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给我讲故事。”

“爸爸、爸爸,我们玩飞机。”

……

饭前热身

口述:孙贵勇

宝宝:17个月

主要活动:看卡通片、做游戏,和孩子沟通,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

每天下班后,尧尧皓皓就会冲到门口。先不管是爸爸妈妈,就嚷开了:“妈妈!”等看到是我的时候,这才改口叫爸爸。两个小家伙,原来一整天就想着妈妈了,嫉妒死我了,呵呵。但是,两个小家伙甜甜的一声“爸爸”出口,什么工作上的烦恼、不如意,统统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这个月龄段对孩子们的气质发育很重要,所以,按照托儿所的教学模式,我天天和孩子们做有节奏的游戏。比如配合儿歌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些小游戏由慢而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乐感。

口述:玥玥妈妈

宝宝:15个月

主要活动:讲故事、做游戏

我是在职妈妈。每天的亲子时间差不多有3个小时。因为宝宝年纪小,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根据图片自编一些简单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还会绘声绘色地学动物的叫声,甚至给她当马骑,尽可能的让她亲身感受一下。条件允许就带她去看真实的东西,让她多用感官接触世界!

点评:繁忙的工作让很多小爸小妈无暇顾及与宝宝的相处,于是下班后的这段时间,既是对一天紧张工作的放松,也是一个和宝宝游戏的好机会。这段时间可以和宝宝做些强度走的运动,比如开飞机、踢球、拍皮球等,是运动也让宝宝消耗了一定的体力,胃口大开。

饭后小憩

口述:梓峰妈妈

宝宝:3岁

主要活动:字卡游戏、讲故事

每天晚饭后是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时光。天气好时我们一家人出去散步,看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宝宝在前面蹦蹦跳跳的,还不时地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多有意思!这既锻炼了宝宝的身体,又增长了宝宝的见识。

我们也会玩赢字卡的游戏,我把字卡拿在手里,只要宝宝读出卡片上的字,就可以赢走一张,这个游戏让宝宝非常有成就感。然后就是讲故事。先由我给他讲,听一会再由宝宝给我讲,我们在这些动听的故事间享受着最亲密的亲子关系。

口述:果果妈

宝宝:22个月

主要活动:去小区溜达、看书

因为工作比较忙,我和宝宝的亲子时间晚饭后更集中一点。一般我会带他去小区里散散步或和亲戚朋友聚聚餐。回到家也会和他一起看他喜欢的小书,教他认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接受能力也特别快。在和宝宝一起玩耍的时候引导他学习,对他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点评:刚吃过饭不宜再做剧烈的运动,对肠胃的消化不好,可以和宝宝做一些节奏缓慢的活动,比如带着宝宝去小区散散步,或者和宝宝一起看看他喜欢的动画片等。

睡前交流

口述:文文妈

宝宝:27个月

主要活动:听宝宝唱歌、背唐诗、讲故事

18个月的时候妈妈已经把文文送到早教园了,让她可以更多地和小朋友接触,而她也真的非常乖,从第一天开始,居然就没哭过。妈妈平时都在上班,所以只有在晚上和周末陪文文玩。文文很喜欢唱歌,妈妈会耐心地当她的听众,偶尔还会教文文背唐诗,《咏鹅》,《静夜思》都是宝宝的拿手好戏哦。更多的时候妈妈还会和文文一起看《天线宝宝》、《可爱巧虎岛》。每天睡前的临睡故事也是妈妈和宝宝共享童话世界的好时光。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口述:舟舟妈

宝宝:29个月

主要活动:唱歌、背诗、讲故事

我始终认为,亲子时间应该越充裕越好,这对宝宝的成长很有帮助。而每天临睡前就是一段不错的亲子时光。

宝宝的节奏感现在发展得不错,所以每天临睡的时候我会给他唱唱舒缓的歌,念念唐诗,宝宝的模仿力很强,也会跟着我念。我不要求宝宝能记住,只要让他对这种有韵律的语言产生兴趣就是我最大的目的了。当然,故事也是宝宝的最爱。他最爱听的就是《天线宝宝》了,每天晚上,我们都要说上好一会。现在他又迷上了绘本故事,这不,他的小床头已经堆了一叠睡前故事了。

点评:睡眠对于宝宝的健康很重要,不能因为要和宝宝多多相处而牺牲了宝宝的睡眠时间,这样只会得不偿失。上面两位妈妈就做得很好,她们选择了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唱歌、讲故事,既可以缓解宝宝过度兴奋的神经,又可以提升宝宝的智能。

总结陈词:

经过网络、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庭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和宝宝亲子快乐,很多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工作的牵绊。可以尽情与宝宝游戏。也有一部分家长或时间非常充裕,或时间比较紧凑,所以他们的亲子时间要么就持续整天,要么就见缝插针。而没有时间和孩子亲子快乐的几乎没有。这也是值得欣慰的。

不过在这里,我们的小编还是要给大家一个温馨的建议:亲子时间对于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那是你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好机会。通过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你能走进宝宝的内心世界。宝宝也能在这段时间里更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爱。所以不管你有多忙。每天请尽量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给孩子吧。

宝宝的成长父母需要重视的,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问题,合理安排好宝宝的时间问题,让孩子有个好身体。

精选阅读

打造亲子时光宝宝身心更健康


[典型个案]妈妈不管宝宝忙自己瘦身

今年9月底,26岁的小晴顺利产下一个可爱的“金猪宝宝”。但因为害怕长期母乳喂养,破坏自己体型,宝宝刚满月,她就早早断奶了。如今,长达4个月的产假才过去一半,她已开始了自己的新计划:瘦身。

为了减去因怀孕而迅速增长的体重、恢复先前苗条玲珑的体型,小晴每天都要去健身房锻炼。由于产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再加上大量运动,每天回家后,她都感到精疲力尽,无暇照看宝宝。因此,与丈夫商量后,两人决定由婆婆、公公照看宝宝。

自从婆婆接管了照料宝宝日常起居的重大责任后,小晴更加心无旁骛地锻炼起来,运动时间也一再拖延。最近,每天一回家,小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亲亲宝宝,随后就忙不迭地回房睡觉,根本无暇顾及亲子交流。

[记者调查]年轻妈妈成产后瘦身“主力军”

记者在本市市中心一家健身中心发现,在健身人群中,不乏刚刚坐完月子、迫不及待地想要恢复体型的“80后”妈妈。其中,绝大部分的“80后”妈妈表示,为了尽快恢复体型,自己不但早早给孩子断了奶,还选择将孩子交给祖父母代为照料,以便自己能够专心致志地“瘦身”锻炼。

一位“80后”妈妈说:“一来自己渴望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二来祖辈也乐于和宝宝朝夕相处地生活。既然如此,将宝宝交给他的爷爷、奶奶照顾,何乐而不为?”同时,她也承认,自从祖辈照料宝宝后,自己和宝宝的相处时间大大缩短,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

[数据分析]母婴平均相处每天13.2小时

尽管目前本市0至3岁婴幼儿的科学育儿受到家庭普遍重视。但与此同时,在母亲分娩和婴幼儿养育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母亲日常带养婴幼儿的时间偏短,母婴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

调查显示,本市母亲和0至3岁婴幼儿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平均为13.2小时,44.1%的母亲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于12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小于8小时的比例为26.7%。

“妈妈为了保持体型,不愿意母乳喂养或喂养过短,不仅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对母亲自己的健康也极为不利。‘上班族’妈妈由于工作,与宝宝接触的时间过短,则很可能让孩子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由于缺少充足的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年轻妈妈还是应该尽量想办法,多和孩子在一起。”市人口计生委规统处长徐晋勋解释说。

六成0至3岁宝宝由祖辈照看

本市93.7%的家庭认为,3岁之前是儿童感知、语言、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近九成的家庭希望,孩子在3岁之前,就能接受教育培养。但在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担当主要日常看护者的带养人中,61.3%的祖辈看护者、带养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2.7%。

此外,在0至3岁婴幼儿家庭中,每月愿意支出并承担300元及以上的教育培养费用的比例达到44.3%。

[专家说法]祖辈照看宝宝弊端不容小觑

虽然由祖辈照看宝宝,可以排解老人的孤独心理。但其中所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祖辈对儿孙们的过分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延缓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祖辈们的世界观会隔代传播,以至于增加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专家支招]年轻妈妈如何与宝宝多相处

1、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完全可以满足新生儿从出生到6个月以前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乳喂养不但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还能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子交流;

2、善于利用“边角”时间交流。可以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途中找些话题与他聊天、回答他的问题;临睡前,应陪孩子上床,讲些小故事或生活常识;

3、分配给孩子一些家务活。做晚饭时,鼓励孩子在厨房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剥毛豆等,不但可以边干活、边陪孩子聊天,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度;

4、节假日以孩子为核心。节假日、双休日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带孩子去参与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亲子班等,在活动中促进与孩子的交流;

5、“亲子交流”父亲也可参与。孩子的成长中,父爱也不可忽视。如果妈妈们实在忙得抽不开身,爸爸们就应该挑起亲子重任了,与宝宝多多交流。

总之,母婴之间要有足够交流让孩子在成长中有足够的安全感,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暑假要如何度过(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暑假好不容易到来了,小孩子们都想要放轻松下,可是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席卷而来,让孩子们有点的招架不住,暑假似乎像是成了孩子们的恶梦一样,那么孩子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度过这个暑假呢?

现象暑假成孩子的第三学期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学正式开始放假,可对下个学期就要上初三的小伟(化名)来说,对暑假的憧憬还没有开始,就要面对培训班的课程表———妈妈在放假前就为他做了安排。这个暑假,他有一大半时间要在补习班度过。除了补习英语和数学外,妈妈还为他联系了语文老师“一对一”为他补习阅读和写作。

妈妈说小伟的成绩只是中等,要上理想的高中还有一定距离。与其明年这个时候,因为孩子成绩的差距报不上心仪的高中一家人纠结,倒不如趁这个暑假,让孩子补补缺漏,扎实基础,到了初三才可能有进步。

尽管小伟很早就盼望着能拥有一个自由暑假,不需要被爸妈刻意安排,但面对这个已经“被安排”掉了一大半的暑假,小伟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平时不够努力?况且,很多同学也都被爸妈安排进了暑期培训班。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单是和小伟一样的中学生,还有不少小学生,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也都被家长送进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暑假,就开始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暑假成了他们的“第三学期”。亲子网

暑期大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报培训班,厦门各大暑期培训机构门庭若市。而家长特别是中学生家长,更加看重的是为孩子补文化课。只有少数家长表示,在这个假期里要让孩子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专门培训和锻炼。

家长学点什么比无所事事好

我儿子下学期要上高一了。今年中考孩子考得不理想,原因是孩子的基础不够扎实。我也反思了一下,在其他孩子去这班那班培训补习的时候,我们家的儿子在玩耍。

我有点自责,从小到大,从来没让孩子参加什么补习班、培训班,因为我一直觉得小时候应该让孩子尽情玩,不要施加学校以外的压力,让孩子快乐一点。可现在看来这是行不通的,在应试教育面前还是得兼顾。

听说初高中学习跨度很大,为了不让孩子上了高中再掉队,这个假期,我们为孩子报了初高中衔接班,假期先充充电,孩子也愿意。

刘先生(四年级学生家长):暑假有两个月,我们家长都去上班了,倘若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让孩子去参加暑期培训班或是兴趣班学点什么或是锻炼一下总比无所事事好。

我们为女儿报了播音主持和英语提高班,前者她很喜欢,后者虽然她接受得有些勉强,但她也没有表示强烈反对,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英语成绩一般。等这两个班上完后,下个月,我们还商量好了让孩子去学游泳,锻炼锻炼身体。有时间的话,再带孩子回一次老家看看爷爷奶奶。

一个暑假看似很长,但好像一下子也就安排满了。反正我的感觉就是在暑假也要让孩子学有所得吧。

教师利用假期练就强健体格

现在孩子的体质比较差,有些孩子在升旗仪式或是早操、体育课上也会晕倒,因此,不妨利用这个暑假,让孩子的体格锻炼得更加健壮。个人认为,在这个假期,为孩子“补体质”意义更为重大。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个计划,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比如学会游泳或是打羽毛球。比较理想的方式可以参加一个培训班,那样会比较规范。以学习打羽毛球为例,一天两节课,有一个月训练时间的话,就完全可以让孩子掌握打羽毛球的初步技巧。体育锻炼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建议暑期锻炼(运动)每天1.5个小时,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运动量可大可小,时间上因人而异。既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后晨跑,也可以把锻炼放在傍晚,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游泳都可。由于暑假天气炎热,最好在室内体育场馆训练。

这些年,中考体育分数比重不断上升,而利用这个假期,将中考体育里的跑步、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跳绳等项目融入到暑期锻炼计划也是不错的选择。家长还可以把暑期锻炼当做亲子互动的方式,比如和孩子一起跑步、跳绳、打球等等,在共同运动中,融洽亲子感情。

其实,补体质和补文化两者并不存在冲突,它们应该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而强健的体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亲子教育

讲堂补之有方促成长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我真想大声说“略输起跑又何妨”,但我又非常担忧———在分数至上的今天,我的这种“呐喊”还能有多大的作用?

还孩子一个真实的暑假有多难?教育之事,过于理想走不动,没有理想走不远。怎么办?当理想遭遇现实挑战时,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一些逼近教育本原的思考,供有远见的家长借鉴。

思考1:起跑线不止一条。当你赢得分数起跑线时,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否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知道美国孩子平均每天运动二三小时,中国学校正在为保证每天一小时而努力。

思考2:游戏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于光远先生说:“没有游戏,一切生命都难以进化。游戏是人类的天使,她给我们插上自由、想象、飞翔的翅膀,因而能诞生这绚烂多姿的大千世界。”

思考3:补方法比补知识更重要。“学会”和“会学”,看起来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意义却大不相同。“学会”,只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技能;“会学”,则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

思考4: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学生,若对学习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中,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若对学习是一种“我要学”的境界,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思考5:引发兴趣比“强制”补习更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知道知识有用而去学不如爱好学习而去学,爱好学习而去学不如以学习为快乐之事而去学。“乐之”,就是兴趣,以学习为乐事,学习效果就最佳。

思考6:一定要给孩子留足休闲时间。于光远先生还说:“没有休闲,一切生命不能持续。休闲是上帝的赠品,她让我们学会沉思、欣赏、创造,因而能诞生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暑假不是“第三学期”,还孩子一个相对真实的暑假吧!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强制性的学习不仅仅收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还会得到孩子们的反感,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考虑下孩子们的感觉,学着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电子时代如何教育孩子


现在是以电子用品相当泛滥的一个时代,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家长应该选择教育孩子的方式呢,相比家长也不知所措了吧。现在家长可以根据下面的提示对于家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朋友的孩子两岁半,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时候,看见什么都要鼓捣一阵子,拦也拦不住。家里的老人照顾起小家伙来很费心,就对我的朋友说,应该让孩子静下来多学点儿有用的东西,开发智力,否则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正好一个熟人到她家里时提到电子学习机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智力,学到好多知识,孩子也会变得安静许多。这位熟人自己的孩子就是利用学习机,在短时间内认识了好多字,会背诵好多唐诗,强烈推荐我的朋友购买。这位心急似火的妈妈听了这话,好像找到了灵丹妙药一般,恨不得马上掏钱买。恰好我正在旁边,听到了这场对话,急得我就差扑过去堵住朋友的耳朵,按住她掏钱的手!

48周 VS 53周

等熟人走后,我就和朋友讲了一大堆掏心窝子的话。一个孩子智力的发展,固然可以从识字和背唐诗等方面看出些端倪。但即使是5岁的孩子,识千字、背千首唐诗、会用电脑却也完全不能证明其智力发展的水平很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双生子(双胞胎)中的一个从出生后48周起就每天爬楼梯,连续爬6周;而让另一个从出生后53周起作同样的爬梯训练,结果是后者在2周以后爬楼梯的水平就赶上前者。这个研究证明了学习的前提是身心发展成熟。早期教育

起跑线 VS 终点线

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很多家长在让年幼的孩子认真学习知识的同时,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机会。家长觉得一个孩子到处乱爬、乱跑,把家里搞得很乱甚至破坏东西,当然是错事,没有任何好处。其实,这恰是一个误解。

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大脑皮层的发育,而促进大脑皮层的神经产生出的丰富联结则是日后具有高超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打个比方说,100米跑得再快,也不能确保在马拉松比赛中可以跑到终点;但是长期的基础体能训练却可以保障轻松地跑完马拉松。对于现代人来说,终生的学习和发展不正是一项马拉松运动吗?!在人的早期发展中,集中学习具体的知识,就等于在练习百米短跑;而促进全身心的能力发展则是在做基础的体能训练。早教网

局部训练 VS 全脑训练

孩子所有的早期玩耍,甚至那些令家长头痛、难以管理的行为,都是孩子自发的基础体能和心理训练,是最基础、最重要、最全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所有部位的发展,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运动中枢、语言中枢等等,而单独的知识学习训练的却只是大脑的某个局部。就像看起来功能强大的电子学习机,给孩子的刺激其实也比较单一,主要是训练视觉和听觉。所以,大多数电子产品对大脑潜能的开发也许只有一小半,比起受过全脑训练的孩子来说,在将近20年的学习生涯中,想持续保持成绩优秀的可能性显然不高。而全脑训练也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只是指经过“全天然”、“纯自然”的玩耍。

毛毛从小就是我们小区里有名的“脏兮兮冠军”,在读书、识字方面默默无闻。然而上学后,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速度却是最快的一个。她接触电脑的时间不长,却很快成为班级里最受欢迎的“科技骨干”。重要的是,她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有着强烈的兴趣。我想,她在学习这项马拉松的赛事中,应该会跑得更远,也更轻松、开心。幼儿早教

本网站小编总结 : 相对于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现代教育孩子的方式,您认为哪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效果最好的呢,家长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可以考虑一下到底孩子最适用于那种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益处最明显。

如何度过孩子说脏话的时期


据相关的调查了解,其中大部分的宝宝都有说脏话的敏感时期,这让很多的妈妈有的时候反而无暇招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时期呢?以下就来看看专家的相关见解吧!

脏话敏感期,大概是孩子4岁左右开始进入的。

大约三个月前开始,豆豆经常把“屁股”这个词挂在嘴边,说什么都要加上这个词,每次说完就会哈哈大笑。比如:画画时,他会说:“我要用这个屁股颜色画个屁股赛车。”生苗苗的气时,他会说:“苗苗是个大屁股。”甚至有时,没事也会屁股屁股的说个不停。

不知他为什么对这个词情有独钟,也许是从花园宝宝里的依古比古演化来的(他好像提过说的不是屁股而是比古),或者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这样说(有次接孩子时听到班上的孩子也在说大屁股)。不管怎样,反正他就是跟这个词较上劲了。

豆豆刚开始这样说时,爸爸立刻告诉他:“这个词不好听,不要再说了。”但是没有效果,于是爸爸也就随他去了。可是阿姨接受不了,每次豆豆一说,阿姨就会反对:“哎,别说这个,多难听啊。”可是豆豆反而更高兴,屁股屁股的说个没完。

爸爸后来对阿姨说:“你越是反对他,他就越要说。他要用这种办法刺激你,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游戏。所以不要理他,以后慢慢地就过去了。”

但是,这个“慢慢地”还真是慢啊,过了两个多月还没有结束。阿姨已经从最开始的反应强烈变为后来的泰然处之,可是豆豆还是乐此不疲。于是,爸爸也尝试了一些办法。爸爸对豆豆说:“咱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下次豆豆再想说屁股的话,就用苹果来代替。如果说错了,就刮下鼻子。”豆豆一听就乐了,马上就试验起来,不过这回倒好,说的是:“苹果屁股。”爸爸只好刮他一下鼻子,可是豆豆仍然屁股苹果、苹果屁股的没完没了。得,这个办法失败了。

接着,爸爸给豆豆讲了个故事,故事里有个女巫想毁灭一个小镇,就引诱镇里的人们讲脏话。这个故事似乎起到了些作用,豆豆此后虽然还说屁股,可是说的少多了。倒是苗苗偶尔还说(苗苗对脏话的敏感性似乎来得晚些),这时豆豆就会告状:“爸爸,你看苗苗不讲礼貌。”呵呵,他现在倒成了监督员了。

一方面是苗苗对屁股的兴趣没有那么强,另一方面也是有了对付的经验,苗苗对于屁股的执著很快就消散了。这个“脏话敏感期”持续三个多月后,终于到了尾声。

素儿——可以看出,相同的方法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效果会很不一样。亮亮现在还在用替代法,把“讨厌”说成“淘气”,改正了不少粗口习惯。不过,虽然一个方法行不通,但一定难不倒善于引导孩子的豆苗爸。一个智慧而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带来如此明显的触动和转变,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厌烦说脏话这件事情,向往友好、快乐的氛围,绝对是标本兼治的好方法。早教网

幼儿一方面年龄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头脑里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另一方面他们好动、好奇,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物充满兴趣,模仿和探索是他们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最初的脏话大部分属于无知的模仿。他们对说出的脏话或脏词的意义不理解,只是觉得新奇、有趣,“好玩”而已。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说脏话可能已经知道脏话的含义,理解并会使用脏词,这时说脏话就变成有意识的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变成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要矫正幼儿已经理解脏词的意义后有意识说脏话的习惯,其难度要比改变最初单纯的模仿性脏话更大。说脏话不仅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而且影响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和周围成人的语言构成了孩子语言学习的环境。预防孩子说脏话,不让孩子形成说脏话的习惯,首先要“清洁”家庭语言环境,成人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文明和修养,为孩子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说脏话是一种有害的、不被文明社会所接受的偏差行为,因此我们对于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应当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一定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抱着欣赏的态度:“哎哟,我们宝宝会骂人了!来,宝宝,再说一遍,说给你爸爸听听!”成人的这种“肯定”的反应事实上就成为对孩子说脏话的强化,会导致孩子形成说脏话的习惯。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实际上都是在父母“不经意”的纵容下形成的。

文中提到“不要理他,以后慢慢地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运用了行为矫正中的“消退”原理:任何一种行为,如果一连发生多次,都未能带来满意后果,其行为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最后不再发生。有意地忽视不当行为,对之不直接作出反应称为消退。消退适用于刚形成或出现不久的偏差行为。要注意的是消退只能用于不良行为。对于幼儿萌发的良好行为,如果我们没有给予及时的积极强化,同样也可能被消退。例如,毛毛晚上睡觉前到厨房和妈妈道晚安,这是幼儿园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但是,妈妈忙着干家务活,头都没有抬一下。毛毛愣在那里,又说一声:“妈妈晚安。”妈妈说:“快去睡觉!”第二天晚上,毛毛还是来和妈妈道晚安,结果仍是“石沉大海”,没回音。自此以后,毛毛再也不对妈妈说晚安了。所以,成人的态度既是良好行为养成的重要因素(例如鼓励和支持),也是不良行为习惯的源泉(例如置之不理)。

当我们第一次听孩子说脏话,一定要予以消退,决不能把它当做孩子的“进步”或“好玩”来欣赏。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孩子可能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而采用不恰当的方法,例如用“笨蛋”、“傻瓜”之类的词语宣泄怒气。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告诉孩子“挨骂”以后的不愉快的体验,同时教给孩子一些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宣泄消极情绪或对人有意见时的表达方法。

对于孩子已经形成了的有意识说脏话的习惯,可以采用消退、惩罚和积极强化、区别强化相配合的方法来矫正。因为消退和惩罚虽然可以用来消除不良行为,但不易让个体积极地表现良好行为。应当配合积极强化、区别强化的方法,来消除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所谓区别强化,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当个体的某种不良行为次数减少时,即予以强化,最后使这种行为不出现或出现次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到孩子说脏话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建立协议的方法,例如如果在一天之中没有说脏话,就给予积极强化,给予表扬或奖赏。早期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童的不良行为往往是由简单的不良行为经长期塑造而形成的。不良行为的矫正,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往往比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还容易出现反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般遇到孩子说脏话的时候,父母们最好不要当面制止,因为这一时期的小宝宝反判心理比较大,越是制止反而越是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只有学会智取才可有效,所以家长们平时就要多关注这方面的小常识了!

亲子时间都去哪儿了?(亲子游戏)


引言:我们忙于生活,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时间也就星期天,星期天也被见朋友,聚会等占据了很多,陪孩子的时间还是很少,到底亲子时间去哪儿了呢?

手机侵占了亲子时间的同时,还有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亲子游戏,程先生是80后潮爸,喜欢手机等电子设备,每逢最新款手机面世,总会添置一台。他4岁半的儿子也“继承”了老爸的优点,很小的时候就能轻松操控手机,解锁、拍照、录像……全都会,一家人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好,反倒觉得孩子很聪明,直到幼儿园在常规视力检查后建议他们到医院复查时,他们才觉得不对劲儿。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医生吴倩告诉记者,前些天门诊来了一个4岁的小女孩,近视已经达到300度。诊断结果一出来,她妈妈一下子就哭了,埋怨孩子爸爸经常用iPad下载动画片,抱着孩子一起看,把孩子害了。这几年来,儿童医院眼科经常能见到四五岁的近视眼患者,短期内度数增长特别快的孩子,往往都是手机、平板电脑不离身。专家指出,家长忙着玩手机,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视力,也“改写”了孩子的童年记忆:孩子长大后,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手机不离身的爸爸妈妈。玩手机看孩子虽然也是陪孩子,但这是陪同,即便时间再长也不是真正意义的陪伴,“陪伴孩子就要全身心的陪伴。”

今天公布的这项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年轻的父母与“老一点”的父母相比,虽然育儿都有焦虑,但焦虑的重心不同,年轻一点的家长焦虑钱是否够用,而老一点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孩子犯了错,80后和90后的父母相对来说更淡定,更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只有四分之一的80后和90后家长会直接批评教育孩子;60后和70后父母中则有35.7%会直接批评教育孩子。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在育儿中会感到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助。养孩子为什么而焦虑?调查显示,90后焦虑因为没有钱,80后焦虑因为没有闲,而60后、70后则焦点在于如何教育孩子。亲子游戏,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焦虑的核心也不一样,简单来说:父怕没钱,母怕没闲。专家指出,焦虑的背后是对孩子成长的深度关心,说明父母内心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发展有更高层面的追求。

本网站小编总结: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诞生,孩子又多了新的玩具,玩具的增多,让孩子在听话不听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感受,孩子有的玩儿就听话了,但是孩子和我们一起玩耍的时间也就少了。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


宝宝刚刚进入幼儿园,都会有无法适应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父母们全力以赴的给予帮助,让宝宝尽早的缓解情绪,投入正常的幼儿园生活。那么,入园将至,父母如何协助宝宝舒缓心情?

一、培养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每天晚上尽早安排孩子上床睡觉,因为幼儿园里的午睡对有些孩子来说改变了作息时间,所以质量难以保证,这时晚上的睡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另外,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吃饱、没吃够,在餐饮问题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以前一样安排即可,对孩子而言宁可饿点,也不能撑着了。

二、选择幼儿园,应注意卫生细节

在选择幼儿园时,不要只注重硬件是否先进,教育上是不是抓得紧,更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日常的细节问题,父母们可以暗中观察老师清洗餐具或玩具时是否用心,每日晨检的卫生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冬天室内开空调时是否注意教室的通风工作等。这些细枝末节虽然是每家幼儿园都应该做好的日常工作,但其间的差异却足以影响你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们远比什么特色、双语重要得多啊!

三、养成好习惯,减少染病的几率

在入托之前,孩子大都是单独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染的机会少,孩子受关注的程度高,这些都是减少生病的原因,入托之后呢,孩子将与十几甚至几十个同龄孩子生活在一起,无形之中,孩子相互传染病菌的几率就相对增加了。

因此,在决定是否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应首先观察孩子是不是具备了某些能力,比如: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能不能在出现情况之前先行报告大人,在成人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如果还不具备的话最好暂缓入园,否则很容易因为尿湿了衣裤而引起感冒。再比如孩子是否已经能够区分玩具与食物,不会轻易去撕咬玩具;是否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吸手指、不挖鼻孔等,这些习惯都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四、懂孩子的心,帮他度过适应期

孩子初入园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仅是心理上从排斥到接受,进而喜欢,还有一个生理的适应期。

刚刚入园时,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立刻喜欢上幼儿园,他们或是哭闹不休,或是无声抗议,这个阶段是孩子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在初入园的一两个月里,父母应该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慢慢去审视这新的生活安排,逐渐地去接受。

在这段时间内,父母不要因为补偿的心理而在双休日带着孩子东奔西跑游山玩水,要让他们好好休息,因为忧郁与哭闹都是非常伤神的事情,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与身体上的休息,而不是新的感知与刺激。

亲子时间不等于教育时间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少工作繁忙的父母,一周里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一两天甚至更少。如何用好这极其宝贵的亲子时间,是很多父母关注的焦点。

别把亲子时间变为教育时间

父母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的学习、思想关心不够,好不容易挤出一点亲子时间来,应该用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

专家表示:错!对于跟父母缺乏交流的孩子而言,最需要的并非学习和思想上的关心,这些东西老师每天都在讲,孩子自己也能说出一大堆大道理。孩子真正缺少的是亲情,因此父母不宜将亲子

另外,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充时间用于对孩子进行枯燥空洞的说教,而应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父母的关心与爱心,以增进亲子感情。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比如:孩子希望与父母一起去逛公园或牵着父母的手去街上走走,只要孩子的愿望合乎情理,即便没有多大的意义,在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都应该尽量满足。

设法让孩子走进自己的生活

孩子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无限向往,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因此,在亲子时间里,父母在积极参与孩子活动的同时,也有必要让孩子适当感受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让孩子跟自己学做饭、洗衣或其它力所能及的活动,这既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又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父母还可以适时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对其寄予的希望,让孩子明白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或者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人生遭际或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某些酸甜苦辣,引导孩子认识社会,让孩子充分地了解自己,以便形成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