶多是想让大人对自己“咿呀”一会儿。现在就不同了,他的“想法”和“心事”多了,不如意的时候又调节不好自己,于是他就尝试粘着大人,如果大人不顺从自己,就练出各种“绝招”控制家长。

第一反抗期的综合反应

一般家长都知道2岁宝贝拉开了第一反抗期的序幕,可能将持续到5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两年前温顺听话的宝贝变得常常急躁、不听话、调皮。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做得不好也得做,家长神圣的教育权威他也要挑战。

总之,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是宝贝发现了“人各有志”的现实,在自我与他人需要之间的矛盾中该怎么办呢?大自然没有赋予宝贝这个本能,主要看家长给他传授什么样的自由与规则界限了。

维护和重建权威的技巧

马卡连柯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力量和价值。”家长需要用心地“经营”权威,不至于让孩子因你的疏忽而变得“目中无人”。

柔中有刚地执行规则

拒绝宝贝并不意味着你的态度就是严厉的、缺乏爱心的。你告诉宝贝规则后要坚定地执行下去,面临同一件事不要朝令夕改。

说话多使用肯定句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贝的口头禅是“不”,他要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当家长好心地征求他的意见,他却常常不假思索地说“不”。既然这样,你就尽量避免说“我们吃饭好吗”,而是直接传达“我们该吃饭了”这个规则。其二,如果你发现宝贝不能做某件事,你要直接告诉他能做某件事,并想办法转移他对原来事物的注意力。

别故意逗哭宝贝

如果宝贝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要满足他。有的家长为了逗宝贝取乐,先故意说“不”,等宝贝被逗哭了,才给予满足。而宝贝根本不可能理解大人的这种“恶作剧”,反而更加娴熟了用哭闹反抗家长的技术。

别让宝贝“吃掉”你的威信

与2岁前的婴儿相比,2岁以后宝贝的身体发育速度没有以前迅猛了,这意味着他们的食量不会那样快速地增长了,况且他们会吃更多的副食和零食,可是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特点。为了能让宝贝多吃一口,“出点洋相”、“丢点面子”全都认了,家长暴露无遗的弱点在这样出洋相,丢面子到过程中被宝贝一览无余,于是,宝贝吃掉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家长的威信。

揭秘孩子入园哭闹真相


每次新生入园,必将有很多家庭面临孩子的哭闹问题。一般会延续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这让家长也让老师们苦恼。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欢欢喜喜上学去,或者将孩子哭闹的时限将为最低呢?

通常来说,新生中哭闹的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一般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够成熟造成的。大多数的孩子哭闹一般持续1个星期,最多2个星期左右,一旦他们适应了新的环境就不会再哭闹了。但是有一些适龄的孩子,虽是极个别现象但每年都会有,他们往往哭闹得非常厉害,甚至要闹上个把月。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这些孩子入园前的生活圈子很小,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有很多孩子入园前一直就由妈妈或奶奶一个人带,很少接触到其他小朋友,所以孩子对带他/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他/她的周围,反应会特别激烈。针对这种哭闹的小孩,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适应时间,只有等到他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哭闹才会停止。

二、父母教育失误。通常这些孩子的家长平日常常会说,"你不能离开家长身边,离开大人是非常危险的,会被坏人带走的。"这种出于安全教育的话无意中给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导致孩子对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非常不适应。针对这样的小孩,家长应积极纠正之前的言语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要通过适当的教育让孩子明白上幼儿园是为了学本领,为了交更多的朋友,而不是危险的事情。只有从心里解除孩子的顾虑,才能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接受幼儿园生活。

三、孩子的性格原因。一个孩子的性格在家庭里养成,所以准确的说是家庭氛围造就了孩子的性格。这些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比较沉默,不擅与人交往,孩子无论是先天性格和后天气质都承袭了父母,而这样的孩子在新的环境里一下子是比较难适应的。针对这样的小孩,老师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多帮助他在学校交到好朋友或者找到乐趣所在,这样才能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应该尽力地帮助他(她)们,在家里,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上幼儿园,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玩玩,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的向往,多和小伙伴一起玩;在学校,老师也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地来到幼儿园,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表扬孩子的一些积极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们来园的积极性。

“双性”教育让宝宝更出色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

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女孩。

可能因此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材;男孩可能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1、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

3、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

不少性格或行为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忍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两性都须具备的,不宜被视为某种性别专有,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宜区分过清,而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4、顺其自然

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5、避免走向极端

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自然就不是“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性潜伏期孩子的性活动


孩子在7岁以后进入性发展的潜伏期,这个时期直到青春期到来之时便结束了。这也是孩子经历的小学学习阶段,6岁前孩子的天性自然的性活动在儿童的世界来说是正常的,但这并不等于永远正常,孩子终归要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个体的“性”要社会化,使之符合社会的性文化和性道德伦理规范,孩子从7岁开始就需要成年人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不可以在他人面前随意暴露自己的身体;不可以随意看和触摸父亲和母亲身体的隐私部位;任何人不可以随意看和触摸自己身体隐私部位;尊重他人身体隐私;性活动是隐私的行为,要回避他人。——这是6岁前的孩子应该建立起来的性道德。在孩子6岁以前,如果父母和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性关怀使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帮助孩子建立起了性道德,这便是一种理想化的性教育状态。进入潜伏期后,孩子在理想化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控制自己性冲动的精神力量(即羞耻感、伦理道德感、性的审美等),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前便修正或摒弃了儿童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活动特点,为青春期的性发展做好准备。

潜伏期孩子的性活动

一些孩子在潜伏期仍然有性活动,但他们已经懂得控制自己的性冲动,自觉遵守社会性道德伦理规范。另外一些孩子在潜伏期的性活动频繁,而且带有幼年性活动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在6岁以前没有获得足够的性关怀,或者孩子7岁以后的性健康教育缺失,或者孩子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比如遭受性伤害、看到色情电影或视频等,都会表现出性心理的问题。

1随意暴露身体是不是性早熟

儿子快九岁了,在家里经常很放松,上了厕所就不穿裤子了,有时趟在沙发上经常会玩自己的小鸡鸡,有时甚至还会摸我的乳房或下身,隔着衣服亲吻我乳房。从小他一直就这样,每次发生这种情况,我都告诉他不要这样,但他还会做。儿子和我一直很亲密,与我睡在一张床,儿子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性早熟?

当孩子的性欲望被过度满足,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将出现停滞,表现为7岁以后的孩子继续保持着6岁以前的性活动特征——缺乏羞耻感、随意暴露身体、性活动不回避他人、将母亲作为性对象等。故事中母亲一直对孩子的性欲望满足至今,导致男孩的性心理还停留在2~3岁时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如今,孩子在年龄上已经进入潜伏期,但其性心理的发展被阻滞在幼年时期,所以,孩子不是性早熟。男孩7岁以后母亲的做法没有改变,依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孩子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性健康教育,使孩子没有建立起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性道德伦理观。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的性发育,如果孩子的性心理发展从幼年期直接进入青春期,没有经历潜伏期的性心理发展,就是潜伏期终止。

2爸爸成了他的情敌

我的儿子10岁,上小学3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只要一见到我他就要跑来抱我,紧紧地抱着我亲我的脸,好像要将身体与我融为一体,抱我的时候他的小鸡鸡会变硬,脸发红,头上冒汗,好像全身都很紧张,要等这个劲儿过掉后他才从我身上下来,然后才开始写作业。如果不让他抱,他就生气不做作业。他从小和我睡一张床,有时候会摸我的身体,抱着我睡觉,他爸爸睡小床,但我们都在一个房间,我们的夫妻性生活没有回避儿子。儿子不喜欢爸爸,他看见我和他爸爸亲密一点就很生气,冲过来将我们分开,就连我和他爸爸坐在一起都不可以,还经常对我说不要爸爸欺负妈妈,他要保护妈妈。我现在知道他抱我的时候有性冲动,我该怎样来教育他呢?

男孩从幼年时期起持续地将母亲作为性对象,通过与母亲身体接触获得性满足。父母的性生活对孩子性意识的刺激,使男孩的性心理发展无暇进入潜伏期,没有发展起来性道德和伦理观以及控制自己性冲动的精神力量。母亲没有从意识上和行为上拒绝男孩将自己作为性对象,延续了男孩的恋母心理。母亲对男孩恋母的过度满足导致男孩目前的状况。如何帮助男孩呢?可以在本书“帮助儿童脱离恋父恋母的原则”中找到相应的措施。

孩子脱离恋母情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持续到青春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将性伦理和人类社会的性禁忌告诉孩子,以帮助他们脱离恋父或恋母。我在小学研究期间,很多10~12岁的孩子都问过我一个同样的问题:“胡老师,我长大后可不可以和父亲(母亲)发生性关系(指性交)?”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发生性关系,一个男孩告诉我:“胡老师,我的妈妈爱我,我也爱她,等我长大后就成了一个男人,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了嘛。”女孩认为她长大后就是女人了,爸爸是个男人,她作为女人与相爱的男人发生性关系是正常的。由于他们不懂得人类社会的性伦理和性禁忌,在性对象的选择中,潜意识里仍然延续着童年时期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作为的性对象。

3寝室里的“妓女游戏”

女孩A,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暑假期间母亲带她到西方一个国家旅游,在那个国家游玩期间,母亲经常将女孩留在宾馆里独自外出,女孩在宾馆里看电视消磨时间,无意中将频道调到了播放成人电影的频道上,于是,乘母亲外出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在宾馆里看成人电影,母亲一直没有发现。

回国后女孩A回到了学校,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同宿舍有六个女生住在一起。一天,这个宿舍的一个女孩B来找到我,说她们宿舍里每天晚上都要玩“妓女游戏”,她们经常在游戏中被A欺负。游戏是这样的:女孩A扮演嫖客,将宿舍里其他五个女孩作为“妓女”,每天晚上让这5个“妓女”排成一排,A来选择其中的一个女孩陪她睡觉,被选中的女孩必须服从她的命令,到她的床上睡觉,然后A就随意触摸被选中女孩的乳房和阴部,吸吮被选中女孩的乳头。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新鲜感,随后开始有女孩反对,不愿意参加,但A身材高大,又是班干部,很强势,要求女孩们必须服从她,不许将告诉老师。女孩们敢怒不敢言,A女后来发展到午睡的时候也强迫其他女孩玩这个游戏,如果有女孩不从,她就强行倒别人床上。这件事情持续了半年,在这种情况下,B女孩终于向我求救。我将六个女孩分别进行谈话,了解情况。与A谈话后她告诉了我她这个行为的来源——在国外宾馆里看电视学习来的,这个10岁的女孩很单纯,她不知道这个行为对其他女孩造成了伤害。谈话后A女孩停止了这个游戏。

后来我问B女孩为什么会想到来找我,而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她说:“胡老师,你给我们上了保护身体的隐私这一课,我才知道A的做法不对,她侵犯了我的隐私,所以我就来找你。我不敢告诉妈妈,怕她打我!”

孩子进入了潜伏期后性活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还没有等到青春期,孩子就出现性活跃的表现,提前进入对成年人性活动的探索,这就是潜伏期中断。看到父母做爱、看色情电影、网络色情信息刺激、同伴性行为的影响等是潜伏期中断的主要原因。这种超出其年龄范围的性活动探索就是性心理早熟的表现。任何原因导致孩子的性心理早熟都会加大对孩子教育的难度。色情电影改变了A的性心理发展轨迹,使潜伏期的性心理发展突然中断,参加游戏的其它几个女孩也会出现潜伏期提前结束的可能。

特殊方法了解宝宝对性的认识


特殊方法了解宝宝对性的认识

你相信吗?不同星座的孩子对性天生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些宝宝天生对性强烈地好奇,有些宝宝对性的认识则比较迟钝,身为父母,要想好好让他们正确认识性,对待性,不如从他们所属的星座性格入手吧。

白羊座

非常喜欢跟女孩亲近,又拥抱又亲吻的,从小就对性充满好奇。男孩爱看色情片,女孩爱接近男孩,所以父母全然禁止有关性信息是没有用的,而是教育他们保护自己与保护女方,比较有用。

金牛座

并不特别追求性的生活与满足,但是同意性和抚摸是表示高度亲密友好的方式。男孩比较心智早熟,女孩比较在意打扮及突显第二性征。当父母的要及早开始性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和异性的分别。可辅助正面的性思想。

双子座

双子座对任何事都有兴趣,求知角度四面八方。对他们而言,性不过只是其中一个探索的目标罢了。对付双子座隐瞒会造成反效果,反而公开讨论,主动提供信息是对双子座性教育最好的方法。

巨蟹座

与父母关系密切,不论男女都有一些恋父(母)情结,因此最有效的性教育是趁年轻时,多多陪父母亲一起洗洗澡,即兴教育。巨蟹对性的隐忧,最怕自己的性特征不如别人,怕它长不大。不过到他们自己有爱或被爱的人后。就会不药而愈了!

狮子座

对狮子座的性教育,要越早越好,因为外表孩子气的狮子座,其实生理方面早熟的很。对性的意识属于视觉型。例如对俊男美女,裸体或电影电视的情色片段都可引起性冲动。

处女座

对任何事都有求知的兴趣,性知识也不例外,而且会当成一件认真的事来探讨,认真的阅读有关信息起来。由于处女座天生的洁僻,所以父母要小心别刻意回避话题,容易造成性是罪恶的错误关念。让子女变成性冷感。

天秤座

重视精神生活,对性的态度比较冷淡,所以比较少会出意外。此外,要注意的是两性关系上。天秤常因为想取悦某人而表现出顺从的态度,因此从小就要教导他们。对于不喜欢的人的爱抚,要断然拒绝!

天蝎座

天生就对性感兴趣,更认为性是生命中不可缺的事物,所以,对于他们性欲的强烈只能引导而不能禁止。尤其不能给他们罪恶感或逞罚。也许会导致他们成为未来的性变态。

射手座

射手发育期间早晚不一,但是在成年以后,性欲尤其旺盛。性对射手座而言,有如一种探险和尝试,是一件好玩又有趣的事。由于好奇心使然。射手座喜欢观察与性有关的事物。例如色情照片和杂志。父母宜在旁指导。

山羊座

尽管内心早熟,但看起来冷冷淡淡的,似乎对任何事都抱持保留的态度。对性亦然采取相当程度的压抑。父母宜从性别谈起,再从差异,特征循序渐进。但是以山羊座的个性。通常都会以沉默回答。

水瓶座

是中性星座,男孩女孩生性大同,无所谓,男男女女都可扭成一团一起玩。所以父母亲要用一种开放的态度谈性,对水瓶座收效非凡。

双鱼座

双鱼虽然对性也很有兴趣,但是基于天生的好好先生,所以对女孩是不会乱来的。可是双鱼女孩对生殖过程和行为却感兴趣。所以出于好奇,女孩比较容易跌入男孩的陷阱。做出乱七八糟的事。

是谁毁掉了宝宝的主动性


根据育儿专家多年的研究可以得出,父母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等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那么想要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没有主动性吗?以下就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案例:

小浩妈妈反映,小浩上小学时很兴奋,很听老师的话,说老师讲课很有趣,课本很好看。妈妈很用心,咨询了很多家长,总结出了“宝贵经验”,包括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自此,一放学,妈妈见到小浩就问“老师留家庭作业了吗”,并不断叮嘱孩子“回家先写作业”。小浩一个拼音写得不规整,爸爸妈妈就立即要求擦掉重写。早教网

初中时,妈妈说很多事情小浩不与父母沟通,父母的问话也不愿意回答,特别是流露出了厌学情绪,有时连家庭作业也不想做了。

心理专家分析:

这是孩子“被动成长”的常见培育现象:当孩子兴致勃勃地玩时,父母要把孩子抱走,当孩子在床上安静而自由地躺着时,父母又让孩子起来练习爬行。父母问题出在方法上:以打断和不依从于孩子原有兴趣与关注点为特征,只是以单纯的“帮助孩子”为目的,使孩子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阻断孩子的主动学习过程,可能形成孩子不良的学习接受习惯。

每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用严格的“好习惯”来高标准要求对待孩子,家长的“好意”往往使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所以,家长应该少些急功近利,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长若是太主动了,孩子们就会变得被动,目前许多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条光明的大路,因此早早的就给孩子铺好的路,却很少关心孩子们的感受,终究使孩子习惯性的被动做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