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成长中的安全大排查,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宝宝为什么为何爱冒险?

1.随着体能、智力的飞速发育,宝宝已经不满足于经常玩的玩具,他喜欢用自己的手、眼、嘴、身体去触摸、啃噬、观察一切对他来说全新的事物;

2.此时的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力,他对于成人世界充满好奇,很想亲自去体验,获得答案;

3.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使然,独立性的初露头角,此时的宝宝不再满足从前父母包办的生活状态,他们喜欢事事亲力亲为,从而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这也是宝宝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个体的开端。

安全隐患篇

A。初级隐患大排查:

能够自如爬行的宝宝可以在房间里自由行动,四肢力量得到很大提高,可以抓握、提拿一些从前根本拿不动的重物,甚至还可以短时间扶物站立,短距离直立行走。视力范围的空前扩大,让他们关注的目标也越来越多,而此时的宝宝对安全的意识基本等同于零。

安全隐患,如——

1.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菜刀、锅铲、筷子、剪子;

2.铺陈有桌布的餐桌,餐桌上的热水瓶、水杯;

3.各种电源开关;

4.铺、沙发边缘;

5.各种家具的锐角。

初级安全大使必修课:

1.首先把尖锐的物品整理到一个房间,平时最好上锁,告诉宝宝不要进那个房间,也要给宝宝设置一个安全游戏区域,让他尽情玩耍之余,可以有个初级安全和危险的相对概念。

2.撤掉餐桌布,宝宝就无法拉扯桌布挪移餐桌上物品,造成险情。换上有安全保护装置的电源开关。床铺、沙发边缘可以放置些地毯或软塑拼图。家具可以挪动到边角位置,在锐角处包裹些海绵物。

3.即便宝宝有轻微的磕伤碰撞,也不必过于担心,这是他感知疼痛,学习安全知识的必经之路。

B。中级隐患大排查:

直立行走是幼儿成长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宝宝的独立性、探索欲望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此时的宝宝虽然有了一些简单的安全启蒙知识,但相对于他快速发达的肢体能力和学习热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宝宝需要学会理解安全的概念,规避险情。

安全隐患,如——

1.饮水机的热水开关、充电的咖啡壶、加湿器等小电器;

2.客厅里放置较低的鱼缸,或者习惯存水的盥洗盆、浴缸等;

3.走动时手里握着的筷子刀叉;

4.不明药物、纽扣、坚果果核的吞噬。

中级安全大使必修课:

1.设置醒目颜色的标识牌,贴于各个危险隐患处,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比如红色的警告标志。

2.适当让宝宝学习一些跟安全有关的知识,比如认识“高”——妈妈故意把宝宝放在高约10—15cm的平台上,观察孩子反应。大部分会爬的孩子会马上翻下来,没有特别害怕的表情。然后妈妈再把宝宝放到90cm高的桌子上,家长在一旁注意保护,看孩子此时是什么表情,是否会爬到桌子的边缘就停止动作。在游戏结束以后,告诉宝宝这很“高”,很危险,宝宝不能爬到上面玩。

3.认识“烫”——妈妈用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各倒入冷水和热水,让宝宝感受不同触觉感受,并告诉宝宝“烫”。然后把水壶打开,拉宝宝的手放在水壶口上方,让孩子感受热水气,并再次强调“烫”。你还可以用两块毛巾分别浸过冷、热水,把热毛巾给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烫”。用类似的方式,可以教宝宝认识“扎手”、“夹手”、“摔跤”等危险行为。

C。高级隐患大排查:

当宝宝具备了以上安全意识后,妈妈们就可以着手引导宝宝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安全措施。因为我们要控制伤害的条件,控制环境,而不是完完全全控制孩子。

安全隐患,如——

1.亲朋好友家养的宠物,如猫狗兔子乌龟等,都可能对触摸它的宝宝造成咬伤;

2.悬空垂落的绳线不要伸手去抓,有触电的危险性;

3.把小手伸进各种童车的轮胎、齿轮链条、转动的风扇页;

4.爬进密封性很严的行李箱、壁柜等造成窒息的危险;

5.塑料袋蒙在脸上等高危险性游戏。

高级安全大使必修课:

1.带着宝宝一起观察宠物,告诉宝宝它们进食时、有幼崽时不要靠近,不要用手去喂宠物。2.示范一些危险情况给宝宝观察,比如,把一根小木棍伸进转动的车轮、齿轮或扇叶中,抽出木棍让宝宝观察木棍的折断痕迹,提出假设性问题,如果宝宝把手伸进去的话,会怎么样?

3.规范引导宝宝使用剪刀、螺丝刀、夹子等物品,科学使用既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又能有效化解宝贝不能触摸危险物品的好奇心。

4.制定安全的游戏规则,让宝贝在游戏中学会避开危险。

总之,作为妈妈尽可能地给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外,一定要教宝宝认识危险。

延伸阅读

成长中的宝宝为何没大没小


在成长历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孩子总会有一些言语举动,超出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成熟度,表现为无礼、霸道,给人造成的直接印象就是不可爱。“没大没小”就是这些举动中的一种,尤其是当孩子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更是让家长觉得难堪。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逐步指导孩子成为知书达理、个性鲜明的好宝宝。

行为一:直呼家长姓名

虽然有的家长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鼓励孩子直呼自己的名字,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但是从传统育儿观念来看,直呼姓名会显得对长辈不尊重。造成此种行为表现的原因刚开始都是来自孩子的模仿,尤其是在孩子语言学习阶段,大人之间的称呼方式很快会被孩子习得。当这个称呼从孩子口中蹦出的时候,大人会觉得好玩,甚至呼应孩子,无形中便鼓励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引导,渐渐就会形成习惯。

爸妈应对:语言学习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称呼用语了,要以称呼对方“爸爸”、“妈妈”来引导孩子,不要等到孩子已经养成了直呼家长姓名的习惯时再来引导。当然,孩子偶尔直呼家长姓名,要视当时的情境而定。比如孩子兴致很高,有点小调皮也是可以接受的。

行为二:故意跟大人对着干

三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加强,开始有自己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和大人的冲突也会增多,表现为不听话、跟大人对着干。尤其在公开场合有此种行为表现时,会让大人很失面子,下不了台。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很多是来自孩子对大人的不满。不满的原因比如:受到了委屈、与大人观点不一致、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受到大人奚落、存在误会等。

爸妈应对:针对不同的原因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关键是看“理”在哪一边。如果的确是父母“无理”,比如父母说话出尔反尔、言行不一致,那么父母非但不能批评孩子,还要反思自身的问题。

如果是孩子“无理”顶撞父母,父母要视无理取闹的程度,分级别采取措施。最高级别:厉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进入此级别的父母基本自己也已经失去了理性);第二级别:以严厉的口气和态度批评孩子,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将会是什么;第三级别:父母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把孩子晾在一边;第四级别:父母以柔克刚,用慈祥来化解孩子的冲击波。不管采取哪种级别的方式处理,最后都要进入一个环节,那就是在事后帮助孩子一起冷静分析该起“无理顶撞”事件中“肇事方”的错误所在,提高孩子分辨是非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同时也要教给孩子如何在合适的场合和时机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行为三:对老人不尊重

如果说孩子对父母有点忌惮,不敢轻举妄动的话,那么有时在对宠爱他们的老人身上,往往会有不尊重的举动。祖辈和孩子之间都是隔代亲,祖辈对孩子的亲往往是没有原则的,这样让孩子不断地单方面索取祖辈对他无私的爱,他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应得的,不懂得珍惜。渐渐地,孩子稍有不满就会发泄到祖辈身上,表现得没规矩。

爸妈应对:首先,要做好尊老的表率,有意识地经常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老人的尊重。

其次,和老人达成共识,结成统一联盟,明确必要的规矩,让老人把爱放在心里。

再次,利用家庭日、生日会等活动契机,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对祖辈的尊敬和关爱,进行正面引导和鼓励。

行为四:举止不文明,人来疯

这种行为较多出现在公开场合或客人到访时,孩子变得很兴奋,行为举止和平时不一样,谁的话也不听,不懂礼貌,乱说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人来疯”。孩子有“人来疯”的行为表现,主要是平时出席这样场合的机会太少了,太想要表现自己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了;或者是平时受到的约束太多,父母碍于情面又不便在公开场合过多管束孩子,给了孩子彻底发泄一下的可乘之机。

爸妈应对:事前,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父母可以在出席活动或客人来访前,和孩子做一次交流,提出礼貌举止的要求,也就是打预防针和约法三章。

事中,如果孩子出现“人来疯”的举止,父母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严厉批评孩子,以免在客人面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可以用眼神或语言提醒孩子注意举止,告诉他不要忘记事前的约定。

事后,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孩子明白下次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成长的烦恼之幼儿园篇(中)


教室的门口几个孩子哭着拉着老师要“妈妈”,我看了一下,没有轩儿。往教室里望去,却见那小子正和另一个孩子追赶着嬉闹呢。见到我的一刻,他的脸上竟涌出当年见到亲人解放军的激动表情来,但那只是一瞬间而已,小家伙随即就扑到了我的怀里,还高声地跟老师说了声再见!

趁他不想马上回家,在操场上玩滑梯、秋千的时候,我问他表现怎么样。“很好啊?”他心不在焉地答道,“只哭了一下子就没哭了。”

“明天要谁送你来幼儿园啊?”我问,而心里想问的,却是他还想不想再来幼儿园。“妈妈送。”他说。

我舒了口气,好歹他没说不来呢。

由于在幼儿园的规律,轩儿晚上很早就入睡了。从跟他断断续续的聊天中,知道他中午睡觉时“哭了一下,又睡,又哭了一下,又睡”,也该疲倦了。只是,睡到夜半,他会突然梦中叫着“妈妈”!我抚摸着他,是啊,生活中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换了谁也会有一样的不安啊。

轩儿上幼儿园的第二天正是星期五。当我忐忑不安地叫他起床上幼儿园时,他居然也没有露出一丁点的不愿意!

依然叫了卓儿姐姐一起走。依然在路口与姐姐分手。顺顺利利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路上遇见同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扯皮,轩儿的面容才开始紧张起来。但脚步仍旧跟着我进了教室。

这一次我坚持跟他说了再见。老师拉着挣扎哭泣的轩儿,跟我说: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

由于是第二天,轩儿似乎已经开始接受事实了。下午晚了点接他,他正在吃饭,见了我,就不吃了要冲出来。

老师说他午睡坚持要老师把他的毛衣都脱掉,只穿内衣,还说是“妈妈说的。”我连忙表示歉意:这孩子在家里是这样的。以后在幼儿园慢慢改吧。

临走时,老师还给他别了一朵小红花。

我问轩儿,为什么会有红花。“因为我表现不错!”他看都不看我就说。

其实我知道,今天,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朵小红花。虽然小朵送一朵纸做的花对于老师来讲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对于每一个孩子,却是影响一家人的快乐呢。

这样的小小创意,真的是很细致体贴。

晚上,看着静静入睡的儿子,我跟他爸讲,真的不敢相信,轩儿会这么平稳地过渡了?

轩儿上了两天幼儿园,如果一鼓作气坚持下来,可能会好一些。然而,接下来的两天偏偏是星期六和星期天!

轩儿仍旧习惯了早起,才七点就将大人的美梦搅了个粉碎。在家玩,到公园玩,有妈妈时刻跟着,睡觉还可以要妈妈偎着,这样的美日子,怎么能跟幼儿园比!

暴风雨终于在周六的晚上来临。上幼儿园的这两天,轩儿晚上都是8点多就睡态百出,洗漱完毕往床上一丢,眨个眼就着了。

而这一次,小夜灯微微地亮着,电视也关了,我和他爸静静地不出声,盼着他快点追梦去。过了许久,我侧身看看轩儿,竟吃了一惊,小家伙安静倒是安静,却大大地睁着双眼呢!“妈妈,我不去幼儿园。”他突然说。

原来他在想心事儿!想想白天谈起幼儿园时,他也没露出不快的样子啊,怎么?!

“不行啊,轩轩长大了就得去幼儿园哪,以后还要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呢。”我一向坚持不欺骗孩子。“哇——”轩儿突然大哭起来,“妈妈陪我,不上班——”

我轻轻地搂着他,任他哭声刺着心,嘴里却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

他爸终有些不忍的样子,而忙着哭泣的轩儿居然很快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爬着向他爸奔去!“爸爸陪你——”他爸看到我的眼神,“爸爸陪你去幼儿园。”

“这样,爸爸妈妈一起送轩轩,多陪轩轩一会儿,好不好?”我想到了一个不失原则的安慰法。“好。”这办法止哭还挺有效(也许他根本就是哭累了!)在安抚中,轩儿很快睡去,而抽泣声,却持续了很久。

抚去儿子脸上的泪,我跟一直在担心的他爸说,任何人去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有些不适的,何况这么小的孩子!让他尽情地哭出来,可不是件坏事,也许他的心里就不会郁结这么多的压力了!

没想到我这么小的儿子,还有内向的时候!

第二天一睁眼,轩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多陪我一会儿。我们没有失信于他。离开幼儿园时,虽然噙着泪,轩儿还是朝我们挥了挥手。

那天晚上,轩儿好象很累,很没精神,早早地趴在床上要睡,令做父母的心里痛了好久。(待续)

成长的烦恼之幼儿园篇(下)

宝宝成长中的错不可省(圣诞节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般温室里的花朵也往往禁不起风雨,但是现在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中往往充当了一个路人,为孩子扫清路上的一切障碍,请问这种教育方是否正确呢?

妈妈习惯怎么做:追求完美,面对孩子的不够好,喜欢用纠错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妈妈可以这样做: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完成属于他自己的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在错误中前行。

不允许孩子犯错,不仅是对孩子能力发展的一种限制,同时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

错误与成长共行,不仅仅是指孩子的能力发展,而且也包括孩子的心理发展。

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中,不仅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他的心灵更是获得了更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各种能力支撑,更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持,也就是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人必定是懂得自我悦纳的人。而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悦纳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经历各种考验和挫折,但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够适时的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那么孩子的心灵将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提升,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亲子网

因此,当我们看见孩子犯错时,大可不必及时给予纠正,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学会自己去纠错。在女儿豆豆的成长中,我发觉有时父母太过急噪的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幸,对孩子的自信建立会有很大的阻碍。

记得豆豆五岁第一次开始写拼音“a”时,老师对我说,豆豆写“a”时,总是不能满格的写,如果现在养成这个习惯,那么以后上小学后会比较难以改过来,老师要求我在家里能够辅导一下,帮助豆豆纠正这个不好的写法。我仔细看豆豆写了几个“a”,发觉确实写得不怎么好,于是我就非常认真的准备去完成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我握着豆豆的手,告诉她我先教她写几个,然后再让她自己写。可是豆豆非常抗拒我的好心,对我说:“不用你教,我自己会写”。虽然当我握着豆豆的手时,她极力的抵抗,让我感觉很难下手,可我还是想着要去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强行的让笔在手下前行,在我写完几个“a”后,不经意的朝豆豆望了一眼,发觉她的眼睛竟然湿润了。我有些不明白,放下她的手,问:“妈妈教你写不好吗?”为了不让眼泪掉下来,豆豆低着头对我说:“你伤害了我。”

豆豆的话让我很难过,不是因为她的拒绝,而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虽然平时我经常对她说,第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只要多重复几次就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当我面对着她的不怎么好时,却又开始急噪,没有给她一定的时间让她去做重复的工作,让她自己去做得更好。

虽然我的出发点是想要帮助她更好的书写,可我的方式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她的自信,让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孩子满腔的热情却被我不小心泼上了一盆冷水。亲子教育

我真的非常感谢豆豆,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有让我再继续错下去。于是我拿出她幼儿园发的书,翻到“a”的那一页,让她自己对照着写,我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等她写玩后,我发觉她已经能够按照标准满格的写了,虽然还是写得不怎么好看。

在后来的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我也没再给她帮助,虽然老师曾经多次要求我,在写字方面在家要多辅导,可我每次都是先给她写一个样字,然后告诉她正确的书写顺序后就让她自己写,我发觉她的动作虽然慢了点,但是她的字却非常的工整,而且每次她都是非常认真的写,写完后自己还会拿着本子欣赏一番,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在建立自信的过程,当她看见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她会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高兴,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从豆豆学写字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她差不多四岁时的一件小事,那个时候,豆豆每次拉完大便后已经能够自己檫屁股了,可有一天,我突然想看看她是否檫干净了,于是当她准备穿裤子时,我对她说,“让妈妈看看有没有檫干净”,而且还喋喋不休的告诉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前往后檫,没想到豆豆看见我如此说,就开始哭了起来,并且从那之后有一段时间开始不愿意自己檫屁股,每次都要我代劳。当时我也想到可能是自己的做法伤害了孩子,只是错误已经造成,所以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弥补。

我相信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父母如我一样,面对孩子,会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做事时,我们习惯于他们一次就能够做得完美,当他们做不好时,我们又喜欢用帮助他们纠错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成长。虽然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是出于爱,想让他们更快的学会如何做事,想让他们更快的接受知识。可在孩子的眼里,我们的这份爱实在是太沉重了,沉重的让他们有些负担不起。帮助孩子纠错的方法,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也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因为我们对他的不信任,让孩子对自我也产生了否定,这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意识这一点。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得完美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走向完美,而每一次从错走向对的过程就是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如果缺乏了这一过程,自信心就无从建立。

因而,面对着孩子,我们能够爱他的方法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在错误中前行。就如哲学家弗洛姆所说的,检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那就是母亲是否愿意充分的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本网站小编总结: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的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对于其能力的提升是很大的,所以说学会放手对于幼儿的成长很重要,但愿父母们都能多及时的反醒自己的行为,掌握正确的学民方法!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通过拥抱、抚触,感知自己的身体被照顾、被接纳。而作为成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爱的表达,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体意识,如:喂奶,母乳喂养对密切亲子感情当然最好,即使是人工喂养,也要在喂的过程中,和孩子目光交流,说话,抚摸,沟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换尿片:

换尿片是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机。如果仅仅是匆匆忙忙地换过了事,甚至皱着眉头、一脸厌恶的表情,婴儿就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的身体是不可爱的。”相反,如果能够在此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面带微笑,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正面的认识。

洗澡:

洗澡时的身体接触是沟通亲子情感的好机会。在洗澡时对孩子的关爱、欣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洗澡时可以自然而然教给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抚触:

近年来婴儿抚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抚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好的触摸”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好的体验,对身体接触有更多正面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关于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包括: 

1.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 

2.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隐私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3.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

4.不可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有些对儿童进行性骚扰者就是要求儿童触摸他们的隐私部位);

5.除了父母、其他特别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得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自己的亲友师长,自己都有权要求中止。

成长中的痛(来自李佳音的小窝日志)


引言:小朋友的成长过程当中,总是会遇到许多的小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一件问题都是父母能够解决的了的,毕竟小孩子们的路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开辟,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小日志吧!

一天晚上聊天时,李佳音不象以往那么爱谈论幼儿园的话题,好像还有点回避,莫非受了什么挫折,果然睡前嘟囔了一句,xxx小朋友不和我玩,哦,这就是问题的根结,想起以前在小区里玩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邀请某些小朋友玩遭到拒绝时很受伤,但是那时候有妈妈在,妈妈想一个好游戏能把所有的小朋友都过来了,自然也就开心地玩起来了。在幼儿园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后,有好朋友就是又一个吸引孩子去幼儿园的亮点了。

但是在幼儿园也没有大块的时间让小朋友随心所欲的玩,估计只是零星地时间,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玩伴还真的是“大事”呢,但是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暂时也没有好办法,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好像都成对的俩俩地玩,只是敷衍了她几句:你们可以三个人一起玩呀,好多人一起玩才更有意思,我听张老师说xxx小朋友可喜欢和你玩呢,又随便列了几个我能说上来的名字。总算高高兴兴地入睡了,之后也没提起小朋友的事,我也没有刻意去问。

昨天突然兴致很高,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三个人一起玩了,还有那么多好朋友,看来好朋友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以后或许还有,这就是孩子成长中的阵痛吧,其实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有时孩子焦虑时家长更焦虑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的过程,因为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帮助与引导孩子走出这种不良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们要有一定的智慧,敬请多关注一些育儿小知识吧!

http://blog.cn0-6.com/501521794/

孩子成长中爸爸要做6件事


1开心

一个人首先要开心,如果连开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谈不上了。有人说,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暂时忍耐痛苦,虽然不开心,但是也很有意义。其实,为了一个目标而忍受的一些东西,并非不开心,他可是身体上苦一点,情感上孤独一点,但是他的内心并非不开心,因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唤他。真正的不开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失望、被动的屈辱和内心不可挥散的空虚与恐惧。

没有谁愿意不开心,为什么还有太多的人拥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开心呢?其实,开心与否更多时候不是与事情有关而是与人的心境有关。快乐与其说个性使然,不如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快乐需要一个豁达心胸和乐观的心态和足够的安全感。不为一些不好的事情耿耿于怀,而能够迅速的从委屈、伤痛中恢复,不为过去所累,不为未来而忧,活在当下,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能够自我悦纳、自得其乐,这怎么是一个性格了得,只是一种素质。

所以,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慈爱有加,让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够的温暖和归属感;要求孩子时要严格却不能严厉、凶恶;当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乐观通达,让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现实就不会那么糟糕。总之,让感到人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学会快乐,是教育中再重要不过的事情。

2放松

人类的智慧和能量是惊人的,但是人们的自我束缚、自我困扰、自我矛盾太多了,所以大多数人不仅无为无能而且烦恼无尽。在妨碍人类潜能发挥的诸多因素中,紧张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人在放松的状态中,思维是开放而且活跃的,而在紧张中是封闭而僵化的,就好比在台上演讲,放松让人侃侃而谈,而紧张让人结结巴巴。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太容易紧张了,这是因为我们从很早就养成了紧张的习惯,每当面对挑战、危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时候,面对那些在我们心中高高在上的人的时候,面对那些重大的场合的时候,我们总是紧张不已。

小时候见到老师的紧张和如今见到领导的紧张是一样的,小学时走进考场的紧张和后来面试时的紧张没有什么不同。这些紧张妨碍了我们自我的发挥。其实有什么值得紧张的呢,只要我们能关注当前的事情而不是外界的环境和事情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不会感到紧张,我们只想着发挥自己,事情就简单了,往往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出色。

所以我不希望孩子紧张。我认为暴力的强迫是导致孩子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粗暴的让孩子感到不可抗拒的威胁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的。

3专注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但是这种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看似紧张兮兮,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百分之十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了,行动上还没有开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怜。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4主动

人生中虽然也有祸从天降和好运撞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灾祸和幸福还是要靠我们主动去避免和争取。人生更多的时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们自己去拿。

主动才有机会,以逸待劳只是特殊情况。主动才能成长,尝试越多,经验就越多,应变就越强,阅历越广,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惊小怪。相反,被动保守则会导致成长停滞。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5自主

要孩子自主。如果让我在偏执和毫无主见选择,我宁愿孩子偏执。偏执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讨厌,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险,但是,当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现实中,很多时候正确的都是睿智的少数人,只有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自己的见解,才能够不吃盲目从众的亏。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写了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许多人说这本书比英特尔集团更能提升的他的身价,这本书确实充分说出了强大的自主意志对于成功的决定性意义。

假如孩子没有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跟着别人的想法走,只能任凭环境的摆布,无论人家的想法是对是错,无论环境是否适合他。一个人假如没有主见,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属于他,而属于外在的各种影响。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被破坏,父母都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都害怕“管不住”孩子。固然,所有的父母都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好心,而且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必要的东西之外,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呢?当自己因为孩子忤逆而发火的时候,是否有一点“控制欲”在内心做崇呢?当孩子的做法我们十分看不惯但并不无大碍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允许孩子去做而不干涉何评论呢?我的观点是,身为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暴跳如雷,相反要为孩子毫无想法、只会听从而忧心忡忡。

6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当他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能够比较公允的对待,既不会过分顾及自己,也不会过分顾及他人。过分估计自己,他人不会接受,过分顾及他人,自己丧失方向。我不想在这方面进行道德讨论,公正并非直接对应正义。我想强调的是,公正是一种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讲就是“讲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对上司能够“拎的清”,会做到不卑不亢,面对朋友和家人能够“拎的清”,会做到和谐双赢;面对下属或者比自己的晚辈等能够“拎的清”,会备受尊敬。公正是一种原则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时候说不,知道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坚持什么立场,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洗手液中的三氯生安全性目前还在争论中(本网站编辑)


前言:孩子们总是喜欢用手去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手的清洁是很重要的,否则在可能引起病菌感染和其他的炎症。但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清洁产品呢?最近又观点认为香皂比洗手液更健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我们来一起听听专家的解释吧。

三氯生是否对人体有害?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害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酵母及病毒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保护有益细菌。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含三氯生的产品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据媒体报道,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美国清洁机构关于三氯生的争论持续了40多年之久。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指出三氯生有潜在的危险,抗菌作用对人体是否不起作用甚至有害。美国清洁机构则提供大量证据表明三氯生安全又有效。使用肥皂不等于不接触三氯生由于三氯生杀菌效果好、刺激性小,加上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医疗消毒及卫生保健产品等领域。事实上,除了洗手液,很多肥皂也含有“三氯生”或“三氯卡班”,国内热销的舒肤佳就含有三氯卡班。一些牙膏中也添加三氯生,认为可以防止蛀牙。许多我们常用的日化产品都可能含有氯系杀菌剂,如果以洗手液中含有此类物质为理由,来断定宝宝洗手用肥皂比洗手液好,显然是不科学的。建议给宝宝使用专用香皂或洗手液目前市面上的洗手液和肥皂产品种类丰富,肥皂也可能含氯系杀菌剂,洗手液也可能不含有氯系杀菌剂,爸爸妈妈在给宝宝选购洗手产品的时候关键不是看产品类别,而是看产品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儿童专用的香皂或洗手液会更适合宝宝,可以专门看一下成分表,看是否有杀菌成分,除了三氯生和三氯卡班,酒精、双氧水等也是常见的杀菌成分。需要提醒的是,宝宝最好不要跟大人混用洗护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本网站小编总结:因为现在三氯生的安全性还没有定性所以在市面上售卖的产品普遍都含有,家长在选择时只能尽量的避免选择一些专业做宝宝用品的品牌。在购买的时候应该看好商品成份,在洗手后的应该涂一些护手产品以免碱性使宝宝皮肤失去水过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