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总是因为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孩子某一门功课上出现了差距,或是孩子的应考能力较差等。家长希望能够通过家教,把自己孩子所差的功课及时补上来。但是,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是不同的,表现在学习上,他们既有智力因素形成的差距,也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差距。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请家教呢?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把在学习上有差距的学生,笼统地归结为差生,是不准确的。有些学生学习差,是因为学习习惯不正确,如果得到有经验的家教及时纠正,是完全可以转变的。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很吃力,但却肯下苦功夫去学,这样的学生请家教,是大有作用的。

学生在教师教授一门新课的时候,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有差距的。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得很快,但到写作业的时候就又忘记了许多;有些学生理解得较慢,但在理解之后往往能较长时间不忘。教师虽然深知这点,但在授课时却无法照顾周到,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一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消化新知识就感到吃力了。而家长则应正视差距,承认差距确实存在,并应该观察自己的孩子,根据其自身的长处、弱点,帮助其学会利用课下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凡属上述情况的学生,家长为其请来家庭辅导老师就切实有用。教师能够及时、快速地结合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把所亏欠的知识补上来,使其能在第二天跟上课堂教学而不失去学习兴趣。家长在为孩子请家教时,应了解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来掌握的,不能随便的请家教,应该为孩子的健康着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不影响孩子的未来。

精选阅读

解答:为什么要请月嫂?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都能接受月嫂这个概念,可是不知道是幸与不幸,有的准妈妈家里老人时间和精力都很充沛,并且有强烈愿意来照顾宝宝和产妇,坚决反对用月嫂.为了不拂老人的一片热心,准妈妈们就只得牺牲了.我看了身边太多的例子,到头来不是老人身体吃不消了,就是育儿和坐月子的知识太落伍了,结果弄得老人,妈妈个个人仰马翻,宝宝还没带好.

子期间,照顾宝宝和产妇是个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很少有老人技术和体力兼备)宝宝没白天,晚上的概念,2-3小时一醒,对照顾它的大人真是一种折磨.老人们睡眠都不太好,很难做到夜里醒来喂好奶又能很快入睡.如果宝宝晚上是由妈妈一手照料,那么妈妈的睡眠质量肯定会受影响,母乳的质量就会大折扣.宝宝吃了打折扣的奶睡的时间又会变短,妈妈起来的次数就要增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1、月子里的营养问题也极为重要。

例如有很多虽然有营养的东西,但不适合产妇吃.(剖腹产和顺产吃的东西有差别);又如怎样做到营养到位又不会过剩,达到供需平衡更是大学问.毕竟月嫂比起我们这些非专业选手还是略胜一筹的,营养问题不但关乎产妇的恢复,奶的质量,宝宝的健康成长,对我们女人后半生的日子更是有着深远影响,谁都希望一个月子做下来,母乳充沛,宝宝健康,我们的身材还不走样,面色红润光泽,气血充沛,一个好的月嫂是能够做到的.

2、提前和月嫂沟通

如果已经订好月嫂,建议最好邀请月嫂到家里来看看.一方面熟悉一下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我们检查一下准备的婴儿用品是否充足合适,不会浪费买错买多.

3、提前去勘察一下病房

怀孕时候到医院去做产检,算是熟门熟路了.可是从来没想过到旁边的住院处,病房去看看.提前熟悉下环境还是有必要的,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和已经生好的产妇交流一下,会有很多启发.另外,进了病房才发现很多东西是医院发的,不需要一板一眼地按网上的待产包准备。

4、月子期间要照顾好月嫂

这个应该比较新鲜吧.都说应该是月嫂要照顾好产妇和宝宝的呀.其实月嫂,产妇,宝宝是三位一体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麻烦.现在月嫂比较普及,很多家庭都能请得起月嫂,虽然价格100-150/天有时候还是觉得有点肉痛.有些老人希望花了钱,要用到位.不让月嫂得一刻休息。把月嫂一天得工作量化,做什么什么事情花多少时间都一一记录,其实没必要.月嫂一般有自己的套路,每个孩子又有细微差别,有时候时间,顺序上会有微调,没办法这么死教条的.

另外,将心比心,如果是婆婆或妈妈帮我们坐月子,我们看到她们晚上累的那个样子,肯定不会再"压榨"她们,白天,晚上连轴转的.月嫂也是人,不是铁打的,适当的休息,劳逸结合才能让月嫂发挥,如果长期休息不好,营养不够,月嫂身体也吃不消.不小心再有个头痛脑热,最后耽误的还是宝宝和妈妈.毕竟她们才是最重要的,也是请月嫂的根本原因,其他做家务,做饭(不是月子餐),洗碗什么的只能算是附加服务.

5、待产期间应该适当地补充一下育儿知识

现在是个信息时代,关于育儿的知识网上铺天盖地.篱笆上就有很多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妈妈们的一家之言.不是说不对,而是说每个宝宝各有不同,有时候没啥可比性.育儿就像是小马过河,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但是买几本专业的育儿书倒是必要的,好的育儿书籍建议还是去网上淘一下,可能会更好。建议大家最好在产前看(产后没空看,而且要保护眼睛,不能多看书).

有了基本的育儿知识,才能和月嫂做好沟通.主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尽量配合月嫂的工作.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网络也不行,当然完全把宝宝丢给月嫂也不行,爸爸,妈妈们也得多看多问多沟通,毕竟月嫂只能照顾宝宝1-2个月,父母掌握了本领才能把宝宝带好.好的月嫂自己也会看很多育儿书才补充自己,而不是光凭经验的,所以她们也很愿意和爸爸,妈妈们沟通.毕竟信任是双向的.

6、月嫂的价位,籍贯

月嫂是请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呢?如果有条件还是请本地人.这里不是对外来的月嫂有偏见,而是文化,饮食习惯不同,和本地的月嫂比较好沟通,磨合.不过目前在厦门从事月嫂行业的服务队伍中,一般资深的月嫂即使是外地的,也都是有闽南的生活经验的,有厦门的生活经验,一般都是可以胜任的.

月嫂的价位从100-150元/天不等,如果有条件,还是请价位高的.不要问100的和150的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多时候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做出来的质量就不一样.100元一天得到的服务是最基本的,不外乎照顾产妇,宝宝,月子餐(有的月嫂好像连月子餐都不做的),既然已经出了100元,不如一咬牙,再多出点,买个更好服务.(当然前提是找的中介资质要好,的确能做到一份价钱一份货)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好比是买衣服.是要买个100元廉价的呢,只能穿几次的衣服呢,还是索性再多花点钱买件上档次的衣服,可以多穿些时间.答案当然是后者.

虽然100-150/天的价格很贵,有时候想想不扣税,四金,吃住又在产妇家里,简直比我们一般小白领的净工资都高.可是单论小时工资又不算高,刨掉睡觉8小时,休息2小时(有时候还一定有这么多休息时间),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应该有了(还是上夜班),按150元/月,那么每个小时是10.71元,如果是按100元/月,那么每个小时是7.14元平均小时工资就比钟点工高不到哪里去了.这样想想就平衡许多.

另外,在好的月嫂手里不存在没有奶的产妇,开奶开的好至少奶粉钱省下了,现在奶粉还挺贵的呢,这样一想我又安慰了许多.

最后,生儿育女是我们小辈的事情,没必要非得把父母们的精力耗尽,让他们不必鞍前马后地穷张罗.花钱能解放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安然享受含饴弄孙的快乐,也算是孝敬父母.

民主型家教也需要惩罚


民主型家教的核心是孩子与家长在人格上平等,互相尊重。家长在替孩子拿主意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需要,但在孩子因年龄小拒绝执行正确的建议时,家长必须坚持正确的主张,因此它也有强制的一面。所以,民主型家教应包含“说理”和“惩罚”两种手段。

第一步要说理,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愿意改正。但是,“已经习以为常的错误行为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惯性,要阻止“惯性”作祟,使孩子纠正错误,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惩罚就是这样一个外力。

如何惩罚?有人说惩罚是一门艺术,就是说惩罚有许多讲究。惩罚应视对象不同而加以区别。孩子犯错误,家长应明辨错误的性质,有些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应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提醒注意就行了,如打破碗,弄脏衣服,发点小脾气。

有些属于主观过错,故意为之,家长应区别是首次犯错还是再次。首次以说理为主,着重向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错。

为了使其长记性,有所顾忌,家长有必要和孩子约定,若再犯就要接受某种惩罚。若真的再犯了,就要严格按约定办,不能打折扣。和孩子“商量”出来的惩罚手段,肯定会比体罚、责骂更加有效。

当然,这种“惩罚”应在不伤害孩子的精神、身体的前提下制定。

当惩罚被人们简化为打和骂,或滥用后,惩罚的名声变得狼藉。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惩罚手段是,学生犯错误后,他根据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初次还是再次,要学生写500~3000字的说明书,效果很好。

有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不打招呼外出,家长以三天不许看动画片作为惩罚;国外有位教育家的两个小孩打架了,他先和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不能打架,再要他们互相口头道歉,如果感到难为情,可以写信向对方道歉,事实证明这种“惩罚”方法也不错。

处罚并不代表简单的打骂,而是心理的疏导和行为的适当约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记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父母需要注意的家教问题


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并不仅仅是靠成绩来说话的,我们要教会孩子的还有很多,例如对孩子情商方面的培养,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家庭中需要注意的八大问题吧,这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很有意义!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早教网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第—大关键问题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问题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问题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问题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问题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问题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问题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问题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本网站小编总结:据相关的调查得知,目前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是针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而进行教育的,却忽略了孩子们优秀人格的培养,但愿从以上的几点提醒中,家长们都能够全面的培养幼儿!

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吗?


怎样使孩子幸福? 

我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给她买许多玩具就会使她幸福,可有一次与女儿的谈话,却使我得以反省。我对女儿说,看你多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送给你这么多的礼物。可她说,妈妈,我一点儿也不幸福,因为你不跟我玩。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是的,要使孩子感到幸福,决不是仅仅给她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而更要与她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沟通,而在一起游戏,就是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的渠道。难怪科学研究证明,最有威信的,就是那些每天能挤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的父母。

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对于工作繁忙,疲于奔命的父母来说,把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一件最省心的事。可是有一件事,却使我意识到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多么不负责任的事情。有一天,女儿的老师告诉我,因为一个男孩不愿意跟我女儿玩,她就学着武打片的人物,“哈哈”地对那个男孩拔拳扬威,使那个男孩不知所措,大声哭起来。回家后,我就问女儿,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吗?她回答说,好人也要打人的呀,武打片里的英雄都打人的。孩子太小,她确实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图省心,而让自己的孩子被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引入歧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人物之一,社会心理学家班图拉在他的一系列的研究中,揭示了儿童的模仿行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模仿对象,不仅是身边的成人,还有那些电影和电视等。有时,电影和电视中的主人公,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儿童身边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我们就必须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天抱一抱、亲一亲孩子 

在东方文化中,孩子一旦进入3岁以后的幼儿期,父母就很少去抱一抱、亲一亲他们了。然而,和孩子的肌肤接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亲情,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抚摸治疗”协会,已证明了抚摸,对那些低体重儿和在母体中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每天定时定量的抚摸,使那些低体重儿很快增加了体重,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情绪很快得到安定。那么,到了幼儿期,是不是孩子就不再渴望与父母之间有肌肤的接触呢?女儿的行为告诉我,他们依然渴望父母的抱一抱、亲一亲。有一次,女儿的画被刊登在他们幼儿园的园报上,女儿兴奋地把她的作品给我看。我就问她:你需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呢?她就指着自己的额头,说:Kiss!”我就轻轻地吻了她的前额,可她并不满足,要我吻她50下。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妈妈去抱她,就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为人父母,也是人生学习的另一开端,这与其他的学习不同。其他的学习都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后,再获得证书,持证上岗。而我们,是在没有获得任何证书的情况下,就被戴上了父母的桂冠而行使做父母的权利。因此,“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当常萦绕心头。在干中学,而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孩子幼小衔接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幼小衔接需要注意什么?

一位同事的女儿从重点中学又考入了重点大学,而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问她有什么诀窍,同事却说:“孩子特省心,就是从小学习习惯好呗!”作为家长我们每天工作之余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但收效甚微,看来应该着手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的学习质量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妈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

许多家长很重视家庭智育,在这方面不惜投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收效甚微,问题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把握住家庭智育的方向和重心。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二、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

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三、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四、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五、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六、认真书写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七、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八、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九、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


燕楠的“幸福”

燕楠的爸爸妈妈是和平分手的,理由是双方感情不和。与别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相比,燕楠实在太幸福了——虽然她跟着妈妈生活,可是疼爱她的爸爸一星期会来看她三四趟,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因为爸爸是一家私企老板,有的是钱。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补偿心理吧,妈妈对燕楠也比从前还要好,三天两头就带她上麦当劳,公主裙买了一条又一条。家里其他长辈也常常说她这么小父母就离婚了,真可怜,特别惯她。这样骄宠出来的燕楠在幼儿园是理所当然的小霸王,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上有什么她就一定要抢过来,稍不如意就要大叫大嚷,连老师的话也不听。

掴母亲的儿子

我跟丈夫是在王勇14岁时离婚的,孩子判给了我。我们离婚时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他挺恨他父亲的,虽然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孩子原来就不怎么爱说话,我和他爸分开后,他说话就更少了,没事老摆弄电脑,要不就躲在屋里跟同学打电话,满嘴都是脏话。有时我听不下去就说说他,刚开始他不吭气听着,可后来,尤其是这一两年,

他不但不听,有时候还突然就火冒三丈甚至动手打我。

这种事我从来不好意思对外人讲,甚至连他的父亲我也从来没有告诉过,自己养大的儿子,他怎么对待我是我的报应。可我真的没有亏待过他。他升入职高以后,变得虚荣起来,一切都要名牌,从穿的到用的。我每个月只有不到1000元的收入,可他买一双鞋都要1000多元。

我是从心里疼这个孩子,他爸离开我们去跟另一个女人结婚时,我就在心里发誓要让我儿子过得不比别的孩子差。也许是这种补偿心理让我太宠这孩子了,因此,他对我为他做出的种种牺牲都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为了让儿子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我除了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兼了好几家单位的会计,每天在家里替人家做大量的账目报表。

我发现他是变着法子向我要钱,什么流行要买什么,什么时尚要穿什么。我就说:“你还是一个中学生,怎么能这么高消费,你们学校的同学都这样吗?”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冲我喊上了:“你别提我们同学,我们同学才不像我这样连个完整的家都没有呢。我缺爸少妈的,本来就低人一等,我再连名牌也买不起,你还让我怎么在同学中有点儿地位?”“那你里里外外都是名牌,同学们就看得起你了吗?”“那当然,最起码人家有什么我就不缺什么,再者说了,你不是说过要让我过最好的日子吗?”儿子的口气里满是理所当然和对我的轻视。为了我们之间能够维系一种平衡,我能忍的就都忍了。

直到有一天,他动手打了我,我才猛然意识到,这孩子已经被我宠坏了。这点孩子他自己也认识到了,他自己也哭了。他请我原谅他,说他一冲动起来就很难控制自己。

希望生病的儿子

小凡的妈妈张女士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可是丈夫去世、单位下岗让她焦头烂额,严峻的经济压力和世态的炎凉,让张女士像变了一个人,尤其是当她身心疲惫回到家面对小凡的时候,本来性情挺温和的,可是变得越来越不能宽容,对小凡轻则大吼,重则打骂。小凡每天在家里战战兢兢的,成绩也一落千丈。

有一次,张女士去学校开家长会,会上班主任让孩子们给妈妈读日记。小凡读道:爸爸去世后,妈妈变得好凶,我好怕。只有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才能和蔼地对我。当妈妈骂我的时候,我想:要是我现在就能生病该多好。听着儿子的日记,张女士泣不成声。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类的天性,中国母亲更是向来有牺牲精神,其中既有高尚成功的范例,亦不乏误人误己的典型。我们要有爱和对爱的牺牲精神,但是我们也要保证我们爱和牺牲得恰当。如何来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讨论之前,我先要提醒大家一个对自己的爱的觉察角度,即:孩子需要我们的爱,我们也需要爱孩子,后者常常比前者还要强烈。

那些对孩子百依百顺或者说“溺爱”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出于下面这样一些潜在的理由呢?

1.如果孩子不需要我们,我们会感到沮丧和莫大的压力。

2.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能解除这种不快,还能让我们为自己能让孩子有求必应而“自豪”。

3.满足孩子,让孩子快乐,不忍心看到孩子失望,体现着父母

的天性。

正是这一类的想法干扰了我们宝贵的理智,让我们满足了孩子所有的需要,包括不该满足的需要。于是,无意中我们给了孩子不恰当的权威和不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利。这不仅让父母很难受,而且也会导致孩子的痛苦,因为缺乏自制,他们终将会因为无法自我调节而受不了自己,而向父母发火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在教育中,没有比这种情况更糟糕的了。

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始具体讨论了。

孩子能感到的爱

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轻易表达。这种情况父亲多一些,但母亲也并非没有。以致于尽管父母们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讲话不用客气,甚至态度很凶,以致于孩子渴望成为“客人”以便家长对他和蔼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经常处于被惩罚和训斥的威胁之下,对父母有很重的畏惧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不说明理由,以致于孩子感到自己处处被支配,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会埋怨父母侵犯了自己的独立;

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者因为忙于自己的娱乐而很少与孩子呆在一起,以致于让孩子产生被父母疏远被遗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无足轻重等错觉。

生活场景3中的小凡为了能让妈妈对自己和蔼些,宁愿生病。我们不能说这是孩子的幼稚,这其实是妈妈的失职。不管大人生活多忙,不管大人有什么遭遇,孩子都应该得到母爱。孩子感觉不到的爱,对孩子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普通的爱

许多单亲妈妈怀有深深的负疚感,而负疚感往往导致补偿心理,从而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的结果是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过于无微不至的爱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是一种负担,更不利的是,这种方式更多地暗示了孩子的与众不同。

当孩子成为我们的唯一,并且彼此相依为命的时候,无疑我们更加害怕失去孩子,更加担心他们受到伤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过度保护。因为孩子是通过尝试和冒险而成长的。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甚至受点委屈,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必要的,宽容的品质、抗挫能力、交往能力都是未来孩子的生活所必需的。

总之,我们要像对待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不要让他感到自己格外被照顾、被保护。为了达到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爱和担心。

稳定的爱

人类是一种十分情绪化的动物,有时候这是我们可爱的地方,有时候它也是我们的弱点。有的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做得不对她也迁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迁怒于人,一点小错就小题大做,即便没错也找出错来指责,甚至气势汹汹,让孩子感到恐惧。这对孩子是一种很大的误导和伤害。

它首先向孩子做了“不理智”的榜样,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情绪夸张、喜怒不加控制;其次,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来采取对孩子的态度,是一种十分不公正的表现。父母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孩子无法反抗,孩子还要依赖父母,如果更认真地想,我们甚至能看到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欺压”,无形中示范了强势可以向弱势任意发脾气的做法。孩子可能不知道“强势”、“弱势”这两个词,但是他能感到这种区别,比如他对比他弱小的孩子和对比自己强大的孩子态度不同。

非功利的爱

许多父母脸上的“天气”随着孩子学习成绩的变化而急剧变化:成绩好态度就好,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成绩不好就冷若冰霜,孩子想干什么都不成,让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喜欢自己的成绩。其实,考砸了的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怀和接纳。我曾听说有一位母亲带着他刚刚出狱的儿子上街,逢人便讲,他曾经是个罪犯,但他永远是我的好儿子。她以此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把自己的态度与孩子的成败挂钩,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却非常容易伤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到爱。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们会更高兴;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让他们感到家庭是个避风港和加油站;做孩子某项活动的玩伴;能够和孩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仅仅是闲聊——这样才是更为和谐的爱。

有教育导向的爱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就是说,我们爱孩子,就应该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不要只为了孩子暂时的满足而妨碍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诚如前面所言,爱孩子是人类尤其是母亲的天性,以至于孩子满足的时候,妈妈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所以妈妈们就乐此不疲地满足孩子,结果不知不觉中满足了孩子不该满足的,导致了溺爱为害的结果。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但不允许一个命令或者要挟;我们有责任提供孩子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但是我们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让孩子奢侈和虚荣。前者是关于情绪和人格的,后者是关于物质的。两者都是有分寸的。

我们有责任训练孩子克制欲望、忍受痛苦、不慕虚荣。比如说,小孩子很小的时候贪吃,我们就鼓励孩子控制自己对喜爱食物的食量;比如孩子跌倒了或者遭遇什么挫折了,我们不马上急于去安慰,而是等孩子稳定下来,我们再参与;比如孩子受到外界价值观的影响开始攀比,我们就逆其道而行之,孩子越想攀比,我们就越降低孩子的物质条件,孩子越不虚荣,我们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以便断绝孩子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物质的优越上,从而激发孩子真正的自尊和自信。

生活场景1、2中的两个孩子,都在经受一种有偏差的爱。这种爱带给孩子的甜蜜是短暂和虚假的,而对他们的危害,将越来越展现出来。至于生活场景2中妈妈的补偿心理是完全不必要的,这在其他章节有专门的说明,这里就不讲了。

婴幼儿家教的特征是什么


早期教育一般指0~4岁的教育,这里根据婴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0~2岁的教育。这个时期是婴儿辨认生熟人的关键时期,其辨认人的主要部位是脸部。经常与婴儿接触面孔,他就会越来越熟悉。婴儿已具备了在100多平方厘米的面部上辨认五官细微差别的能力。那么,家长可以经常给婴儿看一些简单的图形、字型和简单的物体,如小玩具、小用品等,同样能收到辨认的效果。家长可以一边清楚地发音,一边指给婴儿辨认的对象,这样反复训练,婴儿就能根据大人说出的单词,去寻找相应的“物”。家长应遵循先用差别大的再逐渐用差别小的、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逐步培养婴儿的记忆能力和辨别能力。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婴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2~4岁的教育。这个时期是婴幼儿学习和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随着婴幼儿学会了行走,活动范围的扩大,所见所闻的增多,一般家常语言难以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这一时期,婴幼儿特别容易吸收外部的语言,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开拓他们的视野,传达准确的语言。

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活跃,他们有扩大活动范围、接触新鲜事物和增加活动内容的强烈愿望。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与同龄人的游戏和其他有益的活动,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家以适时地教给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系鞋带、拿笔写字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开始道德品质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