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让宝宝快乐的度过每个周末”,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她们把孩子交给奶奶或外婆照顾,在完成生育大计后再战职场,只有在双休日才能和孩子团聚。关于“周末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利弊,大家褒贬不一,为此,我们约请几位家长撰文,以飨读者。

隔代亲怎能替代母子情?

外婆:胡新秀,58岁,退休干部;外孙年龄:4岁。

现在的年轻人真会赶时髦,就连教养孩子这种事,也都刮一样的风。我们院里好几个退休干部都成了孩子王,专门照管孙子外孙,如今连我闺女也成了“周末妈妈”,平时把孩子“寄存”在我这里,自己忙于工作,只有在双休日才有时间带带孩子。

年轻人既要干好事业又要管孩子,确实不容易,我也深有体会,当初我在偏远乡镇工作,与爱人两地分居,女儿只有1岁半的时候就被我送到了娘家。当时交通不发达,直到过年时我才能去看女儿。分别大半年时间,女儿已经不认得我,我临走时她还使劲拉着外婆的手,不让外婆送我。直到现在,想起这些我心里还觉得愧对她。那么多年没能和女儿在一起享受母子亲情,也是一大憾事。

如今女儿工作忙,女婿又在外地发展,虽然我不赞成女儿做“周末妈妈”,但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顾全大局,我只好替他们带着外孙。幸好女儿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都非常关心,也特别注意交流感情。每天晚上,无论多忙,女儿都会打电话跟小外孙聊聊天。女儿还自己录制了十几盘故事磁带,让外孙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听磁带,“枕着”她的声音入眠。

每到周末,女儿回来后我就大撒手了,让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让母子俩好好享受周末的“二人世界”。

现在,女儿的事业发展不错,小外孙与她的感情也很融洽。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孩子最好由父母一起带,如果非做“周末妈妈”,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利用节假日多做补偿。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妈妈:湖南省衡阳市钢管厂大栗新村小学教师易云燕,32岁;宝宝年龄:1岁半。

自从当了教导主任后,妈妈心疼我工作太累,提出帮我带儿子。周末去娘家接儿子,已成了我生活的固定模式,这种一周只有两天的“接管”生活,让那些整天都得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同事们羡慕不已。可她们哪知道我的苦衷呀!

中年得子,对儿子格外关心,可他却和外婆最亲,每次临睡前,必定吵着要外婆“陪睡”,有时梦中还喊着“外婆”。虽然我心泛“醋”意,但也明白,孩子只和他呆在一起时间长的人最亲。最头疼的是双休日带儿子回家,他对家里的不适应,稍有不慎,儿子就会发烧咳嗽。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

虽然我为他买了许多玩具和书,但还是不放心老人对儿子的隔代教育。由于外婆外公的过分宠爱养成了他的“霸王”作风,有一次抢邻居小朋友的玩具,还抓破了人家的脸,我生气地教训了他一顿,妈妈却责怪我不爱儿子,虽然我努力地想纠正他这个缺点,但一送回外婆家,他又故态复萌。

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周末我总是尽量推掉应酬,有时备课和写论文也只能等儿子熟睡后再提笔。即使这样,也总觉得亏欠儿子,很羡慕能每天都陪伴宝宝的妈妈们。

周末妈妈,实在是无奈的选择。那就好好利用周末时间陪宝宝快乐的度过每个周末吧!

zj09.com小编推荐

全托宝宝的周末安排


4岁的晴晴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爷爷奶奶对她有求必应。晴晴妈担心过于娇惯会造成晴晴任性、依赖的性格,便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把晴晴送了全托。终于到了周五把晴晴接回了家,爷爷奶奶一见到孩子,又是亲又是疼,把所有的零食、玩具一股脑儿都堆在晴晴面前,还不时在孩子面前埋怨晴晴妈,说她不该让孩子上全托,家里有人照顾,为啥还要让孩子去受那份罪?面对老人的指责,晴晴妈百口莫辩。两天过去了,到了周一早上,晴晴又哭又闹,怎么都不肯去幼儿园了。

对全托孩子保持平常心

与日托相比较而言,全托是由专职负责的幼儿园老师全天候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活动,家长只需要在每周一的早晨,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周五下午接孩子回家就可以了,的确省了不少事。

然而,有些因为自己忙碌而送孩子上全托的家长,常常会感到很歉疚。一旦孩子周末回到家,家长便对孩子的任性要求一一满足,并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完全包容,期望以此来补偿孩子5天吃的“苦”。而孩子呢?人小鬼大,家长的“歉疚”,他们一定会好好利用的。这样一来,5天的良好习惯和独立性在这周末的短短2天里土崩瓦解。这让家长对自己的决定开始动摇:送孩子上全托到底对不对?

事实上,在送孩子上全托之前,家长一定要想清这个问题。全托对于孩子有利有弊,但既然选择了全托,就不要忘记初衷: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互助合作,培养孩子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不再娇惯、任性。

全托孩子的周末安排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全托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执行的是幼儿园统一的作息、饮食和卫生制度,因此一般都会听从老师的安排。而一回到家,少了老师的管束,他们可以毫无顾忌,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日常生活的规律完全被打乱,再次回到幼儿园的时候又得重新适应了。

对此,家长需要适度给予零食和玩具,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应从孩子的营养、健康、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孩子回到家,可能会沉迷于动画片、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之中,父母应给孩子规定一定的时间并严格履行。

2.分配任务,奖惩分明

孩子到了三四岁,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相应的任务,例如,在孩子回家的2天中,让他摆放碗筷、端水果、收拾垃圾、整理玩具、图书和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让孩子回到家就成了“小皇帝”,而要让他懂得,家中每个人包括他都是平等的。如果做得好,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奖励,并且家长要确实做到奖惩分明,让孩子乐意接受并完成任务。

3.户外游玩,拓展视野

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被限制在小小的幼儿园里,他们的视野相对于日托的孩子来说,显得比较狭小,而儿童时期正是增长见识、开拓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孩子度过了5天全封闭式的集体生活之后,更加需要到户外游玩,在家长的安全陪护下多与外界接触。

家长可以趁这两天带孩子外出就餐、购物、游玩,也可以利用小长假带孩子做短途旅游,接触外界和大自然,在拓展孩子视野的同时,还能促进其智力发展。即使只是到小区、公园里逛一圈,到超市里购物,也不妨带上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需要购买的物品,自己付账、拎购物袋。孩子的见识和能力将在生活点滴中慢慢积累起来。

4.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你是热爱运动的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一起去运动,例如,每周末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一起去游泳、踢球、溜冰等。全托的孩子,在运动量上可能比较欠缺,这样的亲子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锻炼他的意志力,还能在无形之中消融了5天不见的陌生感。

5.亲子游戏,消除隔阂感

5天没见到爸爸妈妈,到了周五回家的日子,孩子看到父母的第一眼,或许会感到有些陌生。因此,不管多忙,家长应把周末的时间全部交给孩子,陪孩子看看图画书、讲讲故事、做些小手工等。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亲子游戏,一定很快能消除孩子对父母的陌生感与隔阂感。要提醒的是,家长陪孩子玩游戏时,不要选择变相学习的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反感,5天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已经很充分了。家长不要在周末还有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的想法。

6.走亲访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在园内所面对的人际关系相对单纯(只接触老师与小朋友),回到家中要面对家人、邻居、亲戚和陌生人。因此,家长可趁周末,带孩子寻亲访友,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和聚会,给孩子机会与更多的同龄人和成人结识,教孩子大方得体地展示自己,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教孩子遇见陌生人时,学会辨别好坏、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7.充分沟通,给予充分的心理关怀

每周末留出一小块固定的时间,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坐在孩子身边或者一起躺在床上,说一些悄悄话,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听他的小抱怨、分享他的趣事、给他一点小建议,做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这对补充平时缺失的亲子营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家长在谈心时,不妨趁机和孩子谈谈,为什么要让他上全托(不要总以工作忙、家里离得太远为借口),爸爸妈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需要和孩子分开几天。每周和孩子做个约定,即使和父母暂时分开,但孩子的内心还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爸爸妈妈最重要的是,说话要算数,绝不失信。这样,孩子对你才能有信任感,才会有良性的感情循环。

TIPS:全托5天,不当甩手家长

1.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在幼儿园住5天,而可以先试住一两天,逐步延长到三五天,以便给孩子足够的适应时间。

2.与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每天给幼儿园打个电话,及时询问孩子的表现,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和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遇特殊情况,比如孩子生病等,应把孩子接回家,待孩子病愈后再送幼儿园。

3.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及时与他交流这5天中的见闻,帮孩子答疑解惑,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同伴交往、情绪情感等),不仅可以加强亲子关系,更能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

4.在把孩子接回家的这2天里,父母应尽力让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待遇保持一致,避免使孩子产生混乱感。

如何让宝宝快乐入园


有一种说法,就是:“孩子进幼儿园都要经过哭闹的过程。”一些“过来人”还说:“大人要硬起心肠,让孩子哭哭就好了,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为什么怕幼儿园?

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有陌生的人,要做陌生的事,这是造成孩子内心恐惧的最重要原因。

入园了

鼓励家长在孩子入园的前几天在园内陪伴孩子活动。为什么呢?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如果有他信任的人在旁边,他就能安心,然后大胆地探索新环境。尽管很多家长有陪伴的愿望,却又怕要一直陪下去难以脱身。其实,如果处理得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后,会对新玩具新朋友感兴趣,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对家长的依赖自然减少。两三天后,我们的家长就开始"撤"了,有的孩子会哭一两声,但马上就拉着他所信任的老师的手,安心地玩去了。适应慢的孩子反倒是那些家长忽而来忽而去,没有得到充分安全感的那部分。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新生不一定要同时入园。我们幼儿园有个孩子以前上过幼儿园,他本来是不哭的,看到周围二十多个孩子哭成一片,结果这孩子马上对幼儿园心生反感,再也不想去了。孩子们都有互相影响互相仿效的心理,如果他来到一个快乐而安详的环境,自会受到感染。有家长说,这么做不就没法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吗?我们认为任何锻炼都是要循序渐进的。如要锻炼孩子,应该尽早带孩子见世面。孩子从来没在浅池里戏过水,却一下子要把他扔到大海里,如何让他建立自信呢?

家长如何让宝宝快乐入园


家长如何让宝宝快乐入园

“我要妈妈,呜呜呜……”刚上幼儿园时,很多宝宝经常闹着“要妈妈”,搞得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哭,别扭着走不掉;有些家长扭不过孩子,干脆就此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对此,专家建议家长:要理解宝宝的“入园焦虑”,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症”。

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但专家表示:“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面临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据专家介绍,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孩子们来说,初入园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我?”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焦虑心情,家长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三步骤助宝宝快乐入园

熟悉新环境:专家建议,在入院前,家长要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新环境,让宝宝有熟悉和亲切感。

做好交往准备:入园前还要做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地给孩子独处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此外,家长还要加强与老师的信息联系和感情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很多时候,只要成人对孩子稍微“预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对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做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完成“仪式教育”。

他山之石:德国的父母在孩子入园的当天除了为孩子买一只各种文具配套齐全的书包外,还会准备一个惊喜——入园彩袋:圆锥形的纸袋,里面装有各种糖果甜点,以及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赠送的小礼物,像巨大的蛋筒冰淇淋,每个孩子都会抱着它第一次去幼儿园,兴奋地期待着打开彩袋的那一刻。

让宝宝快快乐乐入园!


有一种说法,就是:“孩子进幼儿园都要经过哭闹的过程。”一些“过来人”还说:“大人要硬起心肠,让孩子哭哭就好了,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为什么怕幼儿园?

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有陌生的人,要做陌生的事,这是造成孩子内心恐惧的最重要原因。

入园了

鼓励家长在孩子入园的前几天在园内陪伴孩子活动。为什么呢?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如果有他信任的人在旁边,他就能安心,然后大胆地探索新环境。尽管很多家长有陪伴的愿望,却又怕要一直陪下去难以脱身。其实,如果处理得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后,会对新玩具新朋友感兴趣,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对家长的依赖自然减少。两三天后,我们的家长就开始"撤"了,有的孩子会哭一两声,但马上就拉着他所信任的老师的手,安心地玩去了。适应慢的孩子反倒是那些家长忽而来忽而去,没有得到充分安全感的那部分。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新生不一定要同时入园。我们幼儿园有个孩子以前上过幼儿园,他本来是不哭的,看到周围二十多个孩子哭成一片,结果这孩子马上对幼儿园心生反感,再也不想去了。孩子们都有互相影响互相仿效的心理,如果他来到一个快乐而安详的环境,自会受到感染。有家长说,这么做不就没法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吗?我们认为任何锻炼都是要循序渐进的。如要锻炼孩子,应该尽早带孩子见世面。孩子从来没在浅池里戏过水,却一下子要把他扔到大海里,如何让他建立自信呢?

该怎样让宝宝快乐的入幼儿园


缓解宝宝入园哭闹有高招

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但专家表示:“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面临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据专家介绍,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孩子们来说,初入园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我?”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焦虑心情,家长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三步骤助宝宝快乐入园

熟悉新环境:

专家建议,在入院前,家长要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新环境,让宝宝有熟悉和亲切感。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做好交往准备:

入园前还要做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地给孩子独处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此外,家长还要加强与老师的信息联系和感情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很多时候,只要成人对孩子稍微“预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对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做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完成“仪式教育”。

他山之石:

德国的父母在孩子入园的当天除了为孩子买一只各种文具配套齐全的书包外,还会准备一个惊喜——入园彩袋:圆锥形的纸袋,里面装有各种糖果甜点,以及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赠送的小礼物,像巨大的蛋筒冰淇淋,每个孩子都会抱着它第一次去幼儿园,兴奋地期待着打开彩袋的那一刻。

宝宝的认生期可以温柔度过


6~8月的宝宝会“认生”了

其实这是宝宝进入“认生期”的正常表现。一般来说,在宝宝6~8个月的时候,随着动作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情绪智能也开始了萌芽,于是天真无邪的宝宝们开始了人生第一个情感危机:“这个人为什么靠近我,我不认识他啊”“他是不是要带我走啊?不不不,我要跟妈妈在一起!”……当然宝宝们不会这么说,他们只能用“哭”来表示对陌生人的抗拒,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宝宝开始“认生”了。

认生是宝宝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认生的发生意味着宝宝开始区分周围世界的事物。不管宝宝表现得如何,都是宝宝对人与人关系认识的分化,妈妈都应该认真对待谨慎处理,帮助宝宝温柔地度过认生期!

温柔的前提来自婴儿期的稳固安全感

“认生”表面上是对陌生人的焦虑反应,其实是对他人信任感的缺乏,而它更深层次的来源是婴儿期与妈妈的关系。要让宝宝温柔地度过认生期,前提在于从出生开始就与宝宝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让宝宝建立稳固的安全感。

--在宝宝出生后的1~6个月之内,你应该给予宝宝尽量多的身体接触,拥抱、抚触,让宝宝充分享受妈妈的无限温柔;

--更重要的是,你要及时准确地回应宝宝的一切需求,在宝宝尿了、饿了、拉了、寂寞了的时候,你都要让宝宝知道,有一个人永远在她身边,关心她,爱护她。

只有拥有安全感的人,才有可能大胆地接纳周围的人,也才不会轻易地受他人控制,从而才有可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成为幸福的人。

分离初体验:捉迷藏游戏

到宝宝4个月,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你可以跟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从藏宝宝喜欢的玩具开始,也可以从藏妈妈开始,当然也可以藏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这个让所有宝宝都喜闻乐见的简单游戏不光能给你和宝宝带来许多欢声笑语,更重要的是,它让宝宝知道了,失去的东西还能再回来,有的时候妈妈也需要离开,这时宝宝可能不得不跟陌生人在一起,但妈妈也还会再回来,这样又能再看到妈妈了。

Tip:在游戏过程中,你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发展状况,要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同时也要让宝宝玩得开心,这样才能给分离赋予欢乐的意义。

温柔过度6关键

有了这么多的铺垫,宝宝们可能依然会认生,但至少程度会轻,也比较容易在你的帮助下平衡地度过认生期。如果宝宝依然认生,妈妈可以这样做:

关键一:毫无条件地接受宝宝的“认生”

知道这是成长的必经里程碑,是发展的表现,切不可因此责怪宝宝,或对宝宝生气,否则宝宝会认为妈妈的生气是陌生人带来的,更加不容易对陌生人有好感。

关键二:不要强迫宝宝与陌生人接触

宝宝一旦不喜欢,就要立刻安抚宝宝的情绪,轻轻地抚摸她,拥抱她,直到她平静,重回安全的环境。

关键三:可以试着让对方拿着宝宝喜欢的东西去接近宝宝,跟宝宝玩

因为宝宝对物品的好感,也许会爱屋及乌,慢慢地接受对方。

关键四:妈妈也可以分多次尝试让宝宝接近对方

如果第一次以宝宝哭而退场,那就等一会儿,再让对方跟宝宝接触;其实宝宝的视线虽然离开了那个陌生人,但相信她那个聪明的脑瓜依然在观察,如果妈妈对陌生人的态度是友好的,宝宝也会感受到,等第二次接触或者第三次第四次接触的时候就不是那么难。

关键五:平常还应该多带宝宝到出去走走

毕竟在公共场合能见到更多的人,而那个公共场合又是宝宝熟悉的环境,这样会有效地减轻宝宝见到陌生人的焦虑。

关键六:妈妈应该鼓励家人多跟宝宝玩

这样可以让宝宝有与不同的人快乐交往的经验。

通常,大部分宝宝最迟到3~4岁时能安全度过“认生期”。

宝宝过分认生的应对方法

教养不当引起:如果宝宝认生期的反应过于激烈,你可以从与宝宝的关系是否亲密、宝宝的抚养环境是否变化过于频繁、是否不正确地对待了宝宝的认生等方面排查影响因素,从而顺利帮助宝宝度过认生期。

心理创伤引起:另外,如果在宝宝的成长过程曾经遭受过某种程度的心理创伤,比如被吓着等也会导致宝宝异常地认生,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仍没有减退的迹象,这时就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介入了。

区分和警惕“自闭症”

如果宝宝在此过程中,如果除了特别认生外,还同时伴有(缺一不可):不愿意跟妈妈交流、对视,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害怕身体接触,那可能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自闭症”的倾向了。

如果宝宝只是有以上症状的某一项而已,也许只是性格使然,你不必太担心,只要多鼓励宝宝与人交往,多给宝宝创造与人交往的环境就可以了,相信假以时日宝宝会日渐胆大开朗。

学会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


今天是小雨上幼儿园大班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家,他大声地向全家宣布他要开始做老师留的阅读作业了:“老师说,每天都要让家长给我们读十五分钟书,或者我也可以给你们读。今天我就给你们读吧!”

于是小雨从爸爸的书架上翻下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很认真地翻开第一页,盯着书页:“火……上……,嗯……大……的……,嗯,嗯……”不一会儿,小雨急得脸都红了,然后就开始哭了起来,“妈妈,我以为我上了大班就可以给你们读书了呢!可是……”

是啊,阅读并不像走进幼儿园大班门那么简单,但是,它也绝对不意味着学习阅读就有多么困难。小雨的妈妈通过一些方式,使小雨在文字的世界中重新获得了信心,他的阅读能力也迅速地提高。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小雨妈妈的这些高招儿,也给那些读书心切却被困在门外的小朋友的家长们支两招。

1.读书的时候用手指指着

当你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你可以用手指跟随着你们的阅读速度,指示着行文。一方面,让孩子习惯这种阅读的格式,也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另外,当遇到一些特别的词语时,你要用手指着这个字或词,给他讲这个词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通常孩子会最先认识自己名字里的字,你可以给他讲这个字在不同行文中的不同意思,他会很感兴趣,以此为基础,许多见过的字或词都可以反复训练,他就逐渐能够认更多的字,领会更多的词义了。

2.新故事的“预习”工作

当孩子拿到了一本新书的时候,尽管他是那么喜欢上面的小恐龙,可他通常还是不太愿意以开始就大声地读出故事,因为他们还是有点儿害怕在爸爸妈妈的面前丢丑——那些不认识的字词!那么,当你们准备开始阅读一本新书的时候,父母们可以先和孩子一起“预习”一下这本书。主要是通过浏览里面的图片,从封面到内页,边指着这些图画边给他大致地讲述一点情节,还可以以图片的内容来给他提问题,如“你看见这只小恐龙在干什么呀?他为什么哭呢?”孩子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思考来想像故事内容,然后你可以跟他说,等他仔细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知道了,调动一下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一些超出孩子年龄太多的生字生词,你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就讲解给孩子听,让他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不至于太“害怕”。

3.不要操之过急

当孩子练习大声读书的时候,不要让他读太难的书。也就是说,如果他在读的过程中,十个字有一半都不认识,就会使他感到特别困难而感觉沮丧。因此,如果你怕字太少而起不到联系读书的效果的话,你可以为他选一本字词都很简单,但有重复结构的书。也就是说,同一个结构不断重复,只是更换一些简单的词,这种重复结构被普遍用在教授幼儿和学龄前孩子阅读的方法上。另外,如果孩子喜欢重复地读一个故事,父母们不要因为觉得阅读量不够而不利锻炼孩子读书,其实,这种重复阅读一个故事恰恰能够增强孩子读书的自信心,偶尔还可以让他向众人小小地炫耀一下。小雨妈妈说,这种自信心其实是孩子学习任何东西最基本的东西,当他不仅从中得到了快乐还自信自己能够完成,他就会特别有积极性和认真。

4.帮助孩子对付生字生词

生字生词是孩子阅读时最大的障碍。但是鉴于年龄的局限,四五岁孩子的识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勉强他什么字都认识或者记住许多教过他的字。但是,家长同样可以想一些办法,减少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阅读的阻碍,并教给孩子更有效地认识它们。比如,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词,你们可以先暂时跳过它们,读后面的内容,然后你们再返回来,问问孩子“你觉得这个词在这儿应该是什么意思呢?”结合着前后的语义、或者是词组中他认识的字,帮助他猜出词义,然后再重新认真地教他一遍这个字或词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日常生活中我们说什么话的时候会用到它等等。在孩子自己阅读的时候也可以让他用这种暂时忽略和跳过的办法,不要让他因为不认识的字词而打击了积极性和阅读的动力。

同时家长和孩子都要明白,这个时期的阅读,整体的阅读效果和体验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单个字词的识认相对就并不是练习阅读的重心所在了。

5.读书时要专注

这里所说的“专注“,不仅指的是孩子,更是要提醒家长的。孩子的专注其实大部分是源于家长的认真程度。因此,虽然我们说如果每天能和孩子一起读半个小时的书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你们在这个半个小时中总是为一些事情停下来,比如开水开了,你要去灌水,或者有电话要接等等,那这样的效果还不比精神集中、全神贯注的10分钟效果要来得好。

而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在读书事所表现出的认真态度、重视程度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阅读这件事的重视程度的。父母们一定不要只是把读书当作是学习知识的一项活动、一个课程,因此而不对这种“打搅”觉得有什么不好。孩子会因为这些打搅而对阅读产生不重视、无聊甚至烦感的情绪。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一种阅读的状态和心态,乃至一种做事的态度和专注。所以,父母们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最好能够腾出一块不被打搅的空间和时间,专心地和孩子一起阅读。

6.读书也“聊”书

所谓“聊”书,意思是说和孩子一起聊书里讲过的故事。实验证明,和孩子一起讲书里讲过的故事,能够促进他的词汇积累、理解能力和会话能力。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讨论你们正在读的故事,比如当小红帽来到外婆家,而并不知道躺在床上的是大灰狼时,你可以问问他“你觉得下面会发生什么呢?小红帽会不会发现那是狼扮的外婆?”或者你也可以在孩子读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后,和他讨论这个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或者让他说说他自己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等等。这些都能够促进孩子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孩子自己也会比较有成就感,从而增添自信。

Tips

快乐读书,还有一些妈妈的好方法,也介绍给你啊!

可以将读书变成一种游戏,吸引孩子的兴趣。比如将童话故事编成角色剧本,扮大灰狼和三只小猪,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玩。——广州,文文妈

书不一定要在家里端坐在书桌前读。比如将书带到草坪野营,望天空白云而读;比如带孩子去图书馆,知道静悄悄读书的滋味;再比如,超市的图书货架,书城的儿童屋,席地而坐,与一帮爱书人共同读书。——上海,ann

书中自有游戏屋。我从孩子4岁开始,跟他一起读过许多可以玩的书:手工叠纸、美工粘贴、涂涂画画等等;5岁开始,我们又开始玩“迷宫——猜谜语”,脑筋急转弯什么的。这些书图多字少,一方面吸引孩子,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的识字本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