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教育学部的钱志亮教授在讲座中说:三字经中提到“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也是父亲不可推脱的责任,中国的父亲们要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要让妻子融严父、慈母、严师身份为一体,别让她们身心疲惫。一席话,令现场几位母亲感动得落泪。

缺少父教,后果严重

父教缺失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就是“父爱缺乏综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特点有: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

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单亲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的数据表明,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

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联合对两国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严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童高1倍。

专家TIPS:

(1)用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良好习惯

(2)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3)宽容高于惩罚

(4)尊重孩子的权利

(5)家教的核心是责任

(6)爱是没有条件的

(7)让孩子依赖自己

(8)童言无忌

(9)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10)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11)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孙云晓:因为父亲对孩子的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父亲要以身作则,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引导孩子。也可以抽时间陪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孙云晓说,很多父亲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从教育的本身来说,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发展。

父教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从对母亲的依赖关系中分离独立出来。

误区1教育是妈妈的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儿童教育的。那个司机当时就看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教育是孩子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瑞典有《父亲法》,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明确父亲的责任。孙云晓认为,如果是对于男孩来说,父教缺失的伤害更大。其实父亲由于和母亲的性别差异,而产生的育儿效果也大有不同,在母亲强大的关爱之外,父教体现的是另一种关怀,一种区别于母性的爱与教育。如果你还停留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格局里面,那你就OUT了,新好男人的标准里面,爱家庭这一条一定是最重要的。

误区2忙工作就是对家庭负责

对于指责,很多爸爸可能委屈的说,我忙于工作难道不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将来吗?NO!这是男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做个简单的比喻,一个新的玩具和父母双全的场面是哪个更让孩子感受到幸福?这个问题不应该我们成人来替孩子回答,而是应该由孩子自己选择——毋庸置疑的是,相对于物质,孩子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小编的话:如果孩子有话语的权力,如果孩子的意愿比客户的Order重要,我们可不可以认真地听一次他们心底里无声的呼唤:爸爸,如果你爱,请你不要离开我!

玩游戏、讲故事(聊天)、去公园、FamilyDay的各种活动,怎能少了比妈妈强壮、比爷爷机灵、比外婆利索、比老师放得开手的爸爸呢!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你是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吗?


关于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似乎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但是,很多爸爸们仍然很没有安全感,就像担心自己所喜爱的足球俱乐部会被淘汰一样,害怕自己无法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那么理想中的爸爸和现实中的爸爸究竟是什么样呢?

模范爸爸是什么样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让一个外国人倒背一首唐诗一样困难。大多数爸爸是在有了宝宝后,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爸爸这个身份,但是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上,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了吗?我们能给孩子讲动听的故事吗?我们时刻为孩子操心吗?我对家里有足够的贡献吗?我们先来看看理想中的爸爸究竟什么样?

“理想爸爸”是所有人的完美榜样,还是永远到达不了的岸?好爸爸应该是什么样的?理想主义者说:

*好的爸爸应该在孩子教育上表现得热心、积极、敏锐并且方法得当,同时还不能冷落了你的另一半。

*模范的爸爸必须要足够坚强,而且要在该示弱的时候就示弱。

*爸爸们在表现成熟一面的同时,还要富有童心。他们既要保持浪漫,也要给宝宝及时地换下满是便便的尿布。

*爸爸们应该看上去充满活力,有着运动型的身材,但是也不能将太多的时间花在运动上。

*他们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要把钱看得太重。

此外,也很重要的一点:合格的爸爸应该尽可能地在家待着,但是工作能在人不在的情况下,也要出色完成。

“现实爸爸”也多种多样,你是哪一型?

德国的一家社会研究所仔细研究了1500名家有学龄儿童的父亲,并且总结出了六种爸爸的角色类型,让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爸爸”是这样的:平等主义爸爸

28%的爸爸被归入此类,被排在爸爸类型的第一位。

他们平等而又有耐心地对待他们的另一半,与妻子共同合作,因此,也感觉到被妻子的接受度很高。对于传统的爸爸模本,他们是采取否定态度的。他们很愿意谈论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

重门面型爸爸

25%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他们觉得自己接受传统类型的爸爸形象,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评估是积极的,被自己的另一半认同。但是,他们在接受爸爸这个角色时是比较迟疑的,也没有很好地扮演当代爸爸的形象。因为这类爸爸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怎样当爸爸,常常对培育子女这项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站在边缘上的爸爸

大约有10%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他们没有完全融入家庭生活,而是成为密切的妈妈-孩子关系中的附属品。他们想对家里做更多的贡献,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做到。这类爸爸感觉到,他们的另一半在培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对他们是不信任的。当然,他们也用怀疑的目光观察着他们的妻子与孩子的关系。

合作伙伴型爸爸

大约有6%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这类爸爸表示,自己在孩子培育问题上有很多参与,而且他们的另一半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与“平等主义爸爸”的区别是,他们并不反对传统模式的爸爸形象,也就是他们认为在儿童抚育上,爸爸妈妈应该遵循传统的分工,同时,他们也愿意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精力。

没有安全感的爸爸

13%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这种类型的爸爸在与家庭关系上存在着问题,他们在新旧模式上摇摆,而且无法做出选择。与“站在边缘上的爸爸”相比,他们对妻子有很强的依赖感。这些“不安全”的爸爸的妻子们往往把她们的另一半看做是另一个孩子,也需要照顾。

传统类型的爸爸

18%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他们表现得如同他们的父亲和祖父所表现的那样。他们将照顾孩子、做家务事以及参与社区活动交给妻子来完成。他们大多是在周末的时候,陪孩子一起玩。而且活动方式也很传统,比如带孩子出现在足球场上,或是买木工用品的商店,或是组织全家去远足。

现实距离理想,一步之遥还是千里之外?爸爸们需要榜样和帮助!

大约40%的人觉得自己做爸爸是失败的。他们对自己不仅不满意,而且对改变现状感到束手无策,很多父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觉不自信。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是因为男人与女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同情和敏感这些软技能在大多数男性社会化的过程中并不重要。而且,男人小时候缺乏正面的榜样——他们的爸爸要么总不在身边,要么表现得极度权威。在社会生活中,也没有为男性提供典范形象——既有男人味又充满柔情的爸爸。所以他们需要榜样,需要去寻找那些将强健与细心呵护集于一身的爸爸来作为他们的榜样,同时爸爸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也需要妈妈的帮助,需要妈妈的适当“放权”和鼓励。

对于我们“抛出”的想象中的“理想爸爸”,现实中的爸爸会怎么看呢?我们采访了两位爸爸,看看他们怎么说。

好爸爸应该是个“严父”

爸爸:赵丛文

宝宝:赵维扬(1岁2个月)

看了这个“好爸爸”的描述,惊出一身汗,那么多的“应该如何”“同时还要如何”呵呵,如此完美的爸爸全世界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超人先生。作为一个菜鸟爸爸,我对“父亲”还没有那么清晰、具体的定义。我想,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该是以“爱心”为起点和终点的,不同的只是过程和方法而已。中国传统家庭的“严父慈母”模式传袭了几千年,应该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爸爸首先应该作好“严父”。其实,在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前,严父远比慈母更难。而且坦白讲,目前阶段,严父的“下场”并不好,儿子的答案永远是“最好——妈妈,最不好——爸爸”,所有人都不在时,他才选择跟我玩。但是我不后悔,也不会改变。说实话,作为爸爸,在情感上我也想无条件的满足儿子的所有要求,但是理智不允许。毕竟孩子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长大,会不可避免的与人接触、沟通、妥协。所以,在一个家庭中,无论父亲或者母亲,必须有一方是严格的,是对孩子有约束能力的,否则,真正的受害者将是无辜的孩子。为孩子作一个严父,这是我对他最深的爱。

孩子眼里的好爸爸

爸爸:马桥

宝宝:马芊月

1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给我洗尿布,不厌其烦地把我高高举起。

2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每天都要牵着我到处走走,陪我说话。

3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睡前给我冲奶粉。

4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睡前给我讲故事。

5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每个周末要带我郊游,不许加班。

6~7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送我上学、接我放学。

8~9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作业不会时,得及时帮我。

10~11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允许我请同学参加生日Party。

12~13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要参加家长会,回来后不能批评我。

14~15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不要干涉我跟同学的交往。

16~18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希望爸爸事业成功。

……

32岁男人眼里的好爸爸:这个世界就是个轮回,要努力赚钱,努力工作,努力陪孩子玩儿……

如果你是富二代,请注意孩子的心理疾病问题


引言:如果你是富二代,那么也不要太高调,因为如果太过意的无所谓,孩子在教育方面是会有狭隘的。尤其是心理会扭曲。

致力于这项研究的心理学专家鲁德表示,亲子游戏,家长持续给孩子压力,希望孩子表现好,让许多孩子吃不消。

她说:“富裕人家的孩子要求自己在学校、课外活动,甚至社交场合,都能够表现优异。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压力。”

鲁德教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她的最新研究刊登在《发育及精神病理学期刊》及《今日心理学》上。

心理学家指出,对青少年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五点建议,相信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会有帮助的。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亲子游戏,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侯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

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亲子游戏,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本网站小编: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

溺爱不对:如果爱,怎样爱?


对孩子过度关怀等于棍棒教育

溺爱种种

只有一个宝宝,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让爸妈们压力重重。放轻松,在科学理智地爱宝宝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溺爱。

特殊待遇

家庭成员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道理宝宝应该高人一等。

给宝宝吃独食、做独生日,让宝宝充满优越感,变得自私、没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

过分注意

由于爸妈的过分注意,宝宝常常无所适从,不仅他的主动性会受到伤害,而且会更加的以自我为中心,没人关注他就搞恶作剧。

轻易满足

轻易满足宝宝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根本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付出,不会忍耐也没有吃苦精神。要知道等待和忍耐是日后成功的必备品质。

生活懒散

家里没有一定之规,宝宝生活懒散、惰怠,好习惯建立不起来,坏习惯渐渐根深蒂固,很难得到纠正。而且日后纠正更痛苦。

乞求央告

爸妈被宝宝的哭闹彻底打败,反过来乞求、讨好宝宝。一旦乞求央告,就是宣告教育失败。

包办代替

事事包办代替,其实即便宝宝做不好,也应该放手让宝宝去做。有的时候形式比事情的结果更重要。

小病大惊

宝宝有一点点小病小痛,妈妈首先失去镇静。如果不能言传身教宝宝在遇到事情、困难时从容面对,又如何让宝宝勇敢起来?

剥夺独立

很多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很严重,很大程度是因为爸妈剥夺宝宝独立的机会,导致宝宝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能力,不知道如何处理在集体中发生的事情。

害怕哭闹

很多爸妈对宝宝的哭闹没有办法,精明的宝宝便拿哭闹作为他屡试不爽的武器。爸妈要让宝宝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可以用“态度冷漠”来应对宝宝,宝宝最怕的就是爸妈不爱他。

注意宝宝哭闹时不要打他,这会强化他的行为。

当面袒护

有时老师或是其他人指出宝宝的缺点,爸妈非但不让宝宝面对,反而袒护宝宝。这样会让宝宝缺乏是非感,下次仍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寻求保护伞。

如果爱如此爱

真的担心他,请暗中注意他;

遇事要同他有商有量,尊重宝宝;

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决不变卦;

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

一定之规;

适当放手;

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

让宝宝知道哭闹无效,只有改正一条路;

多和宝宝在一起。

很多时候太爱宝宝是因为爸妈心态不对,认为宝宝的出现给自己带来了阳光和快乐,于是捧在手上、含在嘴里。其实,没有你,哪有他,你教你养,才让宝宝幸福地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宝宝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很必要的。>>快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妈妈我想对你~~

育儿问答:

友问:我很感激婆婆和公公全心全意关爱我的孩子,可是他们是过于溺爱,我该怎么办?

特聘专家胡小燕(向她提问)解答:首先孩子在家里都是宝贝,家长或多或少会迁就孩子,很容易养成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一旦孩子养成自我意识,他们遇到挫折时就会受不了,就会发脾气,更依赖于家长帮忙解决,其次如果老人过于溺爱孩子也不利于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老人更多的时候会为孩子包办代替,长期这样,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动手连段的机会,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最好还是由孩子的父母亲子带孩子,家长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去要一致,另外多与老人沟通,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看看其他专家的解答

80后爸爸的生活式早教,你造吗?


当80后的爸爸,每个爸爸都有自己一套早教方式。今天我们会和大家探讨一下“生活早教”,你造吗?我们的早教方式很特殊的,通过生活的中的点滴,让爸爸们了解如何和孩子沟通,促使早教的顺利实施。

最近的一次随机调查,对象是30位0-3岁孩子的家长,亲子游戏,发现有一半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也需要早教学习,但是能做到实践的,大约有三成;能做到系 统实践的,只有不到两成。30位家长中,有6位家长认为不需要给孩子进行早教,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没有经过系统早教,孩子的发展就应该顺其自然;有4 位家长的宝宝还不到一岁,他们觉得等宝宝再大点时去早教班比较好;有11位家长虽然了解早教对孩子潜能开发的作用,但因为工作繁忙或费用较高等各方面因素 影响,没让孩子上早教班。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多半家长读过早教方面的书籍,能在家里对孩子进行部分训练,不过不系统。被调查家长中,有9位家报了早 教班,一般每周一次。其中4位家长比较依赖早教班,回家后对孩子的相关训练做得很少;其他5位家长除了带孩子上早教课程,回家后还会根据早教班的训练和自 己看的早教方面的书籍坚持给孩子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时尚妈妈推崇生活早教

今年27岁的陈晨是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对于新生事物一向很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十分在意。她的女儿刚满一岁,已经参加过好几种早教培训 班。然而春节过后,陈晨突然对给孩子报早教班失去了兴趣,她对记者说:“去早教班上课已经不是唯一的早教方式了,已经开始流行‘生活式早教’了。”

把早教课堂的游戏“搬”回家

妈妈:高楠楠(高校老师)

儿子:金金(1岁4个月)

我从怀孕起就开始为育儿做准备了,那时我疯狂地读遍了我们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和育儿有关的所有书:从胎教到幼教都有,就是希望自己能多储备些知识,别浪费孩子0-3岁的智力发育黄金期。

孩子出生时,我才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回想起来,前三个月的早教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非常不成系统。

后来,儿子3个月的时候,我给他报了早教班。前几个月,早教是一个月一次,我负责记住老师的动作和要领,老公则在一旁仔细记笔记。等回来,我就 按照笔记整理出这个月的早教训练计划。我一般会把每天的大致训练内容列出来,如早上着重训练视觉和阅读,下午进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亲子游戏,晚上锻炼乐感等。

6个月后,儿子开始一周上一节早教课。我觉得早教课其实是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如果仅靠这45分钟,很难真正提高孩子的相应能力。因此,我会购买相应的音乐、感官教具,把课上的游戏“搬”回家,让儿子在家里也能体会到上课的乐趣。

虽然把早教“搬”回家确实占用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每天要抽五六个小时陪孩子),但成果确实很惊人。儿子各方面的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音乐 等能力普遍要超前2个月。7个月时,儿子就能爬了,11个月会走,1岁1个月能说话,1岁2个月时,亲子游戏,宝宝已经能跟上节奏跺脚了……

本网站小编:“生活式早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孩子身边的“生活元素”变成教具。电话、窗帘、牙刷、浴缸、毛巾、电视遥控器、沙发、抽屉、衣服鞋袜、茶杯、锅碗瓢盆……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材。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2岁,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各位爸爸妈妈,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2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首先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

弯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

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千万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损形象。面条要咬断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汤用小勺。

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万不要双腿张开、或翘起二郎腿,丑死了。

到别人家做客时,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东西。

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饮,不管在家还是在外。

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用餐完毕,最好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接打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对方让你先挂,说过“再见”后,停顿3秒再挂。

别人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看别人手机照片或电脑等其他物品,未经允许,不要往下翻动。

公共场合,少吃猪手、骨头、鸡爪等大骨头类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东西的样子,实在不好看。

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这是世界通行证,不分国界,不需翻译,永不过时。

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爸妈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爸妈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自觉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

除了这些礼仪修养习惯,爸妈们还要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后面的管理就会轻松很多,可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样,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

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这样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会很省心了。

孩子除了要有以上良好的习惯外,更要有以下这些技能,你家孩子都有吗?

态度篇

如果说人生是一章乐曲,那人生态度就是基调,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

积极

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应该停止抱怨,寻求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坚信自我,摆脱负面思维。

动力

要知道达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并体验完成目标的喜悦心情。一开始,先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拖拉

这是成年人的常见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时候,人们应当悠游度日,享受慵懒的时光。但是,当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怎么保证我们能够按时完成呢?教导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训,找出他们拖拉的习惯,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激情

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你的孩子还无法在年幼时找到这个答案,但是你应该指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对其不懈追求,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

社交篇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永远离不开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合作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主义,这也是成人世界的写照。结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台、忿恨抱怨充满了我们的生活。相反,请教导你的孩子,人们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帮助他人成功,将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诉孩子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在竞争之前先学会团队合作。

同情

这是被学校完全忽略的主题。事实上,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往往不是同情并帮助他人,而是增加别人的难处。应该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帮助别人摆脱痛楚。

爱心

爱心和同情是双胞胎,同情着重于减轻别人的痛楚,而爱心则是希望他人幸福。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倾听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到如何倾听了么?或者如何与人交谈么?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年人都不具备倾听这个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地倾听他人,从而能够理解和感觉他人。

交谈

交谈与倾听是紧密关联的,而学校并没有教导孩子交谈的艺术。事实上,学校告诉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交谈是不对的,然而我们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谈,而不是教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实践。请学会与你的孩子交谈,而不是只要他听话。

实物篇

怎么样生活得舒适有条理,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遗产。

家务

如何保养和维修房屋的各种物件,包括管道、电器、冷暖设备、油漆、盖屋顶、剪草等等。掌握进行基础维护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专家来帮忙。

清洁

太多的成年人没有学会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洁房间,如何使房子井井有条,如何进行每周、每月的大扫除。不要只是让孩子做这做那,而要他们真的学会这些事情。

组织

让孩子学会如何摆放文件,如何让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办事宜,如何建立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工作上。

爸爸,我可以买你一小时时间吗?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什么问题?”父亲回答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的说着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块美金”

“喔!”小孩低着头这样回答。小孩跟着说︰

“爸,可以借我10块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

“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

这位父亲坐下来还对小孩的问题生气他怎么敢只为了钱而问这种问题?

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

或许他应该用那10块钱美金买小孩真正想要的,他不常常要钱用。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父亲走到小孩的房门并打开门。

“你睡了吗孩子?”他问着。

“爸,还没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着。

“我想过了,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着。

“我将今天的闷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块钱美金”

小孩笑着坐直了起来,“爸,谢谢你”小孩叫着。

接着小孩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了的钞票。

这父亲看到小孩已经有钱了,快要再次发脾气。

这小孩慢慢地算着钱,接着看着他的爸爸。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需要更多?”父亲生气的说着。

“因为我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

“爸,我现在20块钱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

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故事很短很短,可意义很深很深...

再忙我们也要挤点时间多陪陪孩子

我发现有好多家长很少能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而且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玩游戏”这种本属于孩子的乐趣,孩子也很需要父母的陪同甚至参与。而且,孩子一旦考取了大学或者是到了初中、高中住校之后,他们就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父母能够陪孩子的时间和机会就会更少。(我们现在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尽管我们每天晚上都要与女儿通电话,但通电话的时间也只能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哦,对了,我女儿学校已经放假,她下午已经坐车回来,刚才联系了一下,她和她的几个同学已经到了通州境内,想着女儿即将回来,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呀。可惜的是我要值班,不能到车站接女儿,只好由她妈妈一个人去接了。)

言归正传吧。我觉得父母应当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请大家注意,我这儿用的是“挤”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呢?这里我暂且不谈那些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却不陪孩子的家长了,从一般情况来看,因为现代的家长自己确实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很大,真正能用得来陪孩子的时间确实很少。所以,作为家长,即使自己的工作、事业再忙,压力再大,也应当多挤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

一、多陪陪孩子,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亲子之情,天伦之乐。父母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疼爱和呵护,增强亲子之间的亲情,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

二、多陪陪孩子,能促进彼此的沟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父母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掌握孩子的兴趣所在;同时,孩子也可以知道父母的要求、理解父母的爱心。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多陪陪孩子,能帮助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和对事物的认识方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入学前的儿童更是如此。所以,父母挤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可以更多地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完整形成和正确发展,同时,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极为有利。

孩子说:“爸爸,你就别让我吃的二手烟了”


引言:专家指出,每日和吸烟者在一起呆上15分钟以上,吸“二手烟”者的危害便等同于吸烟者。肺癌患者有75%因素最后追究到吸烟上。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这种基因使人在胚胎时期能够生长,但其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止起作用,否则人就容易得癌,而吸烟可以使得这种基因再次开始起作用导致癌症。让人惊心的是,专家发现吸“二手烟”的危害几乎等同于吸烟。

二手烟是家庭最大污染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二手烟列为1级致癌物质,陆续有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新生儿与幼儿呼吸速率较快,疾病防治,吸入二手烟量比成人多,容易引起咳嗽、打喷嚏、气喘,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吸烟家长应立即戒烟,保护孩子健康成长,降低疾病侵扰危险。

烟品若燃烧不完全,会释放7000种以上化学物质,当中确认93种被认为会致癌;并且,相较未吸烟家庭,家长有吸烟习惯,孩子未来有吸烟习惯会高出两倍,甚至有研究认为,二手烟伤害比吸烟者更大,因此父母亲不吸烟创造无烟家庭,是保护婴幼儿免于烟害最好方法。

为人父母,想到孩子因二手烟伤害健康,就会有无尽愧疚;吸烟20年的张棋研,当兵时学会吸烟,虽然大女儿出生时曾动过戒烟念头,但维持没几天就破功,大女儿上了小学后,老师教导戒烟标志意涵,回家督促父亲戒烟,加上小女儿出生,张棋研意识到,为了孩子健康,应该要把烟戒掉。

张棋研强调,大女儿有严重过敏性鼻炎,对此非常自责,人生中有许多重大决定,为什幺不选择保护家人,疾病防治,因此一夕间就戒烟,曾经与朋友借烟抽,发现不再有买烟念头,因此很庆幸自己能够让孩子保有健康,从此后也了解,未吸烟者只要闻到烟味,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人吸烟全家受害。

本网站小编:在家庭的小空间中,二手烟更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我们看到宝宝好奇的看着我们,我们真是很无语。不是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