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0-07-29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如何让孩子在放假后收心学习。
刚刚过完中秋,国庆又来了,假期一个接一个,把孩子的心都放野了,如何让孩子及时把心收回,专心于学业呢?这些孩子的假期是如何过的?他们该怎样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呢?
第一,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利用最后一天时间,完成假期作业,并复习上学期的知识要点。很多中小学生常常到开学最后一两天才想起要做作业,临时抱佛脚地做功课,不仅身心俱疲,也使暑假作业的质量严重滑坡。因此教育专家认为学生应该在最后一周每天合理安排时间,把没有做完的功课完成。同时由于休息了一个暑假,可能对上学期知识有所遗忘,因此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个学期的知识要点,如:英语单词,数学、物理的公式、法则、定律等……在新学期里才能"温故而知新"。同时应尽量避免参加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严加控制玩游戏机、上网的时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第二,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的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学生应当明确暑假过后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虽然假期里可能许多心愿没有达成,但仍要"朝前看",不要再陷入回忆,许多未完成的事可以等待下一个假期。同时暑假期间有可能通宵玩耍或很晚睡觉,这时很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尽量按上课期间正常作息。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也应帮助、督促孩子按上学的作息时间来安排生活。对学生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订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学业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第三,提前制订新学期学习计划
确立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进入新学期,学生应该有新的计划和打算,可以在开学前好好计划一下。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计划的内容应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让孩子还没执行就自动放弃。另一方面要预习新学期的功课,如:语文通读课文,英语预习单词,数理化预习前几章,划出难点等,有的放矢地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制订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第四,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京翰教育社会学专家认为,作为家长也应引导孩子转入新的角色,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上课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几个好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恢复到平时的状态,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第五,补充必要文具调动上学积极性
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暗示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回想上学期的收获,确立新学期的计划,与孩子聊聊学校里面的同学、老师,帮助孩子放松紧张心情,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
另外,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探究对开学恐惧、抗拒的真正原因,表达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和呵护,如果孩子的"开学综合征",到了威胁健康的程度,可以请心理医生帮助疏导。
总之,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只要家长有策略地做好引导,孩子会很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开学综合征",虽不是生理疾病,但对学生心理会有不良影响。家长应在开学前一周开始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开学初期,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的延续,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紧张学习。
当然,引导孩子收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专家认为,最好在假期时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系统的学习规划。倘若没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与(培训)老师的耐心引导。
相关知识
放假了!别让孩子在寒假里“颓废”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假了!别让孩子在寒假里“颓废”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寒假了!虽然这意味着孩子们终于可以理所应当地摆脱日常的家庭作业和课业任务,开启疯玩的模式,但对家长们来说,可不是该放松的时候——孩子放下了自己的课本、书包和测试,跑到了你面前,你是否该利用好这个契机,在为自己的亲子相处创作美好回忆的同时,也充实一下孩子的知识库?如果你还在为寒假计划发愁,下面这六条简短的寒假亲子活动指南,或许能给你一些建议。
1、意识到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图书馆是无价的公共资源,各种书籍和档案都完好地收藏于此,并可供免费阅读。这个有着海量趣味话题的信息中心将所有内容聚集在一起,等着和你的孩子分享,还有专业的辅助人员可以随时指导和鼓励孩子拓宽知识。
2、利用每次机会探索世界
和孩子去旅行吧,花上一天甚至几个星期,就能让他们意识到:对于这个世界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能学。旅途中,顺着孩子们好奇的提问,你可以教他们历史地理,或者文化习俗,你会发现,整个旅程会因不间断的讨论而更加意义非凡。
3、重视日常教育
日常活动可能看似平凡,但却能打开令人兴奋的新课堂之门!和你的孩子一起烤一炉甜饼就能在淀粉的计算中证明数学、科学和营养的实际应用,参加一个小型的棒球联盟赛就能例证团队合作。
4、了解一些文化
尽可能多地带你的孩子去一些文化底蕴或社会气息较为浓厚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历史遗迹、动物园,或者观看一些文化活动,如戏剧、歌剧、芭蕾或音乐会,以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在娱乐活动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对孩子们来说,可比坐在学校里学习有趣多了,说不定还可能决定他们一生的兴趣、爱好和激情。
5、有一些信仰
如果你的家庭信仰某个宗教,可以考虑带你的孩子去参加同信仰的好友们举办的露营或休息派对,让孩子在大人故事化的宗教或圣歌讲授中,轻松地了解一些信仰和历史上的人物。
6、抓住每个机会来回答孩子的疑问
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片刻,也可以成为你和孩子的家庭课堂时间。比如,陪老爸老妈去办公室可能引发一次关于工商业的谈论,仰望夜空则能对浩瀚宇宙中的天体展开探索……
家长们应该重视这些学习的机会,不要冒然用“去问你爸/妈”来打击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怀疑精神。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玩“十万个为什么”,信息搜索技术或许能帮到你,只管鼓励孩子登陆网站去找问题的解答或观看健康的文字和新闻视频。不过,一定要确保低俗信息已经被过滤,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大到足以让你放心的话。
学校很重要,但绝不是孩子学习的唯一地点。要知道,这个世界远不止课本所描述的那么小,真正的学习也不只是记住历史事件或算出数学难题那么简单,而应是一个分析、提问和讨论的过程。孩子们的学习从来不是越多课本、越多测试越好,上面的这六条假期亲子指南就是想试着摆脱这种对传统课堂的依赖。
开学在即 是时候让孩子收收心了!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学在即 是时候让孩子收收心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入小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转折点,上课不能随便迟到,环境比幼儿园大了好几倍,面对的老师、同学都是新面孔……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学了,撒欢了一个多月的孩子们大多乱了作息,习惯了天天黏着家里人好吃好喝好玩地过,如果您家有新生或是低年级小朋友,他们都收好心了吗?
经验之谈
伴读一月,治好“小学迷茫症”
大宝开学升四年级,学习认真,上课安分,偶尔还能展示一下学习钢琴的成果。不过,他在刚入学时,可是个不太懂得小学规则的小调皮,让父母和老师操了不少心。
“他的第一个表现是上课不安分,有点随心所欲,上课时间要求上厕所,下课时间出教室去玩,上课了不知道回来。总之很多表现像幼儿园小宝宝,完全没有进入小学生的状态。”大宝妈介绍,“这也怪我们没有提前给他灌输成为小学生需要遵守哪些规则,每次都说你要听话,可是孩子终归是孩子,大人不教,他也很难从做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小朋友的角色中转换过来。”
为了解决大宝的“小学迷茫症”,大宝妈特意停了手上的工作,连续一个月全程伴读,“首先是早上不能迟到,我每天早上起来准备早饭,叫他起床,督促吃早饭,灌输一下小学生的基本规则。”大宝妈介绍,“下午接回来写作业、检查等,说实话,孩子上了小学后,我们家长和孩子一样,都觉得生活比幼儿园要紧张一些。”
“预防针”打得好,上学没哭
含含上小学前,她的爸爸老王特意从行动上、精神上给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平时灌输她,学生是个很牛的字眼,但小学之前,都只能称“孩子”,只有进了小学,才是“学生”!给她一种对小学的期待感和荣誉感。
“首先,因为小学比幼儿园要大得多,要先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比如,故意带她经过小学,让她看小学里比幼儿园更大的操场、教室、锻炼器材等,告诉她,小学更好玩,更有挑战。然后她就想进去玩,我就再告诉她,你不能进去,没有资格。”老王说,“最后告诉她,还有两周了,你就可以玩了,这样她就没有恐惧感,也没有距离感了。”
物质上,老王带着含含去商店买了文具。“我告诉她,那些花花绿绿的动物形状的橡皮和小铅笔都是孩子用的,做了学生,就要用方方正正的大橡皮、大文具盒。”老王介绍,“因为这个预防针打得好,到了学校别的小朋友用这些,她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想要的诉求。同理,在别的孩子哭哭啼啼进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是用的这个办法让她笑嘻嘻进的小学。”
开学在即,开始“收心”计划
扬扬马上读三年级了,放假后,扬扬妈坚持假期就要完全放松的原则,让女儿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想几点睡就几点睡,作息与平常上课时完全不同。最近,扬扬妈已经开始了“收心”计划。
“之前嘛,她最晚上午十点钟才会起床,现在我要求她最晚8:30起床,吃完早饭看看书;平常晚上9:30睡觉,现在要求10点左右睡觉。”扬扬妈介绍,“此外,在检查完她的作业后,我给她列了一个计划表,在暑期的后半个月把没有写完的作业补好,兴趣班按时上,学习的时间比玩的时间比前期多一些。”
扬扬妈提醒,这个收心计划的强度不大,但是多少还要提醒孩子,暑假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心理上做好开学的准备。
老师提醒
让新生对学校有所期待
扬州三元桥小学副校长马娅提醒,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在开学前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带孩子去新学校看看,熟悉开学后上学放学的线路,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每天放学在哪里接他,不能到处乱跑;同时向孩子灌输到了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第二,带孩子去买一些带拼音的书籍、书包和文具,培养孩子的读写习惯,告诉孩子小学生上课的时间略长以及上课的一些简单规则。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第三,低年级的孩子贪恋假期,思想上需要有个铺垫,检查好三门主课的作业和孩子的社会实践表等,把孩子做到的与学校发的通知要求相对照,跟孩子一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看看孩子在这个假期有什么收获,灌输开学意识。
第四,家长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与孩子多交流,经常联系老师和小朋友,准备好学习用品和参考书等,对新学年有所期待,可以让孩子与老师通个话,让孩子得到老师的鼓励。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白玛琳博士中国四城市巡回演讲
如今,揭开蒙台梭利神秘面纱的白玛琳博士将要来到中国了!
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的白玛琳博士将带着她40多年的研究成果,带着她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准把握,将于4月28日开始,在中国四城市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题演讲。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能给中国孩子带来什么?这种神奇的教育法如何让中国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品格、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等等,这些中国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都将在白玛琳博士的演讲中得到答案。
100多年以前,一种被称为“幼教圣经”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源于意大利,此后便开始迅速享誉世界各地。
90年代,蒙台梭利教学法才开始应用于中国的幼儿园,从观念启蒙到市场演绎,这种新的幼教理念开始在中国风行。
如今,已经72岁高龄、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的白玛琳博士(Dr.MarleneBarron)将莅临中国,向中国市场传授蒙台梭利幼教的真经和其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白玛琳博士曾获取了多项国际教育奖。曾任国际蒙台梭利教师教育委员会组织(MACTE)的长官,美国蒙台梭利协会(AMS)的长官,AMS的亚洲组长,和国际蒙台梭利教育家协会(IAME)的财务总管。目前,她担任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的首席教研总监与伊顿蒙台梭利教师培训学院(EMTTA)院长。
蒙台梭利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之后,在1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很快,全国各地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市场演绎过程中,有的偏离了蒙台梭利教育精神,有的肢解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真正内涵,在市场大河的冲击之下,一时间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中国市场急需真正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普惠广大儿童。
如今,揭开蒙台梭利神秘面纱的白玛琳博士将要来到中国了!
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的白玛琳博士将带着她40多年的研究成果,带着她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准把握,将于4月28日开始,在中国四城市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题演讲。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能给中国孩子带来什么?这种神奇的教育法如何让中国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品格、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等等,这些中国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都将在白玛琳博士的演讲中得到答案。
教养·学习:放手练习,让孩子独立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养·学习:放手练习,让孩子独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观察楼上就读小二的姐姐有一段时间。
这位姐姐之所以吸引我注意,是她小小年纪却表现出独立的怡然自得,她爸爸说,学校到社区走路10分钟沿路还算安全,小一上学期尝试让安亲班接回一学期,之后姐姐就表达希望自行回家意愿。
社区安亲班课辅结束后,还未到爸妈下班时间,由于社区管理还算良好严谨,姐姐通常溜溜直排轮,或回家放好东西再到社区动动走走,或去社区幼儿园找弟弟,5点到6点,一个小时很快就过了,爸爸妈妈也下班到家,虽说难免有双薪家庭下钥匙儿童的小无奈,但从这位姐姐脸庞,看不见孤单,见到的是乐于自处的生活能力。
偶尔带着两个儿子在楼下散步,遇见姐姐,我总不忘提醒哥哥注意,“姐姐好厉害,自己一个人回家耶。”而我则在心里盘算著,该怎么做放手的练习?
楼上的爸爸传授了两招。
首先是倒垃圾。
晚餐后是例行性的倒垃圾时间,社区有统一垃圾场就在地下室,环境路线都算单纯、安全,一开始他带著姐弟两人,一家三口大包小包,又有分类小拖车,倒个垃圾父子三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后来爸爸就把倒垃圾工作,放手交给姐姐带弟弟练习,爸爸大概交代了一下细节,前几次注意了孩子到地下室倒完垃圾该回到家的时间,大致没问题后,就正式放手,小孩显然也胜任愉快,宣告第一步独立成功。
再来是买报纸。
周六假日早上常常看到楼上爸爸带小孩下楼骑脚踏车,找张椅子席地而坐,就唤姐姐:“来帮爸爸买份报纸去。”还记得当时刚幼儿园毕业的姐姐,拿了零钱就往便利商店跑,不久后就拿着爸爸要的报纸回来了,父女俩一个看报纸、一个开心骑脚踏车,独立之路又迈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