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我怎么不能站着小便?”

3岁的美娜很奇怪:为什么小哥哥能站着小便,我就不能呢?我要试试看。

美娜把裤子尿湿了,妈妈一看火冒三丈:“你是女孩子,为什么要站着小便,裤子湿了看你怎么穿!”美娜知道自己肯定做错了,但是为什么不能呢?她还是不明白。

好奇惹的祸

三四岁的孩子特别有好奇心,这说明孩子在探索自己和他人。妈妈可能意识到美娜在模仿男孩,不过她的反应却是错误的。对着正在小便的孩子大声斥责,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生理后遗症,而且妈妈也没有明确指出美娜的错误在哪里。

“男女有别”

妈妈温和地说:“美娜,很着急也不能站着小便啊!”“可邻居哥哥小辉是站着小便的!”“小辉是男孩,男孩有小鸡鸡,所以站着小便不会尿湿裤子。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

与孩子谈性,家长的语气宜和缓、温和,忌恫吓、威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一些模仿行为,更应在劝解后,借此机会传授相关知识,这样的话,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自然。

情景二

幼儿园里的“爱情”

鹏鹏最喜欢琪琪了!今天,他和晶晶在娃娃家“结婚”了,鹏鹏当爸爸,琪琪当妈妈,他们还相互拥抱、亲嘴呢,喜欢一个人当然要这样喽!

单纯的模仿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的言行很好笑,对这种现象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家长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让他以为这是妈妈所赞同的、喜欢的。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后会大吃一惊,然后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你这孩子,这么小就不学好,大了还了得?”“这孩子这么小就耍流氓,长大肯定不是好孩子!”……这些话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会由于逆反心理而更频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游戏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困难。

“拉手就行了”

孩子间的拥抱亲吻属于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天真的喜爱之情,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家长可以对宝宝说:“我知道,你拥抱她是想和她做朋友,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

情景三

“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东东最爱看《动物世界》了,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两只狮子交配的镜头,妈妈很尴尬,她想转移东东的注意力:“宝宝,你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可正看在兴头上的东东当然不想听故事,他好奇地问:“妈妈,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欺骗产生负作用

不要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告诉孩子错误的答案,有些妈妈还为这种错误的行为感到自豪,以为目的达到了。其实不然,孩子回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互相交流的时候知道父母在骗他,对父母的权威就会产生怀疑。

“为生宝宝做准备”

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向宝宝解释:“宝宝,它们并没有打架,它们在为未来宝宝的出生做准备,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交配’。交配后才能生下狮子宝宝。你想想,爸爸妈妈这么爱宝宝,等到小狮子出来后,它的爸爸妈妈也会很爱它的……”父母应该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下次再面对这种场面才会见怪不怪。

情景四

“妈,你也用尿不湿吗?”

文文是个小姑娘,一次,她发现妈妈在用卫生巾,就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随口说:“这是大人用的尿不湿!”过了一会儿,文文开始问爸爸:“爸爸,我想看看你的尿不湿,你的和妈妈的一样吗?为什么妈妈的尿不湿比我的小呢?”爸爸对女儿突如其来的举动感到很难堪,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来,支吾着起身离去。文文不依不饶地跟在爸爸后面。“爸爸,让我看看吧!”“爸爸没有,这个东西只有妈妈才有,以后不要问这个问题了,好了,赶快洗手吃饭去吧!”爸爸极力回避女儿提出的“尴尬”问题。

大方面对

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问及上述问题时,大多数妈妈会回避、敷衍,或是提供错误的信息,比如“这是纸巾”“是用来擦东西的”;爸爸的反应多是尴尬。父母应该正面对待这些孩子今后会遇到的问题。学龄前的孩子对一切不知道的事情都非常好奇,只要大方告诉他们就可以。

“女孩子才用它”

妈妈拉过文文,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卫生巾,只有女孩子才用的,男孩子是不用的。因为女孩子到了十一二岁会来月经,所以就要用它。一来月经就代表她长大了……宝宝长大了也会用的。”说着抱起文文亲了一下……当电视节目播放卫生巾广告时,妈妈就可以就此展开关于卫生巾的各种话题……或者可以说:“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小房子,你没出生时就住在这个小房子里。有时候,这个小房子里要流出一些像你鼻涕一样的东西,你的鼻涕比你的尿少啊,所以妈妈的尿不湿就比你的尿不湿小了。”要尽量保持讨论的随意性和趣味性,让宝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了解成长的“秘密”。

幼儿园做法

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开设一些科学教育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教学内容

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可以自由讨论结婚事件、和父母相处的情形、熟悉的人怀孕和生产等日常生活事件,引起学习动机。

引用自然界的有关例子: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包括出生、成长的变化、生产行为等,扩充对生命历程的知识。

利用社会资源:如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展出人体画展、人体模型时,还可带领幼儿参观医院、动物园、果园等。

教学形式

单元教学——如我的身体、阿姨生小宝宝了、护士叔叔、我去参加舅舅的婚礼等。

角色游戏——如娃娃家游戏、图书角放置人或动物家庭图片配对卡、相关图书,科学角放置人体模型、动植物的生长序列图等。

集体活动——如观赏影片后讨论影片内容;游泳时观察男女生的差别。

日常生活习惯——如正确的上厕所习惯。

教学方式

可用讲故事、游戏、欣赏、参观、饲养、种植等方式进行。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困扰孩子的十大性困惑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除去学业的压力,种种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会始终缠绕在他们的心头,由于这些问题总是那样的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于是自己看书、私底下问同学等便开始悄然蔓延……

专家指出性教育可分为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和少年阶段(11—14岁)。应该来说,孩子到了3岁时应该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7岁是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孩子会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性别、性角色的认识。7岁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教师。因此,一旦孩子无法从父母处得到帮助,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幼童阶段(0—6岁)

困惑1:小俊三岁了,长得聪明可爱,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是有一天,小俊却问妈妈:“妈妈妈妈,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小俊的妈妈很尴尬,一边哄着他一边说:“你啊,外婆说得没错,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结婚了再告诉你。”

困惑2:5岁的玲玲刚上幼儿园,这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发现她闷闷不乐的。“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们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了看小明,可是我们好像长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啊?”“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去看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童年阶段(7—10岁)

困惑3:8岁的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小朋友婷婷玩“过家家”。这天,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就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接着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了。躺在床上两人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婷婷一下。没想到婷婷立即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赏了个耳光。

困惑4:四年级的小迪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男女搂在一起亲嘴。可每次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时,只要一出现两人拥抱的情景,妈妈就会把他的眼睛捂起来,甚至干脆借故支开他。他问妈妈为什么不让他看,妈妈总是吓唬他:“接下去会很恐怖的,怕你看了害怕。”“可是我一个人看的时候觉得满好玩的,一点都不可怕啊。”小迪心里有些不解。

少年阶段(11—14岁)

困惑5:11岁的莉莉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和朝夕相处的男孩子,在身体外部截然不同了。为此,她感到惶恐不安甚至害羞,但又不敢问父母。尤其在男同学面前,她不敢抬头,不敢直视对方,不敢挺胸,连说话也支支吾吾,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她偷偷用穿紧身衣、束胸的办法,掩饰胸部的变化。有时候,还刻意在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等方面,扮成一个“假小子”。

困惑6:阿杰上了初一,可最近他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本清脆的声音像是变得浑厚了,而且早上起来的时候裤子上总有些粘乎乎的东西。“我是不是病了?为什么像换了个人似的?”男生们在一起的时候悄悄议论,说这表示阿杰开始发育了。可是发育是什么?会有些什么变化?每次阿杰问爸爸时,爸爸总是说:“你已经是男子汉了,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困惑7:佳佳上体育课时突然感觉不舒服,在几位女同学的帮助下来到卫生室。医生检查后发现佳佳正不停地流血,忙告诉她这是月经来了,还说这是正常的现象,说明她已经告别童年,长大成人了。但佳佳见到这么多经血却感觉非常恐怖和厌恶:“这样一直流血,人不要死了吗?”

其他阶段(15-18岁)

困惑8:初三的阳阳发现自己对女生有了莫名的好奇,其他男生也有这种感觉。于是,大家开始四处收集带有色情内容的漫画和杂志,并偷偷地交流起来,开始有了模糊的了解。一次无意中听说外面有人兜售黄盘,阳阳便去买了一些,但还没找到机会看就被妈妈发现了。妈妈不仅没收了碟片,还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但阳阳的脑子里始终想着那些没有看过的碟片。

困惑9:阿华无意中从父母的抽屉中发现一只安全套,觉得好玩就带到学校给朋友看。有人提议将它当作气球吹,结果发现效果不错。“反正我们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拿来吹着玩倒是不错。”不少同学回家后就问父母有没有安全套,谁知却被痛骂一顿。终于有眼尖的同学发现外面厕所门口的自动贩卖机里有卖,很快,里面的安全套就被男生们全买完了。

困惑10:高一的东东和同学小洁谈起了恋爱,可对爱情懵懵懂懂的两人都不知道谈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子,两性之间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一天,东东吻了小洁,但接吻之后,两人便后怕起来,“我这样会不会怀孕呢?”小洁惴惴不安,“应该不会吧,我也不太清楚,”东东对此并不确定。从此以后,小洁总担心自己会怀孕,一有身体不适,便以为自己怀孕了,背着思想包袱,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瑞典小朋友说性很自然


关于儿童性心理的发展,有一项研究可为佐证。1974年,性教育专家芭翠夏巴沙洛柯琪前往瑞典,学习瑞典学校里实施的“强迫性”的性教育,试图了解这种对七八岁的孩子所实施的教育,是否比美国开放式的研讨方式更能正确传达性的知识。

她先请一群美国的二年级学生和一群同样年级的瑞典二年级学生描绘“婴儿从哪里来”和“他们怎样出生”的图画,然后请他们解说。

美国儿童多半从上帝的意志说起,说到吃某种类型的食物,甚至说到做梦。他们之中除了有一个孩子说“医生把妈妈割开,妈妈很痛苦”以外,没有一个孩子说到任何类型的男性角色。

瑞典的孩子则有明显的不同。15个儿童中的11个,描绘了因性交而发生的繁殖图;他们也理解避孕概念、分娩以及起源,而且在他们的图画中,父母和婴儿都在微笑呢!

这项调查所透露的意思是:父母应尽可能“简单”、“诚实”和“清楚地”解答孩子的生殖疑惑。

安妮西班斯坦博士为了了解儿童的理解力,曾询问他们婴儿起源的概念。发现孩子往往能依照事实解说生产的事情,这可能使父母误解、困惑、甚至惊骇。如果你也担心孩子如此早熟,不妨改用“蛋”或“种子”的繁殖过程解释生产。蛋是大家熟悉的食物,种子是我们都知道——生长在土壤里的一株植物的起源,你应该可以说得很自在、很明白。

三或四岁的儿童对性的了解多半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其另一特征是:他们会热忱地爱上双亲中和他们自己性别相异的那一个,甚至对同性怀有嫉妒情绪。虽然他们不可能有成人的思想,但无疑地,他们已懂得“性”,能够表现温柔、挚爱和嫉妒——显示孩子所有的情绪都和成人的“性欲”有关联。

这个年龄的儿童多半好动(关于做人的“道德”原则,此时还没有发展),在床上时他们会企图靠近双亲,希望和父母一起沐浴,想看他们穿衣服,或者抚摸父母的生殖器。

假如你碰到类似的情形,请不必对他大吼大叫,或眼露凶光,因为那只是好奇而已。只要你给他建立规章,孩子通常懂得分寸。

五到七岁之间,儿童对父母的态度可能会改变。他们放弃与母亲或父亲“结婚”的念头,决定与同性父母更亲密;此刻他们也开始认同——自己的男子气概或女子气质,而慢慢进入轻视异性的同性恋情。手淫在这个年纪是相当普遍的。若儿童公开抚摸自己的生殖器,那就是谈论它的适当时机了。此外,你还应向他保证那不是不正常的,并且解释那是人们私下才能做的事情。

给孩子正确传达性教育知识,这些方法很有效


也许你曾想过许多正确传达性知识给孩子的方法,但却不知从何说起,对不对?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想恰当地传达性知识给小孩,多半需要原则与技巧;否则不仅容易造成误解,而且事倍功半。

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性教育教导法呢?基本上可包含以下五项原则:

有问必答

三到七岁是孩子性疑问最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提出心中的疑问。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能用孩子懂得的词汇提供恰当的答案。例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问你:"我是怎么出来的?"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生的啊"。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这样的回答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是五岁以上的小孩,你便可说:"妈妈双腿之间有个出口,小宝宝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利用适当时机

譬如当孩子在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而情节正好是小男孩在检查小女孩的阴部时,你便可以用很祥和的口吻问他:"你们在玩什么啊?""好不好玩?""有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然后再伺机告诉孩子两性的差异,以及不可以随意触碰别人私处的原因。

个别辅导

孩子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如经常摸自己的性器官),应私下和他沟通,以免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困扰。

采用学名

在你回答孩子性问题时,应该多采用学术上的名称,例如性交、阴道、阴茎,而不要用做爱、乱搞或做坏事,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误认为性是很污秽的。

善用教材

有些性问题是很难用口语解释清楚的,建议你不妨多用书籍、图片、录像带等作为教材。

3-6岁孩子表现出“性”趣很正常


*3-6岁是人类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3-6岁的孩子,,性生理和性心理都出现了发展的高峰状态,孩子的性活动丰富而频繁。这个时期性生理的发展体现在神经与内分泌发生的重要变化。

其一,孩子在3岁半左右,通往阴茎和阴蒂的感觉神经的髓鞘发育完成。

打个比喻来说,神经就像电线,髓鞘就像包裹电线的绝缘橡胶。在髓鞘发育完成之前,神经就像漏电的电线一样,来自生殖器的刺激通过没有髓鞘包裹的神经传递到大脑中枢的时候,沿途信息散发泄露,大脑对来自生殖器的刺激反应不强烈。髓鞘完全形成后,来自生殖器的刺激可以完整地传递给大脑,使孩子刺激阴茎或阴蒂后产生强烈的性感觉。

其二,3-6岁阶段,男孩和女孩身体里雄激素的分泌有所增加

雄激素会刺激男女两性的性欲,并使阴茎和阴蒂对触摸的刺激敏感。

其三,3岁半左右的孩子嗅觉开始对人类的性信息素敏感

尤其对自己父母身体所散发出来的气味有独特的感觉。相对来说,母亲的气味对男孩有更大的吸引,女孩对父亲发出的气味着迷。

随着3岁以后孩子神经生理的逐渐成熟,导致3岁以后孩子性欲增强,性心理发展迅速,这样的变化来自孩子生命本能,不以成人的意志而转移,在这个发展时期,孩子会不顾一切地通过各种性活动丰富性感觉,发展自己的性能力。由此出现的幼稚的性活动虽然不符合成年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但却出于孩子的天性自然。

*3-6岁孩子的性活动:“自体享乐”

孩子在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比如性伤害、多次看到父母做爱等),幼年期的性活动对象更多的是自己,寻找自己身体上能够获得性快感的部位,并体验性快感,英国性心理学大师霭理士将其称为“自体享乐”。“自体享乐”的性活动方式体现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后人类进入了繁衍生命的阶段,性活动需要寻找性的对象,在他人身体上获得性满足,达到获得性快感和生殖繁衍的目的。这是孩子时期的“性”与青春期的“性”的不同之处。

3-6岁的孩子对于性表现出强烈好奇心,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以下的性活动:

◆要求看父母洗澡、看父母上洗手间。

孩子对成人的裸体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向父母提出很多关于性的问题。

比如“我从哪里来”“妈妈的胸部为什么比爸爸的大”“女孩为什么蹲着尿尿,而男孩要站着尿尿”等等。

◆孩子间的性游戏。

比如生孩子、结婚、过家家、互相看或摸生殖器、男孩之间比谁的鸡鸡大、谁的尿射得更远等等,

◆体验刺激生殖器带来的性快感。

孩子通过手淫的方式刺激生殖器性感觉的发展,他们用手或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摸弄自己的乳头和肚脐等性敏感部位刺激自己的性感觉,获得性快感,3.6岁孩子性感觉发展的重点在生殖器部位。

◆体验性高潮。

孩子在刺激生殖器或者身体其他性感部位时,出现面红、全身紧张状、颤抖、双手握拳、关节屈曲、表情痛苦状、眼神迷离等表现,这是孩子的性高潮体验。

◆恋父恋母。

在父亲或母亲身体和情感上寻求“异性相爱”的体验。

孩子通过这些性活动发现自己身体的性感觉、性情绪、两性间的情感,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掌控自己性唤起的重要发展过程。

注意力教育很重要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一、表扬为主,激发自信心。

培养自信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自信心强的幼儿上进意识也比较强,他们大都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老师安排的各项活动,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去解决。虽然有些做法可能幼稚可笑,但其自信心理的养成却为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动态培养,启发专注心理。

动态活动更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注意力的一项好活动,引导幼儿养成专注的注意力,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寓教于乐,引发探索心理。

幼儿求知欲很强,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时应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养成集中精力,注意思考的好习惯。

我和孩子很亲密,好吗


洋溢情爱的家庭最温馨,拥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有的父母担心和孩子身体过于亲近易勾起他对性的联想。

孩子老喜欢挤到你的床上,是某个特定年龄的共同特征,过了这个年纪,他们就不再这么做了吗?

不,不是特定年龄的问题,也没有速战速决的方法。在家庭里,就大人和孩子而言,彼此间的亲密举动,不论是否在床上,都该是双方珍惜的。不过专家建议,家中的亲密方式或模式如果有所改变,不妨稍微留意一下。

假如你家从不流行大人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嬉闹,突然间孩子一再要求这么做;或者,你忽然涌起想搂孩子的渴望,这时就该自我忖度,是否亲子关系间有了变化?以及这种身体上的亲密方式,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爱相爱本是天经地义

问题的关键,不在你“该”或“不该”如何,而是诚如心理学家吉摩博士所说:“谁的需要能够因此得到满足?”他认为,家庭中若发生诸如死亡、长期分离、离婚等变故,双亲鳏寡或独居中的一个,由于孤独和迫切的需要,不知不觉中,便会期望能有更亲密的亲子关系。所以他解释:“这种关系应该称为‘寂寞满足’,而不是‘性方面的满足’。”然而,仍须注意——不能突然给孩子太多压力,以免造成困惑。

在多数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和孩子亲密的身体接触是一种自然的举动。”务必要以“感觉”为前提,而不是考虑是否“应该”。

许多家庭的父亲一向习惯拥抱亲吻年幼的儿子,可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或许就会变得犹豫,于是改和儿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来表现他的情感。原来的拥抱亲吻,变成冰冷的拍拍肩头或握握手,原因是父亲认为这样比较有男子气概。

如何与BB谈幼儿园里那些事?


网友:晴儿妈

“晴儿,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

小编解析: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有位聪明的妈妈是这样问的:“宝贝,在幼儿园的时间你应该怎么做呀?”孩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听老师的话!”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网友:妞妞妈

“妞妞,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的怎么样?老师喜不喜欢你呀?”

小编解析: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应该这样做:你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猜猜看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说的不对,孩子会给你纠正过来,也会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你。您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都做过什么了。

网友:瑜瑜妈

“瑜瑜,今天老师夸奖你了吗?你得了小红花了吗?我看到妞妞得了小红花了”。

小编解析: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应该这样做:您可以这样问:“瑜瑜,我听说老师今天夸奖你了是吗?”孩子会高兴的说:“是”还会有兴趣说出自己的今天做的好事。

网友:淼淼爸

孩子某一天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我就问“淼淼,你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小编解析: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应该这样做: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

网友:小鸣妈

“小鸣,你今天哭了吗?”,“你今天在幼儿园里都干嘛了?”。

小编解析:孩子可能不愿意回答你这些问题。可能是每天幼儿园会发生很多事,她不知道从何说起。又或者是当孩子回到家时,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回顾幼儿园生活,而在享受亲情,你这时问她,她当然不配合。

应该这样做:如果想知道也不是没办法,可以在家设计“成长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在幼儿园学的新本领,每说出一样就在成长栏里画上标记或贴上红花,或者小贴纸以资鼓励。家长也可以假扮小朋友,让孩子当老师,孩子会在情境中再现幼儿园生活。

网友:小壮妈

“壮,放学的时候你看到我和你们老师聊天了?”“你猜我们聊什么了?”

小编解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成人之间的沟通,我们习惯了“发现孩子的不足”,尤其在有限的沟通时间内:孩子的优点是可以不做为交流重点的。但在与4-5岁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这样的方式却不适用。直接的谈话下,不会有好的效果,尤其要避免让孩子承担成人的负面情绪。

应该这样做:这位家长做的很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颠倒了谈话内容的顺序(先褒后贬)与褒贬的比重。强调儿童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勤于思考、敢于尝试或其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等方式,来避免儿童地降低自我认知及自尊的程度。

网友:晨晨妈

“你怎么上课又捣乱了你?!赶紧给我改了。”

小编解析:4-5岁这个阶段,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得到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孩子以往建立的亲密关系、亲子间的互动以及老师对他们能力的评估会影响儿童自尊、自信的建立。

应该这样做:可以这样说:“妈妈听老师说,班里有个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听会了,就开始左邻右舍的开小会,既影响老师继续讲课,又影响周围小朋友听。'这个同学可给老师出了个大难题。”这种沟通方式更容易让孩子看清事件本身,通过引导和分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最终实现儿童的自我调试。

网友:妙妙妈

“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吃了什么饭呀?能给妈妈说说不?”宝宝说:“不知道”

小编解析:家长每天这样问东问西的问一些她在幼儿园里的情况,当然少不了今天吃了什么啊之类的。问多了,她一定很烦。

应该这样做:

早上:“点心的一种,椭圆形的,干干的。”

“饼干?”

“不对”

“有点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家也有的。”

“小面包!”

“答对正确!”

再来中午的:

“这个菜有三部分,一种是蔬菜,青绿色的,长长的,也可以凉拌的,昨天晚上外婆家也吃过的。”

“芹菜!”

“对,还有一种是桔黄色的,吃了对眼睛有好处的。”

“胡萝卜”

“还有一个是强壮宝宝(巧虎里学来的知识),菜菜里经常有这个的。”

“知道了,是芹菜胡萝卜炒肉丝!”

“答对正确!”

这可不是在考孩子,是宝宝在给家长猜她在幼儿园的食谱呢。妙妙妈也可以参考一下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