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是拼搏精神

孙杨摘得男子1500米自由泳金牌

在伦敦奥运会上,孙杨不负众望,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14分31秒02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是本届奥运孙杨的第2枚金牌,加上男子200米的银牌和4x200接力赛的铜牌,这个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小伙子,到目前为止,已经收获了个人的第四块奖牌。

孙杨之所以能在此次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其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分不开的。孙杨在接受采访时说:“你们记者很辛苦,比赛完了还要写稿子,我也一样,每天早上4点起床,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基本都在训练。”在谈及最痛苦的经历时,孙杨由感而发说,“尤其在澳洲冬天训练时,外面下着雪,很寒冷,但还要早起,那时候心里无比痛苦。但为了梦想还要坚持,再坚持,我常常想,谁能替我一下就好了,哪怕一点点。但那都是做梦,什么都要靠自己,谁也帮不上。”孙杨说,我现在最想感谢的是教练和父母,他们为我付出很多,但现在回想起,一切都值了。

像孙杨这样的奥运选手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中国奥运健儿在此次伦敦奥运会上能够斩获多枚奖牌。奖牌固然熠熠生辉,但奥运会的价值绝不仅仅是那些夺牌瞬间,奥运之美更在于拼搏不息的过程。这样的美属于全人类,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只要你想,只要你勇于拼搏,你就会是自己的冠军!而这,正是奥运之美的真谛。>>更多奥运赛况请进入奥运专区

如何教育孩子: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比赛。当体育健儿摘取桂冠、国旗冉冉升起、国歌奏响之时,家长们可以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奥运冠军们为此刻的荣耀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告诉孩子们这些沉甸甸的金牌是奥运冠军们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家长们可以事先上网查找一些体育健儿勤学苦练的故事。如跳水皇后郭晶晶的跳水生涯充满坎坷:5岁开始练跳水,15岁首次参加奥运会,曾连续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失败,并且经历过骨折、视网膜脱落等身体的伤痛,但她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奥运精神:不只是金牌

吴景彪失金掩面

“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在北京时间30日举行的举重比赛,只获得一枚银牌的吴景彪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对着摄像机连鞠三个躬,并发出悔恨的哭吼。事实上,他夺得男子56公斤级的银牌。

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淘汰赛中获得有利签位,于洋/王晓理在小组赛中采取故意失误的方式寻求输掉比赛,欺骗了现场观众,被世界羽联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于洋/王晓理是本次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头号种子,目前世界排名第一,而羽毛球女双金牌也早已被视为中国队囊中之物,但因为这次不必要的“战术让球”,两名运动员恐怕失去的不仅仅是金牌……>>更多奥运赛况请进入奥运专区

为什么中国会处在金牌崇拜、金牌至上的体育氛围里?得到不金牌就愧对祖国,难道,我们参加奥运会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夺取金牌?得了就欢喜鼓舞,拿不到就“悲痛万分”,这是何等的功利心态?由此所暴露出的其实不仅仅是体育领域的“唯金牌至上”,还有社会性的“以金牌论英雄”的狭隘情结。奥运盛会,重在参与。“痛失金牌”的悲情渲染让奥运变了味,让奥运精神黯然无光。

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们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赞赏与正面肯定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奥运精神:是团队协作精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吴敏霞(右)和何姿(左)

伦敦水上中心29日诞生了跳水比赛的首金,中国选手吴敏霞和何姿以稳定的发挥轻松取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为中国跳水“梦之队”取得了“开门红”,这是中国队连续第三次赢得奥运会此项目金牌。

“霞姿”组合在决赛中第3组出场,比起现场激动万分的观众来,两人始终看起来云淡风轻,从第一跳开始就确立了领先优势,最终以346。20分夺冠。

8月4日,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决赛再次见证五星红旗飘扬。让我们记住冠军的名字吧--李娜、孙玉洁、骆晓娟、许安琪,她们以39比25大胜“黑马”韩国队,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重团体冠军。

8月5日,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中,中国选手蔡赟/傅海峰以2比0战胜丹麦选手鲍伊/摩根森,获得冠军。>>更多奥运赛况请进入奥运专区

这一枚枚的金牌,都是靠运动员之间亲密无间的配合获得的。队员之间只有相互信任,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取得该项目的冠军。

如何教育孩子:奥运会上有一些团体项目,靠的是团队的合作和团结。在观看这样的赛事的时候,家长可以在旁边适时的讲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由于平时没有同伴,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普遍比较缺乏。家长们可以借奥运会这个难得的机会,帮助孩子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只有相互信任、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孩子从奥运会中能学到什么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行了近一个星期,这是孩子们暑假里的文化大餐,可从中汲取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培养的优秀品质和道德准则、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

奥运会与孩子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原本就是法国教育家,他发起现代奥运会的目的也是为了构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即在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和增强信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培养精神和坚强的个性。

奥运精神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比如:讲规则,讲拼搏,讲“更快,更高,更强”,这些对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有激励作用。奥林匹克的精神是“相互理解、友谊长存、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这同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培养的优秀品质和道德准则,拥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与人合作,而培养这些优秀品质的关键在于多让孩子参加群体游戏和运动。

什么是奥运精神?

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奥运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运精神。

奥运是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并且让队友们更加团结努力取得胜利。

奥运会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宗旨为“Faster,Higher,Stronger”。其比赛过程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水平,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和民族素质的具体体现。奥运精神旨在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由此可见,相比于强调成绩与表演欲的竞技类体育,奥运会更是一台闪烁着人文思想光芒的盛会,而“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含义。

精选阅读

入园必修课:哭


在入园的前两周,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哭闹,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离开爸爸妈妈,会产生分离焦虑;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尝试着“独立”生活,难免心生恐惧。因此,哭闹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而且幼儿园的老师会有足够的经验,很快能帮助宝宝顺利渡过哭闹期。

既然宝宝入园哭闹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那么不妨给宝宝一次完整的哭泣,充分释放宝宝的情绪,反而更有利于宝宝成长哦!而且宝宝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很有可能前一秒还在上演“生离死别”的戏码,一转身到了班里就又活蹦乱跳了,所以你大可不必过分紧张。相反如果宝宝不哭,反而要当心!有可能是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过两三天才是哭泣爆发期,也有可能是宝宝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兼具“讨好型人格”。想知道更多,不妨听听摇小编有话说。

A.给孩子一次完整的哭泣

孩子的表达方式都是简单而直接,当宝宝不安的时候,哭泣是很自然的表现,并且哭闹能缓解宝宝的情绪,某种程度来讲更利于宝宝成长,因此不用急着制止。反而,如果宝宝不哭,家长才应该格外注意。有可能是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过两三天才是哭泣爆发期,也有可能是宝宝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兼具“讨好型人格”。

B.孩子进到班里就不哭了?

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思维具有“情境性”,离开了和妈妈分离时的场景,很快就会恢复。另外,这和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关系。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还不不会很长,进了班里以后,如果小朋友没哭,又看到了新鲜事物,注意力被转移,很快就忘记哭泣这回事儿了。

C.纳尼?哭泣也会传染?

是的。这也和前边提到的“情境性”有关,宝宝本来没哭,但是看到班里的小伙伴大哭不止,会受到感染,忍不住哭起来。这种时候,老师可能会把哭闹厉害的孩子带到教室外边进行安抚。

D.孩子不哭正常吗?

这样的孩子可能并不是适应能力超强,而是安全感更低。正常情况下,在刚刚入园时,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出舍不得妈妈的情绪。适度的哭闹恰恰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分离焦虑的体现。用哭闹的方式表达出内心情绪的孩子,反而说明内心有足够的力量。过分顺从的孩子很可能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焦虑,只是自己没有力量将这种焦虑表达出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地很平静,甚至很冷漠,就好像周遭发生的一切都跟他无关一样。也有些孩子表现地过分配合甚至讨好。这样的孩子往往从小被父母要求过多,常常要求他配合大人,而大人很少照顾他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社会化的部分过早发育,就会过分关注外界,喜欢讨好成人。因为他会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成人,他才会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表现出哭闹的孩子,反而更应该被关注。

E.解决宝宝哭泣的根源

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入园哭泣的历程,但是有些宝宝几天就没事儿了,有些宝宝则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一方面和宝宝的气质类型有关系,另一方面和家庭的养育方式也有很大关系。父母是否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对孩子是否给与了足够的爱和信任?是否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等等,都是决定宝宝哭泣的原因。所以想让宝宝不哭泣,功夫还是在平时,另外要根据宝宝的性格“因材施教”哦!

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那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人整天围着自己转,相反,吃水果、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队……小小孩儿天天要应对陌生情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真的让人心疼和担忧。可是,这个适应期是宝宝成长所必需的,妈妈绝不能因为心疼和担忧而让宝宝当逃兵,而是应该为宝宝及早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宝宝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

功课1:心理卫生课

宝宝上幼儿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宝宝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目标是让宝宝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专家建议:

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要让宝宝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常常给宝宝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宝宝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宝宝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是宝宝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交交新朋友

在宝宝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宝宝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宝宝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功课2:自理能力训练课

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宝宝入园适应困难。虽然老师也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宝宝,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宝宝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我比别人笨”,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可能伴随宝宝一生。所以,在宝宝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宝宝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宝宝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吃饭训练

固定时间和地点自己吃饭。不给宝宝喂饭,鼓励宝宝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宝宝对自己产生信心;宝宝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再添,这样让宝宝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如厕训练

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宝宝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宝宝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宝宝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口渴时会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告诉宝宝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宝宝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功课3:准备入园礼物

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

书包:带宝宝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写上宝宝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

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另外准备一二套内衣裤,因为宝宝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

鞋子:为宝宝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宝宝之间穿错鞋。

玩具: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

孩子入园前的必修课


一、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

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二、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把宝宝要入园当作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迎接:“我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三、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可以和孩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请进来: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四、给爸爸妈妈的特别叮嘱

<1>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

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2>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

<3>家长不可说的话: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推荐: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那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没有爸爸妈妈,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吃点心、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队……明智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及早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孩子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

功课1:心理卫生课

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经达到这一目标,爸爸妈妈可以做以下工作:

1.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让孩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让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2.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

3.交交新朋友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功课2:自理能力训练课

在孩子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孩子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吃饭训练

1、自己吃饭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

2、固定时间和地点

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3、不偏食不挑食

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如厕训练

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蹲坑,如果孩子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然后训练孩子双脚踩在砖头上站立、脱下裤子下蹲、站起来拉上裤子等一系列动作。

自己穿脱衣服、鞋子1、认识衣服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话,在衣服上缝上名字),分清上下、前后、左右。

2、穿脱衣服

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

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功课3:准备入园礼物

与孩子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书包。带孩子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绣上或写上孩子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

妈妈心得:幼儿园的必修课


话说贝贝先生自从离开贝妈的身体独立面对世界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疯狂长长长,转眼已经由一个5斤重48cm长的小毛头长成了如今28斤92cm的大小伙子了。于是,摆在他面前的艰巨而不可逃避的任务开始了!

因为贝妈愚昧地认为“人生聪明识字始”,坚决不承认“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真理,意欲把贝贝先生栽培修理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文豪,煞费苦心给他看小小孩识字、字母挂图等,希望他那蒙昧的小小心灵能尽快融合和配合贝妈的宏伟蓝图计划。奈何已经22个月了,贝贝先生冥顽不灵地对着让贝妈沉迷的方块字又吃又撕,就是不肯用一点心思!贝妈黔驴计穷,只好把专业的问题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处理——把你交给幼儿园的老师,我看你学不学!!嘿嘿~~~

当贝贝先生第一天懵懵懂懂地跑进幼儿园开始,贝妈就对着蓝天白云做起来美梦——贝贝能唱26个字母了……能数1到100了……能背乘法口诀了……能记住10首古诗了(宋词就免了吧,想来他还不一定能领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意境)……

二十多天过去了,那段最不忍心最艰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今日贝妈以戏谑的文字来回味,原来这些都不是幼儿园的必修课,而贝妈又何尝真的希望贝贝学这些呢?只要这几个必修课贝贝能顺利过关,贝妈此心足矣!!

第一节课:不哭

那有不哭的孩子呀?谁一生下来不是哭的呢?可是,那有这样整整哭一天的呢?何况,贝贝本来是个那么不爱哭的孩子,都4个月了,邻居都不知道我家里有个孩子。好象是感觉自己哭得太少不够本,要临时恶补出来一样,贝贝初入幼儿园的那几天,几乎就是在哭的节奏中度过的,只用了3天,就哭哑了喉咙,扁桃腺发炎高烧,急得全家半夜医院看急诊。贝妈在一片埋怨责备声中狠着心再送贝贝哭着去的时候,心里几万遍祈祷:贝贝,妈妈不用你学什么,只要你不哭就行!!唯一的要求,不哭就行!!

贝妈还是低估了贝贝先生的适应能力,还不到三个星期,贝贝已经知道主动表示要上幼儿园了。今日早晨,外公刚抱起他来,他就指着书包说:“贝贝包包拿!”,并且挥手跟他的天线宝宝说:“拜拜!!贝贝学校……”天!你不是吧?贝贝?

今日去接他,更过分的是他看到了妈妈,居然仍兴趣昂然地玩他的玩具,一点想妈妈要妈妈抱的意思都没有,任由妈妈的失落感不断上升以至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地冲进去把他抱出来亲了又亲咬了又咬!

第二节课:自己吃东西

贝贝胃口好食欲旺盛是有口皆碑的,曾有把邻居哥哥的一整个面包都抢来干掉的记录。不过由于在家里4+1阵型的全包围结构,每到吃饭时,外婆外公爸爸妈妈的轮流展开喂饭攻势,贝贝一直到上幼儿园那天也没自己吃过一顿完整的饱饭!于是跟幼儿园老师交代叮咛最多的话也就是:“老师,我们这个上辈子一定是饿死的呢,很能吃,麻烦您吃饭的时候帮喂一喂啊!”

然而每次接他回来,哭则哭矣,对外婆带去的好吃的很是不屑一顾。外婆说:“看孩子上火了,连东西都不爱吃了……”

第三天大家吃饭时惊讶地发现,贝贝先生居然会自己拿勺往嘴里送饭了!!这个发现的惊喜度绝对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美了!

不想今日去接他,老师唉声叹气地抱怨:“他自己吃饭吃得很好了,可是吃完了可以找老师要啊,怎么抢别的小朋友的呢……”

第三节课:不尿裤子

秉承中国古老的传统,贝贝先生一直是穿开裆裤在人群中招摇的!对于这个尿尿问题,当然是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随意解决了,那尿了点裤子也就在所难免情有可原了。好在开裆裤,尿了也有限。

再大一点,贝妈就开始教他“贝贝尿尿蹲蹲”,他还真乖,有了尿就知道蹲蹲,尤其喜欢那些下水井井盖上的窟窿眼,见到了就要蹲蹲尿到那窟窿眼里去,去超市的路上一路十几个井盖,贝贝一路蹲过去,一泡尿尿了二十多次,到最后,尿得比眼泪还少,就一个珠珠。

然而一直有一个困惑在贝妈心里——贝贝是男孩子呀,完全有理由尿尿不蹲蹲的呢!可怎么才能让他站着也不尿裤子呢?

在贝妈的大问题还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贝贝就上了幼儿园,而幼儿园的规定是一定要穿封裆裤的!贝妈无计可施,只有每天带6条裤子给老师,随便他尿吧,您帮换就行了!于是,每天放学,贝贝的书包里总是装满尿湿了的臊臊的小裤子。

昨天回家,发现尿湿的裤子只有一条,贝妈就很小人地认为老师在偷懒,尿湿了也没给换,只等去接的时候才换了一次。

而今天回来,发现书包里的裤子都是那么干干香香的,全家大喜,拥抱着贝贝,一如簇拥一个凯旋归来的大英雄。

晚上看电视,贝贝玩着忽然说:“贝贝尿尿!”然后自己笨拙却准确地把前面的裤子拉下来,露出小鸡鸡,才哗哗开始撒水。贝妈欢呼雀跃,为贝贝这突破性的进步自豪无比。

更让贝妈晕倒的是,贝妈刚给他提上裤子,他就往卫生间跑,还一边说着:“贝贝拿拖布,贝贝擦尿尿……”哈哈,贝贝先生,你这么明白,不在地上尿不好吗?看来咱们该学习使用卫生间了!

第四节课:学东西

按老师的评语是:“贝贝是个聪明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学东西很快呢!”这不,也不知道嘴里在说什么,把手一会放到头上,小手腕还来回转,一会又用两个手指指着脸蛋晃脑袋,那可爱的小样子,真是可人又可心!

第五节课:不要抢东西

哎!!贝贝呀,拜托你斯文点好不好?怎么老师总是告状说你抢小朋友的饭吃,抢小朋友的玩具呀?你就玩你自己的吃你自己的好不好?咱们要努力做个文明人,明白吗?

第六节课:……

上幼儿园这一关,你已经顺利完满地完成了,完成得出人意料地好,邻居一起去的8个小朋友,你的表现是占绝对优势的第一名!妈妈想不因为你骄傲都难啊!

够了,贝贝,妈妈不要你学什么,只要你开心你快乐你平安,妈妈就满足了!妈妈只想要一个笑的天使!一个调皮淘气又机灵的小贝贝,妈妈等着,等着你欢笑着给妈妈更大的骄傲!!

奥运冠军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


引言:《爸爸去哪儿2》的播出,让杨威家被大家重新认识,认识这位奥运冠军的“教子之道”。奥运会冠军的教育还真是不一样,孩子如此坚强勇敢。

杨威儿子杨阳洋凭借呆萌、聪明的特质迅速成为广大“爸爸迷”心中的萌宝。。《爸爸2》的热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整个社会对父亲承担抚养义务,回归家庭的愿望。节目中杨威和他的儿子杨阳洋之间的相处之道、杨威杨云的教育方式都给众多新爸爸妈妈做了很好的示范那么,亲子游戏,传统意义上“主外”的爸爸在亲子生活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那些明星老爸有什么独特的亲子之道吗?让我们剥茧抽丝,一探究竟。

杨威的亲子之道:当父母的要学会适当示弱,让孩子学会担当

杨阳洋的妈妈杨云曾多次表达过不担心杨阳洋,反而更担心杨威。因此,在每天录制节目后和杨阳洋的电话沟通中,她也希望杨阳洋要多帮助爸爸,这是典型的示弱法教育,告诉孩子父母需要他的协助,而且这份来自于他的协助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张威认为,如果你希望孩子更坚强,别发脾气,学学杨威和杨云,示示弱,给孩子更多机会去承担责任。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编也是第一次被杨威对父子所吸引,亲子游戏,可爱的孩子,加上奥运冠军的爸爸,真是稀奇好玩儿,不时的给我惊喜。

家长必修: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无论是幼升小还是结束假期重返校园,都是很多家庭爸爸妈妈秋季要陪孩子共同迎接的重要环节。了解学校生活、以便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入学着装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一、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

——向孩子介绍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戏安全。小学活动器戒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接送安全。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要特别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男生玩;不用外面的抽水马桶。

以防万一,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张IP电话卡并教给他使用方法,便于非常时期可以和父母取得联系;在孩子书包某个隐蔽角落装点零钱,藏在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的地方,经常检查是否还在,用于防止坏人劫持或遇到高年级校园暴力时的“救命钱”,严禁孩子非紧急时使用。

三、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颜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为孩子选择好台灯:光质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照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灯罩必须完全不透光;灯罩还必须将灯泡全部遮蔽;光源的高度应该与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为孩子买个书柜,供他把不用的书籍等有条理地存放进去,便于查找使用,免得堆在一起。

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友幼升小面试经验:幼升小面试考什么?

-------------------------------------------------------------------------------------------------------------------------

特聘专家崔军解答幼升小需不需要学拼音:宝宝升小学后老师会教宝宝学汉语拼音方案的。不需要让宝宝在幼儿园补习拼音或让宝宝上补习班学习拼音的。在小学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宝宝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家长尽管放心,只要宝宝学习方法得当,家长也要耐心帮助,宝宝上小学后就会健康成长的。

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四、孩子良好习惯的准备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可千万别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遵守幼儿园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等。

——学习习惯。专心与认真;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码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不形成“橡皮依赖症”等。另外,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认识钟表,知道时间;认识页码,会翻页,找题号;认识课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品德、写字、体育、科学、音乐;生活中识字:班级、男女厕所等。

——注意培养孩子有意识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学校有体育达标,一年级的体育达标包括50米跑、2X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坐位体前屈、跳绳、踢毽子等,家长要注意及早做准备,指导孩子跑步、跳绳的运动技巧。

五、良好生活方式的准备

开学前,暑假可以带孩子尽情地游玩,增长见识。但至少开学前一周要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确保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迎接开学。

由于小学一般不提供早饭,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孩子一般上午第二节课时就进入低血糖阶段,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从而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和思维迟钝,而学校会把语文、数学、外语等认知类的主要课程安排在上午,因而孩子不吃早饭会严重影响学习。

上小学之后便没有了午休,孩子必须由二次睡眠变为一次睡眠,大脑从早晨必须开始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休息并且休息得好,才能恢复体力、智力,消除疲劳。入学前2周,家长就开始每天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开学的1-2周内,孩子由于适应新环境、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极容易上火,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调整好;10月底11月初秋冬之交气候变化,孩子入学压力释放,生病进入高峰期,家长也要积极预防。

六、孩子入学档案的准备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学会介绍自己,会写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记得家庭地址、父母单位、生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个人档案:身体基本信息、家庭联络方式、有无特殊疾病史、有无过敏体质或有无过敏食物、艺术能力、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情况等等。有了这个档案可以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家校共育的希望,使家校沟通有良好的开端。

七、生活用品的准备

孩子上学除了学习用品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秋冬季节要喝热水,要给孩子准备一个保温的水壶或带盖的水杯;室内室外温差大的地方还应该给孩子准备个马甲;春夏天孩子每天可以带矿泉水瓶(较轻);衣兜里要装包手纸;如果孩子中午在学校吃营养配餐,最好为孩子准备个饭兜,里面装小桌布、饭盆、汤盆、勺子等。

家长还要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因为有研究表明,孩子入学时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同伴交往、生活习惯等问题最为严重。

总之,家长要及早为孩子的过渡做充分准备,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休息、学会书写、学好习惯、学会守纪、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八、服装的准备

对于即将融入学校环境的儿童来说,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展现出每个孩子个性的一面,并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而这无形中也要求妈妈们在孩子的童装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衣服的舒适度和柔软度。如选择采用了底磨毛工艺的童装,可以让孩子在课外活动时无拘无束、表现灵活自如,精心选择的漂亮童装还能让孩子在集体中自信满满、期待开学,充满热情地展示自己。>>

友吐槽:从幼升小到小升初的纠结

-------------------------------------------------------------------------------------------------------------------------

特聘专家胡小燕解答幼升小需不需要恶补:现在幼儿园虽然不提倡学习拼音和数学,但是小学却把这些当作是入学的标准,因此适当地让孩子学习一点还是可以的,不过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只是让孩子感受拼音和数学,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渡的学习,让知道这些内容小学以后还是会学的,如果孩子幼儿园阶段学习的过多,小学就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请家长合理的把握学习的度!

相关推荐